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20: 新冠病毒遮天蔽日 经济衰退后续乏力

七天记者 颜宏 记得去年12月19日出版的2019年最后一期《七天》报中,编辑部在“盘点2019年重大新闻事件”报道结尾处曾写道:“2020年马上就要到来,但前景并不美好,笼罩在头上的全球性经济衰退,在世界各地爆发的动荡、骚乱,世界老大美国的各种不靠谱操作,英国脱欧引发的各种撕裂,都会成为滋生各种“黑天鹅”的土壤,而加拿大联邦政府也由于自由党少数党地位进入政治不稳定期。”当时觉得已经把未来一年可能出现的所有坏情况都提到了,再恶劣的局面也不过如此,谁知道历史老人早有机会,安排了新冠病毒疫情这只巨大而迟迟无法解决的“黑天鹅”事件,让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见证历史,在岁末年终的时刻回望这像过山车般的一年,加拿大在2020这个注定载入史册的庚子年里都发生了哪些重要事件呢? 新冠病毒疫情 毫无疑问,2020年最大的事件就是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从年初到年尾一直困扰着世界各国,而且还远远看不到尽头。 2019年12月,一种后来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SARS-Cov-2的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最先在中国武汉地区出现。在卫生部门确定这种肺炎可人传人后,中国政府采取雷霆措施在农历除夕之日宣布有1千万人口的武汉市封城,全国取消春节活动。接着全国各地的各级基层组织行动起来严格执行防疫措施,全国的医疗工作者驰援武汉,全国的民众积极配合宅家避疫,外加成千上万的海外华人自发地行动起来,抢购防疫物资、捐钱、捐物帮助中国抗疫。中国全国一盘棋的严格抗疫行动效果很快显现,2月份开始除了湖北、武汉地区外,其他地区无新增确诊病例,到了3月2日,武汉的新增确诊病例降至个位数,显示中国的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狡猾的新冠病毒却在世界各地开花,疫情中心从中国转移到欧洲、美洲,一个接一个地区宣布进入紧急状态,一个接一个的国家宣布关闭边境。整个世界陷入一场与看不见的病毒作战的“第三次世界大战”。 接近一年的抗疫之战中,只有中国完胜了病毒,新加坡、越南、韩国等主张强化政府干预社会生活、强调集体主义传统、大力检测发现感染者、号召民众宅家以切断传播途径、延缓病毒扩散速度等积极防控对策的儒家文化背景国家较好地控制疫情外,其他国家全部沦陷,特别是科技发达、国力雄厚的美国因着政治、党争、社会不公等原因完全失败,无论是感染人数还是死亡人数都是一骑绝尘,迄今已经有近1700万人感染,超过30万人死亡。加拿大的情况同样不乐观,迄今有近48万人感染,1.3万多人死亡,魁省则是全加拿大疫情最严重的地区,感染人数超过16万,死亡人数更是占全国死亡人数的一半还多。好在随着针对新冠病毒的多款疫苗研发陆续取得进展,特别是辉瑞疫苗被批准大范围接种,让人们看到最终战胜疫情的曙光。 史无前例的救助和财政赤字 3月中旬开始,魁省率先按下“暂停键”,所有非民生必要组织和机构、所有商业和企业、学校全面停摆、关门,民众呆在家里。全国大部分地区也采取了类似的抗疫措施。一片恐慌中,在家隔离的总理特鲁多通过每天在家门口召开新闻发布会的形式来安抚民众,并宣布各种针对民众和经济的援助计划。 慷慨的联邦政府援助在帮助民众和国家渡过疫情的艰难时刻时,也让加拿大政府的债务达到史无前例的水平。7月份被任命为新财长的方慧兰(Chrystia Freeland)继续秉承大笔花钱抗击疫情、援助民众和刺激经济的特鲁多执政风格,秋季推出的“迷你预算”中列出了一系列纾困举措,包括面向企业和个人继续出台或升级疫情援助、紧急工资补贴、租金补贴、儿童家庭补贴等各类援助福利;有针对性地向旅游、酒店、文化艺术、航空等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提供援助;在病毒测试、疫苗、医疗防护物资采购、隔离支持等方面投入更多资金;花巨资投入托儿服务、职业培训、绿色经济等等。这笔庞大的开支计划使得联邦政府的赤字达到1966年以来的最高峰,最低3816亿元的赤字相当于从1989年以来31年间联邦债务的赤字总和。在自由党人的认知中,只要GDP的增长超过利率,且偿债费用保持在较低水平的话,这种激进的债务扩张就是可持续性的。这个理念没错,不管是债务规模扩大也好,赤字不断增加也罢都不是问题,只要经济增长的速度足够快,债务在经济中的比重就会不断下降,最终降低到对经济发展而言无关紧要的比重,这也是二战后加拿大摆脱巨额战争债务的成功方式,但问题是那时有个全球性的战后经济大爆发的背景,保证了加拿大的经济增长,现在的问题是疫情后如何刺激经济增长?这才是加拿大经济的最大难题,也是新冠病毒疫情之后,全球所有国家都面临的问题。加拿大正面临的财政风险就在于经济增长可能会继续滞后,结果是这场豪赌可能会拖累几代人付出代价。 We Charity 丑闻 今年6月底,特鲁多宣布一项新的加拿大学生服务补助金CSSG(Canada Student Service Grant)计划,为自愿到社区服务应对COVID-19疫情的专上学生和应届毕业生提供支持,同时获得工作经验,政府把这个资金总额高达9.12亿元的补助金项目交由在青年中拥有影响力和专业性的私营慈善机构WE Charity管理。结果被反对党发现这家私营慈善机构与特鲁多一家以及多名自由党官员关系密切,涉嫌利益冲突。今年三月初疫情刚开始时,第一夫人Sophie Trudeau在英国感染新冠病毒曾震惊了整个加拿大,她就是带着女儿Ella-Grace及婆婆Margaret Trudeau一起参加这一组织在英国伦敦举办的WE Day盛典时感染的。 被抓住小辫子的特鲁多不仅受到联邦政府道德专员的调查,还对着摄像机向全体国民多次道歉,对自己没有回避进行深刻检讨。陷入舆论漩涡的WE Charity也识趣地主动放弃这个项目的管理,并最终结束在加拿大的运营。但反对党不依不饶,继续爆出前财政部长Bill Morneau、自然资源部长Seamus O’Regan、总理幕僚长Katie Telford等多名官员与这个组织的渊源及其他不合规操作,甚至据此要求特鲁多、Bill Morneau、Katie Telford等人辞职。 最终Bill Morneau成为这场丑闻的替罪羊,在8月17日宣布辞去财政部长的职务,特鲁多也趁这个机会提前结束本届联邦议会会期,以便让围绕这次丑闻的提案、听证程序、调查等胎死腹中。 Bill Morneau辞职,方慧兰接任 因着WE Charity丑闻,从2015年起就担任特鲁多政府财政部长的Bill Morneau最终决定辞职。其实他辞职的更深层原因是和现政府的经济政策发生分歧,WE Charity丑闻只是导火索。持保守财政理念的Bill Morneau认为联邦政府不能靠无限制的借贷来帮助受疫情影响的民众和经济,需要设定上限并仔细权衡各个援助项目的利弊,力图用最少的资金来获得最大的援助效果;但特鲁多则认为不用害怕财政赤字,经济增长了,债务问题自然解决。他强调加拿大的债务情况在G7国家中算是好的,国家有能力负担,同时现在的利率非常低,借贷的成本也比较小,趁机加大投资绿色经济、环保项目,以便一石两鸟地既兑现减排温室气体的竞选承诺又刺激由于新冠病毒疫情而陷入衰退的加拿大经济。 好在特鲁多的“救火队长”、学者出身的方慧兰相对比较理性,致力于在紧缩财政和扩大支出两种倾向中找到平衡点。在她发布的首次“预算”中既大笔花钱抗击疫情、援助民众和刺激经济,又把疫情后刺激经济重启和减少赤字考虑进去,并计划用5年时间把财政赤字恢复到新冠病毒疫情之前的水平,算是给特鲁多政府大水漫灌般的财政援助加了把水龙头,尝试在“圣母心爆棚”和“理性算计”中找到一个脆弱的平衡点。 孟晚舟起诉加拿大政府 2018年12月1日,加拿大应美方的要求,拘押了正在温哥华国际机场转机的孟晚舟,引发加、中关系的严重倒退以及旷日持久的司法大战。今年最重要的聆讯就是从1月份开始的控辩双方辩论美国针对孟晚舟的引渡要求是否符合“双重犯罪”原则,即美国对孟晚舟的指控是否在加拿大也构成犯罪。最终在5月27日,主审法官Heather Holmes用一份近8000字、23页的裁决书,裁定孟晚舟引渡案满足“双重犯罪”标准。这意味着引渡程序将继续推进,而孟晚舟仍将以获保释的状态被滞留在温哥华。 接下来,重要的聆讯是控辩双方围绕执法部门在拘押孟晚舟的过程中是否存在程序滥用、侵犯人权的问题,对来自加拿大边境服务局、皇家骑警的多名相关证人展开交叉质询。多名证人承认拘捕流程中存在错误,同时也有证人出现前后说法矛盾或相互证词不一的情况。控辩双方将在2021年3月初继续新阶段的诉讼战,而最终的是否引渡听证计划于2021年4月下旬举行。 加拿大争取安理会席位失败 联合国是国际社会安全与和平的基石,而安理会则是这个基石的核心。安理会共有15个成员国,其中5个常任理事国,10个按地区分配的非常任理事国,每届任期两年。加拿大曾经6次担任非常任理事国,2000年任期结束后,前哈珀政府曾在2010年进行过一次尝试,但由于当时的保守党政府处处跟随美国,引发一些国家的抵制,在前两轮投票中就惨遭淘汰。这次败选也引发民众质疑保守党执政导致加拿大国际形象受损,差点引发政坛地震。特鲁多一直心心念念重返安理会,在2015年和2019年的大选中都把重获安理会席位作为竞选承诺。 今年加拿大的竞选口号也是“我们回来了”,但在与爱尔兰、圣马力诺和挪威参选的西欧地区席位争夺中只获得108票,落后于挪威的130票和爱尔兰的128票,而且这两个国家的得票数都超过三分之二,不需要进行第二轮投票即可当选。加拿大的落选可以说是特鲁多在国际舞台上最大的失败之一。一些国际政治研究学者认为加拿大之所以再次失败是因为特鲁多的外交政策重风格轻实质,在国际事务中所扮演的角色没有相应说服力,说白了就是口惠而实不至。这与1998年加拿大当选非常任理事国时的情景完全不一样:那时加拿大积极支持国际维和行动,领导国际禁止地雷运动,帮助建立国际刑事法院等等。 保守党选出新党领 虽说在加拿大的政治版图中有六党角逐,但历史上一直是自由党和保守党这左、右两大政党轮流执政,所以今年保守党新党领的选举同样引人注目,毕竟确认了党领,也就确认了下一任加拿大最高领导人的候选人。因疫情一拖再拖的党领选举最终结果在8月24日凌晨1点揭晓,比原计划晚了6个多小时,47岁的保守党新人、选举前并不被看好的欧图(Erin O’Toole)经过三轮投票胜出。 从进入政坛开始,欧图就是保守党内著名的极右翼分子,反华急先锋。在针对中国的言论和政策上,他因持有和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基本一样的观点被称为“加拿大的蓬佩奥”。而这位带着冷战思维、坚持以意识形态划分阵营的极右翼分子的当选必将进一步撕裂加拿大,也预示着加拿大民粹力量的抬头。做为华人,要对未来可能升高的仇恨、歧视现象有所警惕。 特朗普下台和美加关系 纷纷扰扰的美国大选最终确定了民主党候选人拜登成为美国第46届总统,也意味着特立独行的特朗普执政即将结束。在他执政的四年里,美加之间长期形成的互惠互利友好关系遭遇严重挑战,秉承“美国优先”的特朗普政府不仅在经济上完全不顾加拿大的利益,政治上也给加拿大下套,为打压华为要求加拿大协助逮捕孟晚舟,而没什么大国外交经验、“傻白甜”的加拿大政府竟然毫无防范地照办了,结果引发中国的剧烈反应,几十年友好的加中关系一朝回到解放前,至今没有解套。 典型的民主党建制派精英拜登成为下一届美国总统对加拿大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可缓解加拿大政府在政治、经济、抗疫、环境保护、国际关系等各个方面的压力,但加拿大也应该清楚,面对如此撕裂的美国,上台后的拜登有可能沦为“跛脚鸭”,面临参议院共和党人的刁难,可能让政令寸步难行。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的全球研究主管Eric Robertsen刚刚发布的报告中预测2021年可能发生的事件之一就是拜登对未能弥合共和党和民主党之间的分歧感到失望,并承受着日益加剧的抗议和社会动荡带来的压力而被迫辞职。所以加拿大不能过多寄希望于美国的变化,而要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 … Read more

情感与计算 理智与豪赌——联邦政府公布2020经济数据及2021财政预算

七天记者 颜宏 加拿大联邦政府的财年是从每年的4月1日开始到次年的3月底结束,一年一度、备受瞩目的财政预算案一般会在当年的3月份推出。今年的预算案原本计划在3月30日提交,但由于新冠病毒的突然到来而被无期限延期。而3月中旬开始全国范围内实施的封闭(shutdown)抗疫措施,让加拿大人的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戛然而止,大量商业企业关门,民众宅家的宅家,失业的失业,一片恐慌、茫然、焦虑的状态,好在联邦政府很快推出了紧急救助金、工资补助、低息贷款、延迟收税等一系列救市、救人措施从而有效地缓解了加拿大人的焦虑情绪。不过在自由党政府为对冲疫情的影响而大撒币的同时,却一直没有出台本年度的预算报告。针对质疑,自由党政府曾表示,疫情让整个加拿大的经济发生巨大震荡,无法做出完整的财政预算。 后在各个反对党的多方压力下,直到今年7月8日,前财长Bill Morneau才公布了一份“财政快报”(Fiscal snapshot),让民众第一次看到疫情对加拿大财政状况的影响。当时这份“快报”只是简单记录了过去几个月的政府税收、支出和债务情况,以及政府为应对疫情和挽救经济衰退所做的财政努力,并预测今年财政赤字可能高达创纪录的3432亿元。11月30日,新任财政部长兼副总理方慧兰(Chrystia Freeland)终于公布了各方期待已久的“迷你财政预算”——2020年秋季经济报告(Fall economic statement 2020),财政赤字已经飙升至3816到3980亿元之间。 就如外界预料的那样,方慧兰担任财政部长这个重要职位的首次经济预算案继续延续自由党一贯秉承的大笔花钱抗击疫情、援助民众和刺激经济的执政风格,不仅在疫苗、防疫等健康方面和福利、减税等民生方面慷慨,还把疫情后的经济重启放在预算中,计划用约占全国GDP百分之三到百分之四的金额刺激经济复苏,学者出身的方慧兰还理性地给出回归预算平衡的路线图,计划用5年时间把财政赤字恢复到新冠病毒疫情之前的水平,算是给特鲁多政府大水漫灌般的财政援助加了把水龙头,尝试在“圣母心爆棚”和“理性算计”中找一个脆弱的平衡点。 钱花在哪儿 方慧兰在介绍这份非正式财政预算报告之前表示继续与新冠病毒疫情抗争的冬天对加拿大人来说将是艰难的,整个加拿大正面临着1918年大流感以来最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二战以来最严峻的治理挑战、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冲击,不过她坚信新冠病毒疫情不会永远持续下去,疫情给经济带来的冲击是暂时的,政府已经做出了审慎而周密的计划帮助所有人度过即将出现的黑暗时期,竭尽所能保障国民和企业的安全以及偿付能力,并在疫情过后创造就业机会和促进经济增长。 在这份名为《支持加拿大人与新冠病毒疫情作战》(Supporting Canadians and fighting covid-19)的长达237页的报告中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纾困举措。比如面向企业和个人继续出台或升级疫情援助、紧急工资补贴、租金补贴、儿童家庭补贴等各类援助福利;有针对性地向旅游、酒店、文化艺术、航空等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提供援助;在病毒测试、疫苗、医疗防护物资采购、隔离支持等方面投入更多资金;花巨资投入托儿服务、职业培训、绿色经济等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针对疫情 让每一个加拿大人都能免费获得疫苗,为此联邦政府投资10亿元预定了4.29亿剂的不同公司的疫苗; 投入43亿元以保证全国每日可进行20万人次的检测和相关的流行病调查; 提供12亿元帮助各省和地区的医疗机构应对第二波疫情; 在防护用品上投入75亿元,其中45亿元用于采购全国范围使用的个人防护用品,30亿元交给各省地政府用于购买防护用品; 投入1.5 亿元用于改善公共建筑的通风并帮助减少新冠病毒的传播; 投入10亿元改善老年人居住集中的长期护理中心的防疫情况; 计划从2021年开始取消口罩等防护面具的GST(商品和服务税)或HST(统一销售税)等消费税,12月6日开始符合一定要求的口罩和防护罩就将豁免消费税; 投入3.22亿元在四个国际机场设立检疫、隔离设施,在未来两年投入1亿元帮助市政府保证入境旅客隔离。 民生和安全 对有资格获得加拿大儿童福利金(Canada Child Benefit)的家庭,2021年为每个6岁以下的儿童提供最高1200加元的临时补助; 远程工作者可申请最多400加元的税收减免,而无需提供明细,雇主也不需要证明; 下个财政年度下调加拿大学生贷款和加拿大学徒贷款计划(Canada Apprentice Loan)联邦部分的利率,以减少学生的债务负担,政府将为此投入3.294亿元; 明年起五年内拨款约2000万加元,相当于每年向联邦秘书处分配约430万加元用于早期教育和托儿服务; 在明年的预算中设立负担得起、且质量高的全国性托儿服务计划; 明年开始,五年内花费约7000万加元来继续支持原住民的儿童早期学习和儿童保育; 明年起,五年内为市级政府及社区的治安改善提供2.5亿加元,打击有组织犯罪、黑帮等; 明年开始为一线的皇家骑警警员配备随身摄像头,未来六年将耗资2.385亿元。 经济和环保 为支持大、中、小型企业度过第二波疫情,加拿大紧急工资补贴(CEWS)的最高比率增至 75%,以保证390万个职位不被取消,适用期从 2020 年 12 月 20 日到2021 年 3 月 13 日; … Read more

疫情下的圣诞节该怎么过?

七天记者 梓丰 一年一度的圣诞节对本地人到底有多重要?这个问题就如同问华人春节到底有多重要一样,即使每个人都能说出几条大体相似的理由,但每个人却又对这个节日有着各自不同的记忆和情感。在2020年这个特殊的年份,在新冠病毒疫情肆虐的冬日,圣诞节前后的12月对经济、对社会、对家庭、对宗教的意义之外,还要再加上“疗伤”的作用,无论是从精神上,还是心理上,本地的民众都太需要这个节日了。这也是魁省政府在每日新增感染者持续过千的情况下,最终决定允许民众在12月24日到27日之间聚会的根本原因。 纠结的圣诞节 过完了万圣节,民众和媒体就一直在探讨今年的圣诞节到底怎么过,猜测政府会不会允许人们在圣诞节期间走亲访友、开趴聚会,还请来医疗、防疫、教育、心理等各个方面的专家来讨论,有的人认为圣诞节期间也应继续封闭,以尽可能减少病毒的传播,否则节后会迎来疫情大爆发,后果不堪设想;有的则觉得如果注意防疫措施,小范围内的聚会风险可控,带来的好处可对冲感染的风险。但大部分受访民众都表示这一年太难了,无论如何要见见父母、祖父母、家人,做好防护措施的话值得冒这个风险,更有一些心理医生、精神科医生表示圣诞节的团聚非常重要,疫情带来的经济问题、恐慌心理、孤独感已经导致很多人的抑郁,如果不想办法疏导,长期的、大范围的抑郁人群给社会带来的伤害,或许比感染新冠病毒更严重。面对来自民间的压力,经过几个星期的思考,权衡各种场景,魁省省长François Legault最终在11月19日晚上举行的疫情新闻发布上宣布在圣诞节期间放松防疫措施,允许民众在12月24日到27之间聚会,但聚会的人数不能超过10人,元旦前夜和元旦则被禁止聚会,并反复强调聚会前一周和聚会后一周最好要自我隔离,以最大限度地防止病毒传播,同时强烈建议聚会的范围只限家人、不要跨区,特别是不要往来于不同预警颜色的地区之间。为此,魁省还对学校的假期进行了调整,以适应聚会的需要:12月17日至22日期间,学生不用到校上课,在家上网课;老师会布置家庭作业,并每天与学生至少沟通一次;小学的圣诞假期不延长,按照原计划的1月5日开学;中学的圣诞假期延长到1月11日开学;幼儿园的服务时间遵循小学放假的原则,假期之间只对医疗系统、教师及幼儿园老师等必要行业人员的孩子开放。 今年的圣诞新年期间,目前已经定为红色预警区域的餐馆、健身中心、剧场、影院等场所将继续关闭到1月11日,之后是否开放或者什么时候开放将取决于疫情的发展。 但面对魁省依然每日过千的新增感染者,忧心忡忡的魁省政府又在11月24日再次宣布收紧圣诞假期聚会政策,规定允许聚会的4天里最多只能使用两天,也就是说每个人最多只能参加两场聚会,并建议参加聚会的人隔离7天后再外出活动。省长还苦口婆心地反复强调这个规定实际上是个“良心”规定,并没有警察或什么人真的去检查你到底参加了几次聚会,即使你真的参加了超过规定次数的聚会,也不会有什么惩罚,所以恳请大家多想想自己的亲人、多想想那些健康状况脆弱的人,尽可能减少与其他人接触,以避免传播、感染病毒的风险。唉,堂堂省长如此低声下气的恳求,却依然有部分民众表示戴不戴口罩、参不参加加聚会是个人权利,每一个人应该自己选择,政府不应该设立什么规定。 不一样的圣诞节 在已经公布的圣诞节防疫规定下,聚会前与聚会后的自我隔离是建议性的,并不需要强制执行,但魁省政府还是强烈建议民众执行,这意味着成千上万、无法与其他人脱离接触的人无法参加聚会,这些包括但不限于在12月17、18、19日才考完期末试的学生、无法远程工作的医护人员、警察、老师、零售商、超市工作人员、社会工作者、消防员等等。魁省副省长Geneviève Guilbault在被反对党问到这个问题时坚定地表示,为了不发生圣诞节之后的第三波疫情,这些人只能做出牺牲。 可以预见,今年的圣诞节也许会成为史上最冷清的圣诞节,其实只和家人一起同样可以度过丰富多彩的假日,比如可以举办云聚会、云聚餐等等。蒙特利尔市政府也安排了多项圣诞活动,帮助民众在避免感染病毒的情况下度过愉快的假期。 圣诞节市场 11月26日到12月20日之间的每个周末,Marché Atwater市场都会举办圣诞节市场,提供各种和圣诞节有关的工艺品、本地产品和食品,还有人表演节目。这个市场里还设立了蒙特利尔最长的仙女路线(Grand Circuit féérique de Montréal),在和别人保持距离的情况下带着孩子们在仙境中走一走,看一看无疑会让小朋友们开心。 另一个公共市场Jean-Talon也会从12月4日起开放10多个售货小屋。 冬季花园 市中心的演艺广场(Place des Arts)已经重新装饰一新,有高大的圣诞树、圣诞传统习俗展示、各种小木屋,儿童小剧场等等。12月5日到明年1月3日之间开放,是个适合全家游玩的好地方。 老港过圣诞 11月21日起老港的武器广场(La Place d’Armes)举办灯光秀,还有室外滑冰场等。 室外冰雪活动 尽管在疫情下,但各种室外的冰雪活动都会保持开放,是时候在冰天雪地中放飞自我了,尝试下这边独有的冰雪活动吧:雪橇、冰橇、越野滑雪、高山滑雪、雪地行走、雪地自行车、雪地摩托、风筝滑雪等等。 距离圣诞节还有一个月时间,正是开始筹备度过一个别样假期的时候了。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安全、愉快地度过。  

从特朗普到拜登(上)——美国人不愿直视的是是非非

洪田 跌宕起伏的美国总统选举终于落下了帷幕。虽然特朗普口头不服气,特朗普的支持者们心里堵得慌,但既然参与了这场游戏,那就得遵守游戏规则,特朗普将成为前总统,拜登将成为新的总统,整个权力交接过程,纵然道路会曲折不平,但结局终归是明确的。 这场选举,创下了美国总统选举史上的多个“第一”,回顾这一过程,或许会让人们对于美国的政治和社会现实有更多的了解,而这些现实的是是非非,是很多美国人不愿直视,不愿面对的。 问题一 谁打败了特朗普? (一)拜登战胜了特朗普? 单凭拜登一己之力,绝对不是特朗普的对手,这从选举结果的得票差距就可以看出来。拜登混迹于政坛已经将近五十年,可谓政坛老将。从他的个人生活轨迹看,他是个对于底层民众有同情心的人,但难以说是名优秀的政治家。特朗普曾经挖苦地说,拜登四十多年政治生涯中干的实事儿,还不如他四年以来干的实事儿多。拜登有拜登的苦衷,这种挖苦难免有失偏颇,但还是可以说明一些问题的。 (二)特朗普败给了前总统奥巴马? 这次的美国总统选举中,前总统为自己曾经的副手出力之慷慨巨大,实属罕见。奥巴马擅长演讲,他不但在各地演讲支持拜登,还亲自打电话给选民为拜登拉票。特朗普公开鄙视奥巴马,奥巴马也公开抨击特朗普,二人可谓水火不容,并且毫不掩饰这种不和,这在美国的政坛十分少见。按照美国的政治惯例,卸任后的总统和现任总统无论心里想什么,表面上都相敬如宾,不会互相攻伐。特朗普和奥巴马打破了这一惯例。可以说,没有奥巴马凭借自己的三寸之舌鼎力相助,拜登是否能够胜出会很玄乎,但单凭奥巴马一口之力,很难战胜特朗普,特朗普的口才不弱于奥巴马,同样具有煽动性。 (三)媒体战胜了特朗普? 在众多的美国主流媒体中,大多数的媒体对于特朗普怀有敌意或者不信任感,其中CNN是急先锋,以至于特朗普当着CNN记者的面训斥CNN的报道都是“假新闻”,甚至一度阻止CNN记者进入白宫参加任何采访。《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紧随其后,对特朗普鞭挞甚多。《华盛顿邮报》是著名网购巨头亚马逊的创办者,现为世界首富的贝索斯“不小心”按错键盘买下的。因为《华盛顿邮报》和特朗普过不去,特朗普的朋友便揭露了贝索斯的婚外情,让这位世界首富因为离婚而实实在在地损失了一笔。这也算为特朗普报了一箭之仇。 在众多的主流媒体中,媒体巨头默多克麾下的“福克斯新闻”是特朗普的坚定支持者。这一媒体以“语不惊人死不休”而著称,对于希望了解真相的人来说是个笑话,但对于那些右翼极端人士来说则是提振精神的卡洛因,需要定期吸食。多年以前,特朗普就是在看了福克斯新闻报道后产生了进军政坛的想法,因为这一媒体在“重新塑造”选民的想法方面有着巨大的蛊惑力。 乍看起来,以一个名声不佳的“福克斯”来对阵威力更为巨大的“反特朗普”媒体大军,颇有以卵击石的弱势,效果可想而知。可是,在自媒体、社交网络发达的时代,传统媒体左右民众想法的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了。无论是四年前特朗普对阵希拉里,还是今年特朗普对阵拜登,传统媒体所做的民意测验和实际结果都严重偏离。特朗普抨击说这是媒体在选举前故意摆下的“迷惑阵”,以此削弱特朗普支持者的信心,而我则认为这是传统媒体失去民心的结果。 如何进行客观公正的报道,以挽回民众的信任,是今日美国传统媒体需要反思的问题。美国以外的一些听众、观众对于美国传统媒体或许依旧言听计从,但在美国国内,有多少普通百姓依旧相信传统媒体的观点则令人怀疑。通过众口一词的口诛笔伐而毁灭一个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特朗普直接通过自己的社交媒体和大众交流,掌握了自己的话语权,严重削弱了传统媒体对政局的控制。另外,众多不那么入流的右翼媒体推波助澜,同样可以掀起狂风巨浪。 当政治对阵强烈的时候,人们往往更喜欢浏览自己中意的媒体,来强化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倾听反对意见,来纠正自己的偏颇。因此,虽然特朗普遭到众多传统媒体的广泛抵制甚至攻击,对于他的伤害非常有限,对于改变选民对特朗普的看法非常有限。 (四)共和党内部的反对派打败了特朗普? 特朗普在自己的商业王国里说一不二,口无遮拦,当了总统之后依旧保持这一习惯了的风格,因此得罪了不少人。他抨击共和党元老级的人物麦肯;批评前总统小布什;被他撤职的共和党要员更是一大摞,而这些人都不是等闲之辈;他是美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没有发动大规模战争的共和党总统,这让共和党的传统金主——美国军工界,少了一大笔收入;他公开嘲笑美国国防部的高官,说这些人希望他发动战争来发财;被他除职的要员纷纷写书揭露他的缺点;他自己的亲侄女写书揭露他的阴暗,甚至公开声称他有精神病;前共和党总统里根的儿子抨击他的任人唯亲…… 我不知道美国历史上是否还有第二位总统在党内树敌这样多,遭到的反对和抨击这样多,但对已经习惯了骂声恶语的美国民众来说,尤其是特朗普的忠实粉丝们来说,这些人的“内幕揭露”、“公开抨击”只不过是在发泄自己的私愤,丝毫也撼动不了特朗普在他们心目中的“神圣地位”和“热度”。特朗普曾经向朋友传授经验:只要你能够把一个人变成你的信徒,你对他就可以为所欲为。他做到了。 对于特朗普的党内反对者们而言,即使他们反感特朗普,但也不可能因此背叛共和党,去帮助自己的政敌民主党。在拜登选举获胜之后,小布什作为唯一在世的共和党籍前总统,是最早向拜登发出祝贺的政界要员之一。这是他借机向特朗普发泄不满。但他本人是否会投票给拜登呢?他或许会弃权,但不大可能投票给拜登。 敌我分明,这是美国政界的一个特点。对于共和党内的特朗普反对者而言,他们不喜欢特朗普,但不会因此支持民主党。他们在特朗普败选中所发挥的作用有限。 (五)那么,究竟是谁让特朗普败选了呢? 可以说,拜登本人的努力,奥巴马的鼎力相助,传统媒体对特朗普的合力鞭挞,共和党内部对自以为是的特朗普的反感,都是特朗普败选的原因。但所有这些不利因素集合在一起,依旧难以导致特朗普的失败。 真正让特朗普功亏一篑的是肆虐不止的新冠疫情。 对于政敌的攻击,特朗普反击说他们是在诽谤抹黑,说政客们只会喊漂亮的口号却很少干实事儿,因此在妒嫉他。对于奥巴马和拜登,特朗普公开鄙视他们的无能,在辩论中宣称正是因为不满意他们的执政结果,自己才亲自竞选总统。对于媒体的联合鞭挞,特朗普反击说他们是在制造“假新闻”。所有这些,选民们都可以被说服相信,因为特朗普所说的都有事实根据,即使有些夸大其辞,甚至夸大很多,也可以信以为真。而特朗普难以让那些迟疑不决的选民信服的是他在对付新冠疫情上的无能和不作为。 对于特朗普这样的富二代来说,他们已经习惯于在自己想象的世界中生活,已经习惯于在别人对自己言听计从的环境里生活。他的环境,他的生活,总是依照他自己的愿望在运转。这种自我为是的心态,在特朗普入主白宫后依旧保持如初,以他自己的女儿、女婿为核心的白宫工作人员,也尽可能满足他的愿望。不符合特朗普心愿的,很快被扫地出门。 可是,病毒不懂人世间的规矩,比特朗普更横,更冲,更能要人命。特朗普可以有万般说辞来告诉人们新冠病毒不可怕,可以以自己和家人的亲身经历来说明新冠病毒很容易战胜,但那上升不止的感染人数,住院人数,死亡人数,却是任何美丽的言辞也掩饰不了的。 自始至终,特朗普没有对肆虐美国的新冠疫情采取任何有效的措施。奥巴马曾经讥讽地说,特朗普即使不关心他人的死活,但作为一个总统,他至少可以装作关心,可是,他连装都不肯装。特朗普的这一率真,这一不合政治常规的率真,直接导致了他的竞选失利。 对于把白宫当作真人秀大舞台的特朗普来说,他为何不肯放下身段表演一下同情他人疾苦的角色呢?真让人搞不清楚。但对于很多“摇摆选民”来说,疫情依旧这样无休无止地肆虐下去,谁能保证自己或自己的家人不会染病,不会发生不幸?对于特朗普的铁杆粉丝而言,“不自由,毋宁死!”宁肯染病,也不愿戴个口罩,但对于那些理智尚存的选民来说,现实的威胁更值得关心! 可以说,正是新冠病毒,成为压垮特朗普的最后一根稻草,甚至是最重的一根。这种赤裸裸的危险,让“摇摆选民”不再摇摆,把选票投给了拜登。(未完待续)  

疫苗现曙光 民众莫心急 防疫勿放松 守规是关键

  七天记者 颜宏 最近有关针对新冠病毒候选疫苗的好消息不断,先是美国辉瑞(Pfizer)公司在11月9日发布了重大利好消息,其与德国生物科技企业BioNTech研发的新冠疫苗在预防新冠病毒上的有效性超过90%,这个数据远高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所要求的不低于50%的有效率。 两天后,俄罗斯加马利亚流行病研究所和资助该疫苗的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RDIF)发布联合声明宣布其研发的”卫星五号”(Sputnik V)疫苗的有效性为92%。这款疫苗在8月份就获得了俄罗斯监管部门的批准用于紧急使用。 接着美国制药公司Moderna在11月16日宣布,其新冠疫苗的III期临床试验早期分析结果显示,其有效性高达94.5%。该公司表示未来几周内就会在美国申请紧急批准,欧洲药品管理局也启动了针对这款疫苗的加速审批程序。相比于辉瑞疫苗需要零下70度的储存和运输条件,这款疫苗可以在2至8摄氏度的温度下保持稳定,长达30天,无论是运输还是使用都更方便。 11月23日,由牛津大学与英国药厂阿斯利康(AstraZeneca)共同研发的疫苗也公布其III期临床试验的中期分析结果,显示出70.4%的有效性,在较少剂量的方案中该疫苗的有效性达90%,全剂量方案的有效性则为62%。相比起前两种疫苗,阿斯利康的疫苗造价更为便宜,储存更方便,也更容易运送到世界各个角落。 截止到目前,辉瑞、Moderna以及阿斯利康研制的疫苗都已经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提交了正式的使用申请。因为加拿大也订购了这三款疫苗,加拿大卫生部(Health / Santé Canada)也已经收到了他们的使用申请。FDA的一个疫苗咨询委员会将在12月8日至9日讨论是否授权,而美国负责新冠疫苗“神速行动”(Operation Warp Speed)计划的Moncef Slaoui则提前表示,美国的首批疫苗接种日期可能是12月11日或12日。 作为已经公布有效性结果的辉瑞、阿斯利康和Moderna三款疫苗的研发和制造国,美国、德国、英国都已经宣布将在获得批准的第一时间开始使用。负责美国新冠疫苗“神速行动”中疫苗分配的陆军上将Gustave Perna在11月24日的电话会议上表示,会在FDA批准疫苗使用的24小时内把640万剂疫苗运送到监狱局、国防部、国务院、印第安原住民健康服务署以及退伍军人健康管理局5大机构。随着疫苗产能的提升,到12月底为2000万医护人员、老年人等优先群体接种。白宫首席防疫专家、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院(NIAID)院长福奇(Anthony Fauci)博士也表示,有了疫苗的加持,美国有可能在明年上半年达成群体免疫,从而让国家恢复正常。 政府做好了疫苗到来的各种准备 疫情肆虐的情况下,加拿大的各级政府都尽可能在利害取舍与政治选择中做出“两害相权取其轻”的选择,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防疫漏洞,也使各地感染者的数量居高不下,但疫苗的胜利在望还是让人们松了口气。 由于加拿大没有大规模生产疫苗的能力,只能排在美国、英国、德国之后获得疫苗。不过政府订购的2400万支注射器和针头已经送达,其他的注射疫苗所需物品正在陆续到来;采购的126台松下冷冻设备,包括26台可以在零下80摄氏度下存储疫苗的“超冷”冰箱也已经到货,加拿大已经做好了接种疫苗的准备。 鉴于起初疫苗的数量有限,估计在开始几周甚至几个月时间里只有几百万剂的有限供应,联邦政府将优先分配给特殊群体。目前联邦政府正和各个省政府、公共卫生机构以及一些独立的部门,如国家免疫咨询委员会(NACI),商讨并设立疫苗分配计划。基本的考虑是优先保护高风险人群(如老年人、有基础病的人等)、一线防疫工作者、医疗工作者以及那些维持基本社会和经济运转的工作人员,等到拥有足够的疫苗数量时才会考虑普通人群。 尽管从加拿大的人口密度和国土面积来看,加拿大的抗疫工作做得并不好,每10万居民的感染率和死亡率都排在世界前列,但相比南面的邻居,特鲁多的自由党政府确实尽力了,不仅一再呼吁民众注意、遵守防疫规定,还自己身体力行地远程工作、出入戴口罩;他的政府也大肆撒钱,完全不顾创纪录的财政赤字,通过各种救助项目来帮助受疫情冲击的人和企业,不管其中是不是有滥领冒领的现象;更是大力支持本国针对COVID-19的各项研究,无论是病毒检测、治疗药物还是疫苗研发,只要申请立项就能拿到大笔的资金。在无法保证哪一款候选疫苗能够最先上市、哪款疫苗能保证供应的情况下,联邦政府花巨资全面“押宝”, 毫不吝惜地订购了7家企业的4.14亿剂疫苗,平均每个加拿大人10.1剂,是预定疫苗最多的国家,并承诺为加拿大民众免费接种。 为了不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联邦政府还积极加入了全球疫苗实施计划COVAX。COVAX由世界卫生组织和全球疫苗免疫联盟、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共同牵头成立,设立的宗旨是到2021年底前向全球提供20亿剂新冠肺炎疫苗,供应给“自费经济体”和“受资助经济体”。其中“自费经济体”需向该计划承诺为本经济体一定比例人口购买疫苗并缴纳预付款,而“受资助经济体”则无须缴纳预付款,同时享受该计划补贴。目前全球已经有160多个国家加入,包括中国这样疫苗研发和生产的大国,但像美国、法国、德国等富裕国家更倾向于直接和药企签署购买合同,甚至在疫苗获得批准前,把2021年全年疫苗生产的大部分都纳入囊中。 除了资助本土进入人体临床试验的Medicago公司疫苗,以保证有一天加拿大人需要的疫苗全部自给外,联邦政府已经签订采购合同的其他候选疫苗还有: 辉瑞(Pfizer):最高采购2000万剂,后追加5600万剂。这一疫苗需要注射2次,间隔3周,这个订购数量可满足3800万人口的每人2剂。因为这个疫苗需要保存在零下80度的环境中,联邦政府已经采购了126个可以低温保存疫苗的冷藏设备,并开始寻找合适的疫苗分销及存储商,对有兴趣竞标的公司进行资格预审。 莫德纳(Moderna):最高采购5600万剂; 阿斯利康(AstraZeneca):最高采购2000万剂; 赛诺菲(Sanofi)和葛兰素史克(GlaxoSmithKline)合作的疫苗:最高采购7200万剂; 强生(Johnson & Johnson):最高采购3800万剂; 诺瓦瓦克斯医药(Novavax):最高采购7600万剂; 全民接种尚需时日 防疫仍是头等要务 随着各国研发的疫苗相继爆出超高效率的好消息,人们一下子看到了希望,纷纷谈论着如何分配疫苗,接种顺序,何时能够普及等,甚至有不少人觉得不必再遵守防疫规定,疫情马上就会过去了,面对这种不切实际的乐观,总理特鲁多在11月24日进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给民众降温,第一次明确承认加拿大民众不会是第一批得到疫苗的人,还需要等待几个月,最早可能会在2021年的第一季度才能等来第一批疫苗。 加拿大公共卫生署副长官Howard Njoo医生已经乐观地表示绝大多数加拿大人到明年年底时都可以接种COVID-19疫苗。性急的安省卫生厅长Christine Elliot在11月18日就宣布加拿大将会在明年1月至3月间,得到400万支辉瑞(Pfizer)新冠疫苗和400万支Moderna疫苗,安省将获得其中的240万剂,并成立了疫苗分配工作小组,任命退伍将军Rick Hillier全权负责该省的大规模疫苗接种行动。 由于有着2009年为应对H1N1流感而分发、接种疫苗的经验,从联邦到各个省政府的多个机构、私营公司、甚至加拿大军队都已经被动员起来,在需要时加入到疫苗的运送、储存、分配、接种的工作流程中去。 针对反对党指责特鲁多无能,花了钱还不能保证加拿大人第一批用上疫苗的批评,防疫专家们表示无法在第一时间用上疫苗对加拿大人来说也许是好事,因为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更多的人来检测疫苗的安全性。 众所周知,在通常情况下,针对某种病毒疫苗的研制需要较长时间,根据病毒种类和采用技术路径不同,常规的疫苗研发通常需要短则三五年,长则十几年才能上市。首先是了解病毒特性,掌握其流行病学数据,找到能够预防或治疗的相应蛋白,开发出疫苗后首先进行动物实验,然后在人群开展小规模的安全性研究,再逐步扩大人群规模,评价其安全性、有效性。在这个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多个阶段的研究和试验方案,每个阶段都需要获得相关部门的批准。研究过程中还需招募研究对象,并且研究对象还要有机会感染病毒等,整个过程非常繁琐,即使按照最基本的流程,一般疫苗研发的周期通常是10-15年,还有很多中期临床试验结果不够理想的候选疫苗最终不得不随时停止研发的情况发生。而今年在疫情的压力下,不仅研发部门争分夺秒,监管机构也大开方便之门,节省甚至取消了部分审批环节,让各国针对新冠病毒候选疫苗的研制工作都以闻所未闻的速度在取得进展,甚至上市。比如一般情况下,经过三个阶段的人体试验后,合格安全的疫苗还要经过一系列审批等程序才能进入上市审批,但现在这几种即将使用的疫苗都还没有完成III期人体试验。再比如这些药企发布的疫苗试验中期结果都是用新闻形式发布的,而不是发布在科学期刊上,也没有公布详细信息以供外部专家同行评议,而且它们的有效率高得惊人,远远超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50%审批门槛。 总之,抗击疫情胜利的曙光在前,但也不必太过急于求成,在通过大规模接种疫苗形成群体免疫之前,继续遵守防疫规定,切实保护好自己和家人才是正道。  

留学产业链 硝烟四起成战场——印度裔学生蜂拥入魁省的背后

Plusieurs personnes sont photographiées lors de l'inauguration.

七天记者 梓丰 最近几年,魁省的私立学院(Collège或者Cégep)里大幅增加的印度留学生吸引了媒体和民众的注意,甚至连魁省省长François Legault都在得知相关报道后表示这看起来哪里不对,已经下令进行调查为什么来自印度的留学生能在如此短时间内大量地进入魁省的教育机构学习,同时,加拿大边境服务署(Agence des services frontaliers du Canada)正在对来自印度的留学生入境情况进行调查。 蜂拥而入的印度学生 根据魁省移民厅的数据,2017年来自印度的留学生还只有2,120人,到了2018年增加到5,615人,但到了2019年,一下子暴增到12,680人,比前一年增加了一倍多,而今年由于疫情一切放缓的现实也没有挡住这股汹涌的人潮,在2020年1月到6月间,已经有6,335名印度人获得了魁省的学习许可,比以往名列前两位的中国和法国留学生总和的两倍还多。这些来自印度的留学生绝大多数都去了几所最近几年刚成立的私立学院。 根据其官方网站,这些私立学院提供的多是时间较短的英语课程,通常一、两年时间就可以获得学院文凭DEC(Diplômes d’études collégiales),职业学习文凭DEP(Diplômes d’études professionnelles),或者学院学习证书AEC(Attestations d’études collégiales)等。尽管这些课程的收费情况没有在网站上公布,但根据部分学院的招生广告和注册学生介绍,获得这样一个文凭或证书的学费在2.3万到2.9万之间,远远高于本地学生的收费。尽管这些文凭看起来不高,但足以够资格申请魁省最受海外留学生欢迎的经验类移民项目PEQ(Programme de l’expérience québécoise),所以一些印度留学生过来后根本就不去上课,而是直接开始打工挣钱,换取魁北克工作经验,而这些私立学院对这种现象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有些学生被中介误导只是打着学习的幌子过来赚钱,然后申请移民,一天课都没上过。 招生广告 受挫的PEQ改革 众所周知,PEQ项目自2010年实施以来,一直受到各大移民网站和社交媒体的追捧,通过移民+就业的政策宣扬,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莘莘学子,还有很多加拿大其他地区的留学生为此来到魁北克。这是魁省为吸引外国留学生而创立的一个移民项目,目的是为那些获得本省学历、资历的外国学生和外劳设立一条快速移民通道,不分专业,只要在魁省完成1800个学时后就有资格通过PEQ项目申请移民。不过,这几年涉及PEQ项目的丑闻不断,比如申请人语言能力低下、学时造假、学历作假等等,曾让魁省的“新锐”移民厅长Simon Jolin-Barrette去年提出大刀阔斧的改革方案:设立魁北克劳动市场需要的专业清单;不再受理那些已经因为PEQ移民项目在魁省学习和生活,但学习专业不在清单上人士的移民申请;专业清单随时调整,学习的专业今年可能还允许移民,等明年毕业了可能就不在清单上,使得移民申请变成撞大运,这些政策既影响已经在魁省学习或者计划到魁省学习的留学生,也影响本地学校的国际招生,不仅引发留学生、移民申请人的强烈反对,还遭到各个大学、商业企业协会、科研机构等各个阶层的反对。四面受阻的Simon厅长不得不退一步,允许已经在魁省上学或工作的申请人享受“祖父条款”,不受新规定的限制,但抗议声浪仍没有停歇,特别是移民部拟定的专业名单尤其遭到诟病。面对汹涌的舆情,Simon厅长最终决定暂停这项改革措施,并为之带来的负面影响公开道歉。 今年5月,借着魁省受疫情冲击,长期护理中心CHSLD人手严重不足,急需招人的时机,Simon厅长再次推出了PEQ改革的2.0版,除了像以前一样要求法语能力外,还增加了至少一年魁省工作经验的要求:只完成1800学时,获得DEP文凭的需有24个月工作经验,而对那些拥有大专、本科、硕士、博士学历的PEQ申请人需要在提出申请的前两年中有一年的工作经验。工作经验虽不限制领域,但需要属于国家职业分类(Classification nationale des professions)的中0、A、B类别,比如农场工人或者餐馆服务员就不在这三个类别里,不能申请移民。 同样的,这一新政再次遭到民众的抗议,冒着新冠病毒传染的风险,每个周末都有人上街抗议。到了6月18日,一直不发表意见、不站队的各个大学终于不再保持沉默,魁省大学联合办公室(Bureau de coopération interuniversitaire)发表公开信谴责Simon厅长的PEQ改革政策脱离实际,给魁省的高校系统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呼吁Legault省长亲自干预,最终争议不断的Simon厅长转任司法厅长,成为魁省历史上最年轻的司法厅长。来自海地的移民、担任国际关系厅长的Nadine Girault兼任移民厅长,原Simon厅长推进的PEQ改革方案也暂停下来。 大量印度留学生的到来恰好处在PEQ移民项目改革悬而未决的敏感时期,再加上媒体的推波助澜以及政府的调查,无疑会对PEQ改革的走向产生影响,但影响到底是正面还是负面,现在还不得而知。 蛇鼠一窝欺骗政府与学生 魁省的官方语言是法语,大部分学校的教学语言都是法语,但政府也允许学校开设英语课程。今年一月份,地区性学院Cégep de la Gaspésie et des Îles在蒙特利尔开设英语校区曾引发广泛的争议。这所地区性的学院在当地有四个校区,分别在Gaspé、Grande-Rivière、Carleton-sur-Mer 和Îles-de-la-Madeleine,学生总数在400人左右,但这个学院于2015年在蒙特利尔北部Ahuntsic区设立校区开始招收国际留学生,提供一部分英语课程,并在2019年再次开设英语校区,在校学生人数大幅增加到一两千人,其中大部分来自中国和印度。今年年初春季入学时,该校英语校区注册学生人数达到2000人,都是外国留学生;而今年秋季的入学名单上有1456人,其中1449人来自印度,另外7人来自巴西,简直成了位于蒙特利尔的一所印度学校。这些学生将以一年时间、学费1.4万加币的代价获得一个学习证书AEC。 而运营这个校区的私立学院Matrix College本身也是招收印度留学生的大户,它和Collège Canada、Collège CDI、Collège M du Canada以及Collège Herzing等私立学院共同构成接收印度留学生的大本营。在过去的两年里,这些私立学院为其注册的印度学生从魁省移民部获得了成千上万的CAQ(Certificats d’acceptation du Québec),但最终被联邦政府因为这样或那样的疑问被核发签证的只有不到一半。2019年,魁省给来自印度的留学生发出26 … Read more

疫苗研发现曙光 抗疫措施须保持

七天记者 梓丰 从年初爆发的新冠病毒疫情(COVID-19)到目前为止已经导致全世界5000多万人感染,126万多人死亡,其中疫情最严重的美国已经跨过1000万感染者大关,占全世界感染总数的20%,死亡近24万人,堪称史上最严重的瘟疫之一。但这场瘟疫至今还没有任何消退的迹象,疫情中心的美国连续一个星期每日新增感染者超过10万人;春天时的重灾区,欧洲各国的第二波疫情都比第一波要严重,多个国家的单日新增病例创下3月份以来的新高,多个国家的不得不采取重新封国的防控措施,但仍无法拉平疫情曲线;就连被哥伦比亚大学国家防灾中心的防疫专家Irwin Redlener视为学习榜样的加拿大形势也不乐观,魁省、安省的每日新增病例连续过千,卑诗省、阿省、萨省等西部省份的新增感染人数也都打破春天时的记录,总理特鲁多不得不在11月10日的疫情通报会上公开敦促各个省政府乃至市政府采取正确的措施来阻止新冠病毒的蔓延。 在各国政府和民众努力抗击疫情的同时,科研战线的抗击也在争分夺秒地进行,全世界不分国家、不分种族的科研人员都在拼尽全力研究如何控制病毒感染、传播,寻找治疗方法,不断在检测方法、疫苗、特效药研究等各个方面取得或大或小的突破。不过万众瞩目的疫苗研制却并不那么顺利,先后有牛津大学与英国药厂阿斯利康(AstraZeneca)共同研发的疫苗在9月8日叫停三期临床实验、强生公司在10月12日晚紧急叫停了其正在进行的疫苗临床试验,这些消息,给人们对疫苗的期盼泼了凉水,好在这两款疫苗的临床试验都在不久将会得以恢复。 曙光再现 就在全世界人民苦“新冠病毒疫情”久矣,热烈期盼天降良方之际,美国辉瑞(Pfizer)公司在11月9日发布了重大利好消息: 根据一项大型试验数据,其与德国生物科技企业BioNTech所研发的新冠疫苗在预防新冠病毒上的有效性超过90%,这个数据远高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所要求的不低于50%的有效率。辉瑞公司还表示如经监管当局批准,最快可于年底前投入使用。消息发布后,辉瑞公司股票暴涨近15%,美国多个股指期货指数纷纷飙升。美国总统特朗普也发推称“股市大涨,疫苗即将上市。报告90%有效。好消息!”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也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看到了“曙光”,不过他敦促民众不要放松警惕,因为距离任何候选疫苗大规模上市,还需要至少几个月的时间。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从1月开始的全球疫苗研发竞赛的项目目录变得越来越长,还不断有新项目加入。目录显示,目前全球范围内正在研发的新冠疫苗数量高达213种,其中大多数仍处于实验室或动物试验阶段。这里面有47款疫苗已经进入人体试验阶段,37款处于I阶段试验或II阶段临床试验,还有十款进入III期临床试验阶段。这十款进入III期阶段的疫苗中有四款来自中国,截至10月共计接种了约6万名受试者,未收到严重不良反应的报告;有三款来自美国,德、英、俄各有一款,还有6款候选疫苗被批准紧急使用或有限使用。 在11月9日通过视频召开的第73届世界卫生组织大会续会上,世卫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Bruce Aylward)表示,由于当前全球范围内展开的非凡抗疫工作,预计到明年三月将有疫苗可用,这将从根本上改变疫情的发展方向和态势。 重要节点 这次引发全球狂喜的辉瑞疫苗研发进展可谓神速,从获得新冠病毒基因组测序到让第一个志愿者接种疫苗,即开始I期临床试验仅用了不到66天时间。7月27日,该疫苗进入Ⅱ/Ⅲ期临床试验阶段,同时还得到了美国政府19.5亿美元预定的1亿剂疫苗的大额订单,8月份收到加拿大联邦政府2000万剂以及追加5600万剂的订单及其他国家的订单。 11月8日,由外部独立的数据监测委员会(DMC)对这款疫苗进行第一次也是目前唯一一次的中期疗效分析,对接种了两剂疫苗或安慰剂的43,538名志愿者中,有94名新冠病毒感染病例进行研究,发现这款疫苗对预防新冠病毒感染有效,预防效果超过90%。辉瑞公司计划将在11月的第三周向FDA提交紧急使用授权,预计在2020年将生产5000万剂疫苗,到2021年将生产多达13亿剂疫苗。 值得一提的是,这款基因改造mRNA疫苗需要在零下70摄氏度冷藏,如何在全球范围内存储和运输疫苗将成为一个问题。另外还有很多专家表示预防效果达90%的定义不清楚,因为一般认为疫苗有效的标准之一是抗体能够有效保持6个月,而目前这款疫苗的III期试验时间还不足3个月。 不过,即使这款疫苗最后被证明完全有效,也至少要等到2021年中期才能广泛使用。监管机构将就疫苗相关试验进行审查,并检查疫苗是否符合必要的标准和安全要求。而“在此之前,任何国家都不能使用它。” 世卫组织新冠病毒疫情防控特使大卫·纳巴罗(David Nabarro)在为辉瑞公司疫苗取得进展感到高兴的同时,也提醒说:“即使疫苗在不久的将来上市,我们仍需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将新冠病毒当作一个‘持续威胁’来应对,必须确保会继续采取一切必要的防控措施,来应对这个造成重大问题的病毒。” 本土疫苗 就在国际上传来疫苗研制好消息的同时,加拿大本土研制的新冠病毒疫苗也在I期临床试验中获得令人振奋的超预期效果。位于魁省的生物制药公司Medicago在基于植物的疫苗和治疗剂方面拥有20年经验,该公司总裁 Bruce Clark曾经表示他们在收到新型冠状病毒的基因序列20天后,就找到了基于植物产生的特定蛋白质来制作疫苗的方法。 从7月中旬开始,Medicago研发的一款名为“SARs-CoV-2 gene”的新冠病毒疫苗开始在180名年龄在18至55岁之间、身体健康的志愿者身上试验,结果显示在100%的受试者中引起了显著的抗体反应,并且没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现在,Medicago的目标是尽快启动II期临床试验,把疫苗测试扩大到更多年龄组的人群,包括18至64岁之间的志愿者以及老年群体。估计在明年年初,公众就可以知道II期临床试验的早期结果。接下来的III期临床试验,Medicago希望在全球不同地区招募约30,000名志愿者。该公司表示如果最终试验结果证明疫苗有效,可在明年年底前给所有加拿大人提供疫苗。 这家公司在研发疫苗之初不仅获得了来自加拿大联邦政府的资金,还获得了魁省政府的7百万研发资金,这些资金不仅帮助其研发的疫苗迅速进行临床试验,还帮助他们改建厂房、扩大生产规模以应对新冠病毒疫情大流行下的接种需要。接着在10月份,联邦政府再次宣布将通过“战略创新基金”,向Medicago公司投资1.73亿加元,并承诺一旦其疫苗获批,将花费2.14亿元采购7600万剂,相当于每个加拿大人两剂。 目前依托联邦政府的资金,Medicago已经扩建并更新自己的疫苗生产厂,年生产能力将达到一亿剂,会优先满足加拿大和美国市场的需要。 如何分配 面对正经受第二波疫情严重冲击的加拿大,特鲁多的自由党政府不但已经预定了大量疫苗,而且承诺为加拿大民众免费注射。 截止到目前,加拿大已和7家公司签订购买意向,将采购超过1亿剂疫苗。这些公司分别为: 阿斯利康(AstraZeneca):最高采购2000万剂; 赛诺菲(Sanofi)和葛兰素史克(GlaxoSmithKline)合作的疫苗:最高采购7200万剂; 辉瑞(Pfizer):最高采购2000万剂,后追加5600万剂; 莫德纳(Moderna):最高采购5600万剂; 强生(Johnson & Johnson):最高采购3800万剂; 诺瓦瓦克斯医药(Novavax):最高采购7600万剂; 加拿大公共卫生署首席长官谭咏诗(Theresa Tam)表示对在2021年第一季度接种新冠疫苗“审慎地乐观”,多个卫生部门也预计加拿大最早可在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就会有一些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多伦多市甚至已经成立了一个新冠病毒疫苗工作组来制定分发和接种的各种程序。但有传染病专家告诫说,即使有了疫苗,让加拿大民众普遍获得也面临着重重困难。比如由于现在仍然缺乏资料和数据、难以科学地制定不同人口群体接种疫苗的先后顺序,第一批疫苗是先给医疗领域的工作人员使用还是先给年老体弱者使用可能就是一个困难的选择。再比如,现在的疫苗都是联邦政府向不同制药公司预定的,届时如何分配给各省、市政府也是一个挑战。 尽管疫苗的研发出现重大进展,但距离每个人都能使用还需要至少几个月的时间,这期间还是需要继续保持警惕。特别是到了病毒存活时间长、活跃的冬季,除了继续坚持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和勤洗手这些常规的防疫措施外,还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一、注意手套可能被病毒污染,不要用手套触摸脸部。如果手套很长时间没有佩戴、也没有接触过公共物品,可在摘下手套后在无人处风干三、四个小时之后再次使用;如果佩戴手套的时间较长,并接触了公共物品,比如长时间乘坐公交车,则需要每天对手套进行清洗。 二、接种流感疫苗。尽管感冒、流感等冬季常见病不需要治疗,但患病时往往会降低身体的免疫力,更容易被新冠病毒侵袭,所以接种流感疫苗以减少患病的几率也是应对新冠病毒的一个有效方法。 疫苗的曙光虽然已经开始显现,但距离天亮还有一段时间,每一个人还是要继续保持“战时状态”,在与病毒共存的现实中尽可能保护好自己,保护好家人。  

加拿大,不要过多期望隔壁新总统,做好自己才是重中之重

七天记者 颜宏   过去的一周多,2020年美国大选这部“肥皂剧”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大选夜”变成了“大选周”,还有可能变成“大选月”,但在阿拉斯加、佐治亚和北卡罗莱纳州等多个州,全国有近6%的选票还没有完成统计的情况下,美联社率先在11月8日中午宣布拜登已获得超过270张选举人票,赢得了2020年总统选举,随后全美的各大媒体跟进,纷纷报道拜登当选新一任美国总统,称呼拜登为“当选总统”(President-elect),拜登也将自己的推特认证改为“当选总统”。接着包括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法国总统马克龙、英国首相约翰逊、德国总理默克尔、西班牙总理桑切斯等多国领导人纷纷通过社交媒体祝贺拜登当选。 特鲁多更是在第二天骄傲地宣布自己是第一个与美国新总统通话的国家领导人,在自己的推特上晒自己与拜登通电话的照片和谈话内容,表示自己与拜登谈了“一些具体的挑战,包括贸易、能源、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反黑人种族主义和中国任意拘留两个加拿大迈克尔等。对于这些问题和其他一些问题,总统当选人拜登和我已经同意保持联系和紧密合作。” 而与此平行的世界里,现任总统特朗普却并不承认选举结果,他一边和媒体打嘴仗,疯狂怼媒体发布假新闻;一边在各州打法律战,至少在五个州发起诉讼,其中佐治亚州已经决定重新计票;另一边还不忘做人事调整,“悄悄”把美国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主席给换了之后,又在推特上开了国防部长马克·埃斯珀(Mark Esper),任命国家反恐中心主任克里斯托弗·米勒(Christopher Miller)出任代理国防部长。大选期间一度销声匿迹的史上“最差”国务卿蓬佩奥(Mike Pompeo)也拒绝承认媒体宣称的大选结果,表示“将会平稳过渡到特朗普政府的第二个任期”,还将在11月16日至11月23日之间访问法国、土耳其、格鲁吉亚、以色列、卡塔尔、沙特和阿联酋等国,向这些国家说明目前大选的法律程序还未结束,美国“一次只有一个总统”。 看来美国的这次总统选举已经不可能像传统惯例那样:获胜的总统候选人在1月6日美国国会正式“官宣”前有节制地宣布胜利,并对败选者的努力表示感谢;败者则很有风度地承认失败并祝福对手,然后进入忙碌的新旧两任总统交接过渡阶段。新总统开始每日接受“总统每日简报”,派出代表进驻各部委,以便顺利交接,新旧两任总统夫人开始接触……直到新总统在1月20日宣誓任职。可惜的是特朗普并不是那个按照常理出牌的人,在他的领导下,负责新旧总统交接流程的美国总务署署长墨菲(Emily Murphy)迟迟没有签署“确认”信函,让拜登的过渡团队甚至无法进入政府大楼,各个部门也被禁止和拜登的过渡团队接触,最终形势的演进很有可能像大部分观察家猜测的那样,从现在开始直到明年1月20日新总统宣誓就职将是现代美国政治史上最疯狂、最无约束的72天,特朗普和他的支持者将会使用一切可能的办法试图翻盘,至少让拜登的掌权过程遭遇重重困难。 在美国权力过渡有可能出现各种变数的情况下,特鲁多为什么如此急不可耐地希望拜登成为新总统呢?其实这和四年来特朗普执政给加拿大带来的巨大压力有关。 受挫的加美关系将重置 无论是历史上还是传统上,加拿大都是美国的小弟,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乃至精神上都高度依赖美国。而对美国来说,一方面为保持大后方的平安、稳定,另一方面也为了以低廉的价格享用加拿大丰富的资源,对加拿大也算是照顾有加,双方形成了长期以来互惠互利的友好关系,但这一切在2016年特朗普上台后全变了。 秉承“美国优先”而上台的特朗普六亲不认,只顾美国,不仅在北美自贸协定上逼迫加拿大让步,而且毫不留情面地对加拿大的钢铝等产品加征关税,让加拿大的经济损失惨重。更严重地是,要求加拿大抓捕、引渡华为公司的前CFO孟晚舟。在十几个国家接到同样要求都“鸡贼”地不理不同,没什么大国外交经验、“傻白甜”的加拿大政府竟然毫无防范地照办了,结果引发中国的剧烈反应,几十年友好的加中关系一朝回到解放前,至今没有解套。 历史上,实力偏弱却在有些时候桀骜不驯的加拿大与美国发生过战争,有过不和,也和新中国敌对过,但是同时遭到美国、中国两个世界大国的厌弃还是第一次,书生气十足的特鲁多以及单纯的自由党政府毫无办法,在外交上陷入僵局,迟迟找不到摆脱泥潭的办法。同时面对超级“能打”的特朗普,特鲁多简直是秀才遇到兵,毫无还手之力,只能寄托于2020年的大选把特朗普选下去,换上一位正常、顾全大局的新总统上来。典型的、民主党建制派精英拜登无疑是加拿大熟悉、并习惯的美国总统类型。 如果拜登顺利执掌权力,对加拿大来说明显的利好表现在好几个方面。首先就是外交压力将减轻、甚至消除。加拿大目前最大的压力就是孟晚舟事件引发的中加关系倒退,解铃还需系铃人,只要美国撤销对孟晚舟的引渡要求,或者不施加政治压力,让加拿大司法秉公判案,将孟晚舟无罪释放,加中两国的矛盾自然迎刃而解,双方的关系有望缓和。 其次,减轻疫情防控的压力,提振经济。因为特朗普政府始终不把新冠病毒疫情当回事,甚至说是民主党为赢得选举而放出的假消息,导致美国成为世界上疫情最严重的地区:超过千万人感染,23万多人死亡,每天的新增病例超过10万,几乎每天都在破记录。而拜登表示首要任务就是抗击疫情,并在得知获胜后第一时间成立了一个12人的新冠疫情工作组,让科学和理性抗疫回归。如果美国的疫情能够得到控制,不仅能减轻加拿大的抗疫压力,还能让因疫情而被迫关闭的美加边境得以重新开放,帮助加拿大的经济重振。 第三,将更有效地应对气候变化。应对气候变化是特鲁多在上次竞选中取胜的关键承诺,也是新一届政府施政报告中的五大重点工作之首,尽管新冠病毒疫情的到来打乱了自由党政府的安排,但中国、韩国、日本等亚洲国家今年相继发布了各自的碳中和目标,而自喻为“环保达人”的特鲁多曾夸下海口说要比早前承诺的2030年排放量目标做得更好,但却没什么行动,一个原因就是因为特朗普政府一直不把环保当回事,不仅退出《巴黎协定》,还在各种场合质疑气候变化的科学性,并提倡以化石能源为基础的工业。北美是一个整体,如果美国带头开发油气,不对碳排放作任何限制,加拿大的环保计划将沦为笑话,轻则效果不佳,重则投资血本无归。 拜登则完全相反,他认为气候变化以及全球变暖是对人类生存产生的威胁,美国对此承担道德义务,不仅承诺重返《巴黎协定》,还计划出资1.7万亿美元促使美国在205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这样,加美两国就可以联手开发清洁能源,打造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创造以环境保护为基础的新经济增长点。 骨感的现实政治很郁闷 面对特鲁多的跃跃欲试,加拿大民众的欢欣鼓舞,实际情况却可能是拜登上台并不能改变什么。大选投票日过后,人们才发现并没有出现先前如民调、如媒体预测的那样——拜登“一边倒”赢得大选。投票的结果显示,两人的“基本盘”稳固,美国民众陷入空前的分裂。拜登创造了美国历史上最多的得票数,7700万,特朗普也创造了史上第二多的得票数,7200,比他在2016年赢得选举的选票还多740多万张。不仅仅是总统选举,美国参议院和众议院的选举情况也没有预期的那样理想。尽管民主党在众议院仍然拥有多数席位,但是这一领先优势已经被共和党削弱;众议院的席位截止到发稿时为止,依然是共和党多数,这意味着拜登上台后将沦为“跛脚鸭”,面临参议院共和党人的刁难,政令寸步难行。 美国前任总统奥巴马任期的最后两年就曾因为民主党失去参议院多数席位而处处碰壁。即便他希望凭借总统的行政权力在诸如移民、气候变化、外交等问题上施展政治抱负,也因共和党人的处处掣肘而几乎一事无成。两年的时间里,奥巴马政府只能带领美国在没有明晰发展规划、无法达成共识的道路上慢慢耗尽任期最后的时间。 拜登的未来四年可不会像他的前任特朗普那么幸运,因为共和党大佬、参议院领袖米奇·麦康奈尔(Mitch McConnell)第七次赢得了肯塔基州的参议员席位,将会像阻挠奥巴马政府一样妨碍拜登政府的运行。这预示着美国国会将进入下一个四年的僵局和党派对立,拜登在选举中向选民承诺过的医保改革、环境保护等立法议程将会永远停留在口头承诺上,不会有任何实质性进展。 在美国历史上,大多数第一次上任的总统在任期之初都会掌控国会,而在中期选举后才会失去对国会的统治。但是选前的民调和媒体不仅高估了拜登的支持率,也低估了共和党参议员们的实力。这意味着拜登呼吁的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推动超党派立法等理想无法实现,不得不在人事任命和公共政策上作出平衡和妥协。所以拜登的政治遗产很可能不会被历史定义为“美国政治的修复”,而是“特朗普主义的过渡”。加拿大要做好美国不会一下子“变天”的长期准备,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要过多寄希望于美国的变化。

美国选举悬念仍未解 加拿大应引以为戒

七天记者 颜宏 影响美国未来和世界的2020年美国大选在11月3日投票日之后,很多人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出现了:民主党候选人拜登和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的选票胶着,一时无法分出胜负,最终的计票过程可能需要几天,甚至几周。选举之夜既没有像以往的惯例一样,胜利的一方庆贺胜利,失败的一方承认失败,美国由此翻开新的一页;也没有像常理那样双方候选人要求选民耐心等待,而是各自宣布胜利。 在4日零点40分,拜登首先在特拉华州对民众发表了简短的竞选之夜讲话说:“我们对自己的处境非常乐观,真的。今晚我在这里告诉你们,我们相信我们会赢得这次选举。”还表示“宣布谁赢得了这次选举,这不是我的职责,也不是唐纳德·特朗普的职责。这是美国人的决定。”但一个半小时后,特朗普就在最终计票结果尚未公布的情况下重复宣称“我们正准备赢下这场选举,说实话,我们确实赢了”。并历数自己在俄亥俄、德克萨斯、佐治亚、北卡罗来纳州已获胜,在佛罗里达大胜,在宾夕法尼亚州“至少多赢69万张选票”。他还质疑大选“是对美国公众的欺诈(fraud)”,计划向联邦最高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从4日凌晨4时起各地停止接收邮寄选票。 拜登的竞选团队随后驳斥说特朗普的讲话是“可耻”和“史无前例”的,表示“我们将捍卫所有美国人选票被计数的权利,无论他们投给谁。”到了4日下午,特朗普的律师团队已经向多个法院提交诉讼文件要求法官判定威斯康星州的选票重新计票;判定正在统计邮寄选票、但拜登票数上升明显的宾夕法尼亚州和开始泛蓝的密歇根州停止计票。不过在11月4日下午4点,拜登再次发表有些不那么理直气壮的胜选讲话说:“我在这里不是宣布我们赢了……但是我们相信在计票完成时,我们会是获胜者。”截止到4点,拜登与特朗普的选举人票是248对214,拜登还在密歇根州和内华达州领先,使他有望拿到当选总统所需要的270张选举人票。 那特朗普会认输吗?以他之前的强硬表态、他和他的家人所面临的形势,以及他这几年展现出来的斗性,大概率会拒绝接受败选的事实,这将成为未来几天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内美国乃至世界的不稳定因素。 再次打脸的民调 2016年的美国大选,几乎都有的民调都显示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将获胜,导致富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媒体包括路透社、赫芬顿邮报、CNN和《纽约时报》分别预测希拉里有90%、98%、91%和85%的胜选几率。因成功预测2012年美国大选而名声大噪的聚合民调预测机构FiveThirtyEight也认为希拉里有71%几率胜选。然而,最终选举结果却是特朗普赢得总统宝座。这次错得离谱的民调扫了几乎所有民调机构的颜面,经过四年的反思和调整后,2020年的民调却重蹈当年的覆辙,严重低估了特朗普的支持者数量,他没像民调描述的那么不受待见,拜登也没像民调显示的那样受人欢迎。 根据民调误差的解释机制来看,只所以会出现这样误差的几个流行说法有“晚决定选民”假说(late decider)、“无反应偏差”假说(non-response bias)和“害羞选民”假说(shy voter)等。 “晚决定选民”假说认为存在着大量在投票最后时刻才做出决定的选民,使得选前民调无法有效捕捉选民的完整偏好。 “无反应偏差”假说认为,受访者较高的“不回应率”是造成民调失准的关键原因。 “害羞选民”假说则认为选民在特定情景和因素的作用下,选择向民调机构隐藏自身的真实偏好,从而造成民调偏差。2016年大选后,包括盖洛普和皮尤中心在内的多家权威研究机构运用选后回访或实验调查等方法,检测出存在一定数量的“害羞选民”。 但今年的民调机构在进行民意调查时都对这些有可能产生误差的因素进行了调整,比如根据受访人的教育程度划分标准,力求面面俱到;再比如采用更多的网上问卷调查的新形式等,但这次拜登和特朗普的选票如此胶着,根本不是原来想象中的胜负优势明显,调查研究行业又会迎来新一轮的自我反省。但还会找到什么能令人信服的假说呢? 美国还是那个美国 2016年特朗普的当选曾被认为是“黑天鹅”事件,大大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但2020年大选却表明特朗普上台以来各种离经叛道、胡作非为地折腾四年之后并没有改变什么,红州依旧是红州,蓝州仍旧是蓝州,摇摆州还是在摇摆。 11月3日的投票除了选出总统外,还将选出35名美国参议院(U.S. Senate)议员以及全部435名美国众议院(U.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行使投票权的议员。(参议员任期6年,因此每个大选年在100个参议院席位中大约三分之一要改选。众议员任期2年,在偶数年改选。)在州一级,今年还要选出11位州长和5000多名州议员。 按照美国的选举法,本次大选原定改选参议院33席,但由于共和党参议员麦凯恩(John McCain)在任期内去世,共和党参议员Johnny Isakson在任期内退休,今年将选出35名新任参议员。截止到发稿时为止,共和党继续以48对47保持多数地位。 今年由于新冠疫情、经济衰退和黑人平权运动等一系列议题,不少共和党传统优势州的选民对特朗普和共和党非常不满,再加上民主党今年不少参议员候选人在当地民众中极有号召力,因此今年民主党“踌躇满志”,希望让多个州“翻蓝”,一举成为参议院多数党,但最终的投票结果却显示民主党的优势并不明显,而且很多州票数咬得很死,直到最后一刻才分出胜负。 参议院则同样保持着原来的样子,截止到发稿时为止,众议院435个席位中已有392席完成选举,民主党以204席对共和党188席,领先14个席位,这意味着佩洛西“守住”了众议院。两年前,民主党在中期选举中从共和党手中重夺众议院控制权。在本次改选前,民主党在众议院占有232席,共和党占有197席,1席属于自由党,另外有5席空缺。 加拿大屏息 随着美国选举结果迟迟无法确定,2016年选举之后相似的一幕再次出现,大量的美国人考虑移民加拿大。根据谷歌趋势(Google Trends)数据,仅到11月3日晚10点,美国用户对“如何移居加拿大”的搜索量比2日同一时间至少增长了700%。 同时,加拿大的整个社会也都在密切关注着美国大选的情况变化,媒体更是从各个层面全天滚动播报。联邦政坛层面,除了魁北克政团(Bloc Québécois)党领Yves-François Blanchet和新民主党党领Jagmeet Singh公开表态支持拜登当选,Yves-François Blanchet还批评特朗普在选票没有清点完的情况下先行宣布胜利的行为是对民主制度的亵渎外,其他人都保持着一种谨慎态度。总理特鲁多、保守党党领欧图(Erin O’Toole)、魁省省长François Legault等都表示将密切关注大选的结果,拒绝在希望谁能当选的问题上表态。不过他们都表示不论结果如何,都已经“摆正了位置并准备好”与美国人民和美国政府合作。 不过副总理方慧兰(Chrystia Freeland)在表示加拿大不会介入美国的大选,谁当总统是美国人民选择的同时,也承诺如果美国发生混乱,加拿大的外交官已经准备随时帮助住在美国的加拿大人。 加拿大的一些商业人士和政治分析家普遍认为,美国大选的拉锯战不仅让美国的政治陷入新的不确定性,还将对加拿大产生负面影响。毕竟美国是加拿大的第一大经贸合作伙伴,在加拿大面临的新冠病毒疫情防控、经济衰退、应对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等迫在眉睫的问题都需要美国的参与和合作。 加拿大应引以为戒 美国在2016年选出特朗普这样的人担任总统以来,尽管美国人的选择让世界上很多国家感到不解,但很多美国人都对特朗普很满意。如果不是新冠疫情的爆发,特朗普连任基本上板上钉钉,年初时拜登没有任何挑战特朗普的资本和能力。现在选举结果的悬念主要来自新冠病毒疫情的影响,疫情肆虐导致美国经济暴跌,民生陷入困境,近千万的感染病例和二十多万的死亡病例让很多人对特朗普产生了怀疑。 在疫情冲击和毫无治国理政能力的特朗普领导下,美国已成为全球政治和国家机能失调、种族主义、民族主义、阴谋论、谎言、不信任和社会动荡的象征。这次选举无论到底是谁当选,都没有赢家,美国的问题并不是换一个总统就能够解决的,而是基于党派斗争、政治两极化和贫富不平等的社会危机,而这个问题并不是美国独有的,加拿大同样面对民众两级分化的问题。 在过去四年里,加拿大的经济在G7国家中表现良好,失业率降至几十年来的最低水平,但这种经济增长并未转化为惠及民生的实惠反而让加拿大民众的抱怨增多,因为这种经济增长是建立在不断扩大的财政赤字上,同时加拿大社会针对不同发展路径的选择更是出现了明显的裂痕。在诸如疫情应对、政府援助、政府债务、能源经济、碳税、贸易、应对气候变化、移民以及国际关系上,总理特鲁多代表的自由党都和官方反对党、主要代表中西部利益的保守党的政治理念分歧巨大,有的甚至南辕北辙。 在当今的世界,来自第三世界国家的竞争以及西方国家体制设计的缺陷导致的主要经济发达国家面临的普遍性经济乏力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世界格局和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上的民粹主义、政治正确、本国优先在世界各地攻城掠地;没有规管的资本自由导致贫富差距日渐加大,阶层固化日趋严重,大量的平民看不到上升的空间,而被资本绑架的政府无法进行自我调节;经济上的市场原教旨主义盛行,抵触政府的任何干预措施,导致大量触目惊心的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而事实上现在的世界就处于新一轮经济危机爆发的边缘……而这一切正在改变世界面目的危机又因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而加深、加重。 与美国相比,加拿大的政治似乎仍然十分平静,但美国化的端倪已经开始显现:去年的大选中,当时的保守党党领谢尔(Andrew Scheer)就在竞选过程总是把重点放在对执政党领袖人品的攻击上;卑诗大学(UBC)在11月1日公布的一份报告也显示上次联邦选举期间向候选人发送的100万条推文中,有40%是不恰当的,16%可被列入“辱骂”或“骚扰”的行列;甚至还有一名加拿大武装部队预备役军人持枪闯入加拿大总督官邸声称要和特鲁多谈一谈等等,都是值得加拿大警惕的现象。

美国病了

洪田 美国病了?是的,美国病了!病得挺厉害! 一个国家,数月之内已经有二十三万人死于新冠病毒,而这个国家的人们还在为是否要佩戴口罩这样简单有效的预防措施争论不休;宁肯要我行我素的自由,也不肯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和安全做出些许忍耐,这样的国家,你说,是否已经病了? 一个国家,每天有约十万人感染新冠病毒,而他的总统和政府要员,却毫无愧疚之心,更无怜悯之情,依旧罔顾疫情,自吹自擂;而这样的总统,这样的政府,依旧有众多的追随者和铁杆粉丝;与此同时,那些陈述实情,苦口婆心劝诫国民的科学家却遭到耻笑甚至死亡威胁,这样的国家,你说,是否已经病了? 一个国家,政党之间明争暗斗,种族之间矛盾重重,疫情泛滥,犯罪不断,民众抗议此起彼伏,它的政府要员,却熟视无睹,置若罔闻,依旧在世界各地挑拨离间,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制裁,暗杀,威胁,利诱,为了一己之私利,为了一国之霸权,丑招百出,这样的国家,你说,是否已经病了? 是的,美国病了,病得很厉害!2020年初开始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让“美国病”赫然暴露于世人眼前;2020年末的总统大选,让病情更加严重! 要治病,需要找出病因。那么引发“美国病”的病因是什么呢?说来话长。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美国病”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而是长时间积累的结果,只不过在商人特朗普任总统期间爆发了而已。 特朗普不是职业政客,他常常以此为荣,在这次竞选期间也常常以此为招牌。在美国人的心目中,政客是最善于说谎的,特朗普摆明自己不是职业政客,是在告诉选民,他不会说谎。他的女儿在为父亲竞选站台时很自豪地说,人们通过特朗普的嘴,就会知道特朗普的心。 果真如此吗?没有那么简单。特朗普的作风和职业政客不同,给人一种直来直去,实话实说的印象。然而,作过脱口秀主持人,六次申请过公司破产,数年之间个人交纳所得税不足一千元的亿万富豪特朗普并没有这么简单。他不擅长于使用“政治圈儿”语言,但擅长使用“演艺圈儿”语言来抓住听众的心,让他们成为自己任意摆布的粉丝。他沉湎于自己的世界,用一种谎言代替了另一种谎言,所以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拜登在第一次辩论中就直言不讳地称他是“撒谎者”。但特朗普喜欢用有个性的,引起人们兴趣的语言来说谎,而且显得风趣真诚,所以,他的粉丝往往明知他在说谎,也喜欢把谎言当作真话;或者,宁肯相信特朗普本人并不知道真相,也不肯认为他在有意撒谎。为此,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批评特朗普没有认真对待总统这份工作,只是把它当作了另一种脱口秀表演。但对于特朗普的粉丝们来说,“总统脱口秀”又有何妨?这是特朗普的高明之处,也是美国有病的另一个表现。 因为是商人出身,所以特朗普很看重实际的“经济利益”,更关注美国在和别国交往时是否亏本儿了,美国股市是否上涨了,可惜不明白看似“亏本儿”的生意后面美国所获得的巨大实力和利益。因为不是职业政客,所以他对“政治套路”不熟悉,也不大感冒。对于习惯于在政治游戏中吹吹打打的华盛顿政坛而言,特朗普仿佛是《皇帝新衣》中的那个小男孩儿,口无遮拦,把很多华盛顿的政治秘密都抖露了出来。然而,因为政治表演不到位,让原本已经很严重的美国国内各种矛盾火上浇油,从“暗争”演变成“明斗”。从这个角度而言,商人总统特朗普是让“美国病”骤然发作的直接原因。 但是,特朗普不是造成“美国病”的根本原因,更不是全部原因。“美国病”是其思想文化、政治架构、经济结构造成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些让美国成为世界超级强国,唯一霸权的因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新的社会现实前,却让美国生病了。 催生“美国病”的第一要素是贫富不均,钱权勾结。美国奉行自由资本主义,可以极大地调动人们追求利益的野心和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然而,如果财富逐渐汇聚在少数人的口袋里,机会逐渐被少数人所垄断,这种“自由经济”就成为另一种“专横经济”了。财富一旦和政治权力结盟,政坛成为财富支配下的角斗场,这个国家必定走向混乱。今日的美国在经历了二百多年的发展后,正进入这样一个阶段。 种族矛盾是催生“美国病”的第二要素。在美国本土的原居民被“合法”地种族灭绝后,为了弥补劳动力的不足,大量非洲居民被作为奴隶贩运到了美国。长久以来,这些非洲裔美国人在美国国内属于二等公民,生活贫穷,难以得到良好的教育,犯罪率较高,不能得到公正的待遇。然而,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反抗。当黑人的力量逐渐壮大,政治上逐渐觉醒并日渐成熟的时候,必定会要求自己应有的尊严和权利。但是,对于奉行“白人至上”的种族主义者而言,这是不可接受的。这些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种族主义者,他们的意识形态依旧停留在十七世纪。这些种族主义者,既有美国本土出产,也有外来移民。被压迫的黑人民众和这些“白人至上”种族主义者之间的矛盾,是当今美国最尖锐的种族矛盾。脑袋里依旧是顽固的种族主义的特朗普,是这些“白人至上”种族主义者旧梦重温的希望,因此得到这些人的无条件支持。 美国文化中的“牛仔作风”是催生“美国病”的第三要素。美国文化是“强者文化”,崇尚个人自由,崇尚强者生存。其优点是可以激励人们拼搏奋斗,个性张扬,缺点是让人们少有同情心和怜悯心。美国疫情泛滥,死亡惨重,任何一个正常的国家都是难以接受的。政府对此严重失职,早就该引咎以辞了。然而,美国的很多民众对此却少有关心,对此负有重大责任的特朗普不但没有被他的粉丝们责备和抛弃,却依旧享受着很高的支持率。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是年弱多病的老人和处于社会底层的黑人社团,在特朗普的粉丝们看来,在众多“沉默”的种族主义者看来,这些社会弱者染病身亡,是不值得怜惜的。特朗普在戏剧性地染病,又戏剧性地痊愈后,一方面成功地塑造了自己的强者形象,另一方面又强化了他的支持者原本就有的偏见。 上述三大因素,是造成“美国病”的主要原因。“美国病”的病因还有更多、更深层的原因,囿于文章的篇幅,这里就不再赘述了。无论将来谁主政美国,只要这些病因不除,“美国病”就会一直存在并周期性地发作。但要完全消除这些病因,美国不经历一次浸透骨髓的彻底革命是不可能的。对于一名成熟的政治家来说,如何减轻病因,避免不同病因同时发力,是预防“美国病”恶化的关键。这需要高超的管理技巧,需要各大利益集团的配合。 对于我们这些旁观者而言,在我们寄予深深的同情,期盼所有的美国民众能有一个和平幸福的生活环境的同时,也不能不警惕时刻面临的危险。当一头公牛疯狂的时候,最好把它关在笼子里,不要让它伤及无辜。当“美国病”发作的时候,最好把病毒限制在美国本土,不要祸及其他国家。美国的“敌对国”、“竞争对手”尤其要注意不要让“美国病”祸害了自己:通过战争转嫁国内矛盾、国内危机到他国,是美国政要和精英集团惯用的手段。 作为美国的邻居,在中国已经被美国各方认定为“最大的竞争对手”甚至“敌对国”的时候,我们这些加拿大华人尤其要保护好自己,避免受到伤害!(2020年1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