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体验的碰撞、饕餮盛宴的享受 海口国际免税城呈现消费新体验

置身梦幻之境的AURA天际秘林主题中庭,徜徉在近4000平方米的高奢通体主力店和全球旅游零售面积最大的香化世界,挖掘独一无二的珍品,与挚爱的品牌来一次美妙邂逅……10月28日即将开业的世界最大的单体免税店——cdf海口国际免税城,带给消费者的不仅仅是惊喜连连的消费之旅,更有沉浸式感官体验和味蕾冲击,呈现出全新的消费体验。 体验沉浸式游乐:球幕飞行影院&国际电影主题IP体验馆 cdf海口国际免税城首次引进全球片源最多的球幕飞行影院,180度16米直径的球幕带来超级震撼的视觉体验,让观众们能用舒适的角度仰望穹顶高清晰度超大画面,60座m-Ride伴随着《飞越中国》、《飞越世界》、《飞越一带一路》等多主题体验影片,以独特的视角为海南消费者带来沉浸式震撼的飞行体验。 此外,由美国好莱坞专业团队实景搭建的百亿级票房国际电影主题IP体验馆,也即将重磅呈现。该体验馆充分迎合消费者的兴趣及偏好,持续为免税消费引流。 享受精神与味蕾的多重满足:遇见博物馆&米其林品牌美食 cdf海口国际免税城为消费者营造的是从外在到内核的全方位消费愉悦感,引入了国内外知名艺术展览“遇见博物馆系列”,将艺术带入购物体验中,让消费者在购物之余,赏阅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鉴赏光影艺术、真迹艺术等现代化“科技与艺术”融合的唯美艺术展,开展一场关于“高级、真迹、科技、美学”的多维对话。 作为世界最大的单体免税店,点缀其间的各色美食也是亮点纷呈。cdf海口国际免税城引进近20家海南和海口首店餐饮旗舰品牌,5家米其林、黑珍珠、中华老字号品牌,以及多家旗舰店&定制概念店“组团”开业。此外,cdf海口国际免税城还着力打造了沉浸式美食艺术空间——海南首家室内场景式文化美食市集,让消费者可以纵享舌尖盛宴。 此外,以AURA天际秘林主题中庭为引线,结合各楼层的零售氛围,cdf海口国际免税城还打造了品牌定制的餐饮主题概念旗舰店,AURA天际秘林的八大梦幻主题场景与美食共同讲述新概念故事,形成了一个社交、美食完美融合的体验空间。 集高奢、典雅、艺术、潮流为一体的cdf海口国际免税城将会成为海南全新的网红打卡地,并为海口的旅游零售业导入丰厚的流量。作为海南离岛免税业态的重要参与者,中免集团在母公司中国旅游集团的支持下,扎实务实地书写着中国旅游零售行业的新篇章,引领中国免税消费新趋势,为海南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增添强大助力。

海口国际免税城盛大开业 “独家”“首店”领衔免税消费盛宴

10月28日上午,备受瞩目的“世界最大单体免税店”——cdf海口国际免税城盛大开业。 海南省省长冯飞,海南省政协主席毛万春,海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沈丹阳,海南省委常委、海口市委书记罗增斌,海南省副省长倪强,海南省政府秘书长符宣朝,中国旅游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寅,中国旅游集团总经理王海民,中国旅游集团副总经理李刚,中免集团总经理陈国强等出席开业仪式。出席今天开业仪式的领导和嘉宾还有海南省各厅局相关部门领导,海口市及区局有关领导,以及来自品牌供应商、设计和建设单位、投资机构、业务合作单位、中央和地方媒体的代表等。 依托引领旅游零售行业发展的中免集团自身强大的品牌号召力、优质的运营实力以及良好的市场口碑,cdf海口国际免税城携手800余个国际国内知名品牌闪耀启幕,众多“首店”、“独家”品牌同步登场,为消费者打造世界级休闲购物综合体和新晋网红打卡地。 海口国际免税城项目坐落于海口市西海岸城市副中心,紧邻海口重要的交通枢纽新海港,是由中国旅游集团旗下中免集团倾力打造的以免税商业为流量入口,“免税+文旅”双轮驱动的旅游零售综合体。整个项目总建筑面积93万平方米,由六个地块组成,涵盖免税商业、有税商业、高档办公、高端酒店、人才社区等多种业态,满足商旅休闲、度假居住、办公艺展等复合功能。其中,位于地块五的cdf海口国际免税城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是世界最大的单体免税店。其主体建筑设计由法国VP建筑设计事务所精心打造,以“九州祥云,南海之冠”为灵感,巧妙融入了海南本土特有的自然与海洋文化元素。 cdf海口国际免税城以“悦免税 越自在”(Duty Free, Free Plus)为口号,高奢云集、独具匠心,包含众多世界知名的免税零售品牌、顶级视效团队维塔工作室(Weta Workshop)独家定制的AURA天际秘林主题中庭、集丰富多元的零售、餐饮为一体的全新复合业态、特色尊享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等,为消费者持续创造惊喜,打造世界级的免税购物天堂和崭新的海南城市名片。 免税品牌高奢云集 一站式免税购物目的地 cdf海口国际免税城高奢云集、贵宾尊享,拥有众多国际一线时尚品牌,近4000平方米的高奢通体主力店会陆续与广大消费者见面。 在店铺设计方面,包含5家全球独家定制品牌店、7家全球首店以及50余家全球最新概念设计品牌专卖店,让消费者不出国门即可感受到全新沉浸式的购物体验。 在品牌引进方面,有25个海南免税店首进品牌,以及78个海南离岛免税cdf独家品牌与消费者见面。包括圣罗兰(YSL)、普拉达(Prada)、博柏利(Burberry)、葆蝶家(Bottega Veneta)、盟可睐(Moncler)、巴黎世家(Balenciaga)、亚历山大·麦昆(Alexander McQueen)等众多国际一线品牌,此外以路铂廷(Christian Louboutin)为代表的众多著名时尚品牌,与中免集团独家合作开启海南首店,Thom Browne、梅森·马吉拉(Maison Margiela)、Ami Paris等国际新锐设计师品牌也实力入驻于此,联手为顾客带来绝妙的时尚体验。 不仅如此,倍受消费者关注的香化品类,cdf海口国际免税城特设了全球旅游零售面积最大、品牌最全的香化世界,单层3万平方米,为消费者提供虚拟试妆、独家定制、香化课堂、明星演绎等创新互动体验。囊括香奈儿(Chanel)、迪奥(Dior)、雅诗兰黛(Estee Lauder)、海蓝之谜(La Mer)、肌肤之钥(Cle de Peau Beaute)等头部美妆护肤品牌,同时引进海南免税店首进品牌圣塔玛利亚诺维拉(Santa Maria Novella),以及雪花秀(Sulwhasoo)、兰芝(Laneige)、赫妍(Hera)等10家海南离岛免税cdf独家香化品牌。 此外,cdf海口国际免税城还为消费者提供多种品牌独家定制服务,包含法国娇兰(Guerlain)、纪梵希(GIVENCHY)等品牌全球旅游零售首家SPA体验;资生堂(Shiseido)、茵芙莎(IPSA)等品牌的独家礼品包装;爱马仕(HERMES)化妆、蔻驰(Coach)压印皮牌等品牌的个性化定制服务;SK-II的人工智能非接触式皮肤测试等,以奢华体验、个性定制、科技互动的方式,为消费者带来全方位的独家美妆服务。 在酒水品类中,cdf海口国际免税城酒水品类的匠心之作——旅游零售渠道首家集零售文创、珍藏及稀有产品展示于一体的茅台体验店,以及主打“体验+零售”,集威士忌历史、文化、工艺、产品及消费者互动为一体的沉浸式“威士忌体验中心”——中国首家沉浸式威士忌博物馆也将依次登陆cdf海口国际免税城。消费者在这里可以寻觅到这些酒水品牌的历史起源和发展过程,探究它们的制作工艺,感受酒水世界的五彩斑斓,实现一场“博物骋怀”之旅。 此外,人头马(REMY MARTIN)、马爹利(MARTELL)、卡慕(CAMUS)、馥华诗(COURVOISIER)、帝亚吉欧威士忌精品店(Diageo Whisky Boutique)等世界名酒品牌也以全球最新概念设计完美呈现。 珠宝腕表品类,cdf海口国际免税城引进了包括卡地亚(Cartier)、梵克雅宝(Van Cleef & Arpels)、江诗丹顿(VACHERON CONSTANTIN)、欧米茄(OMEGA)、萧邦(Chopard)等50多家全球一线腕表珠宝品牌,包括近10家海南岛唯一店铺。其中IWC万国表(IWC SCHAFFHAUSEN)开启全球首家使用最新概念的精品店,Boucheron Jardin d’Hiver 作为cdf海口国际免税城内唯一有餐饮服务的奢侈品精品店,将通过法式下午茶让消费者沉浸式感受品牌DNA。cdf海口国际免税城也是国内首家拥有独立制表店的商业综合体,引进了包括亚诺(Arnold & Son)、法穆兰(FRANCK MULLER)、亚明时(Armin Strom)等在内的6家顶级独立制表品牌,为消费者带来别具一格的购物体验。同时,第三届“钟表与奇迹”高级钟表展也将重磅落地cdf海口国际免税城,相较前两届,将携手更多非凡品牌,带来更精彩的活动和耳目一新的体验。 为进一步展示“国粹”精髓,弘扬中华文化,cdf海口国际免税城全力推广“国潮”风尚。茅台体验店使消费者近距离感受国品酿造的工艺传承;国潮美妆全球旅游零售中国首店倾力打造中国美妆品牌集结站;旅游零售渠道与华为合作,首次引进汽车产品,打造最新智能生活馆,营造科技感十足的智慧生活全场景,通过全方位多品类的创新推动,让消费者感受“国+潮”澎湃的时尚魅力。 维塔全球独家定制 AURA天际秘林打造沉浸式视觉盛宴 cdf海口国际免税城AURA天际秘林营造出一个天马行空的梦幻海南世界。该沉浸式主题中庭由6次荣获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的维塔工作室(Weta Workshop)倾力打造,这个曾缔造了《指环王》、《阿凡达》、《猩球崛起》等神奇世界的造梦大师,在这里再次发挥天才的想象,以电影级的视觉质感,构建了一个童话书中的梦幻海南。 主题中庭设有雾气弥漫的神秘山巅、月光挥洒的岩石海岸、灵蝶起舞的水上森林、神鹿驰骋的繁花山谷……八大梦幻主题场景,八种独特唯美色调,八个奇异特色生物,八段未知趣味冒险……全部设计灵感均源自海南特色,消费者将以第一视角的方式在这里漫游奇遇,感受更缤纷的海南风情,和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建筑和谐交互的浪漫体验。 为保证在消费空间中创造一个如跨越时空界限般瑰丽多彩的奇幻旅程,AURA … Read more

“追梦中华·聚焦自贸港”2022 海外华文媒体海南采访行在海口启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5·31”关于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海南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充分发挥海外华文媒体国际传播优势作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海南声音,展示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海南的生动实践和海南自贸港建设成就,塑造海南自贸港国际形象,营造海南自贸港良好的国际舆论氛围,在中国侨联的支持下,海南省侨联于2022年11月21日至25日举办“追梦中华·聚焦自贸港”2022海外华文媒体海南采访行,来自马来西亚、美国、德国、加拿大、瑞典、科特迪瓦、奥地利、缅甸、澳门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15家海外华文媒体参加活动。 11月21日下午,“追梦中华·聚焦自贸港”2022海外华文媒体海南采访行启动仪式在海口举行。海南省侨联党组书记、主席黎才旺出席活动并致辞。省委宣传部、省委统战部、省深改办(自贸港工委办)、海南国际经济发展局、省人大常委会华侨外事工委、省政协港澳台侨外事委、致公党海南省委会等单位领导出席启动仪式。省侨联党组成员、秘书长李诚主持启动仪式。 黎才旺在致辞中对海外华文媒体来琼参加本次活动表示欢迎,对他们宣传推介自贸港表示感谢。自由贸易港建设以来,各方面工作发生积极变化,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质效进一步提升、发展动能进一步增强。未来几年,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关键期。海南省第八次党代会明确了“一本三基四梁八柱”的战略框架,确立了建设八个海南自贸港的战略部署,这将引领自贸港建设进入不可逆转的发展轨道,让海南成为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的示范,打造成展示中国风范的靓丽名片。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充分发挥海外华文媒体的桥梁和窗口作用,通过各位媒体记者手中的笔和镜头,宣传海南自贸港建设取得的成果,把海南的风土人情、发展面貌全面地展现在广大海外读者面前,向世界展现一个朝气蓬勃的海南,同时向世界展现一个更加开放包容的中国,共同把海南故事讲得越来越生动,把中国故事讲得越来越精彩,为推动中外文明交流、民心相通作出更大贡献。 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国际华文媒体联盟主席续炳义表示,讲中国故事、传中国声音、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海内外华文媒体人的责任和义务,此行将用镜头和手中的笔记录海南自贸港的美妙瞬间,把自贸港的经济建设成果,文化繁荣景象写出来、发出去,持续、不间断地讲好海南故事,传播海南声音。 本次活动还邀请了省委深改办(自贸港工委办)副主任李宇飞就海南自贸港建设所取得的主要成效、举办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成效和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等情况作了专题宣介。 此次采访行活动内容丰富,重点围绕国际旅游消费中心、重点园区、乡村振兴、航空航天、海洋经济、国际教育、南繁种业等自贸港重点和特色领域建设情况,进行采访宣传报道,在为期5天的行程安排中,采访团一行将赴海口、文昌、陵水、琼海、三亚等地,考察海口国际免税城、文昌航天超算中心、火箭卫星总装总测厂房、文昌重兴斑兰农庄、中国南海博物馆、博鳌南强村、海南自贸港全龄康养中心、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三亚水稻国家公园南繁水稻科研基地、崖州湾科技城等地。  

自信自强,中华文化如何奔赴世界和青年?

中新社北京10月21日电 (记者 李金磊)五千多年没有断流的中华文化,在新的历史节点面临着两个更加凸显的问题:如何更好走向世界?如何更好吸引青年? 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这一次不仅讲文化自信,还强调文化自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自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落脚点。”中共二十大代表、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对中新社记者说。 蒙曼曾登上《百家讲坛》,也担任过《中国诗词大会》的点评嘉宾。2017年,作为十九大代表的她,曾亮相党代会首次设立的“党代表通道”。 资料图:法国选手马蒂厄·贝莱的中国风头盔 如今,蒙曼再度参加全国党代会。在她看来,中国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走进了世界舞台的中央,为文化提升和自强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让国人对民族文化有了一种空前的信心。 二十大报告中,文化内容是蒙曼最为关心的部分。她注意到,报告提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还要求“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怎样更好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蒙曼谈到了云南大象旅行的例子,在摄像头下,大象今天走到哪,明天走到哪,吃了什么,居民怎么样跟它互动,是非常可信的。这也是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一个例证,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提升到一定程度才能形成这样有趣的互动,所以这又是可爱的。中华文明历来讲究天人合一、民胞物与,老百姓是我们的同胞,万事万物都是我们的朋友,这样的价值观是非常可敬的。云南大象旅行是展现可信、可爱、可敬中国形象的一个典范,值得非常认真地去研究。 资料图:汉服爱好者在油菜花海里拍照留念。 中新社记者 刘忠俊 摄 “中国很多年轻人穿上汉服,用上国潮物品,作为一个礼乐文明的古国,中国人以彬彬有礼的姿态展现出生机勃勃的魅力,这些都是可信、可爱、可敬的表现。”蒙曼说,在这三方面做足了功夫,就一定能把中华文明最美的一面传播到世界。 近年来,“诗词热”“博物馆热”“非遗热”等蔚然成风,文化综艺“国潮热”不断升级。在蒙曼看来,一方面人们受教育程度明显提升,对文化的渴求更高更深,另一方面文化文艺工作者放下身段,做出很多努力,“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才形成了这样“曲高不和寡”的局面。 在她看来,要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才能吸引更多“Z世代”。 “一定要从生活出发,贴近生活,在生活上下功夫。”蒙曼说,“我的学生中很多人喜欢穿汉服,他们会乐颠颠跑来问‘老师,我穿得怎么样’,我就会告诉他们哪些东西是对的,哪些东西可能是现在改得不靠谱的,他们就会更好接受这其中的文化。” “另外,还要在审美和趣味上下功夫。”蒙曼认为,现在年轻人觉得“手机在手世界我有”,所以,可以把文化更多转化成一部手机、一个短视频能够承载的东西。从传播媒介、传播方式上提高与青年人的契合度,相信传统文化不管多古老,也能和年轻人紧密联系在一起。 “比如千里江山图,如果只把它放在博物馆里,能看到它的人是很少的,能理解其精神意蕴的人也很少,但是用《只此青绿》的创新性形式表现出来,就很受欢迎。还有《唐宫夜宴》、《典籍里的中国》也是如此。”蒙曼说,一定要坚持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实现双向奔赴。

二十大铺设“信息长廊” 中共向世界展现开放与自信

作者 谢雁冰 黄钰钦 22日,中共二十大在北京闭幕。闭幕会后,“党代表通道”再次开启,来自不同行业的22位中共二十大代表在这里与媒体面对面。 10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后,举行“党代表通道”采访活动。图为吴燕生、朱敏、张连钢代表(自左至右)接受采访。 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在一周的“二十大时间”里,新闻发布安排密集。开幕前召开新闻发布会、“党代表通道”两次开启、5场记者招待会、5场集体采访……中共党代会铺展“信息长廊”,为外界观察中国发展、了解中共执政提供了独特视角。 十九大时,中共党代会首次设立“党代表通道”,此次大会再度如约而至。从经济发展到科技创新,从文化传承到医疗保障,从法治中国到乡村振兴,37位党代表走上这条联通会场内外的百米通道,结合自身经历谈履职经验、讲发展故事、说未来规划,多角度勾勒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立体形象。 ——保持解决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 ——努力让民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展现法治中国的力度和温度; ——亮明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目标,表达出大国外交的“为”与“不为”…… 5场记者招待会上,14位中央和国家部委的重磅嘉宾出席,他们围绕高质量发展、全面从严治党、法治中国、大国外交、美丽中国等外界关切,摆事实,讲道理、列数据,对外传递中国政经走向的权威讯息。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在5场集体采访中,34个二十大代表团的新闻发言人,结合各省份和领域工作实际,敢于剖析问题,以数据、事实回应关切、传递信心,集中讲述中国发展故事。 首都北京从“一城独大”要转向“一核两翼”,中心城区不再“摊大饼”;产粮大省河南将让国人饭碗里装上更多优质“河南粮”;能源大省山西变“一煤独大”为“多业支撑”;经历“旁听生”“插班生”,安徽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中成为“正式生”…… 通过他们的讲述,当代中国的发展图景多角度生动呈现。 有观察指出,中央、地方两个层级的新闻发言人矩阵,进一步拓宽了沟通对话渠道。新闻发布方面的创新和努力,正是对外界关注的积极回应。在新闻媒体和公众更加方便获得高质量信息同时,世界也看到一个更加开放、透明、自信的中共。 中共党代会是外界观察中国、了解中共的重要窗口。中共党代会设立新闻发言人始于十二大,十三大开始设立大会新闻中心。十四大至十九大,新闻中心通常会举办四至六场发布会或记者会,已成为中共党代会重要信息发布窗口。 作为本次全国党代会新闻信息的汇集地,二十大新闻中心亦作出诸多安排。新闻中心网站开通“记者专区”,为境内外记者提供相关图片和视频等资料,举办三场小型集体采访,还组织了诸如探访高铁检修基地、同仁堂零号店、首钢园等内容丰富的外出参观采访活动,为约2500名参加大会采访的中外记者提供多样的采访服务和保障。 过去一周,全球媒体以一次次提问不断表达对世界第一大执政党的关注。而在这条“信息长廊”,中共以开放姿态坦诚作答,向世界呈现新征程上一个百年大党的开放与自信。

习近平与中外记者见面为何再提“全人类共同价值”?

中新社记者 张蔚然 10月23日,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亮相。在这个全球瞩目的场合,面向中外记者,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再提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 10月23日,刚刚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中外记者亲切见面。图为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 “只要共行天下大道,各国就能够和睦相处、合作共赢,携手创造世界的美好未来。”习近平说。 “全人类共同价值”在中共二十大期间成为高频词。二十大报告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 22日,全人类共同价值被正式写入中国共产党党章,以载入“党内母法”的形式固定下来,成为全党行动的共同遵循。有评论认为其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全球观”和“世界意识”。 习近平在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再次突出宣示“全人类共同价值”,表明中国共产党未来施政将继续致力于拉紧与世界“命运与共”的纽带,以胸怀天下的情怀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 当今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面临的动荡因素增多,虽然各国相互联系和影响更密切,但疫情、冲突、通胀等造成的外溢效应持续,饥荒疾病仍在流行,隔阂和对立在一些地方持续加深。 着眼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倡导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旨在超越地域、民族、肤色等差别,以人类共同利益为交汇点,凝聚不同文明的价值共识。 面对各国间存在的具体利益分歧,全人类共同价值理念呼吁各国以“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的智慧化解矛盾冲突,做大共同发展的“蛋糕”,增加和平合作的“砝码”在国际关系“天平”上的分量;面对不同人群、地域存在的价值理念分歧,全人类共同价值理念呼吁通过对话和交流,让文明的多样性而非单一性得到更大发展,集“小同”为“大同”,化“不同”为“共同”,增进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各国由于自身环境、历史、发展历程不同,对制度和道路愿景存在不同看法,这本应是世界多样性图景的一部分,但近年来随着个别国家选择通过诉诸小圈子、提出遏制战略、开展“排他行动”来扩大共同声音的“音量”、共同选择的所谓“辐射范围”,给世界发展增添更多不确定性,一些中小经济规模和体量的国家甚至担忧本国有一天或许不得不“选边站队”。 对于这些“乱象”,中国给出了自己的方案——无论是发起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还是继续推进“一带一路”合作,中国都致力于从各国人民最深刻、最普遍、最现实的共同诉求出发,希望在对话、理解与合作中推进世界的共建共治和共赢共享,而非诉诸小圈子和零和博弈。 今天,通过再次郑重宣示“全人类共同价值”,习近平对“如何看世界、中国怎么办”的问题作出了回答,进一步阐明了中共的“世界观”。 正如他在见面会上所说,“我们将同各国人民一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持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变”与“不变”,中共二十大向世界传递大国外交的“中国声音”

中新社记者 黄钰钦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当狄更斯在《双城记》开篇写下这句名言时,或许没有想到未来将在国际政治领域被多次引用。 当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挑战与希望并存,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成为一道全球性必答题。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 中新社记者 毛建军 摄 “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世界第一大执政党给出的答案清晰而明确。 从中共十八大以来,“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词连续出现在中共党代会的报告中。这一源于中国传统天下观的理念因应时代之变,传递出中国在变局中的世界观。 “在百年变局中,一个大国的外交政策如何选择,对未来世界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中国外交学院副院长高飞指出,选择和平还是战争,选择开放还是封闭,选择合作还是对抗,直接关乎未来国际局势演变。 当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命运与共”既是中国的世界观,也是中国外交实践的缩影。从“一带一路”倡议搭建开放合作平台,到全球发展倡议与全球安全倡议应对现实问题,在轮船的鸣笛、在码头的装卸、在桥梁的建造、在工厂的轰鸣中,互联互通的全球合作网不断搭建,合作共赢的故事不断被讲述。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执行院长朱锋分析称,二十大报告明确给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答案,具有世界性意义,既表明中国将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推进全球治理,也传递出中国致力于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避免所谓大国竞争甚至冲突的陷阱。 资料图:2022年9月26日晚,北京长安街沿线国庆主题花坛亮灯,市民在参观军事博物馆前广场布置的“命运共同体”花坛。 中新社记者 易海菲 摄 作为观察中外未来互动方式的重要窗口,外界通过中共二十大报告发现,从“变”与“不变”的维度可以听到中国外交声音。 在报告中,无论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还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无论是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还是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的态度,都与中国在不同国际场合宣示的立场保持高度一致。 对此,高飞表示,在确定性成为稀缺品的世界变局中,中共二十大报告中展现出中国重大外交政策上的一致性与连续性,将为处于变局中的世界注入难得的确定性。 与此同时,外界也注意到,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在提出后,被写入中共党代会报告。有评论指出,两个全球倡议,对应到国内正是“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战略思想,创新、开放、包容的全球治理方案,正是中国新发展理念的镜鉴。 “在百年变局中,中国外交政策需要应对时代的新挑战和新问题。”朱锋分析说,两个全球倡议写入中共二十大报告,既能看到中国声音和中国方案因应时势更新发展,也能看到中国同世界的深度融合。 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坚定选择一条道路的同时,也意味着对其余说“不”。在二十大报告中,中国不仅发出“要做什么”的主张,也对外传递出“不做什么”的鲜明态度: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冷战思维,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搞双重标准。 朱锋指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成为21世纪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中国的主张和反对,是基于百年变局中世界权力分配结构改变的客观态势,站在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的角度,更好推动世界走向互惠包容、合作共赢。 “当世界站在十字路口,中国鲜明表达出要什么与不要什么,将与发展中国家一道促进国际体系朝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高飞进一步表示,清晰的答案让世界听见大国外交的“中国声音”,是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

中共二十大“立己达人” 与世界同行

中新社记者 张蔚然 翻看中共二十大报告,两个词连日来被中外媒体反复谈及。 一是“人民”,从“以人民为中心”到“守的是人民的心”,“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贯穿始终,分量最重。二是“人类”,从“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到“全人类共同价值”,“胸怀天下”的眼光关照世界,展现格局。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 中新社记者 毛建军 摄 在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词典中,“坚持人民至上”和“坚持胸怀天下”都是至关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仅被列入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也在二十大报告中被突出强调。 这两个“坚持”的背后,都是人的发展。连接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也是发展这一最大公约数。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一直把搞好本国的发展和给世界发展带来贡献紧密结合在一起,以“立己达人”的理念促进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互动、同行和共赢。 中共二十大对中国道路的擘画折射了这一理念。“坚持人民至上”,正使中国更好做到“立己”;“坚持胸怀天下”,则使中国更好兼顾“达人”。 中国将发展立于自身力量的基点上,从描绘中国式现代化,到规划教育、就业、社保、医药等细分领域发展,二十大报告以更周密的部署兼顾“14亿多”和“每一个”。“坚持人民至上”,意味着14亿多中国人要集体进入现代化,这是国家发展水平的整体跃迁;但也必须是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不允许出现像一些西方国家那样“财富在一端积累、贫困在另一端积累”等状况。 资料图:2022年9月26日,北京市长安街沿线国庆主题花坛亮相,吸引市民拍照“打卡”。图为位于军事博物馆前广场的“命运共同体”花坛,寓意深化全球发展合作,共创共享和平繁荣美好未来。 中新社记者 赵文宇 摄 以更好的自身发展为基础,中共二十大“坚持胸怀天下”。过去,中国没有采取殖民侵略、单纯资本驱动、掠夺大自然等西方国家现代化的传统路径,而是依靠自身走出了一条独立自主、和平发展、和谐共生的新路。 如今,“胸怀天下”绝不意味着包办解决其他国家各自复杂的内部问题,而是着眼全人类的共同命运,为共同发展提供中国机遇,为共性难题提供中国方案。 由二十大报告具体部署观之,从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到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从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到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从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到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这都是惠及中国人和世界各国民众的多赢之举。 由中国及世界,中共二十大将全人类的共同发展放在了同一视野之中,这正是“立己达人”古老智慧在当下的传承。

管“饱”更要管“好” 二十大报告透露中国“大食物观”

中新社记者 李晓喻 中共二十大报告对粮食安全问题给予强烈关注。分析人士认为,这预示着今后中国将采取更强有力措施确保粮食安全,使国人不仅“吃饱”,更要“吃好”。 10月15日,航拍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琅琚镇霞麓村一带,成片的优质稻喜获丰收。中新社发 邓兴东 摄 图片来源:CNSphoto 此次报告明确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考虑到世界正经历新的动荡变革,这一新提法反映了中共二十大应对未来粮食安全风险的未雨绸缪和顶层设计。 据官方统计,2021年中国粮食产量已达13657亿斤,为历史最高水平;人均粮食产量达483.5公斤,即使不考虑进口和库存也远超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另据测算,当前中国粮食库存消费比超过50%,同样远超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粮食安全警戒线。 尽管中国粮食安全并无“近忧”,但“远虑”不少。从国际供给研判,疫情叠加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不断升级,对全球粮食供应体系造成很大冲击,国际粮食供应链稳定性不容乐观。今年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多家国际组织和机构都对粮食危机发出警告。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孔祥智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称,目前中国大部分农产品都与国际市场紧密相连,特别是大豆等部分农产品进口依赖程度较高,且进口对象国相对集中。在此情况下,国际形势变化将不可避免对国内除小麦、水稻等口粮外的粮食供给产生一定影响。“也就是说,14亿中国人‘吃饱’虽然已没有问题,但‘吃好’受外部影响还比较大,目前还没有完全做到。” 孔祥智认为,从“吃饱”无虞到实现“吃好”,需要有新的思路。报告强调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意味着今后中国在确保粮食安全上将多措并举:除了继续保证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绝对安全外,还将更加注重保障肉蛋果蔬等其他食品供应,防范化解国际环境、国际贸易规则变化等因素给国内粮食安全带来的负面影响;除了补上农田水利建设短板外,还将加大科技投入,不断改进农产品品种。“总的来说,就是在吃饱的基础上力争让民众‘吃好’。”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研究员韩杨称,因应“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要求,中国需树立“大食物观”,满足民众更高水平的食物和营养需求。立足整个国土资源空间,构建多元化的食物供给体系,提升在农资、产品、加工、物流、贸易等全产业链布局的能力,提高国际市场议价能力,确保进口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值得注意的是,“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这一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表述,也被写入党代会报告。 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中国耕地面积约19.18亿亩,与第二次调查相比10年间共减少了1.13亿亩。这表明中国当前虽然守住了18亿亩耕地红线,但丝毫不能掉以轻心。 分析人士认为,从此次二十大报告观之,预计今后中国将在落实耕地保护制度上更加严格。 中国农业农村部农业经济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冯丹萌表示,耕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先决条件。中国今后料将进一步管好耕地用途,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同时,对永久基本农田向高标准农田的改造也将提速。

中共二十大为世界经济变局扮演“常量”

中新社记者 李晓喻 当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中国经济、世界经济都面临剧烈变革。在这个非常时期,中共二十大指明了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中国经济的前进方向,这将对全球产生深远影响。 此次大会对改革与发展理念和路径的坚持,将有效提振人们对世界经济前景的信心,避免悲观预期进一步蔓延。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 中新社记者 毛建军 摄 在中国经济总量已达百万亿元人民币规模之际,二十大报告重申了中共多年来的信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报告中,“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等几代中国人耳熟能详的重要表述依然居于显要位置。 过去十年,这些经济发展理念和路线不仅让中国经济实力有了历史性跃升,也使全球从中受益。中共二十大报告指明,中国将沿着这一被实践证明的成功之路坚定不移走下去。 这种坚持是对此前海外一些针对中国经济政策担心和质疑的最有力回应,也给世界经济吃下“定心丸”。用康宝莱全球高级副总裁郭木的话说,“二十大报告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市场的确定性”,这足以为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信心。 此次大会还发出了中国将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的宣言书,这对稳定世界经济“基本盘”具有重要意义。 眼下,世界经济正位于十字路口。疫情余波还未退散,又遇逆全球化、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一再升级,产业链供应链出现多处梗阻。是继续“开门迎客”,在最大范围内互通有无,还是“筑墙设垒”,将多边贸易体制进一步推向分裂,各国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全球经济未来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命运。 二十大报告给出了中国的回答: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等一系列部署,则为中国开放决心提供了具体支撑和落脚点。 资料图:上海洋山深水港。 殷立勤 摄 作为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中国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不仅将给其他国家带来新的广阔市场和海量机遇,助其早日走出低谷,更重要的是起到一种示范效应。 “越是‘脱钩断链’甚嚣尘上,越要反其道而行之,以开放合作不断‘筑链’,创造新的联系,让国际经济格局保持稳定。从长远看,这是对全球经济治理最负责任的行为。”中国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说。 如果从更宏大的视角观之,中共二十大报告除了为世界经济注入“强心针”外,还为其打开了一扇眺望更美好未来的新窗。 目前,距离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交卷时间”越来越近,但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内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 此次大会将高质量发展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冀望走出一条能以尽可能小的投入换来尽可能多的产出,且能更好惠及全体民众,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路。这是一个相当高的目标和追求。一旦实现,不仅将为许多同样在探索发展道路的国家提供宝贵经验,在整个人类历史上都将记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对中新社记者称,要化解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积累的种种存量矛盾以及潜在的增量矛盾,高质量发展是唯一切实可行的选择。中国对高质量发展的探索,将为全球解决可持续发展难题给出“中国答案”,作出中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