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媒甘肃行——西脉新材料产业园

兰州西脉国际医疗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西脉医疗)定位于大健康产业,以新材料和高端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主,秉承打造民族品牌,使每个人健康生活的理念,围绕健康管理、健康医疗、健康药食品、健康康复和健康养老进行规划发展。西脉医疗旗下设立了兰州西脉记忆合金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兰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兰州红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兰州慈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兰州医健增材制造有限公司、兰州西脉科立新材料有限公司六家研发、生产型全资子公司。兰州西脉医疗公司已成为在记忆合金医疗领域中生产产品最全,研发适用范围最广的产业化高科技企业,甘肃省医疗器械领域的龙头企业,也是国内最大的记忆合金内固定医疗器械领军企业。 产业园位于兰州高新区定连园区,整体规划10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3.2亿元,项目占地39亩,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由兰州西脉记忆合金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建设分为二期,计划建设年产3吨的记忆合金医疗器械生产线、三条年产5吨的高温记忆合金生产线及生物可吸收材料的加工生产线、年产6000片心脏瓣膜生产线。项目建成后,预计年销售收入2亿元,利税6000万元,解决本市500人以上的就业。项目于2018年4月开始施工,一期工程主体于2019年底完成建设。目前一期已试运营,二期正在谋划建设中。

海外华媒甘肃行——甘肃皓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甘肃皓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皓天科技”)是一家专注于生物医药功能分子开发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面向全球医药企业,提供覆盖小分子药物新药发现、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及商业化阶段全周期的中间体、原料药及制剂全产业链的药物化学服务。下属甘肃皓天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5个全资子公司及重庆皓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1个控股子公司。公司及子公司(下同)搭建有甘肃省仿制药工程技术中心、甘肃省新型研发机构、甘肃省企业技术中心等多项技术平台;先后荣获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25周年突出贡献企业、甘肃省先进企业、甘肃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甘肃省“专精特新”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经过10余年发展,公司已经成长为西北地区首屈一指的CDMO企业。公司已于2023年6月提交上海科创板上市申报并获得受理,是甘肃首家科创板申报企业。 皓天科技自成立以来就坚持以研发作为公司发展的根基。公司核心创始人来自兰州大学,研发团队中有多人毕业于兰州大学。公司创始人薛吉军博士在兰州大学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多年,曾获甘肃省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联合创始人李瀛教授系兰州大学二级教授,曾先后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公司研发人员占比超过20%,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比重超过9%。公司围绕新技术开发和应用共申请发明专利超过30项,其中已授权发明专利18项。 SNAC系列、骨化醇系列、托法替尼系列、培哚普利系列产品是皓天科技的主打产品,其用途覆盖抗肿瘤、骨质疏松、糖尿病、免疫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皮肤病等。公司已完成4项化学原料药的注册备案登记,另有15项原料药正在研发中;累计开发各类药物项目近200个,涉及100多个原料药产品、300多个中间体产品及800多项杂质对照品。公司业务布局已覆盖全球700多家医药企业,其中全球50强药企中就有12家。广泛的客户认可给公司带来了稳定的市场渠道,是公司未来业绩快速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公司具备现代化的生产能力和雄厚的科研实力。现有员工700余人,其中200余名研发人员,10名博士,50余名硕士,120余名质量体系人员和20余名EHS人员,其中超过一半的人有在知名制药公司或CDMO企业工作的经验。拥有近18000平米的科研实验场地;在白银银西产业园和兰州新区建设有两个生产基地,并在山东省、重庆市、宁夏市等地有多家合作工厂。 下一步,皓天科技将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以自身的创新基因为根本持续致力于在高活性原料药、药物及疫苗佐剂、大品种绿色技术应用及核药、多肽药物、糖苷药物等新药发现的服务,并将研发成果通过生产转化,服务中国和全球领先医药企业。

海外华媒甘肃行——兰州积石药业有限公司

该公司是由深圳深创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和兰州高科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成立的一家以最新一代长效糖尿病治疗药物——司美格鲁肽产业化为主的高科技生物医药企业,是甘肃省、兰州市从粤港澳大湾区招商落户兰州高新区的重点生物医药项目,是兰州高新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共建、东西产业协同创新的高科技示范项目。 目前已成功完成了实验室工艺技术转移,正在进行工艺放大,产品产业化成功后具有很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替代昂贵进口药,大大节约医保资金),原研采用的是生物发酵和化学半合成生产工艺,我们通过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改进,开发出了全化学合成工艺,通过工艺路线优化、质量研究等工作使其生产工艺实现规模化生产;经申报上市后将实现该产品的进口替代,有望使糖尿病人的年费用降低百分之七八十,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兰州积石药业资料: 1: 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等高端多肽药物原料药已实现公斤级量产,产值数千万元。目前已经开始给美国、澳洲、香港和国内科研院所等客户供应产品; 2:GMP车间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能数百公斤高价值原料药,高端注射剂2000万支,实现20亿元以上年产值; 3:承担甘肃省科技厅重大项目一项、科技创新项目一项; 4: 公司研发团队以博士、硕士为主,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总人数的60%以上; 5: 已和兰州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等当地高校科研院所签订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本科生就业实习基地等,目前已经联合培养研究生、就业实习学生若干名。

海外华媒甘肃行——兰州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项目

兰州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位于兰州高新区,前瞻产业研究院20年持续聚焦全国细分产业研究、产业规划、产业园区规划、产业地产规划、特色小镇规划、产业新城规划及产业园区招商引资等,助力地方产业发展,促进产城融合。项目位于兰州高新区榆中园区,项目总用地约657亩,总投资36亿元,总建筑面积约78万平方米,由兰州高科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建设。项目核心区以生物技术研发、孵化和产业化为中心,重点发展生物技术药物、现代中(藏)药、生物医学工程等产业,建成集科研研发、中试实验、孵化培育、产业化生产和技术会展为一体的综合性生物产业孵化集聚区。园区内配有医学检验、科研研发、中试实验、专家公寓、公共食堂、会议中心、企业展厅、停车库九大功能设施。园区采暖系统采用无干扰地岩热新型绿色能源。目前项目一期已建成,二期、三期部分主体已封顶,正在开展后续工作。

海外华媒甘肃行——走进安多牧场

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联合下发《关于公布第八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名单的通知》(农产发〔2024〕1号),甘肃安多清真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正式获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这标志着甘南州夏河县首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的诞生,将是青藏高原牦牛有机产品走出甘肃、进军全国消费市场的重要里程碑。 甘肃安多清真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始建于1956年,前身是国营夏河县食品厂,现为安多集团全资子公司,企业注册商标“安多牧场”。2012年-2015年先后建设食品公司搬迁扩建项目、熟食品生产线,具有国内最先进的全自动化牦牛藏羊屠宰、加工及熟食产品生产线,现有牦牛、藏羊肉冷链产品产能1万吨,冷链仓储静态库容3万立方米,甘肃安多清真绿色食品有限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具有年生产2000吨熟肉制品产能。 安多牧场先后被认定为“国务院扶贫开发重点龙头企业”“全国少数民族特需品定点生产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产品取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认证”“国家生态原产地认证”“中国有机产品认证”“HACCP认证”“Halal认证”“欧盟及英国有机加工认证”“美国有机加工认证”“ISO国际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认证”“甘南州政府质量奖”等,产品深受省内外消费者喜爱。 其主营产品市场销售半径覆盖东部沿海主要一二线城市,在省内外设立产品展示和直销窗口,在北京、天津、西安、深圳、昆山、苏州、长沙、成都、拉萨、兰州、临夏、合作、夏河等开设16家门店,在合作、夏河、临潭、 兰州、天津等开设5家安多牧场牦牛火锅店。此外,通过直播带货、宅配送、线上销售等多种方式实现直营直供,同时通过线上直播实现牦牛、藏羊全网预售,打通了草原到餐桌的通道。现已成为央企采购单位、政府集采平台、大型餐饮连锁企业、高校食堂重要渠道供应商,把甘南草原最优质的牛羊肉送到了城市千家万户的餐桌。【华媒甘肃行——安多牧场助力乡村振兴】牦牛产业是青藏高原支柱产业之一,青藏高原牦牛藏羊资源是宝贵的资源,牦牛产业关系着涉藏地区广大牧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安多牧场近年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牦牛资源优势转化为推动地方经济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特别是在中海油的有效支持下,积极投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行动中来,多年持续扶持贫困村户发展特色富民产业,巩固和拓宽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渠道,为甘南30多万牧民牦牛藏羊的出栏提供了保障和农牧民增收脱贫做出了重要支持。 该企业地处甘、青、川交界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养殖基地分布在甘肃省甘南州、四川省阿坝州、青海省黄南州、果洛等周边4个地州18个牧业县。通过实施“公司+合作社+牧户”的模式,面向全县各牧业乡镇,推广开展牦牛、藏羊订单式生产,与专业合作社、牧户签订《牦牛、藏羊订单合同》,间接带动农牧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等新型经营主体 300 多个,与牧户形成了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公司通过发展订单牧业,有效促进牲畜出栏,不断巩固产业帮扶成果,有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海外华煤甘肃行—甘加秘境

甘加景区,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景色优美宜人,被称为 “甘加秘境” ,“甘加秘境”景区有水草丰美的甘加草原,有省级重点文化保护单位八角古城,有千年古刹作海苯教寺和白石崖寺,有雄伟壮观的白石崖绝壁,还有白石崖溶洞、达里加翠湖等。“甘加秘境”的 “ 秘 ” 字起的特 别好, 其一, 这里是拉卜楞寺创建者第一世嘉木样大师的 诞生地, 他的学养、德行和一些神奇的事迹至今仍在广阔 的草原上传颂。其二,独特的甘加八角古城具体是哪个年代建造的?究竟有着怎样的用途?在这里发生过什么?至今还是个谜。其三出城向北,有一座寺院叫白石崖寺,寺内有一座无柱佛殿,没有柱子怎么建造?可以说是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而且又在这里发现了丹尼索瓦人的化石,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通过分析 DNA ,首次重建了丹尼索瓦 人的面部,这是对丹尼索瓦人骨骼解剖学特征的首次复原,其实我们今天对丹尼索瓦人的研究只是打开了一扇窗,还有更多的未知等待着考古学家的探索,所以“秘”字起的 恰到好处。夏河丹尼索瓦人化石研究成果入选2019世界十大考古发现,再次提升了夏河在国内外的知名度,由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陈发虎院士等带领的研究团队,经过 近十年的系统考古调查,于2019年 5 月 2 日,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研究成果 “青藏高原中更新世晚期丹尼索瓦人的下颌骨化石”。通过分析结果 显示,该化石在遗传学上与阿尔泰山地区丹尼索瓦洞的丹尼索瓦人亲缘关系最近,可以确定其为青藏高原的丹尼索 瓦人,命名为夏河丹尼索瓦人,简称夏河人。该化石是目 前除阿尔泰山地区丹尼索瓦洞以外发现的首例丹尼索瓦人化石,并将史前人类在青藏高原活动的最早时间从距今4万年前推早至距今 16 万年前, 它的发现对理解整个中 华民族、理解藏民族的起源,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019 年 6 月 14 日在甘肃省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 夏河县委、 县政府联合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兰州大学在夏河 县举办了 “ 夏河人研究成果推介会暨专家咨询研讨会 ” , 并邀请国内古人类学界和旧石器考古学界的权威专家进 行现场考察和研讨。

华媒甘肃行——走进安多牧场

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联合下发《关于公布第八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名单的通知》(农产发〔2024〕1号),甘肃安多清真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正式获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这标志着甘南州夏河县首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的诞生,将是青藏高原牦牛有机产品走出甘肃、进军全国消费市场的重要里程碑。 甘肃安多清真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始建于1956年,前身是国营夏河县食品厂,现为安多集团全资子公司,企业注册商标“安多牧场”。2012年-2015年先后建设食品公司搬迁扩建项目、熟食品生产线,具有国内最先进的全自动化牦牛藏羊屠宰、加工及熟食产品生产线,现有牦牛、藏羊肉冷链产品产能1万吨,冷链仓储静态库容3万立方米,甘肃安多清真绿色食品有限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具有年生产2000吨熟肉制品产能。 安多牧场先后被认定为“国务院扶贫开发重点龙头企业”“全国少数民族特需品定点生产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产品取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认证”“国家生态原产地认证”“中国有机产品认证”“HACCP认证”“Halal认证”“欧盟及英国有机加工认证”“美国有机加工认证”“ISO国际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认证”“甘南州政府质量奖”等,产品深受省内外消费者喜爱。 其主营产品市场销售半径覆盖东部沿海主要一二线城市,在省内外设立产品展示和直销窗口,在北京、天津、西安、深圳、昆山、苏州、长沙、成都、拉萨、兰州、临夏、合作、夏河等开设16家门店,在合作、夏河、临潭、 兰州、天津等开设5家安多牧场牦牛火锅店。此外,通过直播带货、宅配送、线上销售等多种方式实现直营直供,同时通过线上直播实现牦牛、藏羊全网预售,打通了草原到餐桌的通道。现已成为央企采购单位、政府集采平台、大型餐饮连锁企业、高校食堂重要渠道供应商,把甘南草原最优质的牛羊肉送到了城市千家万户的餐桌。

海外华媒甘肃行—拉卜楞寺

楞寺拉卜楞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 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夏河县城西郊,凤岭山脚下。拉卜楞寺藏语全称为:“噶丹夏珠达尔吉扎西益苏奇具琅”(意为具喜讲修兴吉祥右旋寺),简称扎西奇寺,一般称拉卜楞寺。拉卜楞寺是藏语“拉章”的变音,意为活佛的府邸。自1709年创建至今,经历代寺主嘉木样活佛和广大僧俗教民的开发,已成为包括显、密二宗的闻思、续部下、续部上、医学、时轮及喜金刚6大学院,108属寺和八大教区的大型寺院,在其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藏传佛教文化,包括建筑、学院、法会、佛教艺术、藏经等。是藏传佛教格鲁派最高佛教学府之一,誉为“世界藏学府”。鼎盛时寺内僧侣达4000人。1980年对外开放。1982年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拉卜楞寺自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建寺至今,近300年间,先后建成经堂6座、大小佛殿48座,其中七层楼1座,6层楼1座,4层楼4座,3层楼8座,2层楼9座;鎏金铜瓦顶楼4座,绿气琉璃瓦顶楼2座,寺主嘉木样活佛的藏式楼房31座,各活佛住宅30座,大厨房6所,印经院1所,讲经院2处,嘉木样大师别墅2处,经轮房500间,普通僧舍500多院,占地面积1000多亩,这些建筑形成了特点明显的藏族寺院建筑群。其用途分为经堂、佛殿、活佛住宅、僧舍等类。建筑大气磅礴,金碧辉煌,宏伟壮观,具有鲜明的藏族特色风格。在整体设计、建筑工艺、艺术风格方面都表现出藏族建筑炉火纯青的水平。拉卜楞寺建筑由经堂、佛殿、活佛住宅、僧舍以及外围的转经廊组成,主要建筑物有闻思学院、弥勒佛殿和寺主嘉木样活佛府等,全部集中于依山的高处,周围三面簇拥着大片僧舍。高低对比十分鲜明。寺中主要建筑色彩选用姜黄、深棕色等藏族寺庙专用的凝重、庄穆的暖色调,重要标志性佛堂系鎏金金顶和鎏金法轮器件装饰,辉煌壮丽;所有僧舍外墙一律刷成白色,配以大门外侧的红色边框,朴素而安静,寺院外围的转经廊把全寺中心浓郁的宗教氛围烘托的淋漓尽致。  

海外华媒甘肃行——俄合拉村

俄合拉,是藏语俄合尔的音译,意为白顶子山,也被称为 “神的留白地 ”,隶属于合作市佐盖曼玛镇美武行政村,东连美仁大草原,西距市区约13 公里,全村共有34户196名藏族群众,平均海拔3100米,自然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 是“高美佐盖”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一个缩影。昔日的俄合拉,是一个以畜牧业、种植业为主的传统藏族村落,农牧民群众沿袭半农半牧的生活方式,人畜混居的积弊根深蒂固,“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 ”的现象随处可见,脏乱差引发的“破窗效应”愈演愈烈。自2019 年甘南州实施“一十百千万”工程以来,俄合拉村以共建生态宜居家园、推进乡村旅游为目 标,强化乡村治理,因地制宜采取各项措施,实现了村庄环境和旅游发展的蝶变升华。俄合拉村坚持以破除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瓶颈制约为突破口,建设藏式精品民宿22间、村级服务中心1处、游客服务中心1座、广场3个、停车场2个、加油站1座、马队驿站1处等。在保留藏式建筑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将原生态的高山峡谷、草原溪流等自然景色与浓郁的藏族民俗文化、游牧文化相结合,为实现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建成集住宿餐饮、文化休闲为一体的旅游新业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海外华媒甘肃行——当周草原景区

当周草原景区距离合作市 2. 5 公里,过渡性是当周草原景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自然特征,地势由草原向高山上升,气候为高寒湿润区,植被覆盖为高寒草原,景区南山景观带主要以天然林为主,占地面积7200亩,海拔3000多米, 林中乔木、灌木、野生菌类品种繁多,主要的乔木有冷杉、云杉、高山杨等,灌木有沙棘、 野杜鹃、蔷薇等。核心景区面积2200亩,是举办历届甘南香巴拉旅游艺术节的主会场,也是甘南州民族性群众文体活动、节日庆典聚会的主要场所。景区除少部分道路、水域或度假村外,大部分地表均有良好的植被覆盖,植物群落以灌丛和牧草为主,是市境内主要的优质 天然牧场。景区的天然草地牧草茂密,植被覆盖度在90%以上,组成草地植被性优良牧草 258 种。 这里蓝天白云、 鸟语花香、 水草丰美、 牛羊追逐……构画出 一副纯净的大自然油画。 当周草原将敞开怀抱喜迎八方宾客! 当周草原帐篷城 当周草原帐篷城位于海拔2980米的国家4A级当周生态文化旅游区内, 主要由1个礼宴中心和19个小帐篷组成,帐篷城总用地面积36.3亩,总建筑面积4329平方米,主帐篷总建筑面积为2153平方米,能同时接待500多人就餐,小帐篷建筑面积为100平方米,按照2室1厅1厨1卫的格局建造,可接纳100人住宿,夏季每晚汇聚本土民族文化演艺。配置高端,设施完善,充分体验幽静的自然生态,感受民族文化魅力,享受大自然恬静生活。 当周林卡高端民宿 当周生态文化旅游区当周林卡高端民宿于2023年8月1日正式开业, 甘南州当周林卡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作为致力于合作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参与者,致力于打造具有甘南本土化的建筑风格以及集聚现代化优质的经营模式。当周林卡高端民宿建设作为合作市 2022 年招商引资项目,规划用地面积:13696平方米;总占地面积:3095平 方米;总建筑面积:5012平方米。 可供休闲茶艺,娱乐,藏餐中餐等一系列优质服务。茶艺楼上设有 5-6 间露天餐厅可供(烧烤、啤酒、火锅)等,给游客带来独特的体验和感觉, 是夏日享受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