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潼南打造“世界宽谷·田园城市” 海外华媒“打卡”乡愁

7月9日,“行走中国·2024海外华文媒体川渝行”参访团一行走进重庆潼南的幸福街花儿巷,了解当地推进乡村振兴的具体成效。街巷虽小但“五脏俱全”,这里有着博物馆、咖啡厅、民宿、书屋、餐厅等众多打卡点,参访团每经过一处,均驻足“打卡”良久。 据了解,潼南涪江城区段最宽江面约900米,与大佛岭-大佛坝-双坝-人工运河-九龙山形成宽度约5公里的天然宽谷。潼南充分利用这一天然资源,系统重塑30公里滨江风貌,融合沿江绵延平坝打造“世界宽谷·田园城市”,加快建设美丽亲水岸线、涪江生态景观带、滨江田园综合体。 图为海外华文媒体代表探访潼南区幸福街花儿巷。中新网记者 何蓬磊 摄 位于这一天然宽谷之中的幸福街花儿巷,以建设重庆首个未来乡村示范样板为目标,是一个集现代农业、休闲观光、康养度假、文化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度假胜地。潼南区旅投集团董事长谭星介绍,潼南拥有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双江古镇,陈抟故里·崇龛花海景区、大佛寺等景区,正在发挥优势全力推动文化旅游迭代出圈,打造“世界宽谷·田园城市”新地标,努力实现“一年四季都是旺季”。 “这是我第一次来潼南,这里的民居很有艺术范儿。”加拿大七天传媒编辑部副主任陈汝燕表示,想告诉海外的朋友们,潼南是一个正在快速发展的城市,是一个旅游“打卡”必去的城市。 图为海外华文媒体代表探访潼南区幸福街花儿巷。李可怡 摄 谭星表示,潼南优化红色文化游、参禅礼佛游、涪江风情游、魅力乡村游等特色线路,创建国家级涪江旅游度假区,创新塑造“涪江不夜城”,打造“郊游潼南·共享田园”新IP,奋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滨江田园城市,让来往的游客不仅能畅游田园风光,更能忆及乡愁乡情。 “我在潼南去了很多漂亮的地方,看到了美丽的大自然和潼南乡村振兴的成就。希望两国可以共同发展旅游业,推动一些优秀的旅游项目走进非洲。”来自埃及的《中国周报》副社长朱新娥心系两国文旅发展,想通过海外华文媒体的优势为双方输送旅游资源。 当前,潼南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依托一衣带水的美丽涪江,联合四川遂宁、绵阳、德阳、阿坝、广元、南充和重庆铜梁、合川等城市,充分利用涪江两岸的绿水青山和文旅资源,共建千里涪江休闲旅游度假走廊,串点成线、串珠成链,共同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知名目的地。

海外华媒探访永川科技片场:拿着剧本来带着成片走

7月10日,“行走中国·2024海外华文媒体川渝行”参访团一行走进永川科技片场,了解永川如何实现从“拍重庆”到“重庆拍”的演变。 永川山水交融、底蕴深厚,既有“立体山城”“光影江城”的独特魅力,又有绿色丘陵、锦绣田园的美丽风景,能为影视拍摄提供宏大多样的综合场景。 图为永川科技片场。记者 何蓬磊 摄 永川拥有全国领先的科技片场,配备了空间大、亮度高、标准优的虚拟拍摄棚,拍摄质量对标好莱坞影视工业化水准,可同时服务多个大、中型剧组,构建起影视制作全产业链体系,实现工厂化生产影视剧,“拿着剧本来、带着成片走”。 永川科技片场以虚拟拍摄技术为核心,棚内搭建了周长42米、高7米、面积800平方米的LED虚拟拍摄环境,拍摄质量对标好莱坞电影级别;搭建完成两条基于绿幕实时流程的虚拟拍摄产线,构建虚拟数字人应用平台,获得专利、知识产权200余项。 图为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参访永川科技片场。记者 何蓬磊 摄 达瓦未来(重庆)影像科技公司行政总监范洪表示,永川科技片场现在成立了影视服务中心,设立2亿元数字文创产业基金,加快落地光影重庆影视拍摄一站式服务平台,精心打造“剧组之家”酒店式公寓,完善配套体系。 同时,永川科技片场围绕影视拍摄制作“摄录演、采编播、服化道、音美造”等12个环节,先后落地链条企业,基本构建影视产业生态体系。截至目前,已承接拍摄20余个优质项目,档期已排至今年9月。 参观完后,菲律宾《商报》总编辑蔡友铭表示:“永川区有不错的电影科技产业发展条件,科技影棚和对应的政策以及服务团队,是电影科技产业非常重要的发展土壤。”

跨越国界的教育对话:海外华文媒体点赞重庆交职院产教融合成果

7月9日,“行走中国·2024海外华文媒体川渝行”参访团一行走进重庆交通职业院校,来自美国、加拿大、巴西等19个国家的24家华文媒体参访该校多个实训基地、产教融合项目展示区以及校企合作企业车间,了解了在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面发展,并展开了一场跨越国界的教育对话。 图为“行走中国·2024海外华文媒体高层川渝行”参访团一行走进重庆交通职业学院实训基地。记者 何蓬磊 摄 “行走中国·海外华文媒体行”是中国新闻社深化与世界各地华文媒体的联系,并根据海外华文媒体对中国新闻报道的需求及关注的中国大事、热点新闻事件,定期组织海外华文媒体到中国进行实地采访报道的系列活动。“行走中国·2024海外华文媒体川渝行”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四川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四川省侨联、中国新闻社联合主办。 参访团一行参观了该校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低空技术创新中心、汽车文化馆等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针对该校在产教融合的政策支持、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等问题与教师进行了深入交流,并点赞了该校在产教融合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 “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实现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也为地方经济发展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埃及《中国周报》副社长朱新娥说。 据悉,重庆交通职业院校聚焦建立校企共建技术创新中心,打造“一专业群一(或N)企业”特色校企产业园、搭建“三室两厅”产教融合特色平台、构建“六位一体”培训评价载体、研发师生共研共创实训设备、优化学生培养方案,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近三年,企业员工与该校师生共同研发技术成果17项,授权发明专利32项,师生对外服务项目10余项。 当天,重庆交通职业学院还举行了交流会。 图为AI+全息五步成课开发平台发布会现场。记者 何蓬磊 摄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党委书记(督导专员)张俊在交流会上表示,当前学校正聚焦重庆市委“416”科技创新战略布局和“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以“双高计划”建设为契机,不断强化内涵建设,持续优化“产、教、研、学”协同工作机制,聚焦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和成果转化,用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为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贡献力量。 交流会上,重庆交通职业学院联合校办企业元间宇宙(重庆)科技有限公司发布元间科技AI系统V1.0(通济湖AI教学大模型)与YoonSoft课程编辑平台V1.0(全息五步成课开发平台)两大核心产品。这两款产教融合成果相辅相成,集成了AI伴读助手、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课程教案设计、跨学科PBL设计、教师数字人等创新功能于一体,可实现“零编程基础”制作虚拟仿真课程,为师生构建了高效、定制化的学习环境。 “海外华文媒体作为连接海内外华人华侨的重要桥梁,一直是我们了解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张俊称,希望以本次参访活动为媒,增进海外媒体朋友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科学研究、产教融合等工作的全方位了解,在海内外讲好中国职教故事,传播重庆交通职业学院声音。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的产教融合模式令我印象深刻,这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法国侨报》副总编王萍参访后表示,要将中国好的职教故事在海外华文媒体上传播,为推动职教出海出力。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发布通济湖AI教学大模型与全息五步成课开发平台

7月9日,以“数字教育、无界未来”为主题的“AI+全息五步成课开发平台发布会”在重庆交通职业学院举行。该校联合校办企业元间宇宙(重庆)科技有限公司发布元间科技AI系统V1.0(通济湖AI教学大模型)与YoonSoft课程编辑平台V1.0(全息五步成课开发平台)两大核心产品,实现了AI大模型在教育细分领域的落地应用。 图为AI+全息五步成课开发平台发布会现场。何蓬磊 摄 当天,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四川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四川省侨联、中国新闻社联合主办的“行走中国·2024海外华文媒体川渝行”参访团一行走进重庆交通职业学院,来自美国、加拿大、巴西等19个国家的24家主流华文媒体一起见证了本次发布会。 元间宇宙科技公司执行董事傅俊敏与技术总监刘维能介绍,通济湖AI教学大模型旨在解决教育领域个性化教学需求痛点,集成了AI伴读助手、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课程教案设计、跨学科PBL设计、教师数字人等创新功能于一体,不仅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还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能力水平和兴趣偏好,智能实时推荐合适的学习资源和路径,为师生构建了高效、定制化的学习环境,实现学生画像和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极大增强了教育成效与师资效能。 据反复测试显示,通济湖AI教学大模型实现了教师备课最快仅需5分钟完成标准教案,10分钟完成全面备课,20分钟完成教师数字人微课,实现中英对照三万字专业文档生成准确性达到90%以上,实现题库生成准确性达到98%以上。 全息五步课程编辑平台集成全息五步虚拟仿真低代码编辑器,可实现“零编程基础”制作虚拟仿真课程。教师只需通过“选择专业、选择类型、选择课程、编辑课程、导出课程”五个步骤,就能迅速掌握、设计、编辑并导出专业水准的全息课程,赋能教育工作者轻松创作高质量的数字化教学内容,显著增强教学资源的多样性和个性化程度。 发布会上,来自日本留学生新闻网、加拿大七天传媒、南非非洲时报的海外华文媒体提出关于数字课程、数字化转型、产品如何赋能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元间宇宙科技公司执行傅俊敏、重庆交通职业学院数字课程负责人杨昌休与新形态教材负责人熊如意一一作出了解答。 图为“行走中国·2024海外华文媒体川渝行”参访团体验全息课堂的教学魅力。何蓬磊 摄 现场,参访团成员体验了全息课堂的教学魅力,感受AI了助教的个性化服务,领略了数字化教学的便捷与高效。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党委书记(督导专员)张俊、校长梁乃兴、副校长罗宪、各二级学院院长及相关处室负责人参加了本次发布会。

海外华文媒体走进潼南:感受巴蜀腹心的魅力

中新网重庆新闻7月10日电(梁钦卿)7月8日至9日,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四川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四川省侨联、中国新闻社联合主办的“行走中国·2024海外华文媒体川渝行”参访团一行走进重庆潼南,感受巴蜀腹心的魅力。 “行走中国·海外华文媒体行”是中国新闻社深化与世界各地华文媒体的联系,并根据海外华文媒体对中国新闻报道的需求及关注的中国大事、热点新闻事件,定期组织海外华文媒体到中国进行实地采访报道的系列活动。 图为“行走中国·2024海外华文媒体川渝行”参访团一行走进重庆市潼南区,实地了解当地柠檬产业发展。何蓬磊 摄 在柏梓镇万亩柠檬基地,这里集柠檬种植、休闲采摘、科普教育为一体,与汇达柠檬、檬泰生物科技等龙头企业形成产业化联合体,并建成柠檬文化广场、柠檬采摘园、柠檬产品体验中心等文旅配套设施,年接纳游客达20万人次。 “在意大利,吃海鲜、牛排时都会用到柠檬,还能酿造柠檬酒,几乎是人们的生活必备品。”在参观完柠檬基地后,意大利侨网总编辑王卫平说,意大利也是柠檬的重要产地,自己每天都和柠檬打交道,希望潼南柠檬能和意大利柠檬产业加强交流,相互借鉴对方的发展经验。 图为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在重庆市潼南区参观重庆巨科环保电镀工业园。何蓬磊 摄 走进位于潼南高新区的重庆巨科环保电镀工业园,美国《中美邮报》社长屠新时询问:“你们这个工业污水能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如何进行利用?” “我们通过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完善的环保治理设施,处理后的污水可直接养鱼。”重庆巨科环保有限公司综合部部长佘敏回答,小到一个螺丝钉,大到汽车、飞机、船舶等,都离不开电镀。电镀行业不仅很难被取消或取代,而且在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还不断有新突破,“但电镀过程会产生含有重金属等污染物的废水,处理难度较大”。 重庆巨科环保电镀工业园将全产业链各个环节贯通,形成一个闭循环的园区,真正做到园区内部污水、污泥的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屠新时说:“以环保技术创新为核心,全面推动绿色生产力发展,才能真正让环保业为制造业‘护航’。” 走访行程中,海外华文媒体实地探访了潼南区在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及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上的发展成果和未来潜力。 图为海外华文媒体在潼南区参观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及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何蓬磊 摄 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是将报废新能源车的“退役”旧电池回收筛选,经过分容重组工序,最后重新“上岗”。重庆弘喜汽车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陈永耀告诉记者,弘喜通过报废汽车的零部件再制造和动力电池梯次利用,让大量报废回收汽车“变废为宝”,创造出新的价值。 陈永耀称,依托“车巢”大数据平台,该公司建立了全国废旧汽车回收数字一张网,月回收拆解报废汽车最高达到15000台,同时具备年回收处理报废新能源汽车锂电池1万吨,生产梯次利用电池200兆瓦时,具备再制造20万台套零部件的生产能力,有效牵动了汽车后市场相关产业。 图为潼南区幸福街花儿巷。李可怡 摄 在幸福街花儿巷,这里有着博物馆、咖啡厅、民宿、书屋、餐厅等众多打卡点,海外华文媒体代表每经过一处,均驻足“打卡”良久。 潼南涪江城区段最宽江面约900米,与大佛岭-大佛坝-双坝-人工运河-九龙山形成宽度约5公里的天然宽谷。潼南充分利用这一天然资源,系统重塑30公里滨江风貌,融合沿江绵延平坝打造“世界宽谷·田园城市”,加快建设美丽亲水岸线、涪江生态景观带、滨江田园综合体。 “这是我第一次来潼南,这里的民居很有艺术范儿。”加拿大七天传媒编辑部副主任陈汝燕表示,想告诉海外的朋友们,潼南是一个正在快速发展的城市,是一个旅游“打卡”必去的城市。 图为潼南“蔬菜宴”。李可怡 摄 临别之际,潼南区精心准备了“蔬菜宴”。古色古香的大圆桌上,每人一个精心熬制的高汤锅,人参苗、田七苗、石斛苗、藏红花苗、三七苗……随着二十余款新鲜的生态蔬菜依次被摆上餐桌,配上嫩牛肉、乌鱼片、走地鸡等荤菜,这场“蔬菜宴”让“行走中国·2024海外华文媒体川渝行”参访团一行赞不绝口。 “我是第一次到潼南,数种新鲜的生态蔬菜被整齐地码放在盘中等待涮煮,一眼望去尽是绿色,很多蔬菜都是听过没有见过的品种,蔬菜旁边还放着介绍菜名与营养成分的标牌,兼具美食享受与养生功效的‘蔬菜宴’让人味蕾大开。”韩国《新华报》总编辑李茂娥说,要把这色香味俱全的养生“蔬菜宴”推荐给韩国朋友,让他们都来重庆潼南尝一尝这人间美味。 潼南处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腹心,是联动成渝相向发展的“桥头堡”,当前正全力打造中国第一汽车后市场出口基地、中国柠檬第一出口基地、成渝中部新型化工出口基地。如今,潼南与尼泊尔、贝宁、东盟等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日益深入,潼南柠檬出口占全国出口的45%,化工新材料、化肥、电子产品等出口欧洲、东南亚、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内陆开放前沿”,对外开放新空间不断拓展。

海外华文媒体与潼南举行会议 共话先进制造业发展

7月8日,“行走中国·2024海外华文媒体川渝行”参访团在重庆潼南举行会议,聚焦先进制造业发展。来自法国、加拿大、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的华文媒体嘉宾为潼南先进制造业发展建言献策。 潼南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彭荣介绍,目前,潼南正在大力实施“涪江奔腾”计划,发展“3+3+N”产业(即攻坚发展汽车再制造及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新能源及新型储能三大主导产业,壮大提升化工新材料、食品及农产品加工、电子信息三大特色产业,创新培育低空经济、数智科技等N个“新星”产业),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潼南抢抓机遇,结合区情实际,坚持错位发展,围绕废旧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报废汽车拆解和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等业态,加快推进汽车后市场产业布局,全力打造“中国第一汽车后市场基地”。 彭荣表示,潼南正在承办第九届“创客中国”汽车再制造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专题赛已于7月4日正式启动,目前正面向全国中小企业、科研院校等征集创新项目。同时,该区正积极策划中国(潼南)汽车后市场产业研讨会及2024汽车再制造产业投资对接活动,助力潼南区打造“中国第一汽车后市场基地”。

重庆潼南打造“世界宽谷·田园城市”

7月9日,“行走中国·2024海外华文媒体川渝行”参访团一行走进重庆潼南的幸福街花儿巷,了解当地推进乡村振兴的具体成效。 潼南涪江城区段最宽江面约900米,与大佛岭-大佛坝-双坝-人工运河-九龙山形成宽度约5公里的天然宽谷。潼南充分利用这一天然资源,系统重塑30公里滨江风貌,融合沿江绵延平坝打造“世界宽谷·田园城市”,加快建设美丽亲水岸线、涪江生态景观带、滨江田园综合体。 位于这一天然宽谷之中的幸福街花儿巷,以建设重庆首个未来乡村示范样板为目标,是一个集现代农业、休闲观光、康养度假、文化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度假胜地。 当前,潼南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依托一衣带水的美丽涪江,联合四川遂宁、绵阳、德阳、阿坝、广元、南充和重庆铜梁、合川等城市,充分利用涪江两岸的绿水青山和文旅资源,共建千里涪江休闲旅游度假走廊,串点成线、串珠成链,共同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知名目的地。

重庆潼南与海外华文媒体共商柠檬产业发展大计

7月8日,“行走中国·2024海外华文媒体川渝行”参访团与重庆潼南相关领导及部门举行会议,共商柠檬产业发展大计。 潼南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立平就该区打造“中国柠檬第一品牌”介绍相关情况。她表示,潼南坚持“大产业、大加工、大科技、大品牌”思路,努力把潼南柠檬打造成为中国第一柠檬种苗繁育高地、第一柠檬核心产区、第一柠檬产品研发基地、第一柠檬出口基地、第一柠檬数字大脑、第一柠檬融合发展标杆。 潼南区农业农村委主任胡广建表示,潼南已与四川柠檬产区的资阳市安岳县共同制定发布《柠檬鲜果等级规格》团体标准,与遂宁市共同探索科技人员担任村支书改革,聘请遂宁市农业农村局专家到潼南担任产业村支书。 潼南区商务委员会副主任张洪群表示,潼南正在指导企业利用西部陆海新通道,提高柠檬出口实效。

海外华文媒体为重庆潼南文旅商贸发展建言献策

7月8日,“行走中国·2024海外华文媒体川渝行”参访团在重庆潼南举行分组会议,来自美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的7家海外华文媒体为重庆潼南文旅商贸发展建言献策。 近年来,潼南文旅商贸蓬勃发展,尤其是柠檬产业,已形成产业集群优势。潼南被誉为“国际柠檬之都”,当地围绕柠檬精深加工,开发出饮料、绿色食品、美容护肤品、生物医药及保健品等五大体系350多种柠檬产品,远销德国、俄罗斯、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海外华文媒体嘉宾对潼南的文旅商贸发展取得的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表示,潼南应继续发挥自身优势,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竞争力。 在文旅方面,嘉宾们建议潼南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以文带旅,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产品,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此外,潼南要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7月8日,“行走中国·2024海外华文媒体川渝行”参访团在重庆潼南举行分组会议,来自美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的7家海外华文媒体为重庆潼南文旅商贸发展建言献策。 近年来,潼南文旅商贸蓬勃发展,尤其是柠檬产业,已形成产业集群优势。潼南被誉为“国际柠檬之都”,当地围绕柠檬精深加工,开发出饮料、绿色食品、美容护肤品、生物医药及保健品等五大体系350多种柠檬产品,远销德国、俄罗斯、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海外华文媒体嘉宾对潼南的文旅商贸发展取得的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表示,潼南应继续发挥自身优势,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竞争力。 在文旅方面,嘉宾们建议潼南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以文带旅,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产品,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此外,潼南要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海外华文媒体寻味重庆潼南:一场“蔬”心之旅

古色古香的大圆桌上,每人一个精心熬制的高汤锅,人参苗、田七苗、石斛苗、藏红花苗、三七苗……随着二十余款新鲜的生态蔬菜依次被摆上餐桌,配上嫩牛肉、乌鱼片、走地鸡等荤菜,这场“蔬菜宴”让“行走中国·2024海外华文媒体川渝行”参访团一行赞不绝口。 9日,“行走中国·2024海外华文媒体川渝行”参访团走进重庆潼南区,领略了“西部菜都”的风采。 图为潼南“蔬菜宴”。李可怡摄 “蔬菜宴”是潼南的一张美食名片,以潼南本地产的无公害、绿色健康蔬菜为主的主题宴席。 “我们的‘蔬菜宴’综合起来就是一个高品质的养生美食宴,有鲜、嫩、奇、特、多的特点。”潼南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何礼兵说,蔬菜宴是选择新鲜采摘的叶芽、叶尖、叶苗,部分蔬菜是食客们难见的品种,有一半左右的菜品既是食材又是药材。“蔬菜宴”的做法是荤素搭配、生熟兼备,荤菜包罗万象,有鸡、鸭、鱼、猪、牛、羊、水产等,生菜用于烫火锅和汤锅,熟食则是小煎鸡、太安鱼等潼南特色美食。 图为潼南“蔬菜宴”。李可怡摄 “我是第一次到潼南,数种新鲜的生态蔬菜被整齐地码放在盘中等待涮煮,一眼望去尽是绿色,很多蔬菜都是听过没有见过的品种,蔬菜旁边还放着介绍菜名与营养成分的标牌,兼具美食享受与养生功效的‘蔬菜宴’让人味蕾大开。”韩国《新华报》总编辑李茂娥说,要把这色香味俱全的养生“蔬菜宴”推荐给韩国朋友,让他们都来重庆潼南尝一尝这人间美味。 一桌“蔬菜宴”的背后,是潼南百万亩蔬菜原材料作为供应和支撑。潼南蔬菜复种面积常年稳定在100万亩,产量保持在220万吨以上。 “潼南‘蔬菜宴’不仅仅是一场美食的聚会,更是一次文化的交流。我要将这美味的‘蔬菜宴’给国内外友人推荐,邀请他们来品尝。”《斐济日报》记者裴华松说,历史底蕴深厚、文化源远流长、美食风味独特的潼南,一定会让游客潼南之旅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