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媒探访莺歌海盐场:“为海南‘带盐’”

20240214151955882505037

“我愿意为海南‘带盐’。”在海南乐东莺歌海盐场品尝过海南特色饮品老盐柠檬水后,加拿大《搜罗》杂志社社长陈林称赞不已。 (图为海南莺歌海盐场吸引大批游客前来。) 9月25日,17国20位海外华文媒体人士走进海南乐东莺歌海盐场,深入了解当地盐文化。除了老盐柠檬水,他们还兴致勃勃地讨论,用老盐烹饪海南四大名菜之首“文昌鸡”,或许别有风味。 (9月26日,海外华文媒体人士参观海南乐东莺歌海盐场海盐文化馆,了解当地盐文化。) 如何从海水中提取海盐?“依靠阳光和流动的空气,使水分蒸发最终成盐,在莺歌海盐场至少要经历29天,引导卤水流淌23公里。”海盐文化馆的讲解员杨美娟说,赶上连续三个多月不下雨的年头,盐场就能产出晒足100天的海盐,再经五年静置,就成为莺歌海盐场特有的海盐品种——老盐。 (图为游客在海南莺歌海盐场打卡拍照。) 莺歌海盐场建于20世纪50年代,是中国华南地区首屈一指的大盐场。如今,这里不仅仅出产海盐,还是许多游客感受盐文化的热门目的地。制盐的工厂,晒盐的盐田,运输海盐的绿皮火车,成堆的白色“盐山”,都变成了旅游打卡点,游客争相体验老盐制晒技艺、品尝老盐产品、在盐田留下“天空之境”的美照…… (图为游客在海南莺歌海盐场打卡拍照。) 2023年年底建成的海南环岛旅游公路,为游客们来到莺歌海盐场提供了便利。当地还在盐场附近精心设计建造了一座以“盐文化”为主题的旅游驿站,取名“莺歌踏浪”,充满诗情画意,引得游人纷至沓来。 (图为海南环岛旅游公路乐东路段莺歌踏浪驿站引得诸多骑行爱好者在此停留。) “今天驿站的民宿已经满房,傍晚时分,夜市开市,高峰期驿站一晚可接待两千余人,热闹非常。”驿站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莺歌踏浪驿站融合了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多种业态。目前,该驿站的游客服务中心、能源补给中心、房车营地均已开业运营,未来还将规划引入酒店、游乐场等业态,更好满足游客需求。(完)  

这里是昌江

640.webp

一座故城 山海黎乡 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 是海南岛建置最早郡县之一 有历经两千多年的昌化故城 有始建于唐代的双溪书院、治平寺等名胜古迹 图为航拍昌江黎族自治县。昌江融媒体中心供图 元符三年 苏轼打卡昌江峻灵王庙 如今的这里 光影点点勾绘石碑 人影绰绰轻颂祈福 图为昌江峻灵王庙。图片来源海南日报李梦楠摄 穿越雾霭和雨林 进入王下乡 在新石器时代的洞穴遗址皇帝洞 千姿百态的钟乳石 处处彰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在南尧河十里画廊 奇秀壮美的喀斯特地貌 宛如印象派画卷 图为王下乡“皇帝洞”附近的天然石壁。王晓斌摄 在洪水村 金字型的茅草屋错落有致 听鸟叫,闻蛙声,看稻田…… 遇见诗意栖居的黎族人民 图为洪水村茅草屋。凌楠摄 纺丝、染彩、织布、绣花…… 这项传承了千年的黎族织锦技艺 是古今对话的密码 “非遗”与“时尚”结合后的黎锦 一股国际潮流范儿扑面而来 左图为一位面部有文身的黎族阿婆正在绣黎锦。右图为海南黎族龙被亮相消博会。骆云飞摄(拼图) 挖陶、挑土、和泥、制坯…… 另一项传承了千年的黎族原始制陶技艺 亦是文化与历史的“活化石” 泥与火的碰撞 黎族元素的花纹与图案 让每个黎陶成为独一无二的限量版 用得越久 淬火纹饰的梦幻感和层次感越强烈 图为9月24日,在海南昌江,海外华文媒体人士体验黎族原始制陶技艺。骆云飞摄 在昌江 人文历史、山水物华 可以遇见海南几乎所有的旅游元素 春赏木棉红 夏品芒果香 秋游棋子湾 冬登霸王岭 …… 一朵花木棉花 每年1月至3月 在昌江,邂逅开往春天的木棉火车 走在田埂之上 低头是新绿,抬头是火红 … Read more

中国电视-《阅见中国》第二季:综述

净版海报

用眼睛“阅见”,用脚步丈量,用镜头记录。《中国电视》邀您关注新媒体节目《阅见中国》第二季。 节目2023年推出第一季,围绕“阅见中国 共赢世界”的主题,邀请热爱中国文化的留学生、“汉语桥”中文大赛的获奖者到中国城市体验和探访,感受中国文化的丰富性、多样性、包容性。第二季的节目延续第一季嘉宾邀请方式,以“阅见中国 智领美好生活”为核心,关注中国科技创新应用及年轻化的生活方式。 来自俄罗斯、澳大利亚的嘉宾在体验无人驾驶公交 《阅见中国》第二季节目共10期,每期组织2-3名国外嘉宾前往中国的科技前沿公司体验,透过他们的视角呈现中国的科技成就以及这些科技应用在促进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的作用。你想了解各国友人如何感受中国新时代新时尚生活方式吗?敬请关注新媒体节目《阅见中国》第二季。 来自巴西、俄罗斯、莫桑比克的三位嘉宾在了解关于电商直播的情况 《中国电视》邀您收看《阅见中国》第二季更多精彩内容: 第一集:https://yspapp.cn/2u0T 第二集:https://yspapp.cn/2AGj 第三集:https://yspapp.cn/2AGh  

海南洋浦的自贸港加速度:平常两年建好的工厂半年就建成

LYF_4867

“正常建这样一座工厂,至少要两年至两年半时间,我们在海南半年就建成了。”一走进位于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国际健康食品港的海南澳斯卡国际粮油有限公司,公司副总经理曹又华就如是介绍海南自贸港建设“加速度”。 9月24日,参加2024海外华文媒体海南行活动的17国20位海外华文媒体人士来到海南洋浦,感受这个老牌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在海南自贸港建设进程中焕发的新活力。 (9月24日,海南洋浦,海外华文媒体人士参观海南澳斯卡国际粮油有限公司。当日,正在参加2024海外华文媒体海南行活动的17国20位海外华文媒体人士走进洋浦经济开发区,深入了解海南自贸港“样板间”的建设成果。) 因为嗅到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巨大商机,在2020年6月《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公布后,海南澳斯卡国际粮油有限公司当年8月就参与海南省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10月,该公司在洋浦经济开发区的第一座工厂开始建设,次年4月工厂基本建成,随即投产运营。该公司的展厅介绍里写道:建厂速度创世界同行业之最。 “粮油加工是一个古老又传统的行业,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我们把传统工厂打造成了数字工厂。”曹又华说。走进工厂车间,偌大的厂房,全自动流水线生产不停,却鲜少看到工人的身影。通过管理系统,可以看到工厂的产能、产量,加工环节的温度、能耗等实时变化数据。 (9月24日,海南洋浦,海外华文媒体人士参观海南澳斯卡国际粮油有限公司。当日,正在参加2024海外华文媒体海南行活动的17国20位海外华文媒体人士走进洋浦经济开发区,深入了解海南自贸港“样板间”的建设成果。) 传统行业在科技和自贸港政策加持下,发展势头迅猛。曹又华介绍,该公司是海南自贸港首个落地加工增值超30%免关税政策的企业。近三年,海南澳斯卡国际粮油有限公司的加工量、产值、外贸额、贡献吞吐量等均实现连续翻番,营业额已超百亿元(人民币,下同)。他说,由于订单不断,公司交付压力大,今年又新落地一条生产线,“政府成立工作专班为企业提供服务。” 同样享受加工增值超30%免关税政策的海南红焱食品有限公司,是洋浦经济开发区内的一家初创企业,主要业务是肉类加工,生产销售休闲食品。该公司财务经理刘海燕介绍,公司投运一年来,营业额达2000万元。 (9月24日,海南洋浦,海外华文媒体人士参观海南红焱食品有限公司。当日,正在参加2024海外华文媒体海南行活动的17国20位海外华文媒体人士走进洋浦经济开发区,深入了解海南自贸港“样板间”的建设成果。) 刘海燕说,未来几年,公司计划继续扩大产能,引进更先进的加工设备和生产线,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利用海南自贸港的地理位置和物流优势,将产品销往海外。” (9月24日,海南洋浦,海外华文媒体人士参观洋浦经济开发区规划馆。当日,正在参加2024海外华文媒体海南行活动的17国20位海外华文媒体人士走进洋浦经济开发区,深入了解海南自贸港“样板间”的建设成果。) 位于海南西北部的洋浦,曾是中国第一个由外商成片开发、享受保税区政策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南自贸港建设以来,被定位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先行区和示范区。目前,洋浦经济开发区正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石化新材料、海上风电、健康食品、数字经济、先进制造业等千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正加速形成。 (9月24日,海南洋浦,海外华文媒体人士参观洋浦经济开发区规划馆。当日,正在参加2024海外华文媒体海南行活动的17国20位海外华文媒体人士走进洋浦经济开发区,深入了解海南自贸港“样板间”的建设成果。) 因拥有北部湾距离国际主航线最近的深水良港,洋浦还被定位为西部陆海新通道航运枢纽,享受五项独有的自贸港政策:“中国洋浦港”船籍港政策、船舶出口退税政策、内外贸同船运输保税油加注政策、启运港退税制度和便捷高效的通关管理。目前,入籍“中国洋浦港”的国际船舶已达46艘,总载重吨位列中国第二。 (9月24日,海南洋浦,海外华文媒体人士参观洋浦经济开发区规划馆。当日,正在参加2024海外华文媒体海南行活动的17国20位海外华文媒体人士走进洋浦经济开发区,深入了解海南自贸港“样板间”的建设成果。) 为推动洋浦经济开发区与海南岛西部中心城市儋州市的一体化发展,海南谋划了覆盖洋浦经济开发区及其周边七个镇的“港产城科”协调发展区域,总面积达2582平方公里,并划定其中26平方公里为环新英湾自贸港新城。 儋州市委环新英湾建设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程志智介绍,目前,环新英湾自贸港新城已建成22条市政道路,城市路网脉络已全面联通。各类重大项目不断增加,新城医院、学校等公共服务配套建设不断完善。未来,环新英湾自贸港新城将被建设成为“港产城科一体化”的复合型城市,一座滨海生态之城、宜居之城、创新之城和智慧之城。(完)

海外华文媒体海南行:万宁着力打造“中国东星斑之乡”

近日,2024海外华文媒体海南行活动走进万宁林兰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的养殖基地,深入了解海南现代渔业产业转型发展前景。 东星斑是石斑鱼的优秀品种之一,也是一种名贵的食材,其体色艳丽,肉质嫩滑细致,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万宁是海南东星斑产业的集聚区和示范区,东星斑种质保存、优种选育、种苗繁育等技术属中国领先水平。 今年8月,海南万宁获得“中国东星斑之乡”区域特色水产品品牌称号。目前,万宁东星斑工厂化养殖面积超3500亩,并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东星斑商品鱼年产量超1.5万吨,年产值高达30亿元,位列海南省第一名,并占全国总产值的40%以上,产业规模优势明显。

海外华文媒体海南行:百年侨宅似原貌 感动海外华媒人

近日,参加2024海外华文媒体海南行活动的17个国家20位海外华文媒体人士,来到位于海南省琼海市博鳌镇留客村的蔡家宅参访,近距离感受海南侨乡人文风情。 蔡家宅由留客村寓居印度尼西亚的富商蔡家森四兄弟于1924年回乡建设,耗时十年建成,是一个具有浓郁南洋风格的中西合璧式建筑群落。蔡家宅共包括4座宅院,占地面积约193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670平方米,其中以蔡家森的宅邸规模最大,保存也最为完整。 百年蔡家宅,如今是海内外游客感受海南侨文化的重要目的地。在参观“海南侨乡第一宅”蔡家宅后,海外华媒人士感慨,“保护得这么好的老侨宅,近乎原貌,观之着实令人感动,值得大家好好去保护。”

海外华文媒体海南行:体验咖啡“奇幻”之旅

近日,在海南参加2024海外华文媒体海南行的海外华媒人士走进位于万宁的M1咖啡奇幻工场。在这里,咖啡被“玩”出了更多新潮花样。 M1咖啡奇幻工场是一家以咖啡为主要介质,以”家庭互动”和”亲子体验”为核心的大型主题沉浸式咖啡体验工场。工场内主要普及咖啡的趣味知识,还原兴隆咖啡的文化背景,并提供多样化的体验游戏,通过融合场景空间互动的多媒体数字手段,从多媒体声光咖啡盛宴可触、烘焙咖啡香味可闻、咖啡场景娱乐设备可玩、咖啡衍生品类手工制作可DIY的创作,给亲子互动全新的感官体验,旨在激发人们对咖啡的妤奇心,从而更好的传播咖啡文化。 近年来,万宁将咖啡产业作为重点产业培育打造,出台系列产业扶持政策,促进咖啡全产业链发展。目前,万宁咖啡也走上了品牌化发展之路,兴隆咖啡成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当地浓厚的咖啡文化氛围,每年都吸引众多咖啡爱好者专程前来品尝。  

海外华文媒体海南行:“我要把海南黎陶带到罗马去”

LYF_5157

“一看到黎陶制品,我就想把它们带回意大利罗马,用它们做中国菜,向意大利朋友介绍海南黎陶。”意大利新华时报社社长朱玉华24日在海南昌江参观黎族原始制陶技艺。当看到一排排风格古朴、用途各异的黎陶制品时,她立即买下了一只黎陶制成的锅。 (9月24日,在海南昌江保突黎陶制品专业合作社,参加2024海外华文媒体海南行的17个国家20位海外华文媒体人士参观黎族原始制陶技艺。) 当日,来自17个国家的20位海外华文媒体人士走进海南昌江保突黎陶制品专业合作社,深入了解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黎族原始制陶技艺,感受海南民族特色文化的魅力。 黎族原始制陶技艺省级传承人刘梅珍介绍,黎族原始制陶技艺是一种采用泥条盘筑、无轮成型、露天低温烧制的原始传统手工制陶技艺,制陶过程由挖陶、挑陶土、和泥、制坯等12个步骤组成。器型主要有釜、甑、瓮、碗、罐、蒸酒器、蒸饭器等,外观比例均匀、器面光滑、结构紧实,上面还会镶刻具有黎族元素的花纹和图案。 (9月24日,在海南昌江保突黎陶制品专业合作社,意大利新华时报社社长朱玉华(右一)展示其购买的黎陶制品。) 朱玉华说,意大利的手工艺品非常有名,她在意大利工作生活近四十年,也爱上了收集世界各地的手工艺品,黎陶锅是她收藏的第一个来自海南的手工艺品,“我愿意做中意两国之间的文化桥梁,用实际行动把海南黎陶推介出去,让更多意大利友人欣赏中国的传统工艺。” (9月24日,在海南昌江保突黎陶制品专业合作社,海外华文媒体人士体验黎族原始制陶技艺。) 澳大利亚壹本传媒首席执行官张萌更是撸起袖子,亲自体验黎陶制品的制坯过程。先用掌心把泥片拍打平整做罐底,再将其修整成正圆形,另取泥巴搓成粗细一致的泥条,沿罐底边缘盘筑捏合。“看着容易,上手实操才知有难度,力道不一致,陶罐就不成器了。”张萌笑说。 (9月24日,在海南昌江保突黎陶制品专业合作社,参加2024海外华文媒体海南行的17个国家20位海外华文媒体人士参观黎族原始制陶技艺。) 传统的大件黎陶制品受青睐,茶杯、摆件等改良后的黎陶文创产品也受到访客喜爱。来自菲律宾、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多国的海外华文媒体人士纷纷挑选心仪的产品带走。离开前,朱玉华又下单了一只黎陶锅,“我准备送给意大利朋友,他们一定会非常喜欢”。 刘梅珍开心地说,希望未来有更多黎陶制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完)

海南昌江打造山海黎乡 游客:游山玩海体验黎家风情

中新网海南新闻9月24日电(陈英清)游客符先生近日与朋友在海南昌江享受休闲时光,他说,在王下乡游山观景体验黎族文化时,让他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黎族文化的魅力。 近年来,海南昌江依托当地独特的山海资源和黎族特色文化打造山海黎乡,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打卡体验。 王下乡素有海南“香格里拉”的美称。 8月27日拍摄的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沙渔塘村网红“蘑菇屋”民宿。陈英清 摄 “王下乡地处海南霸王岭国家森林公园腹地,游客在此可探寻雨林秘境,近距离观看野生动植物。”昌江黎族自治县王下乡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主席吉强说,王下乡有着迷人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游客漫步在王下乡,不仅能观赏到“十里画廊”蕴藏的奇秀喀斯特地貌,还能前往皇帝洞、钱铁洞,探访新、旧石器时代古人类的生活遗迹。 黎家风情是王下乡旅游的一大亮点。吉强说,近年来,王下乡围绕黎族文化打造了“黎花里”文旅小镇项目,规划了诗里画里三派村、时光里洪水村、酒里歌里浪论村三个不同的村落。 在三派村,民房墙壁上绘有黎族人民制陶、织锦、酿酒等生产生活场景,俨然一处“流动的黎族文化博物馆”。洪水村依托特色黎族船型屋和稻田,引入声光电技术,通过投影等方式,将黎族元素展现在墙壁、屋顶和稻田上,为游客打造特色黎村夜游场景。在浪论村,当地村民自发成立黎族歌舞队,自编、自导、自演原生态黎族歌舞。每逢节假日,村民为游客表演黎族特色歌舞,展现黎家风情。 8月28日拍摄的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王下乡浪论村浪悦黎奢民宿一角。陈英清 摄 浪论村浪悦黎奢民宿管家林芳介绍,游客在该民宿除了入住船型屋,还能身着黎族特色服饰,体验织黎锦、制黎陶、酿山兰酒、吃长桌宴等黎家生产生活内容。在节假日时,村里还会举办篝火晚会,游客与村民同跳竹竿舞,共唱黎族歌曲,深度体验黎家风情。 傍海的沙渔塘村与王下乡一样,成为许多游客放松心境的好去处。近年来,该村打造美丽乡村及借助综艺节目出圈,旅游关注度和热度直线上升。 8月27日,游客在海南省西部市县昌江黎族自治县沙渔塘村的沙滩上游玩。陈英清 摄 走进沙渔塘村,不少游客在沙滩休憩,看潮起潮落。“这儿美得很,日落时还能看到‘橘子海’。”广东游客张辉与家人专程来沙渔塘村打卡网红“蘑菇屋”并体验渔村生活。他说,白天赶海体验耕海劳作,晚上吹着海风吃海鲜,“也算是当了一回渔民。” 沙渔塘村蘑菇屋民宿主管李恒宙介绍,游客在村里除了体验渔家生活外,还能“嗨”玩海。依托靠海的优势,该民宿推出了海上摩托艇、香蕉船、海钓等海上项目。此外,民宿还持续开展探星空、特色村落、露营、音乐会、沙滩俱乐部等多元化项目,希望以此提高游客的体验感。 2024年上半年,昌江共接待游客人数163.71万人次,同比增长19.4%,增速排名海南全省第三。9月至12月,昌江将推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覆盖广泛的19项文体旅活动,为市民游客奉上“文旅大餐”。

昌江:海尾国家湿地公园(试点)生态秀美 鸟类常栖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海南岛西部的昌江黎族自治县海尾国家湿地公园(试点),这里被誉为“鸟类天堂”,公园内植物茂盛、风光秀美,众多珍稀鸟类在此繁衍生息。 该湿地公园是海南省稀缺的内陆淡水沼泽湿地,拥有沼泽、浅滩、防护林等生境。此前该地是寸草不生的荒漠,近年来,湿地公园采取沼泽生境、岛屿生境、林-塘-岛综合修复模式,开展鸟类栖息地营造等湿地恢复工程,创建了多个以微地形塑造与湿地植物群落培育相结合的湿地生态系统营建模式,为鱼类、两栖类动物,特别是鸟类提供了优越的生境,湿地功能得到恢复。 随着保护修复工作的持续开展,到访湿地公园的鸟类越来越多,目前已由第一次本底调查的83种增加到210种。近年,该公园陆续记录到黑脸琵鹭、黑鹳、彩鹮、白琵鹭、紫水鸡、棉凫等珍稀鸟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