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架波音飞机骤降 17人受伤

6月22日,大韩航空(Korean Air)一架波音737-MAX8飞机在执飞韩国仁川到台湾台中的过程中遭遇空中急降,导致17人受伤。这架飞机起飞约50分钟后、来到在济州岛上空时,系统显示“压力系统异常”信息。随后飞机在空中从3万英尺(约9144米)的高度在很短时间内下降到9000英尺(约2743米),下降幅度超过6000米。乘客拍下的现场画面显示,事发时机上乘务人员刚完成送餐,飞机下降速度过快导致氧气面罩弹出,包括小朋友在内的很多人被吓哭,同时机舱内气压的快速变化让部份乘客流出鼻血。 出现情况后的飞机最后顺利折返仁川机场,机上乘客在第二天搭乘另一架飞机重新起飞,顺利抵达目的地。大韩航空表示正在与有关当局充分合作,以查明事件的具体情况,并向相关人员道歉。 今年4月,西南航空2786航班,也是一架737 MAX,准备在夏威夷考艾岛机场降落时,突然以每分钟约1341米的速度,高度在短短数秒内从1000英尺骤降至约122米,差点撞进大海,幸好飞行员及时掌控飞机,紧急复飞,才避免了撞机灾难。5月25日,西南航空一架737 MAX型客机从亚利桑那州飞往加利福尼亚州的奥克兰,在3万4000英尺(1万零363米)高空出现飘摆(Dutch roll),好在飞行员拼命重新控制飞机,并让这架载有175名乘客和6个机组人员的飞机安全降落。而就在6月15日,同样是西南航空的一架波音737-800飞机在奥克拉荷马市降落前因高度过低,以仅约525呎低空飞越一处住宅区,触发了高度警报,也把当地居民吓坏了。 一起又一起令人胆战心惊的事故让人们对波音飞机的质量产生疑问,避免使用波音机型的人越来越多。一项调查也显示,过去几个月,在线旅游预订平台Kayak在寻找航班时过滤掉波音737MAX机型的用户数量有所增加。

阿桑奇达成认罪协议被释放

6月24日,“维基揭秘”网站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与美国司法部达成协议,承认一项有关“合谋获取和泄露美国国防机密文件”的重罪指控,完成必要的法庭程序后可返回原籍国澳大利亚。 阿桑奇今年52岁,在2006年创立“维基揭秘”网站,这个网站在2010年曝光大量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的外交电报和美军机密文件,揭发美军战争罪行,令美国外交形象大受打击,美国一直在寻求将其引渡到美国受审。2010年11月,瑞典检方指控阿桑奇当年8月在瑞典逗留期间,涉嫌强奸。身在英国的阿桑奇被英警方逮捕,但他否认所有指控。2012年6月,阿桑奇在保释期间进入厄瓜多尔驻英国大使馆,寻求庇护。在这期间,瑞典警方撤回了针对他的强奸指控。但在2019年,厄瓜多尔最终迫于美国的压力撤销了对他的庇护。厄瓜多尔宣布撤销给阿桑奇的庇护后,英国警方再次逮捕了他,随后将他关押在戒备森严的贝尔马什监狱。美国在同年以17项违反《间谍法》的罪名及一项不当使用电脑的刑事指控对他提起诉讼,最高刑期可达到175年,并且向英国提出引渡要求。 阿桑奇被指控后,一直有人权团体、新闻自由组织公开声援阿桑奇,并在全球形成了一场浩大的“释放阿桑奇”运动,但一直没什么进展。2022年5月澳大利亚新总理阿尔巴尼斯当选后,情况开始发生显著的变化,他将释放阿桑奇作为优先事项,而澳大利亚议会于 2024 年初通过了一项动议,呼吁允许阿桑奇回到家人身边。而阿桑奇也成为美国和澳大利亚两国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尤其是在澳英美(AUKUS)军事合作协议签署之后。 不过有国际关系教授撰文指出,公众可能永远不会知道美国最终让步的完整理由,有几种可能性可以解释为什么美国现在决定达成认罪协议。近几年来,澳大利亚政府一直在努力结束这起案件;在美国,甚至在一些共和党人中,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继续追诉阿桑奇不符合美国利益;英国大选将于下周举行,考虑到政府可能发生更迭,引渡令也可能会被重新考虑。

嫦娥六号返回器“打水漂”成功返回

当地时间6月25日14时07分,在太空“出差”50多天的嫦娥六号返回器准确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据介绍,嫦娥六号探测器于5月3日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并进入地月转移轨道。探测器经过轨道修正、近月制动,顺利进入环月轨道飞行。此后,探测器经历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的分离,在鹊桥二号中继星支持下,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实施环月降轨及动力下降,于6月2日精准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预选区域并开展采样工作。6月4日,上升器点火起飞、精准入轨,于6日完成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之间的交会对接及样品转移,此后按计划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分离并受控落月。此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经历了13天环月等待,此后在完成2次月地转移入射、1次轨道修正后,返回器于6月25日与轨道器分离并携带月背样品重返地球。 而在返回时,嫦娥六号返回器还打起了“水漂”。先是在距地面高度约120公里处,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约为11.2千米/秒)高速在大西洋上空第一次进入地球大气层,实施初次气动减速。下降至预定高度后,返回器在印度洋上空向上跳出大气层,到达最高点后开始滑行下降。之后,返回器再次进入大气层,实施二次气动减速。在降至距地面约20公里高度时,返回器转入开伞姿态。约10公里高度时,返回器打开降落伞,完成最后减速并保持姿态稳定,随后准确在预定区域平稳着陆。

纯血鸿蒙商用 三足鼎立版图完成

6月21日,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在华为开发者大会2024上介绍说HarmonyOS NEXT Beta版底座全线自研,去掉了传统的AOSP代码,仅支持鸿蒙内核和鸿蒙系统的应用,减少了40%的冗余代码,使系统的流畅度、能效、纯净安全特性大为提升。这意味着鸿蒙系统HarmonyOS将彻底与安卓切割,不再向下兼容,一个真正的“鸿蒙时刻”到来了。这也许是20年内中国IT业最大的事件,能做到与苹果iOS、安卓三足鼎立,所带来的消费类电子生态变革将足以震撼全球。 余承东透露,华为在被美国制裁前后一直在研发操作系统,从鸿蒙OS首次发布到现在已过了1778天,“纯血鸿蒙”HarmonyOS NEXT从操作系统内核、文件系统,到编程语言、编译器/运行时、编程框架,再到设计系统、集成开发环境,以及AI框架和大模型等,实现全面焕新。 而在过去几年,鸿蒙生态的进展十分迅速。今年一季度,鸿蒙在中国市场的出货份额达到了18%,超过了苹果iOS的15%,跨越了16%份额的“生死线”。有业内人士表示,鸿蒙生态的发展将把全球终端生态格局变为安卓生态、iOS生态、鸿蒙生态三分天下,打破美国垄断格局,就如同全球定位系统有GPS、伽利略和北斗,大飞机领域有波音、空客和中国商飞,智能手机将演变为鸿蒙手机、苹果手机、安卓手机三种。

美国首例!强制圣经“十诫”进学校

6月19日,由共和党人Jeff Landry担任州长的美国亚利桑那州通过一项法案,要求从2025年开始,从幼儿园到州政府资助的大学,所有公立学校的教室内都必须张贴海报大小、“字体大而易读”的《十诫》(Ten Commandments)。这是美国政教分离以来第一个要求在每个公立学校教室内展示圣经内容的州。 Jeff Landry在签署仪式中表示如果你想要尊重法治,就必须从最初的律法开始,也就是摩西(Moses)的律法开始,因此在法律条文中,“十诫”被描述为 “我们州和国家政府的基础性文件“。 除了路易斯安那州外,共和党执政的如德克萨斯州、俄克拉荷马州和犹他州等也都提出过要求在学校中展示“十诫”之类的提案,但在此之前还没有州能将类似的提案变成法案。而在1980年,美国最高法院曾裁定肯塔基州的一项类似规定违宪,违反了《美国宪法》中规定的“禁止建立国教、或是偏爱某种宗教”条文。 路易斯安那州是所谓的“圣经地带州”,州内的多项涉及宗教的法律备受争议。今年1月,Jeff Landry接替了连任两届的民主党州长John Bel Edwards,共和党在州议会中还拥有三分之二的超级多数,这为共和党立法者推动其保守派议程铺平了道路。

疫情过后 各种疾病大爆发

根据不同媒体的报道,疫情过后在世界各地都出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那就是每个人、每个地方,生病的频率都比之前高得多。至少有13种传染病的发病率超过了新冠疫情大流行之前的水平,包括水痘、霍乱、登革热、麻疹、肺炎支原体、细小病毒 B19、侵袭性A组链球菌、百日咳、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1 型野生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和结核病。 根据从60多个组织和公共卫生机构收集的数据进行研究表明,44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至少一种传染病的复发,其严重程度至少是大流行前基线的10倍。在疫情爆发后的两个流感季节里,美国的流感病例猛增了约 40%。今年前四个月,中国的百日咳病例比去年增加了45倍。而在流感季节刚刚开始的澳大利亚一些地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病例几乎比一年前翻了一番。阿根廷正在与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登革热疫情作斗争。日本报告的链球菌中毒休克综合征(俗称“食人菌”感染症)病例数累计破千,正创造历史纪录。2022 年,全球新增确诊肺结核患者达 750 万人,这是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全球肺结核监测以来最糟糕的一年。 而疫情后出现各种‘不寻常’癌症也在引发媒体和公众的关注。美国卡罗莱纳州血液和癌症护理协会首席执行官Kashyap Patel表示,他在2021年接诊了一位 40 多岁的胆管癌患者,这是一种罕见的致命性癌症,通常在 70 多岁和 80 多岁的人群中发病,但之后他的办公室在一年内还记录了七例这样的病例,是他从业23年里从未见过的现象。另一位肿瘤学家Asutosh Gor也表示看到很多奇怪的现象,比如多名患者几乎同时患上多种类型的癌症,还有一些罕见癌症的新增病例,他正在研究长新冠与罕见癌症之间的潜在关联,但要揭晓其中的秘密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研究显示 药物残留给生态和野生动物带来威胁

最近发布在《自然可持续发展》(Nature Sustainability)杂志上的一篇论文指出,现代制药和药物残留污染正在对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构成越来越大的威胁。 论文的作者之一,瑞典农业科学大学的助理教授Michael Bertram指出药物在环境中的残留对一些动物的行为和解剖结构造成了重大的、意想不到的变化。比如雌性椋鸟服用了如百忧解等抗抑郁药后,对潜在配偶的吸引力下降,与未服用的同类相比,雄性椋鸟表现得更有攻击性,更少通过唱歌来吸引它们。而进入水中的避孕药已经在一些鱼类种群中造成了性别逆转,导致数量锐减和局部灭绝事件,因为雄性鱼类恢复出雌性器官。还有的鱼类在服用抗抑郁药物而失去对捕食者的恐惧。再比如著名的双氯芬酸,一种当时在南亚经常给牛服用的消炎药,导致印度秃鹫数量在1992年至2007年间下降了97%以上。与此同时,该国狂犬病病例激增,原因是狗以鸟类不再食用的牛尸体为食而让这种化学成分进入了体内。 这项研究从104个国家的1052个地点的河流中测量了61种不同的药物,结果发现43.5%的地点至少有一种药物的残留超过了生态健康的安全水平。而最常见是卡马西平(一种用于治疗癫痫的药物)、二甲双胍(一种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和咖啡因,其他的如抗焦虑药、抗抑郁药和抗精神病药等药物,以及可卡因和甲基苯丙胺等毒品也在进入生态系统。论文呼吁应对药物生产进行改革,生产含有更容易分解成分的药物,同时扩大污水的处理,以遏制其对生态系统的溢出效应。与此同时,药剂师、医生、护士和兽医都应该接受药物对环境潜在影响的培训。

瑞士和平峰会尴尬收场 泽连斯基难掩失望之情

首场乌克兰问题峰会绕过诸多敏感问题乌方对下轮邀俄参会留余地

6月15、16日,之前大张旗鼓、在瑞士召开的乌克兰和平问题高级别会议落幕,虽然有90多个国家参加,却难掩尴尬局面。不仅没有冲突方当事人——俄罗斯参加,连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也因为这个所谓的国际和会不具备俄乌双方认可、各方平等参与、对所有和平方案进行公平讨论的三个要素而拒绝参加。尽管泽连斯基公开发出邀请,但美国总统拜登并未出席,只派出了副总统哈里斯参加会议,但在第二天的会议议程转向粮食安全和核能问题,包括哈里斯、德国总理朔尔茨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等人却提前离开。 而在最终的联合声明中,只有乌克兰在内的78个国家和4个欧洲机构签署,包括印度、沙特、阿联酋、墨西哥等14个参会国家未签署联合声明。即使这样,联合声明居然都没提俄罗斯“侵略”,而是改成了比较中性的“战争”。更尴尬的是,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表态愿意主办后续的此类峰会。之前,沙特曾被认为是未来可能会举行此类和会的地点,但沙特方面保持了意味深长的沉默。 在开会前,瑞士方面邀请了约160个国家出席此次“和平会议”,但最终只有92个国家和地区以及8个国际机构代表决定出席,尽管被称之为“高级别会议”,但其中35个国家其实都只派出了第二、第三级的政府代表。

消失半年后 凯特王妃终于露面

英皇妃凯特和家人一起露面。 路透社

6月16日,在公众面前“失踪”六个月后,英国王储威廉的妻子——威尔士王妃凯特首次公开露面,同丈夫及3名子女,乘坐专车,抵达白金汉宫,出席英王查尔斯三世的寿辰阅兵仪式活动。她先是同家人乘坐马车,联同其他皇室成员,参与游行,后和皇室成员一齐在白金汉宫露台,观看军机飞行,并向民众挥手致意。 身穿白色套装的凯特虽然有些消瘦,但看起来气色还不错,一如既往的优雅。自去年12月25 日最后一次参加公众活动后,凯特便一直未公开露面,社交媒体甚至指她健康状况危急,或与威廉婚姻有变。为回应各种传闻,威廉与凯特的官方社交账号曾在3月发布一张凯特和3个孩子的合影,以庆祝母亲节。但随后被发现照片是p出来的,引发新一轮舆论。不得已的凯特在3月底录制视频的方式坦白自己罹患癌症并正在接受治疗,但她并未说明详细的病情。

加拿大跻身难民申请数量前五的国家

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UNHCR)在6月13日发布的最新全球趋势报告显示,加拿大在2023年收到了146,800份新的难民申请,高于前一年的9.4万份,成为第5大难民申请国,这是加拿大六年来首次进入前五名。排在前四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有120 万;德国,有329,100份;埃及,有183,100份以及西班牙的163,200份。 2023 年,全球有超过500万失去家园的难民,还有 100 万难民成功返回家园,其中有154,300 人选择在其他国家重新开始新生活。仅加拿大一国就向其中的近三分之一,即近 51,100 名难民敞开了大门,其中包括来自阿富汗的 16,600 名、来自厄立特里亚的 9,200 名、来自叙利亚的 8,400 名和来自索马里的 4,300 名。 加拿大移民和难民委员会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3月期间,已有46,693人提出难民申请。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到今年年底,难民的申请数量可能达到18.7万人的新高。 而在全球范围内的战乱、政权更迭、气候变化等导致的难民危机正在扩大,全球失去家园的难民数量将从 2022 年的 1.084 亿激增至 2023 年的 1.173 亿。截至到今年5 月,联合国的机构表示,这一数字已经上升到 1.2 亿,相当于日本的人口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