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

让智库的智慧之花绽放得更加绚丽——海南省酒餐协召开“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智库工作会议暨迎中秋联谊会”

让智库的智慧之花绽放得更加绚丽——海南省酒餐协召开“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智库工作会议暨迎中秋联谊会”

会议现场 2022年9月2日,在中秋佳节即将来临之际,海南省酒店与餐饮行业协会在海口龙泉花园酒店召开“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智库工作会议暨迎中秋联谊会”。全国人大代表、海南大学原校长、海南省人大常委会科教文卫工委原主任李建保,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校长黄景贵,海南省政协经济委副主任、海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李仁君,海南省知识产权局原副巡视员全博、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刘丹等30余人参会。会议由中国饭店协会副监事长、全国饮食服务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省酒餐协执行会长陈恒主持。 陈恒执行会长主持会议 会上,省酒餐协就国家开放大学(海南)国际旅游学院原执行院长杨哲昆教授执笔起草,海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院长陈才院长、海南师范大学教授唐少霞教授等参与修改的《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智库成果认定与奖励条例(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与会专家意见,以进一步提升智库工作能力,更好地服务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 为响应国家标准委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团体标准规范优质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加强海南省酒店餐饮领域标准体系建设,积极实施国家标准化战略,优化标准供给结构,会上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冯礼明对《营养健康餐厅评价规范》、《营养健康食堂评价规范》团体标准审议稿进行解析,阐述标准编制背景及标准框架。与会专家对标准进行审议并提出宝贵修改建议。会后专家起草组将进一步规范梳理与会代表的建议,并再次多方征求建议,完善两项团体标准审议稿,推动行业标准化进程。此两项标准的制定将引导海南餐饮业不断增强营养健康意识,提升营养健康服务水平,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夯实营养健康基础。 冯礼明主任医师解析团标审议稿 为更好的开展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智库工作,会上与会智库专家共同探讨交流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智库工作重点,旨在在海南自贸港“备战”封关之际,高质量推进智库工作,以“专业化、特色化、精细化、新颖化”共同助力海南餐饮酒店行业及海南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最后,陈恒执行会长对会议进行总结,他对与会专家百忙之中参与智库会议表示感谢,并表示2022年10月将迎来党的20大召开,今年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关键之年,攻坚之年,也是海南全岛封关运作的关键之年,相信在与会智库专家的支持下,在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建设不断推进下,海南的餐饮酒店业、科技产业发展前景将更为广阔,行业明天更加美好。 与会专家交流 会后,与会来宾一同相聚,共商发展大计,共叙友情亲情,共话美好明天,喜迎即将到来的中秋佳节。 嘉 宾 名 单1.全国人大代表、海南大学原校长、海南省人大常委会科教文卫工委原主任 李建保2.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校长 黄景贵3.海南省政协经济委副主任、海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  李仁君 4.海南省知识产权局原副巡视员  全  博 5.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刘  丹 6.海南省管理现代化研究会会长、 海南南海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 胡卫东 7.海南大学旅游学院院长 郭  强 8.国家开放大学(海南)国际旅游学院原执行院长 杨哲昆 9.海南省统计局一级调研员 曾德立 10.海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院长 陈  才 11.海南师范大学自贸港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刘  锋 12.海南省疾控中心主任医师 冯礼明 13.海南科技职业大学教授、资深中国烹饪大师 嵇步峰 14.海南省国资委原处长  杨  谦 15.中国饭店协会酒店资产管理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上海晟瑭集团董事长 赵  晖 16.海南海旅会展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 詹斯雄 17.海南师范大学教授 唐少霞 18.海南威盾律师事务所主任 肖拥群 19.海南自贸区豪仕实业控股集团董事长 刘荣盛 20.海南凤凰荟功能食品研究院院长 熊  苗 21.海南技师学院餐饮管理系专业教学干事 谭  蓉 22.海南省创新创业研究院院长 李伟铭 23.美团海南公共事务总监 陈泉志 24.海口携程区总经理 黄  啸 25.省酒餐协执行会长 陈  恒 26.省酒餐协副会长兼秘书长 陈  刚 27.省酒餐协副秘书长 郑代旺 28.省酒餐协副秘书长兼餐饮工作部部长 符史君 29.省酒餐协副秘书长兼酒店工作部部长 范莉莉 30.省酒餐协办公室主任 符  蕾 ...
示范区建设在行动|为“幸福加码”,打造一座温暖的城

示范区建设在行动|为“幸福加码”,打造一座温暖的城

为“幸福加码”,打造一座温暖的城 人民网记者 雷昊   修建完成的人行天桥、提升改造的道路、方便市民的体育休闲设施,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融入河东文化的绿化景观、丰富的花草种类,城市园艺更加精致;快递小哥爱心驿站”24小时免费服务、河东书屋推动全民阅读,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近年来,运城深入开展城市更新提质工程,大力构建绿色可持续城市水生态循环体系,全力优化纵横有序、相互衔接的交通路网结构,系统完成老旧小区、小街小巷改造,持续推进教育、医疗、文体、养老、托育等服务,高标准建设河东书房、河东驿站、“嵌入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加强公共服务供给,打造高品质生活空间,用匠心营造出一个颜值、气质与温度协同发展的魅力运城。 提升城市“颜值” 绘就幸福底色   结伴跑步的闺蜜、相约锻炼的情侣、伴着音乐打太极的老人……清晨的人民公园,被健身的人们唤醒。郁郁葱葱的绿化景观、蜿蜒靓丽的水系景观,无不令人心旷神怡。 城市的发展,承载着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运城市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加强宜居生态城市建设,围绕“开窗见绿、推门入园”思路,改造和新建了一批功能齐全的公园和街头游园,完善了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升了市民幸福指数。   “以前街边的绿地比较稀疏,走在人行道上树荫不遮阳。现在不一样了,街道边的绿化面积越来越大。环境好了,空气也好了,我们每天像生活在公园里一样,更舒服了。”65岁的市民梁国强说。   为提升城市形象,运城市城市管理局开展城市品质提升各项工作,在中心城区重点实施了红旗街、中银路和河东街等道路提升改造工程,圣惠南路雨污分流及道路提升改造项目、双桥路雨污分流及道路立面提升改造项目正加快推进。 同时,在市区部分车流量、人流量较大的路段,新建人民北路眼科医院人行天桥、韩信路御景华庭人行天桥、解放路示范学校人行天桥,缓解了中心城区交通拥堵情况。市区河东东街的人行道上铺设了颜色鲜艳的砂基透水砖,路面干净整齐。路缘石更换成了花岗岩,检查井、阻车桩和蘑菇亭等全部升级完成。 “没有颠簸感,汽车的胎噪也降低了,驾驶起来很舒适。”在运城市圣惠南路,出租车司机张先生驾车经过时说,新提升改造的主车道,不仅大幅提升了周边区域的形象和品质,还满足了周边居民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 环境卫生代表着一座城市的形象,运城市市容环卫中心多点发力、补足短板、清理死角、扫除盲区,高标准、高质量巩固市容环境卫生,全力打造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为改善城市空气质量,该中心不断加大道路冲洗、湿扫、洒水降尘、喷雾抑尘等水洗机扫作业力度,全面提升道路扬尘治理水平。 城市的背街小巷更能展现一个城市的文明底色。去年,该中心开展了背街小巷深度清理行动,将中心城区清扫保洁工作延伸至背街小巷,确保城市环境卫生无盲区、无死角。该中心主要根据中心城区背街小巷路面的硬化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清洗作业。对一些还不具备机械清洗作业条件的巷道,采用人工清扫的方式,加大日常保洁力度。针对大街小巷流动摊点和临街门店随意占道经营、违章建筑乱搭乱建等城市乱象,运城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在中心城区掀起了“管”和“治”的高潮。 “现在,无论是公园还是主次干道、广场,都种有时令花卉,边坡、裸露地也得到有效的治理,城市变得更美了!”家住红旗街山水华都小区的居民罗女士谈起城市环境的变化,显得特别高兴。 汇聚丝丝暖意 点亮百姓“心灯”   宽敞明亮的环境、木质的书架、沁人心脾的书香和咖啡香……市民们或安静地坐在沙发区,悠闲度过一整个下午;或陪着小朋友享受亲子时光,在故事里感受世界的美好。 这一幕,不是在图书馆,也不是在书店,而是发生在运城市打造的“河东书房”内。 运城市区南风广场东北角临水而建的文脉·河东书房宛若一本书籍,静待翻阅。一进门,浓浓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一楼的“河东记忆”历史图片展,见证了河东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从1909年至1998年的发展变化。二楼休闲区内,布艺沙发整齐迎客,环顾四周,花卉绿植点缀,古色古香的木质书架和设计,勾勒出通透典雅的阅读空间,文学、经管、社科、儿童绘本等门类书籍摆满书架。三三两两的读者手捧一本书,静坐窗前,点一杯“池盐摩卡”或“板枣咖啡”,在忙碌的工作生活之余享受这份难得的宁静。   “孩子比较爱看书,过去都是去很远的地方。现在在家门口有我们的城市书房,下楼就能看书,非常的方便。这里的氛围也非常好,特别适合孩子学习。”市民张先生说。   作为运城市精心打造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河东书房除可为市民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图书借阅服务外,还会不定期举办国学讲座、读者分享等系列活动,以丰富市民的文化需求。 近年来,运城市持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公共服务供给,推进“民生红利”释放,增强城市承载功能,打造高品质生活空间。目前,一批河东书房、河东驿站、爱心驿站、“嵌入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正发挥着作用,让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在“河东驿站”—槐东路站内,正前方服务台后的墙面上标有“河东驿站”和“累了就进来坐坐,喝口水、歇歇脚、充充电”“冷可取暖、热可纳凉、累可歇脚、渴可喝水、急可如厕、伤可用药”,简洁明了却很温馨的话语,开门见山地向市民介绍了整个驿站的功能。   “‘驿站’内设有卫生间、储物间、母婴室、休息区、阅读区等,免费为广大市民和户外工作者提供饮用水、咖啡、擦鞋、无线网络、手机充电、公共雨伞、体重测量、图书阅览、电子阅报、急救药箱等便民服务。”该驿站负责人介绍说。   “河东驿站”建设项目是运城市2021年实施的一项重点民生项目,以河东特色文化为基调,兼具时尚、大气和实用为一体,采用新技术、新材料现场“装配式”模式在中心城区设计建造10座“河东驿站”,同时利用临街门店提升改造1座“河东驿站”,总投资约1100余万元。驿站除了基础的公共卫生间功能外,还配有母婴护理台、无障碍设施等装置,向市民及环卫、园林、交警、快递小哥等户外工作人员提供临时休息、饮用热水、急救药箱、手机(电动车)充电、便民擦鞋、免费无线网络、公益雨伞、体重测量、图书阅览、电子阅报、热饭等便民服务。 “驿站像是街边的‘家’,环境好、气氛好,让人觉得很舒服,感觉心里暖暖的,为这座城市提供了一个暖心的角落,让我们出门在外也能享受到诸多的便利服务,我特别愿意来这呢。”市民杨建斌说。 墨香氤氲的河东书房、功能齐备的河东驿站、分布于城市各处的多座爱心驿站,以及爱心发屋、嵌入社区的养老中心,汇聚起丝丝暖意,不仅点亮了百姓的心灯,更进一步增强了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点旺“烟火气” 为经济发展赋能   夜晚,漫步在平常街上,运城传统美食在这里汇聚。万荣油糕、稷山麻花、平陆油泼面、羊肉泡、关公文创雪糕,让你的舌尖欲罢不能。 平常街位于运城盐湖区解州镇常平村,是一处集美食、拜关公、偿心愿、住民宿、赏美景的一站式旅游目的地。街区的夜间演艺、相声茶馆、儿童剧场、咖啡酒吧、夜市排档等业态也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夜间文化娱乐活动,浓厚的关公文化氛围加上现代化的声光电配合,打造出完全不同的文旅街区。   “这里有美食小吃、还有一些亲子类的游玩项目,就想着来转一转。到了之后发现这里还挺热闹,吃的、玩的都挺多的。之后有时间的话,还会带家人来转一转。”游客王女士说。   说起运城的“夜经济”,一定绕不开历史悠久的夜市。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人民南路河东夜市两旁的大排档从白天的沉闷中醒来。橘黄色的灯火亮起,像两条长河向远处延伸,有一种一眼望不到头的错觉。灯箱广告上写满了红底白字的小吃名称,涮牛肚、海鲜、饼夹肉、茶汤等等,满大街的美食香气交织。店老板动作麻利、笑容亲切;食客们边吃边聊、有说有笑。 虽已立秋,河东大地,暑热未减。运城岚山根景区迎来一天里最热闹的时候。青砖灰瓦的小吃街上,油糕、涮牛肚、原味麻花、芳香醪糟等特色小吃应有尽有。在这里,游客们不仅能够感受浓厚的河东文化,还能品尝到各色美食。   “在这里,喝着冰镇啤酒,吃着烤串,太舒服了。作为运城人,我们有了自己的夜市品牌,非常骄傲。”市民朱军赞不绝口。   3年来,运城岚山根景区从“荒滩乱石”变成“金山银山”,现入驻商户300余家,带动就业2000余人,年接待游客量350余万人次,打造出一个响当当的旅游品牌。这里已成为“山西省特色商业街”“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山西省特色体育小镇”“山西省夜间旅游消费集聚区”。 为进一步促进消费升级,提升城市“烟火气”,运城市整合步行街、一刻钟便民商圈、夜经济生活集聚区等线下实体商业资源,通过发放数字消费券,举办房车露营、啤酒节、汽车展销、直播带货等系列促消费活动,培育夜购、夜味、夜宿、夜玩、夜赏的消费形态,持续激发消费潜能,让“夜经济”成为提升城市活力的“新引擎”。 红星美凯龙运城商场开门营业,全域旅游的“新地标”“新名片”盬街开街,南薰坊步行街、“好吃运城”实体店建设稳步推进…… 一张张幸福洋溢的笑脸,一件件百姓点赞的实事,浸润着浓浓的民生情怀,更是城市宜居幸福最有力的体现。一座宜居之城,正以新的面貌、新的姿态、新的形象展现在广大市民和八方游客面前。 ...
9月,相约运城!

9月,相约运城!

  2022年山西省第八次旅游发展大会暨第33届关公文化旅游节将于9月21日—23日在运城市举办。9月5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大会总体情况和筹备情况。 时间:9月21日-23日 地点:运城市 主办:山西省委、省政府 承办: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运城市委、市政府 主题:相约关公故里 共襄文旅融合 运 城 一个总体思路主题明确   大会将按照“整合政策资金、完善配套设施,打造‘拳头’产品,推动地方发展”总体思路,聚焦文旅融合,充分发挥大会的会展推介作用,通过举办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的系列活动,整体提升运城旅游形象,全面提振全省文旅市场信心、扩大文旅消费、增强市场活力,促进全省文旅产业加快恢复发展。 四大活动精彩连连 1 开幕式 通过四个篇章 这里最早叫中国 七彩盐池独为盬 忠义仁勇数关公 大河由此向东流 扫描山西文旅产业 展现中华文明的传承、弘扬和发展 2 全省文化旅游工作部署会 聚焦“文旅融合”主题 围绕疫情防控常态化下 推进文化旅游业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进行 工作安排部署 3 专题及系列配套活动   在大会前后,陆续组织全省文化旅游康养市场主体建设专题展、龙头景区建设暨盘活景区旅游资源试点(关公故里旅游区)推进会、新时期文化保护与传承国际研讨活动暨黄河文化国际交流计划工作会、全国百辆房车沿黄自驾露营推广活动、首届蒲剧艺术周、国际关公文化论坛、社会各界民间团体纪念关公大典等专题活动。   此外,运城市还将举办“关公文化旅游月” “‘百姓大舞台’群众文艺展演”等地方性系列配套活动。 4   届时,将组织与会代表开展关公文旅景区体验游、夜游平常街活动,并沿着河东历史文化游、黄河农耕文化游、华夏文明寻根游三条线路进行现场体验。 四个目的提升城市形象 打造一个片区 拉动两条示范带 黄河文化旅游示范带 绿水青山中条新生态文旅经济示范带 叫响一个品牌 关公故里、好运之城 建设一个目的地 关公故里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开幕式三个特点令人期待 壹    / 主题设计独特鲜明   演出以华夏文明发展为脉络,通过“这里最早叫中国”“七彩盐池独为盬”“忠义仁勇数关公”“大河由此向东流”四个篇章,演绎发生在河东大地上的优美传说,呈现勤劳智慧的河东儿女繁衍生息、辛勤耕耘的生活劳动场景,展现华夏五千年文明的传承、弘扬和发展。这四个篇章展示的内容,均为运城独有、享誉世界的文化特质,最能体现运城文旅产业的“硬核”内涵。 贰    / 舞台意境新颖别致   开幕式舞台大量运用现代声光电技术,以层次错落的中条山山峰模型作为背景,通过中条山、盐池、黄河等造型元素和古代军阵布局,充分融入根祖文化、池盐文化、关公文化、黄河文化。还有一个亮点就是布设特效地屏舞台,地屏上的画面会根据节目特色及效果需要而变换,上下呼应、动静结合,呈现立体场景唯美意境。 叁    / 艺术表现形式多样   演出主要以沉浸式表演为主,表演节目和现场观众融为一体,嘉宾既是观众也是演员,通过参与节目演出感受浪漫、美妙的现场氛围。此外,还将邀请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等国内著名文化学者,通过“名人说河东”,让在场嘉宾深刻体验运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共享文化盛宴。 Logo+吉祥物创意新颖   突出了运城文旅关公、盐湖、黄河三大“金字招牌”,彰显了运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大会吉祥物——“盐精灵”   通过国际化、卡通化、市场化、年轻化的设计,必将成为运城与游客交流互动的美好使者,为大家带来“关公故里”的专属好运。 九月的运城 一场古河东盛情打造的文旅融合“嘉年华” 即将绽放耀眼光华 我们诚邀您 相约旅发大会 相聚河东大地 共享金秋盛景 共品文旅大餐 共商发展大计 共创美好未来   来源:运城新闻网 ...
全国优选名录!解州关帝庙景区、绛州澄泥砚文化园拟入选!

全国优选名录!解州关帝庙景区、绛州澄泥砚文化园拟入选!

运城市两个项目入选2022年“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 解州关帝庙景区入选非遗旅游景区 绛州澄泥砚文化园入选非遗旅游街区 9月3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面向社会公示2022年“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我市两个项目入选,其中, 解州关帝庙景区 入选非遗旅游景区 新绛县绛州澄泥砚文化园 入选非遗旅游街区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评选“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既是发现、培育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秀项目的过程,也是整体推进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过程。 入选“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有利于进一步整合各方资源持续赋能,促进非遗与旅游宜融则融、能融尽融,探索多种融合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非遗通过旅游广泛传播,促进旅游通过非遗丰富内涵、提高品质。 据了解,本次遴选的200个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分为非遗旅游景区、非遗旅游小镇、非遗旅游街区、非遗旅游村寨4个类型,山西省共9个项目入选非遗旅游景区,两个项目入选非遗旅游街区,3个项目入选非遗旅游村寨。   来源:运城新闻网 ...
亲情中华黄河故事|璀璨夺目的河东文明

亲情中华黄河故事|璀璨夺目的河东文明

璀璨夺目的河东文明   河东文明璀璨夺目,我虽去过运城几次,著名的旅游景点却没有去过几处。 这次七月走进运城,正是暑热之时,没想到一路伴随着凉风和细雨,一脚踏入了意想不到的“远方”。 首站到的万荣。万荣是一个有意思的地方,由历史上的万泉县和荣河县合并而来。这里几乎每个人都会讲笑话,是全国闻名的笑话之乡,接触过的万荣人都幽默有趣。 走进李家大院,首先感觉到大。这儿原有院落20组,现存院落11组,另有祠堂、花园等,占地近1000亩,在山西的大院中首屈一指。它大而精致,就像一位美女,不仅身材窈窕,而且眼睛、鼻子、嘴巴,包括手、脚,每一处都引人注目。在李家大院重重院落中,到处是精美的砖雕、石雕、木雕,几乎步步是景,处处可画,尽现晋南民俗的精华。李家经商走南闯北,李家大院的建造又汲取了南方徽式建筑风格,在大院里可以看到南方的天井、游廊和假山。这样南北融合的景观,放在任何一个大城市,都是一道美妙的景观,让处在万荣乡隅的这个叫闫景的村落,有些“飞来峰”的惊艳。更让人称奇的是它其中一处院落中西合璧,既有中式院落的亭台花榭、雕栏玉砌,又有欧洲“哥特式”建筑的尖拱和肋架拱顶,至今保存十分完整。在晋南,看到南方的建筑已让人惊叹,看到西方的建筑更是让人想象不到。它是院主李子用留学英国,娶英国女子麦克蒂伦为妻,回家后改建的。走在其中,有种时光穿梭的感觉。正是这种敢为天下先的开放精神,使李家在李子用手中发扬光大,走向鼎盛时期,成为民族企业中一支重要力量。李家最鼎盛时期,生意遍及晋、陕、甘、宁、沪、京、津等15个省市区。李家媳妇王和君主管家族生意后,每年到各地商号巡查,从闫景村坐马车出发,每天行程60里,王和君只住自家店,只吃自家店铺的饭,直到银川城。这是多么亮丽而又让人骄傲的一道风景,要是用现代企业思维来考虑,这应该是中国最早的连锁店形式之一。 随着日军侵华战争的爆发,1938年日军占领万泉县,李家生意开始衰落,但是关于李家善行的故事仍然在老百姓口中流传至今。赈灾、助学、抗疫、修路等各种公益事业中,均可见到李家人的身影。站在李家大院“百善壁”前,不同字体书写的365个“善”字栩栩如生,仿佛还在展示着李家人的天天行善、日日行善、永远行善。 李家大院这处民间建筑的瑰宝,让我目睹了晋商的辉煌,也领略了“善”的力量。后土祠这个皇家的祭坛,却让我走向更远的“远方”。 祭祀在古代是无比重要的一件大事,《左传·成公十三年》书之为“国之大事”。在中国最初的祭祀对象是“社”,即土地之神,也叫后土地母。而最早祭祀土地的地方,就在今天的万荣县。传说轩辕黄帝平定天下,在汾阴扫地设坛,祭祀后土地母。汉武帝时修筑后土庙,商议修建地址时,《史记》作者司马迁的父亲太史令司马谈提议建在汾阴县。他的家乡河津与汾阴仅一水之隔。汾阴是黄河与汾河的交汇之处,自然是一处人杰地灵之所,而古时的汾阴,就是现在的万荣。 后土庙建成,汉武帝祭祀礼毕,泛舟汾河,留下流传千古的《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此后历代帝王多来祭祀,西汉宣帝、成帝、哀帝和东汉光武帝,相继来此祭祀10余次。唐明皇先后三次巡幸,并将后土祠加以扩建。宋真宗命人修葺后土祠,他亲祭后土并撰写了《汾阴二圣配飨之铭》碑,即“萧墙碑”,现仍完好地保存于庙内。后黄河改道,又决口,后土祠被黄河的泥沙淹没。到了清同治九年,荣河知县将此祠移迁于现在的后土祠,历经百余年,山门、井台、献殿、香亭、正殿、秋风楼等仍然巍峨屹立,与相继从黄河的泥沙中打捞出的碑刻默默讲述着古往今来的历史。 登上秋风楼,极目远眺,汾河与黄河波光粼粼汇入一处,天上白云翻飞,地上树木葱茏,河边水鸟翻飞。想起汉武帝祭祀时,秋风起、草木黄、燕南归,已显萧瑟,现在却一片繁荣兴盛气象。河流流经之处历来是文明孕育之处,这里两条大河交汇,一条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一条是山西人民的母亲河汾河,诞生华夏文明自然不过。 “津”在汉语中有渡口的意思,河津自然是河的渡口,而且此河是黄河。来河津,直奔禹门口,也叫龙门。这里位于黄河大峡谷中,传说大禹治水,历时四年,带人凿通悬崖峭壁,黄河水患才最终得治。人们为纪念禹的功德,称之为“禹门”,它地处秦晋重要渡口,便称之为“禹门口”。每年春季三月,鲤鱼逆水而上,跃登此门便化而为龙,故此门又为“龙门”。 黄河自北而南,在晋陕大峡谷中千回万转,出了壶口,经孟门、石门,来到龙门,河道猛然收束,最窄之处宽度仅八十余米,然后像一只紧握的拳头突然伸开,冲击出大片平原,现已变成千顷良田。乘船逆行而上,山门扑面而来,水面上泛着一个又一个漩涡,不断变幻,像一种象形的文字,演示着古代的神话和现在的传奇。第一次和母亲河这样亲近,也第一次见到这么窄的黄河和这么宽的黄河。古时候,这个渡口一定舟楫相连,人头攒动,现在铁索桥、公路桥、铁路桥已经连通两岸,天堑变通途,仅仅只是短短几十年的时间。 万荣县、河津市、稷山县、夏县、盐湖区、芮城县、永济市,短短一周时间,让我不断在神话和传说中徜徉。去过许多地方,传说毕竟只是传说,但在运城,每一样传说却似乎都有现实在佐证。在轩辕黄帝之妻嫘祖教民养蚕种桑的夏县,发现了人类历史上最早有人工切割痕迹的半个蚕茧化石,挖掘出数枚距今6000年的仰韶早期石雕蚕蛹。 还有蒲津渡的黄河大铁牛,光铸造之时就用去唐代开元十二年全国年产铁量的80%,现仍屹立在黄河岸边,以庞大的体量、精美的工艺吸引着南来北往的大量游客。夏县鸣条岗上,由苏东坡撰写碑文、宋哲宗亲笔书写的“司马温国公神道碑”,已经沉浸了一千多年的历史,与《资治通鉴》一起熠熠生辉。永乐宫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道教宫观,珍贵的元代壁画与敦煌壁画并称中国古代壁画双绝,为研究元代社会阶层与民俗文化提供着第一手的资料。普救寺内的莺莺塔,还在见证着《西厢记》里面的爱情故事。解州关帝庙香火不绝,关公的“忠仁义勇”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运城的宝贝看也看不完,从上古到唐宋元明清,运城保存着一幅完整的文明画卷。 最令人感慨的是位于芮城县古魏城城垣遗址内的广仁王庙。当年梁思成夫妇寻找唐代建筑的故事一直在我心头萦绕,而这里保存着一座唐代建筑——广仁王庙。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四椽,没有内柱,周身共用16根檐柱,这是唐代小型殿宇常见的做法。站在它的面前,历史凝重感扑面而来。广仁王庙邀请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进行保护开发。他们在保持广仁王庙大殿主体建筑不变的同时,对周边环境和建筑材料统一设计,没有兴建新的庙宇,而是引入现代博物馆、美术馆、艺术画廊的设计理念,采用特殊的纤维水泥复合材料,设计了一些既有当地黄土原色,又具后现代审美风格的开放空间,既保留和突出了唐代建筑,又延伸了景区范围,使之成为一处学习参观中国古代文化的好地方。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是现代社会现代理念的一个标志,这个理念在运城已经得到很好的实践。强强联手,强者恒强。 (原刊于《长江日报》) (杨遥,本名杨全喜。“70后”作家,生于山西。鲁迅文学院第十五届高级研修班毕业。北师大硕士研究生。现为中国作协会员、山西省作协副主席。获“赵树理文学奖”、山西省“五个一工程奖”、第四届“中骏杯”《小说选刊》奖及《十月》《山西文学》《黄河》《上海文学》等刊物优秀作品奖。) ...
兰州高新区企业匠心雕琢"一枚瓣" 出口日本获认证

兰州高新区企业匠心雕琢”一枚瓣” 出口日本获认证

“很多人都知道兰州有一碗面,一条河,一本书,这一面一河一书全面涵盖了兰州‘文化符号’;而我今天要向大家讲述,兰州还有‘一枚瓣’,这便是由我们公司生产的国产心脏瓣膜。”兰州兰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秉恒日前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表示。 自1985年起,该公司就利用军工优势联合第二军医大学上海长海医院共同研制、生产人工机械心脏瓣膜,经过三十多年的不断努力与创新,成功研制生产了标准型(CL-I)、单柱型(CL-Ⅱ)短柱型(CL-III)、全炭双叶型(CL-Ⅴ)人工机械心脏瓣膜。目前,标准型、短柱型瓣膜产品已在全国300多家医院临床应用60000多只,并出口日本,获得日本厚生省认证。 “如果人的心脏瓣膜不能正常工作,轻则导致日常活动和工作能力丧失,重则造成死亡。”记者采访获悉,人工机械心脏瓣膜是一种采用新型生物材料和科学合理结构制造而成的植入人体的三类医用器件,属高科技人工脏器产品,用于置换人体内发生病变的心脏瓣膜,帮助心脏瓣膜病患者重建血液循环功能,恢复健康。 李秉恒告诉记者,目前,国际上能够生产人工机械心脏瓣膜的国家只有三个,分别为:美国(3家公司)、意大利(1家公司)、中国(2家公司:兰州兰飞医疗和北京思达)。各国临床使用的瓣膜以美国瓣膜为主,占比在85%以上,其次是意大利瓣膜,中国瓣膜市场占有率微乎其微。 截至目前,兰飞双叶瓣型号临床试验和已有的近4000多例病人置换后的随访数据都非常好,其性能与国外瓣膜相当,并且个别数据还优于进口瓣,但国产瓣膜目前只占据换瓣手术量的2%以下,导致企业在开拓市场和产品研发过程中现金流并不充足,即使愿意多付利息也很难找到合适的融资渠道。 “医生和患者的使用习惯一旦形成就很不容易改变。”李秉恒表示,该公司致力于让中国要有属于自己的“心”,而人工机械心脏瓣膜属于参与全球竞争的国产医疗器械稀缺资源,再难也得坚守。 他告诉记者,机械瓣的组成为瓣叶、瓣环和缝合环,瓣叶是最核心和最关键的部件,要求在人体正常生理条件下每年启闭四千万次,数十年内不能发生明显的生物、化学、物理和机械性能改变以至影响其性能。而这一切依赖于瓣叶的制作工艺——低温各向同性热解碳的涂层技术。 为此,该公司潜心研究改进相关生产工艺,调研各种先进的生产设备,引进了先进的数控设备,与国内公司合作,共同设计、改良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热解碳全稳态涂层设备及控制软件。 其中,热解碳全稳态涂层设备公司已申请相关专利,公司在专利技术的指导加持下逐步转化生产,目前热解碳涂层生产已达到95%以上的合格率,公司已完整拥有一条年产10000只人工机械心脏瓣膜的生产线,该项目属国内首创。 对于国产“一枚瓣”,公司技术骨干张庆兰有着特殊的情感。她告诉记者,1988年参加工作的她,一直从事瓣叶安装。起初,这个环节是纯手工活,需要足够的耐心与技巧,她便带领着徒弟们不眠不休,通过千万次“锤炼”,最终实现了左右手大拇指、食指配合精准安装。 记得有一年,张庆兰因为心脏疾病入院接受手术,她告诉医生一定要治好她,因为还有更多人等待着她去救治。眼下,看着公司已成熟掌握人工机械心脏瓣膜瓣架和瓣片基体加工、热解碳涂层、研磨削、数控电加工、研磨抛光、清洗、缝环、灭菌及性能检测等工艺技术,并摸索出一套完整的工艺技术流程,采用涂层、数控加工和滚抛等技术使产品的材料、尺寸精度、表面质量均达到并超过国标《心血管植入物人工心脏瓣膜》所确定的所有性能指标,她坚信,未来国产瓣膜一定能够惠及更多患者,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完) ...
兰州高新区产业布局集新材料企业40多家产值近百亿

兰州高新区产业布局集新材料企业40多家产值近百亿

新材料新技术是兰州高新区重点发展的三大产业之一,以西脉新材料、省科学院、金川科技园为代表的新材料企业在纳米功能材料、生物传感技术、记忆合金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国内乃至国际领先的成果。 目前,兰州高新区聚集了西脉医疗、金川科技园公司、省科学院高技术产业园等新材料企业40多家,实现总产值近100亿元。 在新技术方面,兰州高新区积极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中电万维、紫光智能等为代表的大数据产业产值占到兰州市的60%。引进中国电子西部区域总部、海康威视数字技术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服务综合项目等重点项目,实现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兰州西脉国际医疗公司是国内最大的记忆合金内固定医疗器械领军企业,其所属兰飞医疗器械公司生产的“全碳双叶型人工机械心脏瓣膜”改变了目前进口瓣膜垄断市场的局面,作为获准入市的两家国产企业之一,有望将国产瓣膜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提高到30%以上。同时,其被国家工信部认定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中电万维位于兰州高新区,是中国电信旗下全资子公司,基于多年的云计算、大数据研究积累,公司已发展成为甘肃省软件服务业领域的领军企业,拥有授权专利4件,受理专利132件,取得软件著作权共计397件,已形成软件开发、互联网运营、技术服务和系统集成等四大业务板块。被认定为甘肃省省级云计算软件研发应用中心、甘肃省省级云计算工程实验室,是国家软件产业基地骨干企业、科技部火炬计划优秀高新技术企业。 兰州金川科技园有限公司是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电池正极材料及电池回收利用、高纯金属、贵金属深加工、银材料、各类检验检测等领域的研究及产业化。公司已形成1.3万吨/年三元正极、200吨/年各类高纯金属、500吨/年硝酸银、100吨/年超细银粉、5000kg/年贵金属产品产能。业务已经覆盖新能源动力汽车,芯片产业,汽车尾气、化工、环保催化剂,晶硅太阳能电池等领域,产品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新能源汽车、电子元器件、化工产品等方面。(完)来源:中新社甘肃分社 ...
兰州高新区鲲鹏产业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兰州高新区鲲鹏产业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2022年,“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甘肃作为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的八地之一,拥有可再生能源丰富、气候适宜,以及丝路沿线资金汇集等优势,该省数智发展的社会资源丰富。 《甘肃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规划》中提出,鲲鹏生态创新中心和鲲鹏计算产业项目在兰州高新区落地建设,兰州电子商务孵化园、中科曙光甘肃先进计算中心、三维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制造产业园等园区建设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发展亮点纷呈。 甘肃鲲鹏筑牢“东数西算”算力底座 近年来,甘肃省会城市兰州围绕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目标,推进智慧兰州建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开展“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区块链、5G等新技术赋能作用,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兰州正积极筹备兰州科技创新园,加快推进鲲鹏计算产业等重点项目,全面铺开智能制造、数字政府、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金融等各领域数字信息场景应用,成为首批全国5G试点城市之一。 为抢抓国家推进“新基建”和数字经济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快推动数据信息产业发展,结合甘肃省数据信息产业发展实际,以国家安全技术自主可控需求为契机,经兰州市政府与华为公司、拓维信息前期沟通对接,于2020年底引进落地甘肃鲲鹏产业项目。 在甘肃省数字经济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兰州市政府下属平台公司与拓维信息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组建成立甘肃九霄鲲鹏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作为鲲鹏产业在西北的重要布局,将联合政府、华为、合作伙伴共同发展构建融合创新数字产业生态圈,推进数字产业支撑体系建设,打造鲲鹏计算应用行业标杆,并孵化鲲鹏计算行业标准。 据甘肃九霄鲲鹏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卫强介绍,该项目主要围绕落地鲲鹏产业中心、构建鲲鹏生态创新中心、推动兰州市及甘肃省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等领域开展合作,着力打造“硬件+软件”的鲲鹏产业生态基地和数字经济高地,建设服务和支撑西北乃至“一带一路”的算力底座,培育形成全市创新驱动新的增长极,为“东数西算”工程的顺利启动打造了算力基础,推动甘肃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辐射西北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 建成后的甘肃鲲鹏生态创新中心将是点亮兰州高新区科技创新高地的亮点工程。 上述《规划》提出,建设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衔接集聚各类资源条件,提供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打造区域产业数字化创新综合体,带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创新中心将重点打造鲲鹏生态发展平台、创新孵化平台、人才培养平台、产业发展平台和成果展示五大平台,开展应用示范、营造发展环境、培育专业人才、建设产业集群,壮大数字经济新动能,助力当地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根据规划,到2025年,甘肃鲲鹏产业集群整体规模超过200亿元,产业集群主要企业落地在甘肃,培养超过6000名各层次鲲鹏技术人才,为甘肃鲲鹏生态产业集群输入不少于3000名各层次鲲鹏技术人才,着力打造基于兰州、辐射西北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的甘肃鲲鹏产业生态,成为在全国有特色、有影响力的鲲鹏产业生态基地和鲲鹏应用示范基地。 卫强表示,自鲲鹏产业生态落地甘肃以来,截至目前已与甘肃省内外69家软件企业展开合作,其中甘肃省企业40家,在技术适配、性能调优、解决方案孵化、人才培养、市场推广等方面支持鲲鹏生态企业发展。帮助鲲鹏生态企业软件产品完成国产化技术适配与测试认证工作,累计发放鲲鹏适配认证证书259个,孵化基于鲲鹏国产化平台的解决方案117个,覆盖数字政府、金融、交通、运营商、制造业等多个行业。 产业数字化共建数字新生态 据悉,上述项目的后期工作规划中,还推行鲲鹏人才发展计划。具体而言,就是发展高教鲲鹏自主可控技术人才培养,合力共建鲲鹏产业学院,目前已与兰州理工大学、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分别开展共建高校鲲鹏班、高职鲲鹏产业学院的合作,未来逐步向甘肃省高校铺开。扩宽知识体系,深化理论基础,注重应用实操,培养鲲鹏产业发展所需的各层次人才。 “东数西算”工程是继“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后的又一大国家级超级工程。甘肃、成渝枢纽承接长三角枢纽。兰州市大数据局、兰州高新区、华为公司和拓维信息在甘肃落地鲲鹏产业生态,打造城市算力底座,这与“东数西算”国家战略是不谋而合的。 另外,九霄鲲鹏依托鲲鹏产业中心和鲲鹏生态创新中心大力聚集产业,培养科技人才,为“东数西算”的顺利落地打造了产业和人才基础。以“数字产业化”推动“产业数字化”,力争在2025年,鲲鹏产业立足甘肃,辐射西北乃至“一带一路”,打造甘肃鲲鹏生态产业集群,建设全行业全场景数字新生态。 来源:中新社甘肃分社 ...
兰州高新区发力智能制造产业“补短板” 谋划建设中德高端制造产业园

兰州高新区发力智能制造产业“补短板” 谋划建设中德高端制造产业园

近年来,兰州高新区“要素聚集洼地、创业首善之区”的区位竞争力凸显,“高”和“新”是兰州高新区发展产业项目的重点,瞄准产业链重点领域,技术链主流方向,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其中在高端制造细分领域方面着力培育“小巨人”企业。 兰州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郝敬新表示,目前,高新区正在加快建设兰州航天电推进系统和真空装备制造产业基地项目,布局卫星装备制造、航天特种技术应用等细分领域,引进培育一批隐形冠军企业,谋划建设中德高端制造产业园。 郝敬新表示,兰州高新区历时三十年发展,始终将创新基因融入发展血脉,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园区建设整体上实现了质的跨越,但仍存在差距和短板。 今年以来,兰州高新区产业发展不断升级,新增市场主体总数达到1.5万多家,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近200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400多家。 “如今,兰州高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已集聚企业近50家,实现年产值70亿元。但新兴产业支撑能力不强,创新内生动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产学研相脱节的短板还比较明显。”郝敬新说。 在兰州高新区举办的一次咨询研讨会上,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胡志宇说:“兰州资源丰富,条件优厚,具有自身独特优势,如中科院、兰州大学等研究所、高校等,技术创新能力雄厚,通过合作,将重大研发技术进行成果转化,将有力助推经济发展。” 下一步,兰州高新区将探索欠发达地区通过科技创新实现跨越发展新路径,围绕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的要求,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和“瞪羚”企业的引进和培育,形成梯度培养和分层管理服务的工作机制。同时,在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材料、大数据等新兴产业领域遴选成长性好的企业予以支持。 兰州高新区今年目标计划培育50家左右科技“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440家以上,通过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整合,促进新兴产业进一步聚集发展。 来源:中新社甘肃分社 ...
兰州高新区支持独角兽企业突破:一次性重奖500 万

兰州高新区支持独角兽企业突破:一次性重奖500 万

9月5日,在兰州高新区“国际传播交流宣传周”活动上,该区招商服务局局长施玲详细介绍了兰州高新区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状况。 智能制造是兰州高新区着力发展的三大产业之一。据施玲介绍,目前启动的几个大型项目有宝武集团兰州智能化铝制易拉罐生产线、耐驰(兰州)泵业有限公司产能扩大搬迁项目及鲲鹏计算产业生态项目等。 宝武集团兰州智能化铝制易拉罐生产线由上海宝钢包装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占地100亩,总投资4.75亿元。建设生产车间、辅助车间和配套的成品仓库及辅助用房,主要从事铝制易拉罐产品的生产、销售。两期规划设计产能12亿罐,可实现年产值3.6亿元,利税1500万元,生产工艺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耐驰(兰州)泵业有限公司产能扩大搬迁项目由耐驰泵业(兰州)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占地130亩,总投资约3亿元。主要建设热分析仪器生产车间、库房、办公楼、研发楼等。建成后,可实现产值10亿元,税收1亿元。 鲲鹏计算产业生态项目由兰州高新区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拓维信息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其中“鲲鹏产线”主要生产甘肃本地品牌的鲲鹏服务器和PC机,年产万台服务器和5万台PC,硬件年产值10亿元。“鲲鹏生态创新中心”重点发展鲲鹏计算区域软件产业生态、国产自主可控产品适配、培养鲲鹏计算人才、做大产业空间等,构建国内有影响、有特色的鲲鹏品牌计算产业生态链。 近年来,兰州高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可圈可点,如区内企业航天510所是我国第一批直接从事空间飞行器研制的单位;兰州西脉国际医疗公司是国内最大的记忆合金内固定医疗器械领军企业,其所属兰飞医疗器械公司生产的“全碳双叶型人工机械心脏瓣膜”改变了目前进口瓣膜垄断市场的局面,作为获准入市的两家国产企业之一,有望将国产瓣膜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提高到30%以上。同时,其被国家工信部认定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兰州重离子医院作为“国之重器”重离子加速器临床治疗肿瘤技术创新应用的重要载体在兰州高新区落地,现已具备试运营条件。 另外,兰州高新区还专门出台投资奖励政策和措施,以支持独角兽企业突破。对新培育的独角兽企业或新迁入的独角兽企业,一次性给予 500 万元奖励。 对通过公开招标拍卖挂牌等方式取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新上工业类项目,在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土地产出率、亩均税收、能耗标准、环境标准等指标符合高新区新上工业类项目土地出让条件的前提下,项目建成投产并上规入库后,以项目经营性固定资产投资额为基数,给予2%-8%的固定资产投资奖励。 对世界 500 强、中国 500 强、民营 100 强及对兰州高新区主导产业具有引领和带动作用的招商引资企业,在区内设立区域总部、区域研发中心或销售(结算)中心的,采取先交后奖方式给予自场地交付使用之日起不超过三年的房租补贴。 施玲介绍说,根据兰州高新区制定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生物医药首位产业集聚度达到30%以上,产值突破500亿元,智能制造、新材料产业总产值均突破300亿元,力争综合实力跻身全国高新区前50强,成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增长极。 来源:中新社甘肃分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