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Q的承诺与挑战

七天记者 颜宏 经过联邦大选以及即将到来的魁省市政选举,魁省省选也将在明年的10月3日举行。距离那时虽然还有一年,但魁北克的政客们已经行动起来了。作为最后一年执政的开始,省长François Legault在新一届省议会开幕仪式上的演讲就很有为竞选造势的意味。他先是大肆夸耀了自己所在政党执政3年来的成就,接着又提出了一系列未来工作的目标以及对未来的展望,比如健康领域去中心化、缩小与安省的财富差距、人人拥有家庭医生等,一些目标是老生常谈,另一些则是疫情下新增设的,同时一些目标显而易见地不是短期内能达成的,可能需要2到3个任期,也就是说需要四年或八年的连续执政,鸡贼的Legault省长在给魁省民众描画美好未来的大饼,吊起民众对他的期待,以赢得他们在选票上的支持。其实这是把双刃剑,如果政府推行的政策没有如期落实,民众拿不到期待中的好处,那么这份期待就有可能变成怨气而反噬。 愿景 和竞选前的特鲁多一样,Legault省长也强调魁省已经渡过了疫情的最困难阶段,是时候考虑后疫情时代的发展计划。他表示魁省的卫生紧急状态已经持续了20个月,一切为疫情防控让道的态势是时候该结束了。为恢复正常的社会运行状态,魁省将在5到11岁儿童完成疫苗接种后取消卫生紧急状态,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有望在2022年年初就取消。 不管政客们说的如何乐观,疫情并没有结束是一个基本事实,而在疫情的冲击下,魁省的医疗系统弊端和低效暴露无疑。用Legault省长的原话就是现在的医疗系统正经历繁重的官僚主义、人员严重短缺以及无限期的等待获得医疗服务所冲击,而关键的人力资源系统却是无法正常运行的(dysfonctionnel):不给全职的岗位,令40%的员工兼职,无法完成工作任务就强制人员加班,而强制加班让很多人不堪重负,不得不决定离开医疗系统;人手减少,但相同的工作量加到留下人员的身上,迫使更多的人加班、离开,如此陷入恶性循环。另外魁省医疗系统维持运行还需要仰赖私立的医疗职业机构,以差不多普通员工2倍以上的价格使用这些机构派出的医护人员,且依赖性越来越强,使得魁省的医疗成本进一步升高。为此,Legault省长把医疗系统的重整作为首要工作,他不敢使用“医疗系统改革”这样影响深远的词汇,而是用“去中心化”这一语义不明的词汇,大意是说由各个地区负责统筹、管理各自的医疗服务,但没有说明具体的措施。不过他表示,未来几周内,魁省会推出一系列医疗系统的整顿措施。 为了缓解魁省劳动市场人手紧缺的问题,Legault省长并没有提高增加移民数量的想法,而是认为魁省接受移民的数量应该与魁省现有设施能帮助多少移民融入为基础,不能超过这个融入最高限度,否则即使移民落地魁省也无法融入魁省的劳动市场。他提出的解决办法是让更多在家照顾孩子的女性以及55岁以上已经退休的人士进入职场,为此将采取激烈的措施短期内在托儿位置紧张的地区增加3.7万个托儿位置,让所有想送孩子去幼儿园的父母都有地方可送孩子。同时大规模投资教育领域,从幼儿的四岁学前班、早期学习困难诊断和治疗,到增加辅导老师帮助学生做作业、增加在校体育和文化活动,再到增加各种职场需要的职业技能培训等等都将获得魁省政府的资金支持,还将进行教育系统的改革,大幅度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吸引更多的人进入教育领域工作。另外,Legault省长还提出了野心勃勃的目标:一是要把魁省学生完成学业的比例提高到90%;二是给建筑行业、信息技术领域和工程领域的就业市场增加不少于 100,000 名经过培训的合格工人,不过他没有提出实现这些目标的时限。众所周知,魁省的辍学率非常高,根据2019年的数据,私立中学的应届毕业生拿到文凭的比例是87%,而公立中学的比例仅有64%,平均起来只有69%,要达到90%的比例谈何容易。 Legault省长的另一个优先工作就是发展经济,力争尽快缩短魁省与安省之间的财富差距。CAQ自2018年执政至今3年左右的时间里,魁省与安省的财富差距从原来的16%缩小到现在的13%,但Legault省长觉得这个速度还是太慢,应进一步加快步伐。为此,魁省将在未来提出一系列措施提高魁省的生产效率,刺激魁省的经济发展,包括投资帮助本地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以节约成本、提高效率;把更多政府公共服务岗位从大城市转到地区,以促进地区经济的活力;给予转回本地生产的制造企业补贴和税务优惠政策;给提出转型和创新计划的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等等。 对Legault省长而言,应对气候危机已经是迫在眉睫的问题,魁省应该立刻行动起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加快向绿色经济转型的步伐,并坚持原来设定的减排目标:到2030年达到预定减排目标,即比2009年减少37.5%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总量高达2,900万吨的二氧化碳,并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幸运的是,魁省的水电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天然的清洁能源优势,可吸引注重环保的海外投资。而国有企业魁省水电局(Hydro-Québec)不仅供应了90%的魁省用电需求,还与美国纽约州和马萨诸塞州分别达成为期25年和20年清洁电力供应协议,并有望获得其他州的电力供应合同,仅这一项就可为魁省每年带来几百亿的收入。有了这个基础,Legault省长宣布将致力于把魁北克建设成为清洁能源生产、电动汽车和所用电池生产以及清洁氢能开发的世界龙头,让加拿大的21世纪成为“魁北克的世纪” 困境 不管理想如何丰满,骨感的现实也是不可忽略的。Legault省长野心勃勃的计划都需要用钱,特别是他念兹在兹的缩小与安省的财富差距,都需要魁省的疫情后经济增长超过安省才能达到。经济若能快速增长需要生产效率更高,劳动人口更多,但这恰恰是魁省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短板。 魁省不仅缺乏劳动力市场的工作人员,就连总体的人口增长也比其他省份少。自2011年以来,阿尔伯塔省的人口增长了 21.9%,卑诗省的人口增长了 18.5%,安大略省的人口增长了 15.4%,而在魁北克,人口增长率仅为 8.9%,也就是说这三个省的人口增长率是魁省的两到三倍。更糟糕的是,在过去 10 年中,作为劳动力核心的 25 至 54 岁人口在魁北克下降了 2.2%,而在安省增长了 4.9% ,在阿省和卑诗省都增加了 9.9%。与此同时,55岁以上到退休年龄的人在职场的活跃率也属魁省最低。以2021 年 9 月的统计数据为例,55岁以上依然在工作的魁北克人只有 34.3%,而卑诗省为 38%,安省为 38.1%,阿省为 42.1%。 虽然魁省和加拿大其他地区一样面临劳动力紧缺的问题,但魁省需要爬的坡更为陡峭。加拿大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魁省有194,145个职位找不到人,占总职位的5.3%。解决办法无非这么几种: 促进失业者、领取救济者、原住民和残疾人回到劳动力市场; 大力投资职场培训,让更多的人获得职业技能; 重新调整职业认证要求,让更多有海外经历的人获得同等工作; 大力投资机械化、自动化,提高劳动效率; 鼓励到退休年龄的人留在岗位,已经退休的人重返工作岗位; 接受更多的新移民; 但CAQ对移民的保守立场人尽皆知,执政前就曾宣扬要减少魁省的移民数量,执政后也是迫于现实的压力才不情不愿地维持了原有的水平。Legault省长在演讲中就特意提到魁省在移民融合方面已达到极限,言下之意不能再增加移民了。而现实情况是,魁省还有巨大的移民融入空间。根据2016年的人口普查结果,魁省的人口数量占全国的22.5%,但仅接收了全国 17.8% 的新移民。解决劳动力短缺危机的长远做法是多生孩子,多投资教育,而增加新移民数量是短期内立竿见影的解决办法之一。 在维持现有的社会运行方式下,提高生产效率的最有效方法就是信息化、自动化,而魁省在这方面也落后于邻居安省。在疫情爆发之初,魁省的疫情统计数字经常出现错乱、漏报的问题,原来已经2020年了,魁省的医疗系统还在使用上个世纪的传真机来通报数据,就连魁省公共卫生长官Horacio Arruda在回答记者提问时都是在翻手上那个破烂不堪的笔记本,有时需要花费几分钟甚至直到新闻发布会快结束了才找到相关的数据。Legault省长也吐槽说他当时的一大焦虑就是等待各地把疫情数据报上来,因为经常就有某个地区因传真机故障或人员不熟悉而无法在指定时间传来数据,因此他才严令魁省的医疗系统加快数字化,增加远程问诊、远程服务的比例,但至今还在追赶中。魁省医疗系统的数字化落后只是魁省各个行业在数字经济中落后的缩影,疫情下全民宅家才发现魁省的数字基础设施是多么不堪,很多地方因没有高速网而无法开展远程工作或远程上课;民众对互联网应用的认知是多么匮乏,不少企业、机构远程开会的一半时间都是在帮助参会者成功进入虚拟会议室。痛定思痛,Legault省长发狠要提高魁省网络设施建设,让魁省经济向数字化经济转型,但最基本的让魁省民众都可用上高速互联网至今都是问题。 早在2003年,当时的魁省省长Jean Charest就曾承诺要在第一个任期结束之前,也就是在2007年让所有的魁省民众都能享受高速互联网服务,但由于高昂的建设成本以及各个运营商之间的互相算计、相互掣肘并没有实现,魁省民众的高速互联网接入速度一直都非常缓慢,特别是在边远地区。 于是在15年后的2018年,作为竞选承诺之一,当时在全省各地进行竞选造势的Legault省长在Saguenay承诺改变魁省边远地区没有高速网的情况,让34万魁北克家庭像大城市一样获得顺畅的手机通讯和高速网络服务,并在2022年让每个魁北克人都可获得网速100 Mb的互联网服务。但到疫情爆发后,距离蒙特利尔仅一个小时的大部分地区的网络速度依然只有4Mb,只能允许最多一个人进行远程视频会议,还经常卡,这让疫情下不得不远程工作、上课的民众苦不堪言,也无法让各地区的经济、社会活动正常开展。这次在今年3月份联邦政府提供部分资金的加持下,Legault省长再次承诺要在自己任期结束前让100%的魁省民众用上高速互联网,完成这个距今已经近20年的古老承诺。 尽管魁省86% 12岁以上的民众都已经接种了疫苗,整个社会活动已经基本恢复正常,但疫情的影响依然无处不在,摆在魁省政府和民众面前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劳动力紧缺的问题,通货膨胀的问题,供应链混乱的问题,生活成本大幅上升的问题,等等。Legault省长的雄心壮志能否实现以及多大程度的实现将关系到每个人的福祉,让我们拭目以待。  

铿锵玫瑰 ——记Brossard华裔市议员候选人李西西

文/薰衣草 初识西西,缘起几年前的一场联谊活动。以往只是神交,那天秀丽大方的西西在人群中散发着林下风致的气韵,言语间流露出鲜活的气息,她那句“咱俩就这么搭上了”萌萌的,调皮诙谐,令人忍俊不禁,惺惺然一见如故。 为社区服务 每个人都有一个浓得化不开的故事。西西是1991年从卡尔加里作为访问学者移居蒙城的。1999年她开始在南岸华人服务中心工作, 2001年被任命为南岸华人服务中心主任。2006年,她在魁北克大学蒙特利尔分校获得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MBA学位,同年兼任满城华人服务中心主任。随着中国留学生和旅游者人数的急剧增加, 满城和南岸华人服务中心服务范围也扩大到在蒙特利尔的中国留学生和旅游者。才干过人的西西,二十多年来,把自己的青春韶华倾注在了华人社区的新移民融入、维权及促平等领域,是为社区福祉而奋斗的人士中杰出的一员。 每当同胞们遇到困难时,华人服务中心总是及时地伸出援手,尽己所能为大家排忧解难,度过难关。如发生在华人社区的案件以及疫情以来的歧视华人现象,还有许多涉及隐私未被媒体曝光的事件等。李西西领导的华人服务中心在过去的二十几年中,始终如一地默默为华人华侨全情服务着。 和西西畅聊,听她娓娓道来,犹如喝醇酒一般,清甜舒爽。上世纪80年代初,为支持华社传播中华文化,蒙特利尔市政府将华埠 Clark街1088号以一元的象征性租金,出租给华社免费使用100年。2005年中华文化宫大楼建成开放,2014年由于各种原因文化宫宣布倒闭。保留对该幢大楼的使用权,对重振社区向心力意义深远。华人服务中心责无旁贷,在名誉主席黄玉莲和现任主席梁少华的鼎立支持下,李西西及理事们联手多方力量倾囊担当。历经波折,2019年12月9日,是载入蒙特利尔华人史册的一天,经过不懈努力和多方斡旋,由新业主满城华人服务中心回购的唐人街原文化宫大楼,这座具有象征意义的标志性建筑又重新回到了华人社区的怀抱。感谢老华侨们为最初建成文化宫所付出的心血和努力,期待这座大楼重塑文化凝聚力,成为蒙城华人心目中的精神家园。 外表文雅的西西谦卑而有内涵,温和却有力量。自疫情爆发以来,华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歧视,蒙特利尔唐人街的华人商铺频繁遭遇闯入和破坏,使华人商家蒙受巨大损失。面对歧视,李西西呼吁华社联合起来,敢于发声,反对暴力行为,同时也呼吁加拿大政府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华人的遭遇也受到加拿大英法裔社会的关注,西西还作为代表接受了加拿大广播公司的采访,“华人不应该再默默忍耐,面对歧视和攻击我们必须站出来。”李西西语调铿锵有力。 无论是华人社区,还是英法裔社会,服务型人格的西西都志愿投身于社区的各类事务中,倾注了无私的热情和关爱。她先后在唐人街Faubourg Saint- Laurent联合会、蒙特利尔中华医院、宝乐莎市多元文化委员会等十余个理事会任职。曾组织过多个筹款活动并为家庭、年轻人及长者举办了多次颁奖典礼等各类活动,是维系魁北克与华裔社区的重要信息渠道。 对公益事业情有独钟的西西因其杰出奉献,曾荣获伊丽莎白女王二世钻玺勋章、Brossard荣誉勋章及蒙特利尔市优秀义工奖,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与认可。 为族裔发声 华人要想在海外受人尊重,关键是要有话语权。2017年的一天,Brossard市老市长Paul Leduc邀请西西共进晚餐,希望她能参加竞选,起初西西很犹豫,然而纵观加拿大华裔选举史,无数先辈为了争取华裔的平等地位历经了半个多世纪的艰辛努力,在华人群体逐渐受到加拿大英法裔社会关注和重视的当下,应该有华人站出来。思忖再三,李西西决定顺势而为,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行动,带动更多的同胞为华人社区发声。2017年9月,李西西正式加入Paul Leduc的竞选团队,强烈的使命感让她从此走上了竞选之路。 11月7日,Brossard市选又向我们大步走来。数个党派接连向西西抛来橄榄枝,原本她并无意参选,考虑到疫情至暗时刻很多华人遭到了无辜的歧视,此刻需要更多的人能听到华人的心声,尔后西西决定加入以市长候选人Michel Gervais为首的竞选团队,展开对Brossard市第8区O-N-I市议员的竞选。Michel Gervais是Brossard市现任市议员,他在南岸市教委担任了十三年的副主席,有相当强的人事和财务管理能力。该市是大蒙特利尔华人最密集的聚居区,华裔选民举足轻重,以往阻碍华人参政议政不足的原因除了对当地社会的了解、大众对候选人的认可程度,还有疫情等。随着华人在当地的影响力日渐增加,是时候把华人的声音传递到市政或者更高的层面了。限于语言、加拿大的法律制度以及政治系统等各种因素,华人在魁省参政力量薄弱难免孤掌难鸣,只有在不同层面和各级议会中都有华人的参与,才能保证广大华人的利益。这次竞选市议员,是增加当地华人影响力,真正为华人争取权益的良机。希望居住在该区的同胞们踊跃投出至关重要的宝贵一票。 竞选活动需要挨家挨户拜访选民,近日西西前去选民金女士家拜票,金女士对华人服务中心的感激溢于言表,当年因受工伤遭遇解雇,在孩子年幼毫无收入之时,华人服务中心帮助她找律师打赢了官司,获得了赔偿。如今她已康复并重谋电脑工程师工作,孩子也如愿考上了哈佛大学。 “感谢支持我的选举!我们会用真挚与热情展现竭诚为城市创造美好未来的决心。”李西西动情地敞开心扉,为了我们华人自身,更为华裔子孙后代在加拿大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谁都可能有雨天没伞的时候,其实我们在投票的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希望大家珍惜手中的每一票,心手相牵,把一根线变成一根绳子,支持华裔参政议政,齐心展现出华人的力量。神圣的一票,都与您环环相扣! 为生活乐观 柔声细语干硬事。鹤立鸡群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自古皆然。参选过程中难免有不同的声音。有道是“蔽聪明,坏心志;非圣贤,屏勿视”,心有境界行则正。被黑也是一种关注,连黑你的人都没有,那是你的价值被漠视。西西的参选之路并非顺风顺水,抱着得意淡然,失意泰然的心态,安之若素,让自己的心足够强大。越多历练就越懂得包容,包容了就会公正,才能接近“道”,才能长久地把一件事做下去。只要你能隐忍涵容,遇到任何难事都能扛过去。用简单的心境,对待复杂的人生。生命旅途中的那些磨难,看开就是花絮。率真的西西眼里盛满阳光,笑里全是坦荡。于人于己,情商在线的西西都是个治愈系才女。专注做点事儿,起码对得起光阴岁月。豁达的人格魅力,乐观通透的西西在岁月中沉淀出一身的自信。 乐此不彼大义工。心存感激,懂得利他,利他才是最好的利己。老子的“因其无私而成其私”可谓悟道的真谛。秉承公益大爱,你越无私,得到的就越多,人生只有拥有自己发光的底气,才能活成一束光。 文艺情怀浓郁的西西一向热爱文化事业。她曾策划及组织过多项重大文化交流活动,对北美文苑每年主办的枫花雪乐春晚也是倾力支持。风雅之余,西西更珍视家人的亲密关系,夫妻感情甚笃,两个孩子也都很支持她,女儿做法语方联络人,儿子还陪她去拜票。质朴的西西崇尚自然,喜欢享受旅游、露营及烹饪等生活中各种乐趣,她料理的寿司、牛肉拉面和麻辣小龙虾等样样拿手,闲暇时她还喜欢养花,家中温馨又有烟火气。她家的兰花养得也出奇地旺,疫情初期一不小心成了养花达人,即使宅家窝居,也将生活过成了诗与远方。兰质慧心的西西,像一个高速运转的齿轮,向着精神生活的高层次冲刺。 先觉先行,理性与感性兼备的西西喜欢迎接挑战,不断刷新自己。女人活着要有一种自己的姿态,既有大女人的格局与坚韧,又不失小女人的浪漫与情怀。遵循内心的尺度,把生命的维度修好。路漫漫其修远,未来的路,还要风雨兼程,孜孜前行。使命担当,任重而道远。 加油,西西!! (编辑:葱岭)  

太空追梦:不分年龄与性别!王亚平蒙特利尔都分享了啥?

七天记者  明居 娟子 10月13日,蒙特利尔出生、曾在《星际旅行》中扮演詹姆斯柯克船长的今年已经90岁高龄的加拿大演员威廉·夏特纳(William Shatner)和另外三人搭乘亚马逊老板贝佐斯(Jeff Bezos )的“蓝色起源”(Blue Origin)公司经营的新谢泼德火箭进入太空,成为目前为止进入太空年龄最大的人。 10月14日,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举行的航天员与中外媒体记者集体见面会上,王亚平与本次航天任务指令长翟志刚和将首次进入太空的年轻航天员叶光富一起亮相,他们将于10月16日零时23分启航执行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在轨驻留6个月。 此前一直因“太空教师”的美誉为大众熟知的王亚平将成为中国空间站首位女航天员,中国在轨驻留时间最长的女航天员,中国首位出舱的女航天员,这些新晋头衔让王亚平备受关注。 七年前,七天记者曾采访过来蒙特利尔参加首届国际女航天员论坛的王亚平。今天重发当时的报道,重温女航天员们的风采,预祝中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 (原文刊登于2014年7月17日出版的第404期《七天》报) 2014年7月10日,在蒙特利尔参加首届国际女航天员论坛的中国航天员王亚平(左2)与加拿大宇航员Julie Payette(中)、美国宇航员Shannon Walker(右2)等合影。摄影:明居 加拿大七天传媒资料图 “神舟十号”女航天员、中国首位“太空教师”王亚平要来蒙特利尔的消息,经七天传媒报道之后,在本地华社引发极大关注。 7月10日晚,在国际太空大学(International Space University, ISU) 组织的首届国际女航天员论坛(International Astronaut Panel) 上,穿着端庄、仪态优雅的王亚平如约现身,她同来自美国、加拿大、韩国的四位女航天员一起,与在现场参加论坛的国际太空大学空间高级研究项目班(SSP14)的学员、往届校友及蒙城观众300余人,并通过网络与世界各地的“太空粉丝”们,分享身为女性遨游太空的独特经历。论坛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 肯尼迪航天中心副主任(Janet E. Petro) 担任主持。 四位女航天员聚蒙城 当天晚上,蒙特利尔大学高等商学院(HEC)圆形剧场座无虚席,众多航空航天爱好者从四面八方赶来,期待着与女航天员们难得的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旅行是人们热爱的活动,如今国际航班让国界已经不再成为旅行的障碍。然而,冲出地球到遥远的太空来次旅行,仍然不是常人能实现的梦想。经过严格甄选、并经过艰苦训练才能脱颖而出的航天员,就成为人们羡慕并且好奇的一个特殊群体。 到目前为止,全球共有500余名航天员登上太空,而女航天员仅有57名。她们为人类的航天探索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乃至牺牲。她们同男航天员一样,在太空探索的道路上写下了自己辉煌的篇章。《七天》报此前报道,7月10日晚举办的“国际女航天员论坛”,是国际太空大学第27届太空研究项目(Space Studies Program, SSP14)的配套活动之一。论坛组织方邀请到曾乘坐美国航天飞机、俄罗斯联盟号宇宙飞船、中国神舟飞船和在中国天宫一号空间站工作过的四位女航天员参加,与现场观众和全球粉丝畅谈太空之旅。 为什么选在蒙特利尔举办这么一项活动呢? 航空航天业界的人士都知道,世界上很少有像蒙特利尔这样,能够在方圆30公里的范围内找到制造一架飞机所必需的全部零配件。魁北克航空航天业提供的42000个就业机会,其中98%集中在大蒙特利尔地区。国际鼎鼎大名的航空航天公司争相选择落户蒙特利尔,如庞巴迪飞机制造公司、德事隆公司、加拿大贝尔直升机公司、普拉特·惠特尼加拿大公司、CAE公司、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古德里奇公司和霍尼韦尔公司等。这使得这一地区成为与美国西雅图和法国图卢兹齐名的世界最大航空航天中心。同时蒙特利尔还是国际民航组织(ICAO)、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的总部所在地。 正是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让大蒙特利尔地区成了举办各种国际性航空航天交流活动的理想场所。蒙特利尔华社的朋友们,也因此获得与王亚平见面的机会。 “首先是航天员,其次才是女性” 四位女航天员的出现令现场一阵骚动,镁光灯闪个不停。她们分别是:加拿大女航天员、蒙特利尔人Julie Payette,来自中国的“神舟十号”女航天员、中国首位“太空教师”王亚平,韩国首位也是韩国唯一的航天员、近日因辞职风波饱受争议的李素妍(Soyeon Yi),美国女航天员、在太空站呆了161天之久的Shannon Walker。 主持这场论坛的Janet E. Petro在开场白中说道:“我们首先是航天员,其次才是女性”,希望人们关注的焦点更多聚集在航天员而不仅仅是女性的身份上。1963年6月16日至19日,来自苏联的瓦连金娜·捷列什科娃驾驶“东方6号”宇宙飞船在太空遨游70小时50分钟,开启了女航天员“登天”的新时代。Janet E. Petro在致辞中向50年来不断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们表示敬意,她认为是时代的改变,让女性有了在航天领域施展的机会。Janet E. Petro 本人虽没有登上太空,但她确是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女中豪杰,她早年毕业于美国著名的西点军校,工程师背景,曾在军中服役,后加入NASA,现任位于佛罗里达州奥兰多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副主任,最近又兼任了位于首都华盛顿NASA总部的副协理局长及评价部执行主任,任期一年。 开场白后,每位女航天员发表了精彩了演讲,分享自己的太空经历。 来自山东烟台的中国女航天员、太空女教师王亚平人气超高,她以东方女性温柔的语调,回忆了自己奇妙的太空首航。王亚平是第十位进入太空的中国人、是继刘洋之后中国第二个女航天员。王亚平形容“这是一次充满惊喜而非惊险的旅程”,太空中美到令人震撼、无法用语言形容的景色,比想象中更加美妙。王亚平在2010年5月正式成为中国第二批航天员,经过近三年的训练,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专业技术等八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以优异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2013年4月入选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飞行乘组。2013年6月11日,王亚平和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组成的团队,驾乘神舟十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太空预定轨道。6月20日,在距离地面约300公里高度的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内,王亚平以甜美的微笑、生动的讲解,给全国中小学生演示了基础物理实验,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好奇与探索热情。此次太空授课活动共有330余名中小学生参加了地面课堂活动,中国8万余所中学6000余万名师生同步组织收听收看太空授课活动实况,堪称“中国第一”,王亚平也有了中国首位“太空教师”的美誉。 韩国姑娘李素妍在太空舱唱歌,一头长发因为失重而高高竖起的模样,充满女性的可爱。她说:“我坚持留长发,尽管我知道在太空这有点危险。”最近一段时间,正在美国读书、并且嫁了一个韩裔美国人拿了绿卡的李素妍,突然宣布辞去航天工作,韩国举国愕然,指责她浪费了巨额的培养费。但另外一部分人为她辩护,认为她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在这次论坛上,对于这些纷纷扰扰,个性强烈的李素妍不改本色,说自己“不是一个政客”,她的余生不能是仅仅谈论在太空待过的11天,她希望过自己喜爱的生活。她直率爽朗的发言获得与会者赞赏的掌声。 … Read more

全球通胀严重: 美联储打光子弹 房价仍无下跌迹象

七天记者梓丰 就在经济学家日益担心以英国缺油为前兆的经济“滞涨(stagflation)”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刚刚发布的最新一期半年度国际金融稳定报告(GFSR)对全球的经济风险更提出了迄今为止最严厉的警告,这份报告指出新冠病毒疫情的重新抬头和供应链混乱可能抑制全球经济复苏,进一步提升各国通货膨胀压力, 政策权衡也变得更加复杂。 美联储无路可退 在最新的报告中,IMF将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7月份预测的6%,下调至5.9%。因为新冠病毒疫情在全球多点爆发,特别是一些处于全球供应链关键环节的国家和地区因疫情而停工停产,导致全球供应链进一步混乱,供应链瓶颈压力增长高于此前预期,或将进一步抬高部分国家的通胀。其实包括英国、美国、加拿大以及欧盟的企业正在经受供应链中断和工人短缺的双重打击。给供应链和通胀带来压力的因素包括港口延误;集装箱短缺;疫情的影响和防控;各种零部件、原材料和原料的短缺;劳动力成本压力以及卡车和司机短缺等。而劳动力短缺如果不能快速解决将严重影响这些国家的经济复苏速度,并最终摆脱通胀压力等能力。 对于发达经济体,IMF表示受持续的供应链中断和定价压力等影响,短期内发达经济体复苏增速受阻。IMF预计,2021年美国经济增速为6%,较前预测值大幅下调1个百分点;预计2022年美国经济增速有望达到5.2%,较前预测值上调0.3个百分点;2021年加拿大的经济增速为5.7%,低于此前预测的6.3%;2022年加拿大的经济增速有望达到4.9%,高于此前预测的4.5%。 尽管IMF的报告看起来对经济增长预期下调相对温和,只下修了1.1个百分点,但掩盖了部分国家经济增速的大幅下修,特别是对一些贫穷落后国家。就业率下降、贫穷、饥饿、民不聊生可能在一些落后国家卷土重来,让这些经济体的经济前景非常暗淡。而对发达经济体来说则面临严重的通货膨胀风险,并直接点名美国、英国和其他发达经济体。IMF特别点名美联储,呼吁包括美联储在内的发达经济体央行,要准备好随时收紧货币政策。随着美国通胀率接近 30 年高位,美联储也不得不考虑何时开始撤回自 2020 年初疫情爆发开始以来的宽松货币政策。但美联储真的能做到吗? 2008年由美国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破产引发的金融危机到来的时候,美联储把联邦基金利率直接降至零,历史上第一次打光了所有的子弹。为了给下一次危机预留降息空间,从2015年美国经济开始有所好转后,美联储就开始了加息进程,但直到特朗普发动中美贸易战之后的2018年9月,耗时三年的九次加息只把联邦基金利率加到2.25%-2.5%,就再也加不动了。主要原因是美国政府、企业和个人债务负担都非常重,根本没办法承受必要的加息。就是这2.25%的利率水平,也让当时的美国政府无法忍受,“直男”特朗普打破总统不公开评论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惯例,整天在推特上大骂当时的美联储和其主席鲍威尔(Jerome Powell),称美联储是“美国经济的唯一问题”“对市场没感觉”。他还把美联储比喻成“力量强大、但无法得分的高尔夫球手”,关键是“没打到点上”。特朗普这么恼火是因为利率水平的上升,会给已经处在高位的美股市场带来巨大压力,而美股的繁荣是特朗普当选总统的重要筹码之一,绝对不能出问题。尽管美联储信誓旦旦表示2019年还会加息3次,但美国股市直接表演“死给你看”的戏码,让美联储不得不宣布暂停在2019年加息,并在2019年8月第一次把联邦基金利率下调了0.25%。随后新冠病毒疫情爆发,美股经历连续多次的熔断,为拯救濒临崩盘的股市,美联储只能被迫把利率直接降到0,又一次打光了所有的子弹。 而这一次,无论是资本市场泡沫还是美国的债务水平都无法支持美联储加息。目前的美国股市正处在历史最高位,是泡沫最大的时候,在这个情况下,如果美联储收紧银根,很可能造成美国股市崩盘,叠加金融危机,要知道大多数美国民众的家庭资产和养老金,都在资本市场上,如果股市泡沫破了,美国人非造反不可;另一方面目前美国国债已经达到28.4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GDP的130%,即使在目前的利率水平下,美国国债一年的利息支出也已经高达6000亿美元,如果提高利率,会导致目前美国政府的财政收入水平,很难负担这个利息支出,而且不仅国家债务高企,美国企业债和居民部分的负债水平同样非常的高,而由于基础利率为零,商业贷款利率也处在历史最低,所以虽然大家的债务水平都很高,但偿债压力并不大,如果贸然打破这种平衡,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不管是IMF如何警告,各国政府如何表示关切,目前的美联储都已经无路可退,只能继续放水把美元的祸水引向全球,推高全球通胀。因着美元的金融霸主地位,全球其他国家不得不被迫小心应对,有的国家继续放水,有的国家加息,有的国家出手调控,拼命替美联储压住通胀,希望在各国的努力之下,通货膨胀能够被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真的是暂时的。 股市楼市面临调整 IMF还在这份报告中警告说各国央行采取的超宽松货币政策会引发“诸多市场繁荣和金融杠杆上升”,随着信贷收紧,这些繁荣可能以失序的方式告终,并对经济复苏形成威胁。这意味着在经济前景突然出现变化或政策发生意外变动的情况下,股市将会出现实质性的重新定价,比如一些估值过高的风险资产出现大规模抛售时引发股市崩盘等;同样受益于疫情下财政大放水而普遍上涨的全球楼市也面临同样的风险,在最坏的情况下,未来三年里发达国家的房价将出现14%的下跌,而发展中国家的跌幅可能达到22%。加拿大正在持续降温的房地产市场是否也会出现这样的调整呢?答案可能是否定的。 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作为美国小弟的加拿大也随着开启了量化宽松(QE)的救市行动,后又随着美联储从2017年开始加息,结果美国在2018年就中途停止了,抛下加拿大独自力撑,坚持到2019年年初的加拿大也支撑不下去了,随后就是新冠病毒疫情爆发,美、加两国毫不抵抗地回到量化宽松的老路上,并且规模更大,这次不仅是量化宽松,还不约而同使用了现代货币理论MMT(Modern Monetary Theory),这本是一种非主流的货币理论,它认为现代货币体系实际上是一种政府信用货币体系,一国央行可以直接购买该国政府发行的国债,具有无限法偿性质,没有名义预算的约束,只存在通货膨胀的实际约束,这为国家可以无限举债来维持经济扩张模式提供了理论框架。所以这次加拿大政府的金融大放水实际上是开动了两台印钞机,一台是量化宽松,大规模增发钞票;另一台是MMT,央行大手笔购买增发的钞票作为国债,而这部分债务要么是由增加的收入还上,要么就留给子孙后代去偿还,疫情爆发已经19个月了,加拿大央行至今还维持着每周购买20个亿国债的力度,而如此大量的货币资产只有两条路出路,或者去股市、楼市等投资领域,或者去生产、消费等生活领域,前者将推高股价、楼价,后者将推高物价,为了维护社会稳定,政府的选择是一目了然的。 同时,加拿大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失衡也将让房价继续保持高位。过去几年房地产市场火热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房源紧张。加拿大新屋开工建设的数量一直少于新移民落地所需要的数量,导致房屋市场的存量长期不能满足需求的增长,特别是在人口居住集中的大城市地区,比如大蒙特利尔地区的新上市房源从2013年起就一直以年减少10%到15%的幅度在下降。 另一个原因是超低的利率和疫情下更大居住空间的需求。为了提振新冠病毒疫情期间的经济,加拿大央行在去年3月迅速把基准利率从1.75%降至0.25%这个创纪录的最低水平,近乎零,且短期内或者说至少2023年之前不太可能提升。超低的基准利率直接导致加拿大的房屋贷款利率一直呈下降趋势。以民众最常选用的5年固定利率看,本来已经很低的贷款利率去年一年下降了1.4%,能给出2%以内利率的银行比比皆是,这意味着同样的月还款数额,低利率情况下可提高20%的贷款额度,提高了民众的房屋购买能力。而疫情下远程办公、网课的流行也使得民众对居住空间的需求大幅增加,迫切需要让各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的空间。同时远程工作、远程教学让居住地点变得不那么重要,各大城市的郊区受到前所未有的青睐。现在的房地产销售热点已经不再局限在大城市,而大、中、小城市全国各地普遍兴旺,特别是主要大城市的周边地区。 尽管IMF对全球的股市、楼市提出了警告,加拿大房地产市场也从今年5月份开始止住了疯狂上涨的势头,销售量开始下降,但房价却依然在上升,指望房地产价格出现大幅度下降的趋势似乎并不存在坚实的理论支撑。  

魁北克的福气与底气——写在驻蒙特利尔总领馆10周年之际

  七天记者 颜宏 外交,是一个国家的重要政府部门。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的外交从“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到同180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同11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伙伴关系,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了500多个多边条约,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中国驻外使领馆总数也在2019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 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内地居民出境超过13.8亿人次;移居海外的中国人超过1070万。目前,在海外的中资企业有近4万家,留学生约150万人。2019年中国公民出境人次超过1.7亿。《2020世界移民报告》指出,截止到2019年底,全球有6000万华人、华侨分布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因此,作为代表中国政府与他国政府交涉、交往、保护侨民的中国驻外使领馆数量增多、力量加强是必然的、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在华人移民目的地首选国家之一的加拿大,除了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中国还分别在多伦多、温哥华和卡尔加里设立了总领事馆,2011年驻蒙特利尔总领事馆开馆后,中国在加拿大的领事馆增加到了4个。 领事馆是代表一个国家派驻外国处理外交事务的机构,有时也兼作领事的住所,通常设立在首都以外的城市,比如较多侨民居住、或是该国国民经常前往的城市。不同于大使馆的职责范围遍及驻在国各个地区,领事馆只负责所辖地区。大使馆通常受政府和外交部门的直接领导,而领事馆通常接受外交部门和所在国大使馆的双重领导。驻蒙特利尔总领事馆的辖区包括魁北克省和新不伦瑞克省(Nouveau-Brunswick)。 在驻蒙特利尔总领馆开馆仪式上,时任中国驻加拿大大使章均赛曾指出,之所以选择蒙特利尔,是因为这里是中加企业互学互鉴的重要平台。加拿大皇家银行、庞巴迪公司、鲍尔集团、魁北克电力公司等企业都同中国企业有交流与合作。这里工商界发展对华关系的热情令人印象深刻。同时,这里也是12万华人华侨的居住地,还有超过5000名中国留学生在这里的大学学习。 就在驻蒙特利尔总领事馆开馆的同一年,中国成为魁省全球范围内除美国外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与之相伴相随的是多年来魁北克与中国在教育、文化、科技、经贸和能源等领域开展的各种卓有成效的合作,而总领事馆的设立无疑为这些合作带来了更大的便利和发展前景。10年间,魁北克省与中国、新不伦瑞克省与中国的交往不断扩大,双边关系、政府代表团互访、地方合作、经贸往来、教育、文化、艺术等各领域的合作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蒙特利尔开通了至北京和上海的两条直飞航线,从时空上极大地缩短了魁北克民众以及加拿大首都地区、乃至大西洋省份民众与中国的距离,方便了彼此间的交往。 国际重镇 蒙特利尔作为除法国首都巴黎之外的世界第二大法语城市,曾经是拥有最多人口及最发达经济的加拿大经济首都,又被各种机构评为全球最宜居城市之一,在世界舞台上更是占有重要位置。仅在蒙特利尔设立总部的国际组织就有70多个,其中四个为联合国组织,在拥有国际组织总部数量上位列北美地区第三。比如位于市中心的国际民航组织(OACI),蒙特利尔还专门在地铁系统里设了一个站点,并以此命名。还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研究所(UNESCO UIS)、《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SCBD)、国际反兴奋剂组织(WADA)、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国际工业设计协会(ICSID)、国际平面设计协会 (ICGDA)、国际同性恋者商会(IGLCC)等。包括中国在内的50多个国家在蒙特利尔设有总领事馆或领事办公室。 中国驻蒙特利尔总领事馆的设立让中国的外交人员与说法语的魁北克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建立起更广泛而人性化的联系,也和在加拿大联邦中占有特殊地位的魁省民众建立起紧密的联系。 另类文化 由于特殊的历史境遇和文化传统,魁北克一直是北美英语文化中的另类,也一直受到所谓“主流文化”的打压。但执着的魁北克人从未放弃抗争,为自己的身份认同抗争,为自己的文化抗争,为自己的语言抗争……并在努力和思考的过程中产生出锻造今天加拿大社会形态的政治领袖和国家元首,比如促进国家联合、民族融合的首任法裔总理Wilfrid Laurier;加强加拿大在战后全球秩序重组分量并开建多项大型公共基础设施且受惠至今的Louis St-Laurent;阻止魁北克分裂、建立多元文化的老特鲁多(Pierre-Élliott Trudeau)等,正是他们权衡利弊把英法两大民族整合在一起,以温和协商渐进的方式缔造了全世界第一个明文规定尊重所有种族的多元文化国家,也正是来自魁北克的力量阻止加拿大成为另一个美国,形成既与美国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乃至精神上高度依赖、相互依存,又不甘心做美国听话的“小弟”,在社会制度、外交事务、文化传统上尽力与美国拉开距离,努力塑造独立的加拿大形象。魁省出身、加拿大最伟大政治家之一的前总理老特鲁多曾睿智地指出:“跟你们美国做邻居就像在一头大象身边睡觉。不管这个庞然大物多么友善,多么平和,它哼一声或动一动,都会影响到我们。”可谓道出了天机。 时至今日,魁北克依然是加拿大联邦政治光谱中起决定作用的力量之一。魁北克的支持成为任何一个政党执政的必要条件,这也是为什么每次大选中希望执政的政党都会花大力气想方设法取悦魁北克选民的原因。在加拿大一百多年的选举历史中,有一个约定俗成但不成文的说法:安省的选票将决定是哪一个政党执政,魁省的选票将决定这个政党获得的是少数政府还是多数政府执政地位。 更难能可贵的是,相比英语世界对共产主义、共产党的妖魔化,同样受尽英裔欺压、追求独立自主的法裔魁北克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认同共产主义。白求恩大夫就是在蒙特利尔生活和工作期间接触到共产党人,参加魁省共产党的活动并在1935年秘密加入共产党,最终跨越千山万水前往中国无私地帮助中国人民反对日本的侵略,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新中国刚成立时被整个西方世界孤立、仇视的年代,魁省的媒体人、文化人就呼吁与共产主义的新中国对话,而不是对抗。他们在报道有关中国的事务时不会特别强调意识形态,而是做相对客观的报道,比如魁省精英阶层的文化阵地《Le Devoir》当时的主编Gérard Filion不仅去北京参加了1952年的国庆游行活动,还参加了朝鲜战争和平会议;1950年前,大约有1000多名魁北克人(主要是知识分子)去过中国,发表了各式各样中国主题的文章,到“中国文化大革命”爆发之前,魁省出版了100多本有关中国的书籍。到了19世纪60年,魁北克爆发了从宗教社会转向世俗社会的“寂静革命”(Révolution tranquille)。由于毛泽东的无神论和阶级斗争论调恰好符合了“寂静革命”的调性,在魁省历史上这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期吸引了一大批左翼青年粉丝。知识阶层对新中国的讨论也吸引了在蒙特利尔出生的富商、律师之子老特鲁多的兴趣和注意。他在1960年9月,和Jacques Hébert以及Micheline Legendre接受中国政府邀请前往中国游历了23天,参加国庆活动,回来后把在中国的经历写成了书——《红色中国的两个天真汉》(Deux Innocents en Chine rouge),出版后引起西方社会的广泛反响,而他在8年后当选为加拿大第十五任总理,执政长达16年,奠定了现代加拿大的框架,并带领加拿大冲破美国的重重阻力与新中国建交,成为最早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国家之一。 由于受到法语的限制,魁北克在加拿大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没有得到应有的认识和重视,而驻蒙特利尔总领馆的设立无疑填补了中国对加拿大外交的一处空白。领事馆的存在不仅可为华侨华人提供各种领事服务,为来到魁北克的中国学子、出海企业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把来自中国政府的权威信息、最新政策正确解读以及交流合作意向直接传达给魁北克各界人士;更把鲜活的当代中国人风貌展现在魁北克民众面前,增进两国民众的相互了解和友谊。而驻蒙特利尔外交官的实地生活和现场调研更为理解本地社会的政策制定、社会舆情、风俗传统和未来发展趋势提供了丰富的一手材料。有了坚实的生活基础和实际观察,才能提供出靠谱的信息和意见建议,帮助国家进行分析和研判,做出正确的外交决策。 对魁北克本地社会而言,正在上升期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在蒙特利尔设立领事馆体现了对魁北克的重视,增加了魁北克在世界舞台上的分量,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疫情爆发以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遇到的困难和混乱而导致的各种物品短缺问题,能够有渠道与全球产品供应基地的中国代表直接沟通、交流是魁北克人的福气,更是魁北克和中国加深交往和贸易往来的底气。尽管中国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包括加拿大的围堵、打压和抹黑,导致两国交往出现困难,但乌云终究遮不住太阳,驻蒙特利尔总领馆的存在和扎实工作必将会为两国关系走出阴霾、健康良性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魁中友谊架金桥 十年耕耘结硕果 ——祝贺中国驻蒙特利尔总领馆成立10周年

七天记者 尹灵 即将出版的《魁中友谊的100个精彩瞬间》封面   2011年6月22日,蒙特利尔会展中心710A大厅,隆重而热烈的气氛中,远道而来的中国政府代表团、中国驻加拿大使馆、加拿大联邦、魁北克省和蒙特利尔市以及各界人士的代表近500人济济一堂,身着盛装,喜气洋洋,出席在这里举行的中国驻蒙特利尔总领馆开馆仪式。时任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宋涛、中国驻加拿大大使章均赛、魁省省长Jean Charest 、蒙特利尔市长Gérald Tremblay、中国驻蒙特利尔首任总领事赵江平等为领馆揭牌,标志着中国在加拿大继温哥华、多伦多、卡尔加里后的第4个总领馆的正式开馆,开馆纪念首日封同时发行。到2021年,领区包括魁北克省和新不伦瑞克省的驻蒙特利尔总领馆已经运行了10年,在赵江平、彭惊涛、陈学明三任总领事带领的年轻外交官团队的一致努力下,10年间,魁中、新中交往不断扩大,双边关系、政府代表团互访、地方合作、经贸往来、教育、文化、艺术等各领域的合作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蒙特利尔开通了至北京和上海的两条直飞航线,从时空上极大地缩短了魁北克民众以及加拿大首都地区、乃至大西洋省份民众与中国的距离,方便了彼此间的交往。为庆祝总领馆成立10周年,七天编辑部特意梳理了10年来七天记者撰写、摄影师拍摄的大量珍贵资料,跟读者一起回顾10年来总领馆在促进双边交往、文化艺术交流、帮助留学生、服务侨民等方面所做的工作,从中感受中国外交风格的变化发展以及魁中交往的点点滴滴,让我们从历史里记住美好,从历史中展望未来,期盼魁中友谊不断深化,两地人民交往不断密切,加中两国关系尽快步入正常,两国人民的福祉不断得到提高。 双边交往互访 魁北克与中国的交往源远流长。早在1960年,在蒙特利尔出生的老特鲁多就和友人一起访问过中国,回来出版的《两个天真汉在红色中国》(Deux innocents en Chine rouge,又译《红色中国的两个天真汉》)一书在西方社会引起轰动,对加拿大社会了解中国起到了广泛的宣传作用。老特鲁多1968年当选加拿大第15任联邦总理后,带领加拿大冲破美国的重重阻力与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1973年10月,老特鲁多总理正式访问中国,魁北克的媒体极度重视,不仅连篇累牍地报道特鲁多的中国之行以及与中国相关的话题,还在围绕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组织的各种讨论中采用中、英、法三种语言进行,甚至编辑部的选题目录都采用中、英、法三语。 1984年,时任魁省省长René-Lévesque 率团访华,成为首位访华的魁省省长。 此后魁省与中国政府间交往不断,无论是魁人党还是自由党政府都很重视对华关系。中国驻蒙特利尔总领馆设立后,2012年底,魁省副省长François Gendron率团访华。2014年10月,魁省省长Philippe Couillard率领大型代表团参与加拿大省长联合访华团访华;2015年9月,魁省经济厅长Jacques Daoust率经贸团访华,两个月后,蒙特利尔市长Denis Coderre率团访华,先后访问了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香港等地。2016年1月,魁省议会议长Jacques Chagnon率团访问了中国的山东省,同年3月,魁省国际关系与法语事务厅长Christine St-Pierre访华。2017年,时任蒙特利尔市长Denis Coderre和蒙特利尔旅游局长、大蒙特利尔商会主席等乘坐加拿大航空开通的蒙特利尔直飞上海的首航,再次访问中国。2018年1月,Philippe Couillard省长第二次率团访问了北京、杭州、上海等地,2019年12月,魁省经济厅长Pierre Fitzgibbon率经贸团访问了上海、浙江等地。魁省在北京和上海原有两个办事处,2016年9月和2019年1月,又分别在青岛和深圳设立了商务办公室。 与此同时,中国方面也派出不同的代表团访问魁省,引起轰动的是2016年9月李克强总理对蒙特利尔的访问,除了出席由加中贸易理事会主办的第六届加中经贸合作论坛和小特鲁多总理在蒙特利尔会展中心举行的大型欢迎活动,李克强总理和小特鲁多总理访问了加拿大人冰球队的主场Bell Centre,并为华裔孩子训练赛开球。李克强总理还在下榻宾馆接见了魁省省长和蒙特利尔市长。这是自1983年以来中国国家领导人再次到访蒙特利尔,为推动中国和魁北克、蒙特利尔友好合作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地方层面上,蒙特利尔与上海早在1985年就建立了姐妹城市关系。领区内友好省市还包括魁北克与山东、新布伦瑞克与河北,魁北克城与西安市等。2015年,Denis Coderre市长访华的一场重要活动,就是出席上海举办的蒙特利尔与上海姐妹城市关系30周年庆典,Coderre市长还在访问深圳时签署了两市的友好交流与合作协议,次年,深圳作为主宾城市参与了蒙特利尔灯光节。2017年6月,世界大都市协会(World Association of Major Metropolises)第12次会议在蒙特利尔召开。小特鲁多总理、Philippe Couillard省长和全球150多个城市市长出席活动,中国人民对外友协及北京、上海、广州、长沙、武汉、福州、杭州等城市派团与会。期间,广州市与世界大都市协会亚洲秘书处共同举办了“城市在行动:城市创新与地方履行全球议程”论坛。 经贸科技往来 中国非常重视魁中经贸与科技往来。中国连续多年成为魁省第二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二大出口目的地。2019年中魁贸易额163亿加元。其中魁省自中国进口130亿加元,向中国出口33亿加元。2018年,中国开始举办进口博览会,魁新两省经济部门和企业积极参与,魁省经济厅还成为进博会招展合作伙伴并在展会期间举办魁北克日活动。 中国驻蒙特利尔总领馆非常重视中魁在科技领域的合作,三任总领事也很关心由加拿大医生尤其是魁北克医生参与的“当代白求恩在行动”慈善活动。白求恩虽然出生在安大略省,但在蒙特利尔度过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8年。在这里,他找到了生活的目标,完成了职业上的突出成就和重要医疗器械发明,接触到共产主义并最终加入共产党。2011年 ,麦吉尔大学健康中心胸外科医生岑颖干开始在中国尝试进行医学慈善交流活动。同年11月,七天记者在蒙特利尔采访了他,发表文章《当代白求恩》,引发读者关注,从那时起七天传媒开始积极参与推动这一活动。2014年,七天传媒出版社出版了《当代白求恩在行动》一书,时任总领事赵江平为书写了序言,时任中国驻加拿大大使罗照辉专程从渥太华来蒙特利尔,在蒙特利尔总领馆亲切会见了当代白求恩行动小组成员。小组成员如岑颖干、孙功铎、马楠等多次获邀出席总领馆举办的各种活动。三任总领事也应邀多次出席麦吉尔大学健康中心基金会“白求恩基金“慈善晚宴、参观医院等活动。陈学明总领事总策划了描述当代白求恩在行动活动的纪录片《加拿大的中国英雄》,由加拿大纪录片导演Craig Thompson执导。 三任总领事到任后的一项重要活动,就是拜访在本地取得重大学术、艺术成就的科学家、艺术家,敬重、关怀之情溢于言表。同时领馆也邀请他们出席多场本地一些重视对华关系与合作机构的活动,比如春节、国庆、午餐会、晚宴等,进一步加深祖籍国与海外学者的联系,把中国的发展成就及时传递给侨社。 教育合作发展 1980年,魁北克省政府与中国政府签署了关于高等教育的合作谅解备忘录,为魁中间教育交流与合作打下了基础。2005年,魁北克省在加拿大率先与中国签署关于相互承认高中后学历、学位和证书的合作协议,进一步夯实双方教育交流与合作,对联邦其他各省与中国的教育合作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奠定了魁中关系的真正基石。在此政府合作的基础上,魁北克和中国之间开展了一系列机构间的合作。 2011年,中国驻蒙特利尔总领馆设立以来,在总领馆的支持与协助下,魁省与中国教育科研机构交流越来越频繁,本地高校均与中国签有教育交流合作协议,开展多项教育与科研合作,成果丰硕,惠及民众与社会。教育资源丰厚的魁北克省也成为中国学子海外留学的重要选择之一。目前中国在魁北克高校各类留学人员超过2万人,在本地国际学生数量中名列前茅。麦吉尔大学、蒙特利尔大学、拉瓦尔大学、康考迪亚大学等还与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签署高层次人才培养合作协议,接受中国国家公派留学人员进修深造。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还通过中国驻蒙特利尔总领馆向本地高校提供中国政府奖学金,资助魁省与新省公民赴华留学。 中国驻蒙特利尔总领馆成立以来,致力于为领区内中国留学人员提供及时高效的领事保护,为中国留学人员合法权益和人身安全提供保障。疫情期间,引导中国留学人员遵守当地疫情规定,为留学人员提供紧急防疫物资。为鼓励优秀留学人员继续深造,总领馆每年指导和接受留学人员申请自费和公派留学奖学金,促进中魁教育交流高层次发展。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总领馆积极促进中魁人文交流与语言合作,寻求多方途径为喜欢中国文化、渴望了解中国的本地青少年提供平台和服务,通过连年举办世界“汉语桥”大学生和中学生中文比赛领区预赛,推荐优秀选手赴华与来自全球的汉语学习者交流比赛。2016年,麦吉尔大学学生安德烈一路过关斩将,问鼎汉语桥世界冠军。三任总领事也获邀在当地大学演讲,解读中国,帮助师生们了解真实的中国。领区内成立了魁北克和新不伦瑞克省两所孔子学院,提供符合本地需求的汉语教学和丰富的汉语教学资源,举办本地民众喜闻乐见的中国文化活动,每年还组织中学生、大学生代表团访问中国,为学生学习汉语、本地民众了解中国文化提供了重要平台和窗口,极大地促进了魁中、新中间民众的相互理解和友谊。 文化交流互鉴 2012年9月,由七天传媒承办的《海南文化走进加拿大》活动在蒙特利尔拉开帷幕,赵江平总领事在尚未完成装修的总领事官邸会见了海南代表团 ,这是总领馆建立以后中国第一个到访魁省的文化交流活动。当年10月,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访问蒙特利尔,在艺术广场和残疾人学校的演出受到本地观众的热烈欢迎。2013至2014,加中两国举办了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魁省扮演了重要角色。2013年2月,中央芭蕾舞团《大红灯笼高高挂》剧组赴蒙特利尔巡演;6月,龙神道乐队参加蒙特利尔爵士乐节;7月,四川凉山歌舞团参加在蒙特利尔植物园举办的国际立体花坛大赛“中国文化周”活动;2014年春节前后,蒙特利尔举办了“中国文化月”, 华人春晚、五洲同春、蒙特利尔交响乐团的“聚光中国”、中国儿艺、四川乐山现代舞团、上海京剧院等多个团组访问蒙特利尔,加上“中国当代视觉艺术展”等展演活动,使得中国文化在魁省掀起一股热潮。2014年7月和10月,北京学明艺术团和南京书画院代表团分别来蒙特利尔演出、办展,11月,中国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到访蒙特利尔,为系列活动画上圆满句号。 魁北克方面,2014年10月,加拿大作为第16届上海国际艺术节主宾国,组织了蒙特利尔交响乐团、七手指剧团、En Masse涂鸦等赴上海展演。Philippe Couillard省长访华期间,会见了中国文化部有关领导,双方就进一步加强魁中文化合作交换了意见。 2015-2016年,加中首次共同举办“文化交流年”活动。作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7月,辽宁渤海大学学生艺术团参加了在蒙特利尔举办的加拿大国庆日巡游活动;9月,南京文化代表团在蒙特利尔举办“中国南京文化周”,还在总领馆举办的“中国文化妇女茶会”、国庆招待会上进行了演出;11月,正在深圳访问的Coderre市长和赵江平总领事分别在两地同时宣布深圳为第17届蒙特利尔灯光节主宾国代表城市。2016年春节期间,深圳、上海代表团为蒙特利尔观众带来了精彩的室内外演出,加上蒙特利尔新春灯会、“东方香韵”新年音乐会等,将“加中文化年”活动推向高潮。2016年7月至12月,首届蒙特利尔龙舟文化节、首届加中国际电影节、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中国电影单元、加拿大演出交易会举办的“加中演出行业交流会”等在蒙特利尔分别举行。中国儿艺、中国歌剧舞剧院管弦乐团、江苏歌剧舞剧院带来的剧目先后在魁北克各地巡演,魁北克夏龙湾秋之梦艺术节举办的“中国情绪”主题画展、Brossard文化宫举办的“长城黑白摄影展”、魁北克工艺艺术博物馆举办的“六合农民画展”等多项展览活动锦上添花,在魁北克当地民众中大受欢迎。 2017年,蒙特利尔推出了“欢乐春节”活动。庙会、春晚、新年音乐会、亲情中华等活动轮番上演,吸引20多万人参与,受到本地各界人士的关注和喜爱。当年也是加拿大成立联邦制国家150周年,蒙特利尔建城375周年,中国元素在魁北克格外耀眼。中国在海外最大的园林–梦湖园经过整修重新开园;“九狮献瑞”亮相Gatineau市立体花坛展;华人身影出现在魁北克省庆、加拿大国庆、蒙特利尔圣诞等大型巡游游活动;龙舟节、电影节、画展、各种民间来访的艺术活动、参与魁北克各地艺术节的中国学生才艺表演等轮番上演,从多领域、多渠道推动了魁中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 Read more

华裔选民的力量:两选区翻盘

七天记者 颜宏 在去年疫情爆发之初,由于初期对新冠病毒的不了解以及西方媒体对中国抗疫的负面报道,各种似是而非的信息在网络媒体上流传,再加上美国政客,比如“不靠谱”总统特朗普的信口雌黄,不断把“中国病毒”、“功夫流感”挂在嘴边,在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一波针对华裔、乃至亚裔的仇恨潮、歧视潮,排斥潮……并延续至今,这种大范围对亚裔的仇恨、不友好的社会氛围给华裔参政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而由于孟晚舟事件引发的中加关系倒退甚至冲突也让华人在加拿大民众中的原有好印象有所下降,这些因素都给今年参加联邦竞选的华裔候选人的竞选之路带来很多的不确定性,让最终决定参加竞选的华裔候选人数量创10年来最低,但华裔候选人的成绩却非常亮眼,不仅保住上次大选的8个席位,还有望增加一人。 截止到记者发稿时为止,安省5名争取连任的华裔候选人都获得了胜利,分别是Markham-Thornhill选区自由党的伍凤仪(Mary Ng)、Don Valley North选区的董晗鹏(Han Dong)、Scarborough North选区的陈圣源(Shaun Chen)、Scarborough-Agincourt选区的叶嘉丽(Jean Yip)、Wellington-Halton Hills选区保守党的庄文浩(Michael Chong),而Markham Unionville选区自由党候选人蒋振宇(Paul Chiang)第一次参选就赢得了选举,可喜可贺,至此仅安省的华裔议员就有六人。卑诗省的Vancouver East选区的新民主党华裔议员关慧贞(Jenny Kwan)轻松连任,Richmond Centre选区的华裔议员黄陈小萍(Alice Wong)以37.1%的支持率落后于自由党的政治新秀缪宗晏(Wilson Miao),不论结果如何,这个选区的获胜者都是华裔。另外安省Spadina-Fort York选区的原自由党候选人、后因性侵丑闻而在投票前两天被踢出自由党的黄启荣(Kevin Vuong)在选区获胜,因来不及更改选票,20日选举当天他仍然代表自由党,而投票时不知就里的选民目前要求他辞职。 两华裔连任受挫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除了自2004年以来连续当选的资深保守党议员庄文浩连任成功外,其余的保守党华裔候选人全部折戟,包括已经连任四届国会议员的资深政客黄陈小萍(Alice Wong)。 陈小萍1948年生于英属香港新界屯门的一个贫苦潮州人家庭,家里经营农场生意。她自小勤学刻苦,家人都愿意支付昂贵的学费助其升学,后入读元朗公立中学,中五毕业后出来做事一年,再凭其会考成绩考入葛量洪教育学院(今香港教育大学),毕业后回到元朗乡议局中学任教。1973年,陈小萍到英国里兹大学深造一年,然后回港继续教书。陈小萍在中学时代和丈夫黄以诺相识相恋,但黄以诺在70年代中期随家人移民温哥华,陈小萍也在80年代移民温哥华,与黄以诺结婚后冠以夫姓,夫妻二人以经营餐馆为生。经营餐馆的黄陈小萍业余时间在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修读教育学士课程,同时在温哥华社区学院(VCC)教英语。1988年,和当时的国泰电视(新时代电视前身)合办英语教学节目,又曾在加拿大中文电台AM1470担任过客席时事评论员4年。由于她会讲流利的潮州话,后成为温哥华潮州会馆的会董和潮州同乡会的顾问。2000年,黄陈小萍加入了当时的加拿大联盟(保守党前身),但在当年的大选中落败;2004年再次参选,再次落选;2006年的联邦大选她没有参加;2008年联邦大选,她再次代表保守党与寻求连任的陈卓愉于列治文选区交锋,以超过对手半数的高票获胜;2011年的大选中,黄陈小萍以超过对手8000多票的成就成功连任,同年5月,哈珀委任黄陈小萍为联邦耆老事务国务部长,成为加拿大首位华裔女部长;2015年的大选,她以400多票领先对手而险胜,同年11月入选反对党的影子内阁,成为小型企业事务评议员;2019年她以49%的支持率再次获选。今年的选举结果虽然还没有最后宣布,但在该选区184个已清点完毕的选票箱(总数为185个)中,以691票落后同样出生于香港的华裔缪宗晏,基本上败局已定。 另一个争取连任的保守党候选人赵锦荣(Kenny Chiu)也在Steveston-Richmond-Est选区败北。赵锦荣出生在香港,1982年,在他17岁时来到加拿大留学,大学毕业回到香港后,便开始替自己与父母申请移民。自萨斯喀彻温省大学毕业后,他一直从事电脑软件程序设计工作。1992年开始,他就在加拿大高科技的龙头企业——MacDonald Dettwiler and Associates (MDA)从事软件工程工作,担任高级经理。长期以来,赵锦荣在温哥华华人电台担任时事评论员,针砭时弊。2011年至2014年期间,担任列治文学务委员。2015年联邦大选,代表保守党出战,但最终落败。2019年的大选,他终于以41.8%的支持率,2796票的优势如愿。但在今年只获得了33.4%的支持率,以3360票的差距败给了自由党候选人Parm Bains。 保守党对华政策引反弹 这次卑诗省的两个华裔保守党选区全部由蓝转红,和保守党对华的强硬立场有着紧密关系。在疫情中当选的党领欧图(Erin O’Toole)是一个坚定的主张对华强硬分子,也是保守党内著名的极右翼分子、反华急先锋。他因持有和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基本一样的观点而被称为“加拿大的蓬佩奥”。在他主导下的国际外交政策中把中国当成了假想敌,认为要恢复加拿大在国际上的地位,就必须采取以下政策: * 推动自由与人权,与香港、台湾、叙利亚和伊朗人民等站在一起,为自由而战,捍卫包括藏人、维吾尔人和库尔德人在内的被压迫人民的事业。 * 反对俄罗斯的侵略并支持乌克兰。支持乌克兰成为与广泛的西方世界融合在一起的经济、政治和安全伙伴。 * 扭转杜鲁多对共产主义中国的绥靖和贬低民主印度的态度,认真对待加拿大作为印太国家的地位。 * 认识到中共政权构成的威胁并制定计划,包括:与澳大利亚、韩国和日本等国家合作,提升与印度的关系;与印度太平洋地区志趣相投的国家合作,加强安全、贸易和其他联系;抵制中共渗透加拿大机构和恐吓华裔加拿大人的努力;禁止华为参与5G;限制中国国有企业在加拿大经济中的角色,暂停加中议会协会等。 除了政策上的反华,保守党也做出了很多实际反华行动,让更多民众对中国以及中国人的负面印象增加,在某种程度上变相鼓励了针对华裔,乃至亚裔的歧视言行,比如在疫情爆发后不遗余力地抹黑中国是病毒发源地,应被追责,批评中国的抗疫政策等等;在BBC炮制出有关新疆“强迫劳动”、“系统性强奸”等虚假报道后迅速跟进,由华裔议员庄文浩提出动议要求国会众议院确认中国政府在新疆实施“种族灭绝”政策并最终获得通过,使加拿大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国家议会层级明确给中国定下“种族灭绝罪”的国家;欧图还一个劲儿地抛出“因人权问题,中国不适合主办2022年冬奥会”的提议,不断呼吁各国抵制北京冬奥会。 在今年的联邦大选中,选民更关注疫情、经济、民生、环保等内部问题的情况下,主要政党都对外交事物进行了弱化处理,但欧图依然没忘在竞选中打中国牌,在一项经济就业计划中就明确指出保守党提出的“加拿大复苏计划”将是与加拿大价值观一致的国家合作,限制和非自由国家的合作。这里说的非自由国家就是有针对性地暗指中国,包括禁止中国的国有公司收购加拿大本土企业,以此来保护本地就业;加拿大退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因为这是中国政府用来扩大其在亚洲影响力的政治工具;调整产业链布局以远离中国等。而与自由国家合作的关键是寻求签署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英国的四国联盟(CANZUK)协议,以建立更强大的贸易和外交关系,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重拾被特鲁多中断的加拿大、印度自由贸易谈判,寻求与印度建立更深层次的关系以作为印度-太平洋战略的一部分。 而赵锦荣提出的一份没有通过的法案更是引发了华人社区的广泛关注。这份名为《建立外国影响登记》的法案(Bill C-282 An Act to establish the Foreign Influence … Read more

特鲁多,难题多多

M. Trudeau, de profil, se fait prendre en photo (égoportrait) aux côtés d'une femme. Les deux sourient et portent le masque. Ils sont entourés de gardes de sécurité et de journalistes.

七天记者 颜宏 在第四波疫情的威胁之下,兴师动众、劳民伤财的第四十四届联邦政府选举投票结束了,尽管到截稿时为止,全国还有十来个选区的最终计票结果还在清点中,但不影响大局。今年的选举结果几乎和议会解散前一模一样。截止到目前的结果是自由党获得了158席,比上一次多了一席;保守党119席,比上一次少了两个;魁北克政团赢得了34个席位,比上次多了两个;新民主党获得了25个席位,比上一次多了一席;绿党获得2个席位,比上一次少了一个。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今年投票率只有58.5%,是加拿大选举154年历史上最低的,上一次低于60%的投票率还是2008年保守党哈珀(Stephen Harper)上台时的58.8%。即使在疫情的影响下,选择通过邮寄方式投票的选民数量大幅增加,加上还没有清点完的邮寄选票,这次的投票率估计也就在60%左右。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就是民众普遍认为这次选举毫无意义,开始对加拿大的选举体制是否能有效运转产生怀疑而不愿意参与。 天价选举重回起点 不顾民众和反对党的反对而执意提前两年发动大选,在耗时36天、耗资6亿多加元后,特鲁多和他的自由党继续赢得少数执政地位,可以再组建一个任期4年的少数政府内阁,依然没有获得梦寐以求的多数党地位(最少170席),这对主动发动大选的特鲁多来说无异于挨了一记耳光。而经过充分准备、选择对自己最有利时机发动且在选前民调中大幅领先的自由党不仅没有达成愿望,还在竞选过程中民意支持率一波三折,一度要做最终失去执政权、沦为在野党的准备,如果不是自由党在疫情中表现得还算中规中矩,死亡率和疫苗接种率等关键指标都过得去,同时对手保守党太弱以及保守党执政的阿尔伯塔省疫情“爆雷”,再加上意外发生在英语辩论期间针对魁北克省的歧视问题,这次选举的结果自由党未必能笑到最后。很多人都说这次选举是选民对特鲁多的一次信任投票,结果是选民很不情愿地用选票告诉自由党:我们并不完全信任你,但还是决定再给你一次机会,你也不能信马由缰,所以要用反对党来牵制你。 从选举结果看,今年选举的所有主要政党都是输家。自由党没能赢得多数席位,保守党也没能说服像蒙特利尔、多伦多这样大城市的选民他们能更好地带领国家前行,而没有这些城市选区的支持根本不可能在加拿大执政。党领欧图(ErinO’Toole)试图带领保守党向中间靠拢的举措还激怒了西部右翼势力,让保守党在阿省和萨省失去了好几个选区。选前信心满满将获得40个议席的魁北克政团最终只获得了34席,还是在魁省省长François Legault出来站台的情况下,最终结果令人失望。与当年党领Thomas Mulcair因为只获得了44个议席就被认为太失败不得不黯然辞职而表现出积极进取的新民主党不同,现在的新民主党在驵勉诚(Jagmeet Singh)的带领下很满足于获得的二十几个席位,做一个联邦政治中大部分时间陪衬,不时起一下关键作用的小党。堂堂一个政党的党领除了提些空洞而不现实的口号外,就剩下在Tik Tok、Instagram等社交媒体上卖萌,和原住民社区共情了,如果曾掀起“橙色浪潮”的杰克·林顿(Jack Layton)泉下有知,估计要气得掀开棺材板跳出来了。在全球注重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的历史机遇中,以环保为宗旨的绿党不仅没能抓住机会,还因为内部激烈的斗争、模糊不清的定位以及糟糕的组织能力而惨败,不仅其党领保罗(Annamie Paul)在全程专注的自己选区内只获得第四名的成绩,成为参加党领辩论中唯一没能进入国会的党领,还让绿党的投票率从上次大选的6.6%降低到今年的2.2%,下降了4个百分点。保罗的党领地位估计保不住,如果不是再次当选的原党领梅(Elizabeth May)回来接任,绿党又将进入新一轮漫长而有可能又是一地鸡毛的党领选举过程。 如果说这次花费巨资而毫无用处的选举还有一点点可取之处的话,就是选民对置国民利益不顾而捞取政治资本表现出来的愤怒会让一部分政客冷静下来。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尽管是少数政府执政,但加拿大政坛将会相对稳定,因为无论是执政党还是反对党都不敢轻易再发动新的大选。 2021年选举结果 2019年的选举结果 新一届政府 困难重重 难看的胜利之后,特鲁多延续他过去的传统,一大早前往其选区所在的蒙特利尔橙线地铁Jarry站感谢选民。在人们的簇拥中,看起来精神抖擞的特鲁多开心地与人合照、自拍,给粉丝签名,引得部分粉丝惊喜大叫,但也不断有过路人问特鲁多“花6亿多值得吗?”,“花费6亿多元获得这个结果,你满意吗?”特鲁多一概装听不见,不予回答,继续微笑着和粉丝互动,其实欢笑的特鲁多心理很清楚,这次选举过后他和自由党的日子将更加艰难,这一点从他大选结束凌晨一点发表胜选演说时疲惫的表情就可看出。 为了获得选民的支持,自由党曾在疫情和健康、经济增长、气候变化、民生、原住民社区等诸多领域提出多项竞选承诺,重新执政后就需要付诸于行动并实现这些承诺,不能再继续停留在口头上。不过稍微梳理下就会发现,摆在自由党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中至少有5个方面前途暗淡,或者说从自由党6年来的执政经验来看还没有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首先就是经济恢复必须解决的劳动力人手短缺问题,这已经成为全国性的危机,特别在魁省、安省和卑诗省等经济大省。在刚刚过去的6月份,全国有81.6万职位因无法招到人而空缺,其中仅魁省就有21.9万,这些职位的平均时薪在22元左右。与此同时,加拿大的失业率又达到8.1%,如此高的失业率和如此多的职位空缺显然是不合理的,从去年开始就不断有企业主、商会站出来表示联邦政府慷慨的疫情救济金阻碍了人员招聘,这项补助政策原本应该在今年10月23日结束,现在随着自由党的再次上台可能会以另一种方式继续存在。自由党在竞选中承诺了多项让人们重返工作岗位的就业和商业福利,目标是要恢复疫情期间失去的100万个工作岗位,不过仅靠发钱是否能解决劳动力紧缺的问题还存在疑问。 其次是政府债务问题。根据议会预算办公室(PBO)的数据,仅今年财政年度的赤字预计将达到1380亿元,这将使联邦债务总额膨胀到惊人的11940 亿元。但在自由党人的认知里,只要GDP的增长超过利率,且偿债费用保持在较低水平的话,为刺激经济、保障民生而进行激进的债务扩张就是可持续性的。因此自由党只注重降低联邦债务与国民生产总值 (GDP) 的比率,也就是说只要降低债务相对于经济的比重即可,而不需要关注债务数额多少。这个理念没错,不管是债务规模扩大也好,赤字不断增加也罢都不是问题,只要经济增长的速度足够快,债务在社会经济中的比重就会不断下降,最终降低到对经济发展而言无关紧要的比重,这也是二战后加拿大摆脱巨额战争债务的成功方式,但问题是那时有个全球性的战后经济大爆发的背景,保证了加拿大的经济增长,现在的问题是疫情后如何刺激并保证经济增长?这才是加拿大经济的最大难题,也是新冠病毒疫情之后,全球所有国家都面临的问题,大家的日子都很难过。 第三是与债务相对应的增加政府收入问题。今年选民对投票参与热情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各党都没有拿出有说服力的经济政策纲领,都是各种“花钱方案”,而没有提出提振经济,促进投资增长的办法。在自由党政府今年春天提出的财政预算中列举了多项增加收入的政策,比如对非加拿大人、非居民拥有的空置物业征收一项1%的国家税,并从2022-23年开始执行,但却没有给出具体的信息,比如判断房屋“空置”的标准是什么,哪个机构以何种方法来征收等;再比如对香烟、电子烟以及豪华商品征税等。另一张牌是从2022年1月1日起对谷歌、Facebook、Netflix、Amazon和Spotify等互联网巨头征收3%的数字服务税,夸口说仅这一项可每年带来约6.8亿元的收入,在5年内给加拿大带来34亿加元收入。不过这笔税收能否收得上来还很难说,一方面这些互联网巨头早就采取各种方法在世界各地避税、逃税,自由党的预算案中都没提及“避税天堂”的名词,更别说设立措施堵截资金的流向了,况且这也需要全球合作才能实现;另一方面是这些巨头的母国——美国的强烈反对。美国贸易代表早就指出正在考虑对6个已经征收数字服务税的国家征收高额关税来反制,这些国家分别是奥地利、印度、意大利、西班牙、土耳其和英国,包括美国的铁杆盟友英国,如果加拿大真的从明年1月开始征收数字服务税,定会招来美国的报复,征来的税是否能抵偿美国的报复加税还很难说。 第四是与经济紧密相关的令人忧虑的高通胀率。疫情爆发以来的通货膨胀率一直在稳步上升,今年8月份的通货膨胀率更是高达4.1%,是18年以来最高的,看趋势还会持续下去。这一轮小到食物,大到房子的商品价格上涨虽然有疫情的暂时性因素,但经济专家们普遍认为已经蛰伏了三十年的通货膨胀这次真的要来了。因为过去多年美联储带头采取超低利率加量化宽松的刺激经济措施,不管经济是否真的受到刺激,金融市场却实实在在地充斥着泛滥的货币。国际市场流动性泛滥,国际资本借实体经济的供需失衡趁机投机炒作,推动大宗商品尤其是工业金属和农产品价格的大涨,从而加大了各经济体的通胀压力,成为通货膨胀的温床。当市面上用来流通的钱多到超过经济增长的需要和货币背后的物质基础时,货币购买力也就小了,对于居民来说,直接体验就是“东西变贵了”,钱不值钱了,不仅会直接影响民生,还会导致资产泡沫化,进而加大金融市场风险等负面影响。面对通胀的风险,特鲁多的自由党没有提出任何减轻通胀压力的措施,还表示会一如既往地坚持量化宽松政策。加拿大央行则采取“鸵鸟政策”,多次重申现在的通胀是暂时的,更不会提出降低通货膨胀的具体措施,加拿大的通胀压力在可见的未来无解。 第五是住房问题。加拿大是G7国家中住房率最低的,每1000名居民中只有424套住房,房价却是增长最快的。面对持续高企的房价,自由党承诺了一系列措施帮助加拿大人置业,包括设立首套住房储蓄账户(first home savings account),允许40岁以下的加拿大人为他们的第一套住房储蓄4万元,并在买房时免税提取;把首次购房者的税收抵免从5,000元增加一倍到10,000元;在未来四年里建设、保存或翻修140万套住房以增加住房供应;在未来两年内禁止外国人拥有加拿大住房;对住宅房产征收“反炒房税”(anti-flipping tax),房主必须持有房产至少12个月,否则将面临重税;增加房价透明度,方便买家了解近期房屋销售价格的历史,要求代表买卖双方的房地产经纪人披露更多信息等,但最终的结果如何还很难说。 除了上面提到的5点,特鲁多面对的难题还有很多,包括如何控制加拿大的疫情、和原住民和解以及解决原住民社区各种民生问题、多项环保目标没有达成、孟晚舟事件如何解决等等,相信胜利带来的喜悦很快就会被各种焦头烂额所取代。

加拿大选举制度概述与投票指南

■ 七天记者 梓丰 加拿大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这意味着,加拿大是一个君主和民主共存的国家,目前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只是加拿大名誉上的国王,不负责具体的事务,具体的执政权由公民投票选出的代表行使。 加拿大公民可以在三个政府级别的民主选举中投票: 市政级(乡、镇或城市) 省级或地区级(省或地区) 联邦(全国) 现在进行就是联邦级别的选举,全国按人口等因素划分为300个选区(差不多是每10万多人一个选区)。由于人口是会不断增加的,因此大约每过10年,就会增加一些选区。例如今年加拿大有338个选区,而在保守党哈珀执政时期,加拿大只有308个选区。今年联邦议会也就有相应的338个席位。每个选区都要在大选中选出代表自己的国会议员,赢得议会席位最多的政党成为执政党,党领则自动成为加拿大总理。 多数政府和少数政府 当一个政党获得的议会席位超过全部席位的半数时,这个政党就在议会中处于绝对优势地位,这一届政府被称为多数政府。多数政府由于掌握着国会中的大部分议席,所以只要提出法案,就一定能够在投票环节中被通过。这种政府的好处是办事比较有效率,不会将纳税人的钱浪费在大量的辩论环节上,坏处则是容易形成独裁,比如特鲁多推出的大麻合法化、大量接收难民等富有争议性的政策即使遭到其他政党的大力反对最后也都获得通过。 如果获得议会的议席没有超过半数就是少数政府,其优点和缺点正好和多数政府相反。由于没有掌握多数议席,所以执政党在推出法案的时候,需要拉拢甚至讨好反对党或其他议席较少的党,才能获通过,政策方针不容易走极端。缺点则是办事缺乏效率、无休止的辩论,大量耗费纳税人的钱却没有成果。 在加拿大,多数政府一般都会干满一个任期,也就是4年,再举行大选。少数政府的平均寿命只有两年多一点,在野党只要联合起来,通过一个不信任案,政府就垮台了,就要开始下一次的选举。 选区和投票站 全加拿大共有338个选区,至于你属于哪个选区,可以进入加拿大选举局的网站(election.ca),输入你的地址和邮政编码,就能查到。每个选民都被分配了一个特定的投票站去投票。可以在收到的选民信息卡上找到相关信息,通常是选民住址附近的学校、教堂或者社区中心等地,选举委员会也会在所有投票站地址确认后提供一份清单供查找。上次大选全国共设立了72,857个投票站。 注册 投票过程的第一步是注册。加拿大选举局的在线服务可帮你检查或更新你的投票信息。如果你尚未列入名单,则可以在线注册驾驶执照或省或地区身份证,也可以使用其他ID。如果你在选举日前满18岁,你现在就可以注册准备投票。 选民和证件 要求是在投票日那天年龄在18岁或以上的加拿大公民,并提前在加拿大选举局注册,如果你还没有注册,也可以进行投票,但要确保带上正确的文件。包括证明身份的证件以及当前住址的文件。最简单的身份证件是驾照,其他任何有你的照片、姓名和地址并且由联邦政府,省政府或你所在市政府签发的身份证都可以。 如果你没有这些身份证明,也不用担心,诸如银行文件、信用卡、水电费账单,省级医疗卡、图书馆卡或学生证等任何两种也可以。甚至可以使用你的选民信息卡以及另一张身份证明。即使上述的文件已经过期,如果姓名和地址与选民名单相同,仍然有效。对于你通过电子方式接收的信息(例如电子文件或电子发票),可以接受打印输出,也接受电子通信设备,如手机上显示的影像。   投票方法 投票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到选区投票站投票,或到任何加拿大选举局办公室投票,或通过邮寄投票等。如果你提前申请,可以在宣布大选后通过电子邮件投票。 疫情防控 今年受疫情的影响,去投票时需要遵守防疫规定,包括必须佩戴口罩,到达时手部消毒,一次性铅笔或者自带笔,与其他人保持2米的距离,投票站工作人员前面设有机面板等。 投票日 今年的投票日是9月20日,星期一,尽管全国各地的投票时间略有不同,但所有投票站都会开放12个小时,一般是早上8点到晚上8点。 预先投票日 如果你不能在投票日去投票,也可以在预先投票日到指定的投票站投票。这些投票站一般会在选举日前一周的周五、周六、周日和周一开放。今年的预先投票日是9月10日、11日、12日和13日。 投票程序 1. 进入投票站时,一名选务人员会迎接并引导你到适当的桌子。 2. 在桌子上出示你的身份和住址证明。 3. 选务人员会在选票上小签,折叠后交给你。 4. 走到投票屏风后,在选票上选择候选人然后折好(出于保密目的)。 5. 将选票还给选务人员,他们需要撕去存根。 6. 将你的选票投进票箱。 候选人 每个选区都有多个候选人参选,争取一个席位。如果你想知道你所属选区的候选人有哪些,他们分属哪个政党,建议你在投票日前三周左右去加拿大选举局的网站查找,只要找到你的选区,就会有完整的候选人名单,甚至还可以找到你的选区过去大选的结果。

关乎利益 慎重选择 ——联邦5大政党部分政策比较

七天记者 颜宏 下周一就是加拿大第44届联邦大选的投票日,而对很多人来说可能到底选谁还是一个难题。下面我们再来梳理下五个主要政党的政治主张,其中一部分政党纲领已经在《七天》报8月26日出版的《大选造势竞相开 花式许诺满天飞》之中刊出,这里不再赘述。本文着重列出主要政党后续推出的纲领,且以华裔关系较为密切的疫情、健康、移民以及外交事务等主题为主,以方便读者做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上次大选中全军覆没的人民党卷土重来,越来越滑向右翼极端,反对戴口罩、反疫苗、支持暴力示威,吸引了一些选民的主意,可能会在本届大选中分散一部分保守党的选票。本文限于篇幅,对此党不做介绍,有兴趣的读者可查看新闻或其官网。 项目\政党 自由党 保守党 新民主党 魁北克政团 绿党 疫情 -要求所有乘坐联邦管辖交通工具的人必须接种疫苗,包括飞机、火车、船舶等; -提交法案要求大型企业、组织的员工接种疫苗; -投资1亿元研究COVID-19对健康的长期影响; -强制所有联邦雇员接种疫苗,并准备给各省政府拨款10亿元推行疫苗护照。 -不强制人接种疫苗,鼓励没有接种疫苗的人戴口罩; -建立全国性的快速检测系统,特别是对到达旅客、穿越国境的旅行者等; -扩大加拿大的疫苗生产能力。 -主张强制所有的公共服务工作人员接种疫苗; -设立国际间乃至国内省际旅行用途的疫苗护照。 -不相信有手段能强制公务员接种疫苗,但希望更多的人接种疫苗; -推崇疫苗护照政策; -要求药企取消疫苗专利,以便加拿大能自主生产疫苗,并在世卫组织中担任重要角色。 -不主张强制接种疫苗,可采用其他办法控制病毒传播,比如快速检测; -对疫情前老人院的情况展开全国调查,对造成老人院疫情严重的人员追责; -投资个人防护用品生产和疫苗研发。 健康 -5年内投资90万元改善老人院系统,包括培训5万名护工,提高护工工资至每小时25元; -帮助公共医疗系统增聘7500名家庭医生和护士; -投资60亿元来取消医疗服务等候名单; -4年内投资4亿元建立远程医疗服务系统; -5年内向各省转移450亿元用于精神健康服务; -投资1.16亿元建立全国瘾君子热线,改善与成瘾物质相关的服务项目; -6年内投资2980万元改善临终关怀服务; -5年内投资1220万元建立全国统一的安乐死规范; -不再给予反堕胎组织资金补助; -投资5亿元解决愈演愈烈的阿片危机; -5年内将医生、护士专业学生贷款的豁免金额从 4万元增加到 6万元,并为创建自己诊所的人提供1.5万元税收减免; -五年内投资2860元用于研究抗生素的耐药性; -2000万元用于建立全国妇女健康研究所; -1540 万元用于创建抗击自闭症战略; -三年内斥资 2000 万元建设八个血浆采集点。 -承诺增加至少6%的医疗转移支付,意味着10 年间支付 600 亿元; -建立一项心理健康行动计划,通过给予25%税务抵扣的政策鼓励雇主把员工的心理健康列入保险计划,允许心理健康慈善机构和非营利组织获得价值1.5亿元的政府心理干预合同,并建立一条全国性的自杀热线; -3年内投资3.25亿元建立1000个戒毒中心位置和 50 个社区中心,并要求执法机构把打击的目标对准贩毒者而不是吸毒者;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