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众生戏》:一顿饭,怎样才能“零卡”“美味”又“硬核”?

08

端午时节,纪念先贤,品尝时令美食,如果有一家餐厅供应的美食零卡、美味、又硬核,食客还能吃得有滋有味、回味悠长,客官您是否愿意一试?在端午佳节来临之际,《中国电视》邀您收看《众生戏》的首支短片《零卡餐厅》。 《众生戏》是一档新媒体短视频节目,是以独特视角,巧妙地创意,打破戏曲与现实的边界,演绎芸芸众生之戏。通过讲述一个个覆盖国人衣食住行的生活故事短片,融入拆解后的戏曲本体元素,提炼戏中人物的精神内核,结合当下青年人所关注的社会热点进行再创作,用当下年轻人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讲述戏曲与生活相应照的场景和故事,输出有温度、有味道、有趣味的内容,传递中华戏曲的“新的打开方式”。 中国浙江湖剧至今已有180多年历史,这个百年剧种全国仅有一个团。《众生戏》首支短片《零卡餐厅》是以国家级非遗、湖剧经典剧目《朝奉吃菜》为内核的创新演绎,通过科幻叠加荒诞的手法,时尚融合传统的包装,给观众带来一种思考和关注。片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八十三岁高龄的湖剧名家高兴发,用朴实生动的无实物表演,将看不见的美食绘声绘色地“吃”给观众看。让人们探究传统文化的心被激发出来,从而透过故事,走进湖剧天下第一团。 当戏曲再次嵌入人们的生活时,它不只是文化遗产,而是焕新的活态传承。它所述说的浓浓乡愁将化身为热情,它所承载的地域文化将生生不息。 《中国电视》邀您关注《众生戏》更多精彩内容: https://yspapp.cn/1aZb  

中国电视-2023年《传奇中国节-端午》

6月22日,五月初五端午节。这是中国传承千年的民俗大节,今日《中国电视》邀您关注《传奇中国节·端午》,祝您端午安康。 此次《传奇中国节·端午》特别节目将以“千年龙舟渡 全球共端午”为主题,聚焦全球多地端午龙舟的赛事活动,展现龙舟在江、河、湖、溪、海等不同水域空间竞渡拼搏的景象,感受团结搏浪的精神内核。除此之外,节目还将突出丰富性、趣味性、国际范儿,展示形质各异的龙舟轻桨,表达中国人对于奋勇拼搏、迎难而上精神的践行,感受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 节目还将通过端午节日中民俗、竞技、文化、历史、美食等方面的体验和探访,将千年端午的文化品味、文化品格传达给海内外观众。与此同时,节目中将对2023(癸卯)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部分仪程进行转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中国电视》邀您关注2023年《传奇中国节·端午》更多精彩内容: https://yspapp.cn/1aZa  

中国电视-《智能时代》:关于未来的说明书,点击查看️

7

当人工智能狂飙突进,机器不断捕获人类心智奥秘时,在技术突围与时代洪流之下,我们迈入了怎样的阶段?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这期《中国电视》邀您共赏大型科学纪录片《智能时代》,回答这些“未来之问”。 6集科学纪录片《智能时代》寻访了超过百位顶尖专家,其中不乏院士、国内外顶尖高校教授、全球高端科技公司的专家,深入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从著名科学家史蒂芬·霍金对人工智能的担忧,以及同样身为渐冻人的科学家彼得·斯科特-摩根的永生实验说起,追踪了相关前沿科技的发展脉络和现实状况,围绕人工智能的诞生历程、技术突破、社会影响等,探讨了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道德伦理等方面的影响,用高端精彩的采访、生动有趣的动画完成创新表达,在时空纵横交错中给观众描绘出一幅智能时代科技发展的“千里江山图”。 纪录片还呈现了科技进步给社会带来的挑战:让英国1/3的卫生机构陷入瘫痪的“想哭”勒索病毒、涉嫌泄露八千多万用户数据的脸书公司……同时也关注人类社会从未停止与这些挑战的博弈:首次在法律意义上提出现代隐私权概念的文章、中国首部《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实施、规范人工智能的阿西洛马人工智能原则的出现……这些内容让受众在对“历史之问”的审视中洞察智能时代的发展奥秘。 《中国电视》邀您关注《智能时代》更多精彩内容: 宣传片:https://yspapp.cn/14p7 第一集《谁在改变一切》:https://yspapp.cn/14nx 第二集《人有人的用处》: https://yspapp.cn/14wV 第三集《AI的突围》: https://yspapp.cn/14H 第四集《风险地带》: https://yspapp.cn/14TI 第五集《城市的远见》:https://yspapp.cn/156L 第六集《我们,向何处》:https://yspapp.cn/15pG  

中国电视-《东西艺鉴》

descript

本期《中国电视》邀您共赏《东西艺鉴》。 探寻东西方山水风景画的异同(第一集) 大自然是艺术家创作灵感来源之一,山水画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艺术中都有着悠久历史,两者既有明显差异,也有相似之处。《中国电视》邀您关注《东西艺鉴》。 一位雄心勃勃的年轻艺术家决定画出托斯卡纳的美丽风光,而他在画作中仅仅描绘高山树木等自然风光,这是前所未有的。这幅素描标志着欧洲艺术的革命性时刻。这位画家就是后来的艺术巨擘达·芬奇。对比中国明代(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著名画家之一唐寅所画的山水画《湖山一览图》,画中山水相映,可以看到地平线。由于采用了挂轴的形式,因此有多个透视角度。中国画作更强调写意,画中留白给观者提供了极大的想象空间,而西方画家则努力重现他们所看到的真实景象。 列奥纳多·达·芬奇素描作品 明代唐寅所作《湖山一览图》(局部) 《东西艺鉴》打破了时间与地域的限制,展现了东西方艺术家对于自然之美的共同追求,在探索多彩文明的过程中互学互鉴、美美与共。 探索东西方动物画及其文化内涵(第二集) 以动物为主题的中外艺术作品不仅反映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也展示了东西方多元的艺术风格与文化背景。 中国画家齐白石以细致描绘小昆虫而闻名。如果用齐白石的蟋蟀跟西方的画比较,我们能发现很多不同。齐白石在昆虫的身体部位之间都留白了,这样我们能感受到呼吸感,感受到昆虫栩栩如生。 齐白石笔下的蟋蟀 扬·范·凯塞尔的昆虫作品 在西方,昆虫经常出现在圣经场景画中,它们被视为生命短暂的象征。中国画中的昆虫则给人一种不一样的感觉。蝴蝶,象征长寿和美丽。蜜蜂,象征勤劳。 齐白石笔下的虾 骏马也是中外美术作品中的常客。在这些作品中,马的形象又有怎样的异同,与马相关的艺术创作中又蕴含着怎样的文化思考呢?18至19世纪的欧洲画家创作了有关马的名作,许多骏马图因其肌肉构造的精确和高贵优雅的姿态而备受推崇。马也常出现在西方肖像画中,它们的骑手作为英雄带领部队取得胜利。然而,中国艺术家则以不同的方式向马“致敬”,他们更专注于“神似”。 法国画家雅克-路易·大卫油画《跨越阿尔卑斯山圣伯纳隘道的拿破仑》之一 据考,明清时期所作的《相马图》,为赵孟頫风格,作者不明 中国人物画与西方肖像画(第三集) 肖像画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形式,在东西方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它们就像时间胶囊,揭示了不同世纪的样貌以及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 北京的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收藏着一幅由19世纪末中国著名画家任伯年创作的历史人物画《苏武牧羊》,这幅画凸显了他很独特的线条运用方式,将画中每一个元素都用线条刻画的栩栩如生,非常有表现力。 任伯年《苏武牧羊》 西方著名画家梵高一生中对平凡人肖像有着特殊的情感,相比于皇室与上流社会,他更愿意去描绘眼前的生活,所以他想刻画农民、工人等身边的普通人。他的画作《园丁》中,画中的男人身着鲜艳的衣服,面带微笑,让所有观看者都能感受到梵高热烈的笔触与炙热的情感。 梵高《园丁》 对于西方的肖像画来说,中国肖像画会显得有一些严肃,其中一个区别就是中国古代的肖像画使用的是二维视觉,而西方更多地使用透视技法,有光有影。当然,东西方艺术也有交汇之处,2022年夏,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中国明清肖像画主题展览,引起了公众的兴趣,共展出50幅馆藏肖像画,从这些画作中能看出西方艺术的影响,例如光影的运用。 木版画、浮世绘与西方印象派(第四集) 中国木版画的历史源远流长。然而,它们的艺术价值却不如日本浮世绘那般广为人知。 1867年,日本工艺品在巴黎世界博览会上展出后,欧洲掀起了一股 “东方热”。身着和服、极富东方元素的女性画成为了当时艺术界的时尚。西方印象派代表人物法国画家莫奈从未去过日本,却也紧跟潮流,在他位于吉维尼的家中,到处都摆满了日本木版画,还为自己妻子创作了一幅肖像画。 莫奈为妻子所创作的肖像画 浮世绘是一种绘画风格,多以木版画的形式来呈现,通过雕刻技术来表现其内容。中国艺术对日本浮世绘的影响微妙而深刻。中国画谱《芥子园画传》于1726年流传到日本。1748年,日本的第一版翻印问世。在那本画谱中,我们可以看到关于树木、船只、房屋、甚至桥梁的绘画示范。它的受欢迎程度,可以从中国和日本两国多次重印中得到证明。此外,姑苏版画作为中国版画的代表之一,融合了东西方美学传统,是中国康熙到乾隆年间的民间版画的形式,也是中国文人画美学的代表,流传到日本之后被称为“唐物”,暗含姑苏版画很珍贵的意思,对日本浮世绘也有深远影响。 中国画谱《芥子园画传》 《中国电视》邀请您关注《东西艺鉴》更多精彩内容 探寻东西方山水风景画的异同: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kGUxHshaSc 探索东西方动物画及其文化内涵: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4lka4Lt21U 中国人物画与西方肖像画: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EbQlNcgW_c 木版画、浮世绘与西方印象派: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758SfbLUR0

中国电视-《东西艺鉴》: 品味东西,艺鉴文明

descript

东西方艺术家如何在艺术作品中捕捉大自然的景色,记录人物的风姿,描绘动物的灵性?那些传世的东西方艺术作品有着怎样的特点和共性,体现出怎样的碰撞与交融?本期《中国电视》邀您共赏《东西艺鉴》,一起踏上艺术探索的旅程,跨越时空,与中外艺术家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同样的题材,在东西方不同的艺术家笔下,呈现出不同的表现方式。在中国国画大师齐白石的画中,虾和蟹常常以一种逗趣的方式出现。齐白石来自湖南,那里的人们喜欢吃河蟹。他画中寥寥数笔,即便是煮熟的螃蟹,也透露着生活意趣,藏不住对生活的热忱。 齐白石 《蟹酒图》(局部) 而这与西方静物画家彼得·克拉斯笔下的感觉完全不同——餐盘中的螃蟹和龙虾显现出一种“死亡的静穆”。受到荷兰“黄金时代”社会风潮的影响,彼得·克拉斯笔下的静物以“象征”的手法,隐喻生命脆弱短暂,暗含着生与死的哲学思考。 彼得·克拉斯 《静物画》(1643) 为了让观众更好地了解中外艺术互鉴,节目走访了中国美术馆、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北京画院等多家艺术馆,采访了多位青年艺术家、研究员以及学者,带着观众跟随画作走进山水、走进牧场,在自然中拓宽对艺术理解的边界。中国山水画偏写意,而西方景观画更重写实,描绘着同样的自然世界,东西方画家各自的审美在节目中均有体现。 主持人与嘉宾在户外赏画 “吸猫”“撸宠”是流行的生活方式之一,但这不是现代人专属。在节目的第二集《动物、花鸟与静物画》中,年轻的艺术家以这一题材为例,阐述中外画家描绘动物的不同方式。在中国艺术家的表达里,猫的形象或慵懒,或机灵,无论是表现风格还是外观形象,都被描绘成现实生活中的样子。而在英国画家路易斯·韦恩的作品《单身派对》中,猫以拟人化的姿态开着“派对”,充满了想象力。 明宣宗朱瞻基 《花下狸奴图轴》(局部) 路易斯·韦恩 《单身派对》 《中国电视》邀请您关注《东西艺鉴》更多精彩内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jlnphEwZKU(宣传片)  

中国电视-《非遗里的中国》:探索非遗之美

微信图片_20230601112252

鲜花入馔,名绣作礼;千年史诗融合国际音乐,唱出新的经典;传统民族竞技风俗走进现代体育竞技场,赛出新的风采。传承自夏商青铜器制造技艺的非遗铜雕,既可熔山铸海,亦可化入日常;古老淮剧融合沉浸式实景演出,以传统国粹打造新潮文旅。陈列于中华大地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凝结着中华民族特有的哲学智慧与精神力量,更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粹美阐释。今天,中国共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 6月10日是2023年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本周《中国电视》邀您共赏《非遗里的中国》,探索中国非遗之美。 《非遗里的中国》联动中国有非遗文化代表性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各地城市街区为空间动线展现非遗项目的匠心传承,探索“非遗+文旅”的深度融合和高质量发展。在节目中您可以相约浙江台州,品尝非遗美食,体验余杭纸伞制作技艺、制茶技艺、翻簧竹雕、彩石镶嵌等非遗项目;遇见福建莆田,体验莆田木雕、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惠和影雕技艺;走进江苏盐城,体验苏绣、金箔制作、宜兴紫砂陶等制作技艺;畅游云南省姚安县光禄古镇,聆听彝族的古歌——梅葛,欣赏傈僳族舞蹈“阿尺木刮”,品尝新派鲜花宴…… 《非遗里的中国》是一场“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中华文明之旅,是一次历史与未来的跨时空握手。缫丝现在已与生命科学、数字信息产业破壁联结,用于制作可降解蚕丝骨钉、脑机接口。而薄如碧纸的龙泉青瓷,亦可伸展成顶天立地的宏大屏扇,矗立于杭州国家版本馆,成为传世工程的华美门户。福建的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已经应用于当代大国重器工程;南京的金箔技艺蕴含着核心工业技术,在国防航天业大展宏图。“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非遗正以传统技艺推动现代科技的新发展。 《非遗里的中国》还是一次传统与时尚的美学融合。节目中展现非遗不只是带您去领略其中的精工巧技,还带您一同探索“中华美学意象”。轻纱曼舞,霓裳羽衣,传统丝织技艺结合巨幕光影与雾幕投影技术,如幻似梦;以雕琢精微、多层透雕闻名于世的莆田木雕在超比例、微缩景观等多种融合技术手段的助力下,大美传神。CG特效、XR技术让非遗场景幻化成国风古韵的唯美舞台,中国歌剧舞剧院的演员们翩然舞于其间,灵动斐然。现代科技与时代审美、非遗文化相映成辉,美轮美奂。 《非遗里的中国》又是一次向初心与坚守的致敬。非遗是在时间中磨洗的工匠精神,唯无惧才能坚持,唯磨砺才能瞩目。石上刺绣,闽南一绝,一幅A4纸大小的闽南影雕,需要一位工匠在坚硬的岩石上敲打一亿次,点点滴滴绘就中国人的沉静与耐心。台州刺绣代表性传承人陈克,手绘整理200多套针法,拳拳之心保存绣法遗珍。龙泉青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徐朝兴,一手登峰造极的“跳刀”技艺,让长年累月“造青”的双手早已磨平了指纹。这些出自老师傅们之手的物件带有工业品所不具备的指尖温度。 《中国电视》邀您关注《非遗里的中国》更多精彩内容: 浙江篇: https://yspapp.cn/GQD 福建篇: https://yspapp.cn/10zt 江苏篇: https://yspapp.cn/12hX 云南篇: https://yspapp.cn/1488

中国电视-《国之大雅·二十四节气》:芒种篇

53501685935526_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九个节气,逢此时节,栀子花开,麦黄梅熟,仲夏开始。“芒”是指有芒作物成熟,“种”是指夏种开始,此时是一年中农人们最忙的时节。《中国电视》邀请您关注《国之大雅·二十四节气》芒种篇,感受节气背后的文化魅力。 芒种·送花神的浪漫 芒种时节有着“送花神”的传统,花神是中国民间信仰里统率群芳的百花之神。芒种接近阴历五月,百花开始凋残、零落,中国民间在这个时节举办祭祀花神的仪式,以饯送花神归位,来表达对花神赐美人间的感激,盼望来年再次相会。 芒种·煮梅的风雅 相信不少人听过,“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中国南方有青梅煮酒的节令食俗,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入口,人们将梅子和冰糖齐煮,去掉酸涩的味道,烹制出更好的口感,既能一饱口福,又颇有几分风雅的仪式感。 芒种·农耕的智慧 “芒种节来仓廪满,千家万户笑声扬”。节目组这次来到了中国贵州省丹寨县,这里拥有中国十大梯田之一的高要梯田。独特的地理环境也造就了丹寨极具特色的农耕文化。扯秧苗、栽秧,与当地水稻田零距离接触,感受一日农人的忙碌。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鱼稻共生系统,让人赞叹中国古人的农耕智慧。 代代传承的蜡染技艺,是苗族人的珍贵文化之一。蜡染图案中蕴含了苗族对自然的敬畏,蜡染也被称为“穿在身上的史书”。苗族人通过对传统技术和技艺的不断创新,让古老的文化在新的时代绽放出更多更美丽的色彩。 《中国电视》邀您关注《国之大雅·二十四节气》更多精彩内容: https://yspapp.cn/18cc  

中国电视-《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

descript

6月1日是国际儿童节。今天《中国电视》邀您关注动画片《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带您穿梭在“水墨国风美图”组成的节气画卷中,与一个个美丽且充满童趣的故事相遇,了解中国传统节气知识,探究中国上古农耕人民的智慧。 “清明”时节,该系列推出《清明》篇动画,以国风视觉展现气清景明的物候特点,用童趣内容诠释清明时节的传统习俗。“谷雨”时节,茶山云雾绕,茶香醉人心,又是春天采茶时,该系列又通过动画故事,在诗与茶的意境中,徐徐展开唯美的国风画卷。“立夏”节气,该系列又以小主人公“白芷”在万物繁茂时节的视角,讲述了自己拜师学医的动画故事。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系列动画,在中国传统绘画风格的基础上,注重配色,还原了早期动画作品视觉美感与内容并重的创作理念,部分场景应用当前先进的AI绘图技术,全方位展现中国传统审美。制作过程中还采用影视剧创作流程,将节气物候、人文风俗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融合进入一个个故事中,趣味化的同时对青少年美育有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中国电视》邀您关注《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更多精彩内容: 国风节气动画《小满》:https://yspapp.cn/15Cz 国风节气动画《立夏》:https://yspapp.cn/15lq 国风节气动画《谷雨》:https://yspapp.cn/15lp

中国电视-《一代大师李叔同》

descript

近日,四集纪录片《一代大师李叔同》圆满收官。本周《中国电视》邀您一起探究这位中国文化巨匠的传奇人生。 第一集《朱门公子》 本期《中国电视》邀您共赏《一代大师李叔同》第一集《朱门公子》。 出生于巨富之家,李叔同自幼衣食无忧,且得以接受良好教育;但与此同时,腐朽的封建教育与尴尬的庶子身份,也令其深感压抑甚至心生反叛。清末,受打破礼教枷锁的维新思想影响,李叔同成长成为了一名进步青年。 今天在中国天津市河北区原粮店后街60号,坐落着一座李叔同故居纪念馆。朱漆大门上,仍然安置着一块“进士第”牌匾。大厅抱柱上,也依旧高悬一幅劝人惜福的对联。四进院落,曲径通幽,一切仿佛仍留驻着晚清时候的模样。 同样坐落于天津的文昌书院,传承百年,现今已改造为文昌宫民族小学。小学校史馆里,还保存着李叔同青年时代的文章。八股格式严谨,别人都是规矩书写,可他总是文思泉涌,肆意挥洒,嫌纸不够,就在一行格子里写两行字,由此,还得了个“李双行”的绰号。应当是悟透了“字与人同”的道理,一生之中,李叔同总是能用笔墨,写出自己的心境。十六七岁的时候,他的字工谨端方,又带着几分飘逸灵动,正值青春年华的他,也就是这么一副风流倜傥的模样。 第二集《艺海先驱》 第二集《艺海先驱》中李叔同决定前往日本东京留学。初到日本,他一边补习日语,一边自修美术和音乐,准备报考东京美术学校。此行,他立志要做一名将西方文艺理念引入中国的践行者,以文艺淑世,以美育立人。 “西洋画凡十数种,与吾国旧画法稍近者,唯水彩画。爰编纂其画法大略,凡十章。以浅近切实为的,或可为吾国自修者之一助焉。”这番见解,并非照搬日本西洋画家的理论,也融入了李叔同自己的心得体会。在中国的天津博物馆,收藏有两幅李叔同1905年底自学水彩时的两幅习作,其中一件《山茶花》,堪称中国水彩画萌芽时期的代表作品。画作中,李叔同将中国传统国画的笔墨精神融入水彩画之中,为水彩艺术的民族化探索奠下了基石。 在音乐方面,李叔同既是《音乐小杂志》的策划,又是编辑,还是撰稿、翻译,以及插画师、美术设计。他一人亲力亲为,将杂志规划为图画、插画、乐史、乐典、乐歌等版块,把版面设计得图文并茂、新颖饱满。1906年2月13日,《音乐小杂志》在日本东京创刊出版并运往上海发行。杂志真的很小,32开的幅面,只比巴掌略大,薄薄一册仅有26页。可是,这本杂志的分量实在很重——由此,中国才有了自己的第一份音乐刊物。 第三集《杏坛名士》 第三集《杏坛名士》讲述李叔同留洋归国后,倾心执教,并在艺术上不断精进的人生历程。他还与好友夏丏(miǎn)尊携手创办了中国近代首份艺术教育校刊《白阳》。课余,他挤出时间,指导学生琴艺、教导人格修养。步入中年、家道中落,李叔同换下锦衣洋装,凭言传身教,成为一名深受学生爱戴的先生,并培养出丰子恺、刘质平等高足。而其本人也迎来了自己“在艺术领域驰骋最潇洒自如的日子”,被学术界公认为通才、奇才。 第四集《南山孤臣》 本集追溯李叔同剃度之后,竹杖芒鞋、笃志苦行的修行之路。在国难当头之时,他并未以出家为由推诿大义,提出“念佛不忘爱国”,将爱国抱负与无私义举贯穿于一生。 1918年,李叔同先于中国杭州虎跑定慧寺落发,后又于灵隐寺受戒,取法名演音,号弘一。为弘法传道,弘一不遗余力,但对杂事,他向来是敬谢不敏的,但遁入空门的弘一却破例为1937年举行的厦门市运动大会会歌作曲,铮铮之音,激扬澎湃,激起了广大民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忧患意识。 1942年10月13日,温陵养老院晚晴室内,在留下“悲欣交集见观经”的绝笔后,弘一法师安详示寂。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昔年李叔同出家前,曾将藏书、手稿等物,分送夏丏尊、丰子恺等人。在整理恩师手稿时,丰子恺发现了一张尚未面世的歌谱《送别》。1927年8月,上海开明书店出版《中文名歌五十曲》一书,其中,便有这首由李叔同先生填词而成的经典之作——《送别》。 《中国电视》邀您关注《一代大师李叔同》更多精彩内容: 第一集: https://yspapp.cn/10bV 第二集: https://yspapp.cn/10jh 第三集: https://yspapp.cn/10Co 第四集: https://yspapp.cn/10Ea  

中国电视-《大地之上》

126e26fd354bc62fac7b01dcb4d372b

六集大型系列纪录片《大地之上》集中展现中国地理形态孕育下的历史文明与民风民情,探讨中国人与大地的关系。本期《中国电视》邀您共赏大地之美。 独特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塑造了中国的山河,而中国人又以独特的生活方式应对自然带来的挑战。从高原沙漠,到江河湖海,再到现代城市,大型纪录片《大地之上》讲述中国地理的故事,讲述中国与中国人的故事。节目带您行程数万公里,遍访中国26个省市自治区近100个地区,从中国特色的沙漠绿洲、草木丛林、海洋、城市等地理单元出发,集中展现中国地理形态孕育下的历史文明。 节目第一集《崛起之地》带您在青藏高原隆起、烟雨江南和黄土高原的故事中不断穿梭,揭示中国环境格局中几个大地理单元之间天然的内在联系;第二集《大漠回响》向您全景展现中国沙漠的独特面貌,以及在严酷而危险的自然条件下,中国人如何克服沙漠和戈壁带来的种种困难;第三集《水的力量》带您纵观中国南北,从黄河到长江,再到大运河,观众将看到在大江大河对中国人的影响;第四集《草木之间》通过农耕文明、草原文明和渔猎文明的生存故事,向您全面呈现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人们如何创造出风格迥异的生活方式和文明形态;第五集《与海为邻》向您展示广阔的大海面前,中国人的勇气、智慧。从随季风而至的带鱼群到古老的木船建造技艺;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到当下海上油气资源的开发等;第六集《城市与今天》向您立体呈现中国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全景展现中国人是如何在大地之上塑造独一无二的中国。 《中国电视》邀您关注《大地之上》更多精彩内容: https://yspapp.cn/R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