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博大文化视野(6月11日)

【杨柳依依】

永远的种子

杨邹雨薇

5月22日下午,我在江西南昌刚送走外婆,浏览微信时,突然获悉“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于13时07分逝世,心里震惊而痛苦。23日中午,自己就赶回长沙,放下行李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车去明阳山殡仪馆吊唁袁老。

我没有见过袁老,也跟他没有血缘关系,但我相信,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有成千上亿跟我一样的人,心里对袁老的感情,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因此对他的远行,感到十分悲伤。

记得小时候吃饭时,爷爷常嘱咐我把碗里的饭粒吃完,说“粒粒皆辛苦”,还说如果没有袁隆平,我们会吃不饱。长大之后,特别是来长沙读高中之后,自己对袁隆平院士有了更多的了解,对他的相关新闻也就关注更多,于是便有了一些印象。

袁老的人生选择是十分明智的。也许是耳濡目染,他这辈子选择了农业,是因为他看到新中国成立前,神州大地,灾荒战乱,满目疮痍,人民颠沛流离,面无血色,让他内心无比痛楚。报考大学时,他选择农学院,是因为他真心爱农业。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如果连饭都没有吃,人类怎么生存?父母尊重他的选择,他便得偿所愿,从事了一生所爱,无怨无悔,至爱不渝的事业。

袁老干事业是十分执著的。他一生只做一件事,就是研究杂交水稻,解决人们的吃饭问题。他说他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为了实现这两个梦,袁老几十年如一日,一直在努力。在他的身上,有一种执着,有一种信念。他信奉的是“实践出真知”,既勤于实践,又敢于挑战学术权威。为了挑选合适的野生稻种,他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1964年6月,他以大海捞针般的执着,在稻田里花了十多天时间,终于从茫茫的野禾中找到了一株雄性不育的植株。他将自己配置的杂交水稻在不同地点、不同土壤上进行试验,坚持不懈,终于取得成功。

袁老的生活是十分简朴的。作为一个大名鼎鼎、屡屡获奖的科学家,按道理他不缺钱,可他把钱全部投入到了科研之中,因而在生活上对自己特别抠门,被人们誉为“中国最富有的赤贫者”。他有个怪癖,专挑便宜货买,价钱高的东西,他不感兴趣。有人看见他与夫人在商场挑打折到10元一件的衬衫,简直不敢相信。要知道他身上穿的最贵西装,最高不超过800元。他买皮鞋,不会超过200元,所有的名牌服饰都与他无缘。有一次,他出席香港中文大学授予荣誉理学博士的仪式,忘了带领带。有人劝他上商场买条金利来领带。他却嫌贵,就拉着同伴到地摊上买了一条十几元港币的领带。他拿过领带,在胸口上比试着,笑笑说:蛮漂亮嘛!他乘飞机,坚决拒绝头等舱票,喜欢买经济舱。如果邀请方买了头等舱,也被要求退掉。

袁老还是一个可爱的“飙车族”。说到飙车,人们通常会想到小车、豪车,但他飙的是自行车和摩托车。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他到实验田去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到了八十年代,就改成摩托车。他觉得摩托车轻便快捷,飙车成为他人生的一大乐趣。他跨在摩托车,一溜烟蹿上马路,拐入小径,溜上田埂,去看秧苗分蔸、抽穗扬花、金黄结实,矫健的身影,闪动在绿意葱茏或金黄灿烂的稻田里,是一道绝美的风景。以他的收入,每年换台小车都不成问题,但是十多年来,他先后换过八九辆不同品牌的摩托车。到了70余岁的高龄,还常着摩托车,在田间转悠。直到朋友们反复劝说,他才买了一辆赛欧牌家用汽车。

袁老是一个感情十分丰富的人。从对一粒种子的研究,到对一棵秧苗的培育,袁老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他顶着炎炎的烈日,忍着潮潮的湿气,两腿两脚沾满了泥巴,一次一比地遴选,一次一次地试验。他憨厚得像一个农民,或者说他本质上就是一个彻底的农民。他对土地的感情,对种子的感情,又是哪个普通农民能比拟的?他飙车在田野上,就是一个最动人的音符;他站在稻田里,就是一幅最美的画;他额上冒出的豆大汗滴,就是人间最美的“露水”。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作为响誉中外的“杂交水稻之父”,袁老一直以“让天下人都有饱饭吃为己任”,一辈子扎根田野,为解决人们的吃饭问题,为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的手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许多人问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总是笑着回答:“知识+汗水+灵感+机会,就这八个字而已。”

袁老一生都在研究种子,到后来,自己也变成了一粒永远的种子。不管撒向哪里,始终都心怀感恩,心怀着必胜的信念。他的一生,平凡而伟大。他用一生的实践,努力实现了“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 ”的人生誓言。

 

【鹏翔万里】

蹓骡子

贺鹏

我十二岁那年,父亲突然把拴骡子的缰绳递给我,让我去蹓骡子,惊讶得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在农村,谁家有一头骡子,谁的脚后跟就比别人硬气,我家的这头骡子,是年前我家那头老母驴下的,因为老母驴下了骡子,父亲在村里瞬间就扬眉吐气了不少。小骡子长到半岁,父亲竟将小骡子的缰绳交给我,说早一点蹓出来的骡子好使唤。

我接过缰绳,自己好像就是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似的,很庄严,很神圣。

我拉着骡子从自家小院出来,四下瞅了瞅,希望能够被小伙伴们瞅见,可在村里走了大半圈,连一个小伙伴都没有遇到,失望极了。只好沿着通往邻村的乡间小路、拉着小骡子出了村,要命的是小骡子脾气暴躁,压根不听我的话,一出村口撒开腿就跑,我怎么拽也拽不住,被拖着跟在小骡子屁股后面大一步、小一步使劲地跑,很快,汗水浸湿了我的全身,两只眼睛直冒金星,张大嘴巴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两只脚就像踩到了棉花上似的,身子不能保持平衡,来回晃悠,突然,小骡子停住了,我没有一点力量控制自己的身体,猛地一下撞到了小骡子的屁股上,小骡子一撅屁股,抬起两条后腿就踢——

好在我的身子早已失去控制,倒在地上,小骡子几脚全部踢空,我并没有受到伤害。

过了好久,我才慢慢爬起来,想拉着小骡子回去,可小骡子倔得很,我用尽了浑身力气拽着缰绳,小骡子一步都不肯挪一下,我又是喊又是打,它却不理不睬,两只眼睛还直愣愣地瞪着我。

就这样,折腾得眼看就要天黑了,我还是拉不回去这头小倔骡子,急得我不知道如何是好。

父亲是在天黑了以后才在村外找到我的,我一见父亲就哭了,父亲从我手里拽过缰绳,大声呵斥我,你都这么大了,连个骡子也不会蹓?骂完了,又抬起右脚在我屁股上使劲踢了一下,才用力拽了一下缰绳,拉着骡子走开了。

父亲是第一次打我,我委屈极了,但也不敢争辩,只好默默跟在骡子后面直摸眼泪。

  1. 父亲又让我去蹓骡子,我想一想头一天蹓骡子的经历,一脸茫然,恐惧极了!

父亲冷冰冰的脸上没有一点表情,一把从母亲头上拽下那块罩头的绿头巾,二话不说,就蒙住了骡子的双眼。

我一惊,蒙住骡子的眼睛怎么走路啊?

父亲不管不顾,将缰绳的绳头使劲在骡子的屁股上打了一下,骡子一激灵,父亲趁势拉起骡子,随手把缰绳递给了我,说去吧!

骡子走得很慢,把缰绳绷得紧紧的,我用力拽着它,它小心翼翼地跟着我慢慢走,一旦拽它的缰绳松了,它就停下脚步,不敢随意动一下身子,看着逐渐乖顺了的小骡子,我笑了——

按照父亲的做法,我每天都用母亲的那块绿头巾蒙住骡子的眼睛,蹓了几天以后,小骡子就像我家那头老毛驴一样,只要看见我和父亲,就直往身边蹭,有时踢它一脚,它最多也就秃噜几下嘴巴,偶尔伸手在它的脖子上摸一把,或者给它喂点饲料,它还冲着我们甩好几下尾巴呢。

有一天,我因为和生产队长的儿子抢一处长得旺盛的猪草被打了,一肚子委屈,没地方发泄,回家后,便照着小骡子的屁股使劲踢了两脚,只见小骡子呆滞的眼神里透出了许多惊恐,随即,把长长的骡脖子伸过来,努力往我身上蹭,还扬起尾巴连甩了好几个漂亮的圈,一副谄媚样;我一看更生气了,又在它肚子上踢了好几脚,正好被父亲撞见,我一惊,我踢得那可是能够让父亲在村里硬气起来的小骡子啊,父亲咋肯饶我?

我下意识蹲下身子,用胳膊护住头,准备迎接父亲的一顿拳打脚踢。可万万没有想到,父亲看见我惊恐的样子却笑了,说:你这是干啥?骡子就是骡子,被人打是它的命,就像地里的韭菜,哪一茬能躲过锋利的镰刀?

父亲这么一说,我立刻跳了起来,感动地扑在父亲的怀里……

几十年之后,放眼望了望大众百姓,也悄悄回头瞅了瞅自己的人生,突然想起了我家的那头小骡子,心头一阵无法忍受的疼痛……

 

【种玉蓝田】

心灵的圣殿和天堂

蓝狐

一个科考队在大山深处发现了一条长长的石阶,大家颇感意外,便拾级而上,结果发现了一个院落。院落的主人是一对老夫妻,男的叫刘国江,女的叫徐朝清,他们已经在这大山深处共同生活了50年。

刘国江说,来这里的时候,自己刚满19岁,而徐朝清已经是30岁的人了,而且,那时的徐朝清还已经是拥有了四个孩子的妈妈。

刘国江说,原本就是在徐朝清出嫁那天,他意外地亲眼见到了这个在十里八乡顶顶有名的大美人,从此便颇有好感。不过,因为那时自己还只是个孩子,所以那份好感也就显得非常的天真和清纯。

刘国江说,自己长到十几岁的时候,忽然的一天,他听说徐朝清的丈夫因病故去了。他先是好一阵愣怔,后来便想,自己是不是去帮帮那一家老小呢?去吧,怕人家闲话;不去,她一个人拉扯四个孩子实在艰难。这到底该如何是好呢?

刘国江说,自己的心里边就这样闹腾了好长一段时间。直到有一天,他听说徐朝清病了,便用心抓了些药去,第一次敲开了徐朝清的家门。而且,也就从这天起,他越发觉得那里像是已经在他的心里拴上了一块磁铁,总是吸引着他时不时地跑过去看看。每次过去,刘国江也总是尽可能地把重活计全都担负过来,直到都忙完了,才多有不舍地走开。

刘国江说,尽管这样,自己的心里边仍感到美滋滋的。可是外面的风言风语却跟着来了,这个说,一个毛头小伙子总是往一个寡妇家里跑,能有啥子光彩事?那个讲,刘国江那小子八成是想占人家寡妇的便宜呢,哪能有什么好心?刘国江说他听到这些,真格地难受了好一阵子,直到19岁的那天早上。

刘国江说,我终归是想好了,这辈子就带着徐朝清一直生活下去吧!“所以,在那个早上,我推开她的家门,站到她的面前,真心地跟她说,跟我走吧!我原想她不会同意的,但是她却真的同意了我,带上孩子和我一起来到了山里……”

徐朝清说,开始的时候,真的是够苦的,我们住的是山洞,吃的是野菜还有野果子。“多亏我们来这里的时候,特意带了一些种子来,慢慢地,我们才总算吃到了粮食。”

徐朝清说,我和他还一起烧瓦,一年烧一些,烧了几年,攒足了盖房子的瓦,这样子才有了个象样的家啦!

徐朝清说,有时候也逗他,那么多和你年龄相仿的女孩子你怎么不要,干吗非得跟着我这个半大老婆子?可是他就只是笑,不说话,倒是蛮开心的样子。

徐朝清说,再后来,他看到我年纪更大了一些,担心我上山下山不方面,就开始一点一点地凿石阶,直到现在还在凿……

刘国江说,一晃,50年过去了,我一共凿了6000多级的石阶了。还有,我们的孩子也早已经长大成人了,都离开了大山,可是我们却怎么也舍不得这里了。这里就是我们的圣殿,我们的天堂。

徐朝清听着老伴儿这么说着,不觉已喜出了一脸的幸福的容光……

 

【风雅月梅居】

艾草香

侯兴锋

每年的端午时节,母亲都要正儿八经地做两件事情。一件是包粽子,另一件是在大门两旁插上新鲜的艾草或者点燃晒干的艾草熏一熏屋子。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投江而死的屈原,这个习俗的由来,自打记事起,母亲就告诉过我们。但是,至于为什么要插艾草这个传统,不识字的母亲却是无从知晓。

其实,艾文化由来已久,早在《诗经》时代,艾草就已经是很重要的民生植物。

有关艾的由来,还有一段传说。相传,周武王身边有一位名医叫萧艾,字艾蒿。有一天,他泻痢多日后卧倒于军帐中,为了医治病情危急的将士,他带病出诊,却不小心被驱蚊的野草火堆绊了一跤,被火烧伤。但当他给将士诊治时,意外地发现自己的病痛痊愈了,而身上却多了好几处伤痕。于是他突发奇想,用无名野草点火烧灼病患身体的相应位置,凡是被烧灼过的将士病情都好转了。武王大赞萧艾,萧艾不敢居功,答道:“此乃野草之功。”武王宣告全军:“野草本无名,从今以萧艾、艾蒿之名名之。”

由于艾草的功用较大,古人对其赋予了诸多美誉,如尊称老者为“艾”,形容年轻美貌女性为“少艾”,《诗经》称保养为“保艾”,《史记》把太平无事也写作“艾安”等,可见古人对艾草的厚爱。

艾草是一种普通的植物和一味普通的中药,但是在中国文化的元素中却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内涵。人们不仅用它祈福生活的美满和平安,又运用其为自己解除病痛,同时又以艾的温馨,让人们赏心悦目地细细品尝着它的滋味。

据说艾草有驱毒辟邪的作用,古代常用它来占卜,特别是在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口悬挂或插上用红纸扎好的艾草,以保佑家人的吉祥平安。

端午时值仲夏,而端午日是草木药性在一年里最强的一天,这天采的草药治皮肤病、去邪气最为灵验、有效。这时人们就要采集艾草,用艾草来驱毒辟邪。据晋代《风土志》记载,每逢端午节这一天,人们就把艾草扎成人形,或编织成虎形,也或用彩布剪成虎形,端午挂艾草然后再用艾草贴上去,这样编成或剪出的物件被称为“艾虎”。妇女们则在端午节这一天开始把“艾虎”别在发际,男人则将“艾虎”佩戴在胸前或挂在腰间。

在这天,人们还把采摘的艾叶和糯米一起制成“蒿子糍粑”,寓意食后可“攘病保安康”。南朝学者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记载,五月初五“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以攘毒气”。

此外,人们还经常把艾草、菖蒲、雄黄、檀香等装在小布袋内做成香囊用五彩线系着,挂在身上,以得健康。民间认为艾草还有招百福的作用,有些地方在端午节贴“午时联”,曾这样写道: “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寄托着人们向往幸福生活,痛恨贪官污吏的美好愿望。

在今天,人们生活富足,已经不再需要直接用艾草来驱毒辟邪了。但是,这种节日的传统却不曾丢,商家们开发出了一系列艾草香味的食品、保健品、护肤品等。所以,每到端午时节,大街小巷里,不仅会传出粽子的清香,也会传出艾草的清香。在这氤氲的香气里,人们都在欢天喜地地庆祝着端午这个传统的节日,怀念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诸子一家】

外公,你的党旗还在

高洋斌

每年的清明节,我都很感伤。一到清明节这天,与外公有关的过往画面便在眼前浮现不断。

记得外公的房间墙壁上挂着一面蜡黄的党旗,满是洞眼。逢年过节的时候,来客总是询问外公:“生活水平好了,为何不换一面新的党旗?”外公总是随口应道:“挂了很多年了,扔了怪可惜的,留着吧。”然后,便盯着党旗自言自语,若有所思。

关于党旗的来历,随着外公的离世,早已成为亲朋好友眼中的一桩“悬案”。好在我从小跟在外公的身边,听外公年复一年地讲述着同一个故事。如今看来,外公口中念念不忘的故事,竟成为解释这面党旗来历的唯一突破口。

记得外公常讲:在抗日战争时期,你带领族人一路逃难到了陕西。在逃跑的路上,遇到了一位躺在马路上奄奄一息的人。外公给他水喝,喂了些干粮。待路人稍有气息时,路人从怀里掏出一面红的布,摊开之后,是一面党旗。路人只说了一句:这面旗帜永远不能丢……

记得外公每次给我讲完这个故事,总是说道:“崽娃子,咱活了一辈子,临死了,才算活明白。这世上,衣食住行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人要有一个奋斗的方向。外公识字不多,说不出大道理。”我曾问过外公:是不是,人活着都要心中有信念,让其他人活得更好?记得外公当时听了乐得合不拢嘴,连连说道:“对喽,咱就是这意思。”

外公,你的音容笑貌一直珍藏在我的心里。外公,我不会忘记,你传承给我的安身立命的信念。有了坚定的信仰,我就有了在黑夜中指路的明灯,即便前路有风险,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我也不畏惧。信念将指引我披荆斩棘,实现铁树开花的壮举。

 

【鸿雁传书】

夏日小路

惠军明

在我的生活经历中,走在夏日小路上的情景何其多哉,它赐予我别样的人生感受。

回忆过往,我常常一人走在夏日乡间的小路上。小路无人管理,自然形成,阡陌纵横,杂草丛生。漫步小径,泥土松软,空气清新,曲径通幽。小路上的花草种类繁多,有些我知道名字,更多的我不知道。它们在路边肆意生长、蔓延,不懂规矩,不知收敛,相互簇拥,挨挨挤挤,好不热闹!昆虫在这里忙碌,蜂蝶在这里起舞,鸟雀在这里长鸣,青蛙在这里四处蹦跳。走在路上,我的目光时不时会被草间的事物所吸引,出神凝望许久。走在路上无聊时,可以摘棵草,掐朵花,草叶可以做成哨子尽情吹,花朵可以停在鼻尖尽情闻。走在路上想宣泄情感时,可以大吼长啸,原野空旷,花草不会理会笑话你。走在荒草萋萋的小路上,走着走着,思想便停滞了,心便空灵了。似乎自己也变成了一棵草、一朵花,与田野大地融为一体。如果是夏日的清晨或者傍晚,草丛上的露水像水晶一般,微风轻拂,闪烁着动人的光芒。穿行其中,草叶振动,水珠倾洒,身上的衣服会被打湿。“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隐者的诗句,恰如其分传达出这种无法言说的感觉。

夏日去山里游玩,会和亲朋好友在山林间的小路上行走。和山外的小路一样,这里也是荒草萋萋的景象。有一次和一位信佛的老师在山间漫步,见阳光斑驳,树林阴翳;闻鸟声婉转,虫声唧唧。随着我们的步步深入,路两边的荒草越来越高,最后竟然有齐腰深了!我们已经步入深林,我不由心生胆怯,萌生退意。这么高的荒草,不知潜伏着多少危险,万一碰上毒蛇猛兽,岂不悔之晚矣?信佛的老师看出了我的犹豫,微笑着安慰我:“万物有灵,众生平等,世人怕野兽,野兽也怕人,你不招惹它们,它们也不会来招惹你!”老师的话蕴藏玄机,一语道尽山林法则,令我沉思良久。

夏日有一次去呼伦贝尔草原旅行,在荒草萋萋的小路上和一位牧民邂逅令人记忆深刻。中俄边境线十分漫长,我们沿着额尔古纳河旁的公路继续旅程。一次下车休息,我们隔着铁丝网眺望远方。额尔古纳河河畔各种草长势茂盛,草间还盛开着许多无名的野花。这时我们的视野里出现了一个蒙古汉子,他骑着摩托车在河边的小路上若隐若现。小路并无别的身影,他骑得悠然自在、洒脱随意。辽阔的草原包裹着他,碧蓝的天空笼罩着他,五彩的花草掩映着他,清清的河流依傍着他,草原小路上骑行的牧民和周围景致相契相融,犹如优美的油画。渺无人烟的荒原,突然看到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人惊喜!于是我们兴奋呼喊,热情招手,与他快乐相识,亲切交流。

夏日在乡间的小路上徜徉,在山林的小路上漫步,在草原的小径上邂逅,美好的流光片影在我的记忆中轻轻飞舞。夏日荒草萋萋的小路,充满了诗情画意,时常拨动我的心弦,弹奏出令人回味不已的旋律。

 

(责任编辑:洪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