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省医疗系统安静崩溃 基础病感染死亡潮再现

  • 七天记者 颜宏

去年11月底南非首次报告超级变异毒株奥密克戎(Omicron)后,在全世界引发巨大恐慌,包括加拿大在内的多个国家如临大敌,紧急升级边境限制,暂停与非洲部分国家的航班。但为时已晚,奥密克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世界各地传播,并很快成为各国的感染毒株主流,让很多国家的新增感染者一再创新高。为了降低疫情曲线,一些国家和地区甚至不得不再次祭出居家隔离、封城、封国的强力手段,但这些虽说极端但得不到彻底执行的措施在传染性更高、潜伏期更短的奥密克戎面前完全不起作用,再加上圣诞、新年假期的聚会等人为因素让各地的疫情曲线迅速上扬。在防控措施无效的情况下,媒体和政府开始有意无意地强调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与其他变种相比症状相对较轻,很像感冒或流感,一般是头痛、身体疼痛,还有轻微的喉咙痛。但防疫专家和世卫组织专家纷纷警告说它不应该被归类为轻度病毒,还是要加强防护。更重要的是现有证据已经表明,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之所以比新冠病毒原始毒株或德尔塔变异毒株更容易传播,是因为其突变更容易附着在人类细胞上,所以即使完全接种新冠疫苗的人群或者感染过新冠病毒的人群也很难说获得了保护力,同样容易感染或再次感染,这让原来预想的通过感染或接种疫苗而获得群体免疫从而阻断疫情的设想瞬间破产。魁省公共部门(INSPQ)(Institut national de santé publique du Québec )的数据统计显示在12月26日到今年1月1日之间,全省有3653人再次感染,在奥密克戎变异病毒的影响下,这一个星期的再次感染人数就占自疫情爆发以来全部再次人数的一半。虽说奥密克戎感染后的症状没有Delta等前代变种病毒那么严重,但感染人数之多,足以推高住院率和ICU入住率;而在极大规模的感染中,即便是较小的死亡率,依然会造成大量死亡。

随着时间的推移,专家的预警正在成为现实,大范围感染带来的死亡潮似乎正在到来。美国自去年11月中旬以来,因感染奥密克戎死亡病例的周平均值一直在上升,在1月17日达到近1700人。由于奥密克戎在美国的传染规模是空前且仍在上升,因此患重症的易感人群绝对数字同样也在上升。按照专家的预测,这波死亡潮若在3月中旬消退,那么它将带走5万至30万美国人的生命,同时美国新冠死亡病例总数也很有可能突破100万。而加拿大疫情最严重的魁省在今年前两周里有604人死亡,占全国死亡人数的一半左右,这两天的每日死亡人数分别是89人,88人,创一年多来新高,且大部分是已经接种疫苗、甚至3剂疫苗但有各种基础病的老年人。

身在救治前沿的医护人员表示,奥密克戎病毒引发的症状确实比较轻,即使是住进重症监护室(ICU)也不像第一波疫情那样经常看到需要切开患者的气管或者需要使用体外呼吸机(ECMO)来抢救的患者,大部分是由新冠病毒引发的各种并发症的重症患者,如同时感染新冠病毒的心脏病、糖尿病、癌症晚期的患者。比如患有心脏病或者预约癌症手术的老人,感染奥密克戎后的COVID-19肺炎症状虽然不重,但病毒会损害包括心脏在内的其他器官的功能,让这些健康状况脆弱的老人或者因没有得到及时救治、手术被推迟或者因脏器功能衰竭撑不过去,最终导致死亡。

而在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冲击下,从去年12月份开始,魁省因感染新冠病毒住院的人迅速提高,导致越来越多的非紧急、非必要手术、治疗被取消或推迟,目前已经有9个人口稠密地区进入最高级别(4级)的放弃其他疾病治疗以便腾出床位和医疗资源给COVID-19住院患者的紧急状态。 四级意味着除了20%的急诊手术,其他80%的预定手术都将被取消或推迟,这让魁省医生不得不面对救谁不救谁的艰难选择。越来越多的心脏科医生、肿瘤科医生以及其他各种专科医生开始呼吁魁省的医疗系统不能再围绕新冠病毒疫情运行,因为为了控制病毒传播而产生的连带损害太大,民众承担的健康影响越来越严重。他们认为魁省应该接受无法控制病毒传播的事实,在与病毒共存的情况下恢复医疗服务的正常运行,比如减少病毒检测以及疫苗接种的规模,以撤回大量的医护人员;再比如医院不再区分感染区和非感染区,感染新冠的医护人员和患者也照常工作和治疗等等。

静默的崩溃

随着魁省感染新冠病毒入院的患者人数持续增高,医疗系统的压力越来越大,这些前线医生的呼吁也引起政府的重视,一个由30名一线医生、防疫专家等组成的委员会开始准备应对最坏情况,也就是医疗系统崩溃的应对草案。这份名为《疫情下优先考虑和管理住院治疗指南》与之前防止病毒传播、扩散的防控措施大相径庭,明确表示不再采取措施防止新冠病毒进入医院,而是接受病毒带来的风险;进一步严格入院需求和加速出院,也就是说不到确实出现生命风险不接受入院,按照以前没有达到出院标准的患者会被要求出院;由患者家人来照顾住院病人以弥补护理人员不足的问题;重新定义基础医疗服务定义,按照魁省卫生厅副厅长Lucie Opatrny的说法就是在医疗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是给少数病人提供A+级的医疗服务还是给更多的人提供B级的服务更符合民众的利益,魁省的选择是后者,以有限资源尽可能治疗更多的人,而不再考虑医疗服务质量。这份新的住院治疗指南被披露后,获得了医生们的普遍欢迎,这说明与病毒共存已经在医疗系统获得了普遍认可。

尽管魁省目前住院人数的增幅开始下降,但还没有迹象表明已经抵达曲线高峰,有向下掉头的趋势,但魁省的媒体都在渲染疫情在放缓脚步,可能不会达到最坏的情况。魁省政府也在竭力安慰民众,表示这份新的指南只是在为最糟糕的时刻做准备,魁省的医疗系统还没有达到这个地步,但明眼人都知道,魁省的医疗系统其实早就崩溃了。

在华人的想象中,医疗系统崩溃、医疗资源遭到挤兑时会出现类似世界末日的情形:无数人争先恐后前往医院,挤在医院的大厅里、走廊里绝望地等待救助,甚至为了一个位置、为了和医生说话而大打出手,但本地医疗系统的层级设置本质上避免了出现这种情况。除了突发疾病或急诊,大多数普通人并不能直接到医院看病,去医院前需要经过一层层筛选。

一般来说,民众生病时首先要约家庭医生,没有家庭医生的可去当地社区的CLSC或者无需预约诊所排队几个小时或者几天约到医生;见了医生之后,医生能自行诊断、处理的当时就可获得诊治,不能当时诊断的或者开单子要求患者去做各种检查或者把患者推荐给其他的专科医生。无论是做检查还是看专科医生,都需要患者自行联络,预约时间,而这期间的排队过程可长可短,有的可能需要几天,几个月,有的甚至要等1、2年。如果跳过这个过程,如果民众的疾病不被认作是严重急症,即使自己直接到了医院急诊,等待几个小时后基本上也会被护士打发,连医生的面都见不到,更别说得到诊治。

去年9月11日晚,一名39岁、无疾病史的Laval男子因感染了新冠病毒来到hôpital de la Cité-de-la-Santé de Laval医院就医,就在急诊室等待的过程中,病情突然加剧,心肺骤停后倒在地上,尽管急诊的医护人员尽全力抢救,但依然没能挽救他的生命。而他在感染病毒检测结果呈阳性时只被告知在家隔离、静养,不要去医院。在家期间病情加重后,他多次拨打811医疗热线、新冠病毒热线1-877- 644‑4545描述自己症状严重、呼吸困难,但还是被一再告知不要去医院,在家等待自愈,实在难受可吃点泰诺之类。直到他自己觉得病情太过严重,挣扎着来到医院急诊却依然没有被当作危急病人对待,等待了几个小时后最终倒在了本可以获救的地方。所以说这里医疗系统崩溃是安静无声的,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但是当你打电话等待几个小时,甚至好几天都约不到医生时;好不容易和医生说上话,却被要求在家自我隔离,等待自愈,却不提供一点点治疗措施时;当政府宣布推迟或取消非紧急手术或治疗以给COVID-19 患者腾床位时……都明确说明医疗系统崩溃了,无法正常运行了,民众只能在家默默地自求多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