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抓捕移民 洛杉矶发生大规模骚乱
自6月6日开始,戴面具、穿戴战术装备,并持有准军事或军事制式非致命镇暴装备的美国移民与海关执法局(ICE)特工,直接对洛杉矶的工作场所,以及在街道上,大量拘留所谓的“非法移民”。由于洛杉矶市议会在2024年就通过了法律,将洛杉矶定义为“庇护城市”,而联邦ICE的强势执法行动,并没有得到加州州政府,以及洛杉矶市政府的同意与协助,引发了社区的强烈不满,大量抗议者走上街头,抗议这些突袭行动。 7日,一家连锁建材商店家得宝(Home Depot)门店附近因被误传有执法人员出动,成为抗议活动的中心。抗议者向执法人员投掷东西,而执法人员发射催泪瓦斯或闪光弹。随着夜幕降临,冲突蔓延至高速公路附近,抗议人群又继续与前来支援的警方车辆对峙。抗议者高喊口号,质疑警方为何协助边境人员执法,警方则出动橡胶子弹与直升机维持秩序,直至午夜抗议者才逐步散去。到了周日,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数千名示威者涌入洛杉矶市中心,部分区域的抗议活动演变为暴力冲突。有报道称,抗议者向执法人员投掷石块、水泥块和其他杂物,多辆警车遭到破坏,还有好几辆自动驾驶车辆被焚烧。警方和国民警卫队采取了催泪瓦斯、闪光弹和胡椒球等强制措施来驱散人群。 抗议局势在7日升级后,美国总统特朗普不顾加州州长纽森(Gavin Newsom)、洛杉矶市长巴斯(Karen Bass)的反对,下令调派2000名加州国民警卫队成员介入洛杉矶的抗议活动。这是自1965年以来美国总统首次未经州长请求调动州国民警卫队。特朗普指责纽森和巴斯“无能”、无法控制混乱局面。纽森则回应指责称,联邦政府不过想要一场“作秀”。美国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斯(Pete Hegseth)还火上浇油地表示,海军陆战队已处于待命状态,以防局势进一步恶化。 过去的三天里,全美第二大城市的洛杉矶街头催泪瓦斯狂喷、震爆弹和橡皮子弹横飞、石块与水瓶乱掷、道路被封堵……宛如中东的战区,甚至在现场报道的来自澳大利亚、中国和英国媒体的多名记者被橡皮子弹击中。 中国驻洛杉矶总领馆8日发布公告,提醒洛杉矶地区中国公民加强安全防范。公告说:“洛杉矶地区多地正持续开展执法行动。驻洛杉矶总领馆提醒洛杉矶地区中国公民密切关注官方公告及媒体报道,切实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安全防范,远离集会场所、人员聚集区域或治安不佳地区,避免夜间或单独出行。” ...

通贝里的人道救援船只在公海上被以色列拦截
6月9日凌晨,国际著名环保活动家格蕾塔·通贝里(Greta Thunberg)所乘坐的一艘旨在运送人道主义援助物资前往加沙的船只在国际水域被以色列军队拦截并控制。 这艘名为“玛德琳”号(Madleen)的船只由“自由船队联盟”(Freedom Flotilla Coalition, FFC)组织,6月1日从意大利西西里岛的Catania港口启程前往加沙,旨在突破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长期封锁,并运送包括大米、面粉和婴儿配方奶粉在内的人道主义物资。船上共有12名船员和活动人士,除了通贝里外,知名人士还有法国籍欧洲议会议员里玛·哈桑(Rima Hassan)。以色列士兵登船后,通贝里发布的视频里称船员都是“手无寸铁的平民”,“被以色列军队绑架”,还有人表示船上的救生物资也被没收。 以色列外交部也证实拦截了这艘船只,但将其描述为“自拍游艇”(selfie yacht),称船上的“名人”将被送回各自的国家。“自由船队联盟”及其支持者则谴责以色列的行动“违反国际法”,特别是在国际水域拦截平民船只的行为,并呼吁立即无条件释放所有船员和物资。 目前,“玛德琳”号正驶往以色列的阿什杜德港,船员预计将被拘留,随后遣返回国,船上的援助物资则将通过既定渠道运往加沙。 ...

消除国内贸易壁垒法案提交
6月6日,联邦总理卡尼领导自由党政府向众议院提交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案。该法案旨在显著加速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消除困扰已久的省际贸易壁垒,并提升加拿大劳动力在全国范围内的流动性。 这项旨在加强各省之间贸易往来的立法草议,正值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加拿大经济施压之际。特朗普政府已对加拿大的钢铁、铝等多个关键行业征收高额关税,严重扰乱了加美之间的正常贸易关系。在这样的外部压力下,加拿大政府显然希望通过加强内部经济流通来增强国家整体的经济韧性。 针对国家级基础设施项目,新法案提出了一项创新举措:将建立一个“可行项目清单”,清单上的项目在符合预设条件后,可获得“预先批准”。这意味着联邦审查的重点将不再是决定是否建设这些项目,而是如何以最佳方式推进它们。该项目清单将通过政府法令,并与各省、地区及原住民权利持有者协商来制定,未来还可能根据需要进行扩充。 卡尼承诺,将这些大型项目的审批时间从目前的五年大幅缩短至两年,以提供项目发起方更大的确定性和流程灵活性。 新法案强调,将保障国家重大项目的环境保护。然而,法案也赋予了枢密院通过法令豁免一个或多个国家级项目适用某些立法条文或法规的权力。法案附件列举了一系列可能受到影响的联邦法律,其中多项与环境保护有关,包括《渔业法》、《通航水域法》、《候鸟法》、《环境保护法》、《加拿大能源管理局法》和《影响评估法》。 在消除省际贸易壁垒方面,卡尼政府希望大幅度减轻联邦层面的监管负担,通过相互承认各省和地区在商品和服务方面的现有要求,从而促进省际和地区间的贸易往来。这意味着,只要一个产品或服务符合某一省或地区的规定,它就将被联邦政府视为符合可比的联邦标准。例如,一份政府解释文件指出,符合某个省份有机标准的食品,或符合省级能效标准的洗衣机,将被视为符合联邦类似标准。这种互认机制将使加拿大企业更容易在全国范围内销售其产品,同时也将扩大加拿大消费者的选择范围。 法案还为承认省和地区对工人的资质认证和许可提供了框架。这意味着,持有某一省或地区颁发执照的工人,可以更快速、更便捷地在联邦管辖范围内从事相同的职业。 联邦政府估计,彻底消除所有省际壁垒将为加拿大带来额外的2000亿加元贸易额。 目前,加拿大每年的省际贸易额约为1300亿加元,占全国GDP的20%。 ...

卡尼向两个大国递出橄榄枝 愿重启加中关系
新上任的联邦总理卡尼向近来交恶的两个大国都伸出了橄榄枝。6月5日晚间,卡尼与中国总理李强通了电话。李强表示,加拿大是最早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之一,中加关系曾长期走在中国同西方国家关系的前列。但前几年,中加关系受到不必要的干扰,遭遇严重困难。中方愿同加方一道,本着向前看的态度,推动两国关系持续改善,步入健康稳定发展轨道,更好实现合作共赢。 卡尼则表示,加中两国有着深厚传统友谊。中国是加拿大第二大贸易伙伴。加中关系过去几年出现波折,加方愿重启加中关系,期待同中方恢复高层交往和外交、经贸等领域对话机制,加强贸易、农业、能源、环保等领域务实合作。面对当前国际形势,加方愿同中方加强沟通协调,共同维护国际金融贸易体系,为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其实在卡尼本周一与各省长会晤后,就曾表示加拿大政府正与中国政府进行部长级接触,并会继续进行讨论。 之前稍早的时候,卡尼还印度总理莫迪通了电话。莫迪随后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很高兴接到加拿大总理马克·卡尼的来电,祝贺他最近赢得大选,并感谢他邀请我参加本月晚些时候在卡纳纳斯基斯举行的G7峰会……期待我们在峰会上的会晤。” 就在几天前,印度媒体还报道说由于没有收到加拿大的邀请,莫迪或将缺席6月中旬在加拿大举行的G7峰会。新任加拿大外交阿南德曾表示,卡尼政府有意与印度缓和关系,建立更紧密的伙伴关系,但同时承认加拿大锡克教领袖尼贾尔(Hardeep Singh Nijjar)遇刺事件导致双边关系紧张。2023年6月,尼贾尔在温哥华遭枪杀加方指认印度政府参与其中,面对来自加拿大以及美国的各种证据,印度不仅不认错,坚决否认相关指控,反而指责加拿大庇护罪犯,双方爆发多轮“外交战”。 ...

马斯克和特朗普开撕 美国决策是如此儿戏吗?
美国总统特朗普和曾经的“亲密战友”马斯克之间矛盾公开化,隔空互骂,战事不断升级。两人在各自掌控的社交媒体上互放狠话,一个表示对对方“极度失望”、“简直疯了”,另一个讽刺对方与爱泼斯坦开派对、政策“令人作呕”。 随着马斯克与特朗普“互撕”不断升级,特斯拉股价一路下跌,5日跌幅一度达到18%,到收盘时略微回升,收跌14%,但仍创下近三个月来最大跌幅,市值蒸发约1530亿美元。 此番马斯克与特朗普之间骂战的开端,源于上个月美国会众议院通过的税改法案。这项被特朗普称作“大美丽”法案的内容总体可概括为两个方面:削减税收、医疗补助、食品援助、教育和清洁能源支出,并将以此途径节约出的资金用于军事与边境安全;将债务上限提高4万亿美元,允许联邦政府继续借款为债务融资。马斯克一直对该法案微词颇多,但先前只说对法案感到“失望”,到了6月3日猛然提高声量,抨击法案“令人作呕”。4日,马斯克号召自己超2亿关注者施压当地议员,试图阻止该法案的通过。 这场发生在华盛顿里比狗血言情剧还刺激的现实剧情,不仅是吃瓜的素材,还披露出美国最高政治运作的真相。华盛顿那些看似庄严肃穆的决策殿堂里,重大议程的推进、关键联盟的形成与瓦解,可以轻易地被个人好恶、一时情绪所左右。 ...

美大使呼吁加拿大一致对抗中国 中国大使反击
6月4日,中国驻加拿大大使王镝接受加拿大《环球邮报》专访,回击美国驻加大使有关“美加应联手对付中国”的论调,直言这代表过时的“冷战思维”。之前一天,美国驻加拿大大使Pete Hoekstra发声敦促加拿大应与美国汽车行业合作,称两国应“一致打击中国,而不是互相打击”。评论人士认为这是他对联邦总理马克·卡尼近期推动的“国家建设”和应对“贸易保护主义”言论的直接回应,意思是说“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小摩擦(如关税)不重要,真正的敌人是中国。我们应该把精力放在共同对抗外部威胁上,而不是内部互斗,那样只会两败俱伤。”其实不止是这名大使,特朗普政府官员也一再要求加拿大与美国采取一致行动,共同对抗中国。上个月,美国国务院发言人Tammy Bruce直白地宣称,美国政府希望加拿大能够帮助“对抗中国在西半球的影响力”。 王镝指出,这些美国官员的表态,代表了一种过时的“冷战思维”,敦促加拿大不要加入特朗普政府,组建地缘政治集团。而加拿大希望中国取消对菜籽油等产品征收关税的唯一途径是加拿大取消针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钢铁和铝的关税。去年10月,加拿大“无脑”跟风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100%的关税,对从中国进口的钢铁和铝征收25%的关税。今年3月8日,中方公布对加拿大反歧视调查结果并采取征税措施,宣布自3月20日起对原产于加拿大的菜子油、油渣饼、豌豆加征100%关税,对水产品、猪肉加征25%关税。 王镝还表示,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此前有意在加拿大投资,但关税阻碍了他们的投资意愿。“让我们尽快找到解决方案来取消这些关税,以便我们能够更加专注于如何加强双方合作。中国电动汽车行业拥有世界领先的技术,加拿大在汽车制造业方面拥有非常好的基础,这意味着我们在这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目前的卡尼政府正面临巨大的压力,需要在维护与美国的核心盟友关系、确保北美供应链安全,以及追求自身国家利益、避免盲目卷入中美全面对抗之间寻找一个务实的平衡点。不过卡尼与各省长会晤后,也曾表示加拿大政府正与中国政府进行部长级接触,并会继续进行讨论。 ...

围观吃瓜咯!马斯克和特朗普开撕
过去三天里,刚刚卸任美国政府效率部(DOGE)负责人的马斯克连续不断地对特朗普"大漂亮减税法"发起攻击,先是公开抨击该法案,称之是"令人作呕的丑恶法案",威胁要将支持该法案的共和党议员"赶下台"。接着,这位特斯拉CEO又在社交媒体上配图电影《杀死比尔》剧照,直接呼吁民众联系立法者"否决"该法案,还直接向超过2亿的X平台粉丝发出明确指令:"给你的参议员打电话,给你的众议员打电话。"他还转发帖子称美国正"快速堕为债务奴役",并建议起草新的支出法案以"避免赤字大幅增加"和"避免将债务上限提高5万亿美元"。 面对原来亲密战友——马斯克史无前例的公开挑战,素来睚眦必报的特朗普展现出了令人意外的克制,一直保持沉默。但到6月5日,特朗普终于忍不住了,当记者再次问到这个问题时,称对马斯克的反应感到“惊讶和失望”,还解释说“马斯克之所以反对该法案,主要是因为它取消了电动汽车的税收抵免。实际上,马斯克比在座的几乎任何人都更了解这项法案的来龙去脉,比你们这些人都了解。他对此了如指掌,他对此也毫无异议。” 但几分钟后,马斯克就发文揭穿他的谎言,称“这是错误的,这项法案从来没有提交给我过一次,而且是在半夜通过的,速度非常快,几乎没有国会议员能够读到它。” 之后,还觉得不过瘾的马斯克又发文称他为共和党竞选活动提供了约 3 亿美元的资金。称“如果没有我,特朗普将会输掉选举,民主党将控制众议院,共和党将在参议院以 51 比 49 的票数获胜。”这位自称是总统最亲密朋友的人补充道,“真是忘恩负义。 估计看到这话的特朗普绝对不会善罢甘休,咱们就等着看些吧。 ...

安理会决议再次被美国否则 中国大使气氛责问
6月4日,由于美国投下否决票,一项呼吁在加沙立即实现永久停火、无条件解除对人道主义援助物资进入加沙所有限制的决议草案未能在安理会获得通过。这份倡议草案由阿尔及利亚、丹麦、希腊、圭亚那、巴基斯坦、巴拿马、韩国、塞拉利昂、斯洛文尼亚和索马里十个非常任理事国共同提出,并获得中国、法国、英国和俄罗斯四个常任理事国的支持,投票中仅美国一票反对,而美国拥有的否决权,阻止了该草案的通过。理由是该决议案未能将停火与人质释放挂钩,也未谴责哈马斯于2023年10月7日发动的袭击,以及没有要求该哈马斯解除武装及撤出加沙。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在投票结束后发言称对表决结果非常失望,并发出振聋发聩的三个责问,得到除美国以外国家代表的共鸣。以下是傅聪大使的发言全文: 安理会十个非常任理事国推动的加沙人道问题决议草案,明确要求立即实现加沙持久停火、解除人道物资封锁,这是在死亡和绝望中挣扎的加沙民众最迫切的要求,也是国际社会压倒性的呼声。美国再次滥用否决权,扼杀了加沙民众的一丝希望,继续无情地把200多万加沙民众置于黑暗之中,必须面对国际社会的拷问。 人们不禁要问,公道正义何在?过去600多天,加沙5.4万多民众被夺去生命。以色列仍在持续升级对加沙的进攻封锁,把加沙变为了人间炼狱。每天都有新的无辜平民死于战火,大量民众处于饥荒边缘。联合国已经明确指出,美国、以色列推动的人道物资分配机制,违反公正、独立和中立原则。近日在物资分发点附近不断发生平民伤亡事件,有关机制甚至成为了“死亡陷阱”。残酷事实已经说明,军事手段不是出路,这场冲突早已超出了解救人质的限度。以色列必须立即停止军事行动,全面恢复物资准入。 人们不禁要问,国际法治何在?冲突爆发以来,我们目睹了人道援助被武器化,学校、医院等民用设施成为袭击目标,记者和人道工作者遭到无情杀害。以色列的行为突破了国际人道法的每一条红线,严重违反安理会和联大决议,以及国际法院临时措施命令。但因为一个国家的袒护,违反国际法的行为至今无法得到制止和追责。遵守国际人道法是各方必须履行的义务,不是可有可无的选择。任何的双重标准和选择性适用,只会侵蚀国际法治基础,必须得到坚决抵制。 人们不禁要问,安理会权威何在?安理会作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首要机构,一直致力于实现加沙停火,早已就停火和人道等问题达成了压倒性共识。今天的表决结果再次表明,安理会迟迟无法平息加沙战火,根本原因是美国一再执意阻挠。美国已多次否决安理会的停火要求,也正是由于美国对以色列的袒护,安理会通过的数份决议均没有得到有效落实。所谓安理会行动将干扰外交努力的说法完全站不住脚。只要是真正致力于和平的外交努力,安理会的行动只会提供强大助力。 国际社会追求公道正义、维护国际法治、捍卫安理会权威的努力不会停止,一个常任理事国的否决不能阻止实现和平的脚步。我们敦促美国正视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责任,放下政治算计,拿出公正、负责任的态度,支持安理会采取一切必要行动。中方愿同国际社会一道,为平息加沙战火、缓解人道灾难、落实“两国方案”、最终实现巴勒斯坦问题全面公正持久解决作出不懈努力。 ...

加拿大推法案加强边境管控
6月3日,新任联邦公共安全部长Gary Anandasangaree向国会提交了一份旨在加强边境管控的C-2法案,既《加强边境法案》(Strong Borders Act),涉及限制大额现金交易、撤消移民申请、扩大无证搜查权等多个敏感领域,引发广泛关注。 该法案的三个核心为打击有组织犯罪和芬太尼毒品、加强边境安全,以及提供更多工具以打击金融犯罪。根据一份详细说明这些措施的背景文件,C-2 法案包括暂停处理特定移民计划新申请的规定,如果理由被认为符合公众利益,则可以集体暂停处理。 为了防止滥用加拿大的难民系统,法案规定偷渡的人在踏上加拿大土地一年后提出的庇护申请将被视为不予受理,无资格获得难民听证,面临驱逐出境。这样的规定同样适用于通过陆路非法抵达加拿大14天后提出的难民申请。而对于那些被裁定不符合难民身份,或者因刑事原因、国家安全威胁等被认定为不适合留在加拿大的人员,要加速其遣返过程,减少上诉和拖延的可能性。 法案可能赋予CBSA官员在边境执法方面更大的权限和工具,例如在某些特定情况下进行更彻底的搜查、扣押可疑物品,或对高风险个人进行更长时间的拘留等。 为了更有效地管理移民流、识别安全风险和打击欺诈,法案要求促进加拿大边境服务局、加拿大皇家骑警(RCMP)、加拿大安全情报局(CSIS)以及其他国内和国际执法与情报机构之间更广泛和更高效的数据共享与情报合作。 Gary Anandasangaree部长还表示将与美国边境事务“沙皇”汤姆·霍曼(Tom Homan)会面,讨论法案如何解决美方对边境安全的担忧。 ...

多伦多机场倾覆事件 达美航空否认所有责任
今年2月17日,达美航空一架从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起飞的航班在试图降落加拿大多伦多皮尔逊国际机场时发生事故,飞机着陆后“机腹”朝天并起火。达美航空在声明中表示,机上80人全部生还,但21人受伤送医,其中两人伤势较重。 目前已经有至少16起独立的诉讼在明尼苏达州的联邦法院提起,另外两起在美国其他地方提起。原告乘客声称达美航空及其子公司Endeavor Air航空应对他们的身体伤害、心理和情感后遗症、收入损失和行李损失负责。这些诉讼均依据《蒙特利尔公约》(Convention de Montréal)提起,该国际协议规定了国际航空运输中航空公司对乘客、行李或货物损害的责任规则。而面对多达70名潜在原告的集体诉讼,承认责任将意味着巨额的赔偿,因此达美航空否认在此事件中负有任何责任。 业内人士表示达美航空否认责任,这是预料之中的法律和公关反应,并不意味着事故责任最终不会落在他们头上,或者说他们对事故的发生完全没有责任。这仅仅是法律程序中的一个步骤,最终要看由加拿大运输安全委员会(TSB)出具的独立调查报告来确定。TSB的调查要确定事故的确切原因,是飞行员误操作、机械故障、地面条件、天气因素还是多重因素叠加等,而航空事故的调查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