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博大文化视野(3月5日)

【芬芳文苑】

谁打了老乔治(下)

洪田

这怎么可能?打人者应该早就跑了,不可能还留在原地接受采访。老乔治觉得自己的想法有些可笑。当他看到青年的眼里闪动着同情的泪花儿时,更觉得自己荒唐,甚至有一种负罪感:他绝不该用那样卑鄙的恶意来猜忌这样善良的青年人。

虽然警察公开了那天行凶者在地铁留下的一段录像,但录像只是照了一段背影,而且效果很不清楚,对于破案没有什么太大的帮助。为此,地铁部门遭到新闻媒体的穷追猛打,被质问为什么没有更好的摄像设备来预防犯罪的发生。交通局长一脸窘迫地回答媒体的质问,表示一定和市政管理部门联合起来,共同解决这一问题。

很快,市长就批准了交通部长的请求,拨款一千万,以最尖端的监控设备来管理地铁安全。交通部长已经请求过十回,但最终都被市长以各种借口否决,这次,终于如愿以偿。据说交通部长回家后,喝了两瓶珍藏了十年的葡萄酒,庆祝新设备获批。当然,在记者们面前,他依旧还要摆出内疚和伤心的样子。

然而,对于老乔治被打一案,新设备的更新已经为时太晚,于事无补了。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里,这件事就被人忘记了,凶手的追查也淡出了公众关注的视野。但老乔治的生活却因此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他出门在外,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他的个人历史,也被好事者在社交媒体广泛挖掘,以寻求他被打的原因。当老乔治脸上的伤痛已经痊愈,而他自己的私人空间却被人随意侵犯,对他造成了更大的伤害。他最终搬离了自己生活了几十年的梦城,去了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要了解他在新的地方后有着怎样的新生活,那只有我们找到老乔治以后才能够知道。

有道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伤害老乔治的人在两个月以后被找到了。他叫威廉,属于一个名叫“反口罩自由者联盟”的极端组织,专门反对人们佩戴口罩。他在地铁门口看到戴着口罩的老乔治,认为是对自己“信仰”的冒犯,不禁恶向胆边生,狠狠地打了乔治一拳,然后飞速逃离了现场。在他跑出地铁站,准备逃走的时候,突然心发奇想,要看看故事会怎样发展,便摘下了口罩,从随身的书包里拿出另一件外套换上后,重新回到地铁站里,目睹了事情的全部过程,还振振有词地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当初老乔治的怀疑一点没错。威廉为什么会流眼泪呢?这是他的生理反应,说到激动的时候,眼里就情不自禁地会流下泪来。

那威廉是怎样被抓住的呢?长话短说,因为他太狂妄。他在惴惴不安了一个星期后,发现警察竟然找不到自己,甚至在自己被记者采访后也没人认出自己,便禁不住翘起了尾巴。“哼,这帮蠢瓜,看我怎样戏弄你们!”这小子头脑一热,给梦城市长写了一封信,威胁说,如果市长胆敢在梦城强令戴口罩,他将会枪杀市长,随信还附上了一颗子弹。

威廉是在自以为万无一失的情况下把信寄出的。他把子弹上的指纹全部洗净,信封上,邮票上也都确信没有留下任何个人痕迹,然后驱车一百公里到一个偏远小镇的邮筒里把信发出。

在这封装有子弹的信发出一个星期后,警察来到了他的家,把他拘捕了,并从他的家里找到了那个画有骷髅的口罩。

“我当着好多人的面揍了那个倒霉的老头一拳,你们愣是抓不到我:我悄悄地寄了一封信给市长,你们很快就找到了我,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这个问题威廉问过好几次,警察只是看他一眼,从来没有回答过他。他想到过多种可能,最终也没有想明白。后来他又情不自禁地追问一名警察。这位年长的警察看了他一眼,半开玩笑地说,是你的信告诉我们的。威廉琢磨了半天,也没明白是什么意思。

这正是:打人凶手太张狂,为了口罩把人伤。久未被抓更猖獗,竟然写信吓市长。该,倏忽一下进牢房!

【作者简介】

洪田,字广成,山东省龙口市人,博士,生命科学研究者,文史哲探索者,诗人,专栏作家。历任/兼任中国科学院所属研究所副教授,研究生导师;加拿大麦吉尔大学附属医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魁北克华人作家协会”主席;“七天文学社”社长;中、英文编辑和审稿人;等等。迄今已经发表科研论文数十篇,发表文学作品近千篇,科技、文艺专著数部。

 

【鹏翔万里】

找不着北

贺鹏

我突然找不着北了。

我从家出来以后,打了一个摩的向前走。

我说向北拐就到了。

司机对我说,左转还是右转?

我说向北转。

北?

司机笑了,哪是北?你还能找着北?

我一下慌了,是啊!哪是北?

我说:停车!停车!赶快停车。

司机停住了车,我就下来了。

北在哪儿呢?

多好笑,我找北干什么?我要去哪儿呢?我站在马路上要做什么?

我使劲回忆,好像有一个朋友叫我到酒馆喝酒,在什么地方?北面吗?我面对的方向是东?南?西?还是北?

我抬头寻找太阳,一定要辨别清楚方向。

太阳在哪儿?我四周看了看,没有找着。

我问身边一个修自行车的师傅:师傅,太阳在哪边?

修车师傅停下手中的活,上下打量了打量我,说:太阳在上边。

我知道太阳在上边,可哪儿是北呢?

修车师傅冲着站在他旁边的一个小伙子说:他疯了,找不着北了。

我说:是啊,我找不着北了,北在哪边呀?

小伙子答话了:你傻呀,找北干什么?谁还找北?

怎么?没人找北了?

可他们知道北在哪里,我现在是不知道了北,我必须找着北,才能和朋友去喝酒。

我拿出手机调出刚才朋友给我打电话的号码,发射。

该号码是空号,请查询后再拨。

怎么?明明刚才朋友就用这个电话给我打的电话嘛,怎么一会儿就变成了空号呢?

一辆出租车停在了我的面前,问我去什么地方,我说去北边,他问北边什么地方,我说了一个饭店名。

师傅让我上了车,我看着他向我来的方向开去。

我说师傅错了,我刚才就是从这边来的。

师傅说你不是要去北边吗?

我说是啊,我要去北边。

司机再也不吱声了。加大了油门,很快司机就停了车,我付钱下车,这不是我刚才打摩的的地方吗?

我一抬头,朋友叫我喝酒的饭店就在这里。

我推开了门,里面没有客人也没有服务生,我大声喊我朋友的名字,没有应答。我又喊,还是没有应答,却惊起了一群麻雀,坏了!我怎么跑在了一个树林里,我确确实实迷失了方向。

隐隐约约听到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嗓子堵得慌,说不出话来,越着急越难受。突然,我的同学志雄在我后背上拍了一巴掌,我轻快了许多。

志雄说你在这里干什么?

我说找不到北了。

志雄说:你这个家伙,睡得好好的就起来跑了,你这个梦游症也太惊心动魄了……

【作者简介】

贺鹏,中国呼和浩特人,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特邀理事;中国小说排行榜上榜作家;出版过《怪病》《寻找自己》《你是好人》《天堂背后》《贺鹏微型小说选评》《老鼠娶亲》等微型小说作品集以及多部报告文学集;有多篇作品入选《微型小说鉴赏辞典》以及不同国家出版的许多版本图书;有不少作品被翻译成多个语种进行传播;应多个国家邀请,多次出席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国际研讨会,2018年12月在印尼举办的第12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国际研讨会上,荣获世界华文微型小说40年贡献奖。

 

【种玉蓝田】

当暖光铺满舞台

蓝狐

那一年,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年度总决赛上,来自吉林延边的青年歌手金美儿倾情演绎了一首经典歌曲《阿里郎》。她如泣如诉的唱叙,不仅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所有观众,同时也令坐在观众席上的嘉宾、青年舞蹈家沈培艺心潮起伏,潸然泪下。她静静地听着,看着,想着,以至眼窝里的泪水很快便给蓄满了,她抬起手来想要将泪水引渡开去,不想,两颗大大的泪珠儿竟兀自跌落下来,并随即爆裂成无数的泪花儿……

比赛的间歇,主持人请沈培艺给几位选手的表现作一下点评。她接过话筒,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深情地说道:“我的一位老师在20几年前曾经答应我,要给我创作一个舞蹈《阿里郎》。但是当我从新加坡演出回来的时候,她说话不算数,永远地,走了。”她的两眼再次红润起来。心,紧了。

“3年前,我跟濮存昕一起参加完一个活动,我搭他的车回家。在车上他给我放了李娜的《阿里郎》。我又想起了我的老师。濮哥说,为这你应该编一个舞蹈。但是,关于《阿里郎》我始终不敢触及,因为我觉得还不够。《阿里郎》对我来说是情未了……”现场的嘈杂退潮了。灯光暗转,彷佛只留下了一线追光,并任由它衍化成一脉追忆的海岸,海岸上到处都是海螺,海螺迎向海风在轻轻地低诉《阿里郎》……

阿里郎,本为韩朝语中的一个称谓,汉语的解释是“我的郎君”。据传,它描写的是高丽时期流传下来的一个爱情故事,深切哀婉,动人情肠:一天,一直和妻子清苦生活但却非常恩爱的丈夫,为了让妻子过上好日子,执意要外出打工挣钱。妻子不肯,拉过丈夫的双手央求他说:“只要让咱二人永远守在一起,那就比有啥都幸福啊!”丈夫默默点了点头,但在当天夜里,还是趁着妻子熟睡的时候悄悄上路了。妻子醒来,好不追悔,她恨自己为何偏要睡去,以至放走了丈夫。就在这时,早就对她的美貌垂涎不已的地痞闯进家来,好言相劝,让她改嫁。她断然拒绝了。地痞见一时难以说服,索性时常赶来骚扰。一年后,丈夫终于挣了钱回来了,可就在夫妻俩共叙相思的当儿,地痞再次走进了家门,丈夫一见,立时想起了刚进村时听到的有关妻子和地痞有染的传言。丈夫不禁起了疑心,索性决定永远离开这里。妻子如何解释也终于没能留住丈夫,丈夫衣袖一甩冲出门去,妻子伸手拉他不下,便拼命在后面追赶起来,一边追,她一边高唱——

阿里郎 阿里郎 阿里郎哟

我的郎君翻山过岭路途遥远

今宵离别后何日能回来

请你留下你的诺言我好等待

然而,诺言无痕,何患等待?《阿里郎》的声声唱叙,直到今天依旧会时常地刺痛人的心肝。尤其,当它经由一位朝鲜族女孩金美儿的演唱,且那么深切地撼动了青年舞蹈家沈培艺的心灵之后,个中的意绪也便转瞬变得深长起来。

“当暖光铺满舞台,我知道我的老师在天堂很好。”沈培艺晶亮的眸子里满含深情,她不无感激地面对金美儿动情地说道,“我谢谢你的歌唱,让我再次沉醉在对老师的追忆中。我享受这样的沉醉,因为你的《阿里郎》使我的《阿里郎》情难了……”

掌声再次如潮汐般擦亮了星光,人们心灵的舞台上彷佛转瞬之间便铺满了暖光,而在暖光的深处,人间一段柔美的佳话正待上演……

【作者简介】

蓝狐,本名任东升。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抚顺市作家协会理事,现为抚顺矿工报社副总编辑。作品散见于中國《星星》《读者》《作家报》、美國《侨报》《华府新闻日报》《新大陆诗刊》、加拿大《七天报》《华侨时报》《环球华报》、瑞典《北欧时报》、澳大利亚《当代国际汉诗》等国内外报刊,多次获得国际、国内诗文赛事奖项,出版有诗集《诗之鹤》、散文集《鎏金的典藏》、长篇小说《粉足》《炼狱1929》等多部专著。

 

【杨柳依依】

油菜花开春满园

杨邹雨薇

在企业工作就是好,制度有弹性。今年春节,我在家里度过了一个漫长的假日,到正月十二才返回省城上班。临走之前,奶奶叫我跟她去菜园弄一点小菜回来。菜园原本就在村前,可是因为我们家在市里修建大桥闸道时被拆迁,搬到了一公里以外的山坡下,奶奶就近开垦了一点菜地,而村里的自留地就疏于管理了。但是,奶奶还是隔三差五地去伺候那里的蔬菜,老人家对土地的感情,是我们年轻人难以理解的。

沿着康济大道往北走了一公里,就抵达曾经居住的村庄。穿过遍布记忆的村巷,越过柳宗元笔下的石涧,就到达菜园。算起来,我有两个多月没有到这篇曾经十分熟悉的菜园了。此刻跟在奶奶的身后,走进菜园,我的眼睛一亮,心里为之一震:在上百亩的菜园里,几丛金黄色的油菜花,点缀在绿意盎然的蔬菜中,乍看,有点像北斗七星。特别是自己家菜地的那两块,在两条不同板块,有些斜对称。站在斜角看过去,就像两枚金黄色的超音速导弹,射入你的视野,让你猝不及防,有一种躲避不及的惊喜。

我问奶奶:“为什么今年的油菜花开得特别早,还是正月里啊!”奶奶说:“你没有发现过年前那些天,都是南风嗖嗖的,是个暖冬啊!因为暖和,人们在十二月乱穿衣服,这些花也就想开就开了。听说有些人大棚里种菜,冬天也有油菜花开。”

听了奶奶的话,我心里感慨不已:由于科技的日益发达,人类已经可以改变一些作物的生长方式和节令,但我想,最美莫过于自然美。就算大棚里的油菜可以在冬天开花,但面积毕竟有限,不能形成大规模之美。记得那年春天,与几个朋友结伴去江西婺源旅游,看见篁岭梯田的油菜花,似无数金龙潜伏在山坡,随风游动,生意盎然。再加上彩蝶与蜜蜂飞舞于花间,由此平添了乡间田园缤纷的景致,让我想起儿时与堂妹在油菜花里追逐蝴蝶的童趣,颇似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描摹的场景:“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荫。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心中的喜悦之情,难以言表。

油菜是我国农村最常见的一种经济作物,它对环境的要求不高,无论山坡田野、溪岸沟堤,只要有土有水,就容易生长。无论寒风冷雨、和风煦日,它都照样蓬勃生长,直至在阳光明媚的春天绽放出了金灿灿的花朵,在烈日炎炎的夏天结出沉甸甸的果实。

我爱油菜花,不仅仅源于它金黄色的花,可以灿烂自己的心情,而在于它的生命力和花朵开放姿态。它随遇而安,不与其他花卉争艳,只以自己的方式悄悄开放。关键是,它的果实是那样的质朴,给老百姓带来实惠,以至于乾隆皇帝都为之赋诗:“黄萼裳裳绿叶稠,千村欣卜榨新油。爱他生计资民用,不是闲花野草流。”,赞扬油菜花的内在之美。

其实,对于农民来说,它的经济价值远胜于观赏价值。我们涧子边村是全市蔬菜基地之一,村民们每年都种油菜,待其开花结籽后,采摘菜籽用来榨油食用。一般是九月底十月初种,五月底或六月初收菜籽。而开花时间,大多在三月中下旬。没想到去年暖冬,早春持续,村前菜园的油菜花居然在二月下旬就开了,给人一种春色满园之感。

看朋友发的微信,家乡不少县区,都有面积上千亩、乃至万亩的油菜花景点,这是近年来致力乡村振兴的一个动作。可以想象,在蔚蓝的天空下,在广袤的田野上,在金黄色的花海之中,蝴蝶与蜜蜂纷至沓来,它们与油菜花相拥、亲吻、共舞、沉醉,引得游人驻足拍照,春意融融,如诗如画,教人如何不陶醉其中?

【作者简介】

杨邹雨薇,女,1997年出生,湖南永州人,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长沙某国企。自小学五年级开始在公开刊物发表文章,有文章多次获全国、省、市、区征文(比赛)大奖,有文章被多种报刊转载。已在《中国文化报》等等多家报刊发表文章数百篇。

 

【风雅月梅居】

踏春

侯兴锋

以前读到“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两句诗,很不明白为什么如玉的美人和无双的公子要去田间地头的“陌上”呢?后来又读到“陌上花开蝴蝶飞”的句子,方才了悟,原来是春暖花开,他们在踏春郊游啊。

中国民间的踏春习俗,在先秦即已存在。古代春季有名的“上巳节”,三国魏以后一般定为三月初三,男男女女结伴踏春穿上春装倾城而出,或到山谷采摘兰草,或到水滨嬉戏洗浴,或到郊野宴饮行乐,认为可以拔除不祥,名之曰“春禊”。先秦的踏春则并不限“上巳”一日,《诗经·郑风·出其东门》云:“出其东门,有女如云”,道出了青年男女春日去东门外踏春的情景。汉以后,踏春活动在诗文中也经常有所反映。到了唐代,踏春则是在元宵收灯后开始,一直持续到三春之末。 

唐代踏春又称“游春”或“野步”,有郊外散步游玩的目的,其中以唐代仕女踏春活动最有特色。每到上巳日,长安仕女结伴四出郊游,如遇有名花则席草而坐,解其裙裾围于四周而成帐幕,以作游赏,名曰“裙幄”。踏春时,常以斗百草为戏乐。斗百草,又称“斗草”,是以草为比赛对象,或对花草名,如狗耳草对鸡冠花;或斗草的多寡、韧性等。此外,唐代女子借踏春之际,还开展诸如荡秋千、跳绳和观球等体育活动。

古代的名人名家,如白居易、苏轼、沈括、徐霞客等都喜欢旅游。历代养生家都主张亲近大自然,他们认为水上的清风、山间的红日、迷蒙的群峰、蓝天的云彩、花草的芳香、鸟儿的歌唱……都是大自然的恩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那么,踏春可以养生健身有没有科学依据呢?

春临大地,万象更新,风和日丽,郊外的丛林生长着繁茂的绿色植物,不仅空气清新,而且在阳光照射下,会释放大量氧气,在林边海边溪畔还有充足的阴离子,使人精神抖擞;同时置身于绿色植物中,有助于消除视觉疲劳,绿色植物还能分泌出特殊气味,刺激人们的嗅觉器官,令人产生愉快的感觉。

古人虽然并不懂得绿植的这种科学作用,但却知道其好处,特别有益于身心健康。于是,一种重要的旅游习俗——踏春,便产生了。

踏春以散步为主,置身于大自然之中,要么登山远足,要么漫步林荫小道。择林木佳胜、飞鸟鸣叫的山陵为目标,攀山越岭,不计速度,只求消遣,徒步而上。此时全身的新陈代谢旺盛,整个身体的健康状况都会得到改善。

踏春还是增长知识的好机会,边欣赏自然风光,边观赏名胜古迹,既提高心理素质,又提高文化修养,陶冶情操,品味人生。现代时期,许多的文学家、科学家都有边散步边思考的习惯,在散步中获得构思。安徒生就是在森林中构思童话;居里夫人也说过,散步是激发灵感的最好办法。

长期伏案读书写作的群体和不分昼夜加班的白领,或长居闹市的人们,到郊外,到大自然中去踏春,接受日光浴、森林浴,呼吸新鲜空气,听鸟语、闻花香、看绿色,那翠绿的原野、潺潺的流水、碧绿的草地、浩瀚的林海,都能使人尽情地领略大自然的温馨,使人心胸开阔,心情舒畅,振奋精神,昂扬向上。

当下,正值阳春时节,树木吐绿,小草发芽,百花开放,或者个人独行,或者全家出动,不正是郊游踏春的好时候吗?

【作者简介】

侯兴锋,男,中学教师,安徽省作协会员,现为《菏泽青年作家》签约作家、《文苑》签约作者、《经典阅读》特约作者,2012年开始,至今已在《意林》、《读者》、《特别关注》、《演讲与口才》、《人生与伴侣》、《博爱》、《思维与智慧》、《做人与处世》、《辽宁青年》、《语言文字报》等近百家报刊杂志发表文章900余篇(次),有二十多篇文章入选面向中小学生的阅读文集,有多篇文章被选作中小学生阅读题,有六十多次在全国各类征文中获奖,并入选《中国教育界名人大辞典》(贵州李厚安主编)。

 

【诸子一家】

记忆里的爷爷

高洋斌

平日里无事,总是泡在象棋堆里,看楚河汉界双方相互厮杀,别有一番滋味。每次看别人下象棋,情到深处,难免落泪。

谈起我和象棋的结缘,还得从我去世多年的爷爷说起。

我的爷爷,光绪年间生人。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靠自身一人的力量养活了一大家人。人到晚年,迷上了象棋。小时候看爷爷下象棋的时候,我总在一旁指手画脚。几年下来,我的棋艺自问精进不少。记得有一次与爷爷对弈,我的好多棋子都被吃掉了,我嚷嚷着不行,要重新来过。但爷爷不肯,还说其如人生,每走一步便是人生的一个阶段,走过去了就不能回头了。我仗着年轻耍无赖,就是要悔棋,谁知爷爷脸上挂满了笑容,可双手却护住棋盘,就是不肯松手,像个十足的老小孩,和我一犟到底。结果我妥协了,但也学会了一个道理,棋路如人生,一步错步步错,只有每一步都脚踏实地,稳扎稳打,将来才不会后悔。

还有一次,和爷爷下棋,我总是不按套路出牌,车走马路,兵卒倒着走,惹得爷爷哈哈大笑。过后,爷爷跟我说:“小崽子,下棋一定要按规矩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都像你这样棋盘就乱了。做人也这样,社会就乱了。”我顶撞说“”下盘棋还把社会搞乱了。“爷爷便开始滔滔不绝地说起了他的生平事迹,整整一个下午,我听得很着迷,似懂非懂地领悟了一个道理,任何人要是都不讲理,随心所欲,那么这个社会的秩序就混乱了,就要天下大乱了。

爷爷喜欢喝茶,尤其喜欢喝苦茶。每天都是把一个小铁瓷碗装满水,放好多茶叶子,盖严实后,放在农村的大锅底的下面用火烧。当茶水的香味,铺满整个厨房时,便是茶水起盖的时候。有一次,我尝了一口,那个苦呀,至今记忆犹新。喝得舌头都有点发涩,可是爷爷总喜欢这个苦味,总也喝不够,还说一句:一吃一喝,不饥不渴,享福了。一次,淘气的我,突发奇想,趁爷爷不注意,往茶水里放了一把辣椒面,看着爷爷大口喝下去,心里一个乐呵。爷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一饮而尽。辣的不行了,连喝几大碗凉水。

心慈手软的爷爷不但没生气,反而向别人夸奖我:“我孙子有出息,鬼点子多,30岁之前就这么能折腾,将来肯定有大作为。要是30岁之后再折腾,那才叫没出息。”爷爷去世很多年了,没心没肺的我都忘记了爷爷是什么时候过世的,只有在每年中秋临近的时候,才能依稀回想起爷爷的音容笑貌。然而常年漂泊在外的我,再也没有机会回到曾经的故里一吐辛酸,只能望着窗外的明月,一个人静静的发呆。

古人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短短几句话道尽人生无尽的心酸,我只能喝一口异乡的烈酒,对着明月醉一次,醒一次,再醉一次。

【作者简介】

高洋斌,陕西省武功县,陕西服装工程学院教师(大学本科院校)。秦韵诗社社长,作协会员,曾先后创办纸刊《秦韵诗报》《秦韵诗刊》《秦韵文学》,担任多家组稿编辑。文艺作品见于《人民日报》《星星》等多家国内外报纸期刊,多次获奖!。

 

【素口素心】

供“年”一枝梅

李愫生

2 《香韵》(国画)赵文聪

香韵 (绘画:赵文聪)

 

进入腊月,年味愈浓,梅花渐次开,风雪里为年填色不少。

清代郑板桥在《寒梅图》题诗曰“寒家岁末无多事,插枝梅花便过年。”宋代李清照在《清平乐·年年雪里》亦曰“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供“年”一枝梅,是一件雅事,也成为一种民族传统。“岁朝清供”,岁,年也;朝,初、始也;清供,陈列的清雅器物,主要包括各种盆景、插花、时令水果、奇石、工艺品、古玩、精美文具等。春节前后,正值梅花盛开时节,如是岁朝,便是为了来年红红火火、衣食无忧,在寒冬时节也沾些春意。

梅花高洁傲骨,清气袭人。围炉闻梅香,轻饮梅花酒,是过年最好的祝福。新年就这样在梅花香中到来。清代孔尚任在《甲午元旦》写道“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插了梅花便过年,梅花的冷香馥郁,梅枝的侠骨清冽。插梅也是有讲究的,枝条不宜太多、太繁,最多三两枝,一枝最好,就像清代阮元所画的那枝梅,枝少花疏,干屈如铁。供“年”一枝梅,不仅是用梅花来供“年”,更要身心如“梅”来供“年”,习得梅那份铁骨傲霜、冰清玉洁、不畏严寒、凌雪绽放的高洁品性。

家居附近公园的梅花,开得正盛,香气渐有渐无。“梅萼知春,见南枝向暖,一朵初芳。冰清玉丽,自然赋得幽香。”风吹过,点点梅花落。那些梅树,老干苍劲,新枝挺发,繁花密萼,正反转侧,一片生机。风里的花蕊挺劲清秀,繁而不杂,分外清逸。宋代王安石赋《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我不会赋诗,只能和家人捡一些梅花回家做梅花酒,年节饮之。东汉《四民月令》有:“以小者得岁,先酒贺之。老者失岁,故后与酒。梅花酒,元日服之却老。”梅花酒的制法简易,在梅花盛开时节,选摘新鲜的梅花,用清水洗净沥干,通风处晾一晚。倒入细砂糖,糖渍两天两夜。糖渍过的梅花倒入瓶子,加冰糖,倒入适量白酒,密封一段时间即可开瓶享用!轻啜一口,梅花酒的清香,令人仿若身置梅林。

供“年”一枝梅,这梅花里也有着浓浓的乡思了。“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唐代王维的《杂诗》总能做到诗中有画,寥寥几句,询问友人“你从故乡来,该知道故乡的事。请告诉我,你来时,我家窗前的梅树,是否已经开花?”

都说梅是报春花。元代王冕在《白梅》中赞道“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我更喜欢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写的《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主席对梅花情有独钟,他一生恋梅、惜梅、品梅、咏梅,与梅花结下不解情缘。

我爱梅赞梅,供“年”一枝梅,寄愿新年,梅心作骨身是瓶,五福临门满堂春。

1 《风雪是你》(国画)赵文聪

风雪是你(绘画:赵文聪)

【作者简介】

李愫生,原名李钢。80后,出生于河北邯郸,现居郑州。知名情感作家,文化策划人,媒体主编。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首届河南青年作家30强。曾在国内外多家报刊发表作品。有部分作品被改编、搬上影视屏幕。出版小说集《在喧嚣的世界,安静地爱》等。

 

【飞鸿传书】

守望乡村

刘先卫

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悠悠天宇旷,浓浓故乡情。无数次遥望那梦中的家园,祁盼亲人幸福团圆的时光。随着年关将近,新年的气味愈来愈浓,乡村已经张开双臂,正热切地迎接游子的归来……

俗语云:“家是倦鸟的避风港,家是游子停泊的港湾”。踏上家乡的土地后,有一种莫名的兴奋和喜悦。近乡情更怯,随着时间的推移,家乡变得越来越陌生越来越模糊,以至我们背着沉重的行囊无法相认。裸露的山脊,蓑败的枯叶,干沽的小溪。让我想起父母汗珠摔八瓣时的情景,脚踩打稻机的欢声笑语震响山谷……然而现在,家乡每逢农忙时节,田间地头鲜见年轻人忙碌的身影,老人正在变成种地的主力军。如今诗意般的田园渐行渐远,年轻人逃离了村庄,老年人的坚守日渐式微。没人愿意下地耕种,田野上长满了荒草,田埂塌陷,水渠淤塞,有水有草倒成全了牧鸭人。鸭子成群结队在路边水田里觅食,“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不管春种秋收,此时稻田成了鸭子们的广阔天地。

四季常青的松柏,三三两两长在山道上,给荒凉的土地多少带来一丝生机和活力。邻居的果园里有青色硕大的柚子、黄色的橙子与黄里透着青色的桔子。冬天的柚子、橙子大多烂在果园里,因为成品色相不好无人采摘。老乡回家过年大多从超市里高价选购水果,一篮篮一箱箱提回来除了孝敬父母外,回乡过年短短的几天相聚,又得依依不舍离别故土漂泊他乡。在外辛苦打拼娶上媳妇买套房子,过上了幸福安稳的日子后,老家似乎激不起他们丝毫兴趣。农村在青年人的印象中,俨然已成了“贫穷”和“落后”的代名词。

在乡下老家台上组,门前的一株杨树向阳而立,枯枝上几只喜鹊起起落落,或一对对站立树梢或一排排栖息枝头,顾盼流连坚守它们的爱情厮守它们的幸福。喜鹊叫声婉转,在中国民间将喜鹊作为吉祥的象征,自古以来受到人们的欢迎。《禽经》中说:“人闻其声而喜”。宋代欧阳修赋诗赞道:“鲜鲜毛羽耀明辉,红粉墙头绿树林;日暖风轻言语软,应将喜报主人知”。在乡下老家连绵的山坡上,冬天树木凋零,百草枯黄。绿叶褪尽的树枝上,往日看不见的鸟窝状如诺大的球形,此时格外地显眼。这孤独的鸟窝、跳动的喜鹊、欢快的鸣唱,为灰色的冬日增添了几许生趣。再过一阵子,等到春暖花开,雷响雨落,相信从这一个个鸟窝中,定会衍生出一幅幅“黄鹂鸣翠柳”、“处处闻啼鸟”的闹春图来。

凋敝的农村唱起主角当属“村村响”,早、中、晚都会准时播放,成为农户了解国家政策大事的神匣子。既有本地消息也有戏曲说唱,更有农产品供销广告。广播让有些沉闷的乡村生活又开始活跃了起来,让孤独的留守老人和妇女儿童不再寂寞。“村村响”广播工程对普及群众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素质,各项扶贫政策的集中宣传、自然灾害的快速应对发挥了重要纽带作用。它们才是乡村真正的守望者,是上传下达、顺应民心民意的绿色通道。

守望乡村,就是守住我们的根。

 

春来杏花开

管淑平

“杏花微雨湿轻绡,那将红豆寄无聊。”仿佛就在一夜之间,我这儿的杏花就纷纷开放了。也许是因为雪花走得太匆忙,也许是因为春风的太过温柔,风轻轻地一吻,一个个小花苞苞便从沉睡着的梦里醒了过来。

杏花的开放,总给人一种热热闹闹的感觉,密密麻麻的花朵儿欢欢喜喜地开着,纵使你不想注意也都很难。但印象中的杏花,留给我的却是一个个美丽的误会。

记得初识杏花时,我就把它误认成了梨花。浅浅的白,星星点点,在枝头随风摇曳着,让你最迷了眼眸。它和梨花确有几分相似,如雪花,似月华,给人一种干净爽朗的模样。倘若,静下心来仔细观看,你定会发现杏花的色泽中多了一道别样的红晕,似红非真红,说白也不算是真的白,给人一种幻真幻假的缥缈之感。

与杏花的第二邂逅,是在小学时,去一同学家做客。同学居乡村,小院花木点缀着,其中最显眼的植物就是杏花了。但那时的我很少出门,而且家旁边只种了几棵樱桃树。观其叶,忆其貌,感觉它和樱花似曾相识,似白非白,似红非红,朦朦胧胧。于是不知是哪来的勇气,“樱花真美!”一个稚嫩的声音就从我的嘴巴里溜了出来。大人们都纷纷笑话我,“乖乖,这是杏花,可不是樱花哩!”于是,在两次美丽的误会中我终于领略到了杏花的美。

就色泽而言,杏花大多是白色的,也有粉色的。不管或粉或白,都同样不失素雅,让人觉得亲切。它没有桃花的嫣然,但却有一种鲜活的生命的气息给人以心灵上的深深震撼。怒放着的杏花,一团团一簇簇,这边谢了,那边又开,有些肆无忌惮。它们热热闹闹地开着,春天就还醒着。

每每看到杏花,也总会有一些微妙的感觉产生,像在内心耕植下了希望的种子。杏花的花苞苞慢慢地由小变大,先是一朵儿悄悄地绽开,随着一缕香味的欢腾,一朵接着一朵,竞相开放,仿佛是为了赶赴一场的约定。就在你还未察觉的时候,星星点点地挂满了枝头,最后留下一树洁白,在太阳的折射下来的光晕里让你浮想联翩。

杏花的美,既不吝啬,也不张扬。不管是在校园的角落,还在城市的街边,亦或者就单单是在道路的两旁,你也总能够寻觅到它们的影子。默默地生长,默默地开花,默默地用自己力所能及的花开,点缀着美丽的人世,这也许就是杏花吧!

一树树的杏花,仿佛就是一树树可爱的小精灵,惹人喜欢。当风儿调皮地吹了一下,树上的花瓣儿顿时纷飞,如梦一样烂漫而充满诗意。

一树树杏花在枝头迎风绽放,一缕缕阳光抚慰着一朵朵小巧玲珑的花儿,希望的萌发,生机的涌动,想来,春天的曼妙也许就在于此吧。

【作者简介】

管淑平,男,大学在校学生,山东省泰安市作家协会会员,文学爱好者,曾经在《解放军报》《山东散文》等多家报纸与杂志发表文章。

 

妈妈在,家就在

魏榕

有一段时间了,偶尔会听妈说背痛。我不以为然,还埋怨她“是不是走路又走多了?”

天气只要不刮大风下大雨,六十多岁的妈妈都会坚持散步锻炼,她一向把自己的身体健康看作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妈帮不了你们多少,尽量少拖累你们。”

直到妈夜里发高烧,我才带妈去看医生。医生开了退烧药,我悬着的心放了下来,可是听到医生又说:“明天早上再过来做个胸部CT检查,我现在把单子开出来。”

妈嘴角微扬,声音却有一丝颤抖:“不用了,医生,一吃退烧药我肯定就好了。”

医生眼皮都没抬:“查一下吧,没事更放心。”

回家的路上,妈坐在车后排轻轻说:“童童(我大姐的儿子)快高考了,今天我给你大姐打电话说过去给孩子改善改善伙食。还买了韭菜和肉,本来准备明天包些饺子冻冰箱里面。”

我眼圈一红:“妈你就别操这么多心了。”话一出口我便后悔了,妈说:“是啊,不知道我得了什么病。”

“干嘛自己吓唬自己?你身体这么壮,一定没事的。” 我故作轻松。

第二天一大早去医院做完检查,妈坚持要自己坐公交车回家,让我去上班。

下午三点取结果,医生将CT片子放在灯光下。我万分紧张,紧紧盯住医生。“肺上长了个东西,让患者住院吧。”我的眼泪瞬间流出:“是,癌?”“需要做详细的检查,边检查边排除。”

我回家时,妈正往冰箱里摆饺子,一看到我,说:“你们想吃的时候自己煮。给我定张车票,我要去你大姐家。”

我说:“妈,可能你得去医院住几天,咱就当去疏通下血管。”

出乎我的意料,这么多年,不管大事小情都要弄清楚的妈居然什么都没有问我。

爸爸走的早,妈妈辛苦抚养我们姐妹两个,供我们读了大学,好日子才刚刚开始……我跟在走得很慢的妈后面,看着她的背影,想到小时候下雨天,她在村口等我放学,背我回家;想到她每天下地干活,回来还要背着两个重重的大水桶,从村子西头的井里挑水回家;想到她一手拉着外孙女的小手,一手提着沉甸甸的蔬菜水果……

细细回想,好像过春节准备年货的时候,妈就说过她背痛,我那个自责啊,为什么不早点带妈来医院检查?我安慰自己,没事的,妈依然还是以前那个壮壮实实的妈。就像我碰到不顺心的事情,妈总是安慰我:“把心放宽。紧赶慢赶,前面总有许多路;顺取逆取,命中尽是这般财。”

入院后,妈坚持不让我在医院陪床。我拗不过她只好回了家。出门前一再叮嘱她有事情第一时间叫医生,然后给我打电话。到家时快十点了,女儿飞奔过来,我抱起她:“朵朵,你怎么还不睡呢?”她泪眼涟涟,“我在等妈妈。”

“我在等妈妈”五个字一下戳中我的泪点,我也想找妈。

可是妈在医院,不在家里。

此后的几天,妈做了一系列检查,谢天谢地,妈肺部的阴影只是结节,做消炎处理很快就好了。

妈出院了,阳光依旧灿烂,生活依旧美好。我还是喜欢在她做饭时在厨房里陪她,跟妈讲讲我一天的工作,听她聊聊她接朵朵回家的趣事。妈也常给我讲养生知识,以前我有的时候并不喜欢听这些,而现在,我觉得妈的声音好听极了,她说啥我都愿意听。

小的时候外婆对我说,走遍天下娘好,吃遍天下盐好。是啊,妈在,童年就在,有妈的过去就是一个温暖鲜活的过去;妈在,希望就在,有妈的路上总有光明指引着。

 

【诗海泛舟】

一个人的情人节(外二首)

季官伟(贵州)

今夜的月亮还是躲起来偷偷哭泣

她知道我们又不能见面了

被放了鸽子的大街默默无语

命中注定的遗憾

一个忠诚地守护着寂寞

另一个却不知道在何处漂零

都指望着玫瑰的花香心有灵犀

都碍于世俗的眼光各自寻规蹈矩或者负重前行

嫩芽出土

嫩芽出土,我要上山,窝在家里是老憨。

犁铧尖尖,牛声哞哞,明媚春光地里头。

油菜花开,乍暖还寒,东君案前铺画卷。

土豆完婚,玉米怀春,收拾行囊奔前程。

溪水淙淙,歌声悠悠,燕子街泥不言苦。

柳丝绦绦,桃花朵朵,蝶舞蜂飞枝头俏。

鸟语啾啾,白云飘飘,翁媪庭前联语妙。

机遇

一切都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天时地利人和绝对。佐以偶然性和必然性

没有错过没有未来可期。机遇非是捏在手中的流沙

冥冥之中缘分的相互碰撞。辉煌或者庸俗的交锋

机遇是命运之神与五行八卦的相克相生

当辩证的玄学与论证的科学完美相遇

人生已经不存在绕得过去或者绕不过去的坎

不是每一朵花都能够结出来壮硕的果实

不是每一抔黄土都能够孕育出鲜活的生命

机遇相对于每一个人而言是绝对公平的

没有绝对正确或者绝对错误选项

机遇仅在于我们是不是在正确的时间里遇见

并且在遇见时有没有很好地抓住或者把握

【作者简介】

季官伟,笔名季鉴。73年生。贵州毕节市人。代课、打工、做小生意、写诗。作品散见中国诗歌网、中国作家网、贵州作家网、《速读》杂志、《流派》诗刊、《纽约一行诗刊》等各网络平台(微刊)及纸刊。中国乡村作家。诗观:我诗,故我爱;我爱,故我在。

 

(责任编辑:洪田)

————群英荟萃,开辟博大文化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