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作家协会园地:文汇园(4月1日)

渐行渐老的旅行 吕孟申 月亮圆了缺了,缺了圆了,冬天去了来了,来了去了。来不及好好端详一下自己,喘口气歇歇脚,放松一下绷紧的神经,品一盅香茗,喝二口小酒,哼一段小曲,享受一下人生的乐趣,时光便被每道皱纹悄悄占满。萧萧稀疏的白发在风中张扬,沉淀的色斑触不及防爬上脸颊,不知何时步履开始蹒跚,一向自信乐观从不服输的我,不知从哪天起竟没了锐气,直觉得步入老年的门槛。真个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柔肠一寸,思绪万千。心终是陷在了帘卷西风里,欲说还休的窘境。将自己痛成一颗珍珠,含英嚼华于烈焰冰火蹂躏中独自熠熠生辉。遍地故事的落英,无一不深含月光的注目。行走在渐行渐远变老的路上,青春似一抹流光裹挟着金风玉露的炎凉,多少个春天从做梦的雨水里走失,那一整个季节的遗忘,宛如白色妖姬魅惑寻找记忆的碎片,在没顶的光阴中涂写搜寻如幻似梦的曾经。 多愁善感的心一遍一遍回味从前,反复叨念的不是现在,而是已经过去的时光。异乡辗转繁华迷离,拂去时间的风尘,依然在梦里鲜亮如初灿烂的笑靥,脉脉是离人亘古思恋,落雨淋湿了不老的回忆。月凉如水般秘而不宣的忧伤,给我绿意盈盈的波澜,那是照亮所有灰暗之地的欲望。思念一个人的滋味,就像是喝了一杯冰冷的水,然后一滴一滴凝成了热泪。 走着走着就老了,在离叶归土的路上,把握好时光是人生最值得珍惜留恋到一刻,一旦错过,回忆就是一片苦涩。咫尺天涯,互相守望;天涯咫尺,人各一方。 那些无家可归的鸟儿,那些流浪的风筝,还有梦。如罂粟的梦总是悄无声息占有生活的田野,使人不得安宁。感情来时总是狂风暴雨,而走时却成了一片狼藉,单纯的心已成为过往,留下的残局只能一个人默默去收场。只剩下一声叹息,一生铭记。 告别花季灿烂,留一片遗憾,遗落一半忧伤,取暖一片回忆。笑对岁月蹉跎,看人生聚散无声。 爱是美好的,尤其是那些未完成的爱,因神秘朦胧因被漫漫时光滤去苦涩而格外甜蜜动人,无论人生的季节如何变幻,那一抹爱的念想始终是生命里不落的绿叶点缀着日渐萧索的心灵风景。 愈接近生命的黄昏,人愈容易沉湎于回忆。现实太直白功利了,我们需要一些美丽的念想支撑自己打发掉越来越平凡琐碎的日子。疲惫的夜,对着不知悲喜的灯迷茫。无眠的钟声敲打着不甘沉沦的心和不屈的灵魂。紧握的拳头找不到打击的方向,记忆里的辉煌像萧瑟的秋被落叶埋葬。 静静的夜,无法把一个个问题分解,回归的生命又变成了宇宙里的一粒尘埃。山川草木换了衣裳,云海雨林变幻无常,向东的流水永不停息流淌,带走多少感慨,辜负了多少美好时光。 更迭的四季,变不出思念的花样,只好将心中的念想化作诗句搭积木似的堆成一行行。 绿水有情花落雨,青山无意树生风。曾经沧海,向前的路无需再徘徊;看惯了花开又谢春去春还来,只因那一份关爱始终在梦里梦外。 人如果没有梦想,生命和一条咸鱼有什么区别。不想在只能播放一次的人生里留下后悔,你没有办法暂停,也没有办法快进倒退,更没有办法重来一遍,人生就是这么一场渐行渐老的旅行。   千辛万苦我要回家(上篇) ——两次揪心的国际旅行 孙瑞祥 (一) 人生六十余载,经历过无数种考试考验。不曾想,已经退休了,还要经历一次特殊大考,那是2021年我们回家的一次国际旅行,而且是在短期内的一往一返。旅程艰辛,不能忘却。 2019年底,我们夫妇从天津到多伦多与女儿女婿团聚,共度圣诞新年。原计划春节过后回国,不料疫情肆虐被困多村,预定的加航返程机票5次延期改签,终不能成行。2021年4月,我们下决心回国一趟,重新预定了5月底的海航(多伦多-北京)直飞,双人往返共计6866元加币,价格比疫情前高出近三倍。疫情中国际旅行的揪心故事由此开始。 从预定机票之日起,我们就天天关注航班动向,生怕有什么变故。海航(多伦多-北京)直飞原本是每周两班,5月初海航突然取消周三航班。我们恰好预定的是另一次航班,算是躲过一劫,但目的地已由北京改为西安。那些天看到回国航班大面积取消的通知,我们能够成行很是幸运。多伦多急于回国的华人很多,中介机构组织了一个“登机群”,大家交流信息、解答疑难、分享经验,很是热闹。 登机前48小时最为紧张。先要到指定的诊所预约核酸和血清双检测,获得阴性报告后立即上传中国驻多伦多领事馆,得到验证绿码方可登机。我们还算顺利,可有的人已经到了机场,却迟迟不见绿码,最后时刻只能眼看着误机。那几天的心情实在是忐忑不安,有日记如下: 两个月前订好了回国机票(一人单程1716加元),两周前预定了双检测时间(交了加急费,每人505加元),从此开始提心吊胆。 一是担心航班再一次取消(此前已取消5次); 二是担心48小时内做核酸检测和血清检测呈阳性; 三是担心检测当天出现发烧咳嗽; 四是担心获得检测报告和大使馆绿码时间太晚耽误登机…… 5月28日双检测当天,多伦多一反常态的雨加雪,气温从20多度骤降到4度,大有“风萧萧兮易水寒”之悲壮。女儿陪同我们一大早赶到检测医院,结果还好,一切顺利。(未完待续)   转角遇见爱 赵春燕 下午五点,下了课,天色尚早。想到明早早餐还无着落,买菜要到很远的街上去,离晚自习还有半个多小时,我决定到地里挖一点野菜。出了支教学校的门,往南而行。 南行二百多米,转过屋角,就到了田间。地边,三间平房出现在眼前。房子三面是地,一面靠土坡。院中种着各种蔬菜,菜绿草稀。 我正望着院子,屋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位头发花白,背很弯的奶奶出现在门口。她穿着红底黑花的夹袄,一条黑色裤子,脚上一双黑色的布鞋。可能是村子里没大有生人吧,老人看见我愣了一下,但她立刻露出笑容,用方言大声打招呼。当我告诉她我在这里支教,想挖点野菜时,她笑了,说:“你这个小妮,野菜有啥好吃的?到我这里来拔点菜,院里到处都是,吃都吃不完。”我看她年龄大,种菜不容易,不好意思拔,坚持去地里挖野菜。奶奶也不勉强我,她转身进屋给我拿了一把镰刀。怕我不会用,她给我示范了一下。之后,她说:“我年纪大了,耳朵沉。你先拿着挖,我进屋了”。说完蹒跚地进去了。望着老人的背影,我心中一阵暖。 拿着奶奶给的镰刀,我走上田埂。往田边地畔一望,哇呜,真是惊喜啊,野蒜遍地是。高的矮的,胖的瘦的,一簇簇、一丛丛,鲜嫩嫩、绿油油,在向我招手。出身乡村的我,从小就喜欢野蒜,每到春天,就和小伙伴相约去挖。挖好一篮子,拿回家让我妈包饺子。野蒜鸡蛋包出来的饺子其香无比,我可以吃两大碗呢。只可惜后来去城里工作,多年无缘挖野蒜,也无福吃到野蒜饺子。它们一直是我梦里挥之不去的牵挂。时隔多年,今日再见最爱,叫我怎能不欢喜?手拔,刀割,不一会一大堆野蒜就横在我脚边了。眼看上课时间快到了,我发现没拿袋子,有些着急。正打算把韭菜放在那里,先回去上课时,身后传来了脚步声。回头一看,是那位奶奶。她那黑黑的、经过一个冬天山风吹拂,满是龟裂的口子的手,递给我一个深蓝底白花的布兜。兜子颜色已经泛白,但洗得很干净。接兜在手,我眼有些湿。独在异地,被人关心,多么幸福啊! 天微微黑时,我提着满满一兜子菜,在上课铃声中,进了校门。三节晚自习上完,已近九点。乡村的夜晚格外清静,也异常寒冷。弯月悬枝头,疏星挂天际。提着小蒜,打开办公室的门,一阵凉风拂过,我不由裹了裹衣服。学生已进宿舍,同事已回家,校园里一片寂静。想想回到租住处依然是“孤灯一盏,独身一人”,我竟感悲凉。 走在镇里的街上,灯光灰暗,不见一人。我不由抱紧了胳膊,一边走路,一边回头看,我总觉得身后有“噗踏噗踏”的脚步声。扭头看看,隐约有个人影在身后。一阵毛骨悚然的感觉涌上心头,我不由跑起来。转过巷子口,我停下来歇口气。身后传来了一声呼唤,苍老又有力:“妮,别跑了,我追不上。”声音似曾相识,但我在此地不认识别人啊。不管咋样,还是等等吧。 过了一会,那个身影出现在眼前。暗红色上衣,深色裤子,背很弯,步很缓。哎呀,是下午遇见的那位奶奶。镰刀还了吧?“奶奶,明早我给您把袋子送过去。” “妮,一个兜,还不还的吧。我想你一人在这里,做饭不方便。给你掐了一把菜,拿了几个饺子,你明早热热吃。”说完,她把一个袋子塞到我手里,转身就走。走了几步,她转过身说:“妮,我想喊你,不知道你名字。乱喊,又怕你吓着了。你往后走路别那么快,天黑,容易摔着”。我道谢,奶奶说:“谢啥谢,我儿子媳妇都在外打工,要不是你们这些老师,谁给我孙子教知识,我还要谢你呢。”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左手提着布兜,右手捏了一个饺子放入嘴中。哎呀,野蒜饺子,我的最爱!夜已深,我却不再寒凉孤寂。吃点饺子,该备课了!   爸,女儿想您了 贺趁明 爸,昨夜,我又梦到您了。 朦胧中,熟悉的小屋,熟悉的场景:您坐在书桌前看书做笔记,7岁的我和哥哥围坐在那儿写作业。我写完了,很困,可不敢睡。您一贯的不苟言笑,让我们害怕。我用书挡住脸,假装背课文,嘴里还念念有词,并趁机闭会儿眼。后来,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只是早上醒来时,我在被窝里。妈说,是您把我抱过来的。 爸,您一定还记得我的中考吧?是您请了假带我看考场,是您在考点门口等着我。中考的试题早已没了印象,但考完冲到门口,我第一眼就看到正在挥手的您。我还没到跟前,您就拿着火腿肠和面包塞过来。那情景,至今历历在目,那些好吃的,在当时的咱家极为奢侈,以至于哥哥们每次提起,都说只有我是亲生的。 我如愿以偿考入了师范学校,面试依然是您陪我去的。我清楚记得,上了公交车后,您给我交代的第一句话是“坐车要买票”。这句话,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您对子女的教诲,成为我日后为人处世的准则,时时告诫自己做一个敬畏规则内心清明的人。 虽然我在学习上没让您操过心,但上师范后,因为刚从中考的紧张中松懈下来,加上作息时间的不适应,我的代数和化学挂科了!放假回家,几张薄薄的成绩册竟压得我抬不起头。进门时,您正在厨房忙碌。哥哥拉过我,一脸妒忌:“哼,只有听说你回来,爸才下厨做饭。”我的眼泪唰地就下来了。“咋把你妹弄哭了!”您从厨房出来后,不由分说就训起了哥哥。 我把一直攥在手里的成绩册小心翼翼地递给您,声音就像蚊子哼:“期末考试成绩,家长要签字。”您看了后半天没说话,我的眼泪顿时又涌了出来:“爸,我没好好学,您别生气,以后不会了。” “唉……”一声叹气后,您只是拍了拍我的背,“走,先吃饭。”没有想象中的大发雷霆,可我心里却更难受了。后来的师范生活里,我拿到了奖学金,创造了学校运动会女子跳高跳远的记录,代表学校参加市运动会并拿到了名次,毕业时还成为了那一届为数不多的预备党员。即使这样,您也只是笑笑,从没当众夸赞,可我心里好想要您夸夸我。 2004年,您因糖尿病并发症住院了。每天看到医生一刀一刀清理您背上腐烂的肌肉时,我不敢直视,浑身打寒颤。可71岁的您,硬是咬着牙,一声不吭,我的手被您攥得生疼。每次结束,我和哥哥都会躲出去抹眼泪。在医院的15天里,您背上清理出一个碗口大的坑,最深处能看见骨头,可愣是没听到过您哼一声。后来做植皮手术,从大腿取皮肤,您终于忍不住疼得叫起来。受了那么多罪,植皮手术还是失败了,我真恨老天不开眼!2006年的春天,一场倒春寒,您因脑梗,住进了重症监护室。在医院的60多个日夜,无论我们如何呼唤,无论医生如何想法治疗,曾经那么伟岸的您,却始终安静地躺在那儿,没看我们一眼,也没说一句话…… 有一天,妈再次来看您,她俯在您耳边轻唤您小名,您的眼球竟然奇迹般地动了,原本紧闭的双眼溢出了泪珠。您终于有意识了!一家人喜极而泣,可您,当晚竟悄无声息地走了。 爸,您开这个玩笑,一点儿也不好玩! 那天整理柜子时,我翻到一个保存完好的档案袋。打开,是一摞发黄的奖状、证书,还有运动会的奖牌。从小学到师范,全是我的。我再次泪如泉涌,爸,您从不当众夸我,但您心里,我一直是您的骄傲。 … Read more

凌鼎年第60本集子《庚子年笔记》出版

C:\Users\tc\Desktop\《庚子年笔记》封面.jpg

近日,江苏太仓作家凌鼎年又一本新著《庚子年笔记——凌鼎年微型小说新作精选》在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每本定价52元,全国各新华书店发行,当当网有邮购。 集子收录73篇作品,18.3万字。这些作品全部是凌鼎年2020年的原创新作,基本没有发表过,涉及的题材有现实的,有历史的,有写文化人的,有写亲情、爱情、乡情的,根据作品题材内容,分为“历史卷”“宫廷卷”“文化卷”“近代卷”“异域卷”“民间卷”“武侠卷”“情感卷”“动物卷”“荒诞卷”“法治卷”等多个小辑。这本集子内容题材涉及面广,创作手法多变,故事好读,寓意深刻,结构精妙,语言洗炼,且封面设计大气、精美。 凌鼎年是目前我国微型小说作家中作品入选海内外教材,与中考高考试卷、模拟试卷、教辅教材最多的一位,他的微型小说作品深受海内外广大读者喜欢,阅读之,不但对爱好文学的读者是一种享受,对参加中考高考的学生也极有参考价值。 海内外文学大咖贾平凹、陈建功、叶辛、孟繁华、范小青、汪政、李晓东、顾建平、刘庆邦、聂鑫森、杨晓敏、夏一鸣,与冰凌(美国)、陈浩泉(加拿大)、冼锦燕(新西兰)、吕顺(澳大利亚)、杨允达(法国)、朱文辉(瑞士)、司马攻(泰国)、袁霓(印尼)、朴宰雨(韩国)、渡边晴夫(日本)等联袂推荐。江苏海洋大学学报副主编徐习军教授撰写的《世界华文微型小说领军人物凌鼎年》选作了代序,这篇文章曾经发表在大型人文刊物《中华英才》上。 凌鼎年曾在微山湖畔的大屯煤矿工作20年,1990年被太仓人才交流中心引进回故乡。他1970年开始文学创作,1975年写一篇微型小说,52年来已创作中短篇小说、微型小说、散文、随笔、诗歌、评论等7818篇(首),1100多万字,被记者、同行称之为微型小说文坛的“劳动模范”,“微型小说创作专业户”,甚至有人说他是“苦行僧”,但他数十年如一日,不忘初心,创作不辍,坚持以作品说话。尽管他活动多,还是不忘把主要精力放在创作上。已出版61本个人专著,作品已翻译成12种文字,在海外出版了英译本4本,还有日译本、韩译本等,正在翻译出版的有法译本、德译本等,有16篇收入海内外大学、中学的教材。 凌鼎年是1994年加入中国作协会员的,目前系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会长、亚洲微电影学院客座教授、苏州健雄学院娄东文化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苏小薇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畅销书创意总监丹飞先生设计的《庚子年笔记》一书的宣传海报之一。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畅销书创意总监丹飞先生设计的《庚子年笔记》一书的宣传海报之二。  

七天作家协会园地:文汇园(3月25日)

【凤歌】 收藏家 苏凤 我拾遗,被闲置的 一扇门做桌面 石头挖个洞 插上老枝上开了的桃花 予死去的物 一线生机 补修一座老琴 在寂静的空间摆放 散发多年存积的能量 墙脚老罋封尘 美,非眼所见 皆是 人的遗忘   【魁北克玫瑰】 日落(14) 陆蔚青 狄先生在数天之后来到纽曼街。 房东狄是香港人,难民,他自称是台山人,偷渡到香港,然后到达加拿大,后来回去娶了过埠新娘。按照拼音,郁欢知道她的名字叫丁俊惠,因为每月的支票不仅要写上狄先生的名字,还要写上丁俊惠的名字。丁俊惠对资产怀着极大的热情和控制欲,在刘翔买了秦叔宝的小店之后,去公证过户时,丁俊惠就是以房东的身份去的,她穿一件柠檬黄的上衣,脸上挂着不太自然的笑容,她的笑容让郁欢觉得僵硬。在丁俊惠看来,做房东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地位,因为要匹配这个地位,她需要拿出一个恰当的笑容,她好像戴了一个面具。郁欢不善于假装一个面孔,她小性子。用刘翔的话说,她的脸像一个门帘儿,卷得快落得快,全凭心情。 丁俊惠与狄先生形影不离,至少在纽曼街收租子的短暂时间里。丁俊惠眼看着支票上写上她的名字,才长舒一口气,脸上微微一笑,有一次她买了一根冰棍,一边掏钱一边对郁欢说,我帮衬你啊。 郁欢说,她真是没有安全感,你看她脸上肌肉好紧张,只有看到钱的时候才放松。 狄先生来的时候,并不知道酋长一家已经搬走,他们大吃一惊,因为阳台上的门框没了,房内的家具没了,炉头上的铁圈没了,甚至窗户上的玻璃和木框也被拆了大半。房中只有垃圾。 狄先生来到刘翔店里,很不满,他说你应该告诉我一些情况,好歹我们都是中国人。这是有产阶级的狄先生第一次对刘翔表示同族人的示好,这句话让刘翔有点受宠若惊。刘翔说我真不知道他们在拆房子,还以为他们在打架。狄先生就长叹一口气,说现在没别的办法,只好打官司告他们,也不知道他们搬到哪里去了,能不能找到,找到后能不能把钱要回来。   【生活交响乐】 你本来就是一颗星星 陈雪 我前脚刚进办公室,科学老师后脚就跟上来,她气冲冲地对我说:“你们班刘凯,上课时竟把蜗牛放在前面女生的卫衣帽子里,蜗牛爬到了人家脖子上。” 我顿时火冒三丈,这个刘凯,我刚接班时就听说了他的“事迹”:迟到早退、不做作业、高空抛物、上课捣乱、顶撞老师…… 我望着被“扭送”过来的刘凯,他昂着头,吊儿郎当地斜站着,漫不经心地望着前方,一脸倔强和随意。我知道,这是向我挑衅。 我强压住怒火,先冷他几分钟,也让自己冷静下来。上个班主任没少教育他:叫家长、写检讨、停课反思……不知是不是长大了,那些措施不仅没用,他反而更放肆了。 老方法没有用,要拿出杀手锏了。 上课铃响了,我放他回去,他一脸愕然。“明天再找你。”我不动声色地说。他回我一副“悉听尊便”的表情。 好戏在后头,我不信你会不感动。我不动声色地谋划着。 第二天中午,一切准备就绪。他刚冲到教室门口,脚顿时止住,那张圆润的小脸突然垮了下来。 “奶奶,你怎么来了?”他声音里透着怯。 “嘘,等会你就知道了。”老人家笑道。 活动正式开始了,班长播放PPT,音乐缓缓地流泄,图片一一划过。百日照,周岁照,幼儿园入园照、毕业照,小学活动照,初中活动照,日常生活照……他垮了的小脸渐渐饱满,颊上飞红,低着头,不停搓弄衣服。 结束后,他的奶奶讲述他成长过程中的趣事,他不时抬抬头,眼睛里散出晶莹的亮,泛着微潮。 “刘凯同学还有很多闪光点,比如仗义……”接着,班长分享她看到的优点。不一会,课堂成了“找亮点大会”。那些细节像无数颗星星,被一一捡拾到刘凯的面前,映亮了他的脸。 不久我就有了新发现:刘凯再没有被老师批评,再没有被同学们告状。任课老师表扬他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努力完成,偶尔还会举手发言。同学们也说他像变了一个人,积极打扫卫生,还会帮班长维护课堂纪律。我总是抓住机会表扬他,从此他像换了一个人,期末考试竟然进步了十几名。 寒假,我去他家家访,才知道他是领养的。父母离婚了,又各自组建了家庭并且都有了孩子,他只能和奶奶过…… “老师,谢谢你,你发给他的班级之星奖章,他天天拿出来看,说他也有亮点……” “你本来就是一颗星星,只是以前被乌云遮住了光。”我凝视着他,按在他双肩的手微微用力。 路上夜色清凉,薄云如纱漂浮,三三两两的星星缀在天幕,像醒着的眼睛。真庆幸,我压住了怒火,否则就错过了这暗夜中的星空。 我一定要再告诉他一次,“你本来就是一颗星星”,在教室里,在同学们面前。   夜幕下的兼职人 卢林娟 隆冬深夜,匆匆走出了酒店的感应门,结束了一天的工作。虽然身体很疲惫,心情却很舒畅。由于在酒店里忙的有些热,经过外面的寒风一吹,有点凉意,人到也精神些,有些惬意。骑上电瓶车走在回家的路上,路灯照射在柏油路映出一圈一圈光环,路边的落叶被风一吹就在路牙边沿上翻滚着。一辆辆车辆飞驰而过,带来的劲风吹动着路人的衣襟,路人裹紧衣裳迈着急促的步伐,这个时间段外出的人很稀少,都是为了生活拼搏的人,走在归家的路。 现在物价处于日夜猛长的趋势,一般工薪家庭的收入已经承受不了现在的消费水准。每个家庭的医疗、教育、住房的支出占了收入大额的比率,仅仅靠一份收入完全满足不了家庭各项刚需,很多人就利用下班后空闲时间找份临时工作赚些生活费,很多企业根据自身需求提供了各方面的职位,既保障了本企业岗位的刚需,也给勤劳的人群提供了第二份岗位,算是互为互利。 经过多方面了解,身兼几职的人很多,都是根据自己的技能下班后去其他单位打零工,做财务管理的会给几个单位做财务代账,脑瓜子灵活的会利用自己的人脉做些小成本生意,有人利用上下班的时间做一圈滴滴打车赚些油费,也有脑子顶级聪明的人专门考证挂职,车间技术人员下班后就去其他单位打个小时工,马路上奔走的代驾,大街小巷奔走的外卖小哥,大批的人群利用下班时段趁着夜色奔赴下一站。 … Read more

七天作家协会园地:文汇园(3月19日)

江梦南:一朵开在无声世界里的铿锵玫瑰 谭利梅  “你觉得你和我们一样,我们觉得是的,但你又那么不同寻常。从无声里突围,你心中有嘹亮的号角。新时代里,你有更坚定的方向,先飞的鸟一定想飞得更远,迟开的鲜花也会怒放。”这是《感动中国》送给江梦南的颁奖词。 江梦南半岁时因一场意外导致失聪,她听不见世界的声音,也不能像常人一样交流,但就是这样一个从小生活在无声世界中的女孩,在父母的帮助下,凭借惊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通过读唇语学会了“听”和“说”,不仅顺利完成学业,还成为家乡小镇上近来年唯一一个考上重点大学,最终考上了清华的博士。“我从来没有因为自己听不见,就把自己看成了一个弱者。我相信自己不会比别人差,我也相信事情可以做得更好。”江梦南用她的坚韧和乐观成功逆袭人生,,她能感动中国实至名归! 命运总是会赋予我们苦难,唯有爱才能创造奇迹。江梦南的父母都是普通的中学教师,尚在襁褓中的女儿完全丧失听力,对他们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在教会孩子说话这条路上,他们走得很艰辛,但从未想过放弃。为给孩子治病,他们四处求医债台高筑,工作之余承包果园辛苦劳作;为了教会孩子说话,他们自学语言康复,教女儿发音模仿,一次次练习,一次次纠错。教会一个普通的音节,女儿如果念一万遍就能学会,便是他们最开心的事。所有看似毫不费力的背后都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正因为有父母乐观坚强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做后盾,才让江梦南蹚过命运那条无声的河流,不仅融入主流社会,还在求学路上一路开挂成为了父母的骄傲。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江梦南的逆袭固然离不开父母的培养和支持,但是更重要的是她自己从不向命运屈服,敢于向困难发起挑战。她一遍一遍抚摸父母的喉咙感受声带震动练习发声,她通过看板书和自学赶上学习进度,高考时在不拿听力分数的情况下,以615分考入吉林大学,直至后来被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录取为博士研究。在十几年的求学路上,她凭借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艰辛和汗水。而今的江梦南,三年前已装上了人工耳蜗,告别了无声的世界,即将实现她治病救人的梦想。 江南梦的故事启示我们,只要心中有光,哪怕通往梦想的路上荆棘满布,也要一路向阳;只要心中有梦,折翼的天使终会插上隐形的翅膀,展翅飞翔。 我们中有许多人拥有健康的身体,却成天浑浑噩噩虚度人生,没有好好珍惜时间和生命。而江梦南,这个曾经生活在无声世界的女孩,在荆棘路上开出的花,历经磨难,却香气袭人。我们应从她的身上汲取力量,找到自己的目标,朝着一个方向努力奋斗,就像江梦南说的:“上天虽然给我们关上了门,但是一定会为我们在其他的地方打开一扇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区,你的努力永远不会晚。” 歌德说:“如果是玫瑰,它总会开花的。”江梦南,这朵迟开的铿镪玫瑰正娇艳地盛开,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用一首情诗唤醒春天 乔欢 春寒料峭,连日几场冷雨袭来,室外冷嗖嗖的。我关紧了门窗,坐在温暖的房间里,随手翻看几本情诗集。 徐志摩是现代新月派代表诗人,他的情诗最温柔秀雅,《两地相思》一诗诉说着他对爱人的绵密思念:“今晚的月亮像她的眉毛,这弯弯的够多俏!今晚的天空像她的爱情,这蓝蓝的够多深!”“她这时候,我想,正靠着窗,手托着俊俏的脸庞,在想,一滴泪正挂在腮边,像露珠沾上草尖……”由于深受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徐志摩诗中的“月亮”指代爱情和相思,其意境优美,柔情似水。 闻一多既是杰出的学者,也是经典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曾在美国学习绘画,因此在诗歌中尤其注重色彩的运用。《红豆之什》是他旅居美国时,写给身处国内的妻子的情诗:“红豆似的相思啊!一粒粒的坠进生命的瓷坛里了……相思着了火,有泪雨洒着,还烧得好一点;最难禁的,是突如其来,赶不及哭的干相思。”“我是狂怒的海神,你是被我捕着的一叶轻舟。我的情潮一起一落之间,我笑着看你颠簸;我的千百个涛头用白晃晃的锯齿咬你,把你咬碎了,便和樯带舵,吞了下去。”诗中“红豆”“相思着了火”“白晃晃”的色彩运用,有绘画作品的即视感;其诗情汹涌,激情勃发,令人心旌荡漾。 费尔南多·佩索阿,是葡萄牙抒情诗人,他一生只爱过一个女人,却因为害怕走进婚姻而两度拒绝恋人,孤独终老。《我的心迟到了》这本诗集,收录了他写给恋人的情诗,他的诗歌喜用短句,讲究节奏和韵律,音乐感极强。其中,《我疯了,我晕了》这首诗,据说是他第一次亲吻恋人后所写的情诗:“我疯了,我晕了……我的吻数不清了,我拥你入怀,用双臂紧抱,拥抱让我陶醉……让我晕眩,事情就这样了……啊,这烈火,多折磨!我来到你身旁眼神即刻把你捕获,我灵魂里的音乐失音走调,再也无法回到从前……” 爱情是诗歌永恒的主题,就连仓央嘉措这样的传奇人物也写过很多情诗:“第一最好是不想见/如此便可不至相恋/第二最好是不相识/如此便可不用相思”“寂寞春深心不平,昔时爱恋剩无声。伊人直是桃花树,一树桃花一刹情。”“如霜月白初三夜,誓约应如月色真。一颦一笑无双美,今生今世有情人。”虽都是简短的七绝,但道不尽的相思之苦,令人嗟叹。 读着这些温暖的情诗,即便窗外冷雨依旧,我的心田却仿若流过一道道温暖的春水,料峭的寒冰在缓慢融化,明媚的春天被渐次唤醒。   站在春风里,活成香椿树旧时的模样 关峰  站在春风里,咬一口嫩绿的香椿芽,那不仅仅是春风的味道,还能品尝到整个春天的味道。香椿芽悠远的清香,融入自己梦里就是唐诗宋词。那种清明的气韵,彷佛一位涉世未深的邻家女孩,是属于散发淡淡香味的故乡。好像只有到了春天的时节,才能让人想起挺拔的香椿树。想起了与香椿树相伴的大伯,我泪流满面了。 站在春风里的香椿树,活成了旧时的模样。香椿树烙在我的印象里很深,从记事起就能看到老家房前屋后栽着香椿树。上过私塾的大伯从小就教我背诵那首:“嫩芽味美郁椿香,不比桑椹逊几芳,可笑当年刘秀帝,却将臭树赐为王。”这首《 香椿 》诗据说是唐朝诗人写的,诗中说的就是香椿树上的椿芽。大伯只所以喜欢香椿树,大概与这首诗有关。大伯是个闲不住的人,他把宅子的一侧沟边包的有角有楞,在上边种上一些香椿树。大伯喜欢把香椿的苗移栽在宅院周围,连他家大桌子、条几和床都是用香椿树做的,犹如红木,常年散发着幽香。香椿树生长缓慢,成材也需几十年。所以木质坚实、细致耐湿、纹理清晰,天然的红褐色是做家具的上等材料,堪与红木媲美,又是名贵的建筑材料,被称为“中国的桃花心木”。多年前,大伯家就因为用一根香椿树做房梁,在左邻右舍面前风光了一次。 活成一棵香椿树的模样是大伯所追求的,在我的印象里,大伯体高、身瘦、性直,活脱脱就是一棵香椿树。大伯常教我学习清朝才子李渔《闲情偶寄》里的文字:“菜能芬人齿颊者,香椿头是也。”我们阜阳人也叫香椿头,其实就是椿芽。宋朝《图经木草》里早有记载:“椿木实,而叶青,可啖。”大伯一生淡泊名利,从不与人攀比荣华富贵,总是心平气和地过着平凡的日子。他小时候念过私塾,《论语》里有些名句至今记忆犹新。奶奶省吃俭用,把他送到县城里去读师范,与他一班的同学后来大都从政或成为老师,唯有大伯毕业后回到老家,去耕种他的“一亩三分地。”大伯会把掰下的一篮一篮椿芽送给左邻右舎,让大家尝尝鲜。大伯说椿芽有健胃行气、利湿解毒之功效,既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又能防止食物中毒和具有化湿气之疗效。 “浮名除宦籍,初服返田家。腊酒犹浮瓮,春风自放花。抱孙探雀舟,留客剪椿芽。无限村居乐,逢人敢自夸。”这是大伯教我的明代文人李濂《村居》一诗。让我小时候学会采摘椿芽来招待客人,那一幅田园景色让我至今难忘。大伯的一生定格在97岁,没有过度追求养生,就像一棵香椿树那样平平凡凡:一是心态好,就是长寿的一块法宝;二是人缘好。大伯一生总是心无私欲,胸怀坦荡,在为人处事上能够正确对待人、正确对待事。有一颗善良、宽恕、真诚之心;三是习惯好。大伯一生有着起居有常,行不妄失的好习惯;四是好劳动。大伯一生以田为伍,与土作伴,经常在田间奔波,虽然97岁高龄,精神还很饱满,赶集上店都是骑着自行车。 别再伤了香椿树了,让它继续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吧,站在春风里成为一幅油画,成为一首动人的歌。让那份故乡的味道、春天的味道和妈妈的味道更深入人心。 “山珍梗肥身无花,叶娇枝嫩多杈芽。长春不老汉王愿,食之竟月香齿颊。”这是大伯教我的康有为一首《咏香椿》诗,使我懂得了香椿别具一格的味道,让人唇齿生香。看到大伯门前的香椿树,我想起了一段段被遗忘的春天,我真想把一抹春色栽进岁月的记忆里。彷佛看到大伯站在春风里,活成一幅静止、高大、挺直的香椿树画面,留下那种幽远恒久的模样。   春日书香袭衣襟 吴圆圆  三月春光如期至,温婉景色倾满城。我以为,在春日里读书是最美妙的事情。“静坐将茶试,闲适把书翻”,浮生偷得半日闲,才算是不负春光不负书。 春日的小院被阳光洒满,一把藤椅靠在墙根,等我落座。我摩挲着新到手的书,随手翻开一页,见阳光透过树枝筛下光影斑斑,照在摊开的字里行间,左右都是思想的光芒在晃动。 那细细碎碎的春光,不由分说就带着我的思绪出逃,逃出小院。去到苏沧桑的《纸上》,看养蚕、造纸、跟着戏班去流浪;又去到池莉的《香烟灰》,隔着一个世纪的目光打量少年浮浮沉沉的一生;或去到汪曾祺的《受戒》,坐在岸边细数芦花…… 我闭上眼,书中的众生百态,万千事物,热闹非凡的景象亦或者是世事浮沉的苦楚,皆如滚滚春潮,层叠繁复入我脑海而来,我以我心与之神交,无尽共鸣。 余秋雨谈阅读曾说:“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区区五尺之躯,短短几十年光阴,居然能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这种奇迹的产生,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我深以为然,阅读会带我们在浩瀚的时光长河里自由穿梭,令人沉浸其中,不知时间为几何。 等书读到累时,思绪从文字漫游中渐渐回笼,我这才惊觉日头西斜,阳光不覆我身。等我站起,发现肩头竟落满了梨花。我心下高兴,携了一身阳光的温暖与花香的古典气息入了屋。 春日读书,是温暖带着花香的。春夜读书,是寂静带着思考的。 趁着夜色来袭,我拧开书桌上台灯一盏,映着昏黄光色,把书摊开。读书读到好处、妙处,自然是不忍放过。拿出平日里摘抄的笔记本,一笔一划将书中经典语句抄录下来,并在旁边注上自己的见解与感悟,如此才能将书上得来的知识,吸收内化成自己的一部分,于潜移默化中进行自我认知的整合。 “拿起笔来,大雾散开,花开成海。”说的就是这种读书意境下的思考与写作。我时常觉得一个人只有在读书思考时才是真正自由的。让思想去信马由缰,让灵魂去远足,自己虽足不出户,但却已与古今智者论辩,与万千山水相逢,这是何等喜悦。 林语堂说:“爱读书的人,灵魂会优雅起来。”一个人外在的样貌和命运的走向,都是无法掌控,身不由己的,唯有自己灵魂深处的东西,可以亲自一砖一瓦去搭建。读书,是滋养灵魂,润泽生命的过程,会在无形中拓宽灵魂的厚度,个人思想也会在一字一文中萃取浓缩,形成自我独有的内核与内容。而这些渗透到灵魂高地的认知是千金也买不来的。读书的人,身上常有着一股子凌然不可冒犯的锐气,又有着润物细无声的力量与温暖,与读书的人交流,你会觉得如沐春风,倍感舒适。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春天,岁岁年年如期至,我也于每个春日里,赏春风、读春景,手捧一卷书册,与盛大的春光同举杯共饮。春天,让衣襟上的书香与世间万物一起拔节生长,这无疑是人生最美妙之事。   三月包书皮 雷华阳 又到三月开学季,每年到了这个季节,我在帮孩子们整理书包时,总会不由怀念自己童年时那段永不再来的“包书皮”的旧时光。 我所说的那些旧时光,是三十年以前。我们那时的小学课本,非常简单,只有白纸黑字,偶尔会有一两幅黑白的插图,只有书壳有一幅彩色图案。我非常爱惜封面上精美的图画,生怕稍有不慎弄脏了新书。于是每次发新书,父亲都要亲自为我的新书包上一层书皮。他有时用比较耐磨而且光滑的牛皮纸把书皮包起来,没有牛皮纸就用报纸包书。 记得那年三月,老师发了新书,父亲给我包书皮,他从床垫下找出一本好像藏了很久的的画报,那画报在垫子下压得太久了,上面布着一层灰尘,用手拂去灰尘,那画报纸依然光洁如新。父亲告诉我那是他进城时捡回的过期挂历,他一直留着给我包书皮。只见父亲将长方形的画报对折后把书放进去,比比尺寸,又把上下两头折进去一点,用剪刀剪开一个三角形的口子,再沿着书的轮廓将四周多余的纸往里面折进去,把四周每个角都慢慢地用手抚得平平整整,他做得很仔细。 最让我难忘的是那书皮的四个角落都折出了一个漂亮的三角形,让书皮看起来既漂亮又有立体感。父亲把书包好,再在每一本新书上工工整整、一笔一画地写上我的名字,书棱上也写上我的名字。三十多年过去了,那书皮上的解放军的样子,以及书角立体的精致三角形,还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如今,各种精美的书皮随处可见,市面上很多方便快捷的塑料书壳。我却每年都要给孩子包书皮,女儿也问我为什么不去买现成的,我告诉她:“包书皮的过程很幸福,这是一种情怀。”后来我已经学会了父亲包在书角的立体三角形,我不仅给孩子们的新书包书皮,还会把自己买来的新书也包上书皮,包书皮成了我的一种习惯。每当站在书架前,望着一排排整齐的包过书皮的书,我的眼睛都会渐渐温柔起来。它们亲切走向我,带着醉人的书香。不管世界如何变化,时光如何流转,童年美好的记忆都不会褪色,我至今仍然钟情于包书皮,因为那小小的书皮,包上的不仅是一张简单的纸,而是一份心意,一份对知识的尊重。 我愿意继续为孩子们包书皮,也是想唤起他们对书的珍惜,把对知识的尊重传承下去,书是有生命的,给它们包书皮,即是穿上外衣。好书让人通古今,韵世事,好书更值得我们为它包上书皮。 我想,也许孩子现在还不能理解我这种包书皮的情怀,但将来她长大以后再回想起来,他们一定也会珍惜这段温暖的时光,一如今天的我一样。   童年的收藏 刘燕飞  我的童年,是在大别山里度过的,那里虽然闭塞,孩子们却有自己的玩法。 … Read more

七天作家协会园地:文汇园(3月12日)

  茉莉香 苏凤 茉莉花茶的记忆 在民间,在雾珠 在小贩早卖的吆喝声中 飘入我晨间的梦 临近祖先的神坛 那串浓郁的细花环 随了母亲清晨 插上的一柱香 今已年届那般年事 每日供奉一柱心香 朵朵洁白的小茉莉   念你相思成瘦 吕孟申   浅握时光,任季节在岁月里缠绕流年 弱水三千千帆过尽我痴痴守望 燃一世繁华,暖一场相逢 惊心动魄的思念终敲不开紧锁的心门 绽放只为梦飞翔 是谁在天涯凝望伫立成景 又是谁留下一缕芬芳,千回百转都缠绵 秋风起时我在风中寻你泪眼潸然 谁柔了雨后容颜,瘦成了一城烟雨 搁置阳光下的聚散,或欣喜或落寞 蓦然回首,心已苍茫,梦早已随尘远 拾一枚季节深处静谧的香 揽一轮深秋的净月照我无眠 念你相思成瘦 你携一抹阳光为我奏一曲高山流水 我倾尽美丽为你抚一曲春江花月意阑珊 秋风紧一地花凉,我独倚凭栏 一杯苦酒醉了谁的伤悲 一种相思苦了谁的真心熬煎 爱只一个字让人憔悴 任凭泪沾满了尘埃,打湿了思念 愁不能把酒三千饮忘了似水流年 恨不能悲歌寥然,一曲断了爱恋 一朝红尘梦半世醉红颜 此去经年,山高水阔世事变迁 只为回眸处看到你浅笑嫣然 时光静好细水长流,繁华落尽与君老 好想牵你的手感受你掌心的暖 真的好想与你携手看花并肩赏月 一起看朝霞起夕阳落 执一缕淡淡的清欢 与你一起慢慢变老微笑红尘直到永远   春 天 赋 贾志红 岁在壬寅,时属阳春,观此春景之美,美耀八方新妆带红。是以感悟盈胸,一年之际在于春。更赞祖国之春,华夏昌盛繁荣。 … Read more

马桂珍的中秋节

红山玉 马桂珍搂过四娃,说,娘给你剪指甲。你不知道你的指甲挠疼了我吗?四娃努努嘴,在马桂珍的手上舔了几下。 嗯,好孩子,就你能读懂我。马桂珍给了四娃一个飞吻。 给兔四娃剪指甲不是件容易事。虽然四娃其实已经算是很配合的了。马桂珍手上每用下力气,她就闭眼一次,她生怕剪到了兔四娃的小血管。剪着剪着,马桂珍竟然一头倒在床上眯着了。兔四娃赶紧飞奔到自己的窝里吃草去了。 大女儿月季拎着箱包回到家的时候,看见母亲睡得正香,兔四娃在轻轻地舔着母亲的鼻尖。母亲发出阵阵鼾声,一阵紧一阵松,月季心说得去带她看呼吸科医生了。凭自己多年护士的经验,母亲似乎是患上了至少中等程度的睡眠暂停呼吸证。她想帮母亲翻个身,叫她侧身睡,那样呼吸会轻松一些。不想却惊动了母亲。 马桂珍一睁开眼睛,眼前站了个人,吓了她一跳。马桂珍腾地坐起来,忘了怀里还卧着的兔四娃,兔四娃被她的身子坐起来的惯性抛了出去,直接摔飞在地上。四娃嗷的一声吼,蹿出了卧室。 马桂珍揉了揉眼睛,看见眼前站着的竟然是大女儿月季。她脸上露出甜甜的笑容,可是旋即就叹了口气。说,你不说今年中秋节不回来了吗?瞧瞧你们姊妹三个,要么好几年不回来,要么突然跑回家来。你这样怕是吓着四娃了。四娃它认生。 “妈,它不就是一只兔子吗?怎么就成了您的四娃了?”月季很奇怪母亲给兔子起了这么个人性化的名字。 “它整天陪我,它不是四娃,你是四娃啊?哎,算了。不跟你们争,只回来一个也好。我去揉面,今天过节咱吃饺子。” “妈,还揉啥面啊?咱去饭店吧。”月季扫了一眼厨房,说。 马桂珍抬起头看着大女儿,像是不认识她一样。缓了半天,她说:“去饭店我倒是省事了,可是在饭店吃能吃出家的味道吗?” 月季感觉到自己的脸有些热,而且越来越发烫。可是再让她自己切肉,擀皮,一个一个包饺子,那可是件难事。月季记得好像上一次和母亲一起包饺子还是一年前的事了。 月季正回想从前的功夫,马桂珍已经把白面倒进了盆子里。 “你洗菜吧,一会儿我来切。”马桂珍低头揉着面,对着正冥想的女儿说。月季朝冰箱走去。脚下差点被一个东西绊倒,她低头一看,兔四娃从自己的脚旁边飞跑过去,直奔马桂珍而去。兔四娃远远地回头看了看月季,咬着马桂珍的裤腿咀嚼起来。 “那是月季,我大闺女,对,你没见过她。她不常回来。老三把你送给我的。过几天你就熟悉她了,好不好?”马桂珍像是安慰着兔四娃。兔四娃扭过头,看着月季,仍是一言不发。 “妈。我明天就得走。我就住这一晚上。这次我是顺便回来看看你,我们院长的女儿结婚,嫁给了咱镇的人家,我明天得去随礼。”月季赶紧接上马桂珍的话茬儿说。 马桂珍停下揉面的手,想去加一件衣服,她觉得自己有点越来越冷。她抬头看见阳光正直直地照射进屋子,窗台上的君子兰花苞刚好裂开。那盆绣球花也开得一团和气。马桂珍想如果自己也是一朵花,肯定感觉会更幸福。 月季从冰箱里拿出一棵白菜,在水龙头底下洗起来。兔四娃跑到马桂珍的脚下,头却朝着月季的背影。 兔四娃头朝前伸着,两条前腿屈膝,两条后腿紧绷,往前跑也不是,往后退似乎也觉得不对,一副焦灼无措的模样。 月季一下子想起了自己还带了一盒月饼,她放下洗了一半的白菜,回过身向客厅走去,眼睛整好看见僵在厨房地中央的兔四娃。 月季说,小样儿,你还怕我?我有那么可怕吗?这个家我曾经待了二十多年,你才来几天呢?我比你资格老多了。我不就是第一次看见你吗?你躲啥? 兔四娃像是听懂了月季的话一样,一个箭步返身朝自己的窝跑去。加了件衣服的马桂珍在兔四娃的碗里刚刚放了一块圆型的兔子吃的糖,还嘀咕了一句:中秋节了,你的月饼来了。 月季一拍自己的脑门,说,妈我临出门忙,我咋忘了拿给你买的月饼呢?马桂珍一笑说:“你回来看我,有没有月饼又怕啥呢?别像你三妹,只给我个兔四娃就好。” 月季尴尬地一笑,她感觉到自己的脸正像母亲窗前那盆盛开的月季一样,只是远没那么灿烂。      

马桂珍的一天又一天

红山玉 和前天上午一样,六十五岁的马桂珍盘腿坐在地板上,看着眼前的小兔子吃油菜。她想用手去摸小兔子的毛发,可是伸出去的左手哆哆嗦嗦,颤颤巍巍半天,愣是摸到了兔耳朵上,小兔子一个闪身,来了个九十度转,又开始咯吱咯吱地吃起来。 马桂珍只好用右手握住左胳膊,两只手臂一起合力向前,才摸到小兔子的后背上,小兔子专注地啃着油菜叶子,不反抗了。 “我说四娃啊,你不能光吃叶子,那菜梗才有营养呢。里面有啥来着,对,三丫头说里面有钙。”马桂珍跟兔子一句一句地聊着家常。 “你不能像三丫头一样,她就只吃叶子,你看看她现在长啥样了?是不是像一棵豆芽菜了?豆芽菜多少天没回家看我了?你数没数着日子?不是说放假就回来吗,这三天假期快结束了,也没见着三个鬼丫头的身影。”马桂珍抬起右腿来,用一只手撑着地板,费了半天劲儿总算站了起来。她先敲打几下发麻的两条腿,然后才迈步向窗边走去,窗户边上的墙上挂着日历,她想数数到底有多少天丫头们没回家了。 你们几个住的远吗?老大月季离我五百公里,老二荷花离我一百七十公里,老小菊花离我最近七十公里。老大一家三口回来了两次,老二一家三口回来了一次,老小嘴里答应过回家三次,老头儿没了四年零三十九天……马桂珍一边叨咕着,一边用手点着挂历上自己做了记号的这些个日期。唉,还是四娃好,四娃虽说不会说话,可是它天天能陪着我啊。 马桂珍走到厨房倒了杯热水,端着杯子进了卧室,卧室墙上正对着床头的方向挂着家里九口人的大合影,那还是四年前老伴活着的时候拍摄的全家福呢。马桂珍把茶杯放到床头柜上,刚想躺倒床上眯一会儿, 又禁不住抬头看了看那合影,她于是站在了枕头上,一伸手取下了相框,放到了床头柜的后面。 她这才躺倒,刚闭上眼睛。那毛茸茸的小嘴又来啃咬自己的头发了,嗯,四娃,就你最好,又来和我说话。你把油菜的菜帮子都吃了吗?四娃黑兔不理会马桂珍的质问,只是一如既往地用那三瓣嘴啃着马桂珍花白的头发,身上光滑如瀑的黑色毛蹭着马桂珍的脸,马桂珍伸出手来抚摸着它的脊背。黑兔啃了一会儿,又蹦到马桂珍的肚腹上,用爪子洗了洗自己的脸,然后蹲坐在马桂珍那干瘪的肚皮上。 四娃,你不嫌弃我的一把老骨头咯着你的肚子?你个二斤半的小东西,咋这么会黏糊人呢?马桂珍说着,又伸出手去,摸了摸四娃的耳朵,四娃这次没有跑,还顺从的配合着把耳朵紧紧贴在自己的后背上。 窗外阳光透过那棵刚刚发了绿芽的槐树叶子照射进来,在纱帘上留下烁烁闪动的斑点。马桂珍躺在床上,四娃黑兔卧在自己身上。一人一兔,屋子里很静,很静,静得只有阳光抚摸着她俩的脸。 一阵喜鹊的叫声打破了屋里的沉寂,四娃黑兔一个闪身逃离了马桂珍的肚皮,又跳下床,朝客厅里跑去,那里有它自己的笼子。刚刚有些眯着了的马桂珍却一个翻身,直接坐了起来。喜鹊登门,必定有喜啊。她揉揉自己的老花眼,靠着床头想着是不是三个丫头中的哪一个要回来了呢? 马桂珍喝了一口早已经温吞了的水,刚喝了第二口,门口响起了敲门声,和一个小伙子的吆喝声:“顺丰快递,请您签收!” 马桂珍走出卧室,四娃黑兔从自己的窝里跑出来,跟着主人跑向门口。它知道箱子里装的又是自己爱吃的那些干草,它已经懂得了一喊“顺丰”,就是它的美食来了。 马桂珍叹了口气,哎,给我个不会说话的小兔子,定期快递兔子口粮,这样你们就安心了吗?她打开箱子,拿了点新鲜的干草,然后走进卧室。她看着空空的床头上方,想了想,又把全家福挂了起来。挂完,她回身问正吃草的黑兔:四娃,我这是第几次摘下又挂上,你还记得不? 黑兔四娃没有理会她,正绅士般地吞咽着带来春天气息的干草。    

今夕是何年 —多伦多壬寅元宵节有感

许多不同颜色的食物 描述已自动生成

孙瑞祥Jack Sun 虎年元宵佳节到来,我们在多伦多照例吃汤圆。出生刚刚一百多天的小外孙牛牛,第一次感受到汤圆的甜蜜味道,馋的直流口水。 多伦多冷冻的汤圆品种很多,馅料丰富,只是不知道哪里有现场打制的。在家乡天津过年时,为了买到现场打制的名牌元宵,节前都要去排队一两个小时才能买到。加拿大的人工费很高,汤圆毕竟是华人小众食品,现场打制成本高不合算。 今年是我们在多伦多度过的第三个春节,这个春节不同以往,意义特别,非常充实。北京冬奥会在大年初四隆重开幕;我家添丁进口喜得外孙;还有就是承蒙邀请,我连续在大众网·海报新闻发表了几篇春节报道和随笔,国内外十数家媒体转发,累计阅读量接近百万。 春节前夕,山东大众网的朋友联系我,微信留言如下: 孙老师,我们有个策划想和您商量一下,就是特邀您为海报新闻的特约记者,开设一个专题,主题就是“我的海外中国年”。您可以写在国外过春节的所见所闻所感,可以是文字、照片、视频。比如自己家是怎么过春节的,春节期间您周围的邻居或街区都有什么活动、摆设等等,我们单独给您开设一个专题,不知道您有没有兴趣。 此事正合吾意,这恰恰是我的兴趣所在,我们一拍即合。此刻,联想起我年轻时在天津日报做特约记者的情景。那时天津日报有一个“外埠新闻”版,我连续几年只身一人到全国各地采风,发表了不少旅行通讯。我的祖籍是山东,能在家乡的重要媒体开栏目写文章是我的荣幸。 迄今我已在大众网发表了七篇作品,还有不少图片和视频。文章题目分别是:抱着外孙忆“年味儿”、多伦多大年初一访超市、过大年·看冬奥·侃冰球、海外超市里的中国年味、晒晒我家“年夜饭”、加拿大人的冬奥“情结”、当情人节撞上元宵节。此外,还有一篇是海报新闻记者对我的访谈报道:山东老乡制作的“虎头鸡”获国外美食大赛一等奖。 常有人说,居住在北美是“好山好水好寂寞”,但对我而言却是“好山好水好精彩”。因为我在这里结交了不少华人朋友,还荣任了当地媒体的首席记者、顾问,他们都对我和我家热情友好关爱有加。您看,春节前有朋友送来了鲍鱼、干贝、发菜、巧克力;还有朋友送来了自制的腊肉腊肠,外加从国内带来的白酒;还有西人朋友给我家小外孙寄来衣服和热情洋溢的祝词;刚刚定居多伦多的亲侄女一家,除夕当天送来了稻香村糕点,还有给外孙牛牛的“压岁钱”…… 我在多伦多断断续续生活了十二年,国内朋友常问我对这里的饮食是否习惯。我的回答是,这里的餐饮食材和国内基本别无二致。以我家乡天津的特色产品为例,这里的华人超市有天津甜面酱、冬菜、独流老醋、祥德斋糕点等等,天津的煎饼果子、豆腐脑、锅巴菜、狗不理包子也都随时可以吃到。如果到唐人街转一圈,你想不到的国货不知能看到多少。多伦多是加拿大最大城市,也是华人主要聚集地之一,这里的中国元素随处可见。 望着摆满一大桌丰盛的年夜饭,看着塞满冰箱冰柜里琳琅满目的食物,我心生感慨。倒退四十年前的春节场景,立即浮现在眼前,那是一个物质生活极为匮乏的年代。我在那篇“抱着外孙忆‘年味儿’”一文中写道:“那时一年才能吃到一回虎头鸡,因为只有到春节才能凭副食本买到几只冷冻鸡,家里养了几只下蛋鸡是舍不得吃的。”事实确实如此。 整整四十年前的今天,1982年春节前夕,天津日报刊登一则公告:天津市凭本、凭票定量供应市民的主、副食品有二十种。近年来每到春节,朋友圈就会有人转发这个公告截图,纪念那个不该忘却的过往。我把原文一字一句抄录如下:   鱼:每人一斤 鸡蛋:每户三斤(包括一月份一斤) 鸡:每户一只(二斤以上的) 牛肉:回民每人三斤 粉丝:每人二两 块豆腐:每人二十八块 大葱:每户二斤 白糖:每户三斤,单身一斤 卷烟:每户二十五盒(居民凭1982年第1号副券供恒大烟十二盒、单身供四盒;居民凭1982年第2号副券供大港或战斗烟五盒、单身供二盒;居民凭1982年第3号副券供前门烟五盒、甲级烟三盒,单身供前门烟二盒、甲级烟一盒) 优质酒:每户一瓶,单身一瓶 食油:每人一斤,其中花生油四两、香油一两、菜籽油半斤 麻酱:每人一两 站米:在定量内每人调剂供应六斤 富强粉:每人调剂供应三斤 黄豆:每人调剂供应一斤 蚕豆:每人调剂供应一斤 江米:每人调剂供应一斤 杂豆:每人调剂供应半斤 花生:每人六两 葵花子:每人半斤 由此,想起儿时春节我家里的一段“分炸糕”的轶事。“耳朵眼炸糕”是天津的小吃三绝之一,那天家里有一个炸糕,妈妈出门前嘱咐和哥哥分着吃。长我五岁的三哥一掰两半一大一小,问我要哪块,我自然指指稍大的一块了。这时三哥在大块上咬下一口,然后再问我要哪块。傻乎乎的我比较了一下,要了那块还算大的,心满意足吃了起来……现在回想,那是一段含泪的笑话。 立此存照吧。现在的年轻人是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的,甚至还可能猜疑这种生活是否真实存在过。今年春节,我在朋友圈看到国内太多人晒出自家丰盛的年夜饭。其实,现在的年夜饭只是一种仪式而已,仅就菜品而言,我们现在每天的伙食比起过年毫不逊色,对许多家庭来说,我们天天都在过年。 孙瑞祥Jack Sun:教授、博士,原任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经济消息报天津记者站站长、天津日报特约记者。定居加拿大多伦多,担任华人头条多伦多通讯社首席记者、多伦多华裔媒体工作者协会(TCMPA)荣誉顾问。  

当情人节撞上元宵节

雕塑前的人 低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

孙瑞祥Jack Sun 今年,西方的情人节与中国虎年元宵节紧紧连在了一起,象征爱情的巧克力与祝福圆满的热汤圆握手相拥。这两天,不少人的购物车里都是鲜花、汤圆和巧克力的三件套组合,毫不违和。香在手,蜜在嘴,暖在胃,甜在心。 这是一年里那个空气中都飘着粉红泡泡的时刻,虽然疫情未了,但爱情永恒。今年多伦多的情人节同样上演着激情篇章,早在若干天前热门打卡地就开始造势,各种情人节活动预告目不暇接。 双双对对坐在明亮的“森林”里,品尝各式各样甜蜜可口的热巧克力,这是“甜蜜热巧克力节”的浪漫场景。走进最闪亮的灯光秀,既可以开车穿越,也可以和爱人在灯光下漫步,沿途还可以看到闪闪发光的雕塑、雪雕、活动表演。风靡全球的沉浸式梵高艺术展正在进行,巨大的投影营造出温馨气氛,是相爱之人共度美好时光的梦幻之地。在这最浪漫的夜晚,到瑞普利水族馆的鲨鱼隧道内享受私密晚宴,是多伦多无可替代的海底邀约。如果你对历史艺术文化感兴趣,可以聚会在ROM(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从恐龙到木乃伊,感受时间长河留下的神秘印记。情侣约会的标配当然少不了看电影,近期有好几部浪漫的爱情电影上映,还有华语片呢。 最富有冒险挑战刺激的情人节行动,莫过于在“离天空最近的地方”说一声“我爱你”。牵手站在多伦多的CN Tower(加拿大国家电视塔)上,那个世界第五高的自立式建筑物553.33米的地方,眼前所见便是多伦多最迷人的冬季景色。如果胆子足够大,情侣们可以在塔外空间走上一圈,只身悬挂户外五百多米高空喊出“我爱你”,那应该是很有震撼力的吧。请记住,这场轰轰烈烈的情人节桥段需要每人付费195元加币。 (网络图片) 多伦多浓烈的情人节氛围我是亲身感受过的。疫情前的那个情人节,我特意到多伦多街头采风,温馨甜蜜浪漫气息扑面而来。在大型超市Costco里,各色鲜花、巧克力摆满货架,男女老少不分年龄,都在那里精心挑选自己的所爱。在大型购物广场Yorkdale里,来自法国的殿堂级马卡龙甜品专卖店,以梦幻般的装饰令人心仪。买上一盒精美巧克力,再点缀上几块色彩炫酷的马卡龙,那是超级有感觉的。 多伦多的古酿酒厂区是情人节的金字招牌。这里曾经是大英帝国最大的酿酒厂区,现在是加拿大国家遗产保护区,也是北美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维多利亚时期的工业建筑群。如今这里云集了各种享誉国际的画廊、精品店和充满创意的餐厅、剧院、咖啡店、艺术家工作室等。现场制作的巧克力,口味可以个性化定制,自然受到情侣们的青睐。在古酿酒厂区的出口处,矗立着一个巨大的街头红心造型,很多情侣走到这里都会驻足观看并拍照留念。 西方有2.14情人节,中国有七夕情人节。无论东西方在文化习俗上有何差异,有一点是共通的,都是在宣示人世间的美好以及对美好的期盼。 (摄影:孙瑞祥) 孙瑞祥Jack Sun:教授、博士,原任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经济消息报天津记者站站长、天津日报特约记者。定居加拿大多伦多,担任华人头条多伦多通讯社首席记者、多伦多华裔媒体工作者协会(TCMPA)荣誉顾问。  

七天作家协会园地 文汇园(2月11日)

腊月花开诗意来 谢尚园 在腊月,人们似乎比春天更加期待花开,梅花、山茶花、水仙花……无论室内室外的花,都能为人们绽放希望。人在寒冬时节,见到鲜花盛开,心情格外愉悦,诗意自然就来了。 腊月花,首当其冲的自然是梅花,自古以来备受文人墨客青睐。去年疫情,生活较为压抑,我不断地为自己加油打气,先后写了两首咏梅诗歌,以壮心怀。《梅花,让世界更美》:看着梅花/我落下了泪/她那么娇柔/却坚韧无畏/在严寒里/怡然绽放/以一朵花的姿态/点亮了萧索的冬天。这是小区道路两旁的梅花,每天路过看到她们,我的内心就萌生怜惜之情。还有一首是写小区塘河两岸的梅花,《临水照花》:河堤上的梅花孤独地绽放/严冬酷暑的侵袭/她未曾悲伤/虬枝铁干中/流动着红色的血液/不屈不挠的秉性/才有了这寒潮中的馨香/她看到自己在冰河水里/豪迈的绽放/珠蕾点点/染红了春光/她懂得/坚强就是自己的品格/最美的风景/就是在残冬里/活出了春天的模样。塘河两岸的梅花,从冬天一直开到来年春天,印着清凌凌的河水,是一种绝美。 腊月里,小区的山茶花也开得漂亮,我在晨跑之后,总会静下心来听她的心声。去年冬天,我在公司经历了一件事情,但是又不想让别人知道我的心思,于是借助山茶花抒发了情感。《冬日的山茶花》:不能开在春天/没什么可落寞的/独自绽放在冬天/也不必张惶/安守着自己独特的节奏/安享一朵花的宿命/诚挚地/我聆听一朵山茶花的缄默/静静地/我听到了自己的心声/那么独特而/与众不同。写完这首诗,我的内心豁然开朗。我不知道,是花愉悦了我,还是我愉悦了花;又或许,相看两相悦,唯有我与她? 室外的花容易催生人的意志,而室内的花也能令人感怀时光。腊月,在室内盛开的君子兰,我也为她写了诗,《君子兰》:义无反顾地扑向尘世/每一片花瓣都高傲风雅/我轻轻俯身/尽享这醉人的芬芳/感受她生命中/最盛大最庄严的时刻/那时/一个声音在寒冷的绽放中/化成一抹暖暖的笑/飘啊飘/飘落在我心间的沸点上/像一面镜子/恰好与我当时的波浪吻合。 在腊月,室内的花,自然还少不了水仙。《水仙花》:皎洁如玉/像姹紫嫣红羞涩地卸妆而去/只留下迷人的洁白/仿佛凌波仙子踏雪而来/在这个白色的冬天/我深信/能够比水仙花更洁白的/不是雪,而是美好的心灵和童真/我只有脱下成长的壳/才有资格看它的盛开和烂漫。我们在春节放假期间,刚好可以欣赏水仙花。 目睹一朵花开,何其幸也。目睹众花开,幸之甚也。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诗意也不同。生活有花相伴,有诗可写,寒冬也变得温情。   冰人腊八忆童年  张洲 但凡六零以上的人都有过打腊八人的童年,那时候单纯的节日就是童年的快乐节。 然而关于腊八节的由来大家都是知道的,那是佛教释迦摩尼的成功日。至于细节也不必多说,中国人的德与道就是千万年不变的信条。 如今我实在是记不住具体的时间了。或啥时候不再打腊八人已经忘却不记得了。但那种童心的场面依然烙印在我心里。 记得那年腊七黄昏,我与伙伴一起去村西北的水库边打腊八人。 印象中那残雪依然躺在村庄的阴暗处,但与村庄窑洞和茅屋比起来,这洁白的雪花倒成了乡村的一道风景线。虽然雪上有鸟足、狗梅与落叶,但必定锁不住我的童心。因为是腊七黄昏,我们的目的就是打腊八冰人儿,对平素那司空见惯的风景也不在意。在这里也就不必刻意描写。毕竟无关紧要的辅助材料不易太多。 冬季的黄昏一般是寂寞的,但腊七的黄昏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水库上是白雪覆盖的区域,一个长方形水库面上早已被寒冬封闭的严严实实。早已冻结的河面上呈现出乳色的硬壳,仔细看来如一只庞大的龟背。再加上那一层未消化的雪,看起来很像一只大冰床上那展开的棉花被。 在午后四五点的时候河边已经聚集了好多打腊八人的孩子和青青。大家伙早已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斧头和钢锥。在预先画好的图案线条上噼里啪啦的凿了起来。方的圆的不规则的人体形态在这群初学的艺术家们手里落下定局。大家你看我我看你,直到破冰见水,按线条凿下去。那么就功告垂成。但也有的一次不行。于是再找一个冰厚的地方去开凿。直到胜利在握方可罢休。 我只记得我打得很大,至于尺寸我是说不出来的,那时候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尺子,用来干嘛的。但我只记得费了很大力气才将腊八人拖在归村的小路边。这时棉鞋和裤头早已冻成铁块。走起路来,相互碰撞的咔啦咔啦作响。但这也是很高兴的。夕阳西下,个个带着美丽的杰作回家。 至于为什么要打腊八人儿?为什么是把腊八冰人放在大门外而且要浇上红粥汤的?我搞不清楚,祖辈们也说不上具体的原因来。总之这是祖上留下来的风俗。 后来查阅一下方知是求国泰民安的。 在远古时候,人间一片洪荒,各种妖怪横行暴虐,残害百姓,民不聊生,民怨四起,人们开始不敬天神。上天大怒,决定在腊月初八这一天,派天兵天将下凡屠杀人命。 天将到了人间,看见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顿生怜悯之心,为了可以瞒过天神,让百姓躲过灾难,于是让每家每户,在院子中间,用冰块做成人样,浇上红汤水,像人被砍了头一样。天兵天将用智慧拯救了天下百姓。后来百姓把冰人立在粪堆上,祈求国泰民安。 当然这种传说是不足为信的,但求国泰民安的风尚与思想追求是应该传承的。 我不知道费了多大力气,摸黑才将腊八冰人拉回到自家门外的粪堆上,而以后浇红汤的事自然是母亲的任务了。 二日清晨,我便还在睡梦中,母亲就把我们叫醒,一股淡香的红粥味道最先进入心脾。我依然惦记着那腊八冰人。急忙出去看看,粪堆上的冰人已经穿上红衣静静地立在那里。这才安心地返回屋内享受母亲那甜甜的腊八粥。 过了腊八就是年,如今很少有人打腊八人了,但中国的传统节日依然有着以道守德,展望未来的现实教育意义。   春节,是我在异乡的念想  肖欣雨  春节。作为一个中国娃娃,这个节日是刻在心上的。它是我每年的期盼,也是每年寒假作业的题目。收压岁钱,吃好吃的,必买的旺旺大礼包,爆笑的春晚小品,当然了,还有12点全家一起掐着表的炮仗声。春节,早已经不只只是一个词语,而是一种挥之不去的味道。 从一个孩童到成年,不管这期间我对这个世界报以怎样的眼光,春节对我而言总是从始至终的幸福。可能是该庆幸,在离家求学前,我度过了18个欢笑的春节。这些足以变成我后来在异乡思念的素材。 记得当时,临近春节,红色的灯笼和中国结也早已被挂满了路灯。有的树上也被缠上了金色的小灯。一到晚上,伴着超市里传来的庆新年的歌声,温暖就这样漫遍了全身。 办年货可以说是除去压岁钱最让我激动的一项活动。似乎临近春节,总有数不清的东西可以装进购物车里。小时候,最痛快的就是坐在车里,被大人推到各个区域,一伸手就把自己心爱的东西装进车里。当然去一次总是不够的,我们家至少要去三次。物品都被包装成了大红色,各处角落里也贴上了吉祥话,少不了的还有刺激人的促销活动。 到了春节当天,我们会从银行送的以及自己买的春联里,选出一副最出彩的。一大早的就要赶忙去贴春联。我是爸爸的小助手,先搬好凳子,再拿上胶带和剪刀。老妈是评审员,在老爸贴之前,她站的远远的给我们指挥。先往左,再往右一点点。最后一家人齐心协力的完成了工作。记得妈妈规定门口的福字要正着贴,因为送福气的神仙看到福到了就不来了。福字正正的,福气才会源源不断的送进来。 接下来就是妈妈的表演时间了。去熙熙攘攘的菜市场买齐了今日所需的菜品,带着一句句新年语回家。和面,包饺子。妈妈平时最喜欢吃饺子,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包,吃不完就成了我爸的晚餐。也亏了平时的练习,饺子也越做也好吃。妈妈在做饭,爸爸就拿着手机回复成群的祝福短信。忙活了一天,我们饿的春晚前就已经吃完了年夜饭,所以经常春晚开始的时候,桌子上就只有一盘饺子。不得不说,前几年的春晚实在精彩。还记得沙溢演的《荆轲刺秦王》,我们一起笑的满地打滚,还一起模仿他上场时的走路方式。 等着春晚到了戏曲演唱环节,我们就会带着鞭炮出门。爸爸把买的雷王摆成一排,等着12点一个个点燃。我从小就怕这个炮,震天响。雷王的名子也确实取的精辟。据说鞭炮的声音越响,天上的神仙也更能听到我们传递的祝福。大家都捂着耳朵放飞着祝福。而我就算躲在车里却有的时候还是会被吓一跳。 最后,全家人去寺庙里上香后,开着灯潜入了梦想。 今年,是我在国外度过的第四个春节。街上的树光秃秃的,显得更为寒冷了。不知道还要多久,我才能过一个真真实实的年。抛去过去的乏累,和家人一起期盼新的一年到来。不过,今年不同往时的只有微信的一句新年快乐,我和妈妈要一起视频包饺子。许久不吃,还有些想念。 若你能回家过年,那放下手机多陪陪家人说说话,让家里多些温馨。一个人,就打个电话吧,相信喜庆的气息会传递至你的身侧。无论在哪儿,年味儿和福气都会如期而至。一起过春节吧,新年快乐。   母亲备年货  莫光书  当年,母亲备年货的时间很早,应该是从夏天就开始了。或者说 这个年刚过完,母亲又在为下一个年准备年货了。 一年四季之中,夏天的雨水最丰沛。每遇暴雨天,那满山遍野的洪水就“哗啦啦”地直往壕沟、水凼、池塘里面奔跑,然后一齐汇集于低洼的水田和小溪。鱼儿们或许渴望“鲤鱼跳龙门”,它们皆争先恐后地往有洪水流动的缺口、水沟处冲刺。我们小娃儿则抓住机会,提起撮筲笆笼,前往守株待鱼。 母亲把我们捉回去的水中野味进行了分类处理,筷子尖大小的,煮给牙齿不好的婆婆吃;参参、红盘、黄腊丁之类,用油酥了,供父亲下酒;黄鳝、鱼鳅、虾米、螃蟹和二指宽左右的鱼儿就是我们的美食了;二两以上的鱼舍不得吃,母亲把它破腹洗净(留鳞甲),洒上少许食盐,做成风吹鱼,晒干之后匍在坛子里——这算是母亲准备的第一份年货,并且此年货还蕴含着“年年有余”之意。 第二份年货是蔬菜。首先是把没有虫眼的青菜、羊角菜的叶子摘下来,挂在树桠上晒至七八成干时收回来,码上食盐,用谷草、丝瓜布和青篾条压进土坛做成腌菜,供年夜饭时做烧白用。其次是用菜刀把红萝卜切成四芽,用篾条穿好,挂于通风向阳处吹干即可。它成了春节炖腊肉猪蹄的必需品。 第三份年货是糯米。每年栽秧子的时候,我们都要在水田一隅栽少量糯米秧子。收割的糯米,平时是绝对吃不上的,母亲把它当宝贝一样全部留着春节包汤元。那么,为啥不多栽一些糯米呢?因为糯米产量低,不涨饭。由于糯米太少,每年只吃一次,所以每年都吃得心欠欠的。除了汤元之外,偶尔还做一次糍粑。但的确是“偶尔”,我在家乡过了十多个春节,也就吃了那么两三次糍耙。 第四份年货是炒货。尽管自留地面积有限,我们每年仍然要在自留地里种一些向日葵、落花生之类。收成时,母亲总是把最结实、最饱满的挑选出来晒了又晒,然后用麻布口袋装起,藏在柜子最底层。不是防老鼠,而是防止我们小娃儿偷吃。除了向日葵、落花生之外,母亲还晒了红苕干、南瓜籽、黄豆、豌豆和胡豆等等。年前炒好,大年三十那天清晨,母亲天不亮就把我们的衣篼裤包装得满满实实的。没有钱买糖果的我们,仍然吃得津津有味、喜不自禁。 第五份年货是腊豆渣。黄豆过滤之后,豆浆做了豆腐,还要剩下豆渣。母亲不会让豆渣浪费,她先将花椒、辣椒粉等与豆渣掺合之后,再用荷叶或纱布把豆渣包成圆坨或方块状,像熏腊肉一样把它熏干。春节时弄上一盘,其香味与腊肉相差无几。 第六份年货是腊肉。那是一年中最伤脑筋的年货。为了那份年货,我们每年都要喂养三两只猪仔,其中准备喂一条肥猪杀了过年,但很难实现愿望。不知为什么,那年月瘟病厉害,不论鸡鸭,还是猪仔,养着养着就瘟了。大人们为此而郁闷、伤心。我们小娃儿却暗暗高兴:“又有瘟猪儿骨头啃了”。母亲心里有计划,她不让我们“乱啃”,她把瘟猪儿肉分成若干块,用花椒食盐先腌后熏,然后悬于房梁,每月只能吃一块,让我们月月都有盼头。剩下的,全部留着过年。 那时的生活再艰苦,年夜饭总是要吃的。年夜饭虽然不丰盛,但那是母亲精心准备的,是母亲劳动的结晶。尽管现在物质极大丰富,天天都像过年,但母亲备年货的身影却一直在我心空萦绕而不愿离去。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