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方言这么美》:方言中的冬至

12月22日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这是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漫漫长夜后,我们一起静待春风吧。《中国电视》邀您在《方言这么美》中,感受广州话、潮州话、客家话和闽南话这些中国地方方言里的冬至。 (焖饭) 冬至吃冬节圆,其实就是祈求家人团圆,家族和谐。对中国潮汕地区的人来说,冬节是仪式感十足的小过年,所以有“吃过冬节圆,就算大一年”“冬节大过年”的说法。冬至那天,全家人都需要喝上一碗冬节圆熬成的甜汤,寓意着添了一岁。 中国粤东地区的客家人到了冬至一定要做“焖饭”。煮饭时用小火慢慢熏,让饭在蒸汽中慢慢熟,这就是客家人所谓的焖。这是一种最简单的食补法。用白糯米加上三层猪肉,在锅里焖熟后,加上味料、蒜苗或葱花,即做成了美味可口的糯米饭。 (碨米绞粞搓红丸) “咱厝人,冬至时,碨米绞粞搓红丸,搓糖粿,无稀奇,捏住捏狗捏金鱼……” 这是一首闽南童谣,不仅描述了中国闽南地区过冬至的热闹景象,还讲述了什么是“碨米绞粞搓红丸”,充满闽南地区文化特色。除了有童谣,中国作家冯骥才对冬日也有描述,他在《冬日絮语》中,带我们进一个崭新的冬日,打破人们对冬日的固有印象,带我们走进冬日,触碰冬日,发现冬日意想不到的美,“我从大地注视着这冬天的脚步,看看它究竟怎样一步步,沿着哪个方向一直走到春天。” 冬至已至,愿美好如期而至。 《中国电视》邀请您关注《方言这么美》更多精彩内容: 广州话:https://yspapp.cn/Fl2 闽南话:https://yspapp.cn/Fl3 客家话:https://yspapp.cn/Fl4 潮州话:https://yspapp.cn/Fl5  

中国电视-《良渚》: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寻根之旅

descript

良渚古城遗址是中国第一个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多年来,在几代考古人发掘与研究的接力之下,面目俊秀、风姿卓越的良渚文化惊艳了世人。《中国电视》邀您关注《良渚》,细腻入微地了解来自远古的文化密码,剥茧抽丝地探寻史前时代的隐秘。“最初的中国”在这里绘就,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画卷在这里展开…… 礼玉天工 通神之物 有人说,中国的良渚文明,是用玉器表述的文明。在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区,出土的玉器有上万件。其中,出土于反山王陵12号墓中,13斤重的“玉琮(cóng)王”最引人瞩目,它不仅器形大,而且刻有八个完整的神人兽面纹,上半部是人,下半部是兽,是人非人,是兽非兽。 (玉琮王) 这件玉琮高约8.9厘米、重约6.5公斤,是迄今发现最为宽大、造型及图案最为典型的史前玉琮,因而被称为“玉琮王”。和玉琮王同时出土的,还有一件大型玉钺(yuè),因其制作精美,也被称为“玉钺王”。这两件重器出自同一墓穴,在目前发掘的良渚墓葬中规格最高。 在玉琮王的四面凹槽中,共有8个似人似兽的繁复刻纹,而玉钺王的刃角两侧也刻有相同图案,五官鲜明,似怒非怒,神秘威严。考古人员首先联想到商周青铜器上常见的兽面纹,在那些食器、酒器、水器和乐器上,这面目狰狞、令人望而生畏的“鬼脸”比比皆是,后人认为它们是贪吃无度的怪兽饕餮,于是又称之为饕餮纹。它们大量出现在良渚玉器之上,让兽面纹的历史一下子前推了1000多年。然而,它们真正的含义是什么呢? 其实,这种图腾崇拜在考古界并不陌生。由于史前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对大自然的力量充满敬畏,又无法解释天上飞鸟、水下游鱼的超人能力,似乎一切都受鬼神支配,自然崇拜由此而生。在彩陶文化中的鱼型、蛙型和鸟型纹中就可以一见端倪。古人还把一些大型猛兽整合幻化成现实中不存在的神物顶礼膜拜。 (玉钺王) 有学者认为“以玉事神”正是祭礼的本源。而良渚玉琮大多外方内圆,中间贯通,完全符合中国传统的“天圆地方”理念。因此,玉琮很可能就是良渚人用于沟通天地的法器。玉琮就是一个完整神像,是一个神权拥有的象征,也是应该是请神用的一个东西,所以它那个纹饰雕得很细密,对神长什么样,那只有这个通神的人才知道,所以这个就是用来掌握神权的一个手段。和玉琮相比,玉钺的造型更加直观,它来自作为兵器和生产工具的石斧。 礼玉天工 精湛雕刻 揭开良渚玉器的奥秘,为研究良渚文化打开了一扇门,但同时带来了更多疑问,在没有金属工具的时代,5000年前的良渚工匠用什么攻克坚硬的玉石?良渚神徽在它比火柴盒还小的面积上有上千条细密的刻纹,史前的良渚人何以有如此精湛的雕刻技艺? (良渚神徽) 新石器时代的良渚人主要使用石制工具,即使是细石器,也无非石刀、箭头。但《诗经》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燧(suì)石这种石料在良渚制玉作坊遗址中出土最多。燧石是一种石英岩,硬度可以达到7度,高于良渚的透闪石类软玉。除了微雕,良渚玉器的其它制作工艺也显示出非常规范的技法。从一块良渚遗址出土的玉器半成品上面我们可以看到施画在玉料上的设计定位稿,钻孔的圆和四周的方形设计线条都显而易见,也让我们感叹良渚古人对玉器的理解和设计规划能力。 (玉料上的设计定位稿) 而良渚时期的废弃玉料的剖面上可以看到钻孔时留下的细密纹路,与现代金属钻头留下的痕迹极为相似。线切割和片切割技术在良渚治玉中最为常见。线切割就是用绳索或筋条沾上石英砂来回摩擦切割玉料,类似今天的钢丝锯,良渚玉器上的那种圆滑的弧形切痕就是线切割留下的。而片切割的工具是片状的,以保证平直的切割方向。良渚玉料上的平直凹痕就是片切割工艺留下的。 (燧石) 良渚古人不仅掌握了史前最高超的治玉技术,其制玉作坊也不止一处。由此判断,良渚时期的玉器制作已经达到规模化、专业化的程度,从选料、切割到雕琢,各取所长,分工明确。 大城筑梦 筑梦时代 5000年前的瑶山祭坛,在良渚部族一年一度的祭祀大典上,新的首领“珺”向天下宣告了一个重大决定:“顺天意,遵神谕,建大城”,开启了一个以城池为标志的筑梦时代。 (模拟的莫角山台城) 作为良渚文化等级最高的墓地,反山和瑶山墓群当时出土玉器超过六千件。在反山墓群东侧仅800余米、一个名叫莫角山的地方,暴露出一座高约10米、面积约30万平方米的大型人工台地。经过深入勘探,这座长方形覆斗状土台,东西长约630米、南北宽450米。土台上分列3个夯土台基——依次被命名为大莫角山、小莫角山和乌龟山,其上还有数十座200-900平方米的房屋。因此,莫角山很可能是一座建有宫殿的巍峨台城。莫角山台城一经出现,便以庞大的体量,独尊的形制和若隐若现的政治内涵凸显了自己的地位。 (良渚时期稻米种植工具) 紧邻良渚遗址的杭州湾周边地区,考古人员在8000年到5000年之前的跨湖桥、马家浜与河姆渡等史前遗址中都发现了大量稻作农业的遗存,证明在良渚文化之前,这一带就是人工栽培稻的主要产地。而良渚人在稻米种植上又进一步发扬光大,从耕地用的耒耜到分体式石犁,从骨镰到石镰,从存粮的陶器到干栏式粮仓,良渚社会已经进入了稻作农业的规模化生产阶段。 历经近五年锲而不舍的勘查,考古队以莫角山为中心,首先发现了良渚古城的西城墙和北城墙,继而又发现了东城墙和南城墙,一座四面闭合的城墙系统就此展现出来。2007年,中国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外宣布了良渚古城的存在,这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南方发现的面积最大的古城址。 大城筑梦 水利工程 良渚古城是一座包括莫角山宫殿区、内外城墙以及水利系统等在内的三重向心式结构的史前大城,这里的水利系统工程宏大,设计巧妙。 (模拟良渚的水利系统) 由岗公岭、老虎岭、周家畈组成的东部高坝,由秋坞、石坞、蜜蜂垄组成的西部高坝,最终呈现为一个由6道“谷口高坝”、4道“平原低坝”、加上塘山长堤共同组成一个庞大完整的水利系统。它们通过不同高程的坝体逐级拦蓄,形成一个库容总量达到3个西湖、约4600万立方米的大中型水库,控制和影响的流域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无疑,良渚人以超乎想象的大手笔构筑了一套完备的水利系统和水运通道。 (草裹泥层) 良渚的水坝是用何种工艺建造的?其实是草裹泥。草裹泥是良渚土工建筑中最有特色、最有代表性的一种工艺,就是用底草包裹起淤泥,再用篾条缠起来,类似于现在的编织袋。实验表明,泥裹草后,强度和抗变形能力大大提高,草还能起到排水的作用,极大地加速了土体压缩变形再稳定的过程,比使用纯淤泥筑坝时的效果好得多。 良渚城墙周长约6公里,高度4-5米,总土石方量约110万立方米,需要多少人力物力才能够建造完成呢? 最终的估算结果表明,整个城墙铺垫石单层面积约29万平方米,工程量为8.4万人工天,而铺垫石仅占良渚遗址全部土石方量的百分之一,再加上其它停工因素,按1万人计算,完成工程至少需要20年,因此整个良渚城池及其水利工程的建设是一个历经几十年完成的系统工程。 不废江河 失落之谜 缤纷灿烂的良渚古国,仍然摆脱不了兴衰交替的命运。在持续了近1000年的璀璨历程后,层层涟漪慢慢平复,这中间又潜藏着怎样的文明密码呢? (卞家山墓地) 2003年,在良渚诸多考古成果中,一个良渚晚期聚落“卞家山遗址”也许并不突出,但其中出土的一具女性骨骸却极为特殊。长江以南的酸性土壤对保存尸骨极为不利,但这具遗骨却颇为完好,成为迄今良渚古城区唯一完整提取的人骨。 卞家山北部500平方米是聚落的墓区。卞的墓穴位于北部边缘,是整个墓区年代最晚的第三期墓葬之一。和前两期相比,第三期墓葬不仅数量减少,分布也凌乱无序,虽然还有陪葬品,却毫无新奇之处。尤其卞的墓葬,小到仅能容身,甚至没有任何随葬品,很像被草草掩埋。此后,这片墓区便被黄粉土覆盖,再也不见新的墓葬。这一切,似乎暗示着某种非常的变故。 (墓区“黄粉土”) 卞家山距离良渚王城的统治核心——莫角山宫殿群只有一公里,这里不仅有连接古城内外的重要码头,也有规模化的手工作坊,尽享都邑生活圈的平和安逸,卞家山的墓主人们绝不会想到不能在这里颐养天年。除非情况有变,而这种变化似乎是逐渐显露的。 到了良渚晚期,曾经被人仰望的圣地莫角山竟然沦为了普通人的居住地。高高在上的莫角山竟然沦落到如此地步,表明王权的统治力明显下降,辉煌了近千年的良渚社会唱响了落幕的挽歌。 不废江河 积水成涝 卞家山出土的女性遗骨卞的墓葬覆盖着厚厚的黄粉土层,这是被洪水淹没后,由于水流搬运作用形成的层状粉砂沉积物。黄粉土沿杭州湾北岸自东向西分布,越向杭嘉湖平原内部越为稀薄,也就是说洪水主要来自海潮。良渚古人一直在修堤建坝、战天斗地,仅仅是循环往复的海潮就足以让一代辉煌归于沉寂吗? (158号墓) 2019年11月,中国钱塘江南岸、距良渚古城200公里的宁波九龙湖,中国华东师范大学的王张华教授率团队在进行一项浅钻勘探工作。五年前他们通过对当地鱼山遗址的研究发现,这个良渚晚期文化区遭受过强风暴侵袭。证据表明,大约4580年前,一场超强台风袭击了钱塘江南岸的鱼山聚落,中心风力12级以上,在海上掀起十多米高的巨浪,风暴不仅侵入到30到40厘米厚的泥炭层。 更惊人的是,王张华对遗址地层的分析显示,那场史前风暴发生后的120年间,杭州湾的海平面快速上升了1米左右,也就是说,当时海拔高度仅2、3米的杭嘉湖平原仅仅比杭州湾海面高不到2米,潮水一到,顷刻就会变成一片汪洋!所以,很可能原有的海潮在强风暴变本加厉的推动下,席卷着泥沙一路向西,冲到良渚古城,而外高内低的水位差阻挡了退潮,又进一步加剧了内涝。 的确,超级台风裹胁钱塘大潮的同时,又带来倾盆大雨,风暴潮与洪水相互叠加,铺天盖地,良渚古城和它的整个水坝体系都难以抵挡,世纪灾难终于降临。 《中国电视》邀您收看《良渚》更多精彩内容: 礼玉天工 通神之物: … Read more

中国电视-《良渚》:带你看五千年前的“东方古国”

descript

良渚是五千年前中国的祖先曾生活的地方。他们以玉事神,沟通天地,土筑高台,修坝围城。历经四代考古人孜孜以求的文明叩问,终于揭开一座跨越千年的东方古国……《中国电视》带您收看4集大型历史文化类纪录片《良渚》。 良渚古城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中国第一个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良渚位于中国杭州主城区西北方向约20公里,被誉为“人间天堂”的杭州,自古经济富庶,人文昌达。早在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时期,古吴国、古越国已可争霸中原,南宋(1127年—1279年)临安定都于此,创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一座高峰,明清(约14世纪—20世纪)至今一直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 1936年11月,杭州良渚镇棋盘坟,一个年轻人整日徘徊在这里,他就是施昕更,是良渚镇人。此时池水已近枯竭,施昕更迫不及待地趴在露出的土层中仔细端详着,在棋盘坟地层中发现的黑色陶片,他想起了几年前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发掘的一处重要的史前遗址——城子崖遗址。良渚与山东城子崖遗址一样,都位于中国东部,而且都是黑陶与石器在同一地层中相伴出土,在研读了《城子崖》考古报告集后,施昕更茅塞顿开,这二者会不会有联系呢?施昕更敏感地猜想,良渚遗址的发现从横向上说,可能与城子崖存在传继关系,是中国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传播到江南的一支;从纵向上说,它将浙江古代文化至少上溯至4000年以前,施昕更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了,他做出了一个未来将改变历史的冒险决定,立刻向他供职的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提出采掘申请。在不到两周的时间内,施昕更迅速在良渚展开抢救式发掘,调查范围遍及良渚镇周边几十公里,出土遗物包括陶器、石器等等,数量多、种类齐全,之后他在一个月之内就完成了包括五万字正文、100多张图片的《良渚》报告清样。遗憾的是,报告刚刚出版,施昕更于1939年5月在瑞安因病去世,年仅28岁。而随着良渚古城遗址逐步示人,后续三代中国考古人孜孜以求不懈探索,终于揭开了这一跨越千年的东方古国。考古人发现,良渚是五千年前中国的祖先曾生活的地方。可以说,良渚古城遗址实证了中华文明起源。 《中国电视》邀您收看《良渚》更多精彩内容: 《良渚》宣传片 https://yspapp.cn/upn  

中国电视-《航拍中国》第四季:从空中看中国

descript

今天,《中国电视》邀您继续关注《航拍中国》第四季,俯瞰中国香港,感受其前世今生和全新未来;漫步云端,看遍湖北仙境;飞越中原,了解大美河南的文化与气魄;空中远眺,打卡广西山水秘境…… 东方之珠 璀璨香港 时代经过这里,让一个个梦想开花结果。传统落地生根,将一份份执着回响天地。纵使瞬息万变,跑得飞快,从未改变的是家里温暖的灯和母亲的怀抱。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地处中国南部沿海,海洋赋予了它港口的使命。“香港岛”、“九龙”、“新界”组成了它的陆地,山地占据了这里一半以上的陆地面积。 “维多利亚港”是中国香港举世闻名的地标,三面环山是一个拥有天然屏障的深水港。100多年来伴随着中国的变化发展,香港成为联通中国与世界的贸易自由港和金融中心,一颗举世闻名的东方之珠。1997年7月1日,在面向整个维港的玻璃幕墙背后升起了回归后的第一面五星红旗。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从那以后,在旁边的金紫荆广场上每天都会举行升旗仪式。 (中国香港维多利亚港) 每晚8点,维港两岸的建筑准时亮起,用灯光秀上演一场属于夜晚的浪漫。在这里有546座高度超过150米的摩天大楼,超过了纽约与迪拜之和,同样的楼群不仅成就了香港世界前列的金融地位,也赋予了它惊艳世界的绝美夜景。 (中国香港西九龙站) 中国香港西九龙站,看起来毫不张扬,但它的地下藏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速铁路网络。它就像植物的根系与运营里程超过四万公里的中国内地高铁网相连。从这里出发,数十个中国内地枢纽城市都可以快速抵达。不论是在地下、天空还是海洋,你总能找到这座城市对于开放的不懈追求。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2022年7月3日,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展出900多件从北京直运而来的珍贵文物。往后,镶嵌于此的每一块玻璃将一齐映衬香港的美,让这个大方鼎成为独一无二的礼器,迎接四面八方的来人,从香港看见整个敞亮的中国。 神农秘境 生态湖北 中国湖北是浪漫的,春日樱花承载着无数人的美好回忆;湖北是富饶的,汉江在这里冲积出沃野千里,长江在沿途撒下众多湖泊;湖北又是豪迈的,古老的荆楚大地上,不知上演过多少传奇,创造出多少奇迹…… 论灵秀静谧,这里有长江三峡、武当山、神农架的人间仙境;论超级工程,这里有三峡大坝、丹江口水库的人间奇迹;论文化名人,这里有写出千古《离骚》的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有中国唐代田园派代表诗人孟浩然(689年—740年)。这里就是:中国湖北。 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永乐大帝朱棣(1360年—1424年)认定神话传说中的真武大帝就是从这里修道成仙的,这里就是仙气飘飘的武当山。依山势建起的楼阁,就是朱棣为他的心中大神打造的理想居所。古往今来,总有人来到这里,探索身体的内在力量…… (神农架川金丝猴) 这里有187座高低不同的山峰,这里不适宜人类居住,却是许多远古物种的庇护所,这里就是神秘的神农架。生活在神农架的川金丝猴,虽然是土生土长的湖北猴,但因为同类是在四川第一次被人类发现,所以它们只能顶着川金丝猴的名号。 如果说外人来到山里,图的是一份静谧,那么,久居山里的人最期待的却是热闹。每年正月十五,恩施土家族的年迎来重头戏。他们用路烛祈福,照亮家园。夜幕降临,大人小孩集体出动,把祈福的蜡烛整齐排列,插在自家的门前院墙、屋顶阳台、乡间田埂,人们彼此接力,点亮蜡烛。无论邻里街坊,还是素昧平生,这一刻都被点点光亮连成一片…… 漫步中原 大美河南 河南,位于中国中部。那里有中原的风度、文化的气魄;那里物产丰富、人杰地灵;那里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源地之一,孕育了华夏几千年的文明史! 中原是中国古人观念里的天地之中,中原的中心在哪里?古人经过一番搜寻找到了嵩山。千百年来,嵩山少林寺一直被视为少林功夫的源头。习武之人,居于嵩山之中。而嵩山脚下广袤的平原,才是最适宜居住的土地。考古人员用了超过60年,逐渐在这里还原出一个三千多年前的文明留下的遗址——二里头文化遗址。宫殿、民居、青铜手工作坊,城市功能区已经划分明细,在城市中央的十字路口,甚至留下了隐约可辨的车辙痕迹。它让世人看见了华夏王朝文明的开端,也让我们进一步了解这古老文明发展演变的历程…… (老君山) 云雾化作山的仙气,崇尚仙道文化的唐朝皇帝,相信太上老君李耳在此归隐,于是就把这座山改名为老君山。此后,老君山成了道家修仙之人的理想去处。峰墙,是太行山最有辨识度的样貌之一,这是亿万年间地壳运动、风吹日晒的共同杰作。云雾被峰墙、台地阻隔后继续上升,遇冷变成雨水纷纷落下,再沿着崖壁向下冲刷。这个过程在此反复上演,终于,流水切割了岩石,划出一道道深邃狭长的山谷…… 河南人不仅耕耘家乡的土地,也有不少人外出务工。这片土地养育的人,对家乡的感情尤其浓厚。多年以前,一批走出去的村民回到确山县的家乡时,带回了见识,还带回了制琴的手艺。如今,中国80%的中高端提琴来自这里,平均每两分钟,就有一把提琴在这里诞生。村民们用双手制造提琴,过上了好日子,同时用琴声奏响了自己美好生活的乐章…… 黄河流域的文明是农耕的文明、定居的文明,源远流长。说它是古老的,它又是现代的。因为这中原的风度、文化的气魄,早已奔腾在河南人的血脉里,滚滚而来。 诗画山水 壮美广西 在暮色下的中国广西桂林的漓江,看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鱼鹰老人演绎夜间捕鱼;在扶绥糖季,与蔗农一起体验甘蔗收割的忙碌与快乐….. 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来到广西桂林到漓江看山水,是游玩的标配。由于光、风、云、雨不断变化,每时每刻看到的风景都不尽相同。从空中看,就更是变幻莫测。而暮色下的漓江,则映衬着人们寻觅的诗和远方。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鱼鹰老人,为游客演绎着古老的夜间捕鱼方式。山水之中,大型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正在进行。群山被灯光打亮,化作幕布,方圆两公里的水域成为舞台。撑船撒网,壮族对歌,600多名演员呈现了最震撼的表演。 (漓江风光) 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大石围天坑、都安地下河国家地质公园,大自然造就了广西地貌的鬼斧神工。崇左的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容错过!那里是中国独有的珍稀猴类——白头叶猴唯一的栖息地。 广西是名副其实的水果之乡,灵山荔枝、南宁火龙果、扶绥甘蔗……从这里源源不断流向世界的餐桌。这里有一棵高度超过13米的荔枝树,是目前史料可查最古老的荔枝树之一。1500多岁的高龄却依然高产,在好的年份,它甚至能结出近千斤的果实。 《中国电视》邀您收看《航拍中国》第四季更多精彩内容: 香港:http://yspapp.cn/vND 湖北:https://yspapp.cn/vNC 河南:https://yspapp.cn/x2j 广西:https://yspapp.cn/vCu  

中国电视-《航拍中国》第四季:俯仰之间 魅力中国

descript

你见过什么样的中国?是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还是300万平方公里的澎湃。是四季轮转的天地,还是冰与火演奏的乐章。像鸟儿一样离开地面冲上云霄,结果超乎你的想象。前往平时无法到达的地方,看见专属于高空的奇观。俯瞰这片朝夕相处的大地,再熟悉的景象也变了一幅模样。从身边的世界到远方的家园,从自然地理到人文历史,《中国电视》邀您收看《航拍中国》第四季,横贯中国大地的东南西北中,跨南越北、经山历海。从高空俯瞰北京,感受千年古都的威严与气势;在暮色下的广西漓江,看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鱼鹰老人演绎夜间捕鱼;在湖北古老的荆楚大地上,了解那些传奇与奇迹;在楼裙楼里触摸东方之珠的金融引擎,在港湾两岸欣赏专属于夜晚的浪漫;在如海般的平流雾流淌在城市的上空,触摸澳门人极具特色的生活方式。从现在开始和我们一起,天际遨游…… 每当中国国歌响起,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不管你身在何方,脑海中可能都会浮现出庄严肃穆的天安门,还有那巍峨雄伟的万里长城……或许,这就是每一个中国人对北京最初的印象,仿佛有一个声音在心底呼唤:“有一天,我也要去一趟北京!”那一刻,北京,似乎成了所有中国人的精神故乡。 (北京天安门) 去天安门,看一次升旗;去爬长城,当一回好汉俯瞰这座历史悠久而又不失时尚的繁华都市。北京天安门位于北京市的中心位置,天安门造型威严庄重,让这个全中国的政治中心以宏大气势接受世人瞩目。天安门广场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城中广场。在天安门广场正中,矗立着中国人民英雄纪念碑,它的南面是毛主席纪念堂。位于天安门广场南端的正阳门,是中国明清(1368-1912年)时北京内城的正南门。北京内城城门一共有九座,内城拱卫的皇城有四个门,所以,人们曾经也把北京城叫做“四九城”。 (北京故宫) 天安门广场往北是北京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宫殿建筑群。故宫也是皇城文化的活古董。如今的故宫,更有亲和力,一只猫、一场雪,都能引来很多人的关注。 颐和园以中国杭州西湖为蓝本,同时广泛仿建中国的山水名胜,营造出江南气韵。而曾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不仅汇聚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精华,还融合了西洋建筑手法。今天,圆明园在人们心中,已然不只是一座园林,它是值得全人类反思和铭记的文化遗存。 (北京长城) 向北飞过北六环,我们在空中遇见长城,它绵延于中国燕山山脉之间。在北京辖区内的长城总长超过了520公里。中国人的国歌里有长城,中国人的血脉里也有长城。万里长城与古都北京一起,成了中国人自己的精神图腾和我们面对世界时的文化名片。 历史有了纵深,画出一个国家的脊梁。未来伸向远方。送出闪耀世界的光芒。从过去到现在,从此刻到未来,一座城市,浓缩了一个东方大国的模样。入夜,北京这座城市的夜空由灯光点亮,也由无数梦想点亮,汇聚成这座城市的星光灿烂。这里是北京,是中国人的北京,也是世界的北京。这里敞开大门,欢迎您。 《中国电视》邀您收看《航拍中国》第四季更多精彩内容: https://yspapp.cn/v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