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大文化视野(12月18日)

【文化杂谈】

“个体的自由与共同体的命运

——新冠疫情引起的“生命政治”思考(13)

步虚

上一次,我们谈论了阿甘本为摆脱现当代生命政治异化困局而提出的“正在来临的共同体”理念。如果说共同体作为理念较容易为人所接受的话,那么这一理念能否切实有效地实现,在我们看来,这还是一个不容易直接得到肯定答复的问题。要想肯定地回答这个问题,有一个条件需要得到满足,那就是解决好个体及个体自由与共同体命运的关系。这个关系之间的张力,或者说矛盾冲突,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应对过程中,特别是发生在许多西方国家的这一过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个体及个体自由是现代政治哲学的一个核心内容。然而,需要人们了解的是,这样一个被今天的人们视为理所当然的内容,实际上仅仅是一定社会历史阶段上的产物,直接地说,即是由精于自利算计的经济人或理性人构成的现代市民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关于这一点,从福柯开始的生命政治探索已经有过认真的思考和论述。

我们在本系列文章最前面曾提到过福柯于1976年在法兰西学院的授课。正是在这个授课讲稿中,福柯向人们强调指出了从古典的可以生杀予夺的君主权力,向生命权力的变化。这种生命权力,或者说生命管控,与统治者在治理上的基本观点的变化,使得统治者越来越发现那个被现代市民社会所独立出来的个体本身成为了治理的对象。这样,新的治理技术针对的是“人的生命”,更精确地说,这种权力“试图支配人的群体,以使这个人群可以而且应当分解为个体,被监视、被训练、被利用”。

市民社会的基础是精于自利算计的经济人个体,新的治理技术或者说西方现代生命政治的对象,恰恰是这样的个体。在《生命政治的诞生》中,福柯进一步指认了现代生命政治与自利型经济人个体同时在历史上发生的这一事实。在现代生命政治的机制中,这样的个体既是自利的,同时也必须是自由的。市民社会自由而自利的个体是现代生命政治得以展开的前提和结果。

在《生命政治的诞生》中,福柯这样写道:新治理技术或现代生命政治“要被迫将自由生产出来,被迫将自由组织起来。因此,新的治理技术表现为自由的管理者,这不是命令式的意思上的“你自由吧”(sois libre),这个命令能立刻带来矛盾。自由主义的表述不是‘你自由吧’,自由主义的表述只能是这样的:我要为你产生出自由所凭借的东西,我将使你自由地成为自由的。”简而言之,自由的个体完全是现代生命政治的结果。

依据详尽的历史资料分析,福柯向人们展示了现代生命政治的核心是生产,也就是说,它所操纵的不是人的死亡,而是人本身的生命。在此之后,治理权力关注个体的生产,将他们一个个生产为符合市民社会标准的自由的个体。

阿甘本在《神圣人:主权权力与赤裸生命》一书中告诉我们,“现代生命政治的新颖之处在于,生物性事实本身就直接是政治性的,而政治性的事实本身直接就是生物性的事实。”也就是说,现代生命政治的治理已经直接作用于人们的生物性事实本身,而这个生物性事实已经变成了政治治理直接相关的现实性内容。其中,每一个个体已经绝对地生产为“自由的个体”。为了破除现代生命政治环绕在这种自由个体身上的神圣性,阿甘本提出了“形式生命”和“正在来临的共同体”两个理念。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已经有个这方面的谈论。简而言之,这两个理念的主旨,在于构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一种共同体生活的新的主体,使人真正走出生命政治的异化困境——基本权利形式上完整而实质上丧失、形式上自由而实际上孤独和碎片化的赤裸生命状态。

新冠疫情在许多西方国家引起的反应来看,只注重自身利益和权利,以个人自由的神圣名义而不惜危及和损害他人和公共健康,这样的个体存在,对于共同体命运的维护,不是一种有效的动力,而是一种威胁和障碍。如果不能破除现代生命政治所生产出来的自由而自利的个体神圣性,任何“正在来临的共同体”,或者说任何试图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努力都将付之东流。2020-12-13

作者简介

pqli

步虚,文化学者和符号学学者,主修“地中海文明与西方文明“、“文化哲学视野下的当代法国研究”、“意义生成的认知符号学机制及操作”,长期从事文明关系、跨文化实践和国家文化战略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任教于北京国际关系学院,受聘为湖南践行国学公益基金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诗文春天】

胡杨

谭文春

在新疆的沙漠中和戈壁滩上,常常能看见一种长得歪七扭八的树,虽然貌不惊人,却是新疆最受欢迎的植物,它的名字就叫胡杨。

胡杨,胡杨树,就是生长在西域胡人生活地方的杨树。西域就是现在的新疆,古时候那里的人统称胡人。

胡杨在六千五百多万年前就在地球上生存,是一种珍惜濒危物种,被植物学家誉为古代树种的“活化石”。

胡杨是新疆唯一的变叶树,在不同的生长环境下,胡杨的叶片长得不一样。水边的胡杨称为大叶杨,因为水分足够,它的叶片长得较大,如椭圆形;长在戈壁沙漠里的胡杨是小叶杨,缺水的缘故,叶片长得小,如柳叶形。甚至不同的年龄段,每一棵胡杨树上,都会生长两种不同大小形状的叶子,这个也是因为新疆特殊的气候,造成的胡杨树在生长过程当中为了适应环境而具备的独特的生长机能。四到六岁的胡杨树,它的叶片非常非常小,胡杨八到九岁的时候,它的顶上的树叶会特别大,但是下面的树叶会变得很小。

我们在新疆的沙漠戈壁经常看见胡杨树,都是自然生长,不是人工栽培,当地的人们也从来不伤害胡杨。胡杨树真是一种神奇的树,一辈子不浇水也能活下去,因为它们生命力强,根系非常发达,可以把周边五到十公里的水吸收过来,能够保持水土。如果地下水干涸了,胡杨就会进入假死状态,让树干干枯,树叶掉落,把所有的养分收纳根部,储藏在地下,一旦有新的水分输入,它会立刻焕发生机,长出青枝绿叶!

这种惊人的生存能力,让胡杨可以神奇地做到:“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这种顽强的意志和毅力,挑战残酷的命运跟自然做斗争的精神,始终保持着一种高昂的生命姿态。它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生命的启示,更多的则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就是新疆兵团战士的精神象征。兵团人就跟胡杨一样,扎根新疆,跟残酷的自然环境搏斗,献出毕生的精力,把戈壁和沙漠变成绿洲!新疆有一种精神,就叫“胡杨精神”!

胡杨是沙漠之魂,是戈壁之魂,它的美丽永不消退,身躯遒劲有力,枝条繁茂刚健,春天绿叶招展,秋天金黄醉人。它是人的精神象征,也是人的信心保障,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看见它,就能获得希望、毅力和智慧,勇敢地挑战险恶的环境,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胡杨的一生,是英雄的一生,不畏艰险的一生,顽强生命的写照,不屈不挠的楷模!

胡杨生长在戈壁荒漠,那里植物不多,没有充足的水源,没有鲜花的陪伴,更没有人为它呵护。然而,它却立定于沙海之中,深根于戈壁滩,犹如一个曾被忽略的倔强灵魂,不管风云如何变幻,在比远方更远的地方,默默地期待着明天。

胡杨也是摄影爱好者们最喜欢拍摄的题材之一,一年四季都可以拍摄,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风景,展示胡杨迥异于其他树木不同的精神气质,春夏两季可以拍到绿色的胡杨,枝叶婆娑,显示蓬勃的生命气势!秋季的胡杨转为金黄色,秋高气爽的蓝天下,金色的胡杨凸显出一派灿烂。冬季到来,大漠沐雪,胡杨披霜,银装素裹,如同一个晶莹剔透的童话世界。

然而,最给我震撼的却是内蒙古纳济额的“怪树林”,近2000亩沙漠里面全是枯死的胡杨,千奇百怪的姿态直立在荒漠中,脚下是漫漫黄沙,头顶是苍茫天穹,透着狰狞恐怖的气氛和亘古的肃杀意境,展示苍凉悲戚的风光。为了吸引游客,导游编了一个本地将士力抗敌军、抵御外辱最后战死在“怪树林”的壮烈故事,那一棵棵“死而不倒”的胡杨树,就是将士们“不死的灵魂”!这的确值得慷慨悲歌一番。但是据我咨询,造成“怪树林”的真正原因,是20世纪90年代本地河流上游无度用水,造成下游地下水位下降,致使大片胡杨树枯死。矗立在这一片莽莽沙海,我们哀叹胡杨枯死的同时,也给人类自己发出忠告:环境保护迫在眉睫,刻不容缓!这一片“怪树林”被称为“胡杨的坟墓”,更应该成为警示后人的生态纪念碑。

【作者简介】

谭文春

谭文春,男,现居四川省华蓥市,作协会员。喜欢读书和写作,有诗歌、散文、小说、故事等刊见国内《青年文学》、《广西文学》、《佛山文艺》、《今古传奇.故事版》、《故事会》以及国外如《阳光导报》、《中日新报》、《北美时报》、《亚特兰大新闻》、《华府新闻报》、《菲律宾商报》等等报刊杂志和各种网络平台。部分作品获奖并入选各种诗文集。读书让人充实,写作令人愉悦。文字是唯一让自己神清气爽的东西,也是自己灵魂跟这个世界对话的唯一工具。

 

【鱼翔浅底】

话说柳宗元(二十二)

元和五年欠收

洋中鱼

柳宗元永贞元年(805年)9月13日被贬出长安,12月底抵达永州。806年正月,宪宗改元元和,这实际上是柳宗元抵达永州的第一个年头,所以他写了一首诗名叫《首春逢耕者》。开始两年,由于母亲病故表弟卢遵护送母亲灵柩回老家,自己也患病且在守孝中,与两任刺史韦彪、冯叙关系不怎么样,再加上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所以很少活动和写文章。这期间最满意的代表作就是元和二年写的《江雪》。

元和三年下半年,柳宗元守孝期满,身体也有所好转,于是四处走动,并在元和四年的九月二十八日发现了西山,之后又相继发现古鉧潭及其西小丘、小石潭、小石城山等佳山胜水,因而创作颇丰。可是,到了元和五年却突然放缓,作品锐减,这是什么原因呢?

细读柳子文集,我觉得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心灵上的打击。这年(810)四月三日,女儿和娘病死在永州,这是柳宗元贬永以来失去的第二个亲人,也是唯一的亲人。至此,柳宗元的父母、妻子、女儿和两个姐姐均已逝去,仅剩下鳏寡孤独的他。由于和娘是柳宗元和某女子的私生女,之前母女被柳宗元秘密安置在长安市井且疏于照应,因此柳宗元心理感觉特别愧疚,所以没什么心思写文章。

其次是岳父杨凭元和四年刚当京兆尹不久,就被御史中丞李夷弹劾结果被贬临贺县尉。而柳宗元在收到岳父的来信后就回信给岳父,请他在回朝之后找人疏通关系,让宪宗诏令自己回去。结果,岳父鉴于自己的贬谪身份没有再回信。这样一来,等于宣告回京无望。

再次,母亲卢氏临死前可能说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话,在女儿和娘死后,柳宗元心里畏惧就此绝代,所以纳妾生儿育女。与雷五之姨同居后,解决了多年的性饥渴,因而有点乐不思蜀。

第四,在永州生活期间阅读了陆质的著作,加上龙兴寺重巽禅师和法华寺觉照禅师的指点,感觉到以前在京城所写的那些拍马屁的文章过于猥琐,因而在创作上需要进行一番反思和自我超越。

其实这一年,柳宗元还自讨没趣。他的舅子从长安途径永州去临贺(今广西贺州)看望父亲杨凭,柳宗元想通过解释车子各部件的功能来引导舅子杨诲之如何做人。大约是出于对柳宗元势利的鄙视,杨诲之口气显得颇为傲慢,拿他的教诲并不当一回事。

【作者简介】

本人1寸照

洋中鱼,本名杨中瑜,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永州作家协会副主席、永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作品散见《中国文化报》《湖南日报》《羊城晚报》《南方周末》《散文》《散文百家》《美文》《中华散文》《散文诗世界》《创作与评论》等报刊,有作品入选多种文集,著有长篇小说《陶铸传奇》《见习记者》、散文集《梦的窗帘》《鱼眼观柳》《李商隐与永州》、新闻作品集《潇湘风流》《中瑜访谈》等。

 

【华峰凌云】

记忆中的工人文化宫

许华凌

工人文化宫是工会组织职工开展文化活动、提高职工文化素质的重要阵地,它承载着无数普通职工业余参加学习及文体活动的美好记忆,也给职工家属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文化场所匮乏的年代,能够昂首走进工人文化宫的大门,不能不说是“工人老大哥”的骄傲。我的父亲是一名煤矿工人,时常领着我去文化宫。我记忆中的工人文化宫是高大的、神圣的,是职工的乐园,也是我们家属孩子学习的殿堂。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工人文化宫是职工群众文化娱乐活动的主要场所。文化宫设有影剧场、图书馆、阅览室、棋类活动室、讲座厅等,还有名声显赫的职工业余故事团。文化宫门前的毛泽东主席塑像是这里的标志性建筑。这里是职工文化娱乐的乐园,也是成就我实现梦想的地方。这里的藏书种类齐全,图书馆成为我最为喜欢的看书学习的地方,成为我学生时代最为留恋的所在。我之所以能考上大学,就得益于这里的图书浸润和安静的读书环境。

曾几何时,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这里变得冷清凋敝,甚至一度为洗浴宫、幼儿园、酒店、商场…..所取代。记忆深处的文化气息浓厚的工人文化宫却渐渐陈旧衰败,被商业气息所笼罩。即便是工人文化宫照样霓虹闪烁,但里面却失去了它原有的厚重的文化氛围,商业气息却越来越浓,从高档餐饮、贵族会所到豪华商场,昂贵消费的门槛拦住了工薪阶层,出现了“既不见工人,更没有文化,却只剩一宫”的窘态。

如此尴尬的状况,不仅引起广大职工的困惑,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更是引起了国家、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2016年8月,全国总工会出台《关于加强和规范工人文化宫管理的意见》,要求各地工人文化宫充分发挥其为职工服务的职能,坚持公益性发展方向,工人文化宫迎来了它走出低谷、重装归来、凤凰涅槃的春天。

为了将全国总工会“意见”落到实处,为了紧跟城市的发展步伐,建设新时期职工的“学校和乐园”,近年来,省、市总工会高度重视工人文化宫的发展,要求在做好项目功能的完善和推进各项建设工作的基础上恢复职工文化生活,充分发挥工人文化宫职能,努力将工人文化宫打造成一张亮眼的文化“名片”。记忆里的工人文化宫正在重回职工的视野,实现“华丽转身”。作为职工的精神家园和工会服务职工的前沿阵地,工人文化宫在经受了较为漫长的阵痛之后,终于迎来了新时代的凤凰涅槃。曾经深受工人欢迎的“学校和乐园”回来了,曾经冷清凋落的工人文化宫“活”起来了。伴随着工人文化宫的“重装归来”,工会加强职工思想引领有了新课堂、工会提升职工技能培训有了新学校、工会丰富职工文化生活有了新乐园。工人文化宫迎来了它生机勃发的春天,工人文化宫的改革与发展,正在不断谱写新的篇章。

记忆中的文化宫已成为难忘的影像,憧憬中的文化宫将会拥有它美好的未来。

【作者简介】

微信图片_20200411160043

许华凌,男,1964年生。东北师范大学历史学学士,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中学高级教师。有二十余年基层学校工作经历,十余年政府机关工作经历。现为学校工会主席。诗文曾在《诗刊》、《中华辞赋》、《中华诗词》、《中国诗词》、《中国工人》、《当代辽诗三百首》、《辽宁日报》、《辽宁职工报》等报刊和诗集上发表。多次参加国家、省、市各类征文大赛并获奖。

 

【飞鸿传书】

只能说人生无常或命运多舛

戴俊马

上午,一位朋友通过微信群连续给我传来了一节视频和一段微信,视频上的内容是外国的:一位老太太坐在一处楼檐下的长椅上,在整理自己的皮包时,无意间碰倒了自己的手杖,她向旁边一位站着正在吃东西的年轻人说:“你能捡一下我的手杖吗?”年轻人是位男士,答应得很痛快:“好的,女士。”然而,答应完之后年轻人并没有任何举动,依然站在原处吃东西。这时,画面上显示远处有警车呼叫的声音,年轻人可能是被警车的叫声吸引了,暂时没有动弹。老太太见年轻人光应不动,便很不高兴地自己起身来捡自己的手杖,当她将手杖刚刚捡起时,突然从楼上落下一重物,正好砸在了她刚才坐的长椅上,将长椅砸了个稀巴烂。这一情景让老太太和年轻人都十分惊鄂,面面相觑。老太太稳了稳情绪,回头对年轻人说:“谢谢你(刚才)什么都没做。”年轻人也回了一句:“不客气,夫人。”

微信上的内容是国内的,讲的是一位吴姓男子的遭遇。这个人1958年6月生于四川省北川县,出生的第二年中国发生了三年自然灾害,饿了三年肚子的他慢慢长大了,然而他的父母却死于饥饿,1976年,17岁的他考入了华北煤炭医学院(唐山),1976年7月27日他从四川到学校报到,第二天,发生了唐山大地震,他在倒塌的房子下幸运地活了下来,2003年调入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刚刚上班,非典爆发,2008年5月10日,他回家乡北川祭祖,还没来得及走,遇上了汶川大地震,2020年1月,调入武汉市中心医院,遇上了新冠肺炎,身为医生的他上了前线,1月27日被感染住院,2月23日病愈出院,前往福建泉州妻子处养病,入住欣佳宾馆隔离14天,3月7日晚,欣佳宾馆塌了,他没有躲过这次的追杀,享年62岁!

看了这节视频和这段微信的内容,我明白了朋友的用意,就是让我相信我们的人生或者命运都掌握在上帝手中,由不得自己左右,进而启迪我干什么事都要全凭自然,不要太较劲地去争取,人生在世贫富也好生死也罢,都不是自己能作主的,一切都掌握在上帝手里,就看上帝怎么运筹你了。因此,朋友在微信中对我说:“你一生中的喜也罢愁也罢,苦也罢甜也罢,乐也罢悲也罢,都不是你自己说了算的,就看上帝给你什么脸色了。”

不知这位朋友从哪儿弄来的这此心灵鸡汤让我喝,其实我是不大爱喝这种东西的,即使勉强喝,也要进行斟酌,对于各种心灵鸡汤来说,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喝下的事我是不做的,因为有些心灵鸡汤本身就非常有毒。

就以上两个内容来说,我不相信是真的:视频中的内容哪有那么巧就被人完整地给拍摄下来了?而且还拍得那么连续、完整、“特写”?这其中有很大的“制作”的成分在里面。微信中讲的吴姓男子的事也有可能是杜撰的,因为既然他在武汉已经染上冠状病毒了,并且是治愈人员,怎么可能让他随意地离开武汉呢,即使他想去福建泉州,泉州也不一定接收啊?还有就是他咋有恁么大的能耐呀,一生中不断调动工作单位,自己没在福建泉州工作,老婆却在那儿住,60多岁了还两地分居呀?

即使上面两件事都是真的,也不能完全说明什么问题:一是两者发生的地域不同,事情的过程、性质、情节也不同,有什么关联性和对照性?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二是两者都是特殊的独立的事件,在全世界全人类中所占比例微乎其微,能具有多大的代表性和参考性?三是从什么地方能看出上帝插手的痕迹?仅从偶然性和必然性上来说吗,那么到底偶然性是上帝的杰作还是必然性是上帝的杰作,或是二者都是上帝的杰作?谁能说得清说得准呢?

因此,我对朋友的说辞并不认可不信服。

当然,朋友发来的两件东西从一个侧面说明人生无常或命运多舛的道理倒还是能说得过去的。那段视频中的那个年轻人如果帮助老太太捡了手杖,那么结果会是什么样呢?或许老太太接了手杖后还坐在原处,最后被坠落的重物夺命了;或许接了手杖后自己站起来走了,躲过坠落的重物了;或许她被年轻人搀扶起来走开了,也躲过坠落的重物了。事后想来,真是没法说,说不清楚,靠常人的推断没法了结。这就是人生无常的道理。

至于那位吴姓男子的遭遇就是命运多舛了,因为无论他在哪里,灾难总是伴随着他。是不是因此就可能说他的命运是被上帝操控着呢?不能这样说,因为无论在什么地方和他一起遭灾的人很多,不只他一人,难道说上帝有意安排那么多人在那一时刻都和他一样要遭受那样的灾难吗?怎么有恁么多人得罪了上帝,或者说上帝怎么恁么坏要让那么多人在那一时刻共同遭受那样的灾难呢?不是说上帝是仁慈的吗,何以体现?难道说是吴姓男子给人们带来了本不该有的灾难?那也不对呀,上帝的公允到哪里去了,怎么可能因为吴姓男子一个人而不顾众人的死活呢?显然不应该是上帝所为呀,唯一合理的解释是巧合。

世上,有时候因为一个人太能折腾了,而多灾多难并不新鲜。不知道吴姓男子是不是这类人?

因此,无论什么人,出现了什么事,都应该从自身找原因,否则,都是谬误。那位老太太若不是自己想起来捡那根手杖了,自己依然还坐在那里等年轻人给捡,那么她的结局会是怎样呢?严格意义上讲是她自己救了自己。吴姓男子如果响应政府号召,病愈出院后在武汉好好呆着,该隔离隔离该生活生活,又怎么会出现不测呢?他也是自己害了自己。或许有人说他俩各自的行为都是上帝推动的,屁话,谁见过上帝推动了,怎么推的,用了何法,说了啥话?全是宿命论而已,迷信!

总之,人的命运始终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上帝是操控不了的,否则,人就不必要有思维和智慧了,只消极盲目地等待上帝安排就是了。人的大脑就是用来支配命运的,人的智慧就是用来驾驭人生的。

 

【作者简介】

戴俊马,男,60年代生,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长春市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网名“江淮翠竹”,也曾用笔名“戴骏马”发表过作品;作品散见于《诗刊》、《解放军文艺》、《解放军报》、《作家》、《吉林日报》、《杂文月刊》、《小小说选刊》、《春风文艺》、《关东文学》等国内外报刊,出版过诗文集《模糊不了的情景》、诗集《天堂鸟》、《站立的黄金》等,还发表短篇小说及小小说30余篇。

 

【品味自然】

中国美在不言中

巴 山

雄浑的黄河、柔美的西湖,巍峨的珠峰、秀丽的漓江,神奇悠久的万里长城,瑰丽夺目的东方明珠;勤劳勇敢的民族、正直善良的灵魂……在这个世界上,能集豪迈和婉约、粗犷和温婉、古老和现代于一身的国度——她,只有一个名字,叫中国。

中国,拥有无以伦比的美。

那烟雨朦胧的江南,青灰的石板路,油油的苔藓,小桥、流水、人家,随意截取便婉约成诗;那四季碧绿的呼伦贝尔,那茫无涯际的南中国海,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随意截取便浑然成画;那气势恢宏的北京故宫,那雄奇壮丽的莫高窟,那生生不息奋斗不止的豪情,随意截取便激越成歌。

中国美,美在山,美在水,美在人,美在魂,美在那山水之间的壮丽与柔情。

那梨园国粹,唱念做打,水袖翻飞,顾盼流离间显露中国风华;那琴筝琵琶,勾托抹劈,乐音铮铮,指尖飞扬间流淌中国气脉;那唐诗宋词,沉郁细婉,豪放豁达,平平仄仄间演绎中国情怀;那墨色山水,笔墨纸砚,水墨淋漓,黑白变幻间展示中国神韵……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音,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辉。

那汨罗江畔的屈原,寻寻觅觅,上下求索,只为独保一份清醒;那赏心亭上的稼轩,挑灯看剑,拍遍栏杆,只为不负肩头重任;那赤壁下的东坡,月下泛舟,酾酒临江,只为多舛命途中存得心中淡泊;那井冈山巅的润之,转战南北,万里长征,只为于水深火热中拯救黎民苍生……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悠悠星满天。那些星辰,装点着夜空,璀璨而永恒。

黄河、长江流淌着华夏儿女的血脉,珠峰、昆仑绵延着炎黄子孙的脊梁,宫商角徵羽唱响着悠悠五千年的历史,点横竖撇捺书写着浩浩大中国的辉煌……

此时此刻,我站在时代的峰巅,听雄鸡报晓,观巨龙腾飞,赏江山如画,品美丽中国。

酌一杯香茗,唇齿留香,回味舍尖的是悠久的中国茶道;听一曲《高山流水》,余音绕梁,萦绕耳畔的是动听的中国民音;着一袭旗袍,端庄优雅,展现的是轻盈飘逸的中国丝绸;书一卷正楷,横撇竖直,挥洒自如的是方正的中国汉字……

外国人说中国是个含蓄的国度:见面握手而不拥抱亲吻,结婚时还要蒙着头脸,笑不露齿,嚼不出声……的确,古老文明的中国是含蓄的,中国的美也是含蓄的。正是这种不言的美,才最为恒久,最耐人咀嚼。

青藏高原威武庄严,它,不曾言语,却坚守我国西方边陲的宁静,以最接近天堂的距离诠释中国的美丽;桂林的山奇特唯美,它,不曾言语,却以山的青翠与峰的奇丽赢得“甲天下”的美誉;黄果树瀑布飞流而下,激起万千银珠,它不言,却孕育了灿烂的中国文化,养育了千秋万代中国儿女。

山,美在不言:她,美在含蓄谦和、内敛厚重。水,美在不言:她,美在无私付出、无悔奉献。

人,美在不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他们不言,却尽一己之力默默帮助他人,以自身的光与热温暖千千万万的同胞。

中国的美在山,谦和又庄严;中国的美在水,包容又无私;中国的美在人,默默无闻善良诚恳。中国之美,虽不张扬,但它犹如中国的高山湖海,隽永、厚重而又悠远绵长……

【作者简介】

巴山,本名彭明凯,文学学士,已在海内外报刊发表各类文学二百多万字。先后在国内多家报刊开设专栏。出版诗集《爱河泛舟》,散文随笔集《五味人生》《拷问世界》《竹海梦天堂》《迈向成功的路》,小说集《滴水看海》《悠悠情思悠悠恨》《你是我的影子》《你的秘密我知道》等9部文学专集。梁斌小说奖、孙犁散文奖获得者;《读者》和《百花园》杂志签约作家。

 

黄叶恋歌

叶文俊

秋天的脚步,在丝丝凉意中渐行渐远。而我总想在风起时,披上长长的风衣,到郊外去!

到郊外去,恍若走进童话般的世界,大自然静默炫彩的画面,冲击着我的双眼。与造物主媲美,语言定然失色,但我仍想以语言的形式记录下这无与伦比的美丽!

看吧,山的那边、水的那边、路的那边,点点是秋抛洒的五颜六色:黄色银杏叶淋漓,红色枫叶欲燃,棕色板栗树深沉,绿色常青树清静……如此缤纷多彩瞬间将视觉震撼,怦然心动的欢喜渲染着深秋的乍寒,吟唱出灵动而欢乐的音符,给这一程山水,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像一个酝酿了许久的故事,拉开序幕的诗篇。

天气虽是微凉,我还是愿意出去走走,走到村头的银杏林,大口大口的呼吸清新的空气,用手上的余温,抚摸着金黄色叶子的脉络,感触岁月的流逝。那挂着雨珠的叶子,氤氲深厚,就如同此时的季节,丰盈,扑朔。风来了,叶子忽上忽下地翩然弄姿,金黄的蝴蝶,飞舞在这片银杏林,恍然若梦,夏天的青绿仿佛就在昨天。

我想这浓郁的色彩斑斓,也和我们一样,从春走到夏,从夏走到冬,每一步走来,都是无数次日夜兼程风雨无阻的渴望,青色的心事在岁月的洗礼中不觉然地成熟而烂漫。我爱这样的颜色,深沉而厚重;我爱这样的季节,淡泊而浅忆,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都是一种欣喜的收获,或深爱或浅喜,或宁静或致远。

立在一棵古老的银杏树前,触摸着它那斑驳粗粝的树干,蓦然发现:每一圈年轮里,都是无声胜有声的语言;每一个脉络里,都灌满向上而生的渴望;每一根枝桠上,都饱含着蒸蒸日上的期盼!大自然用它独特的语言,言说每一片叶子的一生无悔,相互拥挤而又相互挂牵,相互守望而又彼此疏远,每一种距离的日子,都是理性灿烂的日子,重合而不同,离别也遇见……

【作者简介】

叶文俊,网名归于平淡,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宣城市散文协会理事,安徽郎溪人。爱好文字,偶有文字散见于纸刊及网络平台。

 

【岁月如歌】

小人书的记忆

刘贵锋

小人书是童年的影子。在那个没有手机、网络、电脑和电视的年代里,一本本巴掌大小花花绿绿的小人书,成了我童年记忆中的最爱,填充了我童年的乐趣,点燃了我童年时代的梦。小时候,最惬意的时光,莫过于坐在院子里的树阴下,或者爬在温暖的土炕上,手捧一本小人书,津津有味地阅读。

那时候,物资匮乏,小人书是奢侈品。一方面没钱买,另一方面村子里也没有书店。班级里偶尔流传一本小人书,除了课外时间几颗脑袋挤在一起看之外,就需要排队轮流阅读。

记得四年级的时候,学校里有个高年级的学生拿着一本叫《鸡毛信》的小人书。远远望去,跃入眼帘的是封面上一个与我年纪相仿的少年。他一只手怀抱着一只羊羔,另一只手握着一杆红缨枪,坚定地站在山岗上,目光炯炯地望着远方。栩栩如生的画面深深地吸引了我,就连那皱巴巴、脏兮兮且卷着的边角似乎都是那样的魅力四射。怎么才能借来看一看呢?我苦思冥想着,连续几天都心不在焉的。后来经过一个与书的主人同村的同学从中周旋,终于有了看一次的机会。

轮到我阅读的这天,我兴高采烈地去找书的主人,心里那个激动劲儿呀,那真是跟过年穿新衣服差不多。书的主人告诉我,书让原本排在我后面的一个高年级学生拿走了。本来性格懦弱的我,也不知哪儿来的勇气,直接就找那同学理论去了。在操场里,互不相让的我们很快厮打在一起。直到双双绊倒在地,争斗仍然没有罢休。混乱中,对方不知从哪儿抓起一块小石头,猛烈地击打在我的额头上。血液像一条鲜红的小蛇沿着鬓角蜿蜒而下,我们被吓坏了,厮打被迫终止。

书的主人和与我发生争执的那位同学把我领到学校旁边的村医家里。村医给我做了简单的清洗,然后贴了一片创可贴。从村医家出来的时候,书的主人把那本叫《鸡毛信》的小人书送给了我,条件是如果老师和家长问,就说玩得时候不小心碰破的。拿着小人书,我愉快地答应了。找了个角落,迫不及待地看起来。儿童团长海娃顽强地和敌人展开斗争,冒着生命的危险完成了送信的任务。他的机智、勇敢深深地感染了我。一场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雨润物无声地撒播在我幼小的心田里,使我懂得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那本小人书后来我多次借给小伙伴们阅读,并和他们讨论里面的情节和内容,甚至在放学回家的山路上分角色模仿、演习里面的故事情节。伙伴们抢着扮演海娃的情形至今我记忆犹新。

小人书陪伴我度过了一段美妙的童年时光。如今,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有了极大的提高。曾经做为童年时代主要精神粮食的小人书淡出人们的视野,逐渐被新型的电子产品所替代,但小人书带给我的快乐和对我人生的启迪却永远深藏在我的记忆深处!

 

冬日暖忆

紫月天

身处城市,心怀故乡。冬雨缠绵,忽而一场猝不及防的雪覆盖了故乡的山,看着报纸上故乡白茫茫一片晶莹剔透,我的思绪卷进了冬日的无穷回忆中……

孩提时分,晨起一睁开眼,红砖瓦屋顶上一层柔软的白色,在晨光的照射下,熠熠发光!“下雪了!”妈妈一声吆喝,惊醒了睡意朦胧的我。窗外,玩伴早已红着脸,口吐“仙气”,呼喊。似影子一般,我冲出家门。和朋友们一起,融入大雪的拥抱里,猜丁壳、打雪仗、堆雪人……儿时的雪呀,厚厚的,一脚踩下去,看不见脚踝。宽广的院落里,我从最初的一捧雪,弯下身子轻轻推,不一会儿,雪球便圆滚滚的,推不动了!呼朋引伴,集众人力量,将雪球推至我们一般高!从家里的煤球堆里,找出两个椭圆的煤球当眼睛!你家的一根胡萝卜做鼻子,我家的一个破桶做帽子,他家的一个冻饺子做嘴巴!大大的雪人,活灵活现的站立在院落里,别提多神气了!大人下班回家,都竖起大拇指,夸我们的雪人堆得好看。记得妈妈当天也特别高兴,还给我煮了过年才能吃到的饺子。我兴奋的端着热腾腾的饺子,来到雪人面前,对着雪人说:“雪人,看我今天有饺子吃,你馋不馋?呵呵。”

“叮”,手机短信响了,是家乡爸爸的叮嘱:天冷了,要照顾好孩子和自己。我的思绪倏忽间回到了眼前,拿起手机拨通了爸爸的电话。我们一起聊着小时候的我,笑声不断……

泡一杯小青柑,淡淡的茶香,氤氲着温暖的气息。那一天,一家人大雪中漫步嬉闹的身影从心底里轻轻踏步而来。雪大如鹅毛,天地笼罩在雪的飘落里,远远近近的一切,房屋、树木不约而同地披上了一件厚厚的雪衣。

孩子早已似小猴子一般在家的阳台上巴望着飘飘而下的雪儿,小手冻得通红也要伸出栏杆外,欢迎晶莹的雪儿来到眼前。“走吧,出去打雪仗!”老公这一提议,“小猴子”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穿上衣帽,准备出门呢。我瞪了老公一眼,无奈也只能紧紧牵着孩子的小手,惴惴不安的下楼来。还没走出几步路,小丫头便一脚深一脚浅,摔了!只是这回,她站起来,轻轻拍拍手,毫不惧怕的走向雪地深处。又是一摔,雪地留下她的爪印。还没等她站稳,老公心底的那个小男孩活脱脱跳了出来,只见他抓起一把雪扔向丫头。丫头躲闪不及,中招!那小嘴巴翘到天上去了,嘟着说到:“爸爸,你看我的雪弹反击!”捏上一团雪,抡起小胳膊,使出全身力气,扔了出来,却没有打中。一场雪仗猝不及防的展开了!从刚开始的“欺负”小丫头,到后来我和孩子联手“对付”强大的老公,老公力有所不待后,我们三方分散各自为战。这场雪仗真正是“打”的淋漓尽致!

期待一场大雪的降临,冷却包涵着四季馈赠给人们的独特礼物。双手拆开雪的礼盒,是雪儿穿越时光寄给生命的快乐留白——我的童年,孩子的童年……每一个用雪包裹的记忆都值得用温暖保存。

【作者简介】

紫月天,本名肖艳,华中师范大学英语研究生,武汉市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各大报刊。

 

【五彩生活】

西递秋晓

吴生荣

今年八月底一个下午的四点多钟,从黄山休宁县天下道教名山——齐云山下山一个小时后,我便一头扎进了自己盼望已久、梦寐以求的“画里乡村”西递村。下车时已近黄昏,日头还挂在西边,天气还是那么炎热。一踏上西递的村口,便看见依然是碧莲遮天的明经湖畔人头攒动、来来往往。在感慨如今偏僻山村染上喧嚣的同时,我还是欣喜地发现,那不远处的、密密的村落上空,家家户户粉墙黑瓦上已经飘起了袅袅炊烟,让我闻到了一种特有的古朴和生态。仿佛,是那炊烟的力量,让我们迅速地进入西递的怀抱的。安顿后的一桌多姿多彩的农家宴,一壶尘封多年的家酿,在西递的晚餐,我便深深地体会出什么是品饮美酒的氛围。浓浓的,浓郁的,浓烈的,特浓的——说村、话史、言景情,然后便是真正的“一夜无话见天明”了。

严格地说,那夜我不是见天明才醒的,因为主人家雄鸡第一遍打鸣的时候,我就再也无法入眠了。久违了,那难得的雄鸡啼叫,让我那么惊奇也惊喜,更有一种特别的亲切,让人想起小时候母亲凌晨催我放牛的情景。身子如同翻煎饼似得到了早晨五点来钟,我突然想到这个“画里乡村”西递的秋晓,一定有什么独到的景致吧?于是,便匆匆起床抓起相机出门。

山里的早晨,已经有一丝丝的凉意了,尽管很短暂,但我还是通过西递那窄窄深深的巷道感觉了,就像一进村就感受到她的古朴一样。太阳还没出来,但此时的天空已经泛起浅红,淡淡的,若有若无。晨霭中那西巷的马头墙上,一轮昨夜的月亮还在,只是有点晕乎,显得有些勉强乏力的样子。我漫无目的地随意踏进一条小巷,都是那么幽深神秘。很少有人走动,偶尔能听见咿呀的开门声。渐渐地,这咿呀声紧凑起来、密集起来,然后好像整个村子便鸡鸣犬吠起来。就像有一股无形的溪水,不知从何方而来,哗哗地流向西递的东西南北外,让整个村子由此而闹腾起来。

首先响应这闹腾的是那临街的早豆腐坊,一阵小磨停歇后,穿着白大褂的中年男人,在老屋浑亮的操作间里,手提一只圆木挖制的大瓢,不停地舀匀着泡沫般的豆浆。不知道西递的豆腐是什么滋味,但有点我敢肯定,一定是原汁原味。其次是那西边的一条小巷里,走出一位精瘦的老者,身子有点佝偻,双手紧握着肩上的一根黑拐杖,挑着一只鸟笼,踏踏地晃着碎步与我擦肩而过。我不明白,难道西递的遛鸟人,还需要出村寻觅更好的环境吗?由此我想到:这里的山雀比城里的鸟儿更有福气了。还有,不知不觉中,我听到了西递早晨的声音——啪啪的,此起彼伏,但却不是那么清脆。寻着声音,我终于发现了那它的所在——原来跨街跨巷的一座座大小石拱桥下,西递勤快的女人已经在溪水中浣衣了。哗哗的流水声中,那无间的话语,多少烦事忧事,多少趣事喜事,大概都在这桥下一同稀释或放大吧?无论什么样的日子,都像这桥下的水,淌啊总会淌过去的。

一个长得肥肥的大姐真早,她居然拎着一大筐新鲜的果蔬从村外的地里回来了。满筐好看的颜色袭人眼球:红椒、绿韭、白茄、黄玉米,肩上还扛着一捆青青细细如甘蔗般的甜杆。我就像一条赶早的馋猫,盯着甜杆悄悄跟在她后面。过了两座小桥,拐了三截巷道,一个古老的院门半扇开着,肥姐侧身进去了。我站在门口,将脖子伸得长长的,看见了院落里特有的花卉盆景奇石。肥姐一转身,吓我一跳。她没有叫,只是微微一笑,倒是她男人说:看什么看?我连忙举举手里的相机对他晃晃。他没说什么了,我却看见了他家带天井的房中央,那八仙桌,那中堂画,那青花瓷,那黑白慈祥的老人像,感觉自已不经意中踩上了徽州古村的一段野史。结果呢,我是花上五块钱买了两根长长的甜杆,一转身就迫不及待地啃上了。真不是为了解馋,因为这长长的甜杆它突然勾起了我童年的一段记忆。

嚼着甜杆任眼望,此时西递不少人家的壁式烟囱里,正争相冒起了淡淡的炊烟。粉墙、墨瓦、青烟……这情形,静中有动、动中见静,让人感觉西递的真实与朴实。不知不觉中,西递那沟河湖汊般的街巷里,人影越来越多了。从他们的神态一眼就能看出,都是些来这里观光的人。特别是那鸟群般外来的美术生,他们三五成群地纷纷选择着一块优势之寓,老道地架起画夹,一丝不苟地涂抹起来。他们看重的是这里历史岁月留下的痕迹,复制这里的艺术与古老,可他们谁也没留意,一个个地被定格在我的相机里,成了我要的“西递晨景”组合照之一,应了这句话——“你在桥上看风景,别人在桥下看你。”哟。

桃源人家的西递啊,我无法想象她冬去春来和夏天的迷人风采,但秋天的西递呢?她不就在我的眼前吗?我应走出她的怀抱,挣脱林林总总马头墙的淹没,好一睹她的秋韵神采。于是,我踏出那悠长的石道,朝村南走去。半个小时候后,在那座被当地人称作乌坑岭下的小山岗上,我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一张叶片形状的古村落,黑白的色彩,朦朦胧胧;密密的屋舍,丰丰满满;袅袅的炊烟,飘飘渺渺;如画的长卷啊,浩浩荡荡……

此时,红红的日头已经爬出了村东的杨梅岭,晨辉里的西递在迅速地退出她朦胧的面纱。一个鲜活、明快、清素、泼墨的古村落,那么凸凹地呈现我的眼前,我仿佛连这叶子形村上的一根根脉络——那街巷、那溪流,也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还需要什么数码相机吗?我的眼眼就是一台扫描仪或是刻录机,我要将这古老的西递村尽收眼底,特别是她这个美丽的秋晓。

【作者简介】

吴生荣 (笔名:凹凸)

凹凸,男,本名吴生荣,1964年9月出生,安徽宣州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皖南创委会副主任,《中国报告文学》杂志特约作家,宣城市散文家协会主席。曾出版诗集《孤雁从我头顶飞过》、散文集《忘情山水》和人物纪实集《风采记录》等。获安徽省作家协会“金穗奖”二等奖、全国第四届华夏散文大奖赛二等奖和敬亭山文学奖、鳌峰文学奖等,获评第二届宣州拔尖人才称号。

 

古代中秋里的趣风俗

侯兴锋

 农历八月十五,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此夜皓月当空,格外明媚,乃团圆之象征,故又有“团圆节”之称。古代的时候,在不同的地方,纷纷流传着许多有趣的中秋习俗。

祭月。战国初期的《归藏》一书记载了“嫦娥奔月”的美丽神话。嫦娥偷吃了王母的不死之药,被王母追杀,奔向月宫,成为月神。所以,早在周代就有中秋祭月、拜月的习俗。每到八月十五晚上,人们就设案摆香,放上月宫符像,以圆饼、圆果,供奉明月,并在月光牌位前焚烧月光纸。广州一带,中秋祭月要用大盘盛芋头,中间放一大块,周围放许多小块,这是象征多子多福。

夺状元饼。中秋吃月饼是我国长盛不衰的传统习俗。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宋代,苏东坡就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佳句。在晋江一带还把吃月饼演化成了一种“夺状元饼”的游戏活动。中秋之夜,人们取一套大小不一的各色月饼,用红纸贴上“状元”、“榜眼”、“探花”、“三会”等名目,每人用骰子四粒掷入碗中,以四点红为最高夺得状元者,并意味着来年必有好运。

摸秋。中秋之夜,南京一带农村的妇女们,都摸黑儿跑到菜地里去“摸秋”,如能摸到瓜豆,就意味着生儿子,摸到植物的花叶就意味着生女儿。安徽一带也有其风俗,以为摸到南瓜定能得子,因为他们取“南(男)瓜(娃)”的谐音;以为摸到扁豆就得女;如果摸到白扁豆则象征夫妻白头偕老。据说,到了八月十五这天,可以随便到地里去摘取,田主绝不会嗔怪,所以还有的人家摘了南瓜互送,以祝愿其早生男娃。

偷月光菜。在湖南侗乡,中秋晚上,姑娘们用花伞遮住自己,跑到自己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家的果园里去采摘瓜果,并有意大声喊着:“喂!你家的瓜果被我摘走了,你到我家去吃油茶吧!”原来,她们是借助“月老”牵线呢!姑娘如摘到一个并蒂瓜果,就预示着二人能成双成对,喜结良缘。所以姑娘们都借着月光寻找“并蒂瓜”、“连梗豆”。那些少妇们、男子们也不甘寂寞,他们也要趁着这良宵吉日去采摘瓜果,来试试自己的运气。少妇们希望摘到一个最大的瓜或一把青翠的毛豆,象征着孩子白胖健壮;小伙子们也希望月宫仙女赐给他们一个漂亮姑娘,建立一个美满幸福的小家庭。不过,小伙子们偷了瓜果蔬菜只能在野地里煮着吃,不能带回家。

现代社会里,人们整日忙于工作,节日一到,仅仅仓促地吃一顿饭而已。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人惜时如金,哪里肯慢下来休闲玩耍?于是,许多有趣的传统节日习俗就这样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

【作者简介】

侯兴锋,男,中学教师,安徽省作协会员,现为《菏泽青年作家》签约作家、《文苑》签约作者、《经典阅读》特约作者,2012年开始,至今已在《意林》、《读者》、《特别关注》、《演讲与口才》、《人生与伴侣》、《博爱》、《思维与智慧》、《做人与处世》、《辽宁青年》、《语言文字报》等近百家报刊杂志发表文章700多篇(次),有二十多篇文章入选面向中小学生的阅读文集,有多篇文章被选作中小学生阅读题,并有三十多次在全国各类征文中获奖。

 

【沧海观潮】

从特朗普到拜登(下)

——美国人不愿直视的是是非非

问题三 大选之后,特朗普何去何从?

虽然特朗普极其不情愿,至今也不肯承认败选,但他终究还是同意开始权力过渡。卸任后的特朗普会干什么?他不需要为了赚钱而去四处演讲,也不需要为了钱而急于出版回忆录,他完全可以干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是美国富豪总统和平民总统卸任后的一大差别)。对此,众人可以有众多的猜测,甚至是带有调侃性质的离谱猜测。

他会建立自己的媒体吗?这应当是四年总统任期内他感慨最深的地方。他被主流媒体片面报导太多,和他们的关系很紧张;他所依赖的“福克斯新闻”在选举结束后不顾他和他的团队的极力反对,早早承认了拜登当选,让他深为愤怒。是的,他可以通过个人社交媒体和选民直接交流,但恶虎害怕群狼,在强大的主流媒体的聒噪声中,他的声音往往被人曲解和忽视。或许,建立一个自己可以直接控制的媒体,是他的首要目标。而他的众多支持者和粉丝们,会很容易成为他的新闻媒体的忠实追随者。

四年后,他会重新参加总统竞选吗?四年后,新当选的总统拜登是否要竞选连任,是否有能力竞选连任都是问题。如果特朗普要重新披挂上阵,他所面对的对手或许是其他更加年轻的民主党人。那个时候,共和党是否会允许他代表共和党重出江湖?时代是否会接纳他重出江湖?

以特朗普的个性和行事风格,他很可能做一些常人不敢想象的事情,对于原本裂痕深深的美国社会,这或许不是什么好的兆头。对于他的政治对手们来说,不大可能让他和他的家族为所欲为,通过税务等政治外的手段来打压特朗普,很可能是一种选项。

特朗普的亲侄女不久前出版了一本书,暴露自己家族的丑闻,认为特朗普的精神有问题。我们难以置信美国民众的选择会如此不堪,但在回顾他执政期间、大选之后的任性妄为,我们也不能不怀疑,这究竟是特朗普的性格问题还是他的心理问题?

现代的美国社会很分裂,很复杂,常人的思维难以理解!

问题四 大选之后的美国何去何从?

无论是个人性格还是政治理念,拜登和特朗普都截然不同。这种总统个人间的迥然不同,几乎贯穿了美国近三、四十年的政治史。

从拜登的政府人选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很注重少数族裔和妇女在内阁中的比例,这和特朗普内阁中几乎清一色的欧洲裔男子明显不同。人们在欢迎这种平衡的同时,还需要观察这些人能力如何,是否能够面对分裂严重的美国社会所面临的挑战。今日的美国社会和奥巴马执政时已经有很大的变化,如何弥补社会裂痕,让社会重新和谐共处会相当棘手。

有些朋友问我,美国社会既然如此混乱,为什么它依旧会如此发达呢?这一方面是因为短时期的混乱并不会对美国这个庞大的国家造成明显的伤害;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是美国政治上的混乱并没有波及到其它领域。当人们看到新闻报导中街头混乱、政治人士互相攻击时,不要忘记镜头以外还有更多的美国人在那里默默辛勤地工作者,为了生活在那里紧张地忙碌着。不止一位在美国生活过的朋友和我说起过美国人的工作如何忙碌,压力如何山大。一位阿拉伯裔的医生更是直言不讳地说,美国人的生活就像奴隶一样,需要不断地工作来维持自己的生计。不管人们如何评价,正是这些勤奋的工作,托起了美国的国际地位和实力。

在美国,政治和其它领域的联系不是很紧密,对于其它领域的活动少有直接的控制,大多是间接的影响。这种社会架构,可以减轻政治风波在整个社会的冲击力。如果我们把美国社会比作一个生命体,它的政治生活就像是它的神经系统,它的其它领域,如经济、金融、科研、军事等等都可以看作它的某一个器官。如果神经系统发生了短时间的混乱,会造成躯体的不适,但只要身体的其它器官依旧强健,躯体的健康就有恢复的可能。

可以说,美国政坛的变动,对于美国国内形势的影响不是决定性的,因为美国社会是个利益驱动的社会,真正影响国家的是利益集团,是物质利益和金钱。但对于国际社会而言,美国政府有更大的权力行使空间。这种权力来自它强大的军事、经济、科技实力,也来自美国民众对于国际形势的漠视甚至无知。这种漠视和无知,可以让美国政府无所忌惮。

拜登率领的民主党政府对于加拿大自由党政府而言是个喜讯,对于欧洲的左翼政党是个喜讯,这些政党可以松一口气了,不必为特朗普的任性和蛮横而挠头。但是,这些国家应该坚持独立的外交路线,不应盲从美国,因为美国政府的行为是为了美国的利益,其它国家没有必要为其买单。加拿大政府尤其需要坚持自己独立的外交政策,把加拿大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绝不应为了迎合美国的短期利益而牺牲加拿大人的长期利益。只是,加拿大政府是否有勇气,有担当来这样做呢?

对于俄罗斯而言,拜登上台或许不是什么喜讯,因为拜登公开抨击特朗普对于俄罗斯过于纵容和软弱。但只要俄罗斯内部不发生混乱,它的强大武力以及使用武力的决心足以震慑敌手的蠢蠢欲动。如何保持内部的和平、稳定,如何保持周边盟友的稳定和忠诚,是俄罗斯普京政府需要面对的难题。

对于中国而言,它不需要面对特朗普打打杀杀的“明枪”,但需要防范民主党人微笑寒暄下的“暗箭”。特朗普把自己的盟友得罪甚多,但这些国家依旧没有放弃追随美国来遏制、打压中国。拜登会选择更加温和、团结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盟友,和他们一起来共同对付中国崛起,中国无疑会承受更大的外部压力。来自台湾的蠢蠢欲动,来自印度的无知者无畏式的挑衅,中国政府都需要展示不惜使用武力的能力和决心。可以预见,台湾的统一,只会在台独者的猖狂中更加快速地到来。今天的人们或许有幸见证中国历史掀开新的篇章。对于印度,中国政府应该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帮助印度国内受到压迫的贫苦大众,让丑恶的种姓制度成为历史;去帮助长期受到印度霸凌的弱小邻国,让它们彻底摆脱对印度的依赖。

美国的共和党人喜欢用军队来解决问题,每一任共和党总统都要派兵征战(特朗普是个意外)。民主党总统要温和得多,更喜欢通过从内部制造矛盾来瓦解敌人。特朗普政府蓄意制造中国国内执政党和民众之间的矛盾,新疆维吾尔族民众和其他民族间的矛盾,以及港台地区和中国大陆之间的矛盾,但他的国务卿是个蹩脚的演员,把戏演砸了。相对于美国国内局势的混乱,中国政局稳定,中国民众不会轻易上当受骗。美国的民主党人则不同,很擅长于唱“人权戏”、“民主戏”,这是中国政府需要格外当心的,这也是其他国家需要注意防范的。其实,无论中国还是其他国家,把国家内部建设得繁荣富强,是最好的自我保护。

五 小结

从特朗普到拜登,美国的政治面貌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这将影响国际形势,也将影响美国国内形势的日后走向。从人口比例,教育水平,国家实力等多个方面考察,今日的美国已经今非昔比。特朗普希望让美国重新“伟大”,恢复到他曾经熟悉的美国,那个延续了自古希腊、古罗马开始的有着严格的社会阶层分工和赤裸裸的种族歧视的社会结构的美国,已经难成现实。或许,他是最后一位怀揣这一梦想的美国总统了。

当初,当特朗普高呼让美国“重新伟大”时,一位反对派人士反问道:美国“伟大”过吗?是啊,没有人异议美国是个“强大”的国家,但伟大,则有着更高的道德要求。

如果拜登在其古稀之年能够率领美国成为真正“伟大”的国家,那是美国大多数民众的福祉,是世界大多数民众的福音。(全文完)(2020年11月25日完稿)

【作者简介】

公众号照片

洪田,字广成,山东省龙口市人,博士,生命科学研究者,文史哲探索者,诗人,专栏作家。历任/兼任中国科学院所属研究所副教授、研究生导师;加拿大麦吉尔大学附属医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魁北克华人作家协会”主席;“七天文学社”社长;中、英文编辑和审稿人等。迄今已经发表科研论文数十篇,发表文学作品数百篇,科技、文艺专著数部。

【诗海泛舟】

跳动的玫瑰

蒋汉棉

那一年微驼的花白衬衫深裏起重愁

怅惘和畏逃的日子堆积在眉间

一个人,一颗心

伸向夜的眼

又在漂泊里碰撞,沉沦

那一年遇见你活泼的笑

象吐着细香的圆月挂树梢

你问我为何悒郁和彷徨

我说有狼在追赶

你说笑吧,象我一样

笑出万千个风铃的转

狼就不会来了

我抬起眼

你手帕轻挥

作别夕光的云烟

那一月飘飞的柳絮拽着风的轻软

我好似一流涧水

奏响在蝴蝶翩跹的天地间

百灵鸟也为我婉转

那一天你美丽如雪

双眸里映着我的世界

那一夜我们相视对坐

你问我还有狼么

我不作答

嘴角泛起好看的笑涟

那一夜炉火在我的脸颊跳动

是跳动着的玫瑰

你的容颜

 

(本栏目由加拿大“博大集团”冠名赞助)

(责任编辑:洪田)

———汇聚八方英才,创建优秀写作园地,我们一直在携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