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作家协会园地:文汇园(5月28日)

人生平平凡凡也是真
吕孟申

日本大谷大学学者淡思说:“人的生命层次可以分成三层,第一层是本能的自然生命,第二层是文化的道德生命,第三层是内在的道德生命。”

生活里不能只有金钱,没有情感。金钱也有不容忽视的负效应,弄不好会麻醉腐蚀人们的心灵,使意志薄弱者变得颓废沉沦。古今中外多少真假美丑悲欢离合的故事缘于一个“钱”字。

能够保持清贫时的奋斗进取精神和朴实无华健康美好的心灵是做人的高尚境界。成于节俭败于奢,在一定条件下贫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没有相应的信仰和精神支柱,再鼓的钱包到头来也会空空如也。世上没有正义之剑戳不穿的“票子”。

被称为中国“铁娘子”一生未婚69岁裸退的吴仪说:“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一定要有理想,有追求,没有理想就等于没有灵魂,理想是照亮现实的灯火,是人生奋斗,追求的目标,也鼓励人们奋勇前进的巨大推动力量。”

人生短暂,倏忽凋零,岁月易萎,转瞬消失。天上的星星却永恒地眨着嘲讽的眼睛,唯有灵魂永恒,唯有爱心,发光燃烧。

蛰居斗室,不为物役,不为名累,做着自己的梦,是何等高尚的境界和操守。不管今夜星光是否灿烂,我的心永远充盈皎洁的光环。

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

正是因为生命中有了一种巨大的激情和一种极为强烈的冲动,我们热血如潮,我们情感如瀑。我们爱着,那样强烈那样执着,那样坚定,那样痴迷地爱着。我们恨着,那么刻骨,那么切齿,那么鲜明,那么激昂地恨着。爱得山高海深,恨得惊天动地。

正是这强烈的爱和强烈的恨相纠缠,相交织,我们的心才无法平静,无法沉寂,我们的情感才始终热烈,动荡和鲜活。我们激动,我们狂喜,我们愤怒,我们悲哀。我们点燃自己的灵魂做火炬,引导着人类的精神向着美好和光明迈进。

纵然我们位卑,我们困惑,我们彷徨,但我们没有失去庄严感,使命感,自豪感和悲壮感。真正凝聚着智慧和心血,饱含着生命激情,生命色彩,生命冲动。爱我们所爱,恨我们所恨,正视现实,不回避不退缩,不躲藏,让生命在生活的浪潮中去沉浮,去搏击,激情就一定会重新回到我们的心灵。

岁月在深刻地改变人们的形态、容颜、情感,但岁月赋予人们象征生命力的绿,却可在内心永驻,不仅仅限于人生的夏季。

给心留出一个空间吧!有了这许多细腻的体验,你就拥有了一份美丽的心情,你就会充满灵气,这灵气又激发创造的灵感,你就会活得很轻松,很诗意,很温暖,又很有成效,然后你就会想到给别人一点点关怀,然后这世界将因了解的细腻而倍增添一点点亮色,温馨是金。

当悠悠的人生之舟载着人们闯入激流的时候,无论是幸福、痛苦,还是失落、彷徨,都如沙般堆积成了丘。遥望,每一次大风刮过,都使那些往日里生活的斑斑痕迹暴露出来,愈来愈清晰,并成了人生之旅永难隔断的牵扯和踏上希望旅程的心灵之源,它是那么的柔软,又是那么的坚强!

 

千辛万苦我要回家(上篇)

——两次揪心的国际旅行

孙瑞祥

(五)

隔离第13天日记:下午做最后一次检测(共四次,鼻试子采样单独收费,每人共115元人民币),此次由第三方独立机构操刀(交叉验证),包括血清学抗体检测。昨天医务组正式通知解除隔离时间:14日19:30。海航协助改签了返津机票(免费,该国际航班目的地本是北京。如果飞北京需要再定点隔离7天)。

隔离第14天日记:14天隔离今天19:30结束了,隔离生活总体满意。感谢医务组和建国饭店餐饮后勤服务人员,感谢朋友们的关心鼓励点赞。长相思,在长安。曾经多次在西安和咸阳参加会议,此次印象尤为深刻。隔离在西安,感受秦文化:吃有羊肉泡、肉夹馍;看有“装台”“平凡的世界”、千年陕菜专题片;听有国韵陕音和秦腔……“美的很”。隔离第一天记录体重为83.8公斤,经过14天的“内循环”不升反降,无需拆门框了。

6月15日,早晨五点出发,专车护送,目的地咸阳机场。一路多人接力护送,凭“解除医学观察证明”进入机场登机,多次清点人数,确保一个不少送出西安完事大吉。此次5月30日海航(多伦多-西安),乘客共计172人,检测无一阳性,善哉。

中午,平安落地天津机场。手持来之不易的“解除医学观察证明”,昂首走出机场大厅。阳光明媚,无需“押送”,朋友接机自行回家。其实,早在多伦多登机那一刻,目的地天津就获知了我们的行程信息。西安隔离期间,我们在天津的居住地公安派出所和社区分别来电,一是核实身份,二是确认居家隔离地址,并告知相关防疫政策。

多位朋友留言:

1.啥时候进家门,一定要拍照留念。历史性的时刻啊!能有这样一段经历,也算是不虚此生了!

2.没好体格,真禁不住这样折腾。回家路虽艰难,但终于排除万难,回家感觉真好。

3.通过您的隔离日记深感不易!太辛苦了!总算平安到家!为您高兴!回家好好调养!

4.一为迁客去美加,东望长安不见家。大雁塔上吹玉笛,津城五月落梅花。

5.一段时间以来,孙教授归国和云南象北上是我关注的两个以“移动”为主题的热点。

6.恭喜老师平安返津,一直关注您朋友圈,特别是疫情以来。突如其来的疫情虽然让您旅居加拿大远超预期,但同时也让您享受了更多的家庭团聚时光,无所谓境遇,全在心态。如今平安归来就好,希望您身体康健,平安顺遂,一切都好!

7.平安回家的感觉真好!你俩回国的经历为海外思乡的游子提供了经验,也树立了样板。疫情虽可怕,只要措施得力,自觉遵守,还是能够战胜的!

……

旅程千辛万苦,为何必须回家,这是朋友们提问最多的。做不到超凡脱俗者,必有日常琐碎缠身。计划在加两个月,结果超期五百天,很多事情都没有准备。家里的两辆车已经两年未验,第三年漏验就要自动报废;我人在多伦多是学校协助办理的退休手续,但社保卡必须自己去激活;驾驶证也过期了需要办理换证手续;地采暖阀门渗水,木地板有泡水之虞……家里虽有亲友照应,但有些事还是难以替代。

富有戏剧性的是,到家一看两辆车都无法启动了。请4S店师傅换了两个电瓶,共计1100 元。其中一辆车寄存在另一个小区地库,500多天竟然收取存车费7000元,朋友调侃说你是存在机场了吧。一气之下把夫人的这辆高尔夫两厢车卖了,而且就在4S店里,做保养的师傅看上了,10分钟成交。爱车经典款,2010年出品,车龄11年,行程5万多公里,可惜了。

三个月弹指一挥间,我们的返程机票是9月18日。很多朋友不知我们马上还要返回,干脆接风宴与送行宴合二为一。天津人有“长接短送”一说,捞面是长接,饺子是短送,连续数十场酒席,情谊无限。

篇幅过长,就此告一段落,预知返程艰辛故事,且听下回分解。

 

把文字养在心里

 刘静

天气晴好,阳光透过窗棂照射进来,洒下一片柔和明亮的光。我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安静地端坐在书桌前,一页一页地翻看,心随着文字起起落落。读到让人惊艳的词语、句子或段落,心头总是猛然一震,为作者的才华和想象以及其对文字的驾驭能力而叹服,随即在心里反复默念,品读,咀嚼,让其慢慢地融化到脑海里。

作为一个写作者,某种意义上来说,文字已经如胎记一般地刻在心里,闲暇下来的时候,我总是把它们放在心里反复摩挲,如同自己精心养育的一个孩子。一篇文章的完结,需要从题目开始构思,然后笔尖沿着思路蜿蜒行走,这时,精神需要高度集中,心无旁骛,一个个精灵般的文字如寻找队伍的士兵徐徐走来,渐次找到自己的位置,或顺畅或艰涩,最后总会磕磕绊绊地落地成形。之后,从头到尾一字一句地认真核对、修改,让它能整洁地站在人前。这是文字与心灵的碰撞,也是思想和心声的输出。

灵感是转瞬即逝的,很多时候,脑海里有一个念头或是猛然间想到一个事物,要第一时间记录下来,哪怕只是只言片语。有事没事的时候,对着记下的这些简短的文字反复琢磨、温养、沉淀、淘洗、加工,随着阅读量的扩展,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会有新的思路和想法随着这些凌乱的片段一起长大。说来也奇怪,以前想到的问题和事物,在后来的岁月里,有的还会一直想到,只是想得更加深远更加具体,角度也有了多维性的变化。有了初始的框架做底色,修修补补,倒也不失为一件趣事。修复文字的过程说到底也是完善更新自我的过程,是一个回头看看完美闭环的回首。

文字是孤独的抒写,这些不经意的发现总会让我有些许窃喜,走在这条枯燥的似乎没有尽头的路上,也是有人同行的,只是同行的方式独特而婉约。每每想起,充溢心头的又是满满的动力。

也许是习惯使然,走着坐着,一抹夕阳,一片树叶,一米阳光,一方菜园,一盆绿植,迎面走来的人……都是我养着文字的温床,甚至和别人聊天交谈的时候,我也总会精准地捕捉到一些让我欣喜的话语和词句,然后思维无限扩散逡巡,最后在脑海里再三冥想,不断组合,最终落到纸上的时候,也许和初始已经大相径庭,却又会带给人意外惊喜。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就如同经典的书和文章常读常新一样,同样的四季,同样的风景,同样的二十四节气,不一样的年龄带给人的都是不一样的心境,文字也是随着这些一同变幻起舞。一页一页缓缓展开,就是我们成长的履历表。养着的是文字,也是生命的轨迹和见证。在读和写的过程中,如果能读到和自己共鸣的文字,那种心灵的微颤总是来得那样猛烈,仿佛看到了另一个未曾见面的自己,那么熟悉,那么慰贴,那么让人亲近。当然那些自己无论如何都想不到的神来之笔,更是要时时翻看,糅合自己的遐想和延伸,将他山之石融为自己可用的玉,巧妙地移植进自己的文字里。所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如此吧!

在这个什么都快的年代里,唯有文字可以让人慢下来,在老旧的时光里让心慢慢地游走,蜗行,把养在心里的文字慢慢地翻晒。路上捡到的一张小纸片,超市里的一句怦然心动的标语,公交车上的一句温馨提示,路边一闪而过的广告牌,连同快递一块到来的一张让打五星好评的巧妙文案纸笺,朋友发送的一小段感悟,朋友圈的一段美文……那些或美好或幽默或言简意赅或朗朗上口的文字,就是你心里翻滚着的那些正在构思的文章的雏形和素材,在未来的某一天,它们会奇异地变形,和无数和文字融合在一起,升华你文字的高度,托举起你思想的深度。

养在心里的文字,轻抹慢捻,如同文火,不紧不缓,在熬制和等待中,生命的芬芳悄然绽放。

 

跟着父亲吼秦腔

 赵春燕

 秦腔,是中国西北地区传统戏剧,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成熟于秦,是四大声腔中最古老、最丰富的声腔体系。我作为一个陕西人,从小听着秦腔长大,对于它太有感情了。

别的地方叫唱戏,我们叫“吼秦腔”。小时侯村里有戏箱、戏服,但没有固定的戏班子。村民大都没有上过学,识字的人不多。我那个做过几天民办教师的堂姑父义不容辞地做了老师,在秋收之后领着大家排戏。那些衣着朴实的堂婶、堂叔们(合村就一个姓,大家都沾亲带故),农闲时节,在村中庙门前的晒谷场上用木头搭建起简易的戏台,有板有眼地练起戏来。他们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唱出一折折的戏曲,在地动山摇般的唱腔里把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全都吼了出来。村子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吼声在山谷间回荡,撼天动地。我很惊讶,他们大都大字不识几个,连很场面的话也说不出来几句,但能记住整折戏文,太不可思议了。恐怕是源于骨子里对于秦腔的热爱,才能唱到这般景象吧。

戏曲经过一个秋天的排练,临近年关,将正式开演。整个乡只有我们村戏排得好,十里八村的乡亲们扶老偕幼倾家而行。戏开演前,家家屋里坐满了亲戚朋友。老人裹着厚厚的棉衣坐在板凳上,怀抱孙子候在戏台前。二胡一拉,梆子一敲,穿着厚底靴、踱着方步、身着长袍、戴着髯口、画着浓妆的主角就边唱边出场了。常常是台上大声吼,台下小声和。像那《三滴血》、《周仁回府》、《铡美案》等经典剧目,连小孩都会吼几句。

有一次村里唱戏时,扮演秦香莲女儿的霞姑临时有事,一时找不到小演员,堂姑父就想让我上场顶替一下。在外上学,从未排练的我没想到会被临时叫上台,有些懵,但由于常常趴在台下看排练,也不是很怯场。临时上场,虽没有几句唱腔,但也救了急。我之所以能临时救场,和我爸经常在我耳边吼秦腔有关。

我爸是乡村教师,单位离家很远,我跟着他住校。一个礼拜都在学校上课,只在周五下午回家。回家要翻越好几座山,沿途几乎看不见人,我和父亲相跟着走。我空着手走在前,他背着东西护在后。山路回环攀升,不一会我就累了,于是一会头晕、一会脚疼,父亲也明白我的意思,把我放进背篓里背着走。我是个小胖子,父亲背着走一会上坡路就气喘吁吁、汗流满面,但他坚持着。等上到一个平坦的地方,父亲把背篓靠牢,把我抱出来放在石头上坐着,他自己掏出一根烟点燃。

风吹树叶沙沙响,鸟鸣树枝声声闻。寂静的山间,父亲手中的纸烟忽明忽灭,汗水顺着脸颊流下,他撩开衣襟忽闪着。歇了一会,我跑到路边的矮树上摘野果子,父亲坐在旁边吼起秦腔来。“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吼声一出,惊飞了书上的几只鸟,也引来了山那边干活的农人几句叫好。父亲吼秦腔时,脸上是含笑的。连日工作的劳累,一扫而光。他那微黑脸庞上,高高的鼻梁下那厚厚的嘴唇一张一合,露出一口白牙。

正值壮年的父亲,坐在山石上高声吼着秦腔,声音在山谷间回旋。我吃着野果瞅着父亲,瞅着听着,也小声跟着吼。吼着吼着,小小年纪竟然产生孤寂与思念之情。我在想是不是父亲和我一样,也在想念母亲和哥哥姐姐们呢。

吼着吼着,天色暗下来,父亲背起我小声哼唱着往家赶。就这样,在父亲的背上,我听着秦腔慢慢长大。对于那些经典唱腔,比如“家住陕西,韩城县……”等,开口就来。所以才会在临时被叫去救场时能顶上去。

秦腔是融到我们骨子里的一种艺术表达形式,如果说村民们吼的是丰收的喜悦、收获的满足、农闲的惬意,那么父亲就吼出了对于寂寞、对于艰难生活的一种挣脱、一种羁绊、一种抗争。跟着父亲,吼一曲秦腔,抒万般深情。

 

又是一年樱桃红

杨瑞芳

北宋文学家苏轼在《樱桃》诗中写道:“独绕樱桃树,酒醒喉肺乾。莫除枝上露,从向口中漙。”将五月的樱桃刻画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樱桃红了,阳光下,一颗颗红了的樱桃,像珍珠玛瑙,密密匝匝镶嵌在绿叶之间。

樱桃开五瓣,白得纯净,又花朵繁密,古人拟之“雪缀云装”,是很相宜的。花将尽时,抽叶、坐果,一朵花儿一粒幼果。幼果迅速膨大,初时绿豆小,几天后再看,已黄豆大了。这个时节,最容易发生倒春寒,任何一场霜雪,对于娇嫩的樱桃,都可能是灭顶之灾。遭受霜冻,樱桃会脸蛋铁青,停止生长,然后一颗一颗跌落,让人心疼不已。

盼望着,盼望着,终于到了立夏时节。万物竞茂,芳菲向暖。忽而一夜小雨,樱桃齐刷刷红了。樱桃红了,人间便跟着红了。露珠首先红了,一颗樱桃一粒露珠,红得玲珑剔透,红得娇艳欲滴,似乎青翠的樱桃树叶,都被染红了……

我的家乡在豫西山区的一个小山村,前面是山,后面是山。小时候在农村长大,自然不会错过樱桃这道美食,正是那些野味的清香甘甜,把我们的童年浸润得有滋有味。一到五月,漫山遍野的樱桃成了一道诱人的风景。

那时候放学早,我和堂兄堂妹及小伙伴们顾不上做作业,书包往家一搁,奔跑着去后山摘樱桃了。

浅夏的风温柔拂过,树上缀满枝头的樱桃随风摇曳,顿时让人垂涎三尺,我们便迫不及待地摘起来。山里的樱桃虽然个不大,肉质也不那么肥厚、饱满,但是,吃起来唇齿间总是弥漫着一种淡淡的,甜甜的,酸酸的味道。现在想想,那带着清新的乡野气息和泥土芳香的山樱桃就是世界上最美的水果了。

堂兄和几个小伙伴会爬树,他们常常站在树上,摘一把熟透的樱桃往嘴里塞,品尝着大自然的馈赠,心情自然惬意无比。吃饱了樱桃,树上的小伙伴,把采摘的樱桃往下丢,树下的小伙伴忙用外衣接。树上树下,大家吃着笑着,满嘴满手都是红彤彤的,把宁静的浅夏渲染得热闹无比,直到落日熔金时,小伙伴们满载而归……

大学毕业后,我离开了故乡,来到了省城,在那里工作和生活,就很少吃到樱桃了。偶尔回到故乡,后山的樱桃树也很少了。

又是一年樱桃红,看到水果市场或超市里那些红彤彤的樱桃,总要买一盒尝尝鲜,然而总也吃不出儿时家乡樱桃的味道了……

 

累也快乐

 周毅

 刷家里买的一套毛坯房,爱人找了一名匠人粉刷,正好周末我休息,决定去看看粉刷的咋样了。

刚走到门口,就听到屋里有人在跟着音乐唱歌,心想,这个匠人也真闲。推开虚掩的门,我看见穿着红色连体衣的粉墙匠,正站在简易架上,一边挥着手中的工具粉墙,一边摇头晃脑地哼唱。他的衣服上落满了白色点状涂料,简易架的一边放着一部手机,不用说,音乐是从手机里播放出来的。

边唱歌边干活的匠人可能太专心了,没有察觉我的到,就在他低头取涂料时,才看见了我,不好意思笑笑,放下工具,关了手机音乐,连忙从架子上跳了下来。

“你唱的很好听,没打扰到你吧?”

“没有没有。”当匠人得知我是房东时,腼腆地笑着回答着,“我也是干活儿时瞎哼几句,就感觉不累了……”

攀谈中得知,这名小匠人姓王,今年35岁,老家在乡下,前几年在县城买了房子,两个孩子在县城上学,一个上初中,一个上小学,妻子也在一家超市打工。

聊到粉墙的话题时,腼腆的小王顿时眉飞色舞起来:“粉墙看似简单,其实是有讲究的。先要用白灰把墙批平,再砂布打磨,最后用漆刷。三道工序都是技术活,稍有不用心,墙上就会坑洼不平。干这活儿,起早贪黑是小事,每天不是拿铲子,就是拿刷子,手经常打出血泡。”说这话时,小王伸出了两只手。果然,手上有血泡,有老茧,还有裂痕。

“你唱歌也是苦中作乐,心态真好!”我忍不住夸赞小王,他再次露出了腼腆的笑容:“我粉墙是把它当艺术品去做,累了,就听听音乐唱唱歌,反正苦也是一天,乐也是一天,再累也要自己找开心……”

听着小王朴实无华的语言,敬佩感从心底油然而生。

 

浅夏悠悠栀子香

蔡志龙

 清晨,推开窗子,一缕清香幽幽袭来,直入肺腑之间,令人沉醉。哦,原来是小院中的栀子花开了。

我快速奔下楼去,抵近看了又看,嗅了又嗅。只见满树繁花如星,缀满枝头,约有百余朵吧。它们如一群小白鸽,浑身散发着圣洁的光辉。又似身著一袭长裙的白衣少女,衣袂翩然,纤尘不染。叶子饱满光亮,像涂了一层清油。花瓣瓷白瓷白的,肥厚柔软。摸一下,如婴儿皮肤,玉琢琼雕,细腻娇嫩。青绿色的花苞,恰如村姑的发髻,高高顶起,质朴之中略显俏皮,实在可爱的很。忽然想起宋代蒋堂的一首诗来:“庭前栀子树,四畔有桠枝。未结黄金子,先开白玉花。”白的耀眼,绿的清爽,一白一绿,搭配的如此雅致妥贴,打心底喜欢栀子的素静从容。

唐朝刘禹锡也曾写道:“色疑琼树倚,香似玉京来。且赏同心处,那忧别叶催。”栀子花,不仅美在模样素朴清纯,而且美在气味芬芳。那香味儿,清风中弥漫扩散,若远若近。清幽淡雅,浓郁的像红糖水般甘甜无比,怎么都化不开。诱惑你深吸进去,却不舍得再吐出来。香气脉脉,叫人怎么也吸不够。

有栀子花开的日子总是温情脉脉,充满了人间烟火气。

小时候,老家门口有一棵栀子树,那是爱花的奶奶亲手所栽。奶奶上过学堂,知书识礼。每年端午前后,栀子花开了。盛开的花朵一批接一批,赶趟似的,持续上个月时间。每一朵花都顶着一颗露珠,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梦想。我们姐弟几个围到花树旁边,踮起脚尖,嗅呀摸呀。姐姐爱臭美,把花簪在头上,宛然一小家碧玉。我呢,喜欢把花别在胸前,昂首挺胸,别提多骄傲了。我还喜欢把栀子夹在课本里,藏在课桌里。上课时,趁老师不注意,偷偷地嗅上几口。老师闻到花香,会心地笑了。下课后,老师讲台上总会摆着一大捧栀子花。书香夹着栀子香,读书别有一番趣味。隔壁的英子,人长得白皙漂亮,我很喜欢和她一起玩。每天,我起得很早,抢在别人前头,摘下最大最白的花儿,喜滋滋地送给她。接花的英子,粲然一笑,脸起红云。我俩一块找到一个白净的瓷碗,把花苞浸在水中,能保持几天不打蔫。英子告诉我,晚上睡觉时枕着花香,一会儿就睡着了,这话我信。有栀香陪伴的梦,必是清甜馥郁,多出几分安然静气。

干活的婆姨,洗衣的姑娘,打我家小院儿经过,必交口称赞,这是奶奶最开心的时候。她一边笑眯眯地应承着,顺便摘下几朵送给她们。爱花的女人就是再忙碌,也要收拾收拾,给花找个适当的位置,细心地侍养几日。于是,简陋的小屋里多了些生气。乡下人习惯了在粗粝的生活中自寻快乐。庸常的日子因此变得诗意盎然,平淡的生活也变得可爱起来。

岁月不居,时光如流。奶奶离开我们30多年了,我也步入了中年。关于栀子花的往事依然历历在目,关于栀子花的曲子又在耳边响起。

(责任编辑:葱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