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言论

/ 七天言论
反对粮食浪费是全球必修课

反对粮食浪费是全球必修课

七天特约评论员 贾罗 近日,倡导节约消费、反对粮食浪费成为中国大陆的热门话题。比如很多地方推行起了“N-1”模式(点的菜数比就餐人数少一道),一些以“假吃催吐”等方式赚眼球的“网络吃播”也受到抵制。有声音还呼吁就制止餐饮浪费加快立法。 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近期接连发出“世界濒临至少50年来最严重粮食危机”“2020年将有6.9亿人处于饥饿状态”等警告。人们担心,中国是否出现粮食安全问题。2019年10月中国官方发布的《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称,近年稻谷和小麦产需有余,完全能够自给,进出口主要是品种调剂。近日中国官方再次表示,连续5年粮食生产稳定在1.3万亿吨以上,今年夏粮产量也创下历史新高,比去年增长0.9%。 崇尚节俭、反对浪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无论是《墨子》的“俭节则昌,淫佚则亡”,还是《朱子家训》的“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都体现中国人反对奢靡、敬惜物力的传统价值观。然而,随着中国社会整体富裕程度提升,消费主义大行其道,请客吃饭“越丰盛越有面子”的恶俗流行,过度消费、铺张浪费现象日益严重。几年前中国倡导“光盘行动”,浪费现象有所收敛,但热潮过后难免再度松弛,“紧一紧”很有必要,在当前特定环境下也显得必须。 数据显示,中国每年在粮食储存、运输、加工环节造成的损失浪费高达数百亿斤,每年浪费在餐桌上的粮食超过1000亿斤。但另一边,农村“空心化”、耕地面积减少令人担忧。中国既是粮食出口国,也是粮食进口大国,但疫情暴发后国际物流运输供应链受阻以及一些国家贸易保护政策,警示中国必须未雨绸缪,绷紧粮食安全之弦;另一方面,蝗灾、自然灾害频发,也让全球很多国家粮食区减产,全球饥民数量随之攀升。 事实上,粮食浪费是一个全球性问题。环顾全球,非洲等发展中国家一直处于粮食危机之中。疫情叠加自然灾害,进一步加重了这些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比如,受疫情冲击收入水平降低甚至丧失收入来源,一些人的购买能力削弱,饥饿风险也骤然增加。而一些发达国家由于生产技术先进、抵御天灾能力强等原因,粮食生产供应素来充足。也正因如此,它们的粮食浪费也相当严重。全球每年浪费的粮食达到13亿吨,北美和欧洲浪费尤甚。美国被认为是世界上食物浪费最严重的国家,其中超过一半的浪费发生在家庭中。另一方面,每年约有900万人死于饥饿。这一数字超过了死于艾滋病、疟疾、结核病人数的总和。 近年,全球极端气候事件和极端天气频发,这是粮食生产的首要威胁。2020年从澳大利亚大火到北极温度创新高,从亚洲多地暴雨洪灾到美国多地高温破记录,都进一步预示着全球粮食生产未来存在着不确定性。人类历史表明,粮食危机是骚乱冲突、难民危机、人道灾难的重要祸首之一。无论是从本国粮食安全出发,还是从全球人道援助考虑,任何国家都应约束浪费行为。 2016年法国通过了《食物浪费法案》,由此成为全球首个专门制定法律来禁止食物浪费的国家。意大利、日本等国近年也就反对浪费粮食开展立法工作。2020年天灾叠加疫情造成的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希望能唤醒更多国家把反对浪费当成一门必修课。 ...
USMCA: Trump's new NAFTA deal, explained in 600 words - Vox

华盛顿“帮”了北京忙

七天特约评论员 贾罗 近日,华盛顿宣布将林郑月娥等11名中国内地及香港官员列入“制裁黑名单”——冻结他们在美财产,禁止与美国做生意。不过,面对美国这招的“必杀技”,被制裁官员的表态似令外界有点意外。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公室主任骆惠宁更是调侃说,自己在美国没有财产,但可以给特朗普寄去100美元,供其冻结之用。 华盛顿选择冻结官员财产作为制裁手段,这是有历史渊源的。冷战结束后,美国利益遍及全球每个角落。华盛顿不仅对中东石油、海外美企、驻外使领馆、海外公民等核心利益很“上心”,也很乐于“长臂管辖”他人的“家务事”。相对发动战争、经济封锁、政治孤立,冻结别国官员财产是这位“世界警察”更为常用的“执法手段”。 华盛顿青睐这招,也是因为作为当前世界最发达的国家——有着发达的金融业、先进的科技教育、开放的环境和完善的投资市场,自然成为全球投资家、企业家、社会精英、甚至官员和普罗百姓向往的“福地”,很多人在美国存款、投资、置业、留学也非常正常,美国过去对此招屡试不爽。 华盛顿非常善于抓这个“小辫子”,通过冻结政治人物财产,既达到迫使对方就范、屈服的目的,还能向对方社会丢下一颗“政治腐败”的震撼弹,挑起民众对该国政府官员或富豪的矛盾。可谓一箭双雕。无论是当年的萨达姆还是后来的卡扎菲,都曾受过这一“特殊待遇”。 近年,海外舆论中充斥着中国“高官、富豪财产转移美国”“高官子女留学美国”等传闻。美国这次拿11位香港和大陆官员“开刀”,或许也有“醉翁之意”的味道。 华盛顿高举的大棒,换来的却是对方的不屑一顾。林郑月娥说,她在美国没有资产,也不向往美国,发不发签证无所谓。这并非逞口舌之快,回应的背后,恐怕是“身正不怕影子斜”的自信底气。 毋庸否认,多年前,中国官场的确有一些“裸官”,他们将妻儿老小安排在海外,将资产、产业转至美国。中共十八大后,雷厉风行且常态化的反腐肃贪行动,对中国官场起到了激浊扬清的震慑作用。中共通过不断完善权力监督机制,进一步收窄了腐败分子的腾挪空间。洁身自好者,从来毋需担心那些子虚乌有的抹黑和威胁。 不怕被美国点名、不怕被美国制裁,映照出中国官员的新形象,击破了海外舆论中最喜传播的一些谣言,从这个角度说,华盛顿倒是帮了北京的一个大忙。 ...
/ 七天言论
让人看不下去的“双标”

让人看不下去的“双标”

七天特约评论员 贾罗 进入7月,香港暴发新一波疫情,目前新增确诊人数已连续十余天“破百”,累计确诊病例逾3000例。出于对公众健康和安全负责的目的,港首林郑月娥近日依照相关法律宣布,将9月5日举行的第七届立法会选举推迟一年举行。然而,这种安排被欧美一些政界人士和媒体指为对香港高度自治、选举自由的破坏。 自疫情暴发后,很多国家从选民健康安全考量,普遍认为应暂停公共活动,避免发生聚集性病例。加拿大5月的一项调查就显示,72%受访者认为疫情期间应推迟选举活动。近日加拿大疫情趋缓,但民调显示,51%的受访者认为在疫情结束或疫苗问世之前应避免选举,认同疫情下选举的只有20%。国际社会也以公民健康和安全为上,推迟选举正成为一种共识。 全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至少有68个国家和地区因疫情推迟了选举活动。比如,英国3月宣布将原定5月举行的英格兰地方选举延期一年;加拿大新不伦瑞克省原定5月举行的市政选举推迟一年,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原定4月选举的几场地方补选也已延期。 香港推迟立法会选举,是政治让位于公众安全、符合国际通行做法。 其一,延迟选举符合香港民意。在香港某民间抗疫团体发起网上联署几天后,超过100万港民支持立法会选举延期。这代表香港的民意。此外,医疗资源亮起红灯的香港,请求北京派出“内地核酸检测支援队”“内地方舱医院支援队”紧急驰援。这是香港全力打赢疫情阻击战的“爬坡”时刻。 香港面积小、人口密度大,立法会选举是规模较大的政治活动,注册选民多达400多万。如期举行选举就意味着集会、宣传造势,容易打乱现有疫情防控,甚至让疫情滑向失控局面,将更多人置于病毒威胁之下。这是对民众生命健康的不负责。此外,二季度香港GDP同比下滑9%,失业率也升至15年来新高。若不能尽快有效遏制住病毒,将进一步重创香港的民生经济。延迟选举符合香港经济利益,也是将民众健康和安全置于了优先位置。 其二,延迟选举是对选举公平和民主的守护。由于疫情导致的边境限制及交通不畅等原因,目前有数十万居住在内地或身在海外的注册选民无法返港投票。患有基础病的老年人群,更容易受到病毒攻击。目前已有几十万香港老人表示出于安全原因放弃投票。此外,一些处于隔离观察期的人群,也可能无法按时参与选举。如果如期举行选举,就是在剥夺以上选民的选举权。延迟选举,才是对全体选民最大的尊重,也是对选举公平和民主的守护。 一些政治人物对本国推迟选举不置一词,却对香港推迟立法会选举指指点点,指摘香港延期选举是破坏民主自由,难免给人“双重标准”感觉。他们究竟是真心关注香港公平选举,还是别有他意?外界不得而知。就连美国自己的媒体也看不下去了,《国会山报》网站刊文感慨:白宫对香港的谴责令人震惊。 ...
中美关系滑向冷战边缘不符合世界期盼

中美关系滑向冷战边缘不符合世界期盼

七天特约评论员 贾罗 继美国关闭中国驻休斯敦总领馆后,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又在尼克松图书馆发表了“反华演讲”。针对美国的步步紧逼,北京不得不做出反制。中美关系将滑向何方?世界忧心。 自特朗普上台后,中美关系便波澜不断。随着新冠疫情暴发,华盛顿进一步升级了对华压制强度,也延展了两国对抗领域。从宣传“病毒起源中国”到将中国媒体驻美机构列为“外国使团”,从首次否定中国南海主权到抨击中国新疆人权政策,从取消香港特殊待遇到拟邀台湾参加环太军演,从四处游说盟友抵制华为到叫停中美人文交流的富布莱特计划......原本这对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如今却成为了危机四伏的双边关系。舆论担心历史会否重演? 二战后,以美苏为代表的东西方两大阵营“意识形态挂帅”,军事上搞军备竞赛,经贸上基本隔绝,文化上相互抵制抹黑。美国历史学家施莱辛格认为,冷战是“现代历史上的荒谬插曲”,是漫长的、代价高昂的、黑暗阴郁的、危险的事件,是“人类最接近于集体自杀的一次经历”。 首先,刚刚摆脱西方殖民统治的一些国家(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迫于无奈,不得不在美苏两大阵营间选边站,外交和政治丧失独立性,被迫走上了对抗道路。其次,美苏对抗阻止了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也人为埋下了地缘冲突隐患。比如,造成了德国和朝鲜的分裂。最后,局面战争不断,核对抗升级,古巴导弹危机险些成为毁灭世界的一场危机。 不过,今天的中国不是苏联,昔日的世界也与今天有别。其一,冷战期间,无论是西方还是苏联,都无法跳出意识形态的窠臼,奉行的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二元世界观,今天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普遍接受“和而不同”的理念。其二,无论是美苏之间还是北约华沙两大阵营之间,由于缺乏“经贸”等压舱石,所以双方对抗起来,基本没太多顾虑。其三,相较苏联处处与美国分庭抗礼,今天的中国从未声称要挑战美国,更未主张在世界舞台称王称霸。 历史会否重演,目前没有答案,但是“世道”已变,这是毫无疑问的。 1979年中美建交,不仅是在为两国民众谋福祉,也是全人类历史上的大事件。一方面,以和为贵的中美关系让国际安全秩序有了稳定基石。中美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握手言和的两国可就地区热点问题和全球性问题进行充分协调,同时在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领域开展全面合作。比如,两国曾在打击恐怖主义、防止埃博拉病毒扩散、防止核扩散等方面开展了合作。这既是全球大国合作的典范,也是全球安全的稳定器。 另一方面,世界经济受益于持续良性的中美关系。随着中美关系破冰,西方国家也跟随华盛顿与北京冰释前嫌。中国为自身创造了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同时,也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广阔的经济发展机遇。2001年在华盛顿支持下北京加入WTO,各国迎来了大踏步赴华投资的契机,与中国的经贸关系也迈上新台阶。截至目前,外资在华设立企业累计超过100万家,对华投资已总计超过2万亿美元,几十年来很多国家从中国经济发展的盛宴中分得蛋糕。自2009年至2018年,中国对全球GDP增量的贡献率高达34%。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及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中,中国都发挥了关键的稳定器角色。 特朗普政府正在抛弃美国多年来的“对华接触战略”,通过贸易战、科技战、舆论战、外交战等将中美关系推向全面对抗的境地,这可能意味着两国几十年来为全球创造的“发展红利”“安全红利”大打折扣。华盛顿频繁祭出遏制战略之际,又在号召西方世界联合抗华。这样的中美关系不符合世界期待,甚至与全球各国的利益诉求背道而驰,应者寥寥,不知特朗普政府是否该有所顿悟? ...
/ 七天言论
多国疫情坏消息频传,华侨华人如何自处?

多国疫情坏消息频传,华侨华人如何自处?

七天特约评论员 贾罗 新冠疫情在全球仍未有降温之势,截至7月22日,全球确诊人数已突破1500万。美国、巴西确诊人数合计超过600万,印度确诊病例突破百万,南非疫情失控。更多华侨华人及留学生群体正受到疫情影响,面临的压力和煎熬也持续升级。 疫情蔓延到海外初期,华侨华人的危机感主要来自防疫物资不足和担心病毒感染。随着全球疫情曲线持续上升,更多国家或城市进入“重灾区”名单,华侨华人又面临着新的压力。 其一,经济和经营压力。由于病毒攻城拔寨,各国经济普遍承压,很多行业业务萎缩,不少企业裁员自救,一些华侨华人不幸丢了饭碗,但再就业并不容易。尽管近年华商业务不断拓展,已呈现科技化、资本密集型等趋势,但整体来看大部分从事的依旧是资产规模小、竞争力弱、技术程度低的行业。疫情连续冲击下,很多从事中餐、住宿、零售、服装、贸易等行业的华商生意一落千丈。 其二,心理和精神压力。由于失业停课、远离家人、长期宅家、担心感染等原因,不少侨胞、留学生产生了焦虑、抑郁、悲观等心理情绪。伴随海外疫情加速蔓延以及受灾程度加剧,排华和煽动种族歧视之风也愈演愈烈。误解、疏远、辱骂、殴打等言语和肢体暴力频现报端,进一步增加了华侨华人的心理恐惧压力。近期,加拿大一份调查报告显示,43%的华人表示疫情期间受到歧视。 在疫苗研发出来前,疫情还会持续蔓延。煎熬和冲击将常态化,华侨华人须变被动为主动,在危机中寻找机遇,提升自己与疫情(以及次生危害)博弈的心理能力和生存能力。 首先,要注重心理疏导,及时给精神解压。这主要有两种途径。其一,自救。华侨华人可通过适当的、科学的运动等方式探索适合自己的心理调节方式,增强自身抗压能力。其二,他救。华人华侨要积极参与华人社区活动,通过增进与社区沟通交流,为自己找到倾诉空间,缓解紧绷的心理情绪。此外,疫情在海外暴发后,中国高校及一些医疗机构推出了许多针对华侨华人的心理咨询、心理安抚、心理辅导、危机干预等措施,华侨华人也可借助这种“云问诊”解压释负。 其次,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目前,海外疫情国的峰值大多尚未到来,病毒还将与所在国民众共存下去。华侨华人要避免陷入心理疲惫,时刻须对疫情保持高度警惕,做好充分自我保护。此外,华侨华人也要转变思路,以更好地适应疫情常态化。对华商而言,他们可通过线下转线上、拓展新业务等转型方式对冲疫情影响。疫情虽打乱了生活工作节奏,但华侨华人可利用“慢下来”的时间,重新发现自我、认识自我,通过充电学习提升自我,为疫情烟消云散后再出发做好充分准备。此外,华人社团也要积极行动,为陷入生活困难的华侨华人再就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最后,要抱团对种族歧视说“不”。病毒伤害的是人的身体,种族歧视侵害的是人的心灵。面对一些国家的种族歧视浪潮,逃避退缩、隐忍不发绝非良策,甚至会助长言语暴力煽动者的气焰。表达不满是最有力的阻击方式,团结一致是最好的反击武器。华侨华人要通过线上社交媒体以及线下各种社会活动共同发声,抗议各种污名化言论,推动住在国其他族裔关心、理解、更积极地回应诉求。 ...
/ 七天言论
中国外贸半年报何以“超预期”?

中国外贸半年报何以“超预期”?

七天特约评论员 贾罗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全球贸易再遭刺骨寒意。世界贸易组织(WTO)预计,2020年全球货物贸易将下降13%至32%,联合国贸发会议预计全球贸易将下降20%。然而,中国外贸半年考却逆势上扬,好于外界预期。 整体来看,中国进出口同比增速都在向正常值回摆,比如前6个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4.24万亿元(人民币,下同),虽同比依旧下降3.2%,但降幅则较前5个月收窄1.7个百分点,较第一季度收窄了3.3个百分点;出口势头持续回暖,目前已有三个月保持正增长;6月份进出口增速实现2020年首次双双“由负转正”。中国外贸半年考有惊无险,且能斩获意外惊喜,主要以下三个原因。 其一,中国外贸凭借灵活性一定程度对冲了疫情冲击。防疫物资、“宅经济”产品出口填补了其他产品出口的萎缩。受疫情拖累,全球产业链一度大面积停滞,全球市场需求锐减,中国进出口双向承压。中国很快抓住了新的机遇,通过向海外出口防疫物资、“宅经济”产品,在出口上交出亮眼成绩。数据显示,2020年前半年中国口罩等纺织品出口增加了32.4%,医药材及药品、医疗仪器及医疗器械分别增加了23.6%和46.4%,“宅经济”的重点代表笔记本、手机出口分别增加了9.1%和0.2%。 另外,中国调整传统外贸格局稀释了进出口压力。多年来,欧盟、美国分别是中国第一、第二大贸易伙伴。伴随逆全球化思潮涌动以及美国不断挑起贸易战,全球原有贸易秩序受到冲击,中国在外贸上开始谋布新局,走多元化路线,希望与更多国家建立广泛深度贸易往来。比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近年成为了中国外贸主阵地之一——连续贡献了进出口总额的三成。疫情蔓延全球后,亚洲国家整体防控较好,中国又加快推进区域经济内循环,与东盟等邻居持续做大经贸蛋糕。半年考显示,东盟已超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此消彼长间,中国稀释了部分贸易压力,外贸韧性也进一步增强。 其二,中国官方发力,外贸企业给力。疫情暴发后,中国政府出台了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增加外贸信贷投放、加快出口退税、鼓励转战线上、支持跨境电商、增开中欧班列、与更多国家开辟“快捷通道”等一系措施,一定程度缓解了外贸企业资金、订单等方面的压力。跨境电商依靠非接触式交货等优势成为疫情下中国外贸的一支“致胜奇兵”。半年报显示,中国海关跨境电商监管平台进出口增长26.2%,其中出口增长28.7%,进口增长24.4%。 中国政府近年引导鼓励中国外贸企业加大创新、提质升级的效果初显。一方面,中国外贸正从“大进大出”向“优进优出”转变。前半年,中国一般贸易进出口8.55万亿元,占外贸总值60.1%,同比增加0.4%。相较加工贸易,一般贸易产业链更长、附加值更高,更能代表中国外贸行业自主发展能力。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已成为中国“稳外贸”的坚固屏障。半年考显示,民企进出口6.42万亿,增长4.9%,占中国外贸总值45.1%。2019年、2018年这一比例分别为42.7%、39.6%。外贸结构持续优化和竞争力提升,既为中国拓展了进出口市场,也为自身赢得了更多回旋余地。 其三,各国陆续重启,为中国外贸带来新订单。经过一段时间的“封国”“封城”策略后,各国经济压力山大,5月底以来,宣布“解封”的国家名单越来越长,各国产业链、供应链也迎来不同程度的重启,对中国外贸形成了有力支撑。 6月中国进出口数据由负转正,便与各国陆续重启密不可分。 半年考好于预期,彰显了中国外贸的强大韧性。不过也必须认识到,当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全球贸易秩序还在调整,美中贸易摩擦尚未彻底熄火,中国外贸还面临着一些不确定性。中国要做的是,一方面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做好充分的危机应对准备;一方面继续通过扩大对外开放、释放政策举措红利等方式,不断为“稳外贸”创造更有利的环境。 ...
/ 七天言论, 加国新闻
加拿大获国际人才青睐,与美国“助攻”不无关系

加拿大获国际人才青睐,与美国“助攻”不无关系

七天特约评论员 贾罗 近年,加拿大正受到越来越多高科技人才的青睐。2018年一份全球吸引人才国家排行榜显示,加拿大位居第六,是前十名中唯一的非欧洲国家。科技从业者社交网络Blind近期对1000多名持有美国H-1B签证者的调查显示,他们中有39%愿意来加拿大工作。 加拿大受到国际人才追捧,既与加拿大本身是个多元包容的移民国家有关,也与联邦政府近年的努力密不可分。联邦政府一边推出"百万新移民"计划,希望三年内吸引一百万移民,一边又强化“抢夺国际人才”力度,出台了专门针对国际科技人才的“全球人才计划”“快速通道计划”。“快速通道”可让科技人才最快几周拿到签证。加拿大还对科技人才拿绿卡开了绿灯,比如专业技术人才在美国需要一二十年才能获绿卡,但他们在加拿大一年或更短时间便能获得永久居留权。 当然,大量国际科技人才来到加拿大,也跟美国的“助攻”大有关系。自特朗普上台后,美国政府持续收紧移民政策。首先,美国加大了对非法移民的打击力度,比如特朗普酝酿要在美墨边境筑高墙、废除“童年抵美者暂缓遣返”计划(DACA)等。其次,美国收紧了H-1B签证、绿卡申请。本届美国政府一直认为高科技人才抢走了本地人就业机会,所以连续对外籍人才赴美工作、居留设置障碍。近期,白宫又宣布暂停签发H-1B和绿卡直至2020年底,且有可能到时继续延长。最后,对华科技战加速华人人才流失。特朗普政府以“国家安全”为口号,一边对中国留学生赴美留学专业设限,一边加强了对在美华人学者、科学家的审查力度,一些人甚至被解雇或逮捕。 尽管美国商界、科技界一致认为,收紧移民政策将导致经济增长减缓,就业机会减少,但白宫坚定认为这一政策符合“美国优先”。近日,白宫官员表示,暂停发放“绿卡”和签证将为美国“创造”50多万个工作岗位。 当特朗普政府将外籍科技人才视为“偷走工作岗位者”或“安全威胁者”时,加拿大则继续对各国人才倒履相迎。近期,特鲁多公开表示,无论美国发生什么,加拿大将继续保持开放态度,并对来加的人们表示欢迎和兴奋。由于地理位置和历史渊源,加拿大与美国在语言、生活方式、社会风貌等方面并无太大差异。当美国收紧移民大门时,这些高科技人才很容易选择转战加拿大。面对科技人才不断流向加拿大,越来越多美国科技企业选择在加拿大设立公司或办事处,以满足专业科技人才的需求。 不过,也要看到“美国助攻”具有不确定性。其一,特朗普政府收紧移民政策,是要兑现竞选承诺,为的是能继续留在白宫。大选进入倒计时,他在移民政策上表现得更加强硬。一旦进入第二任期,不排除特朗普会转变对高科技人才的态度,放宽对他们赴美工作的限制。其二,如果特朗普谋求连任失败,民主党政府的移民政策极大可能会出现较大扭转。 独步全球的科技、广阔的科研平台、充足的科研经费、鼓励创新的环境等优势,一直是美国吸引国际人才的金字招牌。倘使未来美国画风突变,其送给加拿大的“助攻”也将逐渐消失。因此,要保持对全球科技人才的吸引力,加拿大还须调整思维、修炼内功。一方面,要不断优化自身科技产业的软硬环境,持续增强自身招揽全球人才的魅力;一方面,加拿大还应与更多国家建立更广泛、更深度的经贸、科技合作关系,以此吸引更多国际人才。 ...
香港市民的人权需要《港区国安法》保护

香港市民的人权需要《港区国安法》保护

锺民杰 香港回归祖国23周年前夕,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下称《港区国安法》),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刊宪公布后实时生效。生于斯、长于斯的市民莫不额手称庆,因为大家都视新法为一柄儆恶惩奸的利剑,能够斩断那些鼓动极端分子摧毁香港的黑手,终结那场以捍衞民主自由为名、破坏社会制度为实的动乱,让香港重见天日!大众毋须再像过去一年般苟活于黑色暴力的威胁之下,其性命、财产和权利都得到更大的保障。 然而,就在不少香港市民欣喜若狂、涌到全港18区街头高唱国歌庆贺之际,一些西方国家和组织却彷彿活在“平行时空”一样,大声疾呼《港区国安法》令“香港人的基本自由受到侵蚀”,不是“表示愤怒”,就是“感到遗憾”。美国国务卿蓬佩奥甚至如丧考妣般表示,该法通过之日对香港来说“是悲伤的一天”,并威胁对内地和香港采取制裁措施。 一众爱好和平、渴求繁荣稳定的香港市民听到这些言论之后,立刻“心里心里有个谜”,想问一问那些西方国家和组织,到底是想保护哪门子的自由?是香港市民免于恐惧的自由,还是为犯罪分子肆意烧杀的“自由”? 过去一年,由于没有《港区国安法》的震慑,一些人在外国和境外势力的推波助澜下,用尽所有超越人性底线的恐怖手段去实现一己之“政治理念”,使出各种毫无道德可言的卑鄙招数去消灭他人的异议声音。一些无辜的平民百姓更因此而被夺去了性命——与警察滥权的美国不一样,他们都是被那些争取“自由”的犯罪分子杀害的!为甚么向来讲求“自由”西方国家和组织,连眼尾也不扫一下这些既可怜又宝贵的生命,反而与一众犯罪分子站得如此之近? 假如西方国家和组织想赢取香港人的心、扩大在当地的影响力而反对《港区国安法》,那算得上是倒行逆施了,因为订立该法已成民之所愿、心之所向。国家安全漏洞没有堵塞的惨痛后果历历在目,香港市民每每回想起来仍心有余悸。 就在2019年11月11日,香港发生了一宗骇人听闻的火烧活人事件。当日,暴徒发起了“黎明行动”,在各区大肆破坏交通设施,让各区陷入瘫痪状态,企图藉此强制所有市民“罢工、罢课及罢市”,从而逼迫政府按照他们的意思行事,推翻现行体制并实现香港独立。一名见义勇为的57岁李姓男子因阻止暴徒破坏马鞍山港铁站设施而遭到围殴,在且战且退间逃到一条行人天桥上,突然被一名蒙面暴徒淋泼易燃液体并点燃,全身起火严重烧伤,至今仍未痊愈。 两日后,亦即2019年11月13日,一名70岁、任职食物环境衞生署清洁工人的罗长清惨死于暴徒的飞砖之下。当日,暴徒发起“晨曦行动”,又再重施故技,在多区堵塞道路和破坏交通设施。大约中午时分,一些热心市民在北区大会堂对开的龙运街清理路上砖头,希望恢复行车秩序,却遭到一批黑衣暴徒阻止和攻击,双方发生激烈冲突。碰巧罗长清正路经于冲突现场,在未与人发生争执的情况下被暴徒以砖头掷死。 如果有人以为这两宗惨绝人寰的案件是绝无仅有的特例,那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自去年6月“反修例”暴力浪潮爆发以来,“私了”事件早已是无日无之:有清理路上杂物的男子被暴徒用硬物袭击头部应声倒下;有路人遭暴徒围殴不支倒地后遭扯去衣物露出私处,有大学女保安阻止暴徒涂鸦而被当面喷漆以致眼角膜受损……往往路旁的血迹未干,街头上便又有无辜市民浴血。 是因为这些市民做错了事而遭到天谴吗?非也!他们在如此危险的情况下,仍尽一分力去尝试令社会回复正常,勇气可嘉。他们连基本生存权也保不住,问题根源在于香港是中国国家安全的缺口。只要漏洞一日不除,犯罪分子便能够轻而易举地绕过法律的约束,并藉着乞求外国和境外势力撑腰而有恃无恐,以他们所谓的“自由”和“人权”凌驾于其他人的权利之上,将香港转化成暴力之都。 《港区国安法》正是保障所有香港市民正当权益不受侵害的利器。现在,犯罪分子无法超然于法律之外,要对自己的所作为负上一份沉重的责任,便不会如此嚣张跋扈、丧尽天良。乱极思治,本身安分守己的香港市民会怎样选择,不言而喻。 偏偏一些西方国家和组织不将《港区国安法》污蔑成一柄劈向平民的大刀,就不肯善罢甘休。在6月30日,以英国为首的27 个国家发表了一份联合声明,声称中国“强行”立法“明显影响人权”,呼吁中国撤回法例。难道相关国家真的觉得在街头上烧杀的暴徒才配享有“人权”,视普通香港市民如草芥?有趣的是,这些道岸貌然批评中国推出《港区国安法》的国家之中,不少早就制订了一系列严密的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国家安全。 在制订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方面,英国可算是西方世界的鼻祖了。约在670年前,当时的英格兰议会便已经颁布《1351年叛逆法令》,将叛国罪从其他较轻的叛逆罪中独立出来,为普通法系界定了叛国罪的概念。此法令至今仍然具有效力,乃英国目前生效的法令中最古老的其中一道。此后,“日不落帝国”在不断对外侵略扩张的过程中,又先后制订了一系列有关国家安全的法令,包括《1795年叛逆法令》、《1797年煽惑叛变法令》及《1848年叛国罪重罪法令》等,以安定帝国内部。 千万不要以为,只要人们没有参与任何叛国行径,便能够完全置身事外。原来,英国的法例中设有“隐匿叛国”罪,重罚知情不报者。任何人知道或有合理理由相信另一人犯了叛国罪,但没有于合理时间内向当局报告,亦属违法,最高可判终身监禁。 不难想象,英国必然会将那些与“叛逆罪 ”和“煽动罪”相关的法例引进至其治下的各个殖民地之中,回归前的香港也不例外。在英国进行殖民统治期间,将这些罪行写入《刑事罪行条例》之中。与此同时,英国还设置专门机构执行反间谍及安全工作。根据化名华人特工“罗亚”撰写、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政治部回忆录——港英政府最神秘的部门》描述,这个专门机构的正式名称为“特别分部”,表面上归入皇家香港警察刑事部,实际上隶属英国军情五处“远东科”。在1980年代,职员竟然多达1,200名。年纪稍大的香港市民,或多或少都会记得这个可以在无定罪及审讯程序下把涉案者驱逐出境的机构。讽刺的是,当时根本没有西方国家和组织挺身而出,为香港市民的人权发声。 踏入20世纪,英国继续推出新的条文,不遗余力地将有关危害国家安全的罪行写入不同的法案之中,涵盖反恐怖主义、商业、国家机密内容、内部情报机构等范畴。而在21世纪,反恐怖主义则是英国国家安全法例面世的主要形态,旨在禁绝人们“为达到政治、宗教或意识形态目的”而威胁使用或使用暴力。特别值得一提的莫过于去年才通过的《反恐和边境安全法案》。该法扩大了针对部分恐怖主义罪行的域外司法管辖权,又不准英国公民前往或停留在国外“指定区域”,就连口头宣称自己是违禁组织的成员或支持者也是被禁止的。至此,英国已编织出一张近乎滴水不漏的国家安全法网。 英国不是孤例,其他以普通法系为法律基础的国家,亦同样设有多条维护国家安全的法例,尤以美国为最。在美国的《宪法》第三条第三款中,就已经可以找到当地最早关于叛国罪的规定。而根据美国《刑法》第2381条,凡是效忠美国的人对美国宣战,或是依附于美国的敌人,并在美国或其他地方帮助美国的敌人,即触犯了叛国罪,将被处以死刑,或将被监禁不少于5年及处以不少于1万美元的罚款,并且将被禁止在政府中担任任何职务。至于颠覆政府很自然也是被禁止的,《美国法典》第18章第2385条订明,任何人用武力推翻美国联邦政府或州政府,最高可被判20年监禁。哪怕只是倡议鼓动,牢狱之灾也是免不了的。 既然西方国家可以防患于未然,制订如此多的法例来维护国家安全,那么中国政府现在为救万民于水火,在危急关头制订《港区国安法》,粉碎犯罪分子用武力威吓香港市民、推翻现行体制的企图,就更加是天经地义之事。为什么世界没权干涉西方国家如何保护主权和领土完整,但中国一祭出利国利民的定海神针,就要受到西方国家和组织的无理指责? 早在大约2500年前,中国人已经懂得待人如己。《论语·卫灵公》记载了一个故事,当中一名叫​子贡的学生向孔子请教,是否可以一言概括出终身奉行的道理,孔子回答说:“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简言之,就是要推己及人,将心比心。香港乃至全中国的人民都清楚明白,西方国家不希望自己受外部势力损害。我们亦相信绝大部分西方国家的人民与我们无异,皆有一颗仁心,不会想看到香港人的家园遭受无情的破坏。 我谨在此恳请西方国家和组织不要再越俎代庖,代替香港市民发声。这条新法并不针对其他国家,只不过是要求大家不要伤害香港以及整个中国。坦白说,香港市民以往正正就是没有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所说的“充分法律保护”,今天才万分需要《港区国安法》。 ...
取消对香港的特殊待遇,华盛顿就赢了吗?

取消对香港的特殊待遇,华盛顿就赢了吗?

七天特约评论员 贾罗 随着香港国安法立法工作进入最后阶段,华盛顿打出制裁牌。美国时间6月29日,美国务卿蓬佩奥宣布,停止向香港出口防卫产品,并将对出口香港的军民两用科技产品实施新的贸易限制,与出口至中国大陆的相关产品同等对待。几乎同时,美国商务部长罗斯宣布,停止给予香港不同于中国其他地区的、包括出口许可证豁免等在内的经贸特殊待遇,意味着华盛顿取消了对香港的特殊相关待遇。 国家安全是一个国家稳定发展的前提,关乎国家核心利益和国民根本利益,出台国安法是国际通用惯例。美国建国后,出台了《煽动叛乱法》《间谍法》《1947年国家安全法》《外国情报监视法案》《外国使团法》等一系列安全法。“9·11”恐袭事件后,美国又颁布了《爱国者法案》《国土安全法》《保护美国法》。为限制外国企业对美投资,近年华盛顿接连推出了《外国投资与国家安全法》《外国投资风险审查现代化法案》。美国也由此成为世界上国安法最多的国家之一。 这其中的个别法律或条款打着国家安全的旗号,其实侵犯了公民人权,甚至行的是贸易保护和监视全球之实。纵然面临国内和国际社会指摘,但华盛顿在国家安全立法上从未打算踩刹车。 由于香港法律此前存在漏洞,给了一些暴乱分子可乘之机。2019年修例风波中的一系列暴力乱港事件,严重冲击了香港社会稳定和营商环境,不仅零售、旅游、酒店等行业如同遭遇“十级地震”,民众生命财产安全也同样遭遇严重威胁。香港作为中国领土一部分,中央政府有责任维护其安全稳定。北京出台香港国安法,就是要补上法律漏洞。 面对香港国安法,华盛顿给其贴上压制自由等标签,竭力阻挠。事实上,相较美国权力膨胀的国安法体系,香港国安法在立法上拿捏有度、分寸有术,旨在对暴力分子精准打击。香港政务司长近日表示,香港99.99%的人不会受到国安法影响,只有恐怖分子及暴力分子才是被惩治对象。怡和集团、太古集团、汇丰银行、渣打银行等欧美企业也公开为国安法背书。香港近日一份民调显示,67.8%受访者认同香港有责任维护国家安全,59.6%受访者认同国安法立法禁止四种罪行,55.7%受访者认为国安法不会影响香港言论和集会结社自由。5月底,300万港民签名力撑香港国安法,也充分反映了大多数港人的立场和态度。 对自己出台国安法理直气壮,对中国出台香港国安法却挥舞制裁大棒。这是典型的美式双重标准。近日,美国《国家利益》刊文称,美国对盟友、竞争者、对手、国际机构采取越来越强制性的态度,让其全球形象进一步衰落。这次华盛顿在香港问题上打出“双标牌”,违反了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让其国际形象再度减分。 自打响对华贸易战后,特朗普很快打出了香港牌,其目的是希望借香港问题施压中国。2020年是美国大选年,华盛顿却在新冠疫情大考上得了差评,特朗普政府需要转移国内矛盾,香港问题再被端上白宫案桌。 目前来看,对于香港问题美国一直踩油门,但华盛顿在香港问题上用力越猛,对其造成的内伤也越重。如今,华盛顿宣布取消对香港特殊相关待遇,这对美国来说就是一记“七伤拳”。首先,华盛顿在香港问题上不停手必然会招致北京对等报复。《香港自治法案》近日在参议院闯关成功后,中国外交部便决定要对在涉港问题上表现恶劣的美方人员实施签证限制。华盛顿步步施压,北京不得不回击,中美关系波折不断,对中美都没好处。 其次,特朗普政府将制裁板子打到香港身上,最终也会疼在美国企业身上。2009至2018年美国累计对港顺差2970亿美元,位列美国全球贸易伙伴首位,对港贸易也为美国创造了数十万就业岗位。2018年香港已是美国第三大酒类出口市场、第四大牛肉出口市场、第七大农产品出口市场。相反,香港对美出口只占出口总额很小比例。此外,香港还有约1300多家美国企业、280多个地区总部、440多个地区办公室,数目为全球各国或地区中最多。取消对港特殊相关待遇,香港的确会受损,但华盛顿承受的代价显然不可低估。 取消对香港特殊待遇,其实也取消了香港对美的“特殊待遇”。这也难怪美国香港商会会长早泰娜近期发表声明称,如果华盛顿宣布取消对香港特殊待遇,对在香港的美国人来说是悲伤的一天。 ...
/ 七天言论, 北斗导航
北斗系统“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北斗系统“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七天特约评论员 贾罗 近日,北斗三号“收官之星”顺利升空,意味中国北斗系统补上了服务全球的最后一块拼图。 北斗系统,是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简称。20世纪80年代,中国制定“三步走”战略投身北斗系统研发。2000年,中国建成了北斗一号系统,主要向国内提供服务;2012年,北斗二号系统亮相,服务对象拓展到亚太地区。按照规划,中国希望2020年全面建成北斗三号系统,向全世界提供服务。 经过几十年的埋头研发,中国在关键技术实现了从“受制于人”到“自主可控”的逆袭,北斗系统也实现了从“追赶者”到“并跑者”的转变。它不仅在交通运输、农林渔业、水文监测、气象测报、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公共安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也正被应用于自动驾驶、智慧物流、电子商务、移动智能终端制造等领域。 中国疫情暴发期间,北斗系统在交通运输、物流快递、无人机作业等领域为各地精准抗疫、服务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短报文通信”则是北斗家族一项特色服务,当灾难导致手机通信基站被破坏以及电力系统瘫痪、有线无线通信中断后,该服务能打通生命救助的通道。2015年尼泊尔大地震导致通信电力中断后,“短报文通信”及时向外界传递了救援位置与救援信息。近年,北斗系统已被国际社会认定为与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欧盟伽利略定位系统(Galileo)并驾齐驱的四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之一。 伴随近年北斗三号系统渐次完备,它具备了提供服务全球的能力。目前,世界已有一半国家在使用北斗系统,但这些国家基本集中在亚洲、非洲、中东等国。比如,巴基斯坦的港口管理,缅甸的河运监管,老挝的精细农业、病虫灾害监管,文莱的智慧旅游等,都采用的是北斗系统。可见,尽管近年北斗从国内走向了国外,但与美国GPS相比,北斗系统在全球覆盖率还存在差距。 伴随“收官之星”升空,北斗三号系统正式成型。虽然起步较欧美国家晚,但北斗系统大量运用了新技术,可提供更多特色服务,比如星基增强服务、全球短报文通信服务、地基增强服务、国际搜救服务、减轻地面站维护成本等,其整体稳定性、可靠性、精准性等技术指标也得到显著增强。由此,北斗三号系统摆脱了此前受制于人的局面,也成功跻身世界一流水平,真正迈进了服务全球的时代。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5G网络、区块链等技术普及发展,北斗系统也将迎来了与新技术融合的契机,进而为全球各国提供更多元更新颖的服务。 作为中国首个面向全球提供公共服务的重大空间基础设施,中国北斗系统一直强调包容开放原则,不仅向全球各国提供开放式服务,也一直寻求与全球同行合作,通过兼容共存提高服务精准度与可靠性。近年,北斗已与GPS、伽利略、格洛纳斯建立了合作机制。随着北斗三号吹响服务全球号角,各国也将享受到更更优质的服务。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北斗系统是中国闪耀世界的又一名片,也是中国向世界贡献的中国智慧。未来,北斗系统改变的不仅是中国的方方面面,也将广泛而深刻地造福全世界。 ...