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成功与辉煌  ——访“皇家地产詹钜辉有限公司”董事长詹钜辉先生

无论是老移民,还是新移民,无论是商贾,还是政要,只要是在蒙特利尔生活过并关心“唐人街”的华人,可以说没有不知道“詹钜辉”这个名字的。就算是在西人社会,特别是南岸的Brossard地区,说起房地产商Raymond Tsim,人们的心目中也立即会浮现出一位俊雅谦和、乐善好施的东方人形象。 昨天(2007年5月21日),记者在詹钜辉先生的办公室采访了他。 詹先生风尘仆仆地从外边赶回来,连声道歉。面对在公众假日(Victoria Day weekend)仍如此繁忙的董事长,我省却了客套寒暄,直入主题:“请您对本报的读者,特别是新移民谈一谈您的成功经验。” “树立理想,坚持到底” 来自香港的詹钜辉先生出身并不富裕,他中学毕业就必须做工贴补家用了。他说:“我从小喜欢电动玩具,也爱摆弄无线电收音机,一直梦想当个电器工程师。可是由于家里没钱供我,我只好白天在办公室当初级文员,晚上去上学,每天早上7点走出家门,再回到家已是深夜。”为了上香港理工学院,年轻詹钜辉从1967年到1973年,起早贪黑,从补习英文起步,然后上预备班、上专科,最后于香港理工学院的电机工程系毕业,整整奋斗了八年。在读书的同时,他还不断将自己的工作岗位向电器方面转移,终于在大学还没有毕业的时候,就被香港的“环球电子公司”聘任为工程师,由此实现了自己的第一个人生梦想。1976年,他还成为美国工程师学会(I.E.E.E)的注册会员。 “我的风格就是:树立目标,然后不管如何也要做到。”詹钜辉先生目光炯炯地说。 “做生意守信用最为重要” 从1974年开始,詹钜辉先生在经过了数次“跳槽”之后,工作性质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在企业内部搞技术管理转变为负责公司的外部营销。这对詹钜辉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但是他凭借着自己诚实与勤奋的做人准则,以及对电器产品的专业知识,很快打开了局面。他负责经销的中国大陆的电子元件产品,经过两年努力就占据了百分之五十的香港市场。在1977年他还与人合伙,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贸易公司。由于在买卖双方都有良好的信誉,所以生意非常成功。 他举例说:“有时候碰到国内供货出现问题或价格上涨,我不惜赔本也要按合同满足买家;同样,当市场处于淡季,我就是少赚钱或不赚钱,也要保证准时将货款打到卖方的账上。”因此,中国的出口部门给了詹钜辉最优惠的信用条件,而香港的不少厂家,也会即便处于“供大于求”、挑选多多的状况之下,依然认准詹钜辉为供货商。 “一句话,商人最要紧的是守信用。”詹钜辉先生坚定地说。 “抓住机会,开创辉煌事业” 1987年,香港的贸易行业出现了不景气,为求事业发展,詹钜辉忍痛割舍了香港的业务,移民来到了加拿大。 刚一登陆,闲不住的他就开始了自己的老本行——做进出口贸易。但是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和摸索,他发现另一个行业的前景更加诱人,那就是随着移民潮而兴起的房地产行业。 “搞房地产我有两个优势,”詹钜辉先生说:“第一,我有Sales(销售)经验;第二,我在香港有很好的客户群。这些人要来移民就要买房,要买房就会来找我。”于是,詹钜辉又毅然决然地离开打拼了十多年的贸易领域,投身于房地产。 “我是1989年3月1日上午拿到经纪人执照的,吃过午饭,就带客人看房去了,”詹钜辉先生笑着说:“朋友有意买房,专门等我考了牌子,好有资格带他去看。第二天朋友就下了offer(购买意向),第三天我就做成了第一笔房地产生意。这并不是我占了朋友的便宜,而是我充分运用了自己的谈判技巧,给买家拿到了理想的价钱。” 头两年他在Montreal Trust公司的工作非常辛苦,因为那时还没有电脑,每一份资料都靠手写。詹钜辉每天抱着两大本书册,一干就是十五、六个小时。由于“命中率”高,服务周到,口碑好,詹先生客源滚滚,但这些客户主要都是中国人。后来他的名声也渐渐地被那些和他打过交道的“老外”们传开了,因此不管是买方还是卖方,不管是华人,还是西人,他的客户网络越来越大。从1991年到1993年,詹钜辉连续三年荣登Montreal Trust的“Top 10”(十佳)榜;从1993年到2003年,他又在合并后的Royal LePage Ltd.房地产公司连续十年当选为头牌经纪(Top 1% across Canada in Royal LePage)。 1999年5月,正当房地产行业依然挣扎在长达5年的低谷,公司的盈利也为负增长的境况下,詹钜辉及时抓住了公司允许旗下经纪人开办子公司的机会,用公司名称加上自己个人名称成立了今天的“皇家地产詹钜辉有限公司”(Royal LePage Raymond Tsim Inc.)。2001年,他又不失时机地收购了两家子公司,并邀请几位地产精英(Top agent)加盟,成立了“Royal LePage Champlain”,一家开在Brossard,一家开在St-Constant。 詹钜辉的公司从刚诞生时的亏本疲软,经过复苏、崛起、发展,时到今日,已经是一马平川,蒸蒸日上了。 詹钜辉先生认为自己是个幸运的人,好的机会总像是在“下一个路口”等着他,但是听完了他的讲述,我却认为是他个人丰富的专业知识、敏锐的商人头脑,加上勤奋拼搏的勇气和魄力,才使得他能够在机会到来的时候作出正确的取舍判断。因为他说“我经过市场分析,看准了2000年是低潮的尾”;因为他又说“我靠‘节流’、‘开源’度难关,求发展”。詹先生从初始阶段的赤手空拳,到“太太”加秘书规模的小型公司,发展到今天拥有60多名经纪人的中型企业,而且仍继续在“扩大地盘”、“招兵买马”,这里面包含着多少创业者的心血和汗水,也反映出多少詹钜辉先生出色的领导才能和个人魅力呀! “遵纪守法,老实做人” “我是个办事正规,‘胆子’很小的人,”詹钜辉先生开玩笑地说:“从小跟着妈妈拜关公,不敢做一点亏心的事情。比如搞私下交易、用现金买卖来欺骗公司或逃税,这样的事情总有人建议我去做,但是我从来不做。也许当年要是做了的话,现在早已是大富豪了。”接着,詹钜辉先生严肃地指出这样规规矩矩地做人是有好处的:例如他办加拿大移民时,由于申请材料清晰,一丝不苟,只和移民官面谈了十几分钟就获得了批准,令许多人惊讶和羡慕;例如有朋友在合同书上先签上名后对他说,我信得过你,你爱怎么写就怎么写吧,他总是拒绝,非拉着朋友将一条条的细则都看清后才接受签字,所以他从来没沾惹上官司;再例如有的人托他卖“大麻屋”,不管开出什么优厚条件,他都坚持不卖,除非房主同意明文标注,所以他睡觉总能安生。詹钜辉先生说:“投机取巧就像赌博,干了一次,就想干第二次,很难收手。‘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总有一天会出事,那时后悔就太晚了。”话语中没有什么大道理,也没有什么精辟的论述,但这些“大实话”从一个成功的商人口中说出来,分量就显得格外的重。 “参与社会公益,提升华人形象” 詹钜辉先生是蒙特利尔知名的社会活动家和慈善家,自1993年以来,他先后担任过和仍然担任:魁北克互助银行(Caisse Populaire Desjardins Champlain Branch)的基金会主席、大蒙特利尔狮子会会长和会员主席、蒙特利尔华人服务中心副主任、中华医院基金会主席和副主席、魁北克中医药针灸学会名誉主席、国际龙舟会名誉会长等公益职务,并赞助了“詹钜辉杯文学奖”等若干公益文化活动。2000年,他获得联邦经济部长颁发的“优秀工商企业家奖”;2001年,又获得“女皇登基50周年金奖”。为华人争得了荣誉。 詹钜辉先生还积极投入华人参政议政事业,他在为魁省某党竞选人助选过程中,不光出钱出力,还亲自挨门挨户地“拜票”。他说:“一方面,这里的‘老外’都非常重视义工,我们作了义工有助于提升华人整体的形象。人家不认识我詹钜辉是谁,但是人家会记住一个黄皮肤的中国人走在义工的队伍里;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参加选举,这不仅仅是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和义务,还要让当地人看到越来越多的华人在参选、在投票,这样人家才不会小看我们的力量。”同时,他也指出:“不管在哪里,人际关系都很重要。你跟他们(指当地人和政府)混熟了,最起码人家了解你、信任你,以后你有事情需要他们帮助,就会容易得多。” “通往成功的道路就是勤奋” 詹钜辉先生说:“我现在确实是老板,但我这个老板不是继承来的,也不是拿钱买来的,而是我一手一脚、踏踏实实干出来的。”他坦承,现在已无须再像原来那样辛勤劳作,但他依然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因为他勤奋惯了。当年的勤奋让他走向成功,今日的勤奋让他感觉生命的充实。 最后,詹钜辉先生应记者的要求,语重心长地对新移民讲了几句话,他说:“每一个移民刚开始都有一个不适应的过程,不要着急,不要埋怨,不要后悔,要多观察,要往前走。” 他还说:“我最大的教训是刚来这里时没有好好学习法语,否则事业的发展会更加顺利。”所以他劝告新移民沉下心来,哪怕每天只拿出一、两个小时,也要学会法语。他的另一个忠告是:“做事情要正规,做人要讲礼貌,要学习当地人的好习惯。例如在超市,为走在身后的人拉一下门,而不是让玻璃门弹回去碰到人家,这些都能表现出一个民族的素质。你这样做了,不仅帮了自己,也帮了中国人。” 工作要勤奋,学习要勤奋,为人更要勤奋,这就是詹钜辉先生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