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宇晨:忽悠者生存2.0(下)

(接上期)

乐视的生态化反故事同样是科技加持,先有真实项目,真实产品,真实创新,乐视电视更是智能电视产业的开创者,接着再通过眼花缭乱的资本运作,不断拉涨停的股价表现,一年几十次发布会的疯狂造势,走向巅峰。然而最终却在一夜之间,全面崩盘。

孙宇晨跟贾跃亭相同的都是以科技之名创业,都善于炒作造势,都有看似不错的履历背景,都被业界认为善于“忽悠”,不同的是各自面向受众不同,乐视影响的是股票市场和行业上下游,币圈收割的则是普通大众韭菜。

币圈类似于孙宇晨的创业者还有很多——坚挺至今的已寥寥无几,大多数已完成收割离场上岸,深藏功与名。

在币圈外,互联网金融行业有不少“忽悠者”。P2P平台、交易所、外汇投资、消费返利、理财产品,就有一些非法玩家假借互联网科技之名忽悠投资者,一些非法平台的负责人已经跑路或被绳之以法。

如果我们再放大到整个互联网创业圈来看,“忽悠者”都不在少数,2015年,京东CEO刘强东曾在一起演讲中表示,有一家交易量只有两辆的二手车应用竟值两亿美元,这两辆还是员工自己买的,类似的to VC以及to 资本项目应该不只存在于二手车赛道。

最近几十年科技产业有着不少造富神话,并因此吸引大量热钱,有的懂,有的不懂,不懂或者半懂的,就是被忽悠的对象,而忽悠的终极目的是收割,收割的方式则有许多种,有的在资本市场被收割,有的在消费市场被收割,有的在数字货币盘上被收割。

科技对于很多人来说熟悉而又陌生:身边处处有科技,科技造富故事耳濡目染,但很多人却不懂技术本身。正是因为此,科技被一些人用于忽悠。技术本无罪,科技是把双刃剑,但一旦聪明的人不善良,就会用科技作恶,科技巨头这些年都在提“科技向善”,就体现出对科技力量的敬畏。

今天的收割,跟《忽悠者生存》中的收割方式比,已有质变。

《忽悠者生存》中有靠卖成功学书籍《21岁当总裁》赚钱的董思阳,有因为虚荣心学历造假却能力不俗的职业经理,忽悠的结果都无伤大雅。今天忽悠的结果却是,倾家荡产的P2P投资者,血本无归的空气币投资者,拿出养老金买域名的大妈……他们有着统一的名字,叫韭菜。

基于新的收割模式,今天的忽悠者已不再担心失败,甚至反而可以财务自由显得更加成功,进而去踩踏真正创业多年的王小川们。

当然,尽管忽悠者们实现了进化,但一些老的忽悠办法依然有效。

《忽悠者生存》一文总结:

炫耀强大的人际关系网络,以及与权力与资本资源掌控者的亲密关系,是忽悠者生存手册里的“基本法”。

今天,不论是孙宇晨自诩为“马云最年轻的门徒”,还是不惜重金买下巴菲特午餐权,都是如出一辙的理念。

《忽悠者生存》最后总结:

对于忽悠们来说,值得庆幸的是,在这个急躁的急社会中,人们的遗忘速度也很快,人们马不停蹄地追神,赶成功。所以,忽悠们的最后一条生存法则是,在风口浪尖之际埋头做鸵鸟,待风平浪静之时再重出江湖。

孙宇晨虽曾亲自参与《忽悠者生存》这篇文章,但却忽视了这条“忽悠古训”。在高调地将自己推到聚光灯下的同时,权威媒体《财新》报道孙宇晨已被边控,互金整治办已经建议公安机关对其立案。

孙宇晨则在微博回应称,“财新网的报道完全不实,我一切平安,待病情恢复好转后,就会与外界见面。”同时,孙宇晨在推特上发布了其在旧金山家中的图片和视频,以证自由。

孙宇晨:忽悠者生存2.0

距离旧金山500公里外是洛杉矶,贾跃亭正在这里造车。而今天,距离贾跃亭2017年7月4日出国,已有两年零20天。

远走他乡,成为忽悠者新的终极生存法则。

媒体文化研究者、批评家尼尔.波兹曼广为流传的著作《娱乐至死》出版于上世纪80年代,但放在今天来看仍然恰如其分。孙宇晨在致歉信中把自己的问题安排得明明白白——这封信里他先后6次提到营销,反复阐述“为自己过度营销,热衷炒作的行为,深感愧疚”。对巴菲特慈善午宴的这场营销从一开始制造悬念、不断发酵、揭开谜底到反复发布声明直至最后宣布取消会面,可以列入公关、策划公司学习的范本。而与王小川、王思聪等人的隔空互怼乃至对赌,更是为自己赚足了眼球。

这个市场,整个币圈和创投圈,作为吃瓜群众的你和我,都是这场营销的参与者。换句话来说,我们齐心协力打造了这场造富神话,将孙宇晨推上了“话题之王”的宝座。这是一场浩浩荡荡的共谋,大家不过都是娱乐至“死”的推手罢了。

不过呢,欲戴皇冠必承其重,孙宇晨目前倚赖的两大重要项目“波场币”和“陪我”APP,一个陷入博彩、涉赌的泥沼,一个已经被注销。这“里子”,怕是已经不能看了。而他的快速蹿红和迅速跌落,也为市场留下一地迷思:是否缺少了独特的技术、行之有效的商业逻辑和商业道德等安身立命的“里子”,哪怕被贴上再多标签、有再多牛气哄哄的人脉,也会一叶障目,只看到眼前繁荣的“面子”?

孙宇晨反省,说自己将“一切从营销炒作回归区块链技术的深耕与研发”。他是否还能展现出快速转换赛道的能力?能不能维持住自己的“面子”和“里子”?能不能一直活跃在历史的舞台中央?对此,王小川今年6月就在微博上提醒过了:“什么叫成功?什么叫骗子?每个人有自己的定义。有的人以为是身价,有的人以为是市值。放到历史长河里,云淡风轻。用极致理性追求真理的科学家,用极致感性追求美的艺术家,以及用大爱对世界或民族作出贡献的英雄,才能永垂不朽。”

写在最后:本文大篇幅引用了《南方周末》《忽悠者生存》一文,向当时的记者潘晓凌、王小乔和实习生雷磊、孙宇晨、钱小敏和庞桐致敬。(全文完)

 

信息来源:公众号“罗超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