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人物 | 卢焕章:是金子,就让它发光

不管是在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界、中国科学界、学术界,还是在魁北克广袤土地上探矿的人群中、政府组织里、学术部门间,一提到卢焕章的名字,大家都会交口称赞;中加两国尤其是矿业界的学子们,提到卢教授也是肃然起敬。年近80的他仍然忙碌于中加两国学术交流、人员往来,受邀为在加拿大的公费、自费留学生审理奖学金申请,为九鼎奖学金当评审……
 
是金子,就让它发光
   —魁北克大学终身教授、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流体包裹体研究”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卢焕章博士
 

2018年,七天传媒出版社出版了《加拿大华人精英录》第一卷,卢焕章毫无悬念地入选,他这块金子是如何发光的?
 
 艰难求“金”路
 
1940年,卢焕章出生在中国浙江省海盐县一户普通农民家庭里,父母靠种棉花和水稻,抚养五个子女,他是老大。由于全家人倾尽全力供长子念到大学,其他的四个孩子连初中都没有读完,这让卢焕章至今回想起来,依然对父母满怀感恩,同时对弟弟妹妹深感愧疚。
1959年,卢焕章考入了北京中国科技大学地球化学系,是中科大第二届学生,这个专业在当时属于新兴学科,受到国家高度重视。“教我们数学的是华罗庚,教物理的是严济慈,而教地质课的是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卢焕章为自己的母校感到自豪。
      1965年卢焕章大学毕业,毕业论文“地球化学探矿标淮样M-1” 获北京市应届大学毕业生优秀论文奖,并在北京展出, 当年毕业后被分配在中科院地质所工作。
 
      1966年,在“支援三线”的号召下,卢焕章从北京去了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从事矿床化学方面的研究,在那儿一干就是近20年。1973年他在中科院地球化学所建立全国第一个流体包裹体实验室。4年后在广西桂林组织和主持了第一届全国包裹体和成岩成矿学术交流会,第二年,以包裹体研究的成就获全国科学大会奖,次年又获贵州省科学大会奖。
1980年,卢焕章以中国科学院访问学者的身份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进修,于1983年5月获博士学位,成为新中国成立之后第一个在美国获博士学位的中国大陆学者。

卢焕章@Sept Days七天传媒图片

说起这第一次公派出国的经历,故事很多,有的有趣,有的无奈,还有的一定令今天的留学生摇头不信。例如他们在过美国海关时,海关工作人员把中国学者的箱子全部打开检查,发现每个人都带了许多深棕色的方形化学物品,因从没见过,惊恐万状。其实这不过是中国老百姓天天使用的“剪刀”牌肥皂,他们随身带来美国,无非是想省点美元。可是无论怎么解释,美国人说什么也不肯相信中国的第一批外派学者竟会穷到连肥皂也买不起,最后还是用刀把肥皂一块块地切开……
那时的美国对中国一无所知,中国学者到了费城成为轰动当地的一件新鲜事。卢焕章去系里报到的第二天,《费城时报》就派来了记者。两年后,这位记者又再次登门,因为他和许多人一样,根本不相信有人可以在两年内拿到博士学位。
卢焕章说在费城的这两年多,是两个人引导他走向成功。他清楚地记得那是一个下雨天,一个中国老人拄着拐杖来到他的办公室。老人说是看了头天的《费城时报》来的。他报出姓名,卢焕章吃了一惊,原来他就是集科学家、教育家、文学家于一身,在半个世纪以前与冰心、梁实秋等人齐名的中国奇才顾毓秀。
顾毓秀当时是宾夕法尼亚大学工程学院院长,他对卢焕章这个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位到访学者像待亲人一样热情。带他参观学校的第一台计算机,带他参观自己的办公室,更重要的是他用自己的人生经历给予了卢焕章受益终生的启迪。
顾毓秀是20年代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的第一位中国学者,回国后曾在中国的多所大学任教授和校长,他还是前中央研究院的院士,担任过前中央政府的教育部次长。
他对卢焕章说:“从现在开始,你要忘记自己过去是什么,做过什么”,他告诉卢焕章,1949年他重来美国的时候,这位曾经的“教育部次长”和堂堂“院士”,是在地下室从实验员做起的,直到后来发明了“交流变直流”新技术才有人聘请他做了教授。
顾毓秀的一席话,让卢焕章觉悟到要“一切从零开始”!一个月后,他决定了攻读博士。

卢焕章@Sept Days七天传媒图片
第二个对卢焕章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是他的导师夫人Faul女士,一个坐在轮椅上的科学家。那是在一年以后,他的导师忽然暴病身亡。本来时间就紧,一下子又没了导师,读博士几乎成了痴人说梦。是Faul夫人,在这雪上加霜的时刻,给了卢焕章雪中送炭的帮助。
“那时我不会开车,也没钱买车,不能去接她来校,她每次来帮我,都要自己开车来。看到她怎样把自己艰难地从驾驶座移到副驾驶座,再挪进轮椅,以便沿着残疾人走廊进入学校,我都感动莫名。看到了这两个人之后,我就知道世界上再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以做到的了。”卢焕章说。
在后来的日子里,卢焕章用每月375美元的生活费,一边读书,一边当助教,一边搞研究,硬是将别人需要五年才能完成的博士学业在两年之内攻了下来。他曾因兜里没钱十几个小时忍饥挨饿;曾因没车代步被歹徒阻截追赶;大西洋赌城近在咫尺,每天都有专车在校门口接送,拿钱给你去玩,可是直到他离开美国,竟抽不出空去那儿看上一眼。

本文收录在《鸢尾花下–奋斗在魁北克的华人》一书中

七天传媒出版社 2019

真金不怕火炼
 
     1982年底,学成后的卢焕章回到了贵阳。在随后的三年时间里组织并主持了中国第二、三、 四届流体包裹体学术交流会,期间被调回北京,参与筹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 并任中科院地球科学部负责人。由于卢焕章的特殊贡献,1986年他获得了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首届侯德封金奖。
      同一年,他的美国导师将他推荐到加拿大魁北克大学的Chicoutimi分校任教授。卢焕章当时以为所有的加拿大人都讲双语,于是揣着跟签证官学到的“Bonjour(你好)”和“Merci(谢谢)两个法语单词,就无所畏惧地来魁北克当教授了!等他到了才知道,学校里的学生几乎都只会讲法语,同事中会英语的也不多,系里只好安排他先做研究,跟不说话的仪器打交道,研究的对象就是金矿。
卢焕章的头三年,白天搞研究,晚上学法语。“因为不会法语,拿不到驾驶执照,我上下班都是走来走去,单程就要45分钟,”他说:“魁北克北部很冷,冬季平均温度零下20度,有两个礼拜达到零下40度。我每天早上用铝饭盒带两顿饭,走到学校饭就结冰了,这时我打开盒盖解冻,到了中午正好可吃。那时还没有微波炉,只有热水。晚上上完法语夜校是10点半,走到家后,眉毛胡子都是白冰茬,跟杨白劳一样。”
卢焕章40岁攻读博士,46岁始学法语,而三年后,他就用这业余时间学来的第三语言给大学生们上专业课了。第一次站在讲台上时,他对同学们说:“法语,你们比我好,而地质我比你们好。我对大家只有一个课堂要求,那就是请你们在课后每人给我一个小纸条,告诉我哪个地方我的法语说错了。对于我讲的内容如果没听懂,请你举手,我给你解释,如果还听不懂,请课后来我办公室。”卢焕章真诚的态度感动了学生们。从此这18名学生课上认真听讲,课下写条帮助老师。这样努力的结果是:学生给老师的年终打分从最初的2.7(满分4)一路上升,顺利度过了每年的考核大关。
“每节课我都是先把讲稿从英语翻成法语,再用法语试讲几遍。这样硬着头皮一节课、一节课地往前走。”此时说着轻松,但是不难想象,他当年所付出的汗水和心血有多么的沉重。
让祖国的黄金放射光芒
 
2001年,为评估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中国科学院邀请了11位海外华人科学家回国做评估分析,卢焕章是其中一员。中央电视台的崔永元将这些科学家请到“实话实说”演播大厅接受观众的现场提问。卢焕章说那天观众提的最多、也最尖锐的问题就是“你们为什么不回来?”
卢焕章当时回答说:“第一是因为国内的科研条件还不具备;第二是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第三回不回国都一样可以为祖国做贡献,而且在国外可能贡献更大。”在场的观众对此回答似乎不甚满意,但这回答确实是“实话实说”。
他说:“我从80年出国后遇到顾毓秀教授到1982年回国前遇到段开林(段祺瑞的孙子)教授,他们的言行都让我感受到海外科学家都是很爱国的。我1986年来到加拿大后,自身的体会更加证实了这一点。这些年来,我一心想的就是如何把学到的东西用到中国去。”
卢焕章在研究金矿的过程中发现加拿大的好几种金矿与中国的相似,他说:“我出国前(1986年)路过上海,见到城隍庙的金店外从下午5点就排起长队,一问之下才知人们是在排队买第二天的戒指、耳环等黄金首饰,由于每天限量供应,因此人们必须连夜站队。我记得母亲有两个陪嫁的金耳环,知道金首饰对于要结婚的中国人非常重要。可是那个年头,中国很穷,根本拿不出开采金矿的研究成本,而没有先进的探矿技术,就是走过金矿也会不知道。”讲到这里,卢焕章拿出标本给记者解释为什么金子是稀有金属。他说:“什么叫金矿?1吨石头的含金量达到1克就称为金矿了;相比之下,每一吨的石头中有超过35%的含铁量才能叫铁矿。这就说明了金的稀有与开采的不易”。
 
1988年,卢焕章看准了一个机会,可以用加拿大的资金把加拿大开发金矿的技术引进中国去。由于那时还没有加拿大的公民身份,他只好找到一个要好的同事,联合向加拿大的国际开发署(CIDA)提交了科研申请报告,项目标题是:“中加黄金矿产对比研究”。
面对众多的项目审核专家,卢焕章坦荡地说:“今天在座的各位都有金戒指,只有我没有。”专家们说你可以买呀,卢焕章说:“我是可以买,但是我买不到,因为中国没有。”于是他讲了“城隍庙”,之后又动情地说:“中国若要强大起来,需要黄金储备,可是中国的金矿开采技术还很落后,需要学习……”专家们似乎被打动了,可是他们接着质疑这个项目能给加拿大带来什么好处。卢焕章说,这些前来加拿大学习和研究的中国人将永远对加拿大心存感激,他们在中国找矿的经验也可以反过来启发加拿大的科学家。
卢焕章有理有力有情的陈述,加上当时加拿大对中国友好的背景,75万加元的经费拿到了。当时这可是个不小的数目。用这笔钱,卢焕章从中国招了5个博士生,还组织了15个教授的学术访问。这批人现在都是中国的金矿专家了。
金矿、环保与健康
 
1995年,卢焕章又向CIDA申请了另一个有关中国的科研项目,这次的题目是:“矿产开采与环境保护”,经费为100万加元。
他说:“这个课题是从第一个项目引申出来的。我们在贵州考察金矿时,看到当地农民普遍患有一种地方病,他们背上的皮肤角质化,小腿肌肉萎缩,有的人连站都站不住。这会不会与开采金矿有关呢?”
卢焕章利用这笔资金带领学生们采集山上的矿石、当地的河水以及沿河的农作物玉米、辣椒和当地人的头发,发现矿石中和人的头发中砷的含量很高,这就说明二者之间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结论有了,论文也写好了,可是卢焕章却发现了问题:砷,无疑对人体有害,但是从采集到的白菜等农作物的测试中显示砷的含量并不高,不应该能产生这么大的效力。那么砷到底是通过怎样的渠道作用于人体的呢?
课题组推翻了已有的结论继续深入调查。一次在老乡家中吃饭,他们注意到老乡是从炉灶上方取下烘干的玉米和辣椒做来吃的。他们对老乡家的玉米和辣椒再做测试,发现其中砷的含量果然非常高。经过分析,他们终于揪出了造成地方病的罪魁祸首——煤。是煤灰飞扬,进入了食物,毒害到人的。
接着,他们又对贵州的煤进行了分类细化研究,最后证实,并不是所有的煤都有问题,而只是一种含黄铁矿的煤砷的含量过高。
卢焕章除了对当地政府提出了燃炼煤料之前要做“去黄(铁矿)”处理的建议外,还用加拿大的这笔研究经费为当地农民购买了100个示范烟囱和有炉盖的炉子,教育农民们要让煤灰从烟囱里飞走。最后,他们还与贵州省医院和美国的一家医院合作,研究对已患病人的治疗及减轻和解除症状的方案。
在这场金矿、环保、健康的综合“战役”中,卢焕章又为中国培养了3名博士研究生,并组织了10名中国教授的学术访问。
是金子,就让它发光
 
“是金子,就让它发光”,一定是所有采金人的梦想,“是对中国有好处的,就让它越洋”,是海外科学家对祖国的古道热肠。
卢焕章出国以来,不仅在金矿专业方面全力回馈祖国,在其他领域,只要他认为是对中国有帮助的,都会尽不懈的努力。早在1998年,卢焕章在亲身经历了魁北克的冰雨灾害后,就对当时的中国大使馆教育参赞提出了为中国培养抗冰雪灾害人才的想法,因为他的学校是全北美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基地,理论成熟,技术过硬。他还组织了魁北克的专家去北京、西安、重庆等地考察,并说服了他们答应为中国培养学生。后来中国曾先后送来了十多人学习,有学一年的,也有学五年的。这些人回去后都走上了领导岗位。可是,卢焕章不无遗憾地接着说:“很可惜,他们学到的东西在国内没能派上用场。如果中国的有关部门能够重视起这个问题,在中国发生冰雪灾害的重大损失是可以避免的,至少不会出现电塔倒塌的恶性事件。1998年,魁北克受灾,许多电缆被积冰压断,但没有一架电塔倒塌,这就是因为在金属塔身上我们做了特殊的化冰处理。而这个技术,中国的学员们是带了回去的。”
2000年,卢焕章所在学校是加拿大仅有的开设“项目管理”专业的大学。他看到按照北美新的法律规定,凡是10万人以上的项目都必须雇有持“项目管理”专业执照的人员,由此想到中国的发展如此迅猛,这个专业必有需求,于是卢焕章再次牵线搭桥,在北京、贵州等省市的一些大学开设“项目管理”专业,在北京大学还办了博士班。教师由魁北克大学派遣,文凭也发魁大的。
“这个专业实用性强,在国内非常受欢迎,贵阳市的市委书记、市长都是学生,他们每周四到周日的晚上都来上课。”卢焕章高兴地说。
卢焕章现在已不再登台上课,有更多的时间用于研究中国金矿的开采与解决方案。
问到他的具体计划,他说:“这几年我会经常到中国去,因为我们在贵州省东南的天柱、锦屏两县发现了20多个金矿床,其品位在每吨5克到几十克不等,最高达到每吨1200克。这在中国是首次,在世界的金矿开采史上也是惊人的。”
这句话进一步回答了几年前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现场观众对他的提问。
放心,是金子,就会发光,是爱国者,在哪里都一样。
走在探寻金矿的路上
 
2011年,魁省自由党政府提出了北方计划,希望通过招商引资开发魁北克北部广袤的土地,挖掘深埋在地下的宝藏。卢焕章的专访文章于2008年5月在《七天》报第91期发表后,许多读者致信或致电编辑部,希望能够引荐认识,因为他们都在找矿。卢焕章热情、认真地向提出要求的项目方讲解魁省自然资源尤其是矿藏方面的情况,不遗余力地为大家答疑解惑,有求必应。
      也是在这一年,卢焕章受聘为海盐县人民政府高级顾问。19岁离开家乡的他,终于有了具体的实质性的回馈家乡的方式方法。
 
为了鼓励和奖励中国在海外求学的学生,中国政府每年都会向公派和自费留学生发放奖学金,卢焕章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义务担任奖学金申请的审核工作,仔细评估学生的申请,发现学生中的闪光者。
 
在记者眼里,卢教授不但自己就是一块闪闪发光的金子,他还在用一己之力,努力发现更多的金子。在他的探矿路上,发现的不但有黄金,还有很多宝贵的人才。
 

2019年6月25日,卢焕章(前排左4)在驻蒙特利尔总领馆举办的2018年“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暨2019年“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奖学金”颁奖仪上与陈学明总领事(前排左5)评委及获奖学生代表等合影@Sept Days七天传媒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