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不剪草”日渐流行 懒人草坪更环保

七天记者 梓丰

p8985671a350959986-ss_fotor-1651695559427

源于英国的“五月不剪草”(No Mow May)运动正在魁省日渐流行,越来越多的市镇政府、环保组织和环保人士呼吁民众不要在5月修剪草坪,到6月再剪,让早春的三叶草、勿忘我等野花、蒲公英尽情开放,以利于蜜蜂、蝴蝶和甲虫等授粉昆虫,更好地获得花蜜,补充能量。

冬天过后最早出现的绿色就是以前人人讨厌的蒲公英,而如果谁家的草坪上开满了黄色的蒲公英会被认为是忽视居家环境的懒人,遭到邻居的侧目,因此本地的商店里销售有各种各样的除草剂或者清除工具来除掉蒲公英。但现实是蒲公英这种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命力极其顽强,根系扎得深,又极耐旱,即使连根拔起,只要还有一点根留在土里,还是会继续生长。每一棵蒲公英还会开出好几朵花,娇艳的黄花谢了后,一大片白绒绒的伞兵宣告着它们强大的繁殖力:轻盈地随风飘荡,见土生根,疯狂地占领所有能占领的地方:草地、路边、砖缝……而且特别霸道,贴着地皮长,让自己周围寸草不生,拔掉后可以清楚看到变得斑秃的草地,一般的草真的无法跟蒲公英抢营养、抢阳光,大量的蒲公英会让草地变得营养不良。为了尽可能减少蒲公英的数量,有草坪的家庭可谓费尽了心机,有的物理清除,天天拔,月月拔;有的上除草剂,从早春就开始折腾,但若想完全去除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让人恨的牙痒痒。

但最近几年随着环保意识的上升,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最早开花的蒲公英可以帮助刚刚结束越冬的蜜蜂和其他授粉昆虫在青黄不接的春天找到足够的食物,并不那么讨人嫌。通常来说,蜜蜂在早春5月开始陆续醒来,外出觅食,一般的授粉昆虫也从它们南方的越冬地回到北方,早春开的花可在青黄不接的时刻为它们提供快速而简单的卡路里,帮助他们活下去。

授粉昆虫

授粉昆虫是指习惯于花上活动,并能帮助植物传授花粉的昆虫。昆虫为植物授粉,植物为了吸引昆虫来授粉,会提供一些花蜜、花粉作为报酬,二者之间这种互利互惠、合作共赢、协同进化的关系从1.4亿年前的白垩纪时期就建立起来了。授粉昆虫的种类非常多,遍布世界各地所有有植被的地方,大约有三十五万种。常见的授粉昆虫主要有五类:蜂、蝴蝶、甲虫、蝇、蛾。这些昆虫可以为世界上80%以上的植物授粉,确保了数十万种植物的生存繁衍。昆虫为植物授粉,才能让植物结出果实和种子,我们的餐桌上才会有粮、有菜、有水果。我们每吃的三口食物中就有一口依赖于授粉昆虫。

更重要的是通过昆虫授粉,不仅可以使植物得到充分选择授精的机会,提高杂交优势,还可以在植物生殖活性最强的时期授粉,增强植物的生命力和再生机能,有助于改良种质,辅助品种复壮。相比于风媒授粉相比,昆虫授粉更经济有效,因此也导致现代经济作物生产越来越依赖人类易于管理的授粉昆虫。同时,授粉昆虫还能为人类提供多种多样的农副产品,如蜂蜜、蜂胶、蜂蜡、蜂王浆等。

但随着人类的现代化进程以及由此导致的气候变化,授粉昆虫的多样性和种群数量都在急剧下降,与1800年末期相比,世界上已有50%的蜜蜂群灭绝,并导致了407对物种间相互作用的缺失,授粉功能退化。这其中的原因既有人类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城市化进程导致的栖息地缺失,集约化农业带来的生物多样性缺乏,以及大量使用农药和除草剂等带来的杀除,也有气候变暖,洪水频发、酷热高温、大旱、火灾等气候变化的因素。

昆虫体型比较小,生活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体温还会随着环境变化,所以对环境变化,如温度、湿度、大风、降雨都特别敏感。其中温度的影响尤为严重,一般昆虫最适合的温度是25-30℃,低于10℃活动减少,高于35℃会休眠甚至死亡。温度还是决定昆虫生长发育速率最重要的因子,外界温度的升高能加快昆虫各虫态的生长发育,影响昆虫的体型和寿命。外界温度高时,它们从食物中得来的能量可以更多的用于生长发育,少数用于维持体温和生理机能。温度低时,它们会通过减少活动,停止生长发育等来维持生命。而温度太高时,授粉昆虫为了避免长时间活动导致体温过高,就会避开高温路线或者缩短活动路线来维持体温,直接导致它们的授粉范围缩小、授粉行为减少。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地处北半球原本非常凉爽的加拿大所受到的影响比其他地区更大。根据加拿大环境部委托撰写的一份报告,自1948年以来,加拿大的年平均气温升高了1.7摄氏度,其中以北方地区,大草原省份和卑诗省北部的升幅更大,北方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升高了2.3摄氏度。而在同一时期,全球的年平均气温只升高了0.8摄氏度。也就是说,加拿大气温升高的平均速度是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两倍,在北方地区甚至高于两倍。因此加拿大境内的授粉昆虫所受的影响也比较大。 有研究表明,在过去的130年中,北美东北部早春出现的10种蜂类的物候期平均提前了约10天,而一些适应早春环境能力较差的蜂类正面临局部灭绝的危险。而在北美4,000种不同种类的蜜蜂中,许多种群的数量都在下降。

气候变化还会使植物和昆虫的生存环境发生改变,但由于二者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各不相同,导致授粉昆虫与植物功能性状的改变不同步、不匹配等问题,带来授粉量不足的问题,而授粉量不足可引发植被的结实率降低,无法维持植物的繁殖和作物的产量。

面对这个关系到人类饭碗的严峻问题,科学界给出的解决办法有三,一是农业上改变传统的大面积单一化种植模式,改用多样化种植,或采用套种、间作、轮作等模式,增加周边植物多样性,改善授粉昆虫的生存环境;二是减少除草剂、杀虫剂的使用,改用对于授粉昆虫更友好的生态防治方式;三就是构建昆虫野花带、野草带,来增加不同种类的开花植物的多样性及花量,给授粉昆虫创造更有利的生存空间。

换个思路

随着科学研究的进步,人们发现以往追求的整齐划一的绿色草坪实际上并不那么“绿色”,反而是长满杂草、开满野花的草地对生物多样性更有帮助。不少国家的多项科学研究都表明,剪草频率越少,对生物多样性越有益。也就是说让大自然顺其自然,比你自己费时、费力、费钱打理“完美草地”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更划算。

剑桥大学的一个团队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2019 年,他们把自1772年就铺设的该学院标志性草坪分为两半,一半草坪停止修剪,并在表土上撒了混合野花草甸的种子;另一半按照惯例维护和修剪。随着罂粟花、矢车菊和牛眼雏菊相继绽放,这片色彩斑斓草地上的植物、蜘蛛和昆虫数量是对照草坪的3.6倍,无脊椎动物的生物量是对照草坪的25倍。到了2年后的2021年,实验草地上的植物物种数量是对照草坪上的四倍。有了鲜花,授粉昆虫很快就跟了上来,随之而来的还有它们的天敌,生物多样性大大增加。

随着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加拿大人开始接受啥也不管的“懒人草坪”,以支持生物多样性、减少用水量并转向更现代的景观美学。当然各地市政管理的观念也需要与时俱进,允许甚至鼓励“懒人草坪”的出现。

不过观念的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初期可能会面临较大的社会压力。但全国各地的园艺组织,环保组织,如大卫铃木基金会(Fondation David Suzuki)、授粉者合作社(Pollinator Partnership)和加拿大野外生命联合会(Canadian Wildlife Federation),再加上众多的园艺爱好者都在传播对本土动植物和生物多样性的热爱,无论你是在寻求支持还是寻求专业建议都能得到他们的帮助。有些组织还会提供专门的”标示牌”,让你的“懒人草坪”存在得有理有据,不会遭到他人的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