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汽车海外攻城略地

1575596293901

  • 七天记者 梓丰

10月7日,中国新能源车企蔚来在德国柏林举办NIO Berlin 2022活动,宣布开始在德国、荷兰、丹麦、瑞典四国市场提供服务。蔚来三款全新车型ET7、EL7和ET5将以创新的订阅模式在这四国市场开启预订。订阅用户除了使用车辆以外,还可以获得安心无忧的服务体验,包括全险、保养、换电服务,以及今后会提供的电池灵活升级服务。订阅用户还将成为蔚来用户社区的一员,参与蔚来举办的各类用户活动,使用蔚来中心等。目前蔚来已经在欧洲接入38万根充电桩,截至2022年底,蔚来计划在欧洲建成20座换电站;2023年底,这一数字有望达到120座。到2025年,蔚来计划在中国以外市场建成1000座换电站,其中大部分将分布在欧洲。

其实不止蔚来,位于德国的欧洲汽车租赁龙头企业SIXT日前也宣布与中国车企比亚迪达成合作协议,将在未来6年时间内采购10万辆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而根据德国媒体的不完全统计,目前有15家中国新能源汽车车企在欧洲销售40多个型号的新能源汽车。去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售出了8万辆,主要在英国和挪威,而今年的销售数量肯定会超过去年的两倍。而在加拿大,继中国吉利汽车的高档电动车型号Polestar、比亚迪的电动出租车之后,又一款面向普通大众来自中国的纯电动车——Skywell公司的天美Imperium也将在今年年底前在加拿大销售,主要是在对新能源汽车补贴力度较大的魁省和卑诗省进行。

反超之路

众所周知,汽车产业原本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一家汽车厂需要上千家零部件供应商直接为其服务,也正是这个庞大的工业体系,决定着一国汽车产业所能达到的高度。而中国的汽车工业本来起步就晚,又在开始之初与外资车企合作时没有注重国产化率的提高,使得汽车制造业这一原本被定位为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到了中国却成了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车企几乎都沦为在汽车产业链条中利润最低的组装商,成了外国车企的长工。虽然经过40多年的合资生产,中国的企业也能造汽车玻璃,能造酷炫的LED车灯,能打磨出高级的钢琴烤漆……但在燃油汽车最核心的三大零部件——发动机、底盘和变速箱上,依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尤其是工艺最复杂的变速箱,简直无从下手,使得中国的燃油车被锁在了低级发展的轨道上。

但是,上个世纪60、70年代频频出现的石油危机让人们意识能源问题的脆弱,并开始反思日益严重的环境破坏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害,而电动机体积小,不污染环境,不排出废气,噪音也很小,让被燃油汽车取代的纯电动汽车再次回到人们的视野。受到资本的推动,在那十几年里,电动汽车的驱动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纯电动汽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小型电动汽车开始占据固定的市场,如高尔夫球场代步车。再加上全球气候变暖,保护环境,降碳减排逐渐成为全世界的共识,更是推动了电动车取代燃油车的浪潮。

但在20世纪90年代阻碍电动车发展的最大问题就是电池技术发展滞后,直接导致充电续航能力不足,无法满足普通民众的日常使用需求。当时的各国车企尝试了各种电池:铅酸电池、镍合金电池、镍氢电池、锂电池等,最终锂离子电池以容量大,电压高,循环性能好等优越性能在众电池中脱颖而出,成为最理想、最有前途的电池。而在日本企业成功地把一系列锂电池商业化后,锂离子电池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各种材料、各种性能的锂电池层出不穷。虽然没有出现如硅碳“摩尔定律”——每18个月翻一番的速度提升的情形,但其技术进步的速度和发展前景,还是让人们充满了想象空间。

在2000年以前,日本锂电是绝对的行业霸主,其全球份额稳定在95%以上。但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凭借廉价的劳动力开始承接日韩电子产业的大规模转移,在这期间,比亚迪的创始人王传福和宁德时代创始人曾毓群相继进入锂电池制造行业,凭着低廉的价格和稳定的性能把国外的很多锂电大厂(比如日本的东芝),打得丢盔卸甲,不得不让出了市场份额。

而2003年创立的特斯拉则是把电动车商业化的第一家,并在2008年正式推出特斯拉Roadster 跑车,这应该是锂电池首次进入商用纯电动汽车。之后,新能源汽车概念日渐深入人心,各个企业都在积极布局以锂电池为主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中国政府和企业也看到了在新能源时代,当发动机、底盘和变速箱三大核心零部件被电池、电机和电控取代时,中国汽车产业有了弯道超车的可能性,于是,在2009年1月,中国政府开始启动“十城千辆”项目,并公布了补贴标准——混合动力车每辆最高补贴5万、纯电动汽车每辆最高补贴6万,10米以上的混动和纯电动公交车可以享受每辆42-50万的优惠,这么高的补贴极大地鼓舞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全国一下就冒出了1500多家锂电公司,虽然其中大部分是投机的空壳公司,但还是扶持起了多个后来的巨头。到了2011年,为了避免锂电企业再次沦落到为外资打工的境地,中国政府又规定外资控股公司不得从事动力电池生产。

其实中国的锂电发展并不一帆风顺,甚至遇到过生死攸关的挑战,而这还和魁省有着不小的关系。在动力电池的发展早期,美国德州大学的古迪纳夫教授(John Goodenough)发明了磷酸铁锂电池。因缘际会之下,这名教授将该技术授权给了魁北克水电公司(Hydro-Québec),使其成为了最早一批获得磷酸铁锂电池专利的公司。而从1997年开始,磷酸铁锂电池“三巨头”美国威能科技、魁北克水电公司、美国A123公司开始在全球范围内申请磷酸铁锂专利,希望挟专利以控制全球磷酸铁锂电池的发展,并从中获利。而在2003年,魁北克水电公司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专利,其专利要求几乎覆盖了磷酸铁锂电池的所有制造技术。2005年,威能科技和A123开始在中国设厂生产磷酸铁锂,相关的专利也就成为了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头上悬着的一把利剑、一道枷锁。据悉,当时的魁北克水电公司,依托CN 100421289C等专利,提出了不少无理要求,包括:国内磷酸铁锂生产厂家需经由他们授权,入门费用1000万美元,每生产一吨磷酸铁锂至少需要支付2500美元专利使用费……极大地限制了中国电池工业的发展。2009年,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对魁北克水电公司的磷酸铁锂相关专利提出无效请求,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经审理后宣告其专利无效。但魁北克水电公司不服,官司一直打到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还在最后关头,贪得无厌地玩起了文字游戏,通过修改一些关键词,有意扩大专利认定范围,最终被法院驳回全部上诉,让中国的电池材料厂商因此逃过一劫。

在中央政府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带领下,各级地方政府也提出各种补贴政策。据估算,从2013-2016年,中国各级政府对新能源车补贴超过了3000亿。在政府的大力扶持和民众购买欲望强烈的加持下,中国不仅产生了比亚迪和宁德时代两大巨头,还有蔚来、小鹏、理想等一批互联网造车新势力,一汽、二汽、上汽、吉利等传统的燃油车企也开始了新能源汽车的布局。

到2015年,中国就已经正式赶英超美,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车市场,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国。而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短短的二十年间,不仅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新能源车供应链体系,还在新能源车的核心领域——电池、电机、电控方面,基本实现了国产化,有些核心技术甚至反超西方发达国家,比如在电池方面,比亚迪和宁德时代就冲到了世界前五的水平。

攻城略地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本来局限在中国境内,但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导致的汽车供应链混乱给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机遇。在疫情以及各国采取的各种防控措施影响下,传统的以北美、日本、欧洲为核心的汽车产业供应链受到冲击,甚至有些生产线不得不停止生产。比如在2021年,因车用芯片的短缺,丰田、本田、福特等厂商被迫暂停海外整车生产。

而中国由于疫情防控措施较好,使得物流以及供应链都得到了较好的保障,2020年4月就能开始恢复动态复工复产,体现了中国汽车产业链的韧性。比如同样在车用芯片方面,中国在持续的全球芯片危机中受到的影响比较小,更重要的是当国外厂商产能出现不足,中国的产能快速恢复填补全球产能的缺口。而中国的新能源车企也意识到全球化是中国汽车企业的唯一出路,纷纷布局海外。比如上汽集团在英国、以色列、北美三地建立研发创新中心,并在泰国、印尼、印度、巴基斯坦等地建立四个生产基地及散件组装(KD)工厂。奇瑞更是2001年就布局海外市场,截至目前,已经建立了10大海外工厂、6大研发中心,以及1500多家海外经销商和服务网点。

根据中国海关的数据,2021年中国整车出口首次突破200万辆,达到201.5万辆,同比增长1倍,其中,新能源出口量达到31万辆,同比增长304.6%。而今年第一季度中国汽车整车出口67.6万辆,同比增长57.8%;第二季度虽然受疫情影响严重,但自5月份以来,国内汽车市场产销恢复迅速,全年有望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

而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能够在标准更严苛的欧洲站稳脚跟,并日益受到民众的欢迎,一方面是因为欧洲对新能源车的补贴针对消费者,而非整车生产,不存在本土和海外车企补贴的差异;另一方面也是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既具有技术以及智能化优势,又具有价格优势。

咨询公司麦肯锡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的新能源车企,尤其是领军车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拥有一些独特优势。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续航价格比大约是国际平均水平的2倍。除续航能力外,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通常还拥有极具未来感的内饰设计,以及丰富的车联网功能,这一点在价位相近的欧洲车型中十分少见。就以即将在魁省销售的Skywell公司的天美Imperium汽车为例,这款车不仅电池续航能力强,小电池的续航里程在 300 公里左右,大电池的续航里程估计为 400 公里;还物美价廉,比本田 CR-V价格更低,空间却更大。目前低配型号Comfort 的价格只有28,758 元,高配型号的Premium 型号只有35,758元,包括运费和准备成本,但不含税。尽管一些仇华的媒体人表示驾驶中国产电动车会担心被监听、监控,但本地多个试驾后的网红都表示这款车物超所值,预言中国产的新能源汽车将给本地汽车消费市场带来巨大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