海外华文媒体探访重庆智能工程职业学院 聚焦产教融合

7月11日,“行走中国·2024海外华文媒体川渝行”参访团走进位于永川区的重庆智能工程职业学院,通过实地参访,了解该校在产教融合方面取得的成果。 走进重庆智能工程职业学院产教融合实训中心,一台台先进的智能设备映入眼帘,学生们正在教师指导下操作调试机器人。 “我们与华为等知名企业和单位,建立校企合作模式。”重庆智能工程职业学院校长助力马远理表示,该校构建起与现代产业紧密对接的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核心课程,实施项目式教学,开发特色教材,并建立起校企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体系。 在产教融合模式培养下,鲲鹏心理健康驿站、微型智慧农业气象站、智能无源物联网控制系统、非接触式毫米波雷达呼吸心率检测系统等一系列智能科技产品在学子们手中研发出来。一批“一专多能”的高技能人才从这里走出来,每年2000多名高技能人才进入制造业。 产教融合是重庆智能工程职业学院的办学优势,更是永川西部职教基地的特色。永川职业教育资源富集,现有职业院校18所,在校学生18.5万人,学科紧密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制造等新技术、新业态,形成了“学技能到永川、选人才到永川、兴产业到永川”的品牌效应。

海外华文媒体走进永川综保区 感受外向型经济活力

7月11日,“行走中国·2024海外华文媒体川渝行”参访团走进永川综保区,探访当地如何敞开大门、迎接世界,推动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 重庆永保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是永川综保区的重点企业之一。永川综保区作为成渝发展主轴上的综保区,区位优势明显,正着力构建“开放平台+保税产业+开放通道+口岸功能”发展新格局,围绕“汽摩整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及核心零部件”两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开展建设。 永川综保区管委会副主任刘静梅介绍,永川综保区主要发展汽摩整车及零部件出口、高端数控机床、特色食品、医药医疗器械、电子信息、跨境电商等六大主要产业。 当前,永川综保区正加快建设辐射川渝的外向型经济开放平台,目前已储备项目100余个,在谈项目50个,已签约意向入驻项目20个,总投资50亿元,预计年进出口贸易额50亿元。

海外华媒点赞重庆两江新区:含“新”量超高

“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在两江新区遍地开花,含‘新’量超高。”11日,南非《非洲时报》副总编辑孙想录参观完重庆两江新区多个企业后感叹,“这里将是未来产业高地”。 当天,“行走中国·2024海外华文媒体川渝行”参访团走进两江新区,探访当地在产业创新、特色产业建设等方面的成效。 超薄的牙齿贴片、袖珍的青光眼导流钉、精细的生物培养皿……走进重庆摩方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厅陈列架上的产品吸引了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们的关注。 “我们的超精密3D打印技术以其在微观尺度上的精确控制能力,可应用于生物医学、材料科学、微电子学等行业。”重庆摩方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杨斐说,该公司在全球已为2000多家客户提供设备及打印服务,可应用于细胞培养及新药开发、新型医疗器械及耗材、精密检测仪器等领域。 “无法想象这么薄的产品是3D打印出来的。”西班牙《欧洲侨声报》副总编辑单璟拿起牙齿贴片说,3D打印如同一位巧夺天工的“艺术家”,将数字模型中的每个细节都精准无误地转化为实体,让虚拟与现实的界限变得模糊。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的“最后一公里”。两江新区正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向纵深推进。 重庆中科摇橹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掌握了光、机、电、算、软设计开发能力的公司,成立4年来,通过科技创新、产线改造、数字转型,加速赋能传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该公司首席科学家王建力介绍,公司目前已与100余家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生物医药等行业。 “摇橹船科技超前布局智能视觉产业链,用智慧的‘眼睛’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赋能。”《法国侨报》副总编辑王萍说,该企业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闯出了一条新路,“未来发展大有可为”。

中国首个算力互联公共服务平台在重庆发布

11日在重庆两江新区召开的2024算力互联网大会(重庆)明月湖·π全球创新大会上,中国首个算力互联公共服务平台正式发布。 该平台可对接入的算力资源进行标识注册,进行真实性、可用性以及利用率度量,能提供全国范围内的算力资源提供商、算力(调度)服务商的可信资源和服务查询,提高供需匹配效率。 此外,平台将加速各个主体之间算力互联互通,前瞻布局算力互联网,助力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建设,促进算力服务普惠发展。 同期,中国西部首个算力互联互通平台——重庆市算力互联互通平台正式上线,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科云从、商汤科技、京东云、骋风而来等首批算力资源接入平台。该平台的投用可将不同地域、不同主体、不同架构的算力资源实现标准化互联,助力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建设。 作为中国内陆首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正持续加快发展数据要素产业。重庆首个“算力券”政策《明月湖“算力券”政策措施(试行)》在会上发布。根据政策,当地将加快建设明月湖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共享服务平台,每年发放1000万元人民币的“算力券”奖励资金,用于智能使用、垂直行业大模型开发等奖励,其中垂类行业涵盖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城市治理、智能制造等领域。

2024明月湖·π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在重庆启动

2024明月湖·π国际创新创业大赛10日在重庆两江新区启动。赛事设立“人工智能大模型”“AI+文旅”2大主题,面向海内外相关领域的优秀企业、创业团队、个人开发者、科研人员等,公开征集参赛作品。 “人工智能大模型”主题赛关注重点行业大模型应用,将遴选一批复制性、推广性强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产品。 “AI+文旅”主题赛是在中国文化和旅游部指导下举行的全国性主题赛事,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与旅游业深度融合。该赛事围绕文旅产业发展、技术创新,聚焦“人工智能+”“算力要素”“数据要素”等领域设置赛题。具体来看,大赛设置五个赛题,分别为“沉浸式实景展演视听融合控制”“文化和旅游展演电脑灯智能跟踪”“基于VR技术、AI技术、数字孪生技术的仿真剧场”“文旅实景大尺度异形投影融合及展演体验灯光创编”“艺术资源智能化处理”。 据悉,“AI+文旅”主题赛参赛队伍需从线上提交作品参与初赛。经评委初筛,各赛道将分别产生12个队伍进入线下决赛。根据参赛队伍成绩排名,各赛道排名前6名的队伍可优先获得重庆市产业扶持奖励,一等奖扶持额度最高5000万元(人民币,下同),二等奖扶持额度最高2000万元,三等奖扶持额度最高1000万元。此外,还可优先获得资本对接、应用推广等系列配套支持。

海外华文媒体走进潼南大佛寺:探寻千年古韵

7 月 9 日,“行走中国·2024 海外华文媒体川渝行”参访团走进了地处川渝交界的潼南大佛寺。这座千年古刹宛如一颗镶嵌在华夏大地的璀璨明珠,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魅力,让海外华文媒体的朋友们近距离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川渝地区的独特魅力。 潼南大佛寺始建于唐朝,岁月的洗礼未能磨灭其古朴典雅的风姿。当参访团成员步入寺门,立刻被那庄重肃穆的氛围所笼罩。寺内古木参天,禅意弥漫,每一片砖瓦都似乎承载着悠悠历史。 潼南大佛寺位于重庆市潼南区城西一公里的定明山下,始建于唐咸通年间(860-873 年),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寺内保存有隋、盛于唐宋,延续时长达 1400 余年的摩崖造像126 龛928 尊,遗存有碑文以及历代文人学士书刻的题咏87 通,造像记、题记31则。 景区内保存有世界第一室内饰金大佛、最早使用全琉璃顶的古建筑“七檐佛阁”、我国古代四大回音建筑之一的“石磴琴声”及全国最大的摩崖石刻书法顶天“佛”字等十八胜景。大佛寺中的金大佛通高 18.43 米,凿刻于悬崖之上,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庄严肃穆。寺内还有众多精美的佛教造像和壁画,展示了古代佛教艺术的高超水平。 大佛寺周边自然风光秀丽,山水相依,与寺庙建筑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人文自然画卷。它不仅是宗教信仰的重要场所,也是研究古代建筑、艺术、历史和文化的珍贵宝库。 潼南大佛寺,作为川渝地区的重要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参访团成员们一踏入这片神圣的土地,就被大佛寺的庄严肃穆所震撼。寺庙内,佛像庄严慈祥,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与和谐。 在专业导游的细致解说下,参访团成员洞悉了大佛寺的历史沿革与丰富文化内涵。这座寺庙不仅是宗教的神圣殿堂,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璀璨瑰宝。寺中的佛像雕琢精巧,神态逼真,生动展现了古代工匠鬼斧神工般的高超技艺。 大佛寺的独特魅力不仅在于其深厚的宗教底蕴,还体现在其文化的多元交融。海外华文媒体记者们在此深刻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纷纷举起相机,定格并记录下这珍贵的历史瞬间。 此次“行走中国·2024 海外华文媒体川渝行”活动,为海外华文媒体记者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川渝地区历史文化的绝佳契机,让他们亲身感受到中国的蓬勃发展活力与无限未来潜力。

一场特别的媒体推介会:书记提问海外华媒来回答

图为“行走中国·2024海外华文媒体高层川渝行”媒体推介会现场。记者何蓬磊摄 7月9日,在重庆市潼南区举行了一场特别的“行走中国·2024海外华文媒体高层川渝行”媒体推介会。以往,这种会议都是由媒体提问后地方政府官员来回答,此次会议上,潼南区委书记文天平则率先提问,由海外华文媒体回答。 “现在的海外华文媒体受众是哪些群体?你们觉得潼南哪些点位适合面向海外推介?”文天平向在场的20多家海外华媒问道。 问题提出后,海外华文媒体踊跃发言,在回答问题的同时也为潼南优势产业进军海外市场提供了许多新思考。 “我在意大利生活了20多年,目前海外华文媒体是华人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受众主要是华侨华人。不过,现在的海外华文媒体也在转型升级,不仅做新闻传播,也在促进中国与海外国家进行商务沟通、文化交流。”意大利侨网总编辑王卫平介绍,这次在潼南看到了柠檬产业的发展,意大利也是全球重要的柠檬产地,期待潼南能去意大利柠檬产区看一看,“我可以帮助双方搭建沟通桥梁”。 “海外华文媒体的工作侧重点一直在因时而变、因势而变。”马来西亚《亚洲时报》主任编辑江雪鸿介绍,以前的华人圈子都以看报为主,随着现在各种新媒体的涌现以及海外侨胞群体越来越年轻化,不仅要通过社交平台在海外传播,还要通过中英双语来拓宽传播渠道。“我了解到潼南即将在马来西亚开一个‘潼南柠檬馆’,我们媒体可以在当地作为潼南的‘联络员’。” “行走中国·海外华文媒体行”是中国新闻社深化与世界各地华文媒体的联系,并根据海外华文媒体对中国新闻报道的需求及关注的中国大事、热点新闻事件,定期组织海外华文媒体到中国进行实地采访报道的系列活动。 中国新闻社重庆分社社长李安江表示,近年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变为精耕细作的“工笔画”,进入了相互赋能、深度融合、量质齐升的崭新阶段。连日来,海外华文媒体参访团参观了潼南柏梓镇万亩柠檬基地,了解潼南柠檬如何打造“中国柠檬第一品牌”,走访了潼南高新区和氪空间(潼南)创新中心,探究潼南加快建设成渝腹心高水平开放“桥头堡”的底气与动力,向世界广泛传播新时代潼南发展建设新故事。 文天平表示,潼南处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腹心,是联动成渝相向发展的“桥头堡”,正全力打造中国第一汽车后市场出口基地、中国柠檬第一出口基地、成渝中部新型化工出口基地。如今,潼南与尼泊尔、贝宁、东盟等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日益深入,潼南柠檬出口占全国出口的45%,化工新材料、化肥、电子产品等出口欧洲、东南亚、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等地。 “潼南是生态田园宽谷、人文烟火宽谷、美食康养宽谷、心灵休闲宽谷、数字智慧宽谷。”他诚邀海外华文媒体参访团在潼南多走一走、看一看,期盼海外华文媒体讲好潼南故事、传播潼南声音,让更广泛的海内外朋友知晓潼南、投资潼南。 本次推介会由潼南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秦启光主持,潼南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何礼兵,潼南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立平,潼南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刘春英等出席活动。会上,潼南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等8个部门进行了现场推介。

重庆潼南与海外华媒举行分组会议 共商柠檬产业未来发展

8日晚,“行走中国·2024海外华文媒体川渝行”参访团在重庆潼南举行分组小范围会议,主题为“潼南建设国家现代化农业示范区,潼南柠檬打造‘中国柠檬第一品牌’”,来自美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家的7家海外华文媒体参会。 图为会议现场。中新网记者 何蓬磊 摄 潼南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立平围绕潼南区围绕全产业链发力打造“中国柠檬第一品牌”介绍相关情况。她介绍,潼南坚持“大产业、大加工、大科技、大品牌”思路,着力打造“六个中国第一”:努力把潼南柠檬打造成为中国第一柠檬种苗繁育高地、第一柠檬核心产区、第一柠檬产品研发基地、第一柠檬出口基地、第一柠檬数字大脑、第一柠檬融合发展标杆。 潼南区柏梓镇地处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重要节点。柏梓镇镇长胡明强介绍,目前全镇已建成万亩柠檬基地2个、成片柠檬种植面积达4万余亩、高标准出口备案基地5000亩。“当前,潼南正在构建数字柠檬大脑,利用数据模型指导农户进行种植、生产和销售,安装土壤智能监测头,根据实时监测的土壤气温、湿度等,自动开启喷灌作业,让柠檬产业实现产业提档升级。” 潼南如何打造中国柠檬第一出口基地,助力打造中国柠檬第一品牌?潼南区商务委员会副主任张洪群介绍,南向,潼南正在指导企业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出口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等东盟国家,联动西部陆海新通道等物流平台,为柠檬产品差异化定制物流运输方案;西向,指导企业利用公路班列出口中亚地区,畅通柠檬出海大通道,提高柠檬出口实效。 柠檬产品在长途运输过程中,保鲜是很重要的一环。重庆檬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柠檬科研、植保技术服务、精深加工、销售、大数据应用与管理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副总裁崔洪源表示:“为了延长柠檬的保鲜时间,我们准备运用独特的数鲜云冻技术,延长保鲜期、抑制细菌增殖,大幅降低柠檬劣化速度。” “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方面,潼南柠檬产业与四川有怎样的合作?接下来有何规划?”在会议现场,南非《非洲时报》副总编孙想录问道。 潼南区农业农村委主任胡广建回答称,潼南已与四川柠檬产区的资阳市安岳县共同制定发布《柠檬鲜果等级规格》团体标准,与遂宁市共同探索科技人员担任村支书改革,聘请遂宁市农业农村局专家到潼南担任产业村支书。“接下来,潼南将与四川共建‘数字柠檬’示范点,推动中国柠檬产区加快数字化改革步伐,共同开展柠檬技术成果转化。”胡广建说。

重庆潼南打造“世界宽谷·田园城市” 海外华媒“打卡”乡愁

7月9日,“行走中国·2024海外华文媒体川渝行”参访团一行走进重庆潼南的幸福街花儿巷,了解当地推进乡村振兴的具体成效。街巷虽小但“五脏俱全”,这里有着博物馆、咖啡厅、民宿、书屋、餐厅等众多打卡点,参访团每经过一处,均驻足“打卡”良久。 据了解,潼南涪江城区段最宽江面约900米,与大佛岭-大佛坝-双坝-人工运河-九龙山形成宽度约5公里的天然宽谷。潼南充分利用这一天然资源,系统重塑30公里滨江风貌,融合沿江绵延平坝打造“世界宽谷·田园城市”,加快建设美丽亲水岸线、涪江生态景观带、滨江田园综合体。 图为海外华文媒体代表探访潼南区幸福街花儿巷。中新网记者 何蓬磊 摄 位于这一天然宽谷之中的幸福街花儿巷,以建设重庆首个未来乡村示范样板为目标,是一个集现代农业、休闲观光、康养度假、文化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度假胜地。潼南区旅投集团董事长谭星介绍,潼南拥有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双江古镇,陈抟故里·崇龛花海景区、大佛寺等景区,正在发挥优势全力推动文化旅游迭代出圈,打造“世界宽谷·田园城市”新地标,努力实现“一年四季都是旺季”。 “这是我第一次来潼南,这里的民居很有艺术范儿。”加拿大七天传媒编辑部副主任陈汝燕表示,想告诉海外的朋友们,潼南是一个正在快速发展的城市,是一个旅游“打卡”必去的城市。 图为海外华文媒体代表探访潼南区幸福街花儿巷。李可怡 摄 谭星表示,潼南优化红色文化游、参禅礼佛游、涪江风情游、魅力乡村游等特色线路,创建国家级涪江旅游度假区,创新塑造“涪江不夜城”,打造“郊游潼南·共享田园”新IP,奋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滨江田园城市,让来往的游客不仅能畅游田园风光,更能忆及乡愁乡情。 “我在潼南去了很多漂亮的地方,看到了美丽的大自然和潼南乡村振兴的成就。希望两国可以共同发展旅游业,推动一些优秀的旅游项目走进非洲。”来自埃及的《中国周报》副社长朱新娥心系两国文旅发展,想通过海外华文媒体的优势为双方输送旅游资源。 当前,潼南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依托一衣带水的美丽涪江,联合四川遂宁、绵阳、德阳、阿坝、广元、南充和重庆铜梁、合川等城市,充分利用涪江两岸的绿水青山和文旅资源,共建千里涪江休闲旅游度假走廊,串点成线、串珠成链,共同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知名目的地。

海外华媒探访永川科技片场:拿着剧本来带着成片走

7月10日,“行走中国·2024海外华文媒体川渝行”参访团一行走进永川科技片场,了解永川如何实现从“拍重庆”到“重庆拍”的演变。 永川山水交融、底蕴深厚,既有“立体山城”“光影江城”的独特魅力,又有绿色丘陵、锦绣田园的美丽风景,能为影视拍摄提供宏大多样的综合场景。 图为永川科技片场。记者 何蓬磊 摄 永川拥有全国领先的科技片场,配备了空间大、亮度高、标准优的虚拟拍摄棚,拍摄质量对标好莱坞影视工业化水准,可同时服务多个大、中型剧组,构建起影视制作全产业链体系,实现工厂化生产影视剧,“拿着剧本来、带着成片走”。 永川科技片场以虚拟拍摄技术为核心,棚内搭建了周长42米、高7米、面积800平方米的LED虚拟拍摄环境,拍摄质量对标好莱坞电影级别;搭建完成两条基于绿幕实时流程的虚拟拍摄产线,构建虚拟数字人应用平台,获得专利、知识产权200余项。 图为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参访永川科技片场。记者 何蓬磊 摄 达瓦未来(重庆)影像科技公司行政总监范洪表示,永川科技片场现在成立了影视服务中心,设立2亿元数字文创产业基金,加快落地光影重庆影视拍摄一站式服务平台,精心打造“剧组之家”酒店式公寓,完善配套体系。 同时,永川科技片场围绕影视拍摄制作“摄录演、采编播、服化道、音美造”等12个环节,先后落地链条企业,基本构建影视产业生态体系。截至目前,已承接拍摄20余个优质项目,档期已排至今年9月。 参观完后,菲律宾《商报》总编辑蔡友铭表示:“永川区有不错的电影科技产业发展条件,科技影棚和对应的政策以及服务团队,是电影科技产业非常重要的发展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