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大文化视野(12月18日)

【文化杂谈】 “个体的自由与共同体的命运 ——新冠疫情引起的“生命政治”思考(13) 步虚 上一次,我们谈论了阿甘本为摆脱现当代生命政治异化困局而提出的“正在来临的共同体”理念。如果说共同体作为理念较容易为人所接受的话,那么这一理念能否切实有效地实现,在我们看来,这还是一个不容易直接得到肯定答复的问题。要想肯定地回答这个问题,有一个条件需要得到满足,那就是解决好个体及个体自由与共同体命运的关系。这个关系之间的张力,或者说矛盾冲突,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应对过程中,特别是发生在许多西方国家的这一过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个体及个体自由是现代政治哲学的一个核心内容。然而,需要人们了解的是,这样一个被今天的人们视为理所当然的内容,实际上仅仅是一定社会历史阶段上的产物,直接地说,即是由精于自利算计的经济人或理性人构成的现代市民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关于这一点,从福柯开始的生命政治探索已经有过认真的思考和论述。 我们在本系列文章最前面曾提到过福柯于1976年在法兰西学院的授课。正是在这个授课讲稿中,福柯向人们强调指出了从古典的可以生杀予夺的君主权力,向生命权力的变化。这种生命权力,或者说生命管控,与统治者在治理上的基本观点的变化,使得统治者越来越发现那个被现代市民社会所独立出来的个体本身成为了治理的对象。这样,新的治理技术针对的是“人的生命”,更精确地说,这种权力“试图支配人的群体,以使这个人群可以而且应当分解为个体,被监视、被训练、被利用”。 市民社会的基础是精于自利算计的经济人个体,新的治理技术或者说西方现代生命政治的对象,恰恰是这样的个体。在《生命政治的诞生》中,福柯进一步指认了现代生命政治与自利型经济人个体同时在历史上发生的这一事实。在现代生命政治的机制中,这样的个体既是自利的,同时也必须是自由的。市民社会自由而自利的个体是现代生命政治得以展开的前提和结果。 在《生命政治的诞生》中,福柯这样写道:新治理技术或现代生命政治“要被迫将自由生产出来,被迫将自由组织起来。因此,新的治理技术表现为自由的管理者,这不是命令式的意思上的“你自由吧”(sois libre),这个命令能立刻带来矛盾。自由主义的表述不是‘你自由吧’,自由主义的表述只能是这样的:我要为你产生出自由所凭借的东西,我将使你自由地成为自由的。”简而言之,自由的个体完全是现代生命政治的结果。 依据详尽的历史资料分析,福柯向人们展示了现代生命政治的核心是生产,也就是说,它所操纵的不是人的死亡,而是人本身的生命。在此之后,治理权力关注个体的生产,将他们一个个生产为符合市民社会标准的自由的个体。 阿甘本在《神圣人:主权权力与赤裸生命》一书中告诉我们,“现代生命政治的新颖之处在于,生物性事实本身就直接是政治性的,而政治性的事实本身直接就是生物性的事实。”也就是说,现代生命政治的治理已经直接作用于人们的生物性事实本身,而这个生物性事实已经变成了政治治理直接相关的现实性内容。其中,每一个个体已经绝对地生产为“自由的个体”。为了破除现代生命政治环绕在这种自由个体身上的神圣性,阿甘本提出了“形式生命”和“正在来临的共同体”两个理念。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已经有个这方面的谈论。简而言之,这两个理念的主旨,在于构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一种共同体生活的新的主体,使人真正走出生命政治的异化困境——基本权利形式上完整而实质上丧失、形式上自由而实际上孤独和碎片化的赤裸生命状态。 新冠疫情在许多西方国家引起的反应来看,只注重自身利益和权利,以个人自由的神圣名义而不惜危及和损害他人和公共健康,这样的个体存在,对于共同体命运的维护,不是一种有效的动力,而是一种威胁和障碍。如果不能破除现代生命政治所生产出来的自由而自利的个体神圣性,任何“正在来临的共同体”,或者说任何试图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努力都将付之东流。2020-12-13 【作者简介】 步虚,文化学者和符号学学者,主修“地中海文明与西方文明“、“文化哲学视野下的当代法国研究”、“意义生成的认知符号学机制及操作”,长期从事文明关系、跨文化实践和国家文化战略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任教于北京国际关系学院,受聘为湖南践行国学公益基金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诗文春天】 胡杨 谭文春 在新疆的沙漠中和戈壁滩上,常常能看见一种长得歪七扭八的树,虽然貌不惊人,却是新疆最受欢迎的植物,它的名字就叫胡杨。 胡杨,胡杨树,就是生长在西域胡人生活地方的杨树。西域就是现在的新疆,古时候那里的人统称胡人。 胡杨在六千五百多万年前就在地球上生存,是一种珍惜濒危物种,被植物学家誉为古代树种的“活化石”。 胡杨是新疆唯一的变叶树,在不同的生长环境下,胡杨的叶片长得不一样。水边的胡杨称为大叶杨,因为水分足够,它的叶片长得较大,如椭圆形;长在戈壁沙漠里的胡杨是小叶杨,缺水的缘故,叶片长得小,如柳叶形。甚至不同的年龄段,每一棵胡杨树上,都会生长两种不同大小形状的叶子,这个也是因为新疆特殊的气候,造成的胡杨树在生长过程当中为了适应环境而具备的独特的生长机能。四到六岁的胡杨树,它的叶片非常非常小,胡杨八到九岁的时候,它的顶上的树叶会特别大,但是下面的树叶会变得很小。 我们在新疆的沙漠戈壁经常看见胡杨树,都是自然生长,不是人工栽培,当地的人们也从来不伤害胡杨。胡杨树真是一种神奇的树,一辈子不浇水也能活下去,因为它们生命力强,根系非常发达,可以把周边五到十公里的水吸收过来,能够保持水土。如果地下水干涸了,胡杨就会进入假死状态,让树干干枯,树叶掉落,把所有的养分收纳根部,储藏在地下,一旦有新的水分输入,它会立刻焕发生机,长出青枝绿叶! 这种惊人的生存能力,让胡杨可以神奇地做到:“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这种顽强的意志和毅力,挑战残酷的命运跟自然做斗争的精神,始终保持着一种高昂的生命姿态。它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生命的启示,更多的则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就是新疆兵团战士的精神象征。兵团人就跟胡杨一样,扎根新疆,跟残酷的自然环境搏斗,献出毕生的精力,把戈壁和沙漠变成绿洲!新疆有一种精神,就叫“胡杨精神”! 胡杨是沙漠之魂,是戈壁之魂,它的美丽永不消退,身躯遒劲有力,枝条繁茂刚健,春天绿叶招展,秋天金黄醉人。它是人的精神象征,也是人的信心保障,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看见它,就能获得希望、毅力和智慧,勇敢地挑战险恶的环境,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胡杨的一生,是英雄的一生,不畏艰险的一生,顽强生命的写照,不屈不挠的楷模! 胡杨生长在戈壁荒漠,那里植物不多,没有充足的水源,没有鲜花的陪伴,更没有人为它呵护。然而,它却立定于沙海之中,深根于戈壁滩,犹如一个曾被忽略的倔强灵魂,不管风云如何变幻,在比远方更远的地方,默默地期待着明天。 胡杨也是摄影爱好者们最喜欢拍摄的题材之一,一年四季都可以拍摄,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风景,展示胡杨迥异于其他树木不同的精神气质,春夏两季可以拍到绿色的胡杨,枝叶婆娑,显示蓬勃的生命气势!秋季的胡杨转为金黄色,秋高气爽的蓝天下,金色的胡杨凸显出一派灿烂。冬季到来,大漠沐雪,胡杨披霜,银装素裹,如同一个晶莹剔透的童话世界。 然而,最给我震撼的却是内蒙古纳济额的“怪树林”,近2000亩沙漠里面全是枯死的胡杨,千奇百怪的姿态直立在荒漠中,脚下是漫漫黄沙,头顶是苍茫天穹,透着狰狞恐怖的气氛和亘古的肃杀意境,展示苍凉悲戚的风光。为了吸引游客,导游编了一个本地将士力抗敌军、抵御外辱最后战死在“怪树林”的壮烈故事,那一棵棵“死而不倒”的胡杨树,就是将士们“不死的灵魂”!这的确值得慷慨悲歌一番。但是据我咨询,造成“怪树林”的真正原因,是20世纪90年代本地河流上游无度用水,造成下游地下水位下降,致使大片胡杨树枯死。矗立在这一片莽莽沙海,我们哀叹胡杨枯死的同时,也给人类自己发出忠告:环境保护迫在眉睫,刻不容缓!这一片“怪树林”被称为“胡杨的坟墓”,更应该成为警示后人的生态纪念碑。 【作者简介】 谭文春,男,现居四川省华蓥市,作协会员。喜欢读书和写作,有诗歌、散文、小说、故事等刊见国内《青年文学》、《广西文学》、《佛山文艺》、《今古传奇.故事版》、《故事会》以及国外如《阳光导报》、《中日新报》、《北美时报》、《亚特兰大新闻》、《华府新闻报》、《菲律宾商报》等等报刊杂志和各种网络平台。部分作品获奖并入选各种诗文集。读书让人充实,写作令人愉悦。文字是唯一让自己神清气爽的东西,也是自己灵魂跟这个世界对话的唯一工具。   【鱼翔浅底】 话说柳宗元(二十二) 元和五年欠收 洋中鱼 柳宗元永贞元年(805年)9月13日被贬出长安,12月底抵达永州。806年正月,宪宗改元元和,这实际上是柳宗元抵达永州的第一个年头,所以他写了一首诗名叫《首春逢耕者》。开始两年,由于母亲病故表弟卢遵护送母亲灵柩回老家,自己也患病且在守孝中,与两任刺史韦彪、冯叙关系不怎么样,再加上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所以很少活动和写文章。这期间最满意的代表作就是元和二年写的《江雪》。 元和三年下半年,柳宗元守孝期满,身体也有所好转,于是四处走动,并在元和四年的九月二十八日发现了西山,之后又相继发现古鉧潭及其西小丘、小石潭、小石城山等佳山胜水,因而创作颇丰。可是,到了元和五年却突然放缓,作品锐减,这是什么原因呢? 细读柳子文集,我觉得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心灵上的打击。这年(810)四月三日,女儿和娘病死在永州,这是柳宗元贬永以来失去的第二个亲人,也是唯一的亲人。至此,柳宗元的父母、妻子、女儿和两个姐姐均已逝去,仅剩下鳏寡孤独的他。由于和娘是柳宗元和某女子的私生女,之前母女被柳宗元秘密安置在长安市井且疏于照应,因此柳宗元心理感觉特别愧疚,所以没什么心思写文章。 其次是岳父杨凭元和四年刚当京兆尹不久,就被御史中丞李夷弹劾结果被贬临贺县尉。而柳宗元在收到岳父的来信后就回信给岳父,请他在回朝之后找人疏通关系,让宪宗诏令自己回去。结果,岳父鉴于自己的贬谪身份没有再回信。这样一来,等于宣告回京无望。 再次,母亲卢氏临死前可能说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话,在女儿和娘死后,柳宗元心里畏惧就此绝代,所以纳妾生儿育女。与雷五之姨同居后,解决了多年的性饥渴,因而有点乐不思蜀。 第四,在永州生活期间阅读了陆质的著作,加上龙兴寺重巽禅师和法华寺觉照禅师的指点,感觉到以前在京城所写的那些拍马屁的文章过于猥琐,因而在创作上需要进行一番反思和自我超越。 其实这一年,柳宗元还自讨没趣。他的舅子从长安途径永州去临贺(今广西贺州)看望父亲杨凭,柳宗元想通过解释车子各部件的功能来引导舅子杨诲之如何做人。大约是出于对柳宗元势利的鄙视,杨诲之口气显得颇为傲慢,拿他的教诲并不当一回事。 【作者简介】 洋中鱼,本名杨中瑜,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永州作家协会副主席、永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作品散见《中国文化报》《湖南日报》《羊城晚报》《南方周末》《散文》《散文百家》《美文》《中华散文》《散文诗世界》《创作与评论》等报刊,有作品入选多种文集,著有长篇小说《陶铸传奇》《见习记者》、散文集《梦的窗帘》《鱼眼观柳》《李商隐与永州》、新闻作品集《潇湘风流》《中瑜访谈》等。   【华峰凌云】 记忆中的工人文化宫 许华凌 工人文化宫是工会组织职工开展文化活动、提高职工文化素质的重要阵地,它承载着无数普通职工业余参加学习及文体活动的美好记忆,也给职工家属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文化场所匮乏的年代,能够昂首走进工人文化宫的大门,不能不说是“工人老大哥”的骄傲。我的父亲是一名煤矿工人,时常领着我去文化宫。我记忆中的工人文化宫是高大的、神圣的,是职工的乐园,也是我们家属孩子学习的殿堂。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工人文化宫是职工群众文化娱乐活动的主要场所。文化宫设有影剧场、图书馆、阅览室、棋类活动室、讲座厅等,还有名声显赫的职工业余故事团。文化宫门前的毛泽东主席塑像是这里的标志性建筑。这里是职工文化娱乐的乐园,也是成就我实现梦想的地方。这里的藏书种类齐全,图书馆成为我最为喜欢的看书学习的地方,成为我学生时代最为留恋的所在。我之所以能考上大学,就得益于这里的图书浸润和安静的读书环境。 曾几何时,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这里变得冷清凋敝,甚至一度为洗浴宫、幼儿园、酒店、商场…..所取代。记忆深处的文化气息浓厚的工人文化宫却渐渐陈旧衰败,被商业气息所笼罩。即便是工人文化宫照样霓虹闪烁,但里面却失去了它原有的厚重的文化氛围,商业气息却越来越浓,从高档餐饮、贵族会所到豪华商场,昂贵消费的门槛拦住了工薪阶层,出现了“既不见工人,更没有文化,却只剩一宫”的窘态。 如此尴尬的状况,不仅引起广大职工的困惑,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更是引起了国家、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2016年8月,全国总工会出台《关于加强和规范工人文化宫管理的意见》,要求各地工人文化宫充分发挥其为职工服务的职能,坚持公益性发展方向,工人文化宫迎来了它走出低谷、重装归来、凤凰涅槃的春天。 为了将全国总工会“意见”落到实处,为了紧跟城市的发展步伐,建设新时期职工的“学校和乐园”,近年来,省、市总工会高度重视工人文化宫的发展,要求在做好项目功能的完善和推进各项建设工作的基础上恢复职工文化生活,充分发挥工人文化宫职能,努力将工人文化宫打造成一张亮眼的文化“名片”。记忆里的工人文化宫正在重回职工的视野,实现“华丽转身”。作为职工的精神家园和工会服务职工的前沿阵地,工人文化宫在经受了较为漫长的阵痛之后,终于迎来了新时代的凤凰涅槃。曾经深受工人欢迎的“学校和乐园”回来了,曾经冷清凋落的工人文化宫“活”起来了。伴随着工人文化宫的“重装归来”,工会加强职工思想引领有了新课堂、工会提升职工技能培训有了新学校、工会丰富职工文化生活有了新乐园。工人文化宫迎来了它生机勃发的春天,工人文化宫的改革与发展,正在不断谱写新的篇章。 … Read more

博大文化视野(12月11日)

【鹏翔万里】 寻找自己 贺鹏 突然一天,我发现我不见了,我大声喊着我的名字,一遍一遍又一遍。 终归没有答应。 坏了!我把我丢了。 我沿着城里的大街小巷,挨门挨户地寻找,谁都不知道我的下落,怎么办?我十分着急,也非常恐慌。万般无奈,我拿出了我的全部积蓄赶紧在市里所有的媒体上发布了寻找自己的广告,广告上说了我的一些特征,留了我的电话号码,希望知情者迅速通知我。 自从发布了广告,我一天二十四小时坐在电话机旁不敢离开,生怕错过任何一个机会。 一周过去了,关于我的消息一点都没有。 我简直到了发疯的地步,怎么搞的,竟然把自己给搞丢了;我捶胸顿足,控制不了自己的感情。 突然一阵电话铃响,我一把抓起听筒,听筒里传出的声音很遥远,说是在另一座城市的海滩上,有一个被海水冲在岸上的人很像是我。 我急忙压了电话,跑下楼,拦了一辆的士,向另一座城市急驶。 到了这座城市的海滩,已经是第二天的早晨。付了车费,赶快扒开围观的人,只见我蜷缩在海滩上,脸上没有一点血色。我上前把手放在我的鼻子上,稍有一点点呼吸,还好,没有死。 我仿佛记起来了,当年为了逃避单位一杯茶水一张报纸的无聊生活,便下海寻找所谓的价值去了,但真正下海以后,并不是那么回事,海里有礁石、风浪和鲨鱼,很快我的洒脱、理想、追求全都淹没在了这些险恶之中,我便离开了我…… 我扶起我,看着面目全非的我,鼻子一酸,眼泪朴漱漱落了一地,洒在海边的沙滩里,没有了一点痕迹。 我已经认不出是我了。 我把我搂在怀里,轻轻摇了摇,我微微睁开眼,一看躺在别人怀里,大喊一声,你是谁?你为什么要救我? 我擦了一把眼泪说,你好好看看我,我是你呀,你是我呀,我俩本来就是一个人,我不救你谁救你? 躺在怀里的我使劲挣脱我的怀抱,踉踉跄跄地站起来,指着我说,你怎么会是我,我怎么会是你,我一点都不认识你。 我指着我边说边往后退,围观的人群自动让开了一条路。 我十分惊讶,我怎么不认识我,我赶快提起裤腿说,你看看,我们的大腿上不是都有一个黑痣吗? 我也提起裤腿看了看说,对呀!我就是在大腿上有一个黑痣。 我又说,我们小的时候玩打仗,下巴上不是还留了一个疤痕吗? 我也摸了摸下巴说,是呀!我的下巴是有个疤痕。 我说我是你,你就是我呀,快回到我的身体里面来吧。 我后退并没有停止,大声说,可我不认识你! 我看着我离我越来越远,着急地说,你再好好看看,我就是你呀! 围观的人群“哄”地一下笑出了声,什么乱七八糟的,他们到底谁是谁呀,神经病! 我看着我渐渐远去,对我也产生了怀疑,我不认识了我,其实说心里话,我也不认识我。 到底我是谁呀?难道那个面目全非的家伙就是我? 我继续寻找我自己。 【作者简介】 贺鹏,中国呼和浩特人,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特邀理事;中国小说排行榜上榜作家;出版过《怪病》《寻找自己》《你是好人》《天堂背后》《贺鹏微型小说选评》《老鼠娶亲》等微型小说作品集以及多部报告文学集;有多篇作品入选《微型小说鉴赏辞典》以及不同国家出版的许多版本图书;有不少作品被翻译成多个语种进行传播;应多个国家邀请,多次出席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国际研讨会,2018年12月在印尼举办的第12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国际研讨会上,荣获世界华文微型小说40年贡献奖。   【种玉蓝田】 当暖光铺满舞台 蓝狐 我想,如果有可能,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希冀着翱翔天际,体验飞翔。因为那种经天纬地的心境所能焕发的激情和动能,想必是一切生命历练方式中最畅快的一种。 然而,以自我为圆心,以视野或者是以自己能够想象到的空间为半径的、相对常识化的生活,往往束缚住了人们本该张扬的翅膀——想飞,哪怕是想暂且走出自己已经熟悉的生活空间——多半变成了只是在自己心中无限膨胀的一个美好的愿望。因此,我常常在想,原本就是在一次次迁徙过程中渐渐形成的生命的群落,为什么一俟发展到更趋文明的今天,反倒越来越迷恋起自己脚下的片草寸土了呢?而且,越是在地域广袤的国度,这种迷恋也就显得更加深刻。 的确,爱自己的家园固然称得上是发自一种美好的情结,但是,抖擞精神,怀揣挚情,在繁杂、劳碌的时空的罅隙间抽身而出,到相对于自己的生活空间更显得怡然一些的异地去浣洗一番情肠,莫非不是更好的一种修整、一种积聚吗? 旅,或者游,其实都很鲜活。 我一直以为,几乎没有一双眼睛是在长久打量一处固定不变的风景后,日益变得深邃灵动起来的。我们认知事物的眼光,其实是在面对大自然的时候,随着大千世界里无以计数的微妙变化、奇异转换,才而逐渐变得深刻起来。也正因如此,我们才得意仰望高天,任意想象—— 假如,假如我此刻正身临北极的极点,我就会动用我周身的灵感,去接近所有的南方,让姹紫嫣红的极光作我的霓裳,让雪被下奇诡的白狐作我的导航,让地球的轴,以我双脚的抵触作一回从白天到夜晚的摇晃…… 假如,假如我此刻正登临珠穆朗玛峰的极顶,我就会顺手摘下几颗星盏,重新划出一道本初子午线,驱赶着太阳背后的夜色,让可爱的家园永远沐浴着吉祥的光芒;还会把世界上最纯净的水、最晶莹的雪、最多情的云,一一植入曾经蒙尘的胸膛…… 假如,假如我此刻正潜入大西洋深海的沟壑,我就会仔细地去辨认这个蓝色星球最深的皱纹里,究竟有些什么宝藏——假如,假如所有的我的驿动,真的能让我启悟到生命的匆促和光阴的荏苒,并且选择羁旅的方式在颠簸中感知存在,那我将就此起程。 生命本就是一次长途旅游的行程,终点早有设定,驿站遍布西东。重要的是,在这一生一次的奔行之间,原本还有许多并非过沉过重的短途旅行,就像春游一样的,洋溢着整整一个花季的芳菲,让你我做一场好梦—— 想要探知生命的广度,不妨请即刻启程。 【作者简介】 蓝狐,本名任东升。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抚顺市作家协会理事,现为抚顺矿工报社副总编辑。作品散见于中國《星星》《读者》《作家报》、美國《侨报》《华府新闻日报》《新大陆诗刊》、加拿大《七天报》《华侨时报》《环球华报》、瑞典《北欧时报》、澳大利亚《当代国际汉诗》等国内外报刊,多次获得国际、国内诗文赛事奖项,出版有诗集《诗之鹤》、散文集《鎏金的典藏》、长篇小说《粉足》《炼狱1929》等多部专著。   【杨柳依依】 爷爷杀年猪 杨邹雨薇 老家在潇水南岸的农村,在村后的南津渡大桥通车之前,我们那里因为交通不便导致经济相对落后,大家平时生活比较艰苦,逢年过节却要奢靡一回。村里有田有地,父母与小叔叔常年在外谋生,耕种的事情就落在了爷爷奶奶身上。早得二三十年,两位老人家还算年轻,也很勤劳,一年四季起早贪黑,里里外外忙过不停,不但种了田种了蔬菜,还用菜叶和米糠喂养了两头猪。每年送一头猪,杀一头年猪,几乎成了惯例。 一般人杀年猪,都是请人代劳,而我们家都是爷爷亲自动手的。爷爷虽然个子不高,但年轻时经常干重活,孔武有力。那时候,除了红白喜事,农村一般不杀猪,只有过年时杀头猪来犒劳辛苦了一年的家人,所以在村里也算是一件大事。我记得我八岁前曾目睹爷爷杀过两三次年猪。首先是烧好一大锅子开水,备好刀、壶、盆、麻绳、簸箕、梯子、挂钩等工具,然后叫上父亲和叔叔以及左邻右舍几个精壮汉子帮忙。到了猪栏,将猪赶出来,由力气最大手脚麻利的那个人冲上去逮住猪尾巴把猪撂倒,其他人再上前把猪抬起来,甚至将猪的四条腿捆住,爷爷则抓住猪的双耳,放到一张板凳上按住。仿佛预感到灾难的降临,此刻的猪出于求生的本能,拼命地挣扎、喊叫,声音凄惨而绝望。 … Read more

博大文化视野(12月4日)

【文化杂谈】 “正在来临的共同体” ——新冠疫情引起的“生命政治”思考(12) 步虚 上一次,我们谈论了阿甘本为摆脱生命政治的异化困境而提出的“形式生命”概念,并指出:形式生命与群体性的、政治实体结构内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活动不可分离。因此,与“形性生命”相对应,阿甘本提出了“正在来临的共同体”(La comunità che viene)这个概念。 赤裸生命的一个基本事实是:身在政治实体结构之内却被排除在实体结构之外。用阿甘本在《神圣人》中的话说,就是“赤裸的生命仍以例外的形式被纳入到政治中,即作为完全经由排除而被纳入的东西。” 在阿甘本的生命政治憧憬中,一种不再以“纳入性地排除赤裸生命”为基础的政治不但是可能的,而且处在“正在到来”的状态中。这就是阿甘本想要向人们叙说的“正在来临的共同体”。 首先需要了解的是,阿甘本所言说的“共同体”(comunità )这个概念的的词根是common,即古希腊的κοινωs。这在古希腊语中,common的原意是一个动词,即“分享”,并通过这种共同分享的行为,使每一个进行分享的成员在其中结为一个整体。分享之物是共有之物,它不专一地、排他性地属于某一个人,而是属于大多数人和所有人,因此它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为了说明共同体的这个特点,阿甘本想到了中世纪的一种共同体修道体制——阿西西的圣方济各(San Francesco d’Assisi):在反对财产私有的同时,所有圣方济各会僧侣之中形成了一种不同于以往个人生活习惯的共同的生活方式,即共同生活(koinos bios)。阿甘本指出,“共同生活”的观念似乎拥有一种明显的政治含义。作为圣方济各会僧侣“修道规章”的核心内容,“共同生活”围绕着所有人可以共通的信仰(“道”),伴之以“提升我们的行为”,表达了“完善生活”的修道目的。“修道院,就像城邦一样,是一个旨在实现‘完善的修道生活’的共同体。”简而言之,在阿甘本的理解中,共同体的核心和主干在于一种共同生活的方式,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一种被共同体成员所共同享有和接纳的新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不会将处于共同体之中的不同个体彼此分离割裂,使他们成为自由却孤立的个体,因为他们可以在这样一种共同生活的方式中,构筑出一种新的生命形式,从而将自己塑造成这种共同体的主体。这就是共同体的根本意蕴所在。 “正在来临的”共同体,是现在进行时态中的共同体,也就是说,我们正在迎接共同体的到来。它所强调的,是“可能”向“现实”的过渡,是“潜在”的实现过程。 我们在前面已经指出,以包含性排斥的方式存在于某一政治实体结构之中,是集中营、难民营、收容所、社会边缘族群等“赤裸生命”共同的命运。这些人一方面属于政治实体结构(因为他们必须在政治实体之内生存);而另一方面,他们在政治层面上遭到了实体结构的排斥,用阿甘本自己的话来说,这些人在生命(zōē)层面被包含于实体结构,而在生活(bios)层面上则被实体结构所排斥。 共同体思想的提出,一方面是时代和历史发展的必然,另一方面也潜在地与当代世界思想史上的生命政治的兴起相契合。 阿甘本曾指出:今天,任何地方,在欧洲以及在亚洲、在工业化了的国家以及在那些第三世界国家,我们皆生活在一个生命政治的异化困境之中。一如阿甘本所说,在今天我们所有人潜在地都是被排除在社会群体之外的“现代神圣人”,我们的生命在某种意义上都是政治身份及基本权利被剥夺,或者基本权利形式上完整而实质上已然丧失的“赤裸生命”,那么作为人类的我们,如何面对我们共同的命运,就成为当代人所必须认真对待的最大课题。共同体理念的出发点是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类,理念所指向的归宿也是人类,人类是共同体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从这个意义上说,共同体根本上就是人类命运的共同体。面对阿甘本所提出的现代生命政治的困局,只有从人类命运与共的视角,打破国家之间、民族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壁垒和界限,超越种族、文化、国家与意识形态的排斥与敌对,才是彻底解决生命政治提出的困局之路,也是通向正在来临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经之路。 如果说共同体作为理念较容易为人所接受的话,那么这一理念能否切实有效地实现,在我们看来,这还是一个不容易直接得到肯定答复的问题。要想肯定地回答这个问题,有一个条件需要得到满足,那就是解决好个体及个体自由与共同体命运的关系。这个关系之间的张力,或者说矛盾冲突,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应对过程中,特别是发生在许多西方国家的这一过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下一次,我们接着谈这一点。(2020年11月29日) 【作者简介】 步虚,文化学者和符号学学者,主修“地中海文明与西方文明“、“文化哲学视野下的当代法国研究”、“意义生成的认知符号学机制及操作”,长期从事文明关系、跨文化实践和国家文化战略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任教于北京国际关系学院,受聘为湖南践行国学公益基金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诗文春天】 旅行是一种温暖的感受 谭文春 喜欢旅行,喜欢人与人之间传递的那一份温暖。 生命中第一次旅行,是从兰州乘火车去月牙泉。那一年我十四岁,从西南的一个偏僻小城镇,随父亲来到兰州,在西北这个大城市的一所中学读书,同班中有一个跟自己住得近的男孩子,经常一起上学一起放学,关系处得铁。一个假期,他邀约我去月牙泉玩儿。 这是我有生以来的第一次旅行,对目的地的渴望,让心情非常兴奋。在兰州开往敦煌的列车上,时间漫长又枯燥,夜幕降临下来,大西北的夜晚寒冷逼人,我们都没有出行经验,准备不充分,抵挡不了寒夜的侵袭,禁不住瑟瑟发抖。旁座一位相貌粗豪的汉子,从座位下拉出一个大口袋,抽出一件大衣,披在我俩身上,顿时浑身温暖起来,我感激地报以谢谢。 凌晨四点钟的时候,戈壁滩的太阳升了起来,跟我们平时在高楼林立的城市里看见的那个太阳完全不一样,好像特别的大、特别的圆、特别的亮、特别的红、特别的富有弹性!像一个皮球,一下就从地平线上跳了起来,然后迅速地升高、升高、越升越高、越升越高!太阳的光芒也仿佛有一种刚毅的力量,坚定地照射在列车的窗户上,透过玻璃映射在我的眼睛里,让我感受到西北这片土地蕴含的直率和粗狂的热情。 就这样,我披着西北汉子的大衣,观赏着大漠红日,让列车一点一点把我带到了敦煌。下车的时候,好心的汉子还为我们指点去月牙泉的路线和一些注意事项。 我们返回兰州那天,在敦煌车站附近游览,无意中走进一户农家,竟然又遇上了那位好心的西北汉子。他看见我们也高兴得不得了,发出爽朗的大笑声,拉住我们的手不放,一定要请我们吃饭。在饭桌上,他滔滔不绝地给我们介绍当地人的生活,驴肉黄面怎么好吃,李广杏的来历,敦煌的酿皮子跟兰州的酿皮子有什么不同等等。离开的时候,还塞给我们一大袋他家里自己晒的枣儿和杏干。 在往后的日子里,每一次跟朋友谈论起旅行这个话题,我都会给大家分享这件事。尽管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却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一次旅行。西北汉子展现出的那份友好,温暖着我,比最美的风光还迷人,也是让我迷恋上旅行的重要原因。一次一次走向远方,一次一次感受人与人之间那种友好温暖的相待。 每一次旅行归来,我都会这样问自己:这一次旅行让你感动的是什么?每一次我得出的答案都是一致的:除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美丽迷人的风景,还有就是人,那些一路上跟你同甘共苦的同伴。 2010年九月,我们跟团旅游新疆,去往西天山的方向,要翻越一个海拔相当高的山头。按照以往的经验,这里道路陡峭,车辆不能停,必须一路低速开过去。非常不巧的事发生了,山里下起了大雪!这场突如其来的雪让司机和导游都有些束手无策。为什么?因为那时是不该下雪的月份,谁也没有料到会下雪,但偏偏老天爷就下了,而且下得不小,在海拔3千米的山上,一忽儿就结冰。我们车上也没有准备防滑链,车轮在冰上打滑,根本就上不去。就在导游一筹莫展的时候,有游客说:“我们下车推吧!”于是在所有游客的共同努力下,将这辆旅游大巴慢慢往前推,推过了山头去。那一刻,天是寒的,地是冻的,但我们的心却觉得好温暖好温暖! 除了同伴,还有在旅途中遭遇困难、进退维谷的绝望时刻,总是天使一般及时出现,给予我们无私帮助的陌生人。好多年前,自驾去西藏,我们的车陷进了土坑里,无法脱困。一个放牧的藏胞及时赶过来,用两头牦牛牵引着帮我们把车解救出来。他所传递那种温暖和美好,让我铭刻于心,终身难忘。 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旅行有什么意义?旅行的意义又体现在哪儿?仅仅是观赏沿途的风景?不是。旅行是一种寻找、一种探索、一种融入。旅行让我们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走进一片不熟悉的世界,要求我们用心去发现这个地方最美的东西,远远不止是那些景点,更有价值的是平常人家的生活。我们可以走进村庄,走进农家院落,望望地里的庄稼,看看村前的树木,摸摸挂在屋檐下的一串串火红的辣椒和黄澄澄的玉米棒子,尝尝摊晒在阳光下的菜干,数数院坝里自由奔跑的鸡鸭。了解当地人是怎么过日子,跟我们有哪些不同的地域差异?听一听他们说的话,试着学一学,跟他们聊一聊天儿,找一找共同点。去感受一下当地人的生活,或者让自己像当地人一样在这里生活一段时间,比仅仅在景点拍照有意义得多! 热爱旅行,更热爱人与人之间温暖的相待。 【作者简介】 谭文春,男,现居四川省华蓥市,作协会员。喜欢读书和写作,有诗歌、散文、小说、故事等刊见国内《青年文学》、《广西文学》、《佛山文艺》、《今古传奇.故事版》、《故事会》以及国外如《阳光导报》、《中日新报》、《北美时报》、《亚特兰大新闻》、《华府新闻报》、《菲律宾商报》等等报刊杂志和各种网络平台。部分作品获奖并入选各种诗文集。读书让人充实,写作令人愉悦。文字是唯一让自己神清气爽的东西,也是自己灵魂跟这个世界对话的唯一工具。   【鱼翔浅底】 话说柳宗元(二十一) 永州街头买假药 洋中鱼   柳宗元一行初到永州,因为水土不服,其母亲卢氏不到半年就病故,他自己也百病交加,尤其是肝脏肿大,不但导致饮食困难,而且经常心胸悸闷。他叫人请来永州城内最著名的张医生治病,张医生把脉号问之后,说:“依照我的行医经验和你的病情现状,建议你多吃茯苓,应该最有疗效。” 医生走后,柳宗元准备叫仆人上街买茯苓,没想到堂弟宗直自告奋勇地说:“哥,还是我去为好。”柳宗元想了想,说:“也好,你快去快回。” 古永州城有东、南、西、北和太平、小西、潇湘七条城门,柳宗元寄住的龙兴寺临近南门和太平门,但是,当时城内最热闹的地方却在北门和潇湘门。柳宗直人年轻,又好动,喜欢四处闲逛。他主动揽过买茯苓的任务后,就往北门方向走。谁知走到大西门附近,碰到一个瑶族姑娘席地卖物,柳宗直见姑娘长得漂亮,摆在跟前的东西是一个个不规则的水果状食品,而沾满了泥,颜色和形状跟张医生说的茯苓差不多,于是,走过去问:“这是什么东西?是茯苓吗?” 姑娘听他是外地口音,慧黠的眼珠一转,于是反诘:“你要买茯苓?” 柳宗直点头:“对。我买给堂哥治病。” 姑娘说:“你真有眼光。我这是道州府永明县深山里挖出来的老茯苓。” 柳宗直怕上当,就故意装老,说:“你不会骗我吧?道州的茯苓拿到永州来卖?” 姑娘说:“我们挖得太多了呀,道州卖不完,所以搭熟人的木排下来永州了。我以前从没来过永州,顺便看看地方嘛!” … Read more

博大文化视野(11月27日)

【鹏翔万里】 我是谁 贺鹏 我好累好累的。 一天下班回家,吃过饭,洗了一把脸,我便出去蹓弯儿。 在电梯上我和电梯司机打招呼,她只是轻轻地点了点头,好像不认识我似的。 电梯到了八层,我的同事老李上来了,我说老李,遛弯儿去?老李说对,蹓跶蹓跶,你是谁?怎么声音这么熟悉,我想不起你来了? 真逗!下班时候我们还是结伴回的家,真能开玩笑! 我没管他,下了电梯,自个儿到了街心公园。 街心公园那五颜六色的鲜花,被绿茵茵的草坪映衬得十分好看,摆放成各种造型,一团团、一簇簇,撩拨得人心痒痒的;耳边传来公园管理处播放的轻音乐,全身舒服极了。 和我一块练剑的唐先生也来了,我赶快招呼他,唐先生很警觉的样子,问我你是谁?你怎么知道我? 我怎么就不知道你?我们不是天天在一块练剑嘛! 我正这样想着,看见十二层的李大妈带着她的宝贝小狗也进了公园,我冲着李大妈笑了笑,遛狗呢?李大妈! 李大妈拉了拉拴狗的绳,紧着往前走了几步,也没说话就过去了。 今天是怎么了?人们都怪怪的,都像陌生人似的。我遛弯儿的心情一下全没了,干脆顺道去看看父母吧。 我爬上了父母住的五层,敲门。 母亲只开了一条门缝,问我找谁? 我说今天怎么了,都怪怪的。 母亲说你这个人怎么了?到底找谁? 我说我是你儿子呀。 母亲说:真逗!我儿子哪是你这模样。说着就关了门,我再敲,母亲说你再敲我打110报警。 我只好下楼往自己的家走,路上又遇见好多熟人,没有一个和我打招呼的。 今天到底怎么了? 我感到了一丝的不祥,急急往家走,担心妻子也不认我,那我该怎么办呢? 我轻轻用钥匙打开门,换了拖鞋,小心翼翼地摸到卫生间,我想先照一照镜子,看看我到底怎么了。 刚一进卫生间,我就看见洗脸池的面板上放着我的面具,哦!原来是我出门时竟然忘记带假面具了。 我急忙带上假面具,冲着书房大声喊叫:我回来了! 妻子从书房探出头来看了我一眼:真逗!你回来就回来呗,还大声喊叫。 【作者简介】 贺鹏,中国呼和浩特人,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特邀理事;中国小说排行榜上榜作家;出版过《怪病》《寻找自己》《你是好人》《天堂背后》《贺鹏微型小说选评》《老鼠娶亲》等微型小说作品集以及多部报告文学集;有多篇作品入选《微型小说鉴赏辞典》以及不同国家出版的许多版本图书;有不少作品被翻译成多个语种进行传播;应多个国家邀请,多次出席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国际研讨会,2018年12月在印尼举办的第12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国际研讨会上,荣获世界华文微型小说40年贡献奖。   【种玉蓝田】 当暖光铺满舞台 蓝狐 那一年,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年度总决赛上,来自吉林延边的青年歌手金美儿倾情演绎了一首经典歌曲《阿里郎》。她如泣如诉的唱叙,不仅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所有观众,同时也令坐在观众席上的嘉宾、青年舞蹈家沈培艺心潮起伏,潸然泪下。她静静地听着,看着,想着,以至眼窝里的泪水很快便给蓄满了,她抬起手来想要将泪水引渡开去,不想,两颗大大的泪珠儿竟兀自跌落下来,并随即爆裂成无数的泪花儿…… 比赛的间歇,主持人请沈培艺给几位选手的表现作一下点评。她接过话筒,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深情地说道:“我的一位老师在20几年前曾经答应我,要给我创作一个舞蹈《阿里郎》。但是当我从新加坡演出回来的时候,她说话不算数,永远地,走了。”她的两眼再次红润起来。心,紧了。 “3年前,我跟濮存昕一起参加完一个活动,我搭他的车回家。在车上他给我放了李娜的《阿里郎》。我又想起了我的老师。濮哥说,为这你应该编一个舞蹈。但是,关于《阿里郎》我始终不敢触及,因为我觉得还不够。《阿里郎》对我来说是情未了……”现场的嘈杂退潮了。灯光暗转,彷佛只留下了一线追光,并任由它衍化成一脉追忆的海岸,海岸上到处都是海螺,海螺迎向海风在轻轻地低诉《阿里郎》…… 阿里郎,本为韩朝语中的一个称谓,汉语的解释是“我的郎君”。据传,它描写的是高丽时期流传下来的一个爱情故事,深切哀婉,动人情肠:一天,一直和妻子清苦生活但却非常恩爱的丈夫,为了让妻子过上好日子,执意要外出打工挣钱。妻子不肯,拉过丈夫的双手央求他说:“只要让咱二人永远守在一起,那就比有啥都幸福啊!”丈夫默默点了点头,但在当天夜里,还是趁着妻子熟睡的时候悄悄上路了。妻子醒来,好不追悔,她恨自己为何偏要睡去,以至放走了丈夫。就在这时,早就对她的美貌垂涎不已的地痞闯进家来,好言相劝,让她改嫁。她断然拒绝了。地痞见一时难以说服,索性时常赶来骚扰。一年后,丈夫终于挣了钱回来了,可就在夫妻俩共叙相思的当儿,地痞再次走进了家门,丈夫一见,立时想起了刚进村时听到的有关妻子和地痞有染的传言。丈夫不禁起了疑心,索性决定永远离开这里。妻子如何解释也终于没能留住丈夫,丈夫衣袖一甩冲出门去,妻子伸手拉他不下,便拼命在后面追赶起来,一边追,她一边高唱—— 阿里郎 阿里郎 阿里郎哟 我的郎君翻山过岭路途遥远 今宵离别后何日能回来 请你留下你的诺言我好等待 然而,诺言无痕,何患等待?《阿里郎》的声声唱叙,直到今天依旧会时常地刺痛人的心肝。尤其,当它经由一位朝鲜族女孩金美儿的演唱,且那么深切地撼动了青年舞蹈家沈培艺的心灵之后,个中的意绪也便转瞬变得深长起来。 “当暖光铺满舞台,我知道我的老师在天堂很好。”沈培艺晶亮的眸子里满含深情,她不无感激地面对金美儿动情地说道,“我谢谢你的歌唱,让我再次沉醉在对老师的追忆中。我享受这样的沉醉,因为你的《阿里郎》使我的《阿里郎》情难了……” 掌声再次如潮汐般擦亮了星光,人们心灵的舞台上彷佛转瞬之间便铺满了暖光,而在暖光的深处,人间一段柔美的佳话正待上演…… 【作者简介】 蓝狐,本名任东升。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抚顺市作家协会理事,现为抚顺矿工报社副总编辑。作品散见于中國《星星》《读者》《作家报》、美國《侨报》《华府新闻日报》《新大陆诗刊》、加拿大《七天报》《华侨时报》《环球华报》、瑞典《北欧时报》、澳大利亚《当代国际汉诗》等国内外报刊,多次获得国际、国内诗文赛事奖项,出版有诗集《诗之鹤》、散文集《鎏金的典藏》、长篇小说《粉足》《炼狱1929》等多部专著。   【杨柳依依】 岁月深处红薯香 杨邹雨薇 立冬之后,天气渐渐寒冷,不知不觉就有了一种霜风扑面和冷水刺骨的感觉。相比秋天,天空也变得有些灰蒙蒙的,万里晴空的日子忽然少了许多。因为日短夜长的变化,每天下班时已经华灯初上。一个人走在大街上,也就有了一种寂寥和落寞。 忽然闻到了一种久远而熟悉的烟火味,我仔细一看,原来是街角有一个五六十岁的阿姨正在卖烤红薯。看见红薯,莫名的就勾起了一些记忆,我便朝她走过去。抵近一看,三轮车上的炭火不旺不冷,恰到好处。 … Read more

博大文化视野网络版(11月20日)

编辑绪语: 自《七天》周报“博大文化视野”创刊以来,得到世界各地华文作者的关注和支持,各种佳作不断涌现。然而,因为报纸版面有限,许多优秀的来稿难以及时刊发,甚至不得不狠心放弃,而所有的诗歌作品也都一律拒绝。这难免挫伤了热心的作者和读者们的积极性,也难以完全反映“博大文化视野”的创刊宗旨,为此,《七天》编辑部决定,在保持印刷版的原有风格的同时,增加网络版的文章数量,同时发表诗歌作品。 对于作者,下述几点请注意: 欢迎原创首发作品,对于在它刊发表过的优秀作品,也可酌情刊发; 作品内容、体裁不限,拒绝违法悖德,拒绝低级庸俗; 欢迎作者在文章后附上自己的个人简介(200字以内)和生活照; 文章版权归作者个人所有; 所有来稿都没有稿费,请勿告知银行方面的信息。 ”博大文化视野“的网络版以崭新的面貌呈现于广大作者和读者的面前,欢迎您的继续关注,感谢您的热情支持! 《七天》编辑部   【文化杂谈】 赤裸生命与“形式生命” ——新冠疫情引起的“生命政治”思考(11) 步虚 阿甘本对“牲人”或“神圣人”、“受谴者”的思考,对“赤裸生命”与“例外状态”的思考,是对现代人所处的时代困境的一种思考,即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所有的人都处于一种被主权权力所规定和掌控的例外状态之中,每一个人都成了“牲人”,我们的生命都成了赤裸生命,都处于一种政治身份及基本权利被剥夺,或者基本权利形式上完整而实质上丧失的困境之中。这是阿甘本的生命政治思考试图向人们展示的当代人所面临的异化困境。 当代生命政治所突显的,是政治权力直接作用于生命时所形成的一整套治理机制和技术。在阿甘本关于“生命”的词源学分析中,我们现在说的生命(life)概念,在古希腊有两个词,一个是zoe,另一个是bios。Zoe的词根跟动物(zoo)接近,涉及活着的生命、作为生物存在的生命,表达的是一切活着的存在(诸种动物、人或神)所共通的一个简单事实——“活着”,而不涉及生命的品性、内容、质量、风格及特定的生存方式。阿甘本把这种生命称之为动物生命,也就是赤裸生命。而bios的意思则恰恰相反,指的是为单一个体或群体所特有的生活方式或生活形式,是人在活着之外,还生活着、发展着的生命,是人在漫长的生存过程中发展出来的一系列特殊品性、气质、心愿、风格、样态和内容所表达和规定的生命。这样的生命不仅仅生物性地活着,同时还政治性地活着,即还从事群体性的、事关城邦(polis)或政治共同体的各类活动。这样的生命,就是人的生命,就是政治上有内容、有质量、充满可能性的生命。亚里士多德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强调“人天生是政治的动物”(这里的“政治”实为“城邦”)。人之所以参与共同体政治生活,一个最基本、最核心的原因在于,这样的生活能维护生命存在而使人获得生活的安全感;同时,这样的生活也使生命存在拥有了不同的地位和身份而使人获得生存的质量、价值和意义。 人的生命原本就是政治性的生命,而当代所谓“生命政治”的异化表现则在于:主权者把人的生命置于政治管控之下,同时却将生命排除在政治生活和政治保护之外,进而使人的生命失去原本应有的生存内容、质量及价值和意义。在这样的生命政治机制之下,“生命本身被捕获、被征用、被控制”,其直接结果就是无特殊品性、气质、心愿、风格、样态和内容的生命,即“赤裸生命”的普遍存在。 阿甘本重视有政治内容和政治质量的生活着的、发展着的生命,并用“形式生命”(form-of-life)这个术语来指称这样的生命。这里的“形式”当然与亚里士多德的内涵丰富庞杂的“形式”概念有着内在的关联。简单地说,“形式生命”中的“形式”就是让一种生命成为这种生命本身的一种独特的“本质属性”,拥有这种独特性质的生命就是最完整的生命,或者说完全形式的生命。正是因为这样,阿甘本才把形式生命定义为一种“完全不能与其形式相分离的生命”。 需要指出的是,在阿甘本的概念组合中,“形式生命”与“生命的形式”相对应。形式生命(form-of-life)的本质属性强调的,是一种从普遍性中抽象出来的独特性质,因而这里的“形式”为单数;而“生命的形式”(forms of life) 突显的是“形式上的生命”,被碎片化的生命,因而这里的“形式”为复数。在强调人之为人的“形式生命”中,“隔离出像赤裸生命这样的东西是完全不可能的。它完全拒绝各种对自然生命的捕获、征用与控制。”这种形式生命将“形式”融合在生命里,越出所有控制、捕获、碎片化生命的分隔性的装置。对形式生命来说,至关重要的是生活本身。在这种生命中,单个(个人)的生活方式、生活行动和生活过程绝非一些简单的事实而已,相反,它们永远且首先是生命的可能性,永远且首先是权力,或者说首先是生活的主动权。 通过形式生命这个术语,阿甘本致力于探索一种生命存在的可能性,一种与赤裸生命相对立的、永远不能被降格为赤裸生命的政治生命。赤裸的生命并非简单的自然生命,而是被政治异化了的自然生命,它以被排除、被弃置、被碎片化的方式而被嵌入到政治共同体中,被政治共同体主权者捕获、征用与控制,却又被排除在政治共同体之外,无法从共同体秩序中获得生命的维护和发展及生命的内容和价值。形式生命的关键,是生活着的、发展着的有政治内容和政治质量的生存本身。 形式生命与群体性的、政治共同体内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活动不可分离。因此,与“形性生命”相对应,阿甘本提出了“正在来临的共同体”(La comunità che viene)的概念。下一次,我们着重谈谈“正在来临的共同体”。(2020-11-15) 【作者简介】 步虚,文化学者和符号学学者,主修“地中海文明与西方文明“、“文化哲学视野下的当代法国研究”、“意义生成的认知符号学机制及操作”,长期从事文明关系、跨文化实践和国家文化战略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任教于北京国际关系学院,受聘为湖南践行国学公益基金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诗文春天】 达坂城与王洛宾及三毛 谭文春 达坂城在乌鲁木齐东南方向,距离八十余公里左右。 国内的好多游客,对新疆的认识第一个知道的是达坂城,第二个是吐鲁番。有好几次听见旁边的人跟朋友通电话,笑到肚子疼。 ——你在哪里? ——我在新疆。 ——新疆哪里? ——新疆……达坂城吧? 我凑近那人,低声说:“先生,达坂城离这里还有80公里。” 那人一脸懵逼的样子:“那……这里是哪里?” “乌鲁木齐啊!新疆的省会城市,你难道没上过中学吗?” 那人尴尬一笑:“新疆的印象我只记得一首歌《达坂城的姑娘》。” 我也不由呵呵一笑,唱:—— 达坂城的石路硬又平啊\西瓜大又甜呀\达坂城的姑娘辫子长啊\两个眼睛真漂亮\你要是嫁人\不要嫁给别人\一定要嫁给我\带着百万钱财\领着你的妹妹\赶着那马车来 这首歌一经传唱,弥久不衰啊!曾经最早的一段时间,让一些内地的男子,心心念念想来新疆娶亲,因为他们都认为,在新疆娶姐姐送妹妹。 在新疆十八怪里有一说:“姐姐嫁人把妹妹带”。这个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了?首先我们要知道,新疆地域辽阔,姐姐从阿勒泰或是伊犁嫁到吐鲁番来,远不远?这么远的路,需要家人护送,于是新娘的妈妈及其他长辈以及妹妹会将她送过来。按照风俗,婚礼过后妈妈和长辈们都回去了,唯独会留下妹妹陪伴姐姐一段时间。毕竟姐姐也从来没有来过男人家,到了一个新的环境,身边没有一个亲人,会感到孤独和无依无靠。而且在新婚的那一段时间,新娘还要伺候丈夫家的公婆及其亲戚长辈,礼节很多,需要准备的东西也多,姐姐一个人忙不过来,所以有妹妹在身边就可以多个帮手,一般会待上十几天。妹妹相当于一个伴娘的角色,所以说“娶姐姐送妹妹”是一个美丽的误解。 说起《达坂城的姑娘》这首歌,就不得不提王洛宾这个人,他是一九四九年跟着王震将军的部队来到新疆。王洛宾这一辈子非常坎坷,在他风华正茂的十八九岁,因为写了许多抗战歌曲坐牢,一坐就是好几年。刚刚有希望出来的时候,他又在监狱里继续写,又再次判他入狱,继续坐牢。他的前半辈子最美丽的十八年是在监狱里度过的。当他终于走出监狱时,已经是三十六岁了,想去一个公平公正纯洁干净的地方生活,正巧赶上王震将军挥师新疆。他也读过不少关于西域方面的诗词歌赋和书籍,知道新疆辽阔又美丽,勾起了他对西域的向往和憧憬,就跟着部队来了。在新疆看到那种原始的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多么的纯洁,没有勾心斗角的相互倾轧,让他爱上了这个地方,就不愿意走了,所以他一直留在了新疆。 王洛宾一生都献给了西部民歌的创作和传播事业,有“西北民歌之父”、“西部歌王”之称,写了无数广为流传的歌曲,《达坂城的姑娘》只是其一,却让一座本来是风沙弥漫的小城,名扬天下,享誉海内外。 曾经有很多香港人和台湾人,都是听了王洛宾的歌,来到新疆,要走一走曾经的丝绸之路。台湾著名作家三毛,也曾经做过王洛宾的专访。在采访的过程当中,发现这个老人真的很好,人老了心不老,充满活力和趣味。两人经过接近一个月的接触,产生了一点点爱情的火花了,三毛恋恋不舍的走了,没有敢表达任何的爱意。但是过了一年多,三毛实在受不住了对王洛宾的想念,一个人再一次来到了新疆,她发现自己已经深爱上了这个老男人。 王洛宾虽然一生坎坷,但活得非常豁达,该来的,我就接受,该走的,我就放弃。不强求,不奢望,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上天安排。两人在一起过了开心的几个月,最后三毛还是回到了台湾。走的时候王洛宾送给三毛一个手镯,意寓“守着”,我会一辈子守着你的意思。但是又过了六七个月,突然就接到三毛自杀的消息。很多人推测三毛是抑郁症自杀,她的病情究竟跟王洛宾有没有关系,不得而知。又过了一年多,王洛宾先生也去世。 因为他的《达坂城的姑娘》这首歌,让达坂城闻名于世,后人给他颁了“达坂城荣誉镇长”的称号。 【作者简介】 谭文春,男,现居中国四川省华蓥市。喜欢读书和写作,有诗歌、散文、小说及故事等文学作品发表,散见国内以及国外各类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部分作品获奖并入选各种诗文集。读书让人充实,写作令人愉悦,文字使人神清气爽,是灵魂跟世界对话的工具。 … Read more

博大文化视野网络版(11月13日)

编辑绪语: 自“博大文化视野”创刊以来,得到世界各地华文作者的关注和支持,各种佳作不断涌现。然而,因为报纸版面有限,许多优秀的来稿难以及时刊发,甚至不得不狠心放弃,而所有的诗歌作品也都一律拒绝。这难免挫伤了热心的作者和读者们的积极性,也难以完全反映“博大文化视野”的创刊宗旨,为此,《七天》编辑部决定,在保持印刷版的原有风格的同时,增加网络版的文章数量,同时发表优秀诗歌作品。 对于作者,下述几点请注意: 欢迎原创首发作品,对于在它刊发表过的优秀作品,也可酌情刊发; 作品内容、体裁不限,拒绝违法悖德,拒绝低级庸俗; 欢迎作者在文章后附上自己的个人简介(200字以内)和生活照; 文章版权归作者个人所有; 所有来稿都没有稿费,请勿告知银行方面的信息。 自本期开始,”博大文化视野“的网络版以崭新的面貌呈现于广大作者和读者的面前,欢迎您的继续关注,感谢您的热情支持!   《七天》编辑部 2020年11月11日   【鹏翔万里】 父亲的礼物 贺鹏 弟弟一直想知道当年父亲送给我的那件礼物到底是什么?几十年来,他多次和我说起这件事,我每次都笑一笑说,你不也有一件吗? 弟弟也笑笑,就不再继续这个话题了。 我很清楚,弟弟并不是在意父亲到底是不是公平,而是因为好奇,想知道父亲给我的那件礼物到底是什么,因为父亲一直没说,我也没有对任何人说起过。 那年,父亲要进城,问我和弟弟想要啥礼物,父亲第一次这么大方,我们兄弟俩激动得一时都说不出话来,赶快点点头,说啥礼物都行! 父亲摸了摸我俩的头就走了。 父亲从城里回来后,就神秘兮兮地把我俩喊到跟前,说每人给你们买了一件小礼物,不过,只有你们说出你们的一个理想来,这个礼物才能给你们,如果说不出来,礼物就没有了。 弟弟嘴快,说长大以后想当医生。 我当然也有理想,但没好意思直接说出来,只是腼腆地笑了笑。 父亲一把拉起弟弟进了里屋,让我回避。过了一会儿,又让弟弟回避,把我喊到里屋,从夹袄的侧兜里掏出一个小盒子,然后对我说,爹知道你想当作家,给你买的这件礼物非常神奇,只要你肯相信它的魔力,它就一定能够帮你成为作家。 我接过小盒子正要打开,父亲一把挡住了,悄悄告诉我,不要当着别人的面打开,要在你一个人的时候悄悄打开,里面会出现一位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作家。 父亲最后还告诉我,不要告诉任何人,不然就不灵了。 我认真地收藏了这个小盒子,一直到现在,从来没有给人看过。 如今,我已经是一位知名度很高的小说家了,说句实话,我的成长,的确和那个神奇的小盒子是分不开的,每当我要懈怠或想放弃,只要打开那个小盒子看一下,那位“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作家”就会立即给我上紧发条,迫使我不得不去读书、写作,因为“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作家”一直在诱惑着我。 弟弟也早成了一位主任医师,尤其在医院数字化建设方面,是全国很知名的专家,我和弟弟当年的理想都实现了。 前几天弟弟又说起这件事,我笑了笑,你真的想知道我那件礼物是什么吗? 弟弟说,想知道。 我说,其实我也想知道爹给你的那件礼物到底是什么? 弟弟说,那我们就解密吧。 我说,你随身带着吗? 弟弟说,当然,这件宝物从来没有离开过的身子。 我说,我也是! 弟弟说,那我们就拿出来吧! 我把手伸进衣兜里,对着弟弟,轻轻喊了一声“一二”,我俩同时亮出了父亲当年送给我们的宝物。 啊? 原来爹送给我俩的礼物是一样的,都是一面价值只有几毛钱的小镜子! 【作者简介】 贺鹏,中国呼和浩特人,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特邀理事;中国小说排行榜上榜作家;出版过《怪病》《寻找自己》《你是好人》《天堂背后》《贺鹏微型小说选评》《老鼠娶亲》等微型小说作品集以及多部报告文学集;有多篇作品入选《微型小说鉴赏辞典》以及不同国家出版的许多版本图书;有不少作品被翻译成多个语种进行传播;应多个国家邀请,多次出席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国际研讨会,2018年12月在印尼举办的第12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国际研讨会上,荣获世界华文微型小说40年贡献奖。   【种玉蓝田】 无词 蓝狐 总有一种声音,更易于流入心怀,产生共鸣。有人说,那是大地的声音,无词的,许久以来一直都在哼唱。 大地的声音和世间万物有关,和喧闹和孤独和降生和死亡和回忆和追索有关……和乔兰娜有关。 乔兰娜,生长在加拿大魁北克。人们称她为大地的女儿。 每天,乔兰娜都会怀抱着她那把大提琴,或拨弦,或拉弓,或击打,一边伴之以无词的哼唱,和所有聆听着的人们,以及人们心中的大地,在轻轻地交谈。 无词,自然无须有过多的辨别,无须传译,所有的听众,像是重又回到曾经陪伴过自己生长岁月的某一处长径上,用心拣拾起熟悉的足音。渐渐的,有人的眼角涌出泪来。泪水划过脸颊,落在脚下的土地上,一如一个个流淌着挚爱深情的音符被植入土壤。乔兰娜笑了,因为她发现,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们在她无词的哼唱中,以各自的真切情怀,开始了与大地的亲切的交谈。 每当如此,乔兰娜都会由衷感到,那是大地在和她的所有子民们,上演着一场撼动情肠的合唱。这合唱虽然无词,但是却无比嘹亮。 “可是,我原本是一个非常孤独的人呢!”乔兰娜说,“所以,我需要用音乐来妩媚我的心情。” 乔兰娜当然知道,妩媚与鲜花与盛开有关。而她这朵饱含着对大地养育深情的鲜花,每一次唱与大地的无词的颂赞,想必更是会过多地汲取到大地的恩赐,使得她更加感怀充沛,花枝璀璨。或许,这也正是她所以妩媚的根源吧! … Read more

博大文化视野(11月6日)

【文化杂谈】 谁是当下现实中的“赤裸生命”? ——新冠疫情引起的“生命政治”思考(10) 步虚   阿甘本的生命政治思考告诉我们:当作为例外状态存在的各类“营”(如收容所、拘留所、难民营、集中营、隔离区等)逐渐变成现代国家治理的一个支撑性构件,即使生活在自由、平等、法律上有人权保障的公民社会,我们每一个人都随时有可能陷入基本权利形式上完整而实质意义残缺的生存状态,即更具普遍性、隐秘性的赤裸生命存在,也就是说一种存在状态实际上类似古罗马那些被逐出人类社群、处于法律保护之外的“受谴者”(牲人、神圣人)的生命存在状态。 在今天,“我们所有人潜在地都是受谴者”,我们的生命在更普遍的意义上都是政治身份地位极度不确定、不再拥有基本权利保障的“赤裸生命”。这是阿甘本提请我们大家注意的现代生命政治现实。如何面对这样的现实,已成为当代人类,特别是身处新冠“大流行”中的人类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 生命权是个体生命的最为基本、最为切实的权力。在新冠病毒威胁下,“生命存亡”,即能否有效避免新冠病毒的侵害,能否在遭受病毒侵害时保全性命,理应成为生命政治的至高原则,同时也应该是“赤裸生命”的判断标准。如果仅仅以是否失去自由这一基本权利来区别赤裸生命,实际上就掩盖了真正的生命不平等状况,遮蔽了对真正赤裸生命的展现和救助。在新冠疫情的例外状态中,阿甘本以拥有至高权力的国家管控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对立来思考问题而遮蔽了不同生存状态者在遭遇病毒威胁时“赤裸生命”问题:有医保、有工作、有较强免疫能力的生存者相对于无工作、无医保、免疫能力较弱的生存者。 那么,新冠疫情期间到底谁才属于赤裸生命呢?在我们看来,生命政治的思考不应该停留于抽象的概念层面,而忽视现实中的生命不平等状况。也就是说思考当下现实的赤裸生命,必须重视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及过的齐泽克、巴特勒、乔姆斯基等人一再强调指出的疫情中凸显的社会不平等问题。 首先,世界上国家间经济发展的不平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不平等会加深和凸显疫情下个体生命的危急状况。部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人口、失业者、流浪汉等可能被遮蔽,即他们比发达国家的人更处于生命的赤裸状态。 其次,社会权力与贫富的不平等:居家隔离但有工资的人与无工作者、失业者等赤裸生命的状态;被迫在饥饿威胁(失业、无工资收入、无粮食储存的人)与新冠病毒感染“病死”之间进行“自由选择”的人。 另外,新冠患者之间的不平等:疫情期间,在一些国家的养老院、长期护理中心及其他一些收容中心,不少患者被视为“社会的废物和累赘”,故而被拔掉呼吸机在医院等死,或者被要求签署放弃治疗声明进而在自家等死。就这样,众多生命个体被排除在他们本应受到保护的空间之外,天然神圣的公民生命权被无情剥夺,原本无辜的生命遭到弃置,单纯地成为了政府疫情发布会上一组组冰冷的统计数字。 最后,抗击疫情人员中的不平等:没有防护的医护人员和一线防控人员。这些人冒着生命危险去拯救他人的生命,而自己的生命却被放置在更加危险、更加容易感染的赤裸状态。 因此,新冠大流行中凸显的真正赤裸生命,是那些未采取防护措施的医护人员和防疫人员、被拔去呼吸机的新冠肺炎老年患者和广大失业者、无业者、流浪汉、底层民众等新的“牲人”、“神圣之人”。他们才是新冠疫情例外状态中的实实在在的赤裸生命的典型代表,是当下政治生命思考中不应该被遗忘和忽视的生命存在。 总而言之,新冠疫情是一个生命政治事件,疫情引起的关于生命政治的反思和探讨对后新冠时代、后疫情时代全球政治哲学和政治文化有可能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而为了把握这种思考的主旨和意义,我们首先需要对“生命政治”这个概念及相关理论,特别是对阿甘本本人的生命政治理论有更真切的了解。毫无疑问,作为一种分析社会存在的理论范式,生命政治学以一种新的角度为我们呈现了现代社会基本原则的形成及其运作图景,有效地阐释了当代社会经历的诸多政治、经济、种族和人道主义灾难等事件,值得我们作更进一步的关注。2020-11-01 【作者简介】 步虚,文化学者和符号学学者,主修“地中海文明与西方文明“、“文化哲学视野下的当代法国研究”、“意义生成的认知符号学机制及操作”,长期从事文明关系、跨文化实践和国家文化战略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任教于北京国际关系学院,受聘为湖南践行国学公益基金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诗文春天】 新疆美食拉条子 谭文春 “拉条子”是新疆特色小吃,必须要用新疆自产的小麦磨成面粉来做,才弹性十足,嚼劲十足,味道十足! 新疆产小麦的地方很多,小麦在新疆也叫冬麦,不夸张的说,是中国最好吃的麦子,这个与地理环境和气候有重要的关系。新疆的麦子每年十一月份播种,整个冬天都在雪的覆盖之下。还记得中学的时候,老师讲过“瑞雪兆丰年”的意思,冬天下大雪,预示着来年大丰收。俗语说:“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说的就是这种现象。洁白的雪盖住了小麦,起到了三个作用,一是雪的冰冷可以冻死土里的害虫虫卵,保护小麦不生病。二是厚厚的雪又像一床被子,给小麦起到保温的作用。三是来年开春,冰雪消融,化为玉液琼浆,汩汩灌进麦子们的身体里,为生长提供水分,促进它们茁壮成长!这样的小麦品质优秀,质量上乘,磨成面粉细腻滑爽,做出面条弹力劲道。 来到新疆,第二天我们就迫不及待去品尝“拉条子”。“拉条子”又叫“拌面”,街上走一圈,拌面店鳞次栉比,随便选一家进去,都是好味道。“拉条子”吃法跟过桥米线相仿,店家端上来是两个碗,一碗是干爽纯粹的拉条子,每根面条有大拇指宽,另一碗是拌料,也就是我们说的“浇头”,分成荤素两种。“素浇”即炒制好的时令蔬菜,包括青菜、豆角、番茄、白菜、辣椒等等;“荤浇”就是在蔬菜里面加入羊肉或者牛肉。吃的时候将“浇头”倒进拉条子碗里,和均匀了吃。弹性耐嚼的拉条子,和着生脆清香的菜蔬,光滑筋道,香辣爽口,越嚼越有滋味,越嚼越香。桌上备有生蒜瓣,剥一颗放进嘴里,另有一番辛辣的刺激,对我们是一种新鲜的体验。据说还有一种绝配吃法——劲道拉条子配粗大的孜然羊肉烤串儿再加一瓶新疆的乌苏啤酒,硬是安逸得要命!新疆托克逊还有“拌面之城”的誉称,每年都会举办热闹的“拌面节”,参赛人员会想尽办法做出诱人特色拌面吸引来客,面条的颜色也不仅仅限于面粉的本色,还会增加有其他的五颜六色的水果面及蔬菜面,让吃货们既饱口福又饱眼福。 “拉条子”最大的特色就在于纯手工的制作方式,不用机械擀压等方法,直接用手拉扯而成,这也是“拉条子”名称的来历。制作方法我有所了解,冷水和面,沿着一个方向揉搓。和成的面团,要做到“三光”,即手光、盆光和面光,手上和盆里不能粘留面粉,面团要求均匀光润。做“拉条子”关键的是面团,只要揉搓出面粉的筋力,即使菜蔬(浇头)差一点也不会影响口感。之后面团刷上一层油,醒发三十分钟。这段时间可以将拌菜(浇头)做好,之后大火烧水煮面条。先把面团分成小段,和薄薄一层干面粉防止粘连,双手捏住面条两头向外拉扯,拉长拉细,然后对折,反复数次,面条就由一根变根二,二根变四根,四根变八根,数量越多,体量越细,试个人喜爱粗细程度不同而定。 你一定奇怪我怎么知道“拉条子”的制作方法,那是在离开新疆的头一天,朋友热情的邀请我去家里,亲自做了一碗拉条子给我。拉扯面条也是一种技巧,看人家柔臂轻舒,柳肢款摆,如风中花卉,妩媚动人。我见猎心喜,尝试拉扯,结果笨手笨脚,缠头缠颈,惹人发笑。但是朋友的情谊,直如“拉条子”一样,弹性耐嚼,韵味悠长。 【作者简介】 谭文春,男,现居中国四川省华蓥市。喜欢读书和写作,有诗歌、散文、小说及故事等文学作品发表,散见国内以及国外各类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部分作品获奖并入选各种诗文集。读书让人充实,写作令人愉悦,文字使人神清气爽,是灵魂跟世界对话的工具。   【鱼翔浅底】 话说柳宗元(十九) 柳宗元之死与柳州无美女有关? 洋中鱼   在网上与一个朋友聊起柳宗元,他说柳宗元之所以到柳州才几年就死了,主要因为柳州不像你们永州一样多美女,他因生活中缺少春色忧郁而死的。 简直石破天惊,匪夷所思。我说,不可能呀!柳宗元一向洁身自爱,生活上很检点,怎么会有这种可能?他说,文人离不开女色,有了女色,文人就会才如泉涌;没有女色,文人就会江郎才尽。我说,这种逻辑很荒唐。他说,荒唐?绝对真实。比如,与柳宗元同一时代的白居易和元稹,都是沉湎于色的代表。白居易留传的诗歌三千余首,忆妓内容多于忆朋友忆百姓;元稹与多名妓女有染,独流传《西厢记》之经典。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倘若没有小妾朝云在身边,他不可能写得出那么多优秀诗篇。 我说,柳宗元在柳州时也找过性伴侣啊,他身后留下了4岁的长子周六,还有遗腹子周七,怎么能说因生活中缺少春色忧郁而死呢?他说,由于地理、气候、饮食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两广和海南的女人长相远远没有内地的漂亮。广西民间有这样一句话:北海女人矮冬瓜,南宁女人黑妈妈,柳州女人母夜叉,桂林女人豆腐花。由此可见,在广西,柳州女人是最泼辣的,而文人需要的是女人的温柔。柳宗元到了柳州找了女人,目的是为了生儿子传代,他在性生活上应该不寂寞,但是在精神上依旧很孤独,所以导致他提前命赴黄泉。 下线后,我陷入了沉思:果真如此吗? 我又去查阅《柳宗元全集》和相关传记,确实发现了这样一个怪问题:柳宗元在长安时就纳妾,那妾为他生下女儿和娘。到永州后又娶马室女雷五的姨娘为妾,而且生了两个小孩。到了柳州后,又纳了妾生了两个小孩,其中一个是遗腹子。奇怪的是,柳宗元为原配夫人杨氏和雷五的姨娘写了文章(都是祭文),却没有为另两位写只言片语。为什么?难道仅仅因为她们还在世? 从柳宗元的人生经历来分析,他最寂寞的是初贬永州的那五年,也就是移居愚溪之前的岁月。那段时间,他接连遭受了贬谪、丧母、疾病、亲友疏离等一系列苦难,精神上也是极端寂寞的时刻。但是,他毕竟挺过来了。至于到了柳州,作为一个地方的行政长官,他有了干点实际工作博取宪宗信任的机会,因而劳心劳力,加上对身体疏于保养对疾病疏于治疗,所以就英年早逝了。 【作者简介】 洋中鱼,本名杨中瑜,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永州作家协会副主席、永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作品散见《中国文化报》《湖南日报》《羊城晚报》《南方周末》《散文》《散文百家》《美文》《中华散文》《散文诗世界》《创作与评论》等报刊,有作品入选多种文集,著有长篇小说《陶铸传奇》《见习记者》、散文集《梦的窗帘》《鱼眼观柳》《李商隐与永州》、新闻作品集《潇湘风流》《中瑜访谈》等。   【华峰凌云】 隽不疑“三功”铸名臣 许华凌 隽不疑,中国古代西汉渤海郡(治今河北沧县东)人。 隽不疑精通《春秋》,最初在渤海郡中担任级别很低的文学小官,但其学识渊博,为人正派,言行举止遵循礼仪法度,为当地百姓所称颂,堪为世表,声名闻于州郡。经汉武帝的巡察官暴胜之举荐,被征召任命为青州刺史,后因平定刘泽叛乱有功被提升为京兆尹。上任以来,励精图治,以平叛乱稳固社稷、重法律宽严有度、辨太子一双慧眼建立“三功”,从而奠定了他的一代名臣之美誉。他的“三功”被世人传为千古佳话。 审时度势平叛乱,建立奇功稳社稷。公元前八十七年二月,汉武帝去世,其子汉昭帝刘弗陵即位。次年八月,齐孝王刘将闾之孙刘泽勾结郡国豪杰阴谋反叛,他们的叛乱计划是先刺杀青州刺史隽不疑,然后夺取帝位。隽不疑及时察觉了刘泽等人的阴谋,将他们全部逮捕,刘泽等人均以法论处。因破获齐孝王之孙刘泽勾结郡国豪杰的阴谋反叛,戡乱有功,被提升为京兆尹。京兆尹,相当于今天首都的市长。此为第一功。 受母命治狱有方,守法律宽严有度。隽不疑被提升为京兆尹,京师的官吏、百姓都敬服他的威信。每次隽不疑到地方州县巡视审查囚徒的罪状后返回京师,他的母亲总要问他:“有没有囚犯被平反?有多少人被你所救而免于冤死?”如果得知隽不疑审案洞察秋毫,多有建树,对案中错误予以纠正,他的母亲就喜形于色,对自己儿子的善行大加称赞;如果得知隽不疑在审案中未能及时发现错误疏漏,没有使囚犯得到减刑、平反,他的母亲就会不满意,并嘱咐他要审慎办案,切不可草菅人命。因此,隽不疑为官威严但不残忍,深受同僚和百姓的爱戴。精于办案,洗人冤屈,此为第二功。 慧眼识破假太子,国家砥柱佑社稷。公元前82年,有一个男子乘着黄犊车,插着画有龟蛇图案的黄旗帜,身穿黄色长衣,头戴黄帽,来到皇宫北阙,自称是卫太子。汉昭帝让文武大臣前去辨认真伪。长安中大小官吏、百姓围观者多达数万人。前来辨认的丞相、御史等官吏不敢表态。隽不疑来到现场立即命令属吏将此人逮捕起来。有人劝他说:”此人是不是卫太子现在还弄不清楚,姑且等等再说吧。”隽不疑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果断地下令将此人拘捕至皇家监狱。廷尉通过严密审讯,最终认定这个人是个冒充卫太子的骗子,将其处以腰斩之刑。大将风度,关键时刻显身手,定风波,稳乾坤。此为第三功。 隽不疑病故后,天下人都十分怀念他、悼念他、敬慕他。隽不疑以“三功”成就了西汉重臣之名,他的政绩随之亦传为千古佳话。 【作者简介】 许华凌,男,1964年生。东北师范大学历史学学士,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中学高级教师。有二十余年基层学校工作经历,十余年政府机关工作经历。现为学校工会主席。诗文曾在《诗刊》《中华辞赋》《中华诗词》《中国诗词》《中国工人》《当代辽诗三百首》《辽宁日报》《辽宁职工报》等报刊和诗集上发表。多次参加国家、省、市各类征文大赛并获奖。   … Read more

博大文化视野(10月30日)

【芬芳文苑】 华夏文明的曙光(10) ——浅析华夏文明的形成 洪田 华夏文明源自何方?源自中国本土! 从现有的考古资料可以看出,距今七、八千年以前,在华夏文明的早期形成过程中,沿着黄河流域、辽河流域,文明之花四处开放,最终形成文明百花园。其它区域是否也有文明的种子在萌发、开花?还需要考古资料的证明,但我认为应该是有的。古代的一些故事传说,比如《山海经》里的一些看似稀奇古怪的故事,或许就是不同区域文明发展的原始记录。长江流域的文明,或许有比河姆渡文化更早的文化,只是迄今还没有被发现。 水是生命之源,是生命的保障,在人们只能依靠地表水生存的时代,有河流的地方就提供了生命存在的最基础条件。有河流的区域就有植物树林,就有动物,从而可以保障人们的食物供应,这是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没有导航仪器的时代,顺着河流迁徙,不会有迷路的风险,也不会有缺少食物的危险,这是不同区域的人们相互交流的地理基础。有了交流,就会有文化的进步,不会陷入孤绝之境。因此,和世界其他文明的发展历程相似,华夏文明也是在沿河流域逐步形成的。 各自发展,相互交流,相互促进,逐步融合,可以看作那时华夏文明的发展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出现文化中心、政治中心。有关黄帝和炎帝,黄帝和蚩尤之间相互竞争的传说,可以看作不同文明体的交融。虽然有学者认为蚩尤是良渚文化的代表人物,但我认为他应该是以山东为核心的文明体的代表。黄帝集团战胜炎帝集团,战胜蚩尤集团,便使整个黄河流域的文明实现了交融和统一,为建立大一统的国家奠定了基础。自黄帝开始,至大禹时期,整个黄河流域已经是统一国家的雏形。夏朝的建立,则进一步形成了一个以黄河流域为主体的大一统的国家。有些人认为自秦朝开始中国才成为统一的国家,是对历史的误解。 华夏文明在早期形成过程中与周边区域的文明体有何关系?比如和古埃及文明,古两河流域的文明,古印度文明等有何关系?推而广之,在华夏文明逐渐成熟后,和后来出现的古玛雅文明、古日本文明等有何关系?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话题。有些近现代学者把华夏文明看作某些其它文明体的衍生品、附属品,难以令人信服。看过某些人写的这方面的书,只能当作现代版《天方夜谭》看个热闹,不耻之余,一笑了之。有些人则一味否认其它文明体的存在,将华夏文明看作是最早的且一直是独一无二的文明体,则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现代的人们很容易认为古代的人们没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如飞机、轮船等,因此难以远距离进行交流,这或许是一个误解。如果我们认为那时的人们纵然远隔高山大洋,却依然有办法进行交流,那么许多文明谜团或许就会迎刃而解。比如,当我看到美洲大陆玛雅文明的文字符号时,仿佛在阅读八卦六爻的变体,总感觉玛雅文明和那时的华夏文明有着紧密的联系。 这一系列文章的写作,很多资料都来自网络,非笔者本人实地考察后的亲眼所见,所以,有心的读者在一些章节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我一贯不喜欢搬用别人现成的文字为我所用,但在这一系列文章里则是无奈的选择。如果有一天,有围绕早期华夏文明形成过程的不同区域的旅游线路,当是很有吸引力的。 当我在复述早期黄河流域的文明时,头脑里不禁出现《论语》中孔子时代的描述,出现我儿时家乡的生活样图。文明的传承,可以在几千年里保持着基本的轮廓,其生命力之坚韧令人敬畏!(全文完)(2020年10月) 【作者简介】 本名王宏田,字广成,山东省龙口市人,博士,生命科学研究者,文史哲探索者,诗人,专栏作家。历任/兼任中国科学院所属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生导师;加拿大麦吉尔大学附属医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魁北克华人作家协会”主席;“七天文学社”社长;中、英文编辑和审稿人;等等。迄今已经发表科研论文数十篇,发表文学作品数百篇,科技、文艺专著数部。   【鹏翔万里】 老婆骗我 贺鹏 老婆,你在哪里? 我在跳舞啊! 我透过餐厅的窗户玻璃盯着老婆,看见她拿起手机犹豫了好半天才接听了电话。老婆明明是在餐厅,却说跳舞,无论如何我都没想到,她竟然会骗我。 为了生计,我和老婆从乡下来了丰州,按照我的规划,我的主要任务就是打工挣钱,老婆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城里人的样子做一个幸福的小女人,在我的价值观里,男人与生俱来的功能就是爱女人、无怨无悔地做女人的劳工,而女人与生俱来的功能就是被男人爱、被男人宠的。 可万万没想到,老婆进城没几天就开始骗我。 那天,老婆对我讲,说是晚上没啥事,要去跳舞,我听了很开心,城里的女人晚上不是都在跳舞嘛! 老婆跳了几天,每天都要到10点半以后才回来,回来后汗水几乎湿透了她的衣服,看上去很疲惫。我说,你从小没跳过舞,不要太累,跳一跳就回来,慢慢学。 老婆说,我不怕累。 看着老婆跳舞跳得那么辛苦,我下工回家后,吃完她给我留好的饭,洗刷完毕,便直接去街心公园接她。 街心公园只有三处跳舞的,我找来找去,哪一处也没有看见老婆。 她在哪跳呢? 没有找到老婆,我只好回家。路过一家餐厅,却意外看到了我的老婆。 我一下就懵了。立即掏出手机,问她在哪里,她却告诉我在跳舞。 我非常生气,大声说,你在哪跳舞呢? 老婆怯生生地说,我在广场跳。 她还边说边从那家餐厅走了出来,刚推开餐厅的门,一眼就看见了我,惊得她把嘴巴张成一个大大的O字。 我扑过去,双手抓住她的两个肩膀,不是我们说好的吗?进城后,我负责挣钱养你,你负责做一个精致的女人,可你为什么要骗我呢?看见你在餐厅洗盘子,你知道我的心有多疼吗? 老公,我不是怕你累嘛!在附近找点零工做做,也可以减轻你的一点负担嘛! 我的双眼猛地一下就被泪水淹没了—— 【作者简介】 贺鹏,中国呼和浩特人,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特邀理事;中国小说排行榜上榜作家;出版过《怪病》《寻找自己》《你是好人》《天堂背后》《贺鹏微型小说选评》《老鼠娶亲》等微型小说作品集以及多部报告文学集;有多篇作品入选《微型小说鉴赏辞典》以及不同国家出版的许多版本图书;有不少作品被翻译成多个语种进行传播;应多个国家邀请,多次出席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国际研讨会,2018年12月在印尼举办的第12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国际研讨会上,荣获世界华文微型小说40年贡献奖。   【种玉蓝田】 谁与谁相约在前尘 蓝狐 深冬干涩的午后我一直有一种无法省却的冲动,尽管许多正在演绎的事情与我并无太多关联。反正我总想呐喊,面对一条宽阔的街道或者根本不能称其为街道的某一个方向——以心叩问尘烟。 我想我已经颠簸了很久,一个人——只一个人,眼含泪水,满心饥渴,最后,定定地站立在一株树下,等待着春天从脚下到头顶重新将我萌动。而此刻,我或许是这深冬的唯一一抹颜色,在随便的一阵风中突现悲悯或者灿烂。 总会有一些冰凌或者雪片渲染我洁白的背叛的,我想。 那一条街道早已经有什么人匆匆走过,潇洒的,倔强的,饮泣乃至苍浪的,走得很真,很纯,很远,很空。只追过来我一人。我知道我终归要在这里驻足的——某一株树下,冬寒的时候,以短促而凄美的歌唱,等一个人,另一个我的化身? 这其实都是无法预见的事情:在我动身之前那街巷还是烟花八月,我背负着满行囊的困乏只想找一处驿站重新打磨精神,怎奈驿路遥迢远不见路人,于是,不住地颠簸不住地探询,偏只在一个枯黄满地的午后走进一个村落。 村口的井畔同样坐着一位旅人。我去汲水,她不动声色;向她问路,她依然沉默。她把头沁得很低,乌发如瀑;她的手嵌入苔藓,两行青筋。 “你去哪里?莫不是你我同路?”我问。 “这方缭乱土壤,你该不会在这里栖身?”我问。 “莫不如我们一起赶路,穿过更多的人群?”我问。问得憋闷。 她的头依然埋得很深,深及井水,那井水——啊!那井水之上倒映的该是一双怎样凄迷的眼睛啊,那双眼,绝尘的双眼哟!正是这双眼,竟让我所有的追逐所有的叩问所有的爱恨都失衡在它闪亮的一瞬。 直到风号鹊起,落叶归根,她开始撑起身来,指给我唯一的必须的注定的一条去路,让我登程。而在我回首的一刻,她竟然蹒跚如一杆弱柳的筋。 又是一程三千六百里的奔波,身后也便积攒了太多的传说。哪怕只有两行脚印,我知道踩下的都是精心。没有人能说情究竟为什么总在追寻,没有谁能说情谁与谁相约在前尘,没有人能说情所有的相约是不是都恰到痛处去伪存真! … Read more

博大文化视野(10月23日)

【文化杂谈】 作为“例外状态”存在的各类政治“营” ——新冠疫情引起的“生命政治”思考(9) 步虚 在赤裸生命概念的基础上,讨论各类“例外状态”空间——临时性的、被区隔的“营”(camp)对于西方现代政治的范式意义,是阿甘本生命政治思考的基本路径。在阿甘本看来,政治性营落的典型范例莫过于二战中法西斯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关于这一点,我们在前面的杂谈中已有所介绍和讨论。 除集中营之外,阿甘本还讨论了收容所、拘留所、难民营、隔离区等作为例外状态空间的“营”形式。比如,美国在9·11之后以国家安全和国家紧急状态下悬置法律而对某些被认为参与恐怖活动的非公民进行“无限期羁押”,也是一种“政治营”的做法,或者说一种新型的集中营操作。另外,被严格隔离管制的无公民身份的难民、以色列境内的巴勒斯坦人、被主流社会以各类方式离弃的少数族裔集中居住点,等等。 在阿甘本的分析中,收容所、难民营、隔离区、集中居住点等政治性营落不是被视为历史过程中的反常,而是将其作为建构政治的隐蔽母体来考量。“这将使我们在审视收容所的时候,不将其当作一种历史事实,不将其当作不过是(尽管我们公认它仍在我们身边)属于过去的一种反常,而是在某种意义上将其当作我们一直在其中生活的政治空间的隐秘母基与法。”政治营落与例外状态之间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或者说,只有从例外状态的角度,才能理解集中营、收容所等政治营落的政治含义。阿甘本认为,收容所和例外状态可以说是相互规定的。政治营落“是例外状态成为规则之时才打开的一个空间。在该空间中,例外状态(此状态本质上是对法律状态的一种暂时悬搁)获得了一种永久性的时间安排,而这种安排本身则永远处于正常的法律状态之外。”政治营落是例外状态得以实现的空间,在这样的空间中,法律被悬置了,一切不可能的事情得以发生。进入这个空间的人们的权利被剥夺了,这个空间中的人被还原为赤裸生命。只有从这个角度来理解,集中营、难民营、收容所、集中居住点中所发生的一切才是可以理解的。 在阿甘本看来,现代生命政治的悲剧性,在于赤裸生命个体被人为地与社会整体相区隔,其政治身份和社会地位被剥夺或陷入不确定状态,而这一点导致“营”在西方社会“成为了政治空间的范式”。在“营”的范式之下,每个公民都进入了类似于难民的窘迫状态。阿甘本认为,之所以在西方社会中整体性地出现“营”的状况,从根本上讲是因为例外状态和至高权力或主权权力的存在,或者说例外状态下拥有至高权力的国家管控主体的存在。 既然主权权力或国家权力能以安全之名剥夺或悬置少数群体的基本权利,那么如果这一情形长期延续的话,拥有至高权力的国家管控主体就可以对安全进行扩大化的解释(譬如经济危机、自然灾害、恐怖事件或公共卫生都涉及安全)。最终的结果就是,多数群体的基本权利也可以被悬置、被剥夺,而进入更具普遍性的赤裸生命状态。基于这样的认识,阿甘本指出,例外状态常态化已成为现代西方国家治理的一个重要特征。顺着这个逻辑,西方国家的公民就会整体性地进入“营”构成的被治理状态。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阿甘本的赤裸生命概念并不仅仅指称那些基本权利被剥夺的群体,同时也指向那些基本权利形式上完整而实质意义残缺的群体,即那些生活在所谓自由、平等、有人权“保障”的公民社会的群体。 当作为例外状态存在的各类政治营落逐渐变成现代国家治理的一个支撑性构件,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有可能沦落至赤裸生命状态。这就是阿甘本试图提醒大家警惕和防止的生命政治的一种异化现实。(2020-10-18) 【作者简介】 步虚,文化学者和符号学学者,主修“地中海文明与西方文明“、“文化哲学视野下的当代法国研究”、“意义生成的认知符号学机制及操作”,长期从事文明关系、跨文化实践和国家文化战略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任教于北京国际关系学院,受聘为湖南践行国学公益基金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诗文春天】 徜徉赛里木湖 谭文春   到新疆去,赛里木湖是必游之地。赛里木湖是大西洋暖湿气流最后眷顾的地方,因此又称为“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仅仅凭借这么诗意的比喻,我们就不能错过。驱车前往的路上,天空阴沉,像要下雨的样子,担心雾气重,看不清湖面。好在我们运气不错,到达赛里木湖边时,天公作美,天气泛晴,阳光撒了下来,气温也很合适。赛里木湖那种开阔的美丽,展现在眼前,阳光一样冲击过来,心情的抑郁,顿时乌云般烟消云散! 微风吹拂,湖水荡漾,碧波涟涟,明媚的阳光在粼粼波光上跳跃,彷佛凌波微步的仙子。湖水幽深若梦,飘渺若梦,天鹅游弋,水鸟浅翔,那是梦中的精灵。 徜徉湖畔,精神愉悦,心情轻松,是一种抛弃了尘世中一切烦忧的愉悦和轻松。目光远眺,环视湖周,湖的周边都是三千米以上的山峰,峰峦白雪皑皑,晶莹闪光。斜长的山坡上,层层叠叠长满墨绿色的松树,笔直挺拔,整齐划一。雪山、草原和蔚蓝的湖水,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 临近湖畔是青翠碧绿的草甸,开满各色鲜花,白色球状的蒲公英、橙黄扎眼的金莲花、小巧别致的格桑花、还有高大丰满的郁金香和在风中舒展身姿的野百合,七彩绚烂,犹如闪耀在青色天幕上的繁星。 蹲下身躯,将手探进湖水,一股清爽的冰寒,浸透肌肤,渗入指骨,钻进脑中,好冷,好舒服。那一瞬间,我的思想一片纯净,我的精神一片纯净,我的意识一片纯净,整个赛里木湖周遭的一切,浓缩成一盆精致的图画,嵌入我的脑海。 赛里木湖是新疆海拔最高、面积最大、水质最清澈的高山冷水湖,最高水面海拔是两千零七十三百米。同时它又是一个地堑湖,因造山运动形成的一个洼地,积水成湖,水源主要来自雨水、地下水和雪山融水,一尘不染,清亮见底。赛里木湖还是一个闭塞湖,除了蒸发和少量渗漏外几乎没有流失。整个水域面积是四百五十七平方公里,长三十公里,宽二十公里,环湖一周长达一百公里。每年的环湖竞走比赛、自行车比赛,都会在这里举行。环湖过程中,不单欣赏自然风光,还能欣赏到一些人文遗迹,比如成吉思汗点将台等。伫立观望这些高原湖边的人文建筑,心中悠然升起一股悲凉沧桑之感。 导游颇为遗憾地告诉我们,赛里木湖已经没有从前美了。她说在十几年前,这一片宽阔的湖水,简直就像一枚蓝宝石,蓝得迷人。现在这里成了景区,附近修隧道、修公路,湖水周边还建了酒店,不可避免的对环境造成破坏,污染也比较严重。我们再也看不到蓝宝石一样的蓝色了,虽然湖水依然纯净,只是已经没有早些年那种通透度。那个时候,在岸边摘一朵花抛进湖中,你根本分不清,那花是漂在水面,还是落在湖底。 距离湖泊不远处,就是游客休息区,里面有吃食销售,最受游客喜欢的烤鱼,就是赛里木湖里生长的鱼。赛里木湖原本没有鱼,一九九八年从俄罗斯引进高白鲑、凹目白鲑等冷水鱼养殖,二零零年首次捕捞成品鱼,结束了赛里木湖不产鱼的历史,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赛里木湖已成为新疆重要的冷水鱼生产基地。 不过,能在这么干旱的地方,看到一个四百多平方公里的湖面,已经是奇迹了。如果说赛里木湖是来自大西洋的最后一滴泪水,那么,它也是一滴深情饱满的泪水、一滴眼波充盈的泪水、一滴永不干涸的泪水、一滴来自于上苍的慧眼、感动于人世间还有如此的纯净而流下的泪水! 【作者简介】 谭文春,男,现居中国四川省华蓥市。喜欢读书和写作,有诗歌、散文、小说及故事等文学作品发表,散见国内以及国外各类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部分作品获奖并入选各种诗文集。读书让人充实,写作令人愉悦,文字使人神清气爽,是灵魂跟世界对话的工具。   【鱼翔浅底】 话说柳宗元(十八) 老农教种仙灵毗 洋中鱼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他没有参与任何政务而惹得一身的病。永州偏僻,四季气候反差大,冬天十分寒冷,夏天酷热难耐,加上瘴气重,所以来这里不久,就百病缠身,成了一个药罐子。尤其是他双腿瘘弱无力,不能出门游玩,这令他沮丧不已。 元和四年秋季的一天,他在表弟卢遵的陪同下走出寄住的龙兴寺,来到永州大西门附近的街上闲逛。大西门到小西门一带历来就是永州的粮贸集散地,各种摆买遍地皆是。柳宗元长期寓居,心里十分孤寂,所以他有意识到市民中间感受一下热烈的气氛。 柳宗元当时只有三十多岁,可是走路像个六七十岁的老头,人们不禁讶然,有的人甚至认出了他就是怀才不遇的司马大人柳宗元。忽然,一个老农拦住他们的去路,说:“柳大人,你年纪轻轻的就这样走路,形象不好啊!”柳宗元叹息:“在下也是无可奈何啊,哪个愿意得病呢?”老农说:“我父亲以前在世时是草医,你这种病他治过很多,只须服用我们本地的仙灵毗就可以了。”卢遵插嘴:“大叔,什么仙灵毗啊?我们不认识,药店有卖吗?”老农摇头:“一般药店是没有的,这种药要长期服用,你还是自己种为好。”柳宗元听说可以种植,欣喜不已:“我们自己都可以种植?”老农说:“对呀,自己种,既省钱,又锻炼了身体,一举两得啊。”柳宗元点头:“好主意!请问到哪里去买这种药苗呢?”老农说:“我后天还会进城,就给你带一些来吧。你后天上午来取,我就在这里等你。”柳宗元说:“谢谢大叔!” 过了两天,老农真的给柳宗元带来了很多仙灵毗,他还教柳宗元如何栽种、采摘和加工,令柳宗元感激不尽。回到龙兴寺,经得重巽上人的同意,柳宗元在寺内一座废弃的殿堂旁边的空地上开始种植仙灵毗,他边种边服用,过了两个月效果确实很明显。 就在柳宗元感到高兴之际,没想到一场火灾令他的希望化为泡影。寺内僧人为了救火,将他的仙灵毗全部踩死了,而且又被倒塌的火木所覆盖。事后,重巽上人劝他搬出去住可能会走好运,于是他搬到了永州西郊的愚溪旁边。因为在郊外,又有田地,他就大量种植仙灵毗,一年后,果真治好了双腿瘘弱无力之病。为此,他还写了《种仙灵毗》诗。 仙灵毗,又名淫羊霍,《本经》言其“治阳瘘绝伤,茎中痛,利小便,益气力,强志”,《本草纲目》言其“性温不寒,能益精气”。老农推荐柳宗元服用,可谓对症下药。 【作者简介】 洋中鱼,本名杨中瑜,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永州作家协会副主席、永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作品散见《中国文化报》《湖南日报》《羊城晚报》《南方周末》《散文》《散文百家》《美文》《中华散文》《散文诗世界》《创作与评论》等报刊,有作品入选多种文集,著有长篇小说《陶铸传奇》《见习记者》、散文集《梦的窗帘》《鱼眼观柳》《李商隐与永州》、新闻作品集《潇湘风流》《中瑜访谈》等。   【华峰凌云】 田横岛上说田横 许华凌 在世界著名的海滨城市青岛,有一个神秘的海中之岛,这就是田横岛。田横岛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极富历史文化内涵。秦末汉初,这里曾发生了惊天动地、壮美凄绝的千古传奇,岛上至今保留着田横五百义士墓,并流传着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当地政府为弘扬民族文化、开发旅游资源,重新修复了田横五百义士墓,并在墓冢南侧修建了一尊田横雕像及义士群雕,还修建了一座田横祠和海神娘娘庙,供游人凭吊追思。游人驻足其前,千古悲壮义举如在眼前,令人顿发无限感慨。 田横,战国时期齐国人。据《史记》、《资治通鉴》记载,陈胜、吴广起义后,田横随其兄田儋、田荣起兵反秦。秦亡后,楚汉相争,汉王刘邦派谋士郦食其说服齐王田广和齐相田横,齐汉联合抗楚。正当齐国“置酒高会”招待客人之际,韩信却引兵东进,大破齐军,攻陷临淄。田广、田横以为被郦食其出卖,将其下油锅烹死,尔后求救于楚。韩信大破楚军,杀楚将龙且与齐王田广。田横由于杀了刘邦的重臣郦食其害怕刘邦的报复,在走投无路之时只好率其属众500余人入海,居岛藏匿。刘邦称帝后,担心这些人长期留在海岛中会生后患,对汉不利,于是便下诏赦去田横之罪,召他归顺回朝,可享受一生荣华富贵。田横不肯,他说:“我烹煮了陛下的使臣郦生,现在听说郦生的兄弟郦商为汉将,我很恐惧他会报复,所以不敢奉诏。”他表示愿为庶人,与众人在海岛上度过一生。刘邦没有答应,并以如若不从将予以举兵讨伐相威胁。为了让部下免遭屠戮,万般无奈的田横迫于刘邦之威,只好带两门客前赴洛阳。行至洛阳30里外的偃师驿站时,田横心潮起伏,思绪万千。金戈铁马,往事如烟。但他很快平复心情,心如止水,万念俱灰,毅然拔剑自刎。刘邦敬重田横的人格气节,按照侯王的礼仪为田横举行了隆重的葬礼。掩埋之时,田横的两门客甘为陪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同时自刎而死。其忠烈义士,感天地而泣鬼神。刘邦大为惊异,认为田横的门客贤能忠义,都是人才,就派使者去召用留在海岛的其余500人。500义士闻田横死讯,皆挥刀殉节。五百义士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品质,为历朝历代仁人志士所敬仰,是中国人民自古以来所推崇的人格气节。司马迁感慨地写道:“田横之高节,宾客幕义而从横死,岂非至贤!”清代王士祯在《田横客墓》诗中写道:“一剑纵横百战身,楚虽三户能亡秦。拔山力尽虞兮死,争及田横五百人。”对田横大加赞颂。历代文人墨客也都纷纷撰文赋诗,豪叹不已。后人感其忠烈,将遗骨收敛,合葬于岛顶,并将此荒岛取名为“田横岛”,以示缅怀纪念。 现在的田横岛已经成为集旅游观光、餐饮娱乐、感知历史、传统文化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成为山东乃至全国知名的旅游圣地,是国内沿海岛屿中少见的兼具丰富历史文化资源和丰富自然资源的岛屿,是一座英雄之岛、历史之岛、文化之岛。随着当地政府文化强市、旅游兴区的规模化开发建设,田横及五百义士的英烈故事将更加源远流传,田横岛这颗海上明珠将更加光采夺目,成为世人心中的世外桃源。 【作者简介】 许华凌,男,1964年生。东北师范大学历史学学士,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中学高级教师。有二十余年基层学校工作经历,十余年政府机关工作经历。现为学校工会主席。诗文曾在《诗刊》《中华辞赋》《中华诗词》《中国诗词》《中国工人》《当代辽诗三百首》《辽宁日报》《辽宁职工报》等报刊和诗集上发表。多次参加国家、省、市各类征文大赛并获奖。   【飞鸿传书】 父亲给我上课 西风 … Read more

博大文化视野(10月16日)

【芬芳文苑】 华夏文明的曙光(9) ——二里头文化 从位于河南境内的二里头文化遗址的文物资料,我们可以一窥夏朝文化的特色。新砦文化、王城岗文化或许是夏朝文化的渊源和早期存在形式,但因为考古资料缺乏,所以不是本文的探讨重点。二里头文化遗址是夏朝文化的代表,也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二里头文化存在于公元前1735年-前1530年,属于夏朝的中晚期和商朝的初期。二里头文化遗址是一处经过缜密规划、布局的大型都邑,和巩义双槐树村发现的河洛古国都城(或许是黄帝时期的都城),以及后代中国都城的城市布局一脉相承。二里头文化的陶器数量繁多,富有特色。除了大批的陶器,这一时期的文化遗址还发掘出石器、青铜器、玉器、象牙雕刻器和漆器等,既显示出明显的时代特征,也表明文化的传承以及和周边区域的交融。 陶礼器几乎遍及这个文化分布圈。有学者认为这个范围可能是夏王朝秩序架构的中心区,也就是直接疆域。从空间分布上看,盉、爵等具有明显二里头文化特色的陶礼器向北可见于长城之外燕山以北的内蒙古敖汉旗大甸子遗址;向南经由浙江到四川境内的长江流域都有发现;向西在甘肃、青海等区域可觅踪迹。 除了陶礼器,起源于山东海岱地区的玉璋等玉礼器,又以二里头都邑为扩散起点,向长江中上游甚至岭南一带传播,直至越南北部。由此可以判断,作为王权国家,夏朝王室除了直接控制周围区域,还间接控制、影响着大片土地。这种控制,不像三皇五帝时期那样松散,也不像周朝时期那样直接,应该介于二者之间。夏朝王室不是依靠武力,而是依靠先进的生产工艺以及代表先进文化的礼乐制度来让四方臣服的。 迄今为止,在二里头文化遗址中发掘出的文字和现代水族人特有的“水文”有很大的相似性,它们之间当时有着怎样的关系依旧是个谜团。二里头文化遗址中没有出现像商代都城遗址发掘出的甲骨文那样大量的文字记录,可能有下述原因:1)因为年代更加久远,大量刻有文字的夏朝文物已经被毁坏;2)现代殷墟中发掘的刻有文字的材料,是夏、商两代共同创造的文化遗产,并非商朝所独有;3)文字在夏朝时还依旧是“奢侈品”,在商朝时期才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3)商部落的文字较夏王朝中心区域更为丰富、发达,随着商朝取代夏朝,文字也得以在更大范围流行并流传下来。对于商部落的起源,现在还有争论。我认为这一部落可能来自山东,或者以山东为中心的文化圈。 夏朝时期的文字和“水文”的相似性,或许可以看作是夏文化的影响力向外延伸的结果。位于四川境内的“三星堆文化”遗址,或许是夏文化延伸的另一个例子。因为环境封闭,夏文化和当地文化相互结合而产生的独特性得以维持,并有幸流传至今。 在夏朝建立的时候,华夏文明基本完成了其早期的孕育过程,以数千年黄河流域培育起来的文明为中心,从其它区域的文化中汲取营养,同时影响、促进着其它区域的文化的发展,最终成为一个厚重、广博的独立文明体,开始了其稳步发展的进程。此时的华夏文明宛如旭日初升,发出耀眼的曙光,展现着无穷的潜力。这一文明在其早期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所逐步孕育出的优秀的“文化基因”,使其日后历经数千年风风雨雨却总能焕发着勃勃生机,至今依旧充满无限活力!(2020年10月)(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本名王宏田,字广成,山东省龙口市人,博士,生命科学研究者,文史哲探索者,诗人,专栏作家。历任/兼任中国科学院所属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生导师;加拿大麦吉尔大学附属医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魁北克华人作家协会”主席;“七天文学社”社长;中、英文编辑和审稿人;等等。迄今已经发表科研论文数十篇,发表文学作品数百篇,科技、文艺专著数部。   【鹏翔万里】 我就想要一个男人 贺鹏 太阳刚刚坠入山底,丰州大街上的路灯便发出了一丝微弱的光亮,张洁算计着小敏应该下班回了家,便风风火火敲开了小敏的家门,她还想最后挽救一下女儿的婚姻。 小敏发现自己怀孕后,准确地说,应该是从婆婆和她谈完之后,她就下决心要结束自己的婚姻了。 其实,小敏的婚姻在周围人眼里应该说是完美的,女婿人长得帅、精干,大学毕业后就被父母直接安排到了政府部门做了公务员,公公、婆婆在丰州当了一辈子的领导,尽管都已退休,但在丰州还是呼风唤雨的,最关键的是,他们老俩口把小敏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像亲闺女一样地对待她。可就是这样的婚姻,小敏还不知足,非要闹着离婚不可。 小敏打开门,吃惊地看着母亲,说您怎么来了? 张洁连鞋都没换,直接进屋一屁股坐在沙发上,两眼直愣愣地盯住小敏,你到底为什么一定要离婚? 小敏淡淡地说,过不下去了呗! 过不下去?你这不是瞎说吗?住上这么大的房子,每天还有阿姨伺候着,要吃有吃,要喝有喝,公婆对你也好,女婿言听计从,你还想怎么样? 小敏一听母亲这样说,突然一下就爆发了,几乎是喊了起来,我是女人,我想要一个男人,有错吗? 张洁一惊,他不是男人? 小敏歪着头两眼盯住母亲,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他是男人吗? 母亲指了一下小敏的肚子说,那你肚子里的孩子是别人的? 妈,你怎么能这么想你自己的女儿呢? 那他外面有人了? 小敏撇了一下嘴,反问母亲,他有那本事? 那到底是为了啥? 我不是说了嘛,我是一个女人! 小敏,生活没有想象的那么浪漫,过日子实际就是锅碗瓢盆、柴米油盐,人要现实一些。 妈,您还不了解我吗?我的生活可以简单一点,日子可以难一些,但我就想要一个真正的男人。 我真的弄不懂你了,孩子都怀上了,他怎么就不是一个男人? 妈,繁衍后代,那是连猪狗都会干的事,可我想要的是能拿得起、放得下,里扛得住、外顶得住,有女人累了可以靠上去休息一下的肩膀,有主见、能担当,而不是连维护自己的婚姻都需要自己母亲一马当先的男人。 听到这里,张洁无奈地说,你怎么一点地气也不接呢? 她知道,在现实环境中,周围哪还有这样的男人? 【作者简介】 贺鹏,中国呼和浩特人,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特邀理事;中国小说排行榜上榜作家;出版过《怪病》《寻找自己》《你是好人》《天堂背后》《贺鹏微型小说选评》《老鼠娶亲》等微型小说作品集以及多部报告文学集;有多篇作品入选《微型小说鉴赏辞典》以及不同国家出版的许多版本图书;有不少作品被翻译成多个语种进行传播;应多个国家邀请,多次出席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国际研讨会,2018年12月在印尼举办的第12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国际研讨会上,荣获世界华文微型小说40年贡献奖。   【种玉蓝田】 乡愁,在一只孤雁的翎羽间浮沉 蓝狐   一 如果,给你一条长街,街的两侧所有的窗口都很是静寂,树枝垂落,灯影修长,你是否肯坚持着独自走过呢? 如果,原本和你一同打理行装的人们,忽然决定把你驱逐出他们的队伍,尔后纷纷上路开始了远行,你还要不要追赶他们,重归队列呢? 如果,你的心情很糟,并且腿部还受了伤,那么面对一次大规模的迁徙,你是不是还要固执地等待有人前来搀扶,才肯离开呢? 如果…… 二 一直在问,乡愁究竟该是怎样的一种积存,一种发酵,一种况味。 我们时常就可以看到有一些孤独的身影,孤独地从一条又一条的长街上踯蹰而过,他们所踩下的每一步叹息,反而让这一径孤独的旅程更显艰涩。 也还有人被冷落下来,躲在某一株孤独的老树或是结网的屋檐下面,孤独地喟叹出追悔的泪水。 更有人宁愿抱残守缺,一任轰轰烈烈的一个群落愈走愈远,独留下自己孑然地慢慢干枯下去,成为风中永远的忘却……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