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到几时?联邦-地方研讨疫情数据模型

七天传媒记者 德昊 4月2日 蒙特利尔 尽管加拿大疫情相对邻国美国似乎要轻微了许多,但是近日来的发展仍然是令人生畏,而抗疫物资的情况也牵动着每个人的心。联邦总理特鲁多在4月2日的记者会上主要谈了疫情的发展和防护物资的情况。 他表示,他将在周四下午与各省省长举行电话会议,讨论疫情相关的问题。他说他了解加拿大人渴望获得有关预期感染率和死亡人数以及他们的生活恢复正常需要多长时间的信息。数据,建模和分析将成为今天与总理举行的电话会议的重要议程,他期待“能够尽快共享更多信息”。 特鲁多说,各级政府正在联手合作,应对这场前所未有的挑战。民众费劲心思去设想最好或最糟的情况,对当前的疫情并没有太大的作用,而人们遵循公共卫生官员发布的指导方针将挽救生命,却能保护一线医护人员并减轻医院负担,但是仍有太多人不遵循这些建议。 特鲁多说,周三晚上已经有100万个口罩到达加拿大,最近几天还有约1000万个口罩会到达。在分发之前,政府将对它们进行检查和验证。特鲁多称赞加拿大公司正在加紧努力,将生产重心转移到关键用品上,并特别提到运动器材制造商Bauer,该公司将其生产业务转向为制造口罩。 在今天的每日新闻发布会上,卫生部长帕蒂·哈吉(Patty Hajdu)说,由首席公共卫生官谭颖珊博士领导的特别咨询委员会和各省各地区的卫生部部长将决定将什么物资运往何处。 财政部长比尔·莫诺(Bill Morneau)宣布了之前政府许诺的710亿加元企业员工75%工资补贴计划的详细信息。

“不务正业” 助力抗疫

七天记者 颜宏 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在武汉爆发后,面对防护物资的紧缺,不仅全世界各地的华人买空当地的库存口罩、手套、防护服等物资火速寄回国内,作为制造业大国的许多工业企业也在第一时间行动起来,利用现有设备,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迅速转产制造防护用品。比如提出“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口号的五菱汽车先是转产口罩生产,一个星期完成从零到交货百万只的成绩,接着又用76个小时研制出第一台口罩机,两个星期建成15条口罩自动生产线;接着五菱又开始制造呼吸机;另一家汽车企业比亚迪则转产制造口罩和消毒液;中石化转产口罩的必须材料熔喷布等等。有中国媒体报道说,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月底,中国共有10581家企业转产口罩、防护服、消毒液、医疗器械、测温仪和呼吸机等防护、医疗设备。 随着新冠病毒疫情在世界的爆发,中国企业的“跨界”救急经验被许多国家借鉴。3月15日,全球奢侈品巨头LVMH集团宣布,将使用旗下迪奥、纪梵希和娇兰的3条香水生产线来生产含酒精的消毒洗手液;这之前,在疫情严重的意大利,奢侈品牌Prada的意大利工厂开始生产医用防护服和口罩;美国的通用汽车、福特汽车、意大利的菲亚特集团、英国的劳斯莱斯、捷豹路虎、宾利等汽车厂商陆续宣布转产呼吸机。 转态度 疫情在加拿大爆发后,加拿大政府对疫情的态度从3月初的不以为意到3月中旬的紧急动员,在不到两个星期时间里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虽然包括华人社区在内的民众一直指责政府行动过于迟缓,因为有武汉的前车之鉴,加拿大政府本应该早些研制检测试剂、储备和分发防护物资、采取防疫措施。但实际上对这次疫情的应对表现让几乎所有的民主国家宣扬的制度优越和医疗先进露出了原形,在有中国经验的前提下,都手忙脚乱地陷入疫情大爆发、医疗资源被挤兑的悲催境地。它们基本上都经历了隔岸观火或事不关己到指摘、批评中国采取的严厉防疫措施;等到疫情来到自家门前,还不以为意,未采取任何防疫行动,医疗系统没有未雨绸缪,社会没有采取切段病毒传播的任何行动,该聚会聚会,该旅游旅游,即使看疫情最早爆发的意大利也像看“科幻大片”一样,根本没意识到与自己有关;直到疫情在本土爆发,确诊人数明显增加,从媒体到政府才真正意识到“狼来了”,可直到魁省第一个站出来宣布进入紧急状态,除一直关注疫情发展变化的华人社区和其他亚洲社区外,大部分加拿大民众还懵懵懂懂,社交媒体上一片“是否过度反应”的质疑声。这样看起来,也不能苛责加拿大政府能够独醒,在西方社会整体范围内对新冠病毒疫情戴着制度优越、种族优越和文化优越等有色眼镜看待的大背景下,加拿大作为G7 国家之一、美国的小弟也不可能不流俗。 在疫情这面“照妖镜”前,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加拿大全民医疗体系和人本治国理念让加拿大的表现没有那么差。从魁省省长François Legault到联邦总理特鲁多都罕见地展现出快速决断、执掌全局的领导力,各个反对党也聪明地选择把民主社会日常“互撕”的党争放在抗疫之后,支持执政党推出的各项抗疫措施。 转生产 在尽力降低疫情对民众损害的同时,加拿大政府还宣布了一项帮助加拿大生产商迅速提高医疗、防护用品生产量的战略。目前,几乎所有国家都意识到包括小小的口罩在内的医疗物资都应该成为战略物资,一定要做到自给自足。加拿大也在3月20日宣布开展战时动员,大幅扩大医疗物资的生产,并提供大量资金帮助企业转产和扩大产能;又在3月31日承诺投入20亿元资金购买各类医疗、防护用品。 截止到记者发稿时为止,联邦政府已经收到了3000多份希望为加拿大抗“疫”战争做出贡献的企业提案。除了本来就在医疗领域的制造巨头如3M、制造呼吸机的Thornhill Medical、生产口罩和呼吸机的Medicom、制造快速检测试剂盒的Spartan Bioscience、Precision Biomonitoring、生产医疗护理物资的Calko Group、Stanfield’s等公司获得了来自政府的巨额订单外;加拿大丰田汽车、福特汽车、Suncor、壳牌汽油、Home Depot Canada等一些大型跨国公司也捐赠了大量的医疗器材和消毒产品;而一些原本与医疗领域无关的跨界企业也正在筹备着转产,比如加拿大国宝级的羽绒服品牌加拿大鹅从3月30日开始,在多伦多和温尼伯的两个工程厂生产医用防护服和病员服,首批生产一万套捐赠给当地的医疗机构。 “不务正业” 在疫情刚刚开始的时候,位于蒙特利尔LaSalle的啤酒厂Brasserie Labatt就把一条生产线改建成生产免洗洗手液,要在全国范围内免费分发5万瓶。 原本生产冰球用品的Bauer也决定改建一条生产线来生产医疗前线急需的护目镜,并得到了魁省政府30万个订单。 魁省企业Julia Wine的总裁Alain Lord Mounir,同时也是生产潜水衣的企业Mistral的股东建议两家合作转产生产口罩,并于3月13日获得了政府的批准。目前他们在中国深圳的工厂正在满负荷生产,每天可以生产120万个口罩。除了供应美国外,这家企业可每天提供给魁省35万个口罩,包括30万个外科口罩和5万个N95口罩,最早的一批货可能会在4月5日左右到达。 Julia Wine的总裁Alain Lord Mounir 这名商人对新冠病毒疫情的认识之所以比别人超前,一方面是因为业务原因与中国联系紧密,比较了解疫情的真实情况;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的酒罐装厂就位于魁省疫情严重、出现第一个COVID-19死亡案例的Lavaltrie地区。 魁省服饰时尚企业Tristan则把自己的工厂转型成生产护目镜。该公司总裁Lili Fortin讲述了如何在5天内从开始有想法、到设计成型、获得政府批准到供货的过程。 一切都源于Lili Fortin收到的一条信息。当时该公司位于Lachine的工厂已经关闭,550多名工人都已经回家,而位于Estrie地区Cookshire-Eaton小镇的工厂因为要为皇家骑警、魁省警察以及加拿大军队赶制制服还在生产。 晚上在家办公的Lili 和一个在医疗系统工作朋友聊天,对方表示自己将开始上夜班,但没有护目镜,很是担心,这激起了Lili的好奇心,问这个朋友护目镜什么样,看看自己的工厂是否能做,并要求朋友给她带来一个实物。周六一天她都在查阅制作护目镜的资料以及能找到的制造材料,但护目镜需要的透明塑料片难住了她。周日吃早饭时,她母亲指着装生菜的透明塑料盒问是否可用。这让她眼前一亮,正好认识VegPro International公司的老板。一个电话打过去,得知这种塑料的供应商恰好也是魁省的企业Cascades。但大星期天的如何找到该公司的负责人呢?这个时候人脉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Lili很喜欢骑马,一个拥有马厩的叔叔训练她很多年,而Cascades公司的创办者Laurent Lemaire也是骑马爱好者,和她叔叔很熟,于是直接拨通了Laurent Lemaire的手机,经过协调后,周一一早, Lili就接到该公司位于Drummondville 的Inopak工厂的电话,询问塑料板的厚度尺寸。为了赶时间,Lili没有叫业务伙伴联邦快递递送样品,而是亲自驾车把实物送了过去。同时其他的信息也反馈回来,纽约的一个客户询问她能生产多少护目镜,而来自Bas-Saint-Laurent地区的一个医生朋友也问能提供多少,这说明了护目镜的紧俏程度。 很快,护目镜的设计完成,样品也制造出来。更重要的是,这个产品在提交两天后得到了联邦部门的批准,意味她可以生产这个产品,并可以提供给订购的人。Lili原以为需要护目镜也就是抗疫前线的医生、护士、牙医、药剂师等有可能与新冠病毒感染者有接触的人。结果她们制作护目镜的消息发布后,收到了来自急救车服务、食品工厂、养老院、药店、实验室、医院、消防部门等多个机构的需求信息。Lili面对记者的采访感慨地说:“仅仅在几天前,我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和护目镜沾边,更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人需要护目镜。” 这家公司制造的护目镜取名Unum sumus,这是拉丁语,意为我们团结如一((Nous sommes un),强调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所有人都应该协同合作,团结一致抵抗疫情。出产的护目镜将一部分捐助,一部分出售,目前已经接到了多个机构的订单。还有医生给她带来防护服的样品,希望他们能够生产防护层级更高的防护服以及防护帽子,不过摆在他们面前的难题是找到满足防护要求的面料。 另一家魁北克草坪绿化公司groupe Vertdure 则另辟蹊径,找到另一条快速提供防护用品的通道。在捐出自己公司收集的75个口罩后,医疗系统内对防护用品的渴求让他们决定利用公司300辆业务车辆去收集各个机构库存的防护用品,然后送到需要的医疗部门。公司总裁Philippe Tremblay表示,在魁北克的建筑公司、汽车经销商、汽车修理工、重型车辆公司、水暖公司、工具租赁中心等中小企业都存有数量不一的防护物品,但让这些公司去联系医疗部门来捐赠10个或20个口罩将是非常麻烦的过程,更没有效率,于是就想出来这个集中收集,集中捐赠的办法。也希望有防护用品的机构或者个人通过邮件[email protected]跟他们联系,无论希望捐赠多少个,该公司的员工都会及时回复,尽快确定上门取货或送货的时间和地点。 病毒是不分国界和种族的,在全球疫情日趋严重的今天,真的需要建立起唇齿相依、休戚与共命运共同体意识,团结起来战胜疫情。这些企业家积极行动是抗击疫情,我们普通人宅在家里,减少外出,迫不得已外出时保持两米以上的社交距离也是在为最终战胜疫情做贡献,让我们携手渡过时艰。  

抗疫,政府都做了哪些事儿?

七天记者 独玉 随着新冠病毒在全球走乡串户,攻城掠地,全球203个国家和地区接近90万人感染,4万2千多人死亡。在一个谁都无法独善其身的世界里,各国从隔岸观火中国疫情发展,到奋力自救,到中国使用多语言版本帮助世界范围内抗疫,战争从上半场打到下半场,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正处于胶着阶段。加拿大毫无例外地卷了进来,目前全国感染人数已超过9千多人,直逼万人大关,死亡百余人。一个平和的国家几乎进入了战时状态,多个省份宣布进入紧急状态,颁布了禁止聚会、取消活动、遵守社交距离、不上班、不上课、关闭非民生必要商业等严厉措施和规定,社会按下了暂停键。 随着疫情的发展,南面的邻居美国确诊人数直线上升,领跑全世界,美加两国互相关闭了边境,美国曾一度想在两国8891公里长的边境线上部署军队,在加拿大政府的强烈反对下,想法未能实现。与此同时加拿大军队也做好了应急救援准备,2万4千名现役和预备役军人随时待命,为减缓疫情传播,在特定地区上街巡逻、实施戒严、封锁等提供人手和帮助;同时可向脆弱社区提供援助,使用直升机和船向偏远社区、原住民社区运输药品、生活必须品以及向有需要的省和地区提供后勤援助。 本来联邦自由党在去年秋季的大选中只赢得了个少数党政府,特鲁多想改变一下他在第一个任期里高调的做法,刻意放低身段,有选择性地出现在公众视野里,想给选民留下务实的姿态。然而一场传染病大流行,又把他推到了聚光灯面前。3月11日,他在国家新闻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13日在官邸门前召开记者会后,从3月16日开始,每日定时于上午11点15分向全国直播演讲,并回答记者提问,所有直播都配备了手语翻译,保证各阶层民众包括聋哑人在内都可以充分理解联邦政府的政策。 灾难时期,一个执政党必须给人民以信心,特鲁多正在努力塑造这样的形象。尽管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有答非所问的现象,但整体上来说,他的表现为自由党政府挣得了不少分。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炉边谈话》是历史上最经典的国家领导人直接和民众对话的场景,如今被特鲁多运用得炉火纯青,基本做到了疫情、政策、措施透明。如果疫情按预定轨道发展,相信加拿大能够在本届政府带领下闯过难关,加拿大人在疫情过后迅速恢复生产、回复正常生活。 魁省省长Francois Legault自疫情爆发以来也坚持每日一新闻发布,在魁省民众中起到了很好的镇静作用。 下面记者和各位读者一起梳理一下自3月11日以来政府都做了哪些工作,有哪些具体的惠民、安民措施。 撤侨 继疫情上半场,加拿大从武汉撤回两架飞机的侨民、钻石公主号邮轮撤侨后,疫情下半场,联邦政府又分别从摩洛哥、秘鲁、加勒比海诸国撤回大批在海外休假的民众。在政府的强烈呼吁下,300万在海外的加拿大人中的三分之一回国。联邦政府还宣布推出“海外加拿大人回家紧急贷款计划”,每人最高可申请5千加元。特鲁多也多次在电视直播中喊话海外加拿大人回家,表明国家是每个人的坚强后盾。 民生20条 1)在疫情袭来,各行各业遭受巨大损失,裁员风潮席卷全国的情况下,为稳定民心,联邦政府推出了针对个人的加拿大紧急响应补贴CERB (Canada Emergency Response Benefit)。将为民众提供每个月税前2000元、最长可达4个月的紧急救济金,每四周发放一次,4月6日起可在联邦税务局网站专门的入口网上申请,截止到10月3日。民众可选择银行账号直存或支票。直存可在申请后3-5天到账,寄支票大约需要10天左右。有资格领取的人员包括: – 失业者,包括全职、合同工和自雇人士,无论是否有失业保险(EI); – 没有被解雇,但因疫情导致工作情况变化,停工停薪的人; – 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和因感染高风险需要隔离的人; – 需要照顾新冠肺炎患者而不能工作的人; – 本来有工作,但因孩子生病、学校停课、幼儿园关闭需要在家照顾孩子的父母。 已经获得常规失业保险与疾病保险金的加拿大人将会持续得到补贴,不可同时再申领 CERB。如果失业保险在 2020 年 10 月 3 日前结束,因为 COVID-19 无法回到工作岗位上,可以在失业金停止后申请 CERB。已经申请失业金,尚未被申核的人士将无需再次申请。对于符合领取常规失业金与疾病保险补助资格的加拿大人,如果在CERB 涵盖的 16 周后,依旧处于失业状态,可获得常规的失业金。由于在过去的两周有130万加拿大人失业,加上疫情原因,Service Canada所有营业窗口关闭,想申领补贴的人士需网上申请。也可以通过加拿大税局CRA的个人账户 CRA MyAccount 或者Service Canada 的个人账户 My Service Canada Account 申请。 2)针对雇主的工资补贴 CEWS ( … Read more

同舟共济 守望相助 ——我们在行动 II

3月30日上午10:30分,蒙特利尔中华文化艺术基金会(MCCAF)和蒙城龙舟节2020组委会主席黄显淑、副主席王宝猛,郭俊,贾明和张强,代表蒙城龙舟节2020 组委会向满地可中华医院捐赠了由医院确认的2000只医用口罩,解燃眉之急。 这一天,魁省单日确诊病例爆增590例,累计确诊人数猛增至3430人,新增死亡人数3列,累计死亡人数25列。形势非常严峻。 在看到满地可中华医院的员工张维明先生在魁北克华人社团联盟群里发出的满地可中华医院口罩短缺寻求社会捐赠的呼吁后,蒙城龙舟节2020组委会立即决定将计划内用于捐赠的30% 余款用于购买口罩捐赠给中华医院。大家积极行动,从谢祥广副主席联系采购渠道到张强副主席领取货物,到今天上午完成捐款只用了短短的48个小时。2000个医用口罩的采购和捐赠,是MCCAF,蒙城龙舟节2020 组委会和王玮地产公司的爱心奉献,其中1500个口罩由MCCAF和蒙城龙舟节2020组委会捐赠,500个口罩由王玮地产公司捐赠。   此次向中华医院的爱心捐赠再一次彰显了“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龙舟体育精神。蒙城龙舟节2020 组委会希望通过他们的实际行动带动更多的组织或团体积极行动起来,同舟共济,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还宁静健康美丽与人间。   随附:满地可中华医院张维民发给组委会的感谢信

同舟共济 守望相助——我们在行动

3月23日下午6点30分,龙舟节组委会主席黄显淑女士、副主席谢祥广先生和张强先生冒着寒冷的大雪,怀着炽热的心情来到超级医院的Receving Dock。将经由医院专业人士检测合格的2500只口罩和150件防护服,送到了急切的一线人员手中。 这一天,是蒙特利尔开放新冠病毒无预约诊所检测的第一天,魁省单日确诊病例爆增409例,累计确诊人数猛增至628人,增加了近三倍。 省长François Legault在他的推特中写道:“和病毒的战斗将更加白热化,我们必须采取更强硬的措施”! 为了减少群体聚集而发生的接触性传染,省长宣布关闭一系列非基础民生物资相关的工厂和商铺,并将幼儿园和学校的开学日期再次延后至五月份。 而病例的增加导致医院的防疫物资缺口严峻,不少一线的医护人员在救护病人的同时,自身安全却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危急时刻,来自MCCAF和龙舟节组委会捐赠的抗疫物资,无疑是雪中送炭。 而这种体现龙舟精神“同舟共济”和“守望相助”的行动,也赢得了前线医护人员的赞赏和尊重。超级医院的院长Ewa Sidorowicz和MUHC基金会的总裁Julie Quenneville分别给黄显淑主席致电感谢。 正如黄显淑主席所说:“龙舟体育文化核心就是同舟共济,眼下正是最需要这种精神的时候。中国疫情严重时我们驰援中国,是出于热爱;如今加拿大疫情爆发,我们积极捐献也是出于热爱。病毒是全人类的敌人,我们与之战斗,必须同舟共济!” 除了23日的对超级医院的物资捐助活动,MCCAF和龙舟节组委会上周还通过蒙特利尔总领馆,向有困难的中国留学生捐赠了2500 个口罩;加上此前向四川省慈善总会捐赠的150套防护服和5300个口罩,MCCAF和龙舟节组委会的捐款金额已近达万元。他们希望透过这三项行动,体现龙舟人对“同舟共济”龙舟精神的践行,为这场面向全人类的挑战做出自己的贡献。黄显淑主席也借此呼吁蒙特利尔广大华人华侨,献出爱心,积极行动,秉承龙舟精神,团结一致,共克时艰。 文:张彦,摄影:张健

 蒙特利尔上海人在行动(六) – 打好抗疫下半场

一个多月前,当全球华人都在为祖国捐款捐物资忙碌时,谁能料到百年难遇的新冠病毒疫情会在短短一个月里席卷全球,欧洲告急,美国告急,随后加拿大也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每天新增感染人数的加剧,让人们心情沉重了,而疫情带来的医护人员缺少防护物资的连锁反应也同样被复制着。医生、护士在救治病人过程中感染了新冠病毒的消息更让加拿大华人倍感焦虑。 是时候让加拿大华人共同行动起来了。 “千里同好,坚于金石”,加拿大魁北克华人同乡会联合总会倾听到了华人的心声,组织华人开展募捐善款活动。蒙特利尔上海同乡会带头响应华联会的号召,募捐活动得到了会员和朋友们极大的支持,大家捐款踊跃,两天多就有122位爱心人士参与其中,募集到$5822.31加元及¥16500人民币,合计约为$9122加元。上海同乡会这次活动的热烈反响也带领其他的同乡会积极响应。 涓涓细流汇大海,众人拾柴火焰高。所募捐到的善款将由华联会捐给急需的医院,福利机构或慈善组织,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加拿大华人学习、生活、工作在加拿大,我们为这片土地挥洒着青春热血的同时也感受着这片土地带给我们的种种美好。我们同样热爱这片热土,当加拿大遭受病毒肆虐,需要我们出力的时候,我们华人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来保护好自己的家园,为抗疫做出自己的贡献。 乌云终将散去,人类一定会再一次战胜瘟疫,迎来胜利的春天。 文:董红靖

蒙特利尔上海人在行动(五) – 传递爱心  共度时艰

今年三月份由于COVID-19疫情的蔓延,加拿大魁北克省也随之告急,每日确诊人数均超过百人。此刻,蒙特利尔上海同乡会收到了中国上海市侨联通过上海市华侨事业发展基金会用国际快递寄来的爱心包裹,包裹内装有捐赠的500个医用级无菌口罩。包裹上写着“隔山隔水,隔不断爱”,传递着家乡亲人对海外沪子的关心和牵挂。同时,上海同乡会何梅达会员也主动捐赠给同乡会100个口罩。鉴于本地医院口罩告急,上海同乡会决定把这些口罩全部转赠给同属于蒙特利尔CIUSSS的Centre Gériatrique Donald Berman Maimonides医院和Hôpital Chinois de Montréal(满地可中华医院),以缓解那里医护人员们的当务之急! 收到爱心包裹的当天我们就马上联络,在上海同乡会姚静会员的大力帮助下,先联系上了满地可中华医院,何梅达会员也联系上了Maimonides 医院。次日,我们以最快速度把口罩送到了最需要的地方。两家医院捐赠活动受到了医院的赞赏和感谢,并且收到了感谢信。 另外,热心的卢先生(Rocky  Lo)以个人名义向满地可中华医院捐赠了3盒口罩和1盒一次性手套,爱心满满! 我们衷心感谢工作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们,感谢所有热心的人们,为我们的社会做出贡献。 华人社团是魁北克社会的一部分,随着COVID疫情的发展,海外华人深知保护我们每个人和身边 人的健康也是保护整个社会的健康。我们华人是有爱心,有担当的社团。 祖籍沪上的华人们在加拿大从事着各行各业,一直勤勤恳恳、精益求精地为社会做出贡献。在社会需要的时候,无论是中国还是加拿大,我们都用自己的力量为社会献出爱心。 聚沙成塔,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部分。WE ARE ALL IN THIS TOGETHER. That means EVERYONE is a part of it, and everyone has their part to contribute that our society can STAY WELL! 文:何梅达 图:何梅达

COVID-19 疫情期间 满城华人服务中心更改服务模式

出于安全考虑,并根据魁北克公共卫生和政府指令,满城华人服 务中心将从 2020 年 3 月 16 日周一起更改服务模式: 我们的服务内容不变,但将通过数码工具向客户提供服务。有咨 询需求的客人请致电 514 861 5244 或发电邮至 [email protected] 或扫描下方华服中心客户接待群或中 心前台微信二维码入群咨询。 疫情期间,我们的工作时间为:周一至周五上午 9 点至下午 5 点, 周六周日休息。 感谢您的谅解! 满城华人服务中心 2020 “龙的传人之传承”筹款晚会延期通知 出于安全考虑,并根据魁北克公共卫生和政府指令,满城华人服 务中心原定于 2020 年 5 月 2 日在威斯汀大酒店举行的“龙的传人之传 承”筹款晚会将会延期举行,具体日期将另行通知。 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告急!魁省防疫物资即将耗尽

七天传媒记者 颜宏 3月31日 蒙特利尔   魁省省长François Legault、公共卫生长官Horatio Arruda以及卫生厅厅长Danielle McCann在今天的新闻通报会上透漏的信息非常悲观,不仅魁省的确诊病例再次大幅增长,超过4千大关,还第一次表示魁省面临防护物资短缺的问题。 疫情概览 截止到今天13点,魁省的确诊感染患者为4162人,比昨天增加732人;其中235人住院治疗,比昨天增加51人,82人在ICU治疗,比昨天增加4人,省长表示这是今天唯一的好消息;新增6例死亡案例,总计死亡31例。   魁省疫情演变 :█ 住院    █ ICU   █ 死亡 截止到目前,魁省还有5,601人在等待检测结果,63,378人的测试结果为阴性。 针对媒体广泛批评的魁省疫情数据完整,不明晰的问题,魁省公共卫生长官Horatio Arruda表示,其官方网站将会发布更多数据,甚至图表等,但到记者发稿时为止,还没有看到许诺的图表。在被问到一些数据时,这位长官拿出一个看起来翻得有些烂的笔记本,翻找了半天才找到需要的数据来回答记者的问题,这期间已经有两个媒体记者提问过了,主题也早转换了。新闻发布会上,魁省卫生厅长表示,这次疫情将给魁省的整个医疗系统带来巨大的变化,医疗服务将变得信息化、电子化、并融入远程问诊、远程治疗等。对比卫生长官的手写笔记本,看来魁省距离医疗信息化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防护物资短缺 前一段时间,魁省一直表示防护物资的库存还够支持几个星期,不需要担心。自前天开始,省长开始表示需要节约使用口罩等防护物资;而昨天卫生厅长则第一次提出将对N95口罩进行消毒后重复使用,今天则表示目前的某些防护物资只可支持3-7天。 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省长表示一方面是因为订购的物资没有如期到达,另一方面是随着疫情的大幅爆发导致防护物资的使用量大幅增加,卫生厅长补充说现在4个星期内使用的防护物资数量等于以前一年的使用量。   安省会援助口罩吗? 省长今早已经向安省省长福特(Doug Ford)打电话求援,并公开向他致谢,称安省运送过来的第一批口罩今天就会到。这引起了记者的怀疑,安省的疫情同样严重,他们的防护物资同样缺乏,如果给魁省援助口罩,还不引起民众的怒火,下次还想不想当选了啊?搜寻了一下发现,安省省长在本省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确实和魁省省长通话并讨论了疫情的问题,但没有给魁省援助口罩。针对两个省长的矛盾说法,有政治评论人士认为有可能是安省省长没有从自己的医疗系统里面拿出防护物资来援助魁省,而魁省省长说的可能是联邦或其他渠道分配给魁省的部分,已经到达安省境内,那边会优先给魁省运过来,到底具体情况,估计明后天就会见分晓。   B计划 针对魁省防护物资紧缺的问题,魁省省长提出的B计划首先是节约使用,不仅“著名”的N95口罩要消毒后重复使用,就连普通的外科口罩也要在必要的时候使用,如照顾新冠患者的时候,而其他医护人员,如老人院的护理人员、医院其他科室医护人员则被认为不需要使用口罩。 其次是联合安省积极开展防护用品制造。目前在安省和魁省境内有300多家企业可承担口罩、手套、洗手液、防护服、呼吸机等抗疫、防护物资的生产,两个省政府正在努力帮助他们尽快投入生产、尽量扩大产能、尽快出货等。 第三则是继续在全世界范围内订购。在全球防护物资都紧张的情况下,要多渠道、多方位地寻找所有可能的购货渠道,可靠的供货商,并能保证货品能够到达魁省。 同时,除了和联邦政府协调防护物资外,魁省还呼吁所有存有防护物资的个人或组织积极出让,并特别表扬了Jean Coutu提供了130万个口罩。   不反对戴口罩 最近随着西方国家疫情的大爆发,在中国被认为可有效阻断病毒传播的口罩使用问题终于开始被重视起来,西方政府不再众口一词地否认口罩的作用,不再坚决反对戴口罩了。昨天,作为西方国家的奥地利第一个站出来,要求全民戴口罩;有媒体报道说,在成为全球第一感染确诊人数后,美国的疾控中心CDC正在考虑建议普通民众在公共场所佩戴非医用口罩。 面对这个自疫情爆发以来的“哈姆雷特”之问,卫生长官Horatio Arruda终于松口说他不反对民众戴口罩,但也不建议民众戴口罩。一个原因是口罩紧缺,不可能给民众配备口罩;另一个原因是担心民众戴了口罩后,就轻视比如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防疫措施。   心理问题 针对目前全体“宅家”的情况,很多人独处、失业、遇到资金困难,出现心理问题的人数量越来越多。魁省除了呼吁人们积极寻求帮助,还主动对登记在册的32.5万有精神或心理问题的人进行电话回访,包括那些还没有进入系统,但在等待列表上的人。 卫生厅长表示,因为疫情的原因,大部分的医疗服务都开始采用电话或网络进行,效率大大增加,能够服务的数量和范围也大幅增加。 卫生厅长呼吁,对于那些没有在医疗系统内注册,现在开始出现心理问题的人,不要迟疑,给社会服务热线1-877-644-4545打电话,联系本地区的CLSC,社区组织等等。 省长则号召民众在今天就给某个独居的人打电话问候,帮助他们摆脱孤独。   蒙特利尔疫情 魁省疫情最严重的地区依然是蒙特利尔,有1991人确诊;其次是Estrie地区,365确诊,第三是Montérégie地区,341人确诊;第四是Laval, 有272人确诊。其他超过100的地区还有魁北克城地区,213人;Lanaudière地区,249;Laurentides地区,199;Mauricie-et-Centre-du-Québec,215人。Chaudière-Appalaches:117。   蒙特利尔各个区的确诊情况 (截止 美东时间 2020-03-30 18: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